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红楼梦_对联中的典故译介

合集下载

出自红楼梦的对联

出自红楼梦的对联

出自红楼梦的对联红楼梦,曹雪芹所著的经典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部巅峰之作。

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中心,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大批丰满细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与人性的复杂。

这部作品中充满了各种文学手法,包括对联。

下面是几首出自《红楼梦》的对联及其相关内容。

1.若得徐霞客明主之庙柱则神勇之男儿流龙门之剑术这副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一回。

其中,“徐霞客明主之庙柱”取材自徐霞客的真实经历,展现了徐霞客智勇过人、学问丰富的形象;“流龙门之剑术”是对贾宝玉的赞美,形容他的剑术高强,风华绝世。

2.岂似金陵闺阁中花园中标致少女如玉之卿阻之颜这副对联表达了对林黛玉的赞美之情。

林黛玉是贾宝玉心中的红颜知己,素有“黛玉葬花”之称,这对联形容了她的美貌以及清高淡泊的性格。

3.一件是骑牛方格印罗衫一件是蹀躞花裙舞带翠这副对联描绘了薛宝钗的儒雅和优美。

薛宝钗是贾府的贵客,以其温柔贤淑,才情出众而闻名,这对联通过描述她的服饰和舞姿,呈现出她的高雅风范。

4.若要见芙蓉洲游冶世人风月无边自在罗敷地这副对联写就了贾宝玉的游艺天性,将其和“芙蓉洲”联系在一起。

这是《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的游玩、享乐的一段,平实的日子无法满足贾宝玉的好奇心,因此他常常游走各个花园之间,追求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到处体验人间的风趣乐事。

5.山有时来无人处花有时开无人赏月有时当无人望这副对联表达了贾宝玉的忧伤和孤独。

宝钗的面容、黛玉的聪明才智,都令贾宝玉心动不已,但最后他却孤身一人,无法实现心中的渴望。

以上是几首出自《红楼梦》的对联及其相关内容,这些对联或描绘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反映了情感纠葛,展示了小说中丰富的文学意境。

每一个对联都通过简洁的文字,巧妙地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与思考。

这些对联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极高的价值,也深入人心,成为了人们对《红楼梦》这部经典之作的记忆与追忆。

古文翻译与赏析红楼梦中的对联

古文翻译与赏析红楼梦中的对联

古文翻译与赏析红楼梦中的对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其众多对联更是经典之作,充满哲理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对联进行翻译和赏析,探寻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美学价值。

对联一:黛玉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这是黛玉的诗作,表达了她的心情和境遇。

黛玉自视为孤高的凤凰,高洁而孤傲地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

她的凤凰台是她的心灵归宿,而凤去台空,则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这里的江自流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知,与黛玉的命运紧密相联。

Translation:The phoenix roams on the phoenix platform, and when the phoenix leaves, the platform becomes empty with the river flowing on its own.Couplet Two: 贾母赋诗黄叶落冬风,金风散寒霜。

这是贾母赋诗所写的景色描写,以黄叶、冬风、金风和寒霜等词汇描绘了寒冷的冬季景象。

黄叶落下,金风吹散寒霜,生动地描述了四季的更替和自然界的变化。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贾母展示了她审美情趣和文学才华。

Translation:Yellow leaves fall in the winter wind, and the golden wind dissipates the cold frost.Couplet Three: 贾宝玉题词终是圣人顶点草,自应云雨任西东。

这是贾宝玉为自己的画作题字时写的对联。

他将自己看作是圣贤之尖峰,认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胜过常人。

"圣人顶点草"意味着他们不受约束,可以任意生长。

“自应云雨任西东”则表明贾宝玉有才华和智慧的同时,也带有放任自己的倾向。

Translation:In the end, the grass stands at the pinnacle of sages, naturally experiencing wind and rain from all directions.Couplet Four: 薛宝琴对联玩的是金钗脱,赏的是翠袖摧。

红楼梦贾府宗祠对联的含意概括了雍正《大义觉迷录》思想

红楼梦贾府宗祠对联的含意概括了雍正《大义觉迷录》思想

红楼梦贾府宗祠对联的含意概括了雍正《大义觉迷录》思想红楼梦中写了许多明显犯忌东西,却能够从朝廷的猎犬逃脱,未被封禁。

除了书出版时候分开两次发行,并在出版时候还放出很多烟雾弹外。

主要还是作者对于构成文字狱的条件非常熟悉,知道应该怎样写,才可以避开朝廷鹰眼。

采用所谓犯而不犯写作法。

让背景、人物、事件本身形成巨大反差,让检查者怎么看,都属于滑稽搞笑地无稽之谈。

秦可卿葬礼,明摆着写着一场好像帝王高规格庞大葬礼。

可却没有留下话柄。

只因为把这个葬礼嫁接在一个白衣的秦可卿身上,让这个好像皇帝葬礼变成滑稽可笑,真的无处稽考。

贾家祠堂的对联同样如此。

什么功勋比日月;恩惠天下百姓;可以无间隙世代承袭等。

这些对联意思与贾家根基和地位相差太大。

在清朝可以无间隙世代承袭,除皇帝,还有铁帽子王(也会被剥夺爵位)外,真的没有什么王公爵位可以无间隙地世代承袭。

作者没有写出贾家存在庞大根基,而贾家只不过属于一个非常非常普通的公爵家庭。

对联意思和贾家背景有着天差地别,无论怎样都无法连接在一起。

结果成为搞笑胡扯的文章,找不到一点把柄。

贾母、王熙凤的葬礼就不能如秦可卿那样写,越简单越好,一定要简单草率了结。

贾母葬礼一笔带过,并非书有问题,也不是贾家败的问题,而是她生前地位和行为有太多犯忌的地方,死必须无声无息。

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开朝廷猎犬追踪。

贾府祠堂对联到底蕴含着什么信息?“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这句‘兆姓赖保育之恩’最早就是出于雍正的《大义觉迷录》。

