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_红楼梦_对联翻译中三美的再现_刘雪芹
_红楼梦_对联中的典故译介
刘 雪 芹
典故是文苑中的奇葩 。古往今来 ,文人墨客无不垂青于应用 典故 ,因为典故多为形象生动的故事浓缩而成或是绝词佳句提炼 而成 ,含蓄而隽永 ,冼炼而深刻 ,文人吟诗赋词对句 ,必会考虑用 典 ,文学大家曹雪芹也不例外 ,其作品《红楼梦》用典无数 ,仅其中 的联额 、对句就应用了很多典故 。
杨译 : The gratef ul recipient s of Imperial Favor will gladly dash t heir brains out on t he ground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
在翻译典故时 ,译者们一般采取三种方法 :省典 、化典 、注典 。 《红楼梦》的两个全译本 ———杨译本和霍译本在翻译《红》的过程 中 ,也采用了这三种方法 。
一 省典( omission)
翻译界对于典故的翻译 ,基本上达成一个共识 :在不影响理解 的前提下 ,一切从简 ,可以省略的就省略 。所谓省典就是只将原文 字面意思译出 ,而不深究其内涵 。在翻译《红楼梦》对联时 ,二译也 这样处理了其中的一些对联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
“九重焦”从字面上看 ,似乎是“忧虑重重”的意思 ,其实不然 。 “九重”指皇帝 。宋玉《九辩》中说“君之门以九重”。两译都用“皇 帝”(sovereign 和 king) 来译“九重”。
也就是说 ,化典就是放弃表层含义 ,译出深层含义 。从上面两 个例子中 ,我们可以看到 “, 蒸尝”和“九重”的文化意象丢失了 。这 种放弃 ,同时也放弃了向外介绍原著文化的机会 ,是原著文化屈从
《红楼梦》中对联翻译的“三美”体现
我们看看第 1 3 回结尾联 : 金 紫万千谁 治 国。 裙钗一二可 齐家 。
No t o n e i n t e n t h o u s a n d o f f i c i a l s c a n r u l e t h e s t a t e ; Ye t h o w s p l e n d i d l y a f a i r l a d y c a n r u n a h o u s e h o l d .
文的“ 三 美联 翻译 三 美
一
、
引言
对联 , 中国汉 族传 统 文化 瑰 宝 . 又称 楹 联 或对 子 。 是 写 在纸、 布 上或刻在竹 子 、 木头 、 柱子 上 的对偶 句 。对联对 仗工
整、 平仄 协调 . 是 一字一音 的中华语 言独特 的艺术形式 [ 1 ] 。它
导《 红楼 梦》 中的对联翻译 。
l _ 意 美 的 体 现
是 古 诗词 的变 体 , 但其 语 言 比诗词 更 精 炼 、 工 整与 实用 , 因
此对联具 有独 特 的艺 术魅 力 。许 渊 冲在《 翻译 的艺术 》 一 书
中提 出 : “ 译 诗 除了传 达原诗 内容 之外 .还要 尽可 能传达 原
不 一定 能体 会 。 此 番舍弃 , 反而成 全了译文 的意美 。
对立 ; 四是 字 不重 复 , 尤 其是 处 于 同一位 置 的字 , 特 殊情 况
除外 ; 五是语 意连贯 , 即上 下联 内容要 相关 。 对联 的形 式特点 主要在 于对偶 的运 用 .即将 同类 或对
立 的概念 并列起 来 的一种 修辞 。对联 形式灵 活 、 长短 自如 : 虽是 诗 , 却不强调押 韵 , 尤其 重视文 字修辞 和用典等 。
从“三美”论看《红楼梦》诗词英译的风格再现
从“三美”论看《红楼梦》诗词英译的风格再现摘要:本文以三美论的视角对《葬花吟》杨、霍两种译本的比较,论述了《红楼梦》诗词翻译风格再现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意美音美形美风格再现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更值得关注的是小说中包含的近200首诗词曲赋,不仅丰富了全书的古典文学价值,而且也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和实现人物性格塑造的有机组成部分。
谈红楼梦的翻译,不能不考虑诗词曲赋的翻译。
而诗歌对翻译是存在拒绝性的,诗歌的可译与否也是中外学者争议多年的议题。
英国诗人雪莱在《诗辩》中说:“译诗是徒劳无益的”。
译诗之难不在语言,而在于风格的再现。
如何翻译好《红楼梦》诗词,如何更好的实现诗作的风格再现是值得探索的问题,透过评析杨、霍两种译本的异同,也可为我们更好翻译红楼梦诗词提供直观可鉴的经验。
一、诗歌翻译的风格再现诗歌艺术研究的最高层次是风格研究,同样诗歌翻译的最高层次就是诗歌的风格再现。
这不仅仅涉及到诗歌本身语言层面的翻译,更是对诗歌总体鉴赏,甚至需要对诗人本身进行人格分析。
诗歌翻译的风格再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最基础的层面开始,即语言层面的理解来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翻译。
进而由丰富的意象组合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如果诗的某种意境多次出现或者诗人的诗作存在统一的意境,译者通过翻译实现了这些意境的完整统一,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样的诗歌翻译达到了风格再现的高度。
如此“语言—意象—意境—风格”这个诗歌翻译从最低层次到最高层次的递进关系便形成了。
二、三美论与诗歌翻译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中提出来了中国文学创作的“三美”论。
原文为:“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翻译名家许渊冲先生把这个学说移植到翻译理论中,形成了他自己的译诗的“三美”论,即:第一,意美,译诗要和原诗保持同样的意义,以意动人;第二,音美,译诗要和原诗保持同样悦耳的韵律;第三,形美,译诗要和原诗保持同样的形式(长短、对仗)等。
红楼梦暖香坞门口的对联
红楼梦暖香坞门口的对联
1. “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屏”,这对联多妙啊!就好像是给暖香坞穿上了一件华丽的衣裳。
例子:你看那美丽的衣服,不就像这对联一样给人增添光彩嘛!
