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合集下载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述评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述评

内容摘要
近年来,中国专家在CHD的介入治疗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共识。首先,介入治 疗对CHD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其次,介入 治疗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从简单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到复杂的动脉导管 未闭、肺动脉狭窄等,介入治疗的应用逐渐普及。此外,中国专家在介入治疗的 术后康复方面也达成了一定共识,认为抗凝治疗、定期复查等是必要的。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 专家共识》述评
01 一、背景和目的
目录
02
二、共识内容和推荐 意见
03
三、共识的应用与推 广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外科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 一。为了规范和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国专家们制定了《先 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本次演示将对该共识进行介绍和评价,以 期为相关领域的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内容摘要
尽管介入治疗在CHD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 介入治疗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CHD,部分复杂病例仍需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此外,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也不能完全忽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 术后抗凝治疗。
内容摘要
总之,介入治疗已成为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且在中国的 应用逐渐扩大。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只要掌握好适应症和术后治疗,介入 治疗将会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 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及家属也需了解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做 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希望通过本次演示的介绍,对 大家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十 法洛四联症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十 法洛四联症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十):法洛四联症王辉山1,李守军2 代表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1.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沈阳 110016)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小儿外科中心(北京 100037)【摘要】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其基本病理解剖改变为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

目前此疾病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基本统一,但对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尚存争议。

本文根据文献提供的循证资料并结合中国国内专家的意见,制定中国专家共识,以进一步规范 TOF 的外科治疗。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每万次分娩中患 TOF 的新生儿约为 3~6 例,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5%~7%。

TOF 属于圆锥动脉干畸形,包括 4 种同族心血管畸形:漏斗部狭窄在内的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对位不良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骑跨范围≤50%)以及继发性右心室肥厚。

临床上对 TOF 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尚存争议,因而本文将结合中国国内的情况,开展讨论,制定中国专家共识,以进一步规范 TOF 的外科治疗。

1 方法与证据我们检索了MEDLINE、PubMedPlus、yuntsg、维普、同方、万方等数据库,从 2020 年 1 月回溯近20 年关于 TOF 的文献和专著,根据文献提供的循证资料,结合专家讨论结果,最终形成以下共识。

共识采用的推荐级别为:Ⅰ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效,专家组有统一认识;Ⅱa 类:有关证据或观点倾向于有用或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专家组有小争议;Ⅱb 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被充分证明有用或有效,但可以考虑使用,专家组有一定争议;Ⅲ类:已证实和/或公认无用或无效,不推荐使用。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摘要】房间隔缺损(A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多见于成人女性.绝大多数ASD能够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得到治愈.超声心动图能够明确诊断,准确测量缺损的位置和大小.本文系统介绍ASD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封堵器选择与并发症防治.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多孔型,房间隔膨出瘤型及边缘不好等特殊情况下ASD的处理均进行详细的论述.%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 a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more commonly recognized in female adults. accounts for 10%of al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Echocardiographic study can accurately provide the precis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ize and location of the defectin detail. Most ASDs can be cured by transcatheter device closure. In this chapter, the 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procedures and device sizingfor ASDs of interventional management will be systemically described, meanwhile , the complications caused by device occlusion and their preventions will also be discussecl. The treatment for ASD patients accompanied with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multiple-orif'ice defects, aneurysmatic. defects or defects with poor edge will be involved in this chapter. (J Intervent Radiol. 2011, 20: 3-9)【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1(020)001【总页数】7页(P3-9)【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并发症【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作者单位】110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先心病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1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房间隔的发生、吸收和融合出现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残留未闭的缺损。

2011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

2011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 约占先心病总数的20%以上。

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一 是体外循环(CPB)辅助下外科手术修补,二是经皮导管介入 封堵。

近年,国内外学者融合传统外科手术和心导管介入治 疗的技术特点,探索了在食管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的封堵 器和输送系统、经胸微创封堵VSD技术。

该技术一方面避 免了CPB手术创伤和潜在并发症,另一方面又避免放射线辐 射以及婴幼儿患者年龄和体重的限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 国内已有超过500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接受了该手术而成功 治愈,我国学者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该技术迅速得到推广应 用。

但是截止目前,尚无有关经胸微创封堵VSD技术统一 的临床应用指南;另外由于VSD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尤其是 膜周部VSD邻近主动脉瓣、三尖瓣和传导束;肌部VSD往往 多发;干下VSD位于双动脉瓣下等,许多问题常常困扰操作 者,初学者更是如此。

因此迫切需要总结权威专家的实际经 验和体会,形成共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此新技术,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0. 3760/cma. j. issn. 1001-4497. 2011.09.002万方数据517万方数据2011-07-31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投稿方式万方数据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作者单位:刊名: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年,卷(期):2011,27(9)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xxxgwk201109002.aspx。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指南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指南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指南引言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特点是心脏右、左两侧的房间隔存在缺损,导致氧合血与非氧合血混合。

为了纠正这一病症,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指南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医生正确进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术前准备1.完整收集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

2.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3.评估患者手术风险及禁忌证,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和解释。

