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马原期末28道主观题

合集下载

马原期末考试题主观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主观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主观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原理和辩证法原理。

唯物论原理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一切现象的物质基础,意识是对物质运动的反映。

辩证法原理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矛盾的普遍性质。

2.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以唯物论的观点来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思维和辩证思维,通过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规律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变化。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经济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指导着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规律。

在政治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帮助人们理解国家和政治的本质,并提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

在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强调对文化现象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分析,帮助人们认识到文化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有哪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推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巩固,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矛盾的普遍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方法和指导。

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有效应对挑战,保持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2022年大连理工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大连理工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大连理工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3、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4、实践是指()A.个人的生活活动B. 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5、坛经时有风吹幡动, ---- 僧曰风动, ---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A. 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6、“物的依赖性关系”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采用“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方法的是()A.空想社会主义者B.马克思主义C.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8、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民主集中制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集体领导9、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主要依据是()A.现代无产阶级日益壮大和觉醒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1、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A.制造使用工具B.具有宗教信仰C.具有语言文字D.具有思想意识1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13、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4、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1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多项选择题16、“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马原主观题

马原主观题

马原主观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案: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有哪些?答案: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3、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答案:(一)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1.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2.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3.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

(二)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1.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2.马克思主义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3.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三)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人类的未来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结合自身)4、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答案: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2.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四,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合自身)5、什么是物质?答案: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要点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要点

马哲整理题型:单选30道(30分)多选10道(20分)辨析题2道(12分)简答题4道(24分)论述题1道(14分据说400字以上)重点:绪论:(不会大题,单选或多选)p3马克思主义不禁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p9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p10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p14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p1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p1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p17实现物质财务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与其发展规律p28 哲学基本问题:1.意识和物质何为世界本源,何者是第一性。

2.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哲学还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p29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食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辩证法,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p30意识是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p31(*很重要,很有可能是简答题)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原理期末考试主观题

马原理期末考试主观题

马原理期末考试主观题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和意义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以来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是在无产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对于改变人类社会命运、解放被压迫阶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和矛盾的普遍性、同一性、斗争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批判了旧哲学对于现实的忽视和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等倾向。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过列宁主义的改造,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国家。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中国革命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以农民为基础,实行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在党的领导下,最终取得了胜利。

中国革命的胜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地位。

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基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点和有别于资本主义的优势。

2. 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涵包括公有制的建立和巩固、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等。

3.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并加强党的领导等。

马原主观题

马原主观题

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相互区别: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身及规律的认识。

c、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

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相互依赖: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时间。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经验论的错误。

二.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螺旋向上的,新的更加优越的制度和社会形态代替老旧的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为人类的文明程度在进步,所以必然促使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而这种变化整体上一定是向着更加优越的方向发展,也许过程中会有些反复,但整体向上的趋势不变,人类在其中只是起执行的作用,人类不是创造历史,只是按照规律实现历史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辩证关系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能形成价值,也就不能成为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

3、总之,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4、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能兼得。

商品的使用者得到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但要付出或者失去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得到的是商品的价值,但要付出或者失去商品的使用价值。

四.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是世界的普遍状态。

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马概主观题

马概主观题

A卷
简答:1、如何让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58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7
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p130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主要有哪些?p188
论述:1、联系实际论述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p45
2、试论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P147
B卷
简答: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7
2、当代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p202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什么?p102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7
论述:1、试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p30
2、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并谈论如何神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P151
简答4*5=20,论述2*15=30,单选1*26,多选2*12,选择题自己在百度上搜马概的选择题练习就可以,主观题得提前背一下,马概就这样搞定了。

时间有限,好好复习,各位加油!预祝大家考试顺利哈!。

马原主观题重点复习文档

马原主观题重点复习文档

1、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

通过社会劳动创造的,离不开集体和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人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2)其一,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3)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论”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条认识路线的根本依据。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的或不能完全被认识的。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观点及其关系。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观的反映。

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的反省”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说法和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上没有区别,都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反对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坚持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4、质变和量变的含义及其关系。

1)量变是指事物及其特性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是一种连续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

马原题库主观题

马原题库主观题

马原题库主观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它包括了一系列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下面将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对立统一体。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意识是主体对事物的反映和认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能主动地改变物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基础。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

实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和认识的活动。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深刻的认识。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的目的,只有实践的认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3.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社会是由各种不同阶级的利益相互对立和斗争组成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通过阶级斗争,剥削阶级被推翻,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4.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项基本原理,它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历史过程。

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项基本原理,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运动的辩证整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实现的。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阐述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连理工大学22春“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

大连理工大学22春“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

大连理工大学22春“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

A.前提B.基础C.目的D.反映参考答案:D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后不断发展和成熟,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运用手中掌握的政府机构和()等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控制,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内。

