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合集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探索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了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模式、新理念、新方向和新动向。

为推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水平和高质量发展,文章从初中数学教学的时代性、合理性和生活性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结合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从构建生活场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育核心素养、实施个性化教学、强化双基教学、应用问题导学以及遵循新课程标准要求等维度探索了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实施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创新;课题教学;思维前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以下简称(《新课标》) 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教育理念,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是课程适宜性、多元化的根基。

《新课标》强调在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的不应当仅仅是知识与技能、学习成绩,还需思考如何有效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

《新课标》正在逐步落实,“双减”政策陆续落地,给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指导政策和教学理念。

但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依然存在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与学生学习实际不匹配的现状。

最为关键的是,初中数学教学不单单需要教师完成“知识输出”,还需要教师开展“知识应用”的教学引导,教学挑战难度偏高。

所以,教师需要严格遵循《新课标》要求,加强新型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融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实现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全落实。

一、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

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依然存在。

而且,《新课标》着重强调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确定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对推动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价值所在。

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采取“满堂灌”“格式化”“模板教学”的方式,缺乏相应的教学步骤和计划,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层次性,学生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也没有完全形成数学思维。

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研究——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

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研究——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

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研究以 一元二次方程 为例罗志山(江苏省海安市角斜镇老坝港初级中学ꎬ江苏南通226634)摘㊀要: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ꎬ学生在知识水平㊁智力和接受能力上存在差异.为确保学习的有效性ꎬ以及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ꎬ教师可以采用作业分层设计与实施的策略ꎬ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和需求ꎬ有针对性地安排作业ꎬ让每位学生都能通过作业获得进步.除此之外ꎬ分层作业还有助于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流程ꎬ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初中数学ꎻ新课程标准ꎻ分层作业ꎻ一元二次方程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35-0068-03收稿日期:2023-09-15作者简介:罗志山(1966.3-)ꎬ男ꎬ江苏省南通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课题 新课标视域下分层作业的实践研究 的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2022024)㊀㊀分层教学的核心观点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的教学ꎬ强调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ꎬ通过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ꎬ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环境.这个理论认为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㊁兴趣和能力ꎬ因此需要根据这些差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然而ꎬ现行的分层作业策略在实施过程中ꎬ往往只是根据学习成绩划分学习小组ꎬ根据题目难易安排作业ꎬ未能提供实质的个性化指导.教师应该在认识学生间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认知差异后ꎬ从多样化的角度出发进行作业设计ꎬ进而满足不同学生需求ꎬ切实提升学习效果[1].本文以 一元二次方程 为例ꎬ探讨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分层作业的实践.1按照任务难度设计分层作业认知负荷理论认为ꎬ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认知负荷ꎬ即学生需要投入一定的认知资源处理信息和执行任务.如果任务难度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ꎬ学生可能会感到压力过大ꎬ无法有效学习.相反ꎬ如果任务过于简单ꎬ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下降.因此ꎬ通过合理划分任务难度ꎬ可以更好地调整学生的认知负荷ꎬ使其处于适度挑战的学习状态.在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 的单元作业时ꎬ对于理解较好的学生ꎬ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高阶思维题目ꎬ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ꎬ对于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ꎬ可以设置一些基础练习题ꎬ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通过合理设计作业难度ꎬ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ꎬ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学习 一元二次方程 时ꎬ教师可以将作业按照难度进行划分ꎬ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解题能力和理解深度.这种划分可以形成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ꎬ帮助学生有序地掌握和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作业设计案例(一)]基础题:考查对一元二次方程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生通过观察方程的形式ꎬ识别各项系数ꎬ并计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这些基本概86念和技能是学习和解决更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的基础.题1㊀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x2+3x-5=0ꎬ请回答以下问题:(1)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多少? (2)方程的一次项系数是多少? (3)方程的常数项是多少?(4)求出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进阶题: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ꎬ进一步要求学生应用配方法求解方程的根ꎬ并思考判别式的含义.学生需要将变量a代入方程ꎬ利用配方法求解方程的根ꎬ并得出结论.同时ꎬ学生还需通过计算判别式来判断方程的根的个数ꎬ并给出其含义.通过这道题目的练习ꎬ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和判别式的意义.题2㊀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a-1)x+a=0ꎬ其中a是实数.请回答以下问题:(1)当a=4时ꎬ求出该方程的两个根. (2)当a取什么值时ꎬ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 (3)给出该方程的判别式ꎬ并解释其含义.挑战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ꎬ进行变形和化简ꎬ并且加入了条件限制ꎬ增加了解题的难度.学生需要利用给定的方程和条件进行化简ꎬ然后通过配方法求解方程的根.同时ꎬ学生还需推导出判别式的表达式ꎬ并解释其含义.