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发表时间:2010-1-21 16:06:39 来源:创新医学网推荐
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刘艳梅130123长春市传染病医院
随着抗菌药物的研制开发和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过多过滥和不合理应用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菌的新课题、特别是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并予以积极的防范[1]。

本文对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抗菌作用机制: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除此之外,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

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

不良反应:①神经、精神系统反应;②低钾血症;③肾损害;④造成胆汁代谢紊乱,肝功能损害;⑤二重感染;⑥血液系统;⑦戒酒硫样反应。

变态反应:①过敏性休克及皮疹:较为常见,主要机制是半抗原与蛋白结合成复合抗原,再由IgE介导产生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与寻麻疹等。

②药物热:一般发生在用药后1~25天(大多为7~15天),为弛张热或稽留热,需要与原发感染的发热相鉴别。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氨基糖与氨基环醇通过氧桥连接而成的苷类抗生素。

有来自链霉菌的链霉素等、来自小单孢菌的庆大霉素等天然氨基糖苷类,还有阿米卡星等半合成氨基糖苷类。

虽然大多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为抑菌药,但氨基糖
苷类抗生素却可起到杀菌作用,属静止期杀菌药。

不良反应:①肾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并可通过细胞膜吞饮作用使药物大量蓄积在肾皮质,故可引起肾毒性。

轻则引起肾小管肿胀,重则产生肾小管急性坏死,但一般不损伤肾小球。

肾毒性通常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等,严重时可产生氮质血症和导致肾功能降低。

肾功能减退可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血浆浓度升高,这又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伤和耳毒性;②营养不良综合征;③神经系统:耳毒性,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周围神经炎,精神症状。

变态反应:①过敏性休克;②皮疹;③接触性皮炎;④药物热。

大环内酯类
不良反应:①胃肠道反应: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腹泻。

②肝功能损害:以胆汁瘀积为主,亦可发生肝实质损害。

③耳毒性:老年肾功能不良者偶发耳鸣及暂时性耳聋。

④局部: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疼痛、变硬等。

⑤其他:偶可引起药疹、药物热等。

避免大环内酯类心脏毒性注意事项:①原有QT间期延长的患者避免使用;②电解质紊乱患者慎用;③正在服用可能延长QT间期药物者慎用;④应用时应注意剂量和输注速度,必要时做心电图检查;⑤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以下特点: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尤其对G-杆菌的抗菌活性高,包括对许多耐药菌株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②耐药发生率低,无质粒介导的耐药性发生;③体内分布广,组织浓度高,可达有效抑菌或杀菌浓度;④大多数系口服制剂,亦有注射剂,半衰期较长,用药次数少,使用方便;⑤为全化学合成药,价格比疗效相当的抗生素低廉,性能稳定,不良反应较少。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和不良反应也相继发生。

新上市氟喹诺酮类如替马沙星(Temafloxacin)1992年在英国上市仅15周后,因发现有过敏、溢血、肾衰等不良反应而停用。

故亦不是脂溶性越高、半衰期越长就越好,还应从药动学及临床利弊综合考虑。

不良反应:①消化系统症状;②神经系统:颅内压增高,惊厥、抽搐和癫痫,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周围神经炎;③骨关节反应;
④肝肾损害和对血细胞的影响;⑤肾损害;⑥血液系统;⑦局部的刺激症状;⑧肌腱炎、肌腱断裂及横纹肌溶解症;⑨心脏毒性;⑩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①斑丘疹;②光敏性皮炎。

多肽类不良反应:①肾毒性:感觉障碍,神经肌肉阻滞,脑膜刺激症,耳蜗和前庭神经损害。

②局部刺激症状。

③其他。

变态反应:①注射给药可见面部潮红、皮肤瘙痒、皮疹、支气管哮喘和药热,偶发过敏性休克。

②万古霉素可引发红劲或红人综合征。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用药时注意下述几点可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①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

②老年人病多,用药品种也较多,医生应提醒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至于小儿,尤其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其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

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尤其是妊娠头3个月应避免用任何药物,若用药不当有可能致畸。

③肝病和肾病患者,除选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外,还应适当减量。

④由于一些药物可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不良反应,故对哺乳妇女用药应慎重选择。

⑤用药品种应合理,避免不必需的联合应用,还应了解患者自用药品的情况,以免发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

⑥应用新药时,必须掌握有关资料,慎重用药,严密观察。

⑦应用对脏器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须按规定检查器官功能,如应用利福平、异烟肼时检查肝功能,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检查听力、肾功能,应用氯霉素时检查血象。

⑧注意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停药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

⑨应注意药物的迟发反应,这种反应常发生于用药数月或数年后,如药物的致癌、致畸作用。

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药物警戒,以防止及减少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杜文民.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外健康文摘B版,2007,7.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