女性主义艺术批评

合集下载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目的在于强调批评理论对于女性主义者是至关重要的。

茱莉亚·克里斯多娃在《妇女的时间》一文中指出,女性主义的斗争要经过政治和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1.要求在现状时间中占有自己的合法位置2.1968年以后出现的新一代女性主义者强调女性与男性差异甚大,此时他提醒人们警惕这种“反意识形态”可能会陷入你想的性别歧视形式。

3.他在当时看到的正在兴起的女性主义者拒绝形而上学的男女二分法。

许多女性主义者对理论抱有敌意。

在传统知识体系中,妇女个人经验一般被排除在知识话语之外,个人的范围一旦被加上“女性的”马上就贬值。

我们不应该否认经验的个人和政治重要性,但是毫不怀疑的依赖经验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一种关于语言、主体、社会组织和权力的关系的理论,也需要理解为什么妇女忍受男人把他们的利益至于她们之前的原因。

因为关于女性的知识都已经收到性别歧视的污染。

女性主义理论家今天面临的困境是,我们的自我界定正式建立在我们必须从各方面进行结构和消除本质论的一个概念之上。

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回答1.女性主义者具有评论和形容妇女的绝对(排它)权力2.根本否认能够对“女性”下如此的定义。

认为这是本体论的错误,把作为家庭妇女的妇女改换成超级母亲的妇女都不可能对这个问题有任何帮助。

持这种观点的女性主义者被称为结构主义的女性主义者,源于法国的解构主义。

福柯和德里达的观点,有效的女性主义只能是完全否定的女性主义。

一些女性主义者已经开始探讨避免前两者的局限性的第三种选择。

可以分享后结构主义的洞察力,主张“女性”的范畴需要通过探讨主体经验而得到理论化,需要探讨不陷入本质论的有关性别主体的理论。

佳娅特丽·斯皮瓦克、琼·司、伊莱恩·肖瓦尔是这方面的代表。

前者提出“策略上的本质论”,后者列举了性别理论的三个方面1.在讨论性别差异使用社会构成代替生理决定论2.在具体学科里进行对女人和男人的比较研究3.把性别作为与马克思主义批评的“阶级”和第三世界批评的“种族”同等重要的分析范畴从而改变学科的规范。

女性主义艺术的名词解释

女性主义艺术的名词解释

女性主义艺术的名词解释女性主义艺术是一种追求性别平等和反对性别歧视的艺术形式,旨在探讨和呈现女性经验、权力关系以及社会和文化中的性别问题。

它致力于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和传递女性的声音和视角,扩大社会对于女性身份的认知,并挑战一切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和反射社会现象的方式,凭借它的独特性和情感力量成为女性主义者的创作工具。

而女性主义艺术家则以她们的视角和经验创作,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如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探索和揭示女性权力结构和性别不平等问题。

女性主义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中期的女权主义运动。

艺术家们开始以女性为中心,将女性经验与创作结合,通过艺术作品挑战传统的性别观念和审美标准。

这些艺术家试图通过艺术来破坏性别二元论,让女性的声音在社会中得以传达和认同。

女性主义艺术并不局限于特定的风格或形式,而是强调女性主义思想和反性别歧视的观点。

它的思想内核包括批评和挑战男性主导的视觉文化、呈现女性的真实形象,重点关注女性的身体和性觉醒、探索女性在历史和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对于女性权力和自由的渴望。

女性主义艺术的一大特点是对于女性身体的重塑和重新定义。

许多女性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探索身体的政治性和社会意义,并反对将女性身体化为物化对象的现象。

她们以自己的身体为表达媒介,探索和突破传统社会对女性身体的束缚和限制。

女性主义艺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呈现女性的真实形象和经验。

许多女性艺术家表现了女性在家庭、工作场所和社会中所遭受的不公平、歧视和暴力。

她们试图打破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固有标签,呈现更加真实、多样和复杂的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艺术对于历史和社会中的女性角色和地位也有着深入的思考。

艺术家们通过艺术作品呈现女性在历史中的被忽视和抹消,探讨女性对社会和政治变革的贡献。

她们试图纠正历史中对女性的偏颇表达,挑战传统历史叙事中的性别歧视和偏见。

女性主义艺术还表达了女性对于权力和自由的渴望。

当今四种主要的女性批评实践

当今四种主要的女性批评实践

当今四种主要的女性批评实践女性批评如今最为盛行的四种批评方法为:性别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心理分析研究、以及少数派研究。

在所有的这些研究中,女性批评有了普遍性的转向,从对男性写作的消极批判转移到女性写作中对女性身份积极地重新界定。

更为关注的是女性的创造力、风格、主题、意象、职业,和文学传统。

尽管一些女性主义者强调性别差异,但另一些则认为女性差异的整体概念是由女性压迫所造成的。

女性主义批评者提醒读者警示潜在的男权预设。

她们进一步辨别出女性的写作策略,包括主题、词汇、句法、风格、意象、叙事结构、角色、文体偏好。

马克思主义研究聚焦于阅读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女性主义者批判西方盛行的资本体系。