这道题目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题3㊀解方程x2+(k+1)x-2k=0ꎬ其中k是满足条件的实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1)当k=-2时ꎬ求出该方程的两个根. (2)当k取什么值时ꎬ方程有相等的两个根? (3)写出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ꎬ并解释其含义.这种分层作业的设计ꎬ不仅有助于调整学生的认知负荷ꎬ让学生处于适当的学习挑战中ꎬ还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题目ꎬ并在适度挑战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2根据认知方向设计分层作业根据克鲁捷茨基提出的数学气质理论ꎬ不同能力结构的学生在数学思维上会有不同的倾向.其中包括分析型㊁几何型㊁调和型等不同类型的数学气质.在设计数学作业时ꎬ可以采用一种灵活的方式ꎬ通过设置引导性提示语将题目改编成逐渐递进的问题串.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为班级中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由于题目是逐步拾级而上的ꎬ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逐步解决问题ꎬ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其次ꎬ这种设计能够满足不同数学气质的学生的需求.由于问题串是逐步加深难度的ꎬ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重复进行思考和解答ꎬ从而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解题能力[2].一元二次方程 的学习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ꎬ如代数运算㊁图像分析㊁逻辑推理等.通过按思维方式划分作业ꎬ可以鼓励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的认知方式ꎬ培养其多元智能ꎬ并提升其比较与抉择的能力.同时ꎬ对于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来说ꎬ使用适合的学习方式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和解题步骤ꎬ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作业设计案例(二)]小明正在设计一个游乐园的过山车.过山车的轨道呈抛物线形状ꎬ顶点坐标为(0ꎬ10).已知过山车从顶点出发ꎬ经过点A(4ꎬ6)和点B(8ꎬ2).请找出抛物线的方程ꎬ并回答以下问题:(1)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 (2)求出过山车在x轴上的最高点的坐标. (3)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是否与x轴有交点?如果有ꎬ请求出交点的坐标.分析型思维:表达式使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来表示抛物线的.通过观察已知点的坐标ꎬ利用方程和变量之间的关系ꎬ推导出抛物线的表达式.几何型思维:绘制坐标系ꎬ并在图中标出顶点和经过的点A㊁B的位置.通过直观地观察图形ꎬ探索抛物线的特点ꎬ如开口方向㊁对称性等.从几何的角度来理解和推导抛物线的方程.调和型思维:利用给定的三个点的坐标ꎬ建立一个方程组ꎬ其中未知系数为抛物线的方程参数.通过求解方程组ꎬ求得抛物线的表达式.这种方法可以综合运用代数和几何知识ꎬ进行推理和变式训练.96通过设置引导性提示语ꎬ将题目改编成逐渐递进的问题串ꎬ可以为不同思维层次和数学气质的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ꎬ并让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在不同时期回看作业时ꎬ仍能够获得新的提升.这种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ꎬ并为将来面对复杂问题时具备更强的解决能力.3建立分层评估与辅导体系分层评估与辅导是分层作业设计中重要的一环ꎬ它旨在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作业和指导ꎬ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标.通过分层评估ꎬ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ꎬ为学生提供适合难度的作业和个性化反馈ꎬ促进学生学习进步ꎬ学生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水平上进行学习ꎬ避免了 一刀切 的教学模式.因此ꎬ将个性化评估与辅导纳入分层作业设计ꎬ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ꎬ推动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水平上取得更好的发展[3].一元二次方程 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ꎬ对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重视.分层评估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水平ꎬ识别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差异ꎬ以便更好地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和辅导ꎬ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不过大压力的情况下ꎬ逐步提高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作业设计案例(三)]一辆汽车从高速公路A出发ꎬ匀速行驶.已知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为100kmꎬ行驶时间为t小时.假设车辆的加速度为-2m/s2ꎬ求在t小时内ꎬ汽车行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式ꎬ并计算在2小时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基础水平学生的评估要点:能正确列出汽车行驶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式并计算简单运算.辅导方案:引导学生回顾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ꎬ帮助学生建立起汽车行驶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式ꎬ并指导学生代入数值ꎬ完成简单的运算.对于2小时的情况ꎬ直接将时间代入公式计算得出结果.中等水平学生的评估要点:能正确列出汽车行驶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式ꎬ并应用公式计算具体数值.辅导方案:复习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ꎬ并通过例题帮助学生建立汽车行驶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式.引导学生代入数值ꎬ计算出具体的行驶距离.对于2小时的情况ꎬ应用公式计算得出结果ꎬ并提醒学生解释数值的物理意义.优秀水平学生的评估要点:能正确列出汽车行驶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式ꎬ并应用公式解决复杂问题.辅导方案:通过复习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ꎬ让学生建立起汽车行驶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式.先引导学生代入数值ꎬ计算行驶距离ꎬ再让学生思考并解决与时间㊁距离㊁速度等有关的复杂问题ꎬ例如ꎬ求出最初速度或加速度的大小等.在分层评估时ꎬ教师也需要灵活调整难度ꎬ并给予不同层次学生适当地指导和帮助ꎬ避免给其带来歧视和过大的压力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ꎬ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ꎬ在评估中强调要注重学习过程而非仅仅关注结果ꎻ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ꎬ以此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和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知识ꎬ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ꎬ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非常适合.传统 一刀切 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ꎬ而分层教学能够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客观差异ꎬ并为每个学生设置符合其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初中阶段是学生建立学习习惯㊁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ꎬ因此ꎬ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分层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ꎬ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ꎬ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参考文献:[1]李明洋ꎬ于彬.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探索与解读[J].数学教学通讯ꎬ2023(8):8-10.[2]成囡. 双减 政策下数学发展性分层作业的设计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ꎬ2022(9):10-12.[3]李铭娇.分层作业在初三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ꎬ2022.[责任编辑:李㊀璟]07。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研究》成果总结顺义牛栏山一中孙枫许成文2007年12月,在北京市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上,以“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为主题,我上了一节现场课,课题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坐标表示》,全市有200多名教师在现场观摩。