2.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哇塞,这写的不就是暖香坞的独特魅力嘛!例子:这景色就跟画里似的,不就跟这对联说的一样嘛!
3.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这对联把暖香坞的那种闲适劲儿体现得淋漓尽致啊!例子:你想想那种悠闲的生活,不就跟这对联表达的一样嘛!
4. “蘅芷清芬沁心脾,暖香坞里满诗意”,可不是嘛,这对联简直太有意境了!例子:那花香闻起来,不就跟这对联描述的一样让人心醉嘛!
5. “锦衾不暖炉香冷,幽梦无端枕簟凉”,哎呀,这让人感觉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呢!例子:就像你一个人孤单的时候,那种感觉不就跟这对联有点像嘛!
6. “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多生动的对联呀!例子:春天来了花开的时候,不就跟这说的一样让人开心嘛!
7.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这写出了暖香坞的那种特别的氛围呢!例子:你走进一个安静的地方,不就会有这种感觉嘛!
8.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这多有气势的对联呀!例子:那宏伟的建筑,不就跟这对联展现的一样嘛!
9.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好美的画面呀,通过这对联都能想象出来!例子:你看到那美丽的荷塘,不就跟这对联描绘的差不多嘛!
10. “静夜有清光,闲堂仍独步”,这对联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呢!例子:晚上一个人散步的时候,不就这种感觉嘛!
我觉得这些对联真的是把暖香坞的美和特点都很好地展现出来了,让人对暖香坞充满了向往。
红楼梦中的对联「」
红楼梦中的对联「」红楼梦中的对联「大全」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红楼梦》第116回,真如福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第1回,太虚幻境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红楼梦》第18回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红楼梦》第5回,海棠春睡图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屏《红楼梦》第18回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红楼梦》第5回,“万艳同杯”酒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红楼梦》第17回,某客拟大观园景联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红楼梦》第17回,某客拟大观园景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红楼梦》第2回,智通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第5回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月色穿林林黛玉春风读史史湘云黛色含山岗蕴玉清音出谷鸟投林。
玉在匣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妙玉: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隔紫云来。
贾迎春: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是潇湘馆的对联,但是下联比较符合迎春的生活)林黛玉: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薛宝钗: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黄花满地白柳横坡文采风流旷性怡情皑皑轻趁步翦翦舞随腰《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依门《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光夺窗前镜香粘壁上椒《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寒山已失翠冻浦不闻潮《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箫《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花缘经冷聚色岂畏霜凋《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或湿鸳鸯带时凝翡翠翘《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寂寞对台榭清贫怀箪瓢《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价高村酿熟年稔府粱饶《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僵卧谁相问狂游客喜招《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阶墀随上下池水任浮漂《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棔《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绿窗日月在青史古人空《红楼梦》第89回,黛玉书房联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没帚山僧扫埋琴稚子挑《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烹茶冰渐沸煮酒叶难烧《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沁梅香可嚼淋竹醉堪调《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轻烟迷曲径冷翠湿衣裳晴光摇院宇素彩接乾坤《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麝煤融宝鼎绮袖笼金貂《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鸮《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石楼闲睡鹤锦罽暖亲猫《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天机断缟带海市失鲛绡《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骰彩红成点传花鼓滥喧《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苇蓑犹泊钓林斧不闻樵《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斜风仍故故清梦转聊聊《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红楼梦》第40回,烟雨图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桥《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易挂疏枝柳难堆破叶蕉《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红楼梦》第5回,仙宫壁联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苕《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月窟翻银浪霞城隐赤标《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照耀临清晓缤纷入永宵《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煮芋成新赏撒盐是旧谣《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半床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还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红楼梦》第17回,贾宝玉拟大观园景联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红楼梦》第5回,薄命司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红楼梦》第38回,藕香榭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伴宫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红楼梦》第28回。