术中操作步骤1.麻醉: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确保患者处于平躺位。

2.切口:在右胸第二肋间或右侧胸部适当位置进行皮肤消毒和铺巾,然后进行局部麻醉,并进行切口。

3.插管:通过切口插入导管,穿过心包膜进入心腔。

4.导管引导:将导管引导至房间隔缺损位置,并进行造影以确定缺损的大小和位置。

5.封堵器械准备:准备合适的封堵器械,如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导丝等。

6.封堵器械操作:使用导丝将封堵器械送至房间隔缺损位置,然后释放封堵器械,使其覆盖住缺损部位。

确保封堵器械的稳定性和密闭性。

7.封堵效果评估:通过造影或超声心动图等方法评估封堵效果,确认缺损已被成功封堵。

8.导管拔除和止血:在确认封堵效果良好后,将导管从心腔中取出,并进行止血处理。

术后护理1.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并及时记录。

2.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

3.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体液平衡情况,进行适当的液体管理。

4.抗感染:预防术后感染,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5.术后康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进行心理支持。

注意事项1.术前准备要充分,包括患者评估、禁忌证评估等。

2.术中操作要细致、精确,避免对心脏和周围器官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导管选择要合适,并注意导管插入和拔除时的技巧和力度。

4.封堵器械选择要符合患者缺损大小和形状,并确保封堵器械的稳定性和密闭性。

5.术后护理要及时、全面,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21例临床分析

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21例临床分析

无主动脉瓣 和三尖瓣 无关 闭不全 、 房室传导阻滞 、 残余分流等并发症 。结论 经胸小切 口封堵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作为一种
微创手术方式 , 具有操作简便 、 患者损伤小 、 患者术后恢复快 、 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值得 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 关键 词】室间隔缺损 ; 经胸 小切 口封堵术 ; 临床 疗效
2 0 1 2年 6月间 收治 的 2 l 例经胸 小切 口封堵 术治疗 室 间隔缺损
患者进行 分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方 法
该组 2 1 例行经 胸小切 口封堵术 治疗 的室 间隔缺损 患者 手 术均告 成功 ,无 手术死亡 病例 ,手 术时 间为 2 5 ~ 6 0 m i n ,平 均 ( 4 1 . 2  ̄ 9 . 2 ) mi n , 住 院时间 5 ~ 8 d , 平均 ( 6 . 2  ̄ 0 . 4 ) d 。 术 后随访 3 - 6个 月, 复查食 管超声 。 提示 封堵器位 置 固定 , 无 主动脉瓣 和三尖 瓣 无关闭不全 、 房室传导阻滞 、 残余 分流等并 发症 。
3 讨 论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该 院收治的 2 l 例室间隔缺损患者 , 所有患者 均有行经
胸 小切 口封堵术治疗 指征 , 其 中男 1 2例 , 女 9例 , 年龄 2 — 3 8岁 ,
平均年龄 ( 1 5 . 4  ̄ 1 . 9 ) 岁, 体重 1 4 ~ 6 9 k g , 平均 ( 4 2 . 8  ̄ 1 . 7 ) 岁 。所有
1 . 2 治 疗 方 法
的E t 益 合理 , 使先 天性 心脏病微创治疗获得 了飞速 的发展1 2 ] 。经 胸小切 口封 堵术 治疗 室间隔缺损是 由导管介 入封堵法移植 而来 的一种新 的微创术式【 引 , 与传统体外循环 手术 和经皮介入 封堵术 相 比, 该术式具有术 中无需输 血 、 手术 时间短 、 操作 更为简便 、 创 伤小 、 切 口较为美观 、 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4 1 。同时该手术方式 具 有较广的手术适应症 , 封堵器的释放和 回收易于控制 , 患者手

先心病经胸微创封堵治疗与室间隔缺损分类分型介绍-朱立武

先心病经胸微创封堵治疗与室间隔缺损分类分型介绍-朱立武

先心病经胸微创封堵治疗与室间隔缺损分类分型介绍研发中心:朱立武什么是经胸微创先心病封堵治疗术?经胸微创先心病封堵治疗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高新技术,也称超声引导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

该技术融合了传统开胸修补术和经皮介入封堵术各自的优点,切口小、恢复快,在先心病治疗领域日益凸显其优势。

大致的操作方法是:在胸骨旁或胸骨剑突下切开2~3cm的入口,暴露出心脏局部表面,插入导管,在经食道超声的引导下,用导管将封堵器输送到缺损处并进行释放,封堵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

简单来说,就是胸部小切口+封堵器封堵,临床上归属于心脏外科的治疗范畴。

经胸微创先心病封堵治疗有哪些优点?经胸微创先心病封堵术的明显优势是:适应证较宽,不受年龄和体重限制(新生儿到成人),手术操作方便,创伤小,无需开胸和体外循环,超声引导无需射线辐射。

而且术中如果发现缺损不适合封堵,可立即改为外科体外循环下手术,安全性有保证。

经胸微创封堵与传统外科开胸和内科介入的比较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有哪些类别分型?室间隔缺损(VSD)是由于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良而引起的左右心室之间存在交通,产生室水平的分流,室间隔缺损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是复杂心血管畸形的组成部分。

正常心脏,收缩期左心室压力明显高于右心室压力,舒张期左、右心室压力基本相等,所以室间隔缺损时会出现收缩期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分流入右心室的血液经过肺动脉进入肺循环,使得肺循环血量增加,左心回心血量增加,左心前负荷增加,引起左心增大;缺损较大或病程较长时,肺小动脉痉挛,肺血管阻力增加,即出现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大,左向右分流量逐渐减少、速度减低,直至出现右向左分流,此时即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