此课得到了北京市与会的几位专家的高度评价,获得了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该课的视频在网上的点击率到目前为止还在上升。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一、对教学内容解读的准确把握、合理组织;二、教学模式的合理高效的运用;三、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高度关注;四、恰到好处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在这节课内容的安排上,我将平面向量定理和坐标表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一般到特殊,由直观到抽象循序而行,让学生在渐进中感受到知识的形成;在教学模式上有学生小组的探究、合作与交流,也有教师有针对性地讲授与总结,同时也伴有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质疑而引发的讨论等等。

在课后几位专家的点评中,一致认为该课对“教学内容的定位准确、设计新颖”,对“多种教学模式在一节课中的合理运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这节课所体现出来的“新课程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是整节课中,教师至始至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更是让观摩教师印象深刻。

2008年4月该课的教学设计在北京市教学设计比赛中获一等奖,并被收录到“优秀课堂教学设计集锦”(每科只有一篇入选)。

(专家评语附后)2008年8月,该课的教学片段、实录教案成为北京市暑期培训教学案例。

2008年9月在基教中心组织的“教学设计总结大会”上,我再次就该课的教学设计借助课堂实录片段进行了40分钟的发言,阐述我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和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理解,共有全市300余名的数学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总结会,会后反响巨大。

以上成绩是我们理论认识的成果体现,早在2005年,我们研究小组就深入学习新课标,理解新课程理念,把“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实施”作为我们研究重点,“如何整体把握新课程,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学学生学习,进行多种教学模式的尝试”,这是我们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摘要】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改变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教师以前比较单一的知识的传播者的角色,转化为学习者、教练员、研究者等多重角色,使教师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路人。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实践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一、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

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

再比如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扫用具的数量、统计学校各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等,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

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对初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分析当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提高初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研究,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探讨如何优化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本文还将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和策略,以期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与实践,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撑。

在教育教学领域,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数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由具体运算向抽象运算过渡。

而高中生则进入了更高一级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能够处理更为复杂的概念和问题。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需要关注这两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步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教育心理学也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数学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认知结构等。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合作备课