雍正认为,自己对百姓就好像父母保育自己赤子一样,每天才睡几个钟头,加班加点做事,悉心照顾臣子百姓们困难。

“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勋业能与日月看齐。

这种说法极其罕见。

但在《大义觉迷录》里的曾静的供词中就是这么说的。

他说满清把亿万百姓从死亡中救出,这样的功勋,可与天地同存。

爵位要能够做到无缝隙传承,只有皇帝。

其它任何王公贵族都享受不到这个待遇。

“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红楼梦》里的对联解读

《红楼梦》里的对联解读

《红楼梦》里的对联解读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鉴赏】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

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

这副对联看似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

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

作者借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

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猜详。

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

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

”这副对联可谓是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

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鉴赏】这副对联选自《红楼梦》第一回,书中写道:“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诗可以言志,联亦可言志。

从贾雨村所思,甄士隐所道破,以及对联的实际内容来看,都是一副生动形象的言志联。

对联的内容,实际上是后文中贾雨村思想发展变化及其所作所为的一大伏笔。

上联以玉在匵中自比,下联以钗在盒中自喻。

以玉钗期待时机到来待价而贾,道出了贾雨村求飞黄腾达之心切,可谓淋漓尽致。

在写作手法上,该联比喻和典故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逼真传神的地步,把贾雨村急待上爬的内心世界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给人们以形象深刻的难忘印象。

红楼梦十副经典对联,蕴藏人生大智慧

红楼梦十副经典对联,蕴藏人生大智慧

很喜欢读《红楼梦》,更喜欢红楼梦中的对联,在这些对联当中,或预示人物命运,或精炼地道出人情世故,其中,无不隐藏着人生的大智慧。

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对联表意是指,若拿假的当作真的,时间久了,这假的就会当做了真,而真则就会成为假了。

若把一无所有当作应有尽有,那连你所有的东西就和没有了一样,将也变成空的。

其实作者用这幅对联是想告诉我们,要学会辨析,不要被假象所去迷惑,要善于观察。

2、“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智通寺”门联这副对联中身后有余指的是,所聚集的财富在自己死后也足够养家了,身后有退步时为贪欲驱使不肯缩手眼前无进路时才醒悟过来想起回头。

这其中细细看来,语浅意深,作者写的是身后已有余财还不罢休,直到碰得头碰血流才想到回头,真是不得不让读者思考。

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宁府上房联这副对联在写法上对仗很到位,很整齐。

实是在写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能够去了解规则,看透这表象,洞悉日常的伪饰与虚假,自由的穿行,确实是种令人羡慕的大智慧。

但是往高了讲,那也只是一种无所改变的消极适应,算是一种小的智慧。

4、“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秦氏卧房题画联对联表意是说淡淡的凉气笼罩梦境,春天的余寒尚未退尽;芳香的气息就扑面而来,这是美人喷出的酒香啊。

告诉和引导着我们,时节影响和环境,其实都能看出来一个人的情怀。

5、“厚地天高,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孽海情天联 无边的天地之间,可叹的是古今人们情丝总是割不断;沉迷情恋的男女,可怜的是对情爱的追求永远难满足。

古至今来,人世间男女情爱无处不有无时不在,难以割舍。

但是作者在感叹这爱情的禁锢,有多少爱情真正得到了自由,相爱之人又有多少在一起了,又付出了多少,告诉人们莫欠情债。

6、“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荣禧堂联此联呢,上联写的是波光澄碧,似是借来了岸柳的翠绿;下联写的是水质芬芳,好似这一脉之水,分得了隔岸的花儿香气。

《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匾额和楹联,别具魅力

《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匾额和楹联,别具魅力

《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匾额和楹联,别具魅力衡芜苑匾额:蘅芷清芬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

简析:这幅对联上联赞薛宝钗诗才,下联述其性情:“吟成豆蔻才犹艳”是多层意思编织到一起。

“豆蔻”既是指十三、十四岁女子的妙龄,指人,又是指杜牧的《赠别》诗:“婚聘袅袅十三徐,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指诗。

连起来即是说,人似诗一样美好,诗像人一样才情满满。

下联有两层意思的跳跃,花似人之香睡,人似花般的梦酣。

宝钗于“花事了”之时,犹能“睡足”,“梦亦香”,足见其镇定、淡然。

这种淡然从衡芜苑的气氛,到其匾联,皆是如此。

潇湘馆匾额:有凤来仪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简析:上联说宝鼎已经不再煮茶了,但室内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言棋局已罢,但手指却感到一丝凉意。

这其实是一种模糊性的表达,处于室内,却感到竹影摇曳,因室外的翠竹之绿,误以为室内茶烟尚绿;因室外的竹荫生凉,而感觉室内主人指之犹凉。

这是视觉形象与触觉感知的融合。

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幅楹联就把潇湘馆内的主要植物竹子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了。