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左心房室增大—肺动脉高压—右心房室增大—右向左分流。

室间隔缺损分为膜部、漏斗部和肌部三类,膜部包括单纯膜部、隔瓣下型、嵴下型,漏斗部包括干下型、嵴内型。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又称肺动脉瓣下型,缺损上缘由肺动脉瓣环组成,即紧邻肺动脉瓣。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基本操作规范标准[详]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基本操作规范标准[详]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基本操作规范(一)适应证。

1.诊断明确 . 辅助检查提示左心容量负荷增加 . 肺血增多 . 或心导管检查 Qp/Qs≥1.5 者. 需要手术治疗。

2.对于存在严重肺部感染 . 经严格抗菌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善的患者.以及严重心力衰竭经强心、利尿治疗不能改善的患者 . 应当考虑急诊手术。

3.限制性室间隔缺损的患儿 .l 岁以内室间隔缺损自发闭合的可能性较大 .5 岁以后几乎不可能自发闭合 . 对于这类患者是否手术仍有争议。

(二)术前准备。

1.完成术前常规化验检查。

2.所有患者应当测量四肢血压以排除可能合并的主动脉畸形 . 如主动脉弓中断和主动脉缩窄。

3.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 术前给予间断吸氧治疗和应用血管扩张药.有利于降低全肺阻力 . 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4.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 . 首先考虑强心利尿治疗以改善心脏功能。

5.病情严重的婴幼儿应当注意术前的营养支持治疗。

(三)麻醉、体外循环方法。

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升主动脉 . 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简称 ACT)保持在 400秒以上 . 使用抑肽酶者保持在 750 秒以上。

(四)手术方法。

1.体位及切口多为仰卧位胸前正中切口。

为了美容的效果 . 可以选择左侧卧位右侧胸部切口。

2.心脏切口右心房切口显露膜周室缺最佳 . 操作方便 . 易于避免误伤传导系统 . 容易显露及避免误伤主动脉瓣 . 保全了右心室的完整 . 极少发生术后切口出血问题。

经右心室切口闭合室间隔缺损已非常少用。

多用于经右心房切口显露欠佳的室缺 . 如巨大的膜周漏斗部室缺、干下或小梁部靠近心尖的肌部室缺以及合并漏斗部或肺动脉瓣狭窄(如法洛四联症)。

这些手术常要做右心室直切口。

如做跨环补片或建立心外通道 . 右心室切口要远离左前降支 5-10mm。

干下型室缺经肺动脉切口修补。

3.显露室间隔缺损切开右心房前壁 . 用牵引线将切口的后缘缝在右纵隔胸膜上 . 切口前缘上、下两端各缝一牵引线并用心房拉钩显露出三尖瓣口。

中国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技术操作规范专家共识(第二版)

中国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技术操作规范专家共识(第二版)

中国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技术操作规范专家共识(第二版)2017-08-12腔镜技术是当代微创心血管外科的基本技术平台,除了机器人辅助下心脏手术以外,单纯胸腔镜微创手术可分为胸腔镜辅助加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和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

胸腔镜辅助加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是通过胸腔镜与经胸壁小切口直视下完成的心脏手术技术。

全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是术者完全通过观察内窥镜引导传输到视屏上放大的图像显露手术野,一般是经过胸壁3个小孔直接操作特殊手术器械完成的心脏手术技术。

医疗机构基本要求1.具备能够常规开展一定数量的心脏外科常规手术的三甲医疗机构,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脏外科诊疗科目;2.有与开展全腔镜心脏外科手术相关设备和体外除颤心肺复苏救治设备;3.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和相关辅助科室。

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医师技术准备及基本要求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心胸外科专业;2.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多年心脏外科诊疗工作经验,并有熟练掌握相应常规心脏手术的能力与处理经验;3.掌握胸腔镜外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则,进行过胸腔镜外科模拟、动物实验训练和临床专门培训。

基本技术平台及设备1.开展胸腔镜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医疗机构特殊设备和基本要求(1)能够满足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临床工作要求的胸腔镜手术室;(2)具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胸腔镜设备和手术器械;(3)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和医院感染管理系统。

2.器械(1)摄像-显像系统包括①内窥镜,②摄像机:摄像机由摄像头、电缆和摄像机主体组成,③荧屏监视器,④冷光源和光缆,⑤图像记录设备;(2)电凝-电切系统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可选用高频电凝-电切系统、氩气刀、超声刀和激光等,进行组织凝固止血和切开分离组织;(3)胸腔镜手术特殊器械主动脉阻闭钳、分离钳、双关节抓钳、腔镜剪刀、腔镜持针器、腔镜推结器等。

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1)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修复术;(3)部分型肺静脉异位连接矫治术;(4)三房心矫治术;(5)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术;(6)室间隔缺损修补术;(7)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8)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或钳夹术;(9)二尖瓣置换、成形术;(10)三尖瓣置换、成形术;(11)心脏良性肿瘤切除术;(12)心房纤颤外科治疗;(13)主动脉瓣置换术(胸腔镜辅助下);初开展单位应从简单病例开始,如不能介入治疗的房间隔缺损和单纯膜周部室间隔(14)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胸腔镜辅助下)O缺损,熟练者和有条件的单位可逐步开展单纯二尖瓣和/或三尖瓣病变修复和置换等手术。