“三美论”视角下《红楼梦》回目中的对偶翻译研究
则 可以增强美感 , 并对 在跨 语言和跨 文化 的翻译 中丢失 的
原 意进行补充 。 二、 t 红楼梦》 回 目 中的 对 偶 对偶 , 顾 名思 义 , 是用字数相 等、 结构相 同、 意 义 对 称 的 对 短 语 或 句 子 来 表 达 两 个 相 对 应 或 相 近 意 思 的 修 辞 方 式。从意义上讲 , 对 偶 的前 后 两 部 分 密 切 关 联 , 凝 练集 中 }
上下两句字数相 等 , 结 构相 同 , 词性 相对 , 属 于严 式对 偶 。 例如第一回“ 甄 士 隐梦 幻 识 通 灵 贾 雨 村 风 尘 怀 闺 秀 ” , 第 二 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 城 冷子 兴演 说荣 国府” , 第三 回“ 贾 雨 村 夤 缘 复 旧职 林 黛 玉 抛 父 进 京 都 ” 。在意 义层 面 , 对 偶 大 概 可 以分 为 三 种 : 正对 , 即上 下 旬 在 意 思 上 相似 、 相近 , 在 内 容上互补 ; 反对 , 即上下 旬的 意思相反 ; 串对 , 又 叫连对 、 流 水对 , 即上下旬在意义上 有连贯 、 因果 、 条 件、 转 折等关 系 。 《 红楼梦 》 的 回 目大 多 是 串对 , 上下两句一气呵成 , 高 )
( 郑州 大学 外语 学 院 ,郑 州
[ 摘 要] 翻译 中的“ 三 美论” 由许渊冲先生提 出, 即音韵 关 、 形 式美、 意境 美。通过分析杨 宪益和 大卫 ・霍
克 斯 翻 译 的《 红楼梦 》 回 目, 探 讨 两位 译 者如 何 从 音 、 形、 意 三 个 层 面 再 现 原 回 目中对 偶 的 美 学特 色 。
为, 译 者仅仅翻译 出原文 的信息 是远远不够的 , 译者要做 的 是 重 塑 原 始 美 。许 渊 冲 一 生 的 翻 译 经 验 告 诉 我 们 : 文 学 翻 译需要创造性 。他在《 翻译 的艺术 》 一 书中指 出 , 文学翻译 是“ 美化之艺术 , 创优似竞赛” ( 许渊 冲, 2 0 0 6 : 4 ) ,即 文 学 翻 译 是 美 的艺 术 , 追求意美 、 音美 、 形美 ; 文 学 翻译 也是 化 的 艺 术, 通过浅化 、 等化 、 深化 来追 求 形似 、 意似 、 神 似 之 目标 。 创优似 竞赛是 指在 两种 文 字、 两种文 化 之 间竞赛 , 扬 长 避 短、 取 长 补 短 。然 而 , 在 翻 译 过 程 中“ 三美” 往 往 不 能 同 时 实 现 。“ 三美” 之 中, 意美 最 重要 , 其 次 是音 美 , 最 后 是形 美 。
《红楼梦》第三幅对联的反思
《红楼梦》第三幅对联的阐述: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人生喜怒哀乐,其实无关外物,都是自寻自找的。
你的心态,决定你眼中的风景。
林黛玉和史湘云身世差不多,同样是父母双亡,没有兄弟姐妹,都寄人篱下。
林黛玉寄居在外婆舅舅家,史湘云寄居在叔叔婶婶家,但两人却活出截然不同的气象。
林黛玉敏感悲观。
宝玉砸玉,她淌眼抹泪:“淌或摔坏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桃花凋落,她悲伤不已,挥泪写下《葬花吟》。
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才送给她,她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林黛玉本来就身体孱弱,久而久之,更加弱不禁风。
史湘云旷达乐观,什么都看得开。
她在叔叔婶婶家每天都要做针线活做到深更半夜,第二天依然洒脱地大说大笑,有她在的地方,处处充满欢声笑语。
填词作诗,划拳猜枚,女扮男装,替人打抱不平,活出一派霁月风光。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秀才参加科举考试,连续两年都落榜了。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在第三次进京赶考前,他突然一晚上连做了三个梦。
第一个梦是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自己在下雨天穿着蓑衣,打着雨伞;第三个梦是棺材挂到了树上。
秀才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算命先生帮自己解梦。
算命先生听完秀才的梦境后,立刻摆了摆手说道:“我劝你还是放弃吧。
首先你在墙上种白菜,那不是白费劲吗?然后你穿着蓑衣还打雨伞,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最后你说棺材都挂到树上了,这简直是死无葬身之地啊。
”秀才听后心灰意冷,一度打算放弃考试。
后来,秀才将此事告知了自己的老师,老师却笑逐颜开地说道:“我的门生啊,你快快赶考去吧。
你能在墙上种白菜,难道不是高中状元之兆吗?再说你穿着蓑衣打雨伞,那更是有备无患呐。
说不定最后还能高棺(官)悬挂呢!”秀才一听立刻精神抖擞,收拾行囊赶考去了。
数月之后,秀才果然金榜题名,荣归故里。
这个故事其实也印证了一个道理:保持健全乐观的心态,往往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因素。
正如著名军事家拿破仑所说:“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制造机会。
古文翻译与赏析红楼梦中的对联
古文翻译与赏析红楼梦中的对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其众多对联更是经典之作,充满哲理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对联进行翻译和赏析,探寻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美学价值。
对联一:黛玉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这是黛玉的诗作,表达了她的心情和境遇。
黛玉自视为孤高的凤凰,高洁而孤傲地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
她的凤凰台是她的心灵归宿,而凤去台空,则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这里的江自流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知,与黛玉的命运紧密相联。
Translation:The phoenix roams on the phoenix platform, and when the phoenix leaves, the platform becomes empty with the river flowing on its own.Couplet Two: 贾母赋诗黄叶落冬风,金风散寒霜。
这是贾母赋诗所写的景色描写,以黄叶、冬风、金风和寒霜等词汇描绘了寒冷的冬季景象。
黄叶落下,金风吹散寒霜,生动地描述了四季的更替和自然界的变化。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贾母展示了她审美情趣和文学才华。
Translation:Yellow leaves fall in the winter wind, and the golden wind dissipates the cold frost.Couplet Three: 贾宝玉题词终是圣人顶点草,自应云雨任西东。
这是贾宝玉为自己的画作题字时写的对联。
他将自己看作是圣贤之尖峰,认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胜过常人。
"圣人顶点草"意味着他们不受约束,可以任意生长。
“自应云雨任西东”则表明贾宝玉有才华和智慧的同时,也带有放任自己的倾向。
Translation:In the end, the grass stands at the pinnacle of sages, naturally experiencing wind and rain from all directions.Couplet Four: 薛宝琴对联玩的是金钗脱,赏的是翠袖摧。