她们不仅从性别角度,也从经济角度认为它具有剥削性。

她们把个人身份与文化身份合为一体去考量,所以她们强调文学文本的历史语境和经济语境,关注作品的生产条件。

少数派女性主义批评。

这种批评方式是女性主义理论结合种族主义、仇外、对同性恋的憎恶等论证。

不仅批判女性地位的边缘化,还进一步反抗社会对少数派的歧视。

她们指出,黑人和同性恋在西方文化和文学中受到暴力的攻击;因此相比起普遍女性主义批评者,少数派女性主义批评者更趋向与把“个性的”做为政治议题。

他们的艺术和批评趋向运用反讽的写作手法来凸显她们的身份,拒绝经典的文学传统。

她们甚至也反对一些女性主义批评者,认为她们只考虑上层阶级的白人女性的利益,并希望想成为父权社会的一部分。

黑人女性和女同女性批评者则认为,女同性恋和女性黑人比起白种异性恋女性,更为被文学和历史所抛弃,有必要为女同团体和黑人女女性的作品创造一个新的阐释传统。

女性主义批评重新引导了西方文学中的价值观,并将持续挑战其长期存在的文学偏见和文学实践。

因其内在动力,女性主义批评得以深远地发展,但它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很多女性主义批评者没有和一些更为激进的女性主义批评者达成共识,从而导致女性批评没有作为她们的共同的研究领域。

解构凝视——劳拉·穆尔维艺术批评中的恋物观

解构凝视——劳拉·穆尔维艺术批评中的恋物观

解构凝视——劳拉·穆尔维艺术批评中的恋物观解构凝视——劳拉·穆尔维艺术批评中的恋物观引言劳拉·穆尔维(Laura Mulvey)是一位当代著名的女性主义影评家和理论家,她的作品以对电影和视觉文化的批判而闻名。

其中,她以“凝视”(gaze)的概念而著名,该概念指的是以男性视角为基础的观看方式,以及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性别政治。

在她的艺术批评(Art criticism)中,她提出了恋物观(fetishistic scopophilia)这一理念,强调了男性对女性身体的物化和性欲投射。

本文旨在解构穆尔维在艺术批评中运用的恋物观理论,并深入探讨其在当代文化中的意义和影响。

一、穆尔维与凝视1.1 凝视的定义和意义凝视作为穆尔维突出的一个概念,定义了男性视角在电影和视觉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现状。

凝视强调了观看的动力和力量结构,男性凝视是建立在女性被观看的前提下的,女性成为了被标榜着美的无辜者,而男性则成为了主体观看者的旁观者。

这种凝视方式背后隐藏了男性对女性的探索和支配的欲望。

1.2 凝视与权力关系穆尔维指出,凝视的建构是以建立在男性主义文化观念上的权力关系为前提的。

女性在电影和视觉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让她们成为了被凝视的对象,而男性则转化为凝视者的权威。

这种权力关系背后存在着性别不平等和社会规范对于女性行为和形象的限制。

二、穆尔维与恋物观2.1 恋物观的概念和起源穆尔维提出了恋物观(fetishistic scopophilia)这一概念,强调了男性对女性身体和形象的物化和性欲投射。

恋物观的概念最初源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一些对象被人们投射了超乎现实意义的神秘魅力。