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展(全文)

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展(全文)

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展(全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2年数据,我国每年约12万儿童出生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下文简称“先心病”),发病率为0.6%~0.8%[1],占所有先天性出生缺陷的28%,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先心病的成功矫治是人类医学发展史的里程碑事件。

1966年,Rashkind和Miller通过球囊导管实施房间隔造口术标志着经导管介入技术治疗先心病的开始[2];1967年,Porstmann经导管应用泡沫塑料塞成功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开启了先心病封堵治疗的先河[3];20世纪90年代,Amplatzer研发的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陆续问世,使介入器材和技术日趋完善,将先心病介入治疗引入了新纪元[4]。

随着国产封堵器面世并逐渐应用于临床,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本文通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1、历史沿革1.1 起步阶段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最早可追溯至1981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周爱卿教授等的报道,其应用球囊为1例8日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实施了房间隔造口术[5]。

1986年,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开展了首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6],此技术现已成为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式。

此后,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缩窄也相继在临床开展[7]。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市儿童医院钱晋卿教授开始应用Porstmann法治疗PDA,在对Porstmann法加以改进后获得成功[8]。

20世纪90年代中期,Sideris(Sideris封堵器研发者)、Bensen (Cardio-SEAL封堵器研发者)教授来华传授ASD封堵术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戴汝平教授率先在国内采用进口Sideris封堵器、Cardioa-SEAL封堵器治疗ASD、VSD, 但因并发症较多而未得到推广[9-10]。

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房间隔缺损30例研究

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房间隔缺损30例研究

房 缺 患 者 采 用 该 技 术 进 行 治 疗 。取 得 满 房 间 隔 缺 损 缘 后 ,先 在 食 管 超 声 检 测 下 停跳 下 房 缺 修 补术 。 侧 开胸 及 胸 骨下 段 右
意疗效 。 道如下 。 报
1 资 料 和 方 法
推 拉 封 堵 器 。 察 封 堵 器 是 否 牢 固 。 无 切 口房 缺 修 补术 等 ,但 手 术 创伤 仍 较 大 , 观 有 分 流 .测量 封 堵 器 左 房 面 中点 到 房 缺上 也 未 能 改 变 手 术 必 须 在 体 外 循 环 辅 助 下
中 图分 类号 : 6 4 文 献 标 识 码 : R 5. 2 A
4 30 ) 7 0 9
房 间 隔 缺 损 是 一 种 常 见 的先 天 性 心 芯 , 穿 刺 鞘 管 缓 慢 ( 快 易造 成 气 体 挤 封 堵 伞 无 移 位 、 残 余 漏 。 各 心 腔 没 有 经 太 无 脏 病 , 占先 心 病 发 病 率 的 1%一 0 约 0 2 %左 入 心 房 内 ) 入 封 堵 伞 , 堵 伞 根 据 食 管 血 栓 形 成 。 送 封 右 『 既 往 多 在 开 胸 体 外 循 环 下直 视 手 术 超 声 结 果 选 定 相 应 型 号 .经 冷 肝 素 盐 水 l 1 . 修 补 及 导 管 介 入 封 堵 .但 存 在 手 术 创 伤 浸 泡 后 安 放 于 输 送 器 内 .在 食 管 超 声 引
维普资讯
《 海南 医学 ) 0 7年第 1 20 8卷第 6期
文 章 编 号 :0 3 65 (0 70 — 0 4 2 10 — 30 2 0 )6 8 —0
临 床 研 究
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房 间隔缺损 3 O例研究

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d v c .No e a i n .Co c u i n:I s s f n f c ie i r a i g VS u i g Am— e ie o li t wa o n fe h p r t s o n l so ti a e a d e f tv n t e tn D sn e
1 () 4 2 5 5 : 8
A src : j c v : oe au t teef a ya ds f o a s ah tr ls r f e t c lr e tl e c V D) t b t t Ob e t e T v l ae b f c c n a f r n c t ee o u e n r ua p a d f t( S wi a i i e t c o v i s e h
plt e a z r VSD cud r d ie oc l e evc .
Auh rSa d e s t o d r s :De at n fC r ilg Xime a tC n e ,Af l tdZh n s a s i l Xime F j n. p rme to a doo y, a n He r e tr f i e o g h nHo pt , a n, ui ia a a
摘要 : 目的 : " Ampazr 堵 器 治 疗 先 心 病 室 问 隔 缺 损 ( D) j 效 和 安 全 性 。 法 : 5 VS 研 ̄  ̄ lte 封 VS  ̄疗 方 对 2例 D患 者 进 行 Am—
pazr l e 封堵器VS t D封堵 治疗 . 观察手术疗效及术后随访情况 。 结果 :2例中4 例封堵成功 , 功率9 . , 例失败 , 5 7 成 04 5 5 例有程度不等的并发症 , 、 近 中期随访未见不 良影响 。结论 : mpazr A l e 封堵器治疗先 心病 VS t D有 效 、 安全 。 关键词 :室 间隔缺损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合并症 文章编号 :10 —0 4 (0 6 50 8 —3 0 80 7 2 0 )0 —4 20 中图分类号 :R5 1 1 4 . 文献标识码 :A