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合作备课

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的合作备课一、合作备课提出的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学管理人员和广大数学教师积极提倡集体备课,实行“电脑联网、资源共享”,但从具体实施和实际效果来看,多数学校对于集体备课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在操作上流于形式,使集体备课成了轮流备课、集中备课或网络抄袭,非但没有达到优化教学资源、发挥名师效应、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反而使少数教师养成依赖、懒散、机械、抄袭的习惯。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所谓的集体备课还不如传统的“单兵作战”。

然而,基于模块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相比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课程结构的系统化、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这也是笔者将集体备课改为合作备课的用意所在。

二、合作备课的主要内容1.设置科学、合理的选修课程是合作备课的重要任务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高中数学课程采取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应保证开设5个模块,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

选修课程由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等组成,系列1是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2则是为那些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

系列1、系列2内容是选修系列课程中的基础性内容。

而对于系列3、系列4应创造条件尽快开设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

系列3、系列4是为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评价、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

换言之,仅凭高中数学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知识难以适应如此众多的知识模块。

学科融合以及学科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是今后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自我提问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

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

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

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

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存在的麻木,找回生命本身的色彩和气息,找回爱的清纯与甜蜜。

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中,爱是一种气息,从冬天的死亡之僵化上折射出生命之春的清醒,爱是一种联想的蜜意,从必朽的肉体中升腾起自由的生命不朽之火。

安徒生曾说:“童话的种子就在我的心中,只要有了水,有了一丝阳光,它们就能发芽开花。

”[2]35其实,他的童话也像一粒种子,一粒播撒爱的种子,一株飘逸着爱的芬芳的鲜花,一曲关于爱的永恒的歌,这首歌将永远流传下去,这首歌会越来越动听,因为无论在什么时代,在什么地方,爱是人们共同的需要,是一种原始生命力,有爱就能创造一切,有爱就能永恒。

参考文献:[1] 吉晶玉.浸浴在圣经灵感中的安徒生童话[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2] 安徒生文集.第一卷[M].林桦,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 安徒生文集:第三卷[M].林桦,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 弗罗姆.爱的艺术[M].萨茹菲,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5] 安徒生童话选集[M].叶君健,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6] 孔凡飞.经历世事艰难后的本色童心———矛盾中的安徒生和他的童话创作[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9).(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710062)【数学教学】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许德国 《新课标》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

数学教学正因此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的数学教学工作,树立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确立新的数学教学观。

一、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学数学教学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实践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对照《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我们发现,目前的中学数学教学确实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浅探【关键词】课程改革;理念;数学教学;策略;评价《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这种观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下面就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问题与同行们探讨一下,谈谈浅见:1自学质疑,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起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案上用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等多方面设疑不断展现、引导学生感悟这些目标。

这是课堂上真正达到理想效果的必要准备。

2互动探究,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

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

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

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论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一、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

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入,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

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增加师生、生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在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

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

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你能行、你最好”等鼓励性的语句.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数学“探究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数学“探究教学”的研究
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 ,同时形成认识 自然的基础
— —
课题 的预备知识 最好不 超 出学 生现 有 的知识 范
围。探究性学 习在选题上 ,课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
要切合学生实际 ,不要定得过 高 ,要能反映学生
的最近发展区 。不要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 ,应做
科学概念 ,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 。
第 1 卷第6 8 期
21 0 0年 1 2月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J u a f ln ee l g o r l u b ir n o Hu Col e e
NO 6 .
V 11 b.8
P bih d i c mb r 01 u l e nDe e e . 0 s 2
收稿 日期 :2 1- 0 0 0 1- 6 2
作者简 介:杨贵 玉 {9 卜) 女 .回族,呼 伦受尔学笼数 学针学学院,中学 高级 牧师 17
研究方向:数 学教育研宽
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
学习充分领悟新 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编写意图 ,从
而更好地应用新教材。
二、数学探究教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
学教 育不能只为少数尖子生眼务 ,而让多数人去
陪少数人学习数学 ,数学教育应面向大众 。18 94 年 ,在澳大利亚举行 的第五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 设立 了 “ 为大众的数学”专 题讨论组 ,并确定它 为数学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此背景下 ,数学
教学 中教 师需 更 多地 考 虑 每一 个 学 生 未 来 发展 的
需要 ,但也要 注意到 :这绝 不是降低要求 ,而是
要 使人 人都 受 到 高 水平 的数 学 教 育 。这 就 要求 充
通高 中数学课程标准 》也指 出 .高中数学课程要 设立 “ 数学探究” 数学建模”等学 习活动,所 。“ 以研 究 并 开 展探 究 性 学 习 对 我 同课 程 、教 材 、教