穆尔维将这一概念应用于电影和视觉文化的分析,并提出恋物观是男性主导观看的一种重要方式。

2.2 恋物观与物化穆尔维进一步指出,恋物观同样暴露了男性对女性身体的物化。

女性在电影中被视为一种符号和手段,用来激发男性的性欲。

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傅守祥《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人物——试论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双性气质”》红楼梦学刊, 2005年01期
沈艾娥,《枯枝中探出的绿芽——从妇女解放的角度再论王熙凤》,华东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5年01期
李之鼎,《<红楼梦>:男性想象力支配的女性世界》,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06期 钱国莲,《<水浒传>的女性价值批判体系》,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盛英,《再议对“男权话语”的批判》,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郭健敏,《男性视角下的偏离——试论<水浒传>的女性描写》,语文学刊,2004年 周亮,《论<西游记>中的性别歧视》,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06期 (2)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目标与内容的划定
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三)女性文学的特征 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立足于女性主义政治的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面向女性主义运动的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以妇女经验为表现对象的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常常是一种有着先锋特色的文学
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三)中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融合
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2、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两种学派 (1)英美派的经验主义理论 (2)法国派的表现主义理论
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1、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2、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本土化”的实践 (1)初始阶段
“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社会历史为本’,是多元开放的,容纳了心理学、人类学、生理 学、现代美学等,‘达到多角度剖示女性的性别经验、性别意识,以至性别审美诸特征的目的,为 建立女性自身的价值标准与独特文化做出贡献’”(盛英)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2
第二阶段是1968年以后出现的新一代女权主义者, 即强调“女性”的女权主义者。她们一反初期注重 “平等”的策略,改弦更张,强调性别差异和女性 的独特性,注重女性不同于男性的心理体验、象征 表达和内在情思。
3
进入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第三代女权主义,即将 “女权”、“女性”加以整合折衷的重“女人”的女 权主义。不再提倡男女的对立或女性一元论,而是注 重多元论,提倡男女文化话语互补,即女人成为女人, 男人成为男人,在充分尊重男女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扬 弃传统文化的弊端和偏见,完善和发展健康的人性。
一、定义
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用女性意识观 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 求的文学批评。
1
二、女权主义运动史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50、60年代西方掀起的大规模 妇女解放运动,是女权运动的第一个阶段,斗争矛 头是指向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以争取政治平 等、经济平等、职业平等以及精神解放为主要目的。
女权主义批评认为,现存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父权制 基础上的,男性掌握着社会的基本功能,女性则被置 于社会配角的地位。女性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就必须 颠覆父权制的社会结构,揭露所有话语中潜藏的若隐 若现的“性歧视”。
9
(1)批判象征父权制社会秩序的符号体系
例如: 在英语中 female (女性)和 woman(女 人)的构成依赖于男性的male和man,是他们的派 生词,如同《圣经》中女性是由男性的一根肋骨 创造。
(法)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性》,被誉为西方 女权主义的“圣经”。她 认为西方社会是由男性控 制的家族式社会,女性是 社会中的第二性,处于附 属地位。同时,她还系统 清算了男作家作品中所虚 构的“女人神话”,批评 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和 误解。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
代表人物:海伦娜•西索(Helena Cixous,1938—)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1941—) 露西•伊里加蕾(Lucy Irigaray,1930—)
话语分析
把女性主义批评实践上升为理 论话语,为女性主义塑造理论 身份
凯特·米莱特于60年代末推出标志女 性主义批评正式诞生的重要著作《性政 治》。该书从男女生理差异出发,重点揭 露男性中心文学对女性形象的歪曲,抨击 传统的阳物批评,进而批判男性的父权制 社会。作者选用文学作品作为性政治分析 的依据。全书分三卷,第一部分为“性政 治”,第二部分为“历史背景”,第三部 分为“文学上的反映”。 米莱特主要是从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 形象在性别权利关系中所受支配受奴役的 地位入手,来揭露父权制社会男性控制, 支配女性的政治策略,其重要性在于首次 引入了一种女性阅读的视角,“我们第一 次被要求作为女人去阅读文学作品,而从 前,我们,男人们,女人们和博士们,都 总是作为男性去阅读文学作品”。
颠覆、消解、对抗、解构是20世纪以来女权主义者 惯用的手法,她们力求建构出真正意义上的男女两性 平等、和谐、自由的新的文化范式。
3、进入80年代后出现了第三代女权主义(后女权主义), 即将“女权”、“女性”加以整合折中的重“女人”的女 权主义。
女性主义反过来强调两性的不同和差异,承认女 人不同于男人,有着自己的特征和角色,不能盲目地 追求男女绝对平等。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研究女性作家及其作品,重 建女性文学史。
第三阶段,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延伸到文化领 域,进入到跨学科的文化研究。
美国批评家莱奇把美国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发展分 为三个阶段:
批评阶段
揭露男性作品中隐含的歧视扭 曲女性的意识形态程式
发掘阶段

简述巴巴拉史密斯的女性主义批评

简述巴巴拉史密斯的女性主义批评

简述巴巴拉·史密斯的女性主义批评
(1)史密斯是黑人女性主义批评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其理论最基本的出发点是承认黑人女性文学创作与黑人女性在政治上所受的性与种族双重压迫密不可分,强调批评者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自己作品的政治含义而且将其与所有黑人妇女的政治状况联系起来,把文学批评自觉的同社会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女性批评由此被定位为一种涉及性与种族政治的社会政治批评。

(2)史密斯努力寻找发掘黑人女性创作的传统,认为必须明确承认黑人女作家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有其自身特点的文学传统,她通过对大量黑人女作家作品的分析,揭示出她们在文体、主题、意象、审美上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区别于白人与男性作家的特点。

(3)史密斯强调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应该重视研究自身和黑人女性作家的创作经验,而不应该受白人男性创作标准的束缚。

认为批评家应该从自身经历出发进行思索和写作,而不是用白人男作家的文学思想和方法去认识黑人妇女可贵的艺术资料。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1、马克思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 批评 4、后现代女性 主义文学批评 2、精神分析女 性主义文学批 评 5、后结构女性 主义文学批评 3、后殖民女性 主义文学批评
6、生态女性主 义文学批评
2.2.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场域
2.2.1.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妇女运动。马克思主义提出,婚姻 制度与家庭形式及两性关系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们的性别特征 是与社会属性密切交织在一起的。 这一基本原理受到大多数女性主义批评家的拥戴。马克思主义 主张反抗一切压迫、要求人类解放、追求完全平等,这正好与女性