怡红院匾额:怡红快绿简析:怡红快绿是题贾宝玉住所怡红院的匾额。

这是园中最为华丽的院落,也是园中姐妹们聚会的场所。

贾政初带宝玉游园时,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后贾元春将其改为“怡红快绿”。

“红”、“绿”看似是在说色彩,实则还是写植物。

“红”暗寓门前西侧的西府海棠;“绿”指东侧的芭蕉。

沁芳亭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简析:这副对联是写“水”的,但妙在不着一个“水”字。

三篙:指水的深度。

一脉:指溪流。

上联写波光澄碧,似是借来了岸柳的翠绿;下联道水质芬芳,好似这一脉之水,分隔了两岸的花香。

对联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水。

柳绕堤离不开水,这是借“绕堤”、“隔岸”反衬溪水;“三篙”乃是从水上之景写到水下之深,这是借“三篙”、“一脉”反衬水深和溪形。

曹雪芹把水色、水质与四周的环境和氛围糅合在一起来写,构成了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画面。

红楼梦经典对联赏析

红楼梦经典对联赏析

红楼梦经典对联赏析
红楼梦中有很多经典的诗词歌赋,蕴含了不同⼈物的⾝份和命运。

同时也有很多对联,其中蕴含了很多⽣活哲理,红楼梦读来读去,读出了禅机。

今天我们⼀起欣赏其中的⼏幅对联
红楼梦太虚幻境对联赏析
假作真时真亦假,⽆为有处有还⽆。

这是甄⼠隐梦中太虚幻境上的对联,贾宝⽟梦游太虚幻境⼜见到这副对联两次写这副对联,可见它的寓意⾮同⼀般。

“真、假、有、⽆”有很深厚的哲理意味我们中国传统的哲学认为美中不⾜,好事多磨,这也是曹雪芹通过⽣活历练得到的哲学感悟,在书中体现的很多⽐如,⽉满则亏,⽔满则溢,登⾼必跌重等等。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和转化的,呈现出纷繁万状的艺术形态,具体的真理总是相对的。

红楼梦太虚幻境,薄命司对联贾宝⽟在梦中来到薄命司门⼝,有⼀副对联⼉是这样写的春恨秋悲皆⾃惹,花容⽉貌为谁妍?薄命司⾥是天下所有薄命⼥⼦的册⼦,这副门联⼉就是表达对⼥⼉薄命的感慨,⼈之所以薄命是因为友有情。

宋代欧阳修也说过,⼈⽣⾃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在残酷的命运⾯前,花容⽉貌也是⽩⽩浪费。

秦可卿卧室对联贾宝⽟在宁国府赴宴,困了要午睡,后来他到秦可卿的卧室午睡,⾥边有⼀副对联。

上⾯写着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笼⼈是酒⾹。

”这是⼀种以情为依归的诗⼈意境,和贾宝⽟的⼈⽣观合拍,贾宝⽟⾮常喜欢。

这⾥⽤海棠春睡是起画龙点睛的作⽤,海棠花是史湘云的象征,她的诗句也是“只恐夜深花睡去”,史湘云和秦可卿⼀样也是兼美,有黛⽟和宝钗之美。

红楼梦对联赏析

红楼梦对联赏析

红楼梦对联赏析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二十条“红楼梦对联赏析”:1.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副对联真是精妙至极!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能看清世事的本质是一种大智慧,善于处理人情世故那也是一篇了不起的大作。

你说,在现实里,我们要怎么才能达到这种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境界呢?2.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哇塞,这副对联充满了诗意和幻想!这不就像我们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被美梦所困,而那迷人的香气竟然是香醇的美酒散发出来的。

想想看,这样的情境多美呀!3.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简直是充满哲理的至理名言!这不就跟我们有时候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一样吗?把假的当成真的,那真的反而像是假的了。

难道不是吗?4.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哎呀,这对联多有深意!就好像我们怀揣着才华等待着被赏识的机会,不就是在盒子里的美玉和金钗期待着一飞冲天吗?5.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副对联真让人感慨万千!这不就像那些贪心的人,身后已经有了很多财富还不知道收手,等到眼前没有路了才想到要回头。

这多可悲呀!6.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这说的不就是那些自寻烦恼的人吗?就像美丽的花朵和姣好的容颜,不知道是为了谁而绽放。

你难道不觉得很无奈吗?7.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瞧瞧这副对联,那是多么的富贵华丽!简直就像一个璀璨的星空和绚丽的晚霞,让人目眩神迷。

难道你不向往这样的场景吗?8.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这对联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息!就像我们在一片青山绿水间,看到新长出的绿草和芬芳的云彩。

是不是感觉特别美好?9.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哎呀呀,这写得多美呀!这不就跟我们在湖边漫步,柳树借了湖水的翠绿,对岸的花香也飘了过来。

你能不陶醉其中吗?10.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这简直是一种极致的宁静和闲适!就好像我们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着茶下着棋,那氛围多惬意啊!难道你不想体验一下?11.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副对联太凄美了!就像一只孤独的鹤在寒冷的池塘上飞过,清冷的月光埋葬了落花的灵魂。