与教学改革共同成长——“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研讨会”述评

与教学改革共同成长——“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研讨会”述评

认 为教学研 究应 当成 为教 师的 一种 生活 状 态 , 教学 研
究 是对教学 的 合 理性 、 可行 性 和有 效 性 的研 究 , 学 教
研 究 的特 征是 “ 劝说 ” 教 学 研究 的要 义 是 “ 自己 的 , 为 教 学设计 和教学 行 为辩护” 课 ,评 的过 程 是“ 为执 教
方式 发现 一些好 的教 学 案 例 , 从 中挑 选 一 些 , 会 并 到
本次 会议提 供 的 研 究课 中 , 充分 条 件 与 必 要 条 “ 件” 浙江 省青周 中学 特级教 师蒋 海瓯 执 教 )“ ( 一元 二 次方 程 ( 起 始课 ) 江苏 省 南 通 第一 中学 特 级 教 师 章 (
员 裴光亚 老师 以“ 对 数学 课 程 改 革 的 思 考 : 于 教 面 关
学 研究” 为题 , 释 了教 学 研 究 的 动 因 、 征 和 要 义 , 阐 特
有所 突破 , 大家 提 供 一些 创 新 思 路 , 给 引发 大 家 对 自
己习以为 常 的东西进 行重新 思 考 , 积极 地 尝试 和 革新 教 学方法 , 么数学 教学质 量 和效 益 的提 高将会 是 实 那 实 在在 的 , 师也可 以找 到一条 在 已有 专 业化 基础 上 教 的 再发展 之路 . 传统 内容 的教 学改革 , 主要 是 教学 方 式 和学 习方 式 的变革 , 这种 变 革 “ 说 容 易 做 到难 ” 这 不 仅 涉 但 说 .
文, 所以这里不作具体概述. 面只对本次会议的研 下
究课 进行 简单 的总结 .
为对会议的主题 、 内容及其组织方式等都很感兴趣 ,
有 一定示 范 性 的 观摩 研 究 课 、 后 的 参 与 式 研 讨 活 课 动、 专家基 于 自己深入 i堂教 学 一线的 观察 研究 丽 形 I 募 成 的报告等 , 发与会 者强 烈共 鸣 , 到 了交 流思 想 、 引 起 传递 经验 、 引发新 思考 、 指导 今后 教 改实 践 的作 用. 会 后, 许多老 师 向我 们 表 示 , 望 这样 的研 讨 会 能 继续 希 办下 去 , 一线 教 师提 供 一 个 能够 真 正 畅 所 欲 言 、 为 自 主交流的平 台. 了满 足 广 大教 舜 的 需 求 , 们 很 快 为 我 决 定举办第 二 次研讨 会 , 对如 何提 高 会议 质| 进 行 并 I } 了专 门的讨 论 , 了一 些 办法 , 中 的一 个 措 施 就 是 想 其 进行 “ 我最 满意 的一 节课 的征 文大 赛 , 图通 过这 一 试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解得 S = 二 盟 ( ≠1 ,公式推导完毕教师开始讲解其他问题. q )
一个教 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 教学 反思 :按 照新课 程标 准理念 ,反 思这 一个教 学片段 , 研究来实现 的.叶澜教授 曾说 :“ 成 为名 师 ,如果一个教师 写三年 的教 学反思 ,就有 可能成为名 笔者认 为把③ 式擦去是很 可惜 的,这是 对学生思 维活动进行分 ”因此 ,对 教学活动勤思 、勤学 、勤写和勤行 ,必能 “ 集腋 析和评价 的极 好素材 ,教 师不应该把解 决当前 的教学问题 当成 师 . ,不断 提高对 教学 的认识 ,发展 教学 实践智 教学 的唯一 目标 ,教学 中要充分培养学 生的 问题 意识 ,要抓住 成裘 、聚沙成 塔” 机会 或者 创设 情景培养学 生的探究 能力 ,同时教 师要关注每一 慧 ,挖 掘教 师 自身 的潜在 价值 ,引发 强烈 的需求 动机 ,进一步 位学 生的学习情感和学 习态度 ,尊 重他们 的学 习成果 ,并及 时 唤起 、激活和弘扬教师 对人生境界更 高层次 的追求 ,从而促进 做 出评价 ,鼓励学生参 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 以以上教学片段 教 教 师 自身的不断完善 和 自身价值 的不断实现 ,实现教师 的专业 所 师应 该充分肯定学生 A的解法 ,再 引导学 生分析思维受挫 的原 成 长 .
二 、 中学 数 学 教 学 反 思 的 内容
随着全社会对 教师专业 发展 的关 注 ,教学反思 能力作 为教 提高教 师 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一种手段. 教 学设 计是课 堂教学 的蓝本 ,是对课 堂教学 的整体规划 和
越受 到教育研究和实 践工作者 的重视 ,国内外关于 此方面 的研 预 设 ,勾 勒 出 了课 堂 教 学 活 动 的效 益 取 向 . 设计 教学 方 案 时 ,教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例如: 高二立体几何 “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新课 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合理创设情境, 不仅能够激