‚女权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 国,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利 的主张; 后传到英美并逐渐流行起来。 经日本传到中国,定名为女权主义,其关注的 焦点是男女社会权利的平等。 20世纪6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越来越多地用 ‚女性主义‛代替女权主义,以突出这种思潮 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强调男女之间文化与精神 的平等。朱刚在《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6年,第336页中指出,20世纪初 以前的‚feminism‛译为‚女权主义‛,20世 纪60年代开始的‚feminism‛译为‚女性主 义‛。在特别强调妇女权利的地方,用女权主 义。
不过,影响较大的女性主义著作还是从18世纪后期开 始出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欧洲,影响了世 界。它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主张和1791年发表的 《人权宣言》激发了各国妇女思考所受到的不平等待 遇,一些妇女领袖提出了要在社会各领域和家庭中争 取平等地位的主张。

1.2.女性主义批评产生的历史背景

女性主义批评源于妇女解放运动,使女性主义批评成为 一种社会学色彩甚浓的文化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
1、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 女性主义批评源于妇女解放运动,重视对运动有 所助益的文学。这使女性主义批评成为一种社会 学色彩甚浓的文化批评。 科洛德尼指出,女性主义批评基本上是一种“怀 疑的”研究方法,她认为女性主义批评家的首要 任务是检验既往的美学判断的有效性:“这些判 断为什么目的服务?女性主义者问道;它们(即 使是无意地)帮助哪些关于世界的概念或思想态 度永久地存在?”


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 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 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 建立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 的父权体系之上。

女性主义三大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指十九至二十世纪初的女权 运动,它主要是为了争取妇女的参政权。 第二次浪潮(20世纪60年代 - 20世纪80年 代)着重处理法律的不平等,以及文化上 的不平等。 第三次浪潮(20世纪90年代至今),被认 为既延续了第二次浪潮又是对第二次浪潮 的失误作出了回应。
Feminist Approaches 女性主义批评
阿依沙拉 英语语言文学班
1.定义

女性主义(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是指主 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 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 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 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 题。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 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 之上。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 胎权、受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 选举权、代表权(Representation (politics))、 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 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 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 压迫与父权。

文学批判方法知识点

文学批判方法知识点

文学批判方法知识点文学批判是一种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的方法,旨在揭示作品的内涵、风格、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文学批判方法,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批评以及女性主义批评。

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一种关注作品形式和结构的批判方法。

形式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独立于其内容和作者的背景,作品本身的形式和结构才是最重要的。

形式主义注重分析作品的语言运用、节奏、韵律和修辞手法,以及叙述结构和角色形象的构建等方面。

通过研究作品的形式特征,形式主义批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表达方式。

二、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一种强调文学作品结构和组织的批判方法。

结构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作品中的意义不仅仅来自于作品本身,还与其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相关。

结构主义着重研究文本的符号系统、语义关系和文本内外的对应关系,以揭示作品的潜在意义和象征性。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读者的参与和解读,通过对作品结构和交互关系的分析,提供了一种较为全面的解读视角。

三、后现代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是一种对传统文学观念和批评方法的挑战,强调文学作品的碎片化、断裂性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批评家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多元和模糊的,拒绝一种统一的解释。

后现代主义批评关注作品中的语言游戏、符号重构和阐释策略,以及对权威和传统观念的反叛。

后现代主义批评鼓励读者去思考和参与作品的解读,追求更加自由和多元的阅读体验。

四、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关注女性文学和女性视角的批判方法。

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传统文学存在性别歧视和偏见,主张通过女性经验和视角来重新解读文学作品。

女性主义批评关注作品中的性别角色、女性形象和女性主题,以及对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权力关系的批判。

女性主义批评对于揭示和纠正性别偏见,以及推动性别平等在文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文学批判方法是多样且不断发展的。