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约占先心病总数的20%以上。

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一是体外循环(CPB)辅助下外科手术修补,二是经皮导管介入封堵。

近年,国内外学者融合传统外科手术和心导管介入治疗的技术特点,探索了在食道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的封堵器和输送系统、经胸微创封堵VSD技术。

该技术一方面避免了CPB手术创伤和潜在并发症,另一方面又避免放射线辐射以及婴幼儿患者年龄和体重的限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超过500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接受了该手术而成功治愈,我国学者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该技术迅速得到推广应用。

但是截止目前,尚无有关经胸微创封堵VSD技术统一的临床应用指南;另外由于VSD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尤其是膜周部VSD 邻近主动脉瓣、三尖瓣和传导束;肌部VSD往往多发;干下VSD位于双动脉瓣下等等,许多问题常常困扰操作者,初学者更是如此。

因此迫切需要总结权威专家的实际经验和体会,形成共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此新技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经胸微创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和禁忌症1.1适应证1.1.1 年龄通常≥3月。

1.1.2 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膜周VSD,1岁以内者VSD直径>4mm、<8mm。

1.1.3 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肌部VSD,直径>3mm;多发肌部VSD。

1.1.4 干下型VSD不合并明显主动脉瓣脱垂者,1岁以内者VSD直径<6mm。

1.1.5 外科手术后残余分流。

1.1.6 心肌梗死或外伤后室间隔穿孔。

1.2禁忌症1.2.1 对位不良型VSD。

1.2.2 隔瓣后大型VSD。

1.2.3 合并明显主动脉瓣脱垂、伴主动脉瓣中度以上返流者。

1.2.4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腔内有赘生物。

1.2.5 合并需要同期CPB外科手术纠正的其他心血管畸形。

(但不包括合并VSD的复杂畸形需要利用该技术缩短CPB和阻断时间等的情形。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指南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指南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指南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常见的心内介入手术方法,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是指心脏的左右两个心房之间存在缺损,导致血液在心脏内部未能正常流动,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这种手术技术是通过非开放性的方法,通过导丝和介入器具将封堵器械送入体内,达到封堵缺损的效果。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操作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

在进行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心脏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这些检查结果将有助于确定房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和类型,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手术方案。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患者也需要提供必要的个人信息和医疗史,以便医生做出更好的决策。

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血液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以确保身体状况符合手术的要求。

手术进行时,患者一般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医生将通过穿刺皮肤,插入导丝和介入器具,将封堵器械送入心脏。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在缺损的位置进行封堵操作,通常是通过植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手术后的恢复期需要患者注意休息和合理饮食,暂时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的康复计划,并进行定期的复查和随访。

患者在康复期间应密切关注身体的变化和心脏症状的改善,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然而,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心律失常等。

因此,患者在手术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掌握相关的自我照护知识,以便在手术后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项重要的心内介入手术,对于患有房间隔缺损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患者应尽早就医并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以便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在手术前后,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进行合理的康复和随访,以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健康。

先天性膈疝修补术专家共识及腔镜手术操作指南(全文)

先天性膈疝修补术专家共识及腔镜手术操作指南(全文)

先天性膈疝修补术专家共识及腔镜手术操作指南(全文)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胚胎时期因膈肌发育停顿所致膈肌缺损,在胸腹腔压力差的作用下,腹腔内游动度较大脏器疝入胸腔引起的一种先天性疾病。

CDH出现缺氧、紫绀和呼吸困难症状越早,病情越重,预后也越差。

90%的CDH发生在膈肌后外侧(胸腹裂孔疝,Bochdaleck hernia),发病率在1/2 500~1/3 500之间[1],出生后6 h内出现缺氧、紫绀和呼吸困难症状者称为重症CDH,其肺发育不良较重,病死率达60%以上[2],因此,CDH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早期,有学者认为,在生后即出现症状的CDH是不能治愈的。

然而,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开展,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建立,总体生存率已有所提高[3,4]。

除围手术期的诊断、护理、重症监护和康复策略外,近年来随着腔镜器械和技术的发展,腔镜技术已引入到CDH治疗中,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手术疗效,微创操作使CDH治疗不仅展现出疼痛轻、创口外观美观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术后快速康复的优点[5,6,7,8]。

为提高和普及先天性膈疝腔镜手术治疗效果,2014年国家卫计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小儿腔镜诊断治疗先天畸形技术规范、标准及新技术评价"课题组(201402007)将CDH纳入腔镜新技术诊治评价及操作规范制定,2017年7月15日在大连召开"先天性膈疝修补术著名专家学术沙龙"普胸俱乐部会议,与会专家针对CDH手术时机选择、腔镜手术适应证及操作原则达成共识。

鉴于目前国内CDH腔镜手术开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手术时机的选择、初学者的培训、不同中心的手术技术操作参差不齐等;此外,CDH修补术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经腹和经胸腔镜手术操作也无统一的标准。