1 27・
王红芳 :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内容 , 加深 印 I ③一题 多变式 , 伽利略曾说过 “ 科学是在不断改
象, 提高教学效率 , 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 , 思 维 角 度 的 探 索 中前 进 的 ”,故 而 课 堂 教 学 要 常 f 变 拓展思维 , 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际生活 、 可从 相关 l 、 善变 , 新 通过 原题 目延 伸出更多具 有相关 性 、 相似
在讲解 “ 数学归 纳法”时 , 可在课堂上通过 实验 “ I 多
“ 椭 圆x4 + 0 1 求 一 点 ,使 它 与 两 个 焦 在 / -5 y = 上
米诺骨牌 ” 游戏 , 使学生很快理解掌握数学归纳法的 } 点连 线 互 相 垂 直 。 ” 定义与本质 。 l 变题 ( ) 椭 圆x + 0 1 1 : 5 y = 上是否存在一点 , 它 在这一过程 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推理 , l 形 与两个焦点连线互相垂直?若存 在求 出该点 , 若不存 成知识 , 满足学生期待 , 解决实际问题 。 具体操作方法 在说 明理 由。 与启发探究式相似, 重点是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I 培 变题 ( : 2)是否对任意椭圆都存在椭圆上 的一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 。 l
习惯和思维策略 , 增强反应能力。 因此 , 教师在教学 中 f 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 , 而且应该 知其所以然 , 学生 I 使
学 会思考 , 提高思维能力 。
3 . 定理新授课教 学采用 “ 发现 式教 学模式” 基本程序是 : 创设情 景一提 出问题一组织交流一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数形结合”的教与学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数形结合”的教与学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数形结合”的教与学一、本文概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中学数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一背景下,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数形结合”的教与学,分析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简要介绍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其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影响,阐述数形结合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

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数形结合在概念理解、问题解决等方面的作用。

接着,本文将分析当前中学数学教与学中数形结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建议。

本文将对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教与学中的前景进行展望,探讨未来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数形结合的理论基础数形结合是数学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它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

数形结合理念源于数学的本质属性。

数学是一种抽象的科学,它通过符号、公式和理论来揭示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数形结合的理念强调将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与具体的图形和图像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数形结合的教学策略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原理。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实现的。

数形结合教学策略通过图形和图像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概念和理论的直观感知,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和理解深度。

同时,数形结合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也符合教育心理学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数形结合教学策略通过图形和图像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评价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评价研究

尊重 个体 , 出强调评 价 的 主体 不仅 是教 师 , 突 也 应包 括学 生本 身 , 只有 将学 生 也视 为 评价 的 主体 , 才
5 重 视 对 发 现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 评 价
对学 生发 现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能力 的评 价实 际上