形式主义关注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结构主义强调作品的结构和意义关系,后现代主义批评挑战传统文学观念,女性主义批评关注女性文学和女性视角。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7/21/2020
9
二、思想先驱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的发展是对先辈思想理论继 承的结果。女性主义有两个当之无愧的理论先驱者,她们 是20世纪前半期对世界文坛和批评界产生重大影响的英国 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法国的西蒙·德·波伏娃,这两位批评 家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批评实践方面,都为女性主义文学 批评开拓了方向。
论妇女的生存状况,后被奉为“女权主义的宝典”。该书上卷
深入探讨了女性的生活、地位和种种神话,下卷主要说明当代
妇女从少到老的实际生活经历,研究她们的共同身心状况与生
存处境,提出:“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
如说是‘形成’的。女性意识的一部意义重大、对后世具有深
远影响的著作。波伏娃在她的这部理论著作中解构了女人之所
中,不仅广泛的生活经验之门对妇女关闭,而且法律和习俗 也严格限制了她们的感情生活,这是妇女创作难以发展的根 本原因。这种社会学批评,既抨击了男权中心社会对妇女创
作的压制,又在方法论上直.接启发了当代女权主义批评。
7/21/2020
11
(二)波伏娃
西蒙·德·波娃出版于1949年的著作《第二性》,主要讨
流话语下的社会传统观念和习俗,它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
面,尤其是在对女人的社会定位上融入了父权专制和性政治的
思想,强调性别特征的非自然化和非稳定化。
7/21/2020
12
所以,波伏娃认为,女性成长的过程即是被社会观念和习 俗规定、束缚的过程,女性从一出生便被约定如何梳妆打 扮,如何穿衣,如何与别人交往,如此等等,女性的自然 天性被压抑形成了男权话语下的女性角色,被社会局限于 家庭和生育的狭隘天地里。社会强加于女性的观念和思想, 又反过来促使女性按照男性化社会的要求约束、改变自己, 去适应这个压抑自己的社会为她制定的价值取向。同时, 男权社会剥夺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和话语权,使女性不得不 依赖于男性,为了生存她们去适应男性的一切爱好和习惯, 成为男性把玩和欣赏的对象,放弃了作为人的独立自主性, 从而成为附属于男性而存在的第二性。造成女性这种结局 的根本原因,不是性别差异而是“阳性崇拜”和男权中心 文化。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1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是一种重新审视文学体裁,特别是文学作品中作者对性别和性别关系的展现与内涵的研究手段。

它既属于社会理论,也属于专业文学研究,旨在发掘文学作品中男女概念的表达、叙事形式和潜在的性别偏见。

这种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早期的二十世纪,以及1960年前后几位重要的文学家、女性主义者和女性学家的作品为基础。

女性主义者起初是希望社会本身实践性别平等,关注那些因性别不公而受到压制和忽视的女性,扩大女性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等;后来,随着女性主义的深入发展,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就从而制定出来。

2 女权及其影响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争取社会性别平等、促进同性恋权利以及支持和抗议男性主流社会文化的权力等。

它的研究从性别的角度剖析作品,从性别角色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不同性别背景和文化状况下性别偏见如何干扰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呈现,还有性别偏见如何反映在作品的结构和意义上。

3 电影领域的发展一些电影,特别是一些新的视角,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构建出一种新的视角去理解由本质上分裂开的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关系。

同时,从摄影本身出发,采取不确定性的视角,将女性、男性、生活、性别等不同的维度综合起来,通过改写视角去理解生活、社会、家庭以及小范围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

此外,它还通过视角和美学形式表达出一种女性特有的态度、行动和价值观,诠释了女性发展的新路径,这是女性主义理论在电影领域的发展的重要变化之一。

4 总结随着女性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权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文学研究理论也根据女权理论而发展出一种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目的是在于以不同的视角揭示社会文明中的性别版图,揭示男女关系的新机遇,进一步平衡男女力量,是一种对文学的新的思考方式,对以后的文学研究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也对文学作品的研究与批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述女性主义批评流派

简述女性主义批评流派

简述女性主义批评流派(1)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以分为英美派和法国派,黑人女性批评和女TX恋女性批评也丰富了这一阵营的理论。

(2)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努力发掘寻找女性文学自己的传统并重新予以评价,以建立独立的女性文学史,同时揭示出女性作者之间存在着的亲密关系,以鼓励当代妇女加强联系和团结挣脱父*权中心文化的压抑。

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是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

代表人物是凯特•米勒特。

②第二阶段是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代表人物是卡普兰、莫尔斯、吉尔伯特、格巴和肖瓦尔特等人。

③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以后。

(3)法国派女性主义批评更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本,更多地体现出解构主义的特色。

①对“女性本质论”和“女性文学传统”等命题均持怀疑态度,认为如果一定要寻找固有的“女性文学传统”,客观上反而加强甚至维护了父*权制的文学史观。

②她们的批评吸收了德里达结构主义和拉康解构化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某些思想,面向未来将重点放在“女性写作”上,期待建立一种标举差异的文学乌托邦式的符号学。

③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克莉丝蒂娃、西苏和伊瑞格瑞等。

(4)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崛起,是与黑人妇女遭受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这一现实密切相关的。

①她们一方面长期与黑人男性一样受到种族歧视,另一方面在黑人圈内她们还要受到黑人男性的压迫。

②经受双重压迫体验而写出的黑人女性文学作品自然有其独特性,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正是为了强调这种独特性进而改变黑人女性文学受冷落和曲解的状况。