对联解析

对联解析
对联
解析
制作人:刘祎颖
事 事 洞 明 皆 学 问
人 情 练 达 即 文 章
《红楼梦》
【出处】
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游幻 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lao)曲 演红楼梦 >中的一副对联, 曹雪芹把它装裱在了王熙凤 的“办公室”里。
【出处】
这句对联是曹雪芹对王熙凤的评 价。她管理贾府上上下下的家政 事务,里里外外的应酬,如没有 精明的头脑,圆滑的手段,泼辣 凌厉的个性,开阔的眼界,丰富 的知识,以及对事情把握的尺度 分寸的能力,是管理不了那一大 家子事务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出处】
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 些都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 情,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 经验就是文章。说的是:把 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 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 都是文章。
【典故】
世事洞明“有"学问,人情练达“出"文章, “精神到处文章在,学问深时意气平”。 这是一种学识,是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领 会。人生一世,十年苦读诗书,比起人世 间的学问,浩如烟海的书籍,不过只是九 牛一毛。学校只是让我们学到了基本的学 习方法和基础教育。可在这纷繁复杂的社 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学习探求着, 不断地感受着这个社会,这个世界。
感谢您的观看!

《红楼梦》楹联赏析

《红楼梦》楹联赏析

《红楼梦》楹联赏析前序红楼梦是一部集中国古典文化大成的巨著,作者在其中涉猎甚广,诗词曲赋等韵文无所不包,除此之外,红楼梦中也涉及不少精采的楹联,而且有独特的美学意象象征,红楼梦中的楹联多数有寄托,有寓意,作者的构思安排往往会借联表现出来,诸如荣国府的辉煌、大观园的繁胜,世间人事的感慨,或题署状物,或抒情生发,我尝试着把它们分析一下,但红楼梦所涉实在是牢笼万象,水平有限,遗珠难免,故赏析仅供参考。

注:红楼梦楹联中的来历出处皆从百度资料而来,本文仅节选了一部分红楼楹联。

楹联基础对仗知识01太虚幻境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出处:此联在书出两次出现,分别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和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是在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处。

赏析:佛家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道家云:道不可道,无为无不为。

上下联都旨在说明虚实、有无也许存在一个互相转换的辩证思维,世事无常,变数无穷,并没有一个恒远、永久不变的道理,结合红楼梦有关文本来看,它用来描述红楼梦中的繁华种种皆为太虚幻境,是非常恰当也引人深思的。

此联自对运用明显,如上联的假和真的重言,下联无和有。

02贾雨村风尘怀秀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出处: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中,甄士隐中秋夜邀贾雨村饮酒,雨村在葫芦寺中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对天长叹高吟一联。

赏析:古人怀才不遇的时候,往往喜欢把自己比作珠玉埋尘,痛恨无人赏识,上联中雨村把自己比作有价值的美玉,句出《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而下联的“钗待飞”来源据《太平御览》引《洞冥记》所载,言汉武帝“元鼎元年起招灵阁,有神女留玉钗与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共谋欲碎之,明旦视之,匣唯见白燕直升天去。

故宫人作玉钗因改名玉燕钗,言其吉祥。

”上下联结合起来看,雨村的意图很明显,借玉和钗等贵重物自我标榜身价不凡,又借求善价、待时飞等联语表达了自己等待机遇飞黄腾达的抱负。

红楼梦最经典7副对联赏析

红楼梦最经典7副对联赏析

红楼梦最经典7副对联赏析红楼梦最经典7副对联赏析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联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

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智通寺”门联这副对联的特点是语浅而意深。

所谓语浅,是指联中的两句话通俗易懂,明白如画。

写的是因身后已有余财仍不罢休,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时才想到要回头,语意谁都可以理解。

所谓意深,联中所指并不仅说说道理而已,它的深层意思在于:一是联中的“忘缩手”“想回头”,词意深远,耐人寻味。

它是深于阅历、深谙世道者毕生惨痛教训的经验总结。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宁府上房联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

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

由此,我们可见曹雪芹的高明之处。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秦氏卧房题画联画上题联,联须紧扣画意。

上联意为春寒轻微,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下联道是人被酒的.香气所吸引。

这里将画与对联艺术的有机结合,正是我国对联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

对联与画结合常有烘云托月、画龙点睛之妙。

且着这副题画联与画和室内的陈设是何等的相辅相成。

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合辙,更为重要的是:用在秦氏卧房,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红楼梦》里的七副对联看出人生大智慧素材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红楼梦》里的七副对联看出人生大智慧素材

《红楼梦》里的七副对联看出人生大智慧!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联【感悟】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也就成了假的;把没有的当作有的,有的也就成为没有的了。

作者用高度概括的哲理诗的语言,提醒大家读本书要辨清什么是真的、有的,什么是假的、无的,才不至惑于假象而迷失真意。

但是历来的所谓"红学"家们多在辨别真假有无上走入了歧途,主观臆断,穿凿附会。

正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集外集拾遗·<绛洞花主>小引》)他们以假作真,无中生有,实在免不了受到这副对联的嘲笑。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智通寺"门联【感悟】身后有余指的是所聚集的财富在自己死后也足够养家了,身后有退步时为贪欲驱使不肯缩手眼前无进路时才醒悟过来想起回头。

这副联语是对那些在名利场中贪求不已的人的一种讥刺和棒喝。

贾雨村以为它"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他自己就是因为"忘缩手"才被革职的。

书中说他当知府期间"未免有贪酷之弊",虽没说出具体情节,但从他后来"乱判葫芦案"推断,肯定是见钱跟开,而且心狠手辣,干了些不可告人的勾当。

贾雨村在官场中已经翻了一个小筋斗,作者从他眼里写出这副对联,就显得更有意思。

然而他这种人是不会从中受到启示而回头的。

书中同类的人还有许多,如贾赦、贾琏、王熙凤之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宁府上房联【感悟】"世事"二句:意思是能把人情世故弄懂都是学问,有一套应付本领也就是文章。