因此,为使腔镜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发展,也为使新开展的中心顺利地渡过学习曲线,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内镜外科学组与心胸外科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制定本专家共识及手术操作指南,供小儿外科同道规范化地开展CDH腔镜手术的临床实践,亦为指导新开展CDH腔镜手术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以及为规范化地开展国内CDH手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1(20)2【摘要】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 ~30%.介入治疗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选择,操作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根据左心室造影图像判断VSD的形态和类型,选择不同类型的封堵器.操作中要避免右房室瓣腱索的缠绕、瓣膜的损伤和心律紊乱的发生.术后应严密观察,及早处理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本文详细介绍了膜部和肌部VSD的诊断,规范化的操作方法,术中和术后可预测的情况处理.%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is the most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t accounts for 25 ~ 30% of al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The key points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VSD are the careful selection of indications. the rich experience in manipulating skill and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According to the imaging f'indings on the selective left sided cardiography and echocardiography, the morphology and type of VSD, mainly including the precise size and location of the defect. can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 on this account the proper transcatheter device closure can be rationally selected. During the interventional management, the twine and damage of the right atrio-ventricular valve as well as its tendinous cords should be avoided. and the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new aortic or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should beprevente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patient should be closely observe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atrioventricular block should be promptly dealt with. In this chapter, the diagnosis of membranous and muscular VSD. the standard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of transcatheter device closure implant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predictable events occurred during and after the procedure will be systemically described. (J Intervent Radiol, 2011 , 20 : 87-92)【总页数】6页(P87-92)【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作者单位】110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先心病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1【相关文献】1.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J],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2.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三、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J],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3.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四、经皮球囊肺动脉瓣与主动脉瓣成形术 [J],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4.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五、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J],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5.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超声心动图评价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传导阻滞发生率+国家质控目标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传导阻滞发生率+国家质控目标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传导阻滞发生率+国家质控目标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后可能会发生传导阻滞。

传导阻滞是一种心脏传导系统不正常的现象,可以导致心率不规律和心脏衰竭等严重后果。

因此,减少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国家质控目标,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传导阻滞发生率应该控制在5%以下。

这意味着在每100例手术中,只有不到5例会出现传导阻滞。

这个目标是基于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得出的,并且已经成为评估手术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那么,如何降低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呢?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心脏状况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例如心脏解剖特别复杂,有先天性心脏畸形,已经存在较严重的心脏疾病等。

对于高风险患者,需要采取更加谨慎的办法,如使用经皮封堵器等。

2. 手术技术:开展手术时应该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保证操作规范和安全性。

此外,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也非常重要。

高经验的手术医生可以更加熟练地操作,并且更容易避免手术风险。

3. 动态监测:手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动态监测,了解其心脏传导情况。

如果发现传导阻滞的风险增加,应该及时采取措施。

4. 术后管理: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传导阻滞。

此外,医生还应该指导患者适当的运动和饮食,帮助其尽早康复。

总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对于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非常重要。

医生和患者需要共同努力,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手段来降低传导阻滞的风险,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在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0.7%~0.8%,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约15万,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

但是,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能够通过矫治手术得到治愈,回归到社会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中。

目前,每年有2万患者采用介入方法获得治疗,由于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更新,使愈来愈多的医师和患者接受这种创伤小、恢复快与治疗效果明确的方法。

鉴于国内众多的不同设备和医疗水平的医院,以及参差不齐的医师技术手段严重的影响治疗结果与远期疗效,开展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规范合理的治疗行为,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工作更加健康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工作委员会受中国心血管医师协会的委托,起草了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专家共识以供广大从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医师借鉴。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21%,每2500~5000例存活新生儿中即可发生1例。

早产儿发病率明显增加,出生时体重<1kg者发病率可高达80%。

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3。

根据PDA直径的大小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大多数的专家认为PDA一经诊断就必须进行治疗,而且大多能够通过介入方法治愈。

一、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体重≥8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它心脏畸形。

(二)相对适应证1.体重4~8 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它心脏畸形;2.“沉默型”PDA;3.导管直径≥14mm;4.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但已控制3个月;5.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中度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三)禁忌证1.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和导管内有赘生物;2.严重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 肺总阻力>14woods;3.合并需要外科手术矫治的心内畸形;4.依赖PDA存活的患者;5.合并其它不宜手术和介入治疗疾病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约占先心病总数的20%以上。

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一是体外循环(CPB)辅助下外科手术修补,二是经皮导管介入封堵。

近年,国内外学者融合传统外科手术和心导管介入治疗的技术特点,探索了在食道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的封堵器和输送系统、经胸微创封堵VSD技术。

该技术一方面避免了CPB手术创伤和潜在并发症,另一方面又避免放射线辐射以及婴幼儿患者年龄和体重的限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超过500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接受了该手术而成功治愈,我国学者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该技术迅速得到推广应用。

但是截止目前,尚无有关经胸微创封堵VSD技术统一的临床应用指南;另外由于VSD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尤其是膜周部VSD 邻近主动脉瓣、三尖瓣和传导束;肌部VSD往往多发;干下VSD位于双动脉瓣下等等,许多问题常常困扰操作者,初学者更是如此。

因此迫切需要总结权威专家的实际经验和体会,形成共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此新技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经胸微创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和禁忌症1.1适应证1.1.1 年龄通常≥3月。

1.1.2 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膜周VSD,1岁以内者VSD直径>4mm、<8mm。