③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巴巴拉•史密斯、苏珊•威利斯、迈克多威尔等。

(5)女TX恋主义文学批评具有三个主要特点:①把异性*恋主义观念同父*权制联系起来对之采取激烈批判态度。

②力图寻找和建立起一个女TX恋文学的传统。

③努力建立一种女TX恋主义的批评原则。

课件-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批评

课件-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批评

社会性别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女性主义者确定了“性 别”(Gender)与“性”(Sex)之间的区别,其内 涵在于强调影响男女两性发展的非生物因 素———社会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并引导人 们将对性别差异含义的质疑,转移到对构成(所 谓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这些含义的社会文化 因素的质疑。
二、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
(一)女性主义批评(女性的阅读)
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以女性作为读者的批 评,分析过往一切由男性创造的文学文本。 它的课题包括妇女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文 学批评中对妇女的忽视和歪曲,以及男性构 建的文学史的种种疏漏。她们试图打破男性 中心主义的研究视角,从女性视角来重新审 视文学作品和文学史,从而对文学现象作出 新的阐释。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理论反思(伊莱恩·肖沃尔特的 《论女性主义诗学》 )
80年代以后的“身份批评”(苏珊·S.弗里德曼的 《超越妇女批评和女性文学批评——论社会身份 疆界说以及女性主义批评之未来》)
法国的妇女运动则更趋向于从理论上寻求男女
不平等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自始至终注重理
论建设而轻本文评论,法国女性文学批评尤因 其批评家的学术个性而为学界所瞩目,代表有
理论先驱之二:西蒙·波伏娃
《第二性》(1949年)
此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 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 方妇女的“圣经”。它以涵盖哲学、历史、文 学、生物学、古代神话和风俗的文化内容为背 景,纵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 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 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第 二性》实可堪称为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 科全书,她揭开了妇女文化运动向久远的性别 歧视开战的序幕。
埃莱娜·西苏(“女性写作”),露丝·依利格 瑞(《镜子》)和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妇 女的时间》)等,主要探索女性的身体、欲望 和情感特征。

女性主义批评讲义 黄娟

女性主义批评讲义 黄娟

《女性主义批评》讲义一、女性主义的概念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指女性的社会平等与个性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

“五四”时期,经日本中介传到中国,最初定名为“女权主义”,显示出着眼于男女社会权力平等的时代特征。

“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是认识层次的加深。

女性主义涵盖并超越了两性的权力关系,更加关注性别冲突的多层次内涵,这是国内目前多用女性主义一词的原因。

女性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产物,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旨在反对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一切形式的不平等。

中国的女性主义评论家刘思谦认为:女性文学不是从中寻找什么性别姿态或先验本质;不是代替她们向不公正的历史诉苦;不是要以女性至上来代替男性至上、以女权代替男权;也不是以一连串女作家、作品的名字点缀、丰富以男性为中心、为主体的传统文学。

观察焦点和思维重点应放在女性文学文本和女作家本人上面,重新发现被埋没和被曲解的女性文学作品和女作家,从女性自己的书写中发现被意识形态压抑、藏匿、扭曲了的女性和生存体验和生命存在的真实。

二、女性主义批评总括(一)女性主义批评是在女权主义思潮影响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在西方文学艺术创作与批评领域的一种崭新的批评方法。

(二)女性主义批评的意图便是改写文学史、文学批评史,重新发现在男性社会及父权中心下被埋没的女性作家和作品,建构支撑“女性写作”和“女性论述”的“女性话语”。

(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的主要课题包括:⏹以女性视角重新解读文学作品,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的做法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整理挖掘被埋没的女作家作品,寻觅女性文学传统,要求重构文学史;⏹关注女作家的创作状况,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阐发妇女文学区别于男性创作的主题、意象、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等;⏹在广泛吸收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的方法和思路的基础上,力图建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形态。

用“女性主义”批评解读电影《夜宴》

用“女性主义”批评解读电影《夜宴》
别 并 造 成 等 级 制 方 面 ,为 女 性 问 题 研 究 的拓 展 和 深 入 奠 定 了 坚 实的 基础 。 ” 1用 “ . 生理 性别 ”分 析 女 主角 婉儿 和 青女 作 为女 主 角的 婉儿 ,能从 佳 丽三 干 中脱 颖 而 出 ,不仅 仅 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批 判 不平 等 的社会 现 实 。
二 、用 “ 生理 性 别 ”和 “ 社会 性 别 ”分 析 角 色
等 ,发 展 为 在 此基 础上 文化 和 精 神 上 的 平 等 ,并 研 究 对 人 类 婉 后 爱太 子 ,是有 条 件 的 、是 占有的 爱 。这 也 是 她们 两 者 之间 历 史 和 文 化 中造 成 男 女 不 平 等 的根 源 。 在 性 别 理 论 方 面 的 研 的 矛 盾所 在 。 究 取 得 了重 要 的 成 就 , 即在 研 究生 理 性 别 如何 演 变 为 社 会 性
关 键词 :批评 ;女性 主义 中图分 类 号 :J 0 95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0 9 2 l O — 5 一O 3 9 2( O 6 O) 4 0 1 1
电 影 《 宴 》是 一部 以 宫 廷 内 乱 为 背 景 的 影 片 。 先 帝 驾 夜 崩 ,太 子 ( 彦 祖 饰 ) 游 在 外 。皇 叔 ( 优 饰 ) 位 并 自 吴 巡 葛 篡 封 厉 帝执 掌 朝政 。身 为 当朝 太子 后 母却 又 是 与太 子 青梅 竹 马 的 婉 儿 ( 子 恰 饰 ) 于 无 奈 ,委 身 厉 帝 ,并 希冀 以 此 保太 子 章 迫 周 全 。厉 帝 在诛 杀 太子 的 同 时也 在 宫廷 开 始 了排 除异 己确 立皇 权 的 屠杀 。 婉后 为 求 自保 ,在这 场政 治 争 夺 中成 为 了厉 帝 的 帮 凶 ,而对 权 力的 企及 也 在她 心 底 日益 萌 生 。于 是 ,本 该 灭绝 的