上下句是互文,文义互为补充。

练达,老练通达。

明白社会上种种事态都属学问,精通世间的人情世故就是文章。

《燃藜图》再配上这副联语,是封建阶级陈腐的说教。

《红楼梦》对联修辞解读

《红楼梦》对联修辞解读

《红楼梦》对联修辞解读《红楼梦》第一回中,贾雨村高吟咏怀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联中,“玉”、“钗”为比喻,是贾雨村以“玉”、“钗”自喻。

自喻是本体为作者本人的比喻。

联中“贾雨村”为本体,“玉”、“钗”为喻体。

贾雨村自比椟中之“玉”自命不凡,欲抬高身价。

亦以奁内的“钗”自况,等待飞黄腾达的时机。

联语借自喻述志,生动形象地暴露贾雨村追求功名的儒者心态。

“玉”、“钗”还有另一层比喻义,“玉”的本体为贾宝玉、林黛玉,“钗”的本体是薛宝钗。

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中,评此联曰:“清同治年间刘全福藏十六回残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后简称“甲戌本”)在此联之下有一条脂批说:“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所谓前用“二宝合传”是指本回前面有神瑛侍者灌溉绛珠草,绛珠仙子欲下世为人,用眼泪还债一段文字。

在那段文字旁也有脂批:“馀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

”可见,“二玉”是指宝玉、黛玉。

所谓“今用二宝合传”,则是指宝玉、宝钗,故在联下句旁又有脂批曰“表过黛玉,则紧接宝钗。

”……根据脂批对八十回后情节的提示,后来贾府事败时,宝玉是获罪坐牢的。

这样,“玉在奁中”句或隐指他在被囚于狱(见第二十回脂批)。

黛玉忧忿而死,宝玉追求的美好愿望落空。

下句则是讽宝钗深藏不露,初始安分守拙,一旦时机来临,好风借力,便如燕飞絮揚,青云直上。

因为有自喻和他喻两种喻义,故又构成双关修辞格。

此联还运用了嵌名修辞手法。

嵌名是把人名、地名、事物名称等,嵌入联中一定位置,并保持相对独立性的修辞手法。

贾雨村,表字时飞,下联即尾嵌他的字“时飞”。

上下联还分别用典故。

所谓用典是运用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词语的修辞手法。

上联典出《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蕴椟而藏诸?求善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沽者也。

’”下联典出郭宪撰《洞冥记》。

传说,汉武帝元鼎元年,有神女留一玉钗,至昭帝时,有人打开匣子,只见一只白燕从中飞出,升天而去。

《红楼梦》对联鉴赏

《红楼梦》对联鉴赏

《红楼梦》对联鉴赏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太虚幻境联[注释]①该联见《红楼梦》第一回。

②曹雪芹:(约1724或1715-约l764):名霑,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清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

他能诗善画,有广泛的文学艺术知识和深厚的修养。

他创作的《红楼梦》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太虚幻境:太虚谓空幻虚无之意。

太虚幻境是曹雪芹所虚设的天国里的一个境界。

[鉴赏]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

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

这副对联看似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

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

作者借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

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猜详。

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

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

”这副对联可谓是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

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曹雪芹撰拟贾雨村吟联[注释]①玉在匵中求善价:句出《论语·子罕》:“于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诸?求善(价)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匵”即“椟”,一种木匣。

红楼梦中的对联及出处

红楼梦中的对联及出处

红楼梦中的对联及出处
红楼梦,清代著名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绘,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衰败和人性的沉沦。

其中,对联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在小说中发挥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以下列举了红楼梦中的一些著名对联及其出处。

1. 荣禧堂对联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此联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回,是荣禧堂上的对联。

上联“座上珠玑昭日月”,是说坐在这个堂屋里,好像明亮的珍珠和日月之光在照耀着,璀璨耀眼。

下联“堂前黼黻焕烟霞”,是说堂前的丝织品(古代大臣朝服、礼服用以区别等级,青红白黑乡绣纹皆右为西乡,左为东乡)像璀璨的烟霞一样,焕发出绚烂的光彩。

联语采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贾府的豪华和富丽。

2. 荣府正厅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此联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回,是荣府正厅的对联。

上联“世事洞明皆学问”,意思是说看透了世间上的事情,就等于掌握了一定的学问知识。

下联“人情练达即文章”,意思是说熟悉了人情世故,就等于写好了人生文章。

联语表现了贾府作为官宦世家,在人情世故方面非常精通,同时也反映了贾母对贾宝玉的教育理念:要学好为人处世的道理,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3. 潇湘馆对联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此联出现在《红楼梦》第十七回,是潇湘馆的对联。

上联“宝鼎茶闲烟尚绿”,意思是说在闲暇之余品尝着香茶,烟雾中还透着淡淡的绿色。

下联“幽窗棋罢指犹凉”,意思是说在幽静的窗户下棋子已停,但手指仍感凉意。

红楼梦的对联

红楼梦的对联

红楼梦的对联
上联:琴棋书画不成家,红楼梦中既有家。

下联:风花雪月皆情痴,四季花开一梦迷。

横批:人生如梦
正文:
1. 红楼梦中的家庭观念
红楼梦中,家庭观念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个小的社会单元,更是一个可以代表整个社会的镜子。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中的家庭观念,对当时封建社会的道德观进行了一番思考和批判。