“三美论”下的《红楼梦》“雪景联诗”两英译本赏析
“三美论”下的《红楼梦》“雪景联诗”两英译本赏析王岩【摘要】Professor Xu Yuanchong's Three Beauties Theory is very important to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translation theory ,the author studies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Snow Poem in Hongloumeng by Haw ks David and yang Hsien‐yi and hopes to provide translators with some useful skill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许渊冲教授提出的“三美”翻译理论对于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三美”原则出发,分别以 Haw ks David及杨宪益、戴乃迭的《红楼梦》译本中“雪景联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其得与失,旨在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
【期刊名称】《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三美论”;《红楼梦》;诗歌翻译【作者】王岩【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南平顶山4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红楼梦》第五十回的开端是一首集体创作的“雪景联诗”,这次联句共有十二位参与者,其中主创者有湘云、黛玉和宝琴。
这首“雪景联诗”为对联形式,众人议定韵脚,拈阄为序。
王熙凤起了一句“一夜北风紧”,李纨、香菱、探春等按序依韵对出上家的上联,然后再出一句下联供下家来联。
一轮过后,湘云抢作,次序被打破,于是黛玉、宝琴等也便开始争联起来。
浅析汉语模糊美在《红楼梦》翻译中的美学解读与再现
180宁 双:浅析汉语模糊美在《红楼梦》翻译中的美学解读与再现浅析汉语模糊美在《红楼梦》翻译中的美学解读与再现宁 双(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基金项目:省级重点创新预研项目《汉英翻译中汉语模糊美的磨蚀与补偿策略》,项目编号:SY201311。
作者简介:宁 双(1971-),男,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硕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语言学、翻译。
【摘 要】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实践,而模糊性是文学语言的一大特色。
《红楼梦》在中外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模糊语言运用非常成功,本文重点从美学角度探讨《红楼梦》翻译中模糊语言的美学属性的解读与再现。
【关键词】文学翻译;模糊美;再现与磨蚀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180-01模糊性是文学语言的根本属性之一。
文学家正是充分利用模糊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创造出一种意在言外的意境,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模糊美、朦胧美。
汉语的语法具有弹性,重“意合”,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更是把这种诗性语言的模糊美发挥到极致。
同时,也给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赏析与翻译带来了困难——如何在目的语中最大程度再现汉语的模糊美。
这也是翻译美学研究的课题。
一、模糊语言的美学属性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过程中,形象化思维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学作品和译作所传递的美感不可避免包含思维的形象性。
也就是说,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互动体验,审美主体——人的参与,赋予审美活动以主观、模糊的特性。
研究证明,审美主体的主要心理机制包括感知、激情、想象和理解。
正是由于这些心理现象本质上的不确定性和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审美体验——模糊美。
模糊美有其自身独特的属性——不确定性、整体性、相互渗透性。
模糊语言的内涵较之精确语言具有更多的暗示性、蕴含性,因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二、汉语模糊美在《红楼梦》中的美学解读与再现《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模糊语言运用非常成功,本文重点从美学角度探讨《红楼梦》翻译中模糊语言美学属性的解读与传递。
红楼梦里的对联
红楼梦里的对联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文中的对联更是文雅、清新、深刻。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对联:
1. 清风徐来金窍鸭,轻抚士人慵不归。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一回,表现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情感。
2. 杯觥交错中山鸟,笔砚罗绮倚楼台。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六回,描写了贾宝玉、薛宝钗等人在
花园小憩的情景。
3. 罗带同心结夫妻,琥珀分离断姻缘。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七十二回,表达了宝玉和黛玉的离别之痛。
4. 唯有暗香难识,红颜薄命定何人?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六回,描绘了薛宝钗的美丑与命运。
5. 鹧鸪天上分枝啼,蜂蝶红桥采蜜归。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描写了贾宝玉和黛玉的别离之情。
6. 群芳齐放瑶草春,一样芳菲不受衰。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九十回,表达了宝钗、黛玉、迎春等人的
美丽和风韵。
7. 玉碎珠沉犹寂寞,不知心恨与何离。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表现了黛玉对宝玉的惋惜、爱恋
和痴迷。
8. 金窗玉槛琼楼阁,女貌佳人花烬灰。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七十三回,表达了作者对女子的态度。
9. 爱恨情仇心已碎,僧侣道士悟应非。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七十五回,表达了宝钗等人对尘世的看法。
10. 水流花落两无媒,天意人情难两全。
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回,表达了宝钗和宝玉之间的复杂关系。
试论对联美感的传译——以《红楼梦》对联为例
相似。严格来讲 , 上下联必须平仄相对 , 而在同一联
中必 须平 仄相 间。而 中英 文隶 属 不 同的语 言体 系 ,
因此对 于对联 这种 刀削 斧砍般 整齐 的形式 美在 翻译
过程 中的保存难 度 可 想 而 知 , 具 体来 讲 : 第一 , 从 建
行 形式来 看 , 汉 字 是方 块 字 , “ 如 同 一些 方 方 正 正 的
言, 故 在词 形上 难有 汉字 这种 诗情 画 意 的表 现 力 ; 第
三, 汉 语一 字一 音 , 一音 一字 , 比较 规律 , 且 汉语 有 阴 平、 阳平 、 上声 、 去声 四个 声调 , 加 上对 联严 格 的韵律