1.1.3 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肌部VSD,直径>3mm;多发肌部VSD。

1.1.4 干下型VSD不合并明显主动脉瓣脱垂者,1岁以内者VSD直径<6mm。

1.1.5 外科手术后残余分流。

1.1.6 心肌梗死或外伤后室间隔穿孔。

1.2禁忌症1.2.1 对位不良型VSD。

1.2.2 隔瓣后大型VSD。

1.2.3 合并明显主动脉瓣脱垂、伴主动脉瓣中度以上返流者。

1.2.4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腔内有赘生物。

1.2.5 合并需要同期CPB外科手术纠正的其他心血管畸形。

(但不包括合并VSD的复杂畸形需要利用该技术缩短CPB和阻断时间等的情形。

)2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VSD的器材2.1食道超声所有操作均在手术室中进行,需要借助于食道超声。

2.2.封堵器目前封堵器主要有膜周部、肌部两种类型。

膜周部封堵器又分为对称(同心)和不对称(偏心)两种;肌部封堵器为对称型。

干下VSD需要特殊形状的封堵器,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2.3.输送系统输送装置:包括穿刺套管针、导引钢丝、扩张鞘管、输送鞘管、推送杆。

封堵器与推送杆由旋钮相连,然后回缩在装载鞘管内,当装载鞘管与输送鞘管对接后可以直接用推送杆送出封堵器,最后逆时针旋转断开与推送杆的连接。

3 术前超声检查和病人筛选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VSD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其与瓣膜的关系,膜周部VSD需测量缺损边缘距主动脉瓣距离;判断VSD与Koch 三角顶点(房室结)的关系;VSD伴有室间隔膜部瘤者,需检测基底部缺损直径、出口数目及大小等。

术前筛选必须观察的切面有心尖或胸骨旁五腔心切面,心底短轴切面和左心室长轴切面。

在心尖或胸骨旁五腔心切面上重点观察VSD距离主动脉瓣的距离和缺损的大小。

在心底短轴切面上观察缺损的位置、大小和分流束的方向,以便操作时引导钢丝的走向。

左心室长轴切面观察缺损与主动脉瓣的关系以及是否合并主动脉瓣脱垂。

近心尖部肌部VSD,还需检查周围解剖结构,有助于封堵器类型、规格及进入途径的选择。

对于该部位的缺损,必须探查心底短轴,评价缺损全貌,包括左室侧缺损大小、右室侧分流口数量、最大分流口位置以及缺损潜行距离等,这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麻醉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要点:与TTE相仿,TEE术前评估必须规范的多切面综合评估,掌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要清晰显示缺损的全貌,包括左、右室侧缺损最大径;缺损走行径路;右室侧分流口数量;左右分流口之间距离即隧道状缺损的潜行距离,当然也包括与主动脉瓣、三尖瓣之间的关系等等。

目前,多中心随访资料显示超过50%的VSD患者适合经胸微创封堵。

4 封堵器的选择4.1.原则: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应参考VSD的位置、大小、形态、相应部位室间隔的厚度以及缺损与周边重要结构的关系,选择不同类型的封堵器。

封堵器的选择应是超声医生和外科医生从各自专业的角度,一起商讨的结果,关键是要掌握各型封堵器的结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封堵器。

4.2.膜周部VSD上缘距离主动脉瓣环2mm或以上者,首选对称型VSD 封堵器;VSD距离主动脉瓣不足2mm者,选择偏心型封堵器为佳。

封堵器腰部直径不应超过VSD最大径2mm。

由于该方法易于重复操作,选择封堵器宜从小型号开始,必要时可更换封堵器。

4.3.单发肌部VSD封堵器的选择一般选取较测量直径大2mm的封堵器;如多发缺损,可以根据其空间关系考虑使用一个封堵器关闭两个、甚至多个缺损。

心尖肌部VSD有时因右心室侧空间较小,封堵器右盘面不易全部展开,可以考虑使用PDA封堵器。

4.4. 干下型VSD位于双动脉瓣下,VSD上缘左右心室侧即是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环,且易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因此封堵器形状应与VSD相适应,需要特殊类型封堵器。

一般的偏心型封堵器并不适合真正的干下型VSD。

4.5.强调:VSD是一个三维立体结构,并不单是一个二维平面的缺口。

封堵器的选择不应简单的在缺损直径基础上增加1-2mm,要有立体概念综合评估,包括缺损左右室侧结构形态、(如果存在)潜行的缺损隧道长度、右室侧分流口数量以及分流口之间的距离等。

5 手术操作5.1 选用胸骨下端、剑突下或者左侧肋间小切口,切口类型取决于VSD部位。

5.2 切开小部分心包,显露右心室游离壁,静脉常规应用肝素100u/kg。

5.3在TEE引导下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避开冠脉血管,手指在右心室前壁轻压,配合TEE图象确认穿刺部位,在该处带垫片褥式或荷包缝合一针。

5.4建立输送轨道:用动脉套管针轻轻穿破右室前壁后即退出针芯,送入软质导丝,在TEE引导下将导丝穿过VSD进入左心室腔。

沿导丝置入输送鞘管,通过VSD到达左心室腔,建立输送轨道。

导丝或鞘管一旦到达左心腔后要恰当控制好其顶端位置,即不能进得太深而触及左室后壁刺激心内膜或进入主动脉而致瓣膜关闭不全;也不能进得太浅而容易退回到右心室腔而致操作失败。