2. 琴棋书画代表着人文素养
琴棋书画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是人文素养的象征,所以在对联中也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和礼仪素养。

这样的描述也为红楼梦中的人物树立了很高的形象,因为他们都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人物。

3. 风花雪月象征爱情和美感
在对联中,风花雪月为红楼梦中的人物生活增添了一份浪漫主义和唯
美主义的色彩。

这些词语所表达的爱情和美感,为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增添了许多情感的复杂性,也更加让人们对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耳目一新。

4. 人生如梦,一切皆是虚幻
横批“人生如梦”是对红楼梦这部著名的小说进行了总结的一句哲学性的话语。

同时,在对联中另外一句“四季花开一梦迷”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人生只是短暂的虚幻,一切的美好瞬间也只是转瞬即逝。

这样的话语也在深层意义上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被物质的幻觉所迷惑。

结语:
红楼梦的对联,通过一系列意象的组合,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部著名的作品。

琴棋书画、风花雪月、人生如梦,在这个对联中将红楼梦塑造成了一部具有哲学性的作品,而这些元素的运用,也为这部小说增添了许多美感和情趣。

《红楼梦》里的各种谐音隐义、经典对联及秦可卿灭门之祸

《红楼梦》里的各种谐音隐义、经典对联及秦可卿灭门之祸

《红楼梦》里的各种谐音隐义、经典对联及秦可卿灭门之祸《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形形色色,层层叠叠,关系复杂。

曹雪芹对于塑造这些人物倾注了大量心血,就连起名也颇费了一番心思,紧扣书的主题,与内容协调一致,也与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相协调。

曹雪芹起名很注意人物的性格化,用字奇,字面广,有的用的是鸟名,有的是花名,有的是宝珠玉器的名字,丰富多彩,富贵高雅。

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都是大有深意的。

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是对情节发展的某种隐喻,有的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有的是人物故事的某种暗示等等。

曹雪芹是采用由远至近来触及和展开四大家族故事的,首先写了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等,从而交代了本书是“真事隐,假语存”,并以此提醒读者注意。

四大家族的故事一开始是通过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由远及近,从外到里去讲述的,不管贾家还是江南的甄家,这四个人讲述的故事都是“真(甄)假(贾)难(《广韵》:冷,难,音相近,可相通。

)(冷)留(刘)”,意味着四大家族一败涂地的悲惨下场。

书中的主要人物是宝玉、黛玉、宝钗和妙玉,他们之间关系的复杂也反映在了名字中。

“钗”与“黛”都是封建社会大家闺秀的代称,宝玉的名字拆开,分别给了两个少女,组成了“宝钗”和“黛玉”,由此可见他们三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其间的纠葛也必定是紧密和变幻莫测,以致有了宝玉钟情于黛玉,却与宝钗联了姻的结局。

妙玉也由一个“玉”字与宝玉相连,二人情投意合,性格上也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宝玉的一面镜子。

对其他重要人物,作者主要使用了谐音来定名,这是大量的,并且“谐”得非常巧妙,足见作者的苦心妙思和驾驭文字的能力。

甄士隐,贾雨村:真事隐,假语存(假语村言)。

贾宝玉:“假宝玉”,具有反叛精神的“真顽石”。

妙玉:“庙”中之玉,表明了她的身份,原是出家人。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谐音“原应叹息”,叹息她们短暂的青春年华。

春天本来就很短暂,更何况分成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就更短了。

《红楼梦》对联修辞解读(续4)

《红楼梦》对联修辞解读(续4)

《红楼梦》对联修辞解读(续4)赵奎生《红楼梦》第五回中,仙宫房内有一副对联曰: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上下联构成互文修辞手法。

联语意谓这里是境界美好使人不知如何是好的之所在。

下联化用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良晨辰美景奈何天”句意,是化用典故。

此联渲染令人羡慕沉迷的仙宫的环境,蕴含要消除由痴情而引发的“愁”、“恨”谈何容易之意。

第十七回有贾宝玉为大观园诸景题的对额。

沁芳亭联曰: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联中,“三篙”、“一脉”代指流水,为借代修辞格。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原来名称,而有意识地借用与本体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联中,“水”被“三篙”、“一脉”所代替而不出现,属于借代修辞的旁代。

“三篙”、“一脉”又属炼字修辞格,即选择最恰当的词以适应情境、题旨及创造意境。

联语切合亭名“沁芳”,意在题水,“三篙”是以深度写水,“一脉”是以溪形写水,却不着一“水”字,联句以炼字见文字功夫炉火纯青。

题“有凤来仪”即潇湘馆联曰: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茶”、“棋”本为名词,联中却意为“品茶”、“下棋”,皆名词作动词用为转类修辞格,即一个词语因灵活运用而转化词性,或同一联中词语按不同词性使用的情形。

转类又称转品,能收到使联句简炼紧凑的修辞效果。

潇湘馆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联语即以影响修辞格咏竹。

所谓影响修辞手法,是用某种事物产生的影响来描写某种事物。

因翠竹掩映,故疑为“烟尚绿”,竹阴生凉,遂觉“犹凉”。

联语运用影响修辞手法描写竹林,收到独特的艺术效果,闲情逸致尽在咏竹意蕴中。

赏析《红楼梦》最经典五幅春联,感人生百态,明处世哲学!