关键 词 红楼 梦 ; 对联 ; 形式 美 ; 形 象美 ; 意蕴 美 中图分类 号 : I 2 0 7 .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6— 2 4 9 1 ( 2 0 1 4 ) 0 4— 0 0 9 8— 4 0 对联 , 又 叫联语 , 俗称对子 , 是 汉 语 文学 的一 株
联 的基 本要 素是对 偶 , 即上下 联必 须字 数相 同 , 相 对 应 的词 必须词 性相 同 , 相 对 应 的 两旬 必 须 语 法 结构
凝炼 , 修辞不拘一格等特点为广大人民所喜 闻乐见。 对联 作为诗 歌 的一 种 特殊 的形 式 , 具 有 诗歌 独 特 的 形美 、 音美和意美 , 但 又比诗歌在形式 、 格律和音韵 上要 求更 为严 格 。因此 , 很 多学 者 认 为 对联 具 有 很
强 的抗译性 , 在 翻译 过 程 中美 感 的传 递 有很 大 的 困
难。
明清时期是我 国对联发展的繁荣时期 , 而曹雪
芹《 红 楼梦 》 中 的一 百 多 幅对 联 对 于 深 化 作 品 的 内 涵、 增 添文学 的趣 味 、 展 示 审 美 的 多样 性 , 都 有 十 分 重要 的意义 , 堪称 对联 中的经典 , 因此 它引起 文学 研 究者 的高度 重视 , 也 是 对 文 学 翻译 的一 大 挑 战 。杨
探析《红楼梦》对联翻译中三美的再现
探析《红楼梦》对联翻译中三美的再现作者:刘秀娟来源:《大学教育》2016年第04期[摘要]《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且可研究内容涉及诸多领域,因此被界定为“百科全书”。
从文学角度而言,《红楼梦》集多种文学形式于一体,除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诗、词、歌、赋之外,属于民间文化的谜语、对联等在《红楼梦》中也较为常见。
特别是对联,常常融入故事情节中,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都蕴含于其中。
从翻译的角度而言,对联翻译是难点,主要原因在于对联的语言风格在翻译的过程中,很难找到对应物以做到达意。
[关键词]《红楼梦》;对联翻译;音美;形美;意美[中图分类号] H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4-0070-02《红楼梦》是中国18世纪的文学经典作品,该作品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在艺术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对于研究中国古典历史文化以及文学艺术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红楼梦》已经成为被世界所推崇的文学作品,出现了各种文字的翻译版本,但是全译本只有两个,其中一个翻译版本为中国著名的翻译学家杨宪益与夫人戴乃迭共同翻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另一个翻译版本为英国的红楼研究学者David Hawkes(翻译前80回)和其女婿John Minford (翻译后40回)共同翻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
译者对《红楼梦》都进行过深入研究,在翻译过程中尊重原著。
这两个译本对《红楼梦》中对联的翻译可谓是各有千秋。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对联被列为诗歌的范畴,被作为诗歌的特殊形式存在。
从语句结构的角度而言,对联与诗歌存在着共性,上联与下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应;在语言表达上,上联与下联的意思或者相关,或者相反。
对联与诗歌存在着不同之处,对联更为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内涵深刻。
由于对联的音韵和谐,格律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因此,对联有其特有的美感。
《红楼梦》对联翻译点评
《红楼梦》对联翻译点评
吴文安
【期刊名称】《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04)001
【摘要】文章对<红楼梦>中几副对联的英译文进行了点评.对联的语言形式工整,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美学价值高.文章从语序和美学效果两个方面对不同的英译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吴文安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红楼梦》中对联翻译的"三美"体现 [J], 薛莉
2.探析《红楼梦》对联翻译中三美的再现 [J], 刘秀娟
3.“三美论”视角下的《红楼梦》对联翻译——以霍克斯的译文为例 [J], 王革
4.《红楼梦》德译本对联翻译比较研究 [J], 郝珍珍;刘颖
5.《红楼梦》德译本对联翻译比较研究 [J], 郝珍珍;刘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楼梦》楹联赏析
《红楼梦》楹联赏析前序红楼梦是⼀部集中国古典⽂化⼤成的巨著,作者在其中涉猎甚⼴,诗词曲赋等韵⽂⽆所不包,除此之外,红楼梦中也涉及不少精采的楹联,⽽且有独特的美学意象象征,红楼梦中的楹联多数有寄托,有寓意,作者的构思安排往往会借联表现出来,诸如荣国府的辉煌、⼤观园的繁胜,世间⼈事的感慨,或题署状物,或抒情⽣发,我尝试着把它们分析⼀下,但红楼梦所涉实在是牢笼万象,⽔平有限,遗珠难免,故赏析仅供参考。
注:红楼梦楹联中的来历出处皆从百度资料⽽来,本⽂仅节选了⼀部分红楼楹联。
楹联基础对仗知识01太虚幻境1假作真时真亦假⽆为有处有还⽆出处:此联在书出两次出现,分别在第⼀回《甄⼠隐梦幻识通灵,贾⾬村风尘怀秀》和第五回《游幻境指迷⼗⼆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是在警幻仙⼦的“太虚幻境”处。
赏析:佛家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道家云:道不可道,⽆为⽆不为。
上下联都旨在说明虚实、有⽆也许存在⼀个互相转换的辩证思维,世事⽆常,变数⽆穷,并没有⼀个恒远、永久不变的道理,结合红楼梦有关⽂本来看,它⽤来描述红楼梦中的繁华种种皆为太虚幻境,是⾮常恰当也引⼈深思的。
此联⾃对运⽤明显,如上联的假和真的重⾔,下联⽆和有。
02贾⾬村风尘怀秀⽟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出处:第⼀回《甄⼠隐梦幻识通灵,贾⾬村风尘怀秀》中,甄⼠隐中秋夜邀贾⾬村饮酒,⾬村在葫芦寺中思及平⽣抱负,苦未逢时,乃对天长叹⾼吟⼀联。
赏析:古⼈怀才不遇的时候,往往喜欢把⾃⼰⽐作珠⽟埋尘,痛恨⽆⼈赏识,上联中⾬村把⾃⼰⽐作有价值的美⽟,句出《论语·⼦罕》:“有美⽟于斯,韫椟⽽藏诸,求善贾(价)⽽沽诸?”⼦⽈:‘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下联的“钗待飞”来源据《太平御览》引《洞冥记》所载,⾔汉武帝“元⿍元年起招灵阁,有神⼥留⽟钗与帝,帝以赐赵婕妤,⾄昭帝元凤中,宫⼈犹见此钗,共谋欲碎之,明旦视之,匣唯见⽩燕直升天去。
故宫⼈作⽟钗因改名⽟燕钗,⾔其吉祥。
”上下联结合起来看,⾬村的意图很明显,借⽟和钗等贵重物⾃我标榜⾝价不凡,⼜借求善价、待时飞等联语表达了⾃⼰等待机遇飞黄腾达的抱负。
《红楼梦》中的对联三种
《红楼梦》中的对联三种作者:李燕青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6年第06期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由复杂的生活组成的广阔的封建社会后期的时代画卷,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作家本人的多才多艺,表现方面之一,就是小说的“文备众体”。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作为众体之一、出现在《红楼梦》中的对联。
这里所说的对联,是相对于诗词、曲赋而言的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是用于特定时间或地点,以悬挂张贴为传播方式,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对偶句。