A.军队B.警察C.法庭D.监狱参考答案:ABCD4.()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

A.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C.情感D.欲望5.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外在否定B.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C.主观任意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E.事物的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参考答案:DE6.()是反映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A.实践性B.真理性C.前进性D.创造性参考答案:D7.真理作为一种()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A.客观B.主观C.相对D.绝对参考答案:B8.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在工业化后期。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参考答案:B10.垄断形成后,竞争就不存在了。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1.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相互包含指的是()。

A.相对寓于绝对之中B.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C.相对真理中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参考答案:BCD1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也是较高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4.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马原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历史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的体现。

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答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出了他们自身劳动力的价值,这部分超出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即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3. 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是什么?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都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主要的阶级斗争形式,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阶级社会。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二重性理论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意义。

答案: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交换中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二重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价值的形成和转移过程。

这一理论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积累和剥削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2.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此外,资本主义经济的无计划性、竞争和资本积累也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案例:某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次经济危机,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激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笔记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笔记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笔记整理马原主观题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最鲜明的政治立场?why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why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why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5、如何理解实践概念?6、简述普遍联系原理。

7、简述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8、谈谈你对和而不同的理解。

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10、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11、试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2、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13、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我国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14、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两把抓”的重要意义。

1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6、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17、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20、简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21、为什么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2、什么是相对真理?23、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是什么?24、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批判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25、怎么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6、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7、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2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性的标准?29、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0、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31、当代大学生面对未来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2、怎么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33、社会意识的构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主观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主观题答案

1.简述对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的理解答: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其产生有些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深厚的阶级基础以及鲜明的思想文化渊源。

0.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0.2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0.3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对于人类文明提出的种种疑问的回答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此外,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等自然科学成就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文化基础。

2.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二者关系问题上的错误答:(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却忽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3.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内涵:(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2.关系: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4.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答:(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从量变开始。

马原主观题汇总

马原主观题汇总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

(1)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

(3)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为什么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首先,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其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再次,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多选)(单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

2.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6.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限难曲折的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历一个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曲折发展过程;旧事物在一定时期内不有相当大的力量,总是对新事物加以压制和扼杀;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新事物,被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理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

大连理工大学22春“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4

大连理工大学22春“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4

大连理工大学22春“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参考答案:C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空想社会主义根源于()世纪初。

A.16B.15C.14D.17参考答案:A4.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6.实践()都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都是随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内容B.性质C.范围D.水平参考答案:ABCD7.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8.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工作。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垄断形成后,竞争就不存在了。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1.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2.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外在否定B.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C.主观任意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E.事物的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参考答案:DE13.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表现得最为典型的是()。

A.美国B.德国C.法国D.英国参考答案:D14.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A.正确B.错误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马原主观题(修改版)

马原主观题(修改版)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和科学体系。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的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见默默的图XD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

第一,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马克思主义又具有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革命的阶段,它没有自己的私利,因而敢于坚持科学发展真理,无产阶级革命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这种统一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关键: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体现:一、科学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主体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主观题

2021 上?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题库〔学生版〕2021 -05-27一、客观题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局部。

②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根底上创立和开展起来的。

③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出色的代表就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④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开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⑥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开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⑦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根据对上述根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答复,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根本派别。

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根据对上述根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答复,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⑨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开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开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那么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⑩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1.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p10-p16)1、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体现:2、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③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④崇高的社会理想: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p24-p25)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主张世界只有一个本原,二元论”是主张世界存在物质和精神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把握的原则有哪些?答:二者的辩证关系(p30-p31):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B、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把握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践是发挥的基本途径。

3.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32-p33)答: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具体体现在:1、意识统一于物质:(1)意识起源于物质。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3)意识能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2、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5.联系的特点及其意义是什么?(1)联系及其特点(p34-p35)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以下特征: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第一,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和主观认识而转移。

第二,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第三,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第四,联系具有条件性。

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普遍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0)(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第一,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矛盾分析法。

7.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p40-p41)答: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排斥、互相转化的情形.)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重要意义?(p42-p43)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

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有其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重要意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9.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基本内容:(p44-p45)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p4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进到新阶段;每一个周期都是开放的,前一个周期的重点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1.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者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什么?(p75-p77)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它也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其二,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二者具有如下关系: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第三,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

1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即书上物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书上p104)物质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体现在:1、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3、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社会意识能动的反作用方法论意义?(p107-p108)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这体现在:(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2)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相应地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3)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应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其意义为: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14. 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p113-p115)1、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这体现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并且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作为判断时代变革的客观依据。

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15.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p125-p127)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16.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p134-p135)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2)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3)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思维的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