赏析《红楼梦》最经典五幅春联,感人生百态,明处世哲学!

赏析《红楼梦》最经典五幅春联,感⼈⽣百态,明处世哲学!春联,⼜称“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喜庆元素“年红”中⼀个种类。

对联以对仗⼯整、简洁精巧的⽂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学形式,是华⼈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当⼈们在⾃⼰的家门⼝贴年红(春联、福字、窗花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们贴对联的⽇⼦都选在除⼣之⽇,阅读《红楼梦》时,发现书中描写贾府过春节贴对联的习俗与现在贴对联的习俗略有不同。

《红楼梦》第五⼗三回《宁国府除⼣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腊⽉⼆⼗九⽇了,各⾊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新。

宁国府从⼤门,仪门,⼤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路正门⼤开,两边阶下⼀⾊朱红⼤⾼照,点的两条⾦龙⼀般。

这段⽂字写出了春节来临之际,宁荣两府以“新桃换旧符”的形式喜迎新春佳节的场⾯,并且对贴春联的⽇期做了交代,是在腊⽉⼆⼗九⽇,也就是除⼣⽇的前⼀天,⽽现在贴对联的⽇⼦通常是选在除⼣⽇的⽩天。

我们⼀起来欣赏《红楼梦》中的五幅精彩的对联。

感⼈⽣百态,明处世哲学。

1、假作真时真亦假,⽆为有处有还⽆——太虚幻境联此联分别在第⼀回《甄⼠隐梦幻识通灵,贾⾬村风尘怀闺秀》和第五回《游幻境指迷⼗⼆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出现,是在警幻仙⼦的太虚幻境中。

赏析: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也就成了假的;把没有的当作有的,有的也就成为没有的了。