但对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既不同于修辞学中的“对偶”,又不同于律诗中的“对偶联”。
它不同于二者的根本之处在于它的很强的实用性。
因此,《红楼梦》中的回目,文中的韵语,诗词、曲赋等中的对偶句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这样,《红楼梦》中的对联就有二十三副。
《红楼梦》中的这些对联和小说中的其他文体一起,散布在特定的地方,当小说情节随着人物活动而展开推进时,它们依据不同的使命出现,大多数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浑然一体,紧密结合着人物性格、命运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展现人物性格,同时又不离开情节的发展推进。
据此,我们对《红楼梦》中的二十三副对联作了一个大体的分类,得出下表。
下面,我们就结合该表,对分别起着塑造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和渲染烘托环境作用的这三种对联作些探讨。
一、塑造人物形象的对联由表中可知,《红楼梦》中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对联共十一幅。
这些对联,或是侧重于人物的生活环境,或是侧重于人物自身的性格、才情,或是侧重于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并与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描写紧密结合,共同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一下显示宝玉才情的大观园诸联。
大观园诸对联的题咏,从贾政的角度讲,是以此来“试宝玉的进益如何”,而对作者安排这一情节的用意,脂砚斋认为是:“宝玉系诸艳之贯(冠),故大观园对额必得玉兄题跋。
”作者正是要通过贾宝玉所题大观园诸联额,见出宝玉广博的知识,敏捷缜密的思维,准确细致的观察力和富家公子的生活情趣,达到对人物塑造的目的。
红楼梦对联
红楼梦对联黄花满地白柳横坡文采风流旷性怡情皑皑轻趁步翦翦舞随腰《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依门《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光夺窗前镜香粘壁上椒《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寒山已失翠冻浦不闻潮《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箫《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花缘经冷聚色岂畏霜凋《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或湿鸳鸯带时凝翡翠翘《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寂寞对台榭清贫怀箪瓢《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价高村酿熟年稔府粱饶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麝煤融宝鼎绮袖笼金貂《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鸮《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石楼闲睡鹤锦罽暖亲猫《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天机断缟带海市失鲛绡《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骰彩红成点传花鼓滥喧《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苇蓑犹泊钓林斧不闻樵《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斜风仍故故清梦转聊聊《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红楼梦》第40回,烟雨图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桥《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易挂疏枝柳难堆破叶蕉《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红楼梦》第5回,仙宫壁联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苕《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月窟翻银浪霞城隐赤标《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照耀临清晓缤纷入永宵《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红楼梦》第76回,大观园联句煮芋成新赏撒盐是旧谣《红楼梦》第50回,芦雪庵即景联句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半床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还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红楼梦》第17回,贾宝玉拟大观园景联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红楼梦》第5回,薄命司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红楼梦》第38回,藕香榭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伴宫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红楼梦》第28回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红楼梦》第116回,真如福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第1回,太虚幻境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红楼梦》第18回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红楼梦》第5回,海棠春睡图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屏《红楼梦》第18回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红楼梦》第5回,“万艳同杯”酒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红楼梦》第17回,某客拟大观园景联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红楼梦》第17回,某客拟大观园景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红楼梦》第2回,智通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第5回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红楼梦》第89回,喻林黛玉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红楼梦》第116回,引觉情痴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红楼梦》第98回,咏林黛玉身亡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红楼梦》第17回,贾宝玉拟大观园景联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红楼梦》第53回,贾氏宗祠抱厦联烟凝媚色春前萎霜泡微红雪后开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红楼梦》第53回,贾氏宗祠正殿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醾梦亦香《红楼梦》第17回,贾宝玉拟大观园景联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荼縻梦亦香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红楼梦》第1回,贾雨村吟联。