若导丝通过VSD困难,有时需要变换右心室表面的穿刺点或者试用硬质探条,但必须轻柔操作。

5.5 植入封堵器:退出导丝和扩张鞘,保留输送鞘管在左心室内,对接封堵器装载鞘管和输送鞘管,TEE实时监测下缓缓推送封堵器,释放出左盘面,然后回撤整个鞘管使左盘面轻轻贴近室间隔左心室面,立即仔细检测分流情况、有无房室瓣活动障碍、是否嵌压周围组织等等;若无异常情况,再释放出封堵器的腰部和右盘面。

这样,封堵器的腰部封堵了缺损本身,左右盘面分别贴近室间隔左右室面。

注意,如发现封堵器位置不合适或造成周围组织嵌压、或残存明显分流、或出现瓣膜反流时,均可较容易地将封堵器重新回缩入鞘管内,并可以进行多次收放、调试,直至满意。

干下VSD或边缘邻近主动脉瓣的缺损,在使用不对称封堵器时,应在释放前仔细观察TEE下伞盘标记,注意将0-0.5mm边缘对准主动脉瓣环。

5.6TEE评估:多切面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和形状,反复进行推拉试验,如果无移位,无残余分流和瓣膜返流,心律正常,即可释放封堵器。

封堵器安置后在TTE或TEE下观察,封堵器放置位置恰当,无或仅有微~少量分流,无明显主动脉瓣及房室瓣返流,心电图提示无严重的传导阻滞,为封堵治疗成功。

5.7术闭撤出输送装置,缝线打结。

切开的心包无需缝合,较大的儿童缝合钢丝一针闭合胸骨,婴幼儿10号丝线缝合一针,置纵隔引流。

胸骨左缘肋间切口,直接缝合肌肉即可,一般无需置胸腔引流。

6 少见情况的处理6.1严重心律失常:与心导管介入相比,外科途径不需要经主动脉和腔静脉建立跨越三尖瓣环的输送轨道,操作距离短、可控性强,若操作得当术中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几率很低。

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停止操作,适当处理恢复正常后可以继续。

如果反复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应当转为CPB 直视手术;如果封堵器已经释放,应同时取出。

对于迟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一旦发现应手术取出封堵器,修补VSD,置临时起搏导线,仍有相当部分患者可恢复窦性节律。

6.2 VSD残余分流:若存在明显的残余分流(分流束宽度大于1.5mm或速度大于3m/s),提示封堵器偏小或存在另外的VSD分流口,应更换封堵器。

若残余分流束小于1mm或速度小于2m/s,可不予处理,多由于封堵器内阻流膜缝隙所致,术后短期内分流可以消失。

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者,多由于封堵器边缘缝隙所致,应综合考虑,若VSD位置偏高靠近主动脉瓣,建议更换大一号封堵器;若VSD与三尖瓣关系密切,且有纤维组织增生,可不予处理,因为随访过程绝大多数都可以自然闭合。

多数情况下分流速度小于2.5m/s可以接受。

6.3新发主动脉瓣返流:如VSD上缘靠近主动脉瓣环,所选封堵器过大,其边缘大于VSD至主动脉瓣的距离,直接接触主动脉瓣膜而影响主动脉瓣的关闭。

有时操作不当输送鞘管可进人升主动脉或损伤主动脉瓣,引起主动脉瓣的关闭不全,因此不宜在主动脉瓣上释放封堵器。

如果出现轻度或以上主动脉瓣返流,应该放弃封堵,转为CPB手术。

6.4导引钢丝较难通过VSD到达左室腔:术前恰当的超声评估特别重要,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VSD直径太小,不需要处理,一般可以自行愈合。

②右室表面穿刺点不合适,导丝和VSD分流束不能形成平行方向,应更换穿刺点。

③VSD在膜部瘤形成过程中,左心室入口和右心室出口不在一条轴线上,导丝可以很容易进人右室口,但很难进人左心室。

可以试用弯头导丝或直接试用较硬质的中空探条通过VSD,然后引入导丝。

④VSD 修补术后残余分流,分流束被原补片遮挡后变换方向。

可以在TEE引导下变换穿刺点,或试用较硬质的探条通过VSD。

6.5封堵器释放后形状发生变化:①隧道型或漏斗管型VSD,一般缺损直径较小,入口与出口间的距离较长,周边是质地较硬的纤维组织,放置封堵器后其左盘面可展开,但右盘面不能充分展开。

一般不影响封堵效果,位置也较固定。

②封堵器型号太大,或封堵器形状不合适,应该更换封堵器,否则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③封堵器释放位置不对,有时腰部没有卡在VSD部位,而是左右盘面都释放在一侧心腔,应回收封堵器重新安置。

6.6封堵器移位或脱落:多发生在VSD直径大或主动脉瓣下VSD,与封堵器选择和操作不当有关。

应该放弃封堵转为CPB手术,用装载鞘和推送杆回收封堵器,常规修补VSD。

6.7膜部瘤伴右室面多破口:此型缺损出口多,出口方向不一致,出口间距离不等,在选择封堵器时需要考虑封堵器能否完全覆盖缺口。

一般主张选择封堵右室面出口,应选择大孔送入鞘管,以保证封堵器腰部能充分展开。

选择对称性细腰大边封堵器可以达到封堵左心室的入口,但要注意左伞盘不要影响主动脉瓣和房室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