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看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妇女形象

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看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妇女形象

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看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妇女形象莎士比亚在他的多部悲剧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女性角色。

但是,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来看,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女性角色被描绘为从属于男性角色,缺乏自主性和权力。

首先,让我们看看《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亚。

奥菲利亚在整个剧中都是一个被动角色,她的父亲、兄弟和男友的命运决定了她的命运。

更糟的是,她的父亲波洛尼斯将她定义为一个男性的财产,并告诉她要服从他的命令。

她在剧中被描绘为一个娇弱、易受伤害的女人,最终精神崩溃并自杀身亡。

她的死亡主要是为了表现哈姆雷特的复仇剧情,与奥菲利亚本人并没有什么关系。

接下来是《麦克白》中的露易丝和莱迪·马克白。

这两位女性角色都是被动的,他们的性格几乎是没有区别的,只是象征着家庭的女性角色。

露易丝的唯一作用是为马克白夫妇提供子孙后代,并被视为财产,而莱迪·马克白则在整个剧中被描绘为一个助纣为虐的女人。

最后一个例子是《李尔王》中的甘道夫夫人。

她被描绘为一个无情、贪婪的人,因为她想要掌握更多的权力和控制。

尽管她的丈夫李尔王和她的情人埃德蒙都是非常邪恶的人,但她似乎是最容易被指责的人。

这个角色实际上成为了整个剧中男性权力和崩溃的一个象征。

在所有的这些例子中,女性角色都是从属于男性的。

他们的命运、幸福和生活都受到了男性角色的影响。

他们的性格或行动都是与男性角色相关的,而不是他们自己的。

这种描绘反映了当时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和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

这也为女性主义批评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想法,即如何扭转这种刻板印象,并通过文学来发挥女性的力量和表达女性的经验。

总的来说,莎士比亚的悲剧中的女性形象缺乏自主性和权力,被视为从属于男性的。

这种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和女性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女性主义批评的重要性,即通过文学来呈现女性的力量和经验。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女性角色,例如《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亚、《麦克白》中的露易丝和莱迪·马克白、《李尔王》中的甘道夫夫人等等。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7/21/2020
14
这祥,波伏娃就首次较系统地清算了男性作者的文学作品所 虚构的种种“女人的神话”,批评了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歪曲 表现,严格说来,波伏娃的这种分析还只是静态的,但却为 后起的女权批评提供了极好的范例。
作为先行者,沃尔夫与波伏娃的思想中都还存在不少矛盾, 如沃尔夫对妇女作家作品中的性别意识较强略有微词,认为 这会损害文学的美学风格;波伏娃有时又用男性的学批评标 准来衡量、评价女性的文学作品;等等。但总的说来,她们 在思想观念和批评实践上,都为女权主义批评树立了榜样, 开辟了方向。
7/21/2020
3
第一节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的现实背景和思想先驱
一、现实背景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催生物是西方妇女解放运动,两 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没有妇女解放运动亦不可 能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诞生,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席 卷欧美的第二次女权运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西方文明发展的历程中,男人作为社会的主宰,其人 性、政治地位、权力等方面无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高扬, 而妇女则一直是被压抑的对象,在男人面前,女人一直是 劣等公民。追求个性解放和社会地位亦成为几百年来妇女 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妇女争取解放和自由的历程是与 人类争取自由、解放的历程共同向前发展的。
论妇女的生存状况,后被奉为“女权主义的宝典”。该书上卷
深入探讨了女性的生活、地位和种种神话,下卷主要说明当代
妇女从少到老的实际生活经历,研究她们的共同身心状况与生
存处境,提出:“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
如说是‘形成’的。女性意识的一部意义重大、对后世具有深
远影响的著作。波伏娃在她的这部理论著作中解构了女人之所
中,不仅广泛的生活经验之门对妇女关闭,而且法律和习俗 也严格限制了她们的感情生活,这是妇女创作难以发展的根 本原因。这种社会学批评,既抨击了男权中心社会对妇女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主义艺术批评
当谈到女性主义艺术批评时,我们不得不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当女性主义运动开始在西方国家崭露头角。

在此期间,许多女性艺术家和批评家开始对传统艺术界的男性主导地位提出质疑,并努力为女性艺术家争取更多和认可。

从那时起,女性主义艺术批评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且非常重要的批评方法,对艺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男权,女权,身份认同
一、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的背景
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的出现,是对于历史上以男性为中心的艺术界的回应。