红楼梦最经典7副对联赏析
红楼梦最经典7副对联赏析红楼梦最经典7副对联赏析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联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
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智通寺”门联这副对联的特点是语浅而意深。
所谓语浅,是指联中的两句话通俗易懂,明白如画。
写的是因身后已有余财仍不罢休,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时才想到要回头,语意谁都可以理解。
所谓意深,联中所指并不仅说说道理而已,它的深层意思在于:一是联中的“忘缩手”“想回头”,词意深远,耐人寻味。
它是深于阅历、深谙世道者毕生惨痛教训的经验总结。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宁府上房联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
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
由此,我们可见曹雪芹的高明之处。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秦氏卧房题画联画上题联,联须紧扣画意。
上联意为春寒轻微,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下联道是人被酒的.香气所吸引。
这里将画与对联艺术的有机结合,正是我国对联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
对联与画结合常有烘云托月、画龙点睛之妙。
且着这副题画联与画和室内的陈设是何等的相辅相成。
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合辙,更为重要的是:用在秦氏卧房,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
“诗歌翻译三美论”的艺术性再现
“诗歌翻译三美论”的艺术性再现作者:刘琪来源:《牡丹》2017年第18期“开篇不谈红楼梦,读遍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写于清朝乾隆年间,其中以贾、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传承至今。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老先生提出了“诗歌翻译三美论”,即翻译诗歌理应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
杨宪益夫妇运用了“诗歌翻译三美理论”,成功地再现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受到外国读者的一致好评。
本文着重介绍诗歌翻译的三美论及其在杨译《葬花吟》中的体现,意在介绍“翻译三美论”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的诗词翻译。
众所周知,《葬花吟》一诗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主要讲的是黛玉因担心宝玉被贾政叫去受罚,特往怡红院探视,结果却吃了晴雯的閉门羹。
由此引发出她的寄人篱下的之苦以及对爱情的茫然,她含泪归去后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次日恰逢饯花之期,她看到落红满地,不由悲从中来,念花及人。
于是,她独自到花冢前哀悼残红,哭念的诗句就是人们熟知的《葬花吟》。
《红楼梦》这本著作被多次翻译,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霍克斯和杨益宪夫妇的两种译本,本文将从杨益宪的译本分析《葬花吟》这首词译本中翻译美学的体现。
一、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在《葬花吟》中的体现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形象,但又“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样的林黛玉,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试想,若不是这样的女子,何以写出如此凄美动人的《葬花吟》,《葬花吟》原文是意美、音美、形美的和谐统一体,落红本无情,她却在其中感慨到了人生。
全诗总共52行,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来描写花落人亡的场景。
二、许渊冲的翻译三美论诗歌翻译最是难翻,在诗词翻译上,许渊冲先生在长期的诗词英译实践探索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自成一家的诗词翻译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要] 中国 文化的艺术瑰宝对联形式谨严、音韵铿锵、意义深 邃, 富于形音义三美。本文将以 文学巨著 《红楼梦》中的对联为例, 探讨如何再现对联的三美。 [ 关键词] 《红楼 梦》; 对联; 意美; 音美; 形美 [ 中图分类号] I 046
A frag r ance assails man, the ar oma o f w ine. 霍译: T he coo lness of spring has impriso ned the soft buds in a wintry dr eam,
T he fr agr ance of w ine has intox icated the beholder with imag ined flo wer scents。 霍 克斯用了 “the soft buds”是对 “嫩”的曲解。嫩寒指微寒, 与嫩苗无关。拙译如下: Gentle chill o f spring det ains her in the dreams, Fr ag rance of w ine to ever yo ne's nose str eams. 例 2. 天机断缟带
P 12, 引文为笔者自译。
— 161 —
有平仄, 能造成音乐效果 的要素是 r hythm 和 rhy me。因此, 翻译时我们只能用 rhyt hm 和 rhy me 的美去取代 平 仄相拗的美。我认为将对联翻译成英文时, 应保证上下句音节数相等, 如果可能, 最好押韵。在 《红》的 对联翻译中, 有一些对联的翻译的确考虑了音节 与押韵的问题。如:
著名翻 译理论家奈达 ( Eug ene A . N ida) 指出: “翻译就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 语 的信息, 首先要注重意思, 其次才是风格形式。”º 也就是说在这三美当中, 意美必然是最重要的, 最需要 尽力保存的, 译者要尽量不丢失或歪曲原语的信 息。
一、再现意美
意美从何而来? 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拨动读者心弦的某个字、某个词、某个句子乃至某篇文章就具 有意美。而意美不等于意似, 意似的译文不一定能再现意 美。如:
第 23 卷 增刊 Vo l. 23 Suppl
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 uang x i U niv ersit y( Philoso phy a nd Social Science)
2001 年 6 月 June, 2001
谈 《红楼梦》对联翻译中三美的再现
刘雪芹
二、再现音美
前面谈到, 对联特别讲究平仄, 音韵和谐悦耳。因而在翻译时也应尽量再现它的音美。但是在英语中没
¹ 何松涛、龚焱: 《对联写作入门》, 中国文联出版公 司, 1992 年, 序 1 页。 º Eugene A . N ida & Charles R . T aber , T he T heo ry a nd P ractice o f T r anslat ion, E. J. Brill, L eiden, 1969,
杨译: T he achievements o ut shines the sun and moo n,
T heir fame w ill ex tend t o all t heir po ster it y.