作者⽤⾼度概括的哲理诗的语⾔,提醒⼤家要辨清什么是真的、有的,什么是假的、⽆的,才不⾄惑于假象⽽迷失真意。

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以深刻的启迪。

2、⽟在柜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村⼝吟联语第⼀回《甄⼠隐梦幻识通灵,贾⾬村风尘怀闺秀》中,甄⼠隐中秋夜邀贾⾬村饮酒,⾬村在葫芦寺中思及平⽣抱负,苦未逢时,乃对天长叹⾼吟⼀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对联中的典故译介
刘 雪 芹
典故是文苑中的奇葩 。古往今来 ,文人墨客无不垂青于应用 典故 ,因为典故多为形象生动的故事浓缩而成或是绝词佳句提炼 而成 ,含蓄而隽永 ,冼炼而深刻 ,文人吟诗赋词对句 ,必会考虑用 典 ,文学大家曹雪芹也不例外 ,其作品《红楼梦》用典无数 ,仅其中 的联额 、对句就应用了很多典故 。
杨译 : The gratef ul recipient s of Imperial Favor will gladly dash t heir brains out on t he ground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
在翻译典故时 ,译者们一般采取三种方法 :省典 、化典 、注典 。 《红楼梦》的两个全译本 ———杨译本和霍译本在翻译《红》的过程 中 ,也采用了这三种方法 。
一 省典( omission)
翻译界对于典故的翻译 ,基本上达成一个共识 :在不影响理解 的前提下 ,一切从简 ,可以省略的就省略 。所谓省典就是只将原文 字面意思译出 ,而不深究其内涵 。在翻译《红楼梦》对联时 ,二译也 这样处理了其中的一些对联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
“九重焦”从字面上看 ,似乎是“忧虑重重”的意思 ,其实不然 。 “九重”指皇帝 。宋玉《九辩》中说“君之门以九重”。两译都用“皇 帝”(sovereign 和 king) 来译“九重”。
也就是说 ,化典就是放弃表层含义 ,译出深层含义 。从上面两 个例子中 ,我们可以看到 “, 蒸尝”和“九重”的文化意象丢失了 。这 种放弃 ,同时也放弃了向外介绍原著文化的机会 ,是原著文化屈从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
《红楼梦》对联中的典故译介
— 77 —
化里 ,蟋蟀却成了快乐 、幸运的象征 ,如 Kingsley 的“I have not had t he luck I expected , but . . . am as merry as a cricket .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
— 78 —
红楼梦学刊·二 ○○二年第一辑
泮水指泮宫之水 ,而泮宫指学宫 。后人把考中秀才入学为生员 ,叫 做“入泮”或“采芹”。所以这里的“采芹人”是指贾府的读书人 。二 译在处理此联时 ,采取了避繁就简的策略 。
三 注典( annotation)
注典就是直译典故之后加以注释 。加注的办法给译者以从容 交代原文字里行间意思的方便 ,但不宜滥用 。一般用来翻译极具 民族文化内涵的内容 ,能起到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
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此联出自贾雨村之口 。他一心求取功名 ,不甘久居人下 ,慨叹 怀才不遇 ,抱负未逢 。上联典出《论语·子罕》“: 子贡曰 ‘: 有美玉于 斯 ,韫椟而藏诸 ? 求善价而沽诸 ?’子曰 ‘: 沽之哉 ! 沽之哉 ! 我待 贾者也 !’”此句意为美玉装在柜子里等着卖高价 。下联典出郭宪 《洞冥记》,传说汉武帝时 ,有神女留下玉钗 ,到昭帝时 ,有人打开匣 子 ,不见玉钗 ,只见一只白燕从匣中飞出 ,升天而去 。贾雨村借以 说自己有朝一日要飞黄腾达 。而且此联中巧妙地嵌进了贾雨村的 名字 。上联“价”与“贾”谐音 ,下联“时飞”正是贾雨村的字 。请看 霍译 :
这种文化意象的空缺和错位是语际交际中的一大障碍 ,是翻 译的一颗绊脚石 ,常常令译者们陷入顾此失彼的尴尬境地 。其原 因在于 ,文化意象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在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介 绍进另一种文化中去时 ,就象鱼与熊掌一样难以得兼 。如“班门弄 斧”,若译为 to 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 h t he axe before L u Ban ,虽译出其表层含义 ,但西方读者并不了解鲁班的故事 ,当然 更无从揣摩这个成语的含义 ;若译为 to teach one’s grandmot her to suck eggs ,译出了其深层含义 ,但却丢掉了“鲁班”这个文化意象 。
赐裘怜抚戍 加絮念征徭
杨译 : Fur coat s are issued to t he garrison , Cotton2padded clot hes to conscript s in t he snow. 霍译 : Now warm clot hes to t he f rontier are dispatched.
杨译 : The green tide fills t he creek where clot hes are washed. Clouds of f ragrance surround t he girls plucking water2cress. 霍译 : Emergent buds swell where t here washerwoman soaks her clot h. A f resh tang rises where t he cress2gat herer fills his pannier.
— 80 —
红楼梦学刊·二 ○○二年第一辑
Generations to come will make solemn sacrifice for deeds whose fame resounds to Heaven.
霍译 : Wit h loyal blood poured out willingly upon t he ground a myriad subject s pay t ribute to t heir benevolent rulers. For famous deeds lauded resoundingly to t he skies a hundred generations offer t heir sacrifices to t heir ancestors.
新绿涨添浣葛处 好云香护采芹人
此联是宝玉为稻香村所题一联 。其中“浣葛”典出《诗经·葛 覃》“言告师氏 ,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 ,薄浣我衣 ,浣害浣否 ? 归宁父 母 。”是写新妇浣净葛衣才回娘家 ,这里喻指元春归省 。下联中的 “采芹”亦出自《诗经》。《诗经·泮水》有云 “: 思乐泮水 ,薄采其芹”。
运用省典的办法 ,就是只译出表层含义 ,是对译语读者的理解 能力的过高估计 ,不一定能达到使之理解并欣赏的目的 。
二 化典( paraphrase)
刚才的“省”指省掉典故不译 “, 化”则不同 ,所谓“化”,就有变 。 化典就是不管其字面意义 ,而把典故的真实含义译出 。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典故虽一字 、一词 ,但意义深遂隽永 ,翻译时如何才能保持原 文的丰姿 ,传达原文固有的神旨呢 ? 这就涉及到文化意象的传递 问题 。因为典故就是一种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大多凝聚着各个 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 ……具有相对固定的 、独特的文化 含义 。有的还带有丰富的 、意义深远的联想 ,人们只要提到它们 , 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 ,很容易达到思想的沟通 。”(谢天振) 但是 ,对 一个民族而言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事物对另一个民族而言可能毫 无文化意义 。即使是对同一意象 ,不同的民族赋予的含义也是不 同的 ,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例如 ,在汉语文化中 “, 松”象征着 高洁挺拔 “, 莲”则让人联想到“出污泥而不染”,但它们在英语文化 中就丧失了这些文化意象 。又比如 ,西风对英国人而言意味着“温 暖”和“生机”,他们对西风心存好感 ,雪莱还有名篇《西风颂》传世 ; 而对中国人来说 ,西风却象征着“寒冷”“、破坏力”,如“昨夜西风凋 碧树”。同样是蟋蟀 ,在中国文化里给人忧伤凄凉 、孤独寂寞的联 想 ,如岳飞的“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 ,已三更 。”而在英美文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
《红楼梦》对联中的典故译介 And wives to distant dear ones send supplies.
— 79 —
据《唐诗纪事》载 ,唐开元年间 ,宫中制棉袍送给戍边的将士 。 有一士兵在袍子中发现一首诗 “: 沙场征戍客 ,寒苦若为眠 。战袍 经手作 ,知落阿谁边 。畜意多添线 ,含情更著绵 ,今生已过矣 ,重结 后身缘 !”士兵将诗交给将帅 ,将帅呈给唐玄宗 。唐这个士兵 。如果将这个故事译 出 ,势必繁复冗长 。二译都省译了典故 ,从杨译看 ,上下句只一个 动词 ,即 issue ,也就是说杨译意为“给雪地里的士兵送棉衣”,而原 联则是说“同情严寒中的戍边人而加厚棉花”,意义上有所缺失 ;霍 译则把该句的主语定为“妻子们”,译成了“妻子们给远方的亲人送 军需品”,根据《唐诗纪事》的这则故事 ,我们知道主语不该是“妻子 们”,意义上有所扭曲 。且不论二译优劣如何 ,他们都采用了省典 的办法 ,也因此而丢掉了一则动人的背景故事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
《红楼梦》对联中的典故译介
— 81 —
于译语文化的表现 。不过 ,我们在翻译时也的确应该考虑这种文 化意象是否有推介的价值 ,如刚才的“蒸尝”和“九重”,现代的中国 人都未必知晓 ,似乎也没有必要介绍出去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