在西方艺术史中,女性艺术家往往处于边缘地位,作品常常被忽视或被男性艺术家的光芒所掩盖。

女性主义艺术批评家则强调对女性艺术家及其作品的,以及挑战男性中心的艺术观念和体制。

二、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的核心观点
1、强调性别平等
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的核心观点是强调性别平等。

它认为男性和女性应该在艺术创作和批评中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应该因为性别而受
到歧视或排斥。

2、重新审视传统艺术价值观念
女性主义艺术批评对传统的艺术价值观念提出质疑,认为这些观念往往是以男性为中心的。

它主张重新审视和评价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以及挑战和改变传统的艺术标准。

3、女性艺术家和被忽视的艺术形式
女性主义艺术批评女性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被忽视的艺术形式和主题。

它努力为女性艺术家争取更多的认可和,同时也拓展了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范围。

三、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的实践举例
1、琳达·诺克林的艺术批评
琳达·诺克林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的文章《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对传统的艺术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她指出,由于男性中心的艺术体制和价值观念,女性艺术家往往被边缘化或忽视,导致她们的作品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

2、玛莉莲·芭芭拉的艺术实践
玛莉莲·芭芭拉是一位美国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以挑战传统的艺术观念和体制而闻名。

她的作品涉及到性别、身份认同和权力等问题,通过自我表达和反思来探索女性的地位和权利。

例如,她的作品《我是一名女性》展示了一系列以芭芭拉自身为对象的照片,强调了女性的身份认同和性别特征。

四、对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的反思
女性主义艺术批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反思。

一些人认为,女性主义艺术批评过于强调性别问题,有时会忽视艺术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家的个人发展。

此外,女性主义艺术批评也受到了一些男性艺术家和批评家的抵制和批评。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挑战,女性主义艺术批评仍然是当代艺术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不仅挑战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体制,也为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未来,女性主义艺术批评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推动艺术的平等和公正做出更多贡献。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自然世界与女性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

它试图揭示和改变在父权制社会中,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和剥削的内在。

这种理论的提出,不仅对女性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文
学批评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文学领域,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旨在探索和揭示文学作品中自然和女性角色被描绘和利用的方式。

这种批评方法注重揭示自然和女性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同时也这些元素如何被用来强化或挑战性别和种族的刻板印象。

例如,在很多古老的文学作品中,自然常常被用来象征女性的美丽、温柔和无力。

然而,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家们更自然和女性在文本中的交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读者对自然和女性的理解和态度。

此外,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还文学作品如何使用自然元素来挑战传统的女性形象。

例如,有些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并不再是弱小的、需要被保护的对象,而是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甚至能够拯救世界的力量源泉。

这些作品通过赋予女性与自然相似的力量和智慧,试图打破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还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和结构。

它认为,传统的文学形式往往把自然和女性边缘化,而更为碎片化的、跨学科的写作方式则更能反映自然和女性的多元性。

总的来说,生态女性主义对文学批评的影响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
视角,让我们能够从性别、种族和环境等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这种理论不仅挑战了我们对自然和女性的固有观念,也为我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回顾与展望
引言
在当代文学研究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致力于探究文学作品中性别、阶级、种族等元素的影响。

本文旨在回顾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现状,同时分析其主要观点、论点及其对社会和女性文学发展的积极影响,以期为未来研究方向和路径提供启示。

背景介绍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旨在反抗传统文学批评对女性的边缘化和忽视。

这一批评流派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主题和写作技巧,强调女性经验的表达和女性声音的传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主要观点和论点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核心问题是揭示文学作品中性别的不平等
现象,以及这种不平等如何影响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该批评流派认为,传统文学批评往往过于强调男性的中心地位,将女性视为次要的或被动的角色。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强调对女性形象和经验的重新审视和,以及女性声音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

这些观点和论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为它们不仅揭示了文学领域中性别不平等的现状,还为改变这种不平等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持。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优势在于其对性别问题的敏锐洞察,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多维度解读。

同时,这一批评流派也具有很鲜明的特色,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为文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分析和解释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社会和女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这一批评流派推动了文学领域对性别问题的,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文学作品中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其次,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鼓励女性作家和读者发出自己的声音,挑战传统的文学规范和观念。

这为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促进了女性文学的繁荣。

然而,尽管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空间。

一方面,该批评流派有时过于强调性别因素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导致对其他社会元素的忽视。

另一方面,由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尚未完全成熟,有时会出现解读的偏差和误解。

因此,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以更好地应对文学作品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结与启示
回顾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历程和趋势,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批评流派在推动文学领域对性别问题的、促进女性文学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面对未来的研究,我们还需要不断拓展和深化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流派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以丰富和完善这一领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其次,多元文化和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问题与其他社会元素的互动关系。

最后,推动实证研究的发展,通过对具体作品和作家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影响。

总之,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为我们
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这一批评流派的成果与不足,以推动其在文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