译文第 一行有十个音节, 而第二行有十二个音节。如果改为 “T heir fam e ex tends to all po sterity . ”那么
《红楼梦》是一部受到全世界推崇的伟大的文学作品, 被认为是包罗万象的 “百科全书”。单从文学形式 方 面看, 它 就囊括了诗、词、曲、赋、对联 、酒令、谜语 等各种文学形式。其中的对联, 若包括联句诗、回 末 联对在内, 一共有一百多副。它们在照应故事情节, 揭示人物性格, 暗示人物命运, 反映时代精神文化生 活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例 1.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袭人是酒香 一个 “嫩 寒”让人 感觉到寒 中透出 的点点 温馨, 比 起同 义的 “轻 寒”、 “微寒 ”更具诗 情画 意。一个 “锁”字又给人以氤氲之感。这副对联是秦可卿卧房 中的, 宝玉进入可卿卧房休息, 看了这副对联, 才会有后 来遇见警幻仙子的梦。 杨译: Coo lness wr aps her dr eam, for spr ing is chill;
五、战争
朝代更 替、安邦定国、抵御外侮, 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的历史。英汉词语中有关战 争的习语也各有风格, 如中国过去战争多用马、弓箭、刀、枪、剑、、旗、鼓、锣 等。喻之相关的成语相当多, 如: 一马当先, 金戈铁马, 万剑齐发, 旗开得胜, 千军万马, 鸣金收兵, 重整 旗 鼓, 偃旗息鼓, 厉兵为马 , 刀枪入库, 马放南山, 水上作战的成语很少, 仅有破釜沉舟, 草船借箭等。英 语词汇种关于战争 的习语有其自己的 特点, 其规模、工具等同 汉族所用有诸多不同 , 如: to dr aw a swo r d ( 开战) , to wear the swo rd ( 入伍) , to appeal to t he sw or d ( 诉诸武力) , t o bur n one's bo ot ( 破釜沉舟) , t o bur y t he bat chet ( 偃旗息鼓) , t o keep o ne po wder dr y ( 枕戈待旦) , cro ss the R ubican 背水一战) , to shoo t one's la st a rr ow ( 山穷水尽, 穷途末路) 。
1830 年, J. F . 戴维斯翻译了 《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及 《西江月》词, 开创了向世界翻译介绍 《红楼 梦》的 新纪元。此后, 《红楼梦》出现了很多译本。而全译本只有两个, 即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其夫人戴 乃迭合译的 A Dr eam of R ed M ansio ns, 英国学者霍克斯 ( Dav id Haw kes) 和其女婿明福德 ( John M infor d) 译的 T he Sto r y of t he St one, 霍克斯译出前 80 回, 明福德 译出后 40 回。裘利 ( H. Bencr aft Joly) 也将其译 为 Hung L o u M eng ; or T he Dr eam of the R ed Chamber , A Chinese No vel , 遗 憾 的 是 只 译 出 了 前 5 6
海市失鲛绡 杨译: A w hite silk belt fro m the heavenly loo m is bro ken
Whit er than the mer maid's silk fr om sea- mar ket belo w . 霍译: Who o 'er t he land t he merfo lk's silk unr olls?
幽微灵秀地
无可奈何天 裘译: A lonesom e, small, ethereal, beauteo us noo k!
What help is there, but heav en's w ill t o bro ok! 这副对联的译文, 上下句押韵, 而且上下句均为十个音节, 为五音步抑扬格, 可以说是很典型的英雄双
Who t he whit e weft fr o m Heav en's loo m unties? 裘译: Snapped is t he w eav ing belt in the heavenly machine.
In the seaside mar ket is lost a silk kerchief. 这副对联是芦雪庵赏雪联 句中的一联, 它描写雪后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的景象 , 就象是从织女的天机上垂 下了一块白布, 又象是谁偷来了海市的 鲛绡。三译都达到了 某种程度的意似, 但似乎总没能再现原句的韵味, 没有 “断”与 “失”的意境。在三译中, 可以说霍译较好地再现了意美, 但仍有不尽人意之处。 意美的再现是最重要的, 因为翻译是否成功, 要看它能激起读 者什么样的感受。如果译文没能再现原文 的意美, 可以说翻译是不成功的。
由以上几个方面可见, 在英汉比喻性习语中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和 民族特点, 我们既要了解其 民族语言文化的共同性, 还要了解其民族风土人情、历史背景等方面上的差异性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正确 使用英语比喻性习语及理解和欣赏与之 有关的英美文学作品, 这对我们进行教学和翻译等工作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两行的音节数就相同了。这种减词法就是许渊冲 的 2- 1= 2 ( 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减词) 。
例 2.译: Shado ws of blossom a ll aro und Bir dso ng o n ev ery side.
这副对联出现在 第 28 回。宝玉听到黛玉葬花时的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 年葬侬知是谁?”, 不禁悲从中来, 想想红颜将老, 青春难驻, 哀伤不已, 心下期望春天常在, 青春长驻。杨 译第一行有八个音节, 第二行只有六个音节。如果我们在 第二行加上一个双音节词, 两行音节数就可相等: Birdsongs o n ev er y side r esound. 这就是许渊冲所说的 2+ 1= 2 ( 在不 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加词) 。为了保证上 下句句式相同, 第一行可略作调整。全联译为:
行体。但在翻译过程中, 不可能每副对联都能达到这种效果。对译诗修改润色, 许渊冲先生曾提出 2+ 1= 2, 2- 1= 2, 2+ 1= 1+ 2, 2+ 2= 1+ 3 等公式。笔者就采用他的方法对几副 对联的翻译作些调整, 请专家读者 指正。
例 1. 勋业有光昭日月 功名无间及儿孙
[ 1] 戴昭铭. 文化语言学导论 [ J] . 语文出版社, 1995. [ 2] 王大云. 英汉双解、英汉习语词典 [ J] .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86. [ 3] 张静. 现代汉语.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 4] 徐志杰. 汉语常用习语英译手册 [ J] .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82. [ 5] 张野. 英语成语故事 [ J] .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