3 ・ 7
‘ 数学之友>
质得 到全 面提 升 , 生 的特 长 才 可 能 得 到 淋 漓 尽 致 学
4 广 泛 应 用 恰 当评 价
所谓恰当评价主要是指评价时应将学段 目标作 为学段结束时学生应 达到的 目标来评价 , 学段 目标 不是学习某一部分 内容之后每一个学生都应立即达 到 的 目标 , 允许 一部 分学 生 经过 一段 时 间 的努力 , 应 随 着知识 与技 能 的积 累逐 步达 到. 对 学 生 的基 础 知识 和基 本 技 能 的 评 价 , 应遵 循 《 标准》 的基本理念, 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目标 为 基 准 , 察学 生对 基 础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的 理 解 和掌 考 握程 度. 在初 中阶段 , 书面考 试 的 比重 比小 学 阶段时有 所 增加, 评价时应将书面考试与其他评 价方式有机结 合 在采用书面考试 时 , 不仅要按照《 标准》 的要求, 避免偏题 、 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 目; 而且要设计结合 现实情 景 的问题 , 以考查 学生对数 学知 识 的理解 和运
3 注重过程性评价
根据 《 准 》的要 求 , 学 生 数 学 学 习 的评 价 。 标 对 既要关 注 学生 知识 与 技 能 的理 解 与 掌 握 , 要 关 注 更 他们 情感 态度 的形 成 和发 展 ; 既要 关 注 学 生 数学 学
习的结 果 , 更要 关 注他们 学 习 的过程 ; 关 注学 生 数 要 学 学 习 的水 平 , 更要 关 注他 们 的数 学 活 动 中 所 表 现 出来 的情 感 和 态 度 , 助 学 生 认 识 自 我 , 立 信 帮 建

数学教学的实践案例研究(3篇)

数学教学的实践案例研究(3篇)

第1篇一、背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以某中学为例,对数学教学的实践案例进行研究。

二、案例介绍某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该校共有12个教学班,其中6个为初中数学实验班。

该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案例实施1. 改革课程设置该校将数学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兴趣课程三个层次。

基础课程以教材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拓展课程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兴趣课程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数学特长。

2. 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1)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数学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思维能力。

(3)问题解决式教学:教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1)多媒体课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数学知识,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2)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3)在线测试:教师利用在线测试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强化教师培训该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数学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提升教学水平。

四、案例效果1. 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高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措施,该校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在各类数学竞赛中,该校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

2.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该校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竞赛等活动,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索

些鼓 励 性 的评 语 . 既 指 出不 足 , 又 要 保 护 学 生 的 自尊 心 和 进 一 步
教师 . 我在 此 结 合 当前 中学 数 学学 科 的课 改 精 神 和 自身 的 教 学 实 学 习 的积 极 性 。 例 如 在 结束 了七 年级 数 学 上册 《 正负数》 的 学 习后 ,
也 问 出 了学 生 急 于 知 道 我 真 实 年 龄 的 内 驱 力 , 学 生 听 说 算 前 列 。本 文结 合 当前 中学数 学科 的课 改精 神 和 自身 的教 学 实 际 , 兴趣 . 从 新课 程 理 念 的 角度 谈 谈 自己对 新课 程 理 念 的理 解 、 对新 教 材 的 出这 道 题 就 知 道 我 的 年 龄 , 马 上 展 开 了激 烈 的 讨论 。 结果 , 学 生 既
( 濮 阳县 电教 仪 器 设 备 站 河 南 濮 阳 4 5 7 0 0 0 )
【 摘要 】 《 义 务教 育课 程 标 准 》 的颁 布 与 实施 , 一种 新 的教 育理 数 字 的 4倍 。 如 果 把 我 的 年龄 中个 位 数 字 与 十 位 数 字 对 调 , 所 得
念便 应 用 而 生 , 它代 表 着 一 种 全 新 的 教 学 方 向 . 走 在 教 学 理 论 的 新 数 比原 数 大 5 4 , 问 我 的年 龄 是 多 大 ?这 一 设 计 。 问 出 了学 生 的
【 关键词 】 新课程理念 ; 中学数 学; 教 学方法
《 数学课程标准 ( 修订稿 ) 》 中指 出 : “ 学 生 的数 学 学 习 内容 要
新 课 程 则要 求 作 业既 要 有 巩 固和 检查 功 能 ,也 要有 深 化 和 提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 实验 、 猜测 、 验证 、 推 理 与 交 流 等 数 高功 能 , 还 要 有体 验 和发 展 功 能 。所 以我 们 布置 作 业 时 . 内容 上 宜 学活动。 ” 因此 , 我们 的初 中数 学 课 堂 教 学 应 创 设一 种符 合 学 生 认 注意 突 出 开放 性 和探 究 性 . 形 式 上要 体 现 新 颖性 和多 样 性 , 容 量 上 知规律的 、 轻 松 和 谐 的 学 习氛 围 , 鼓 励 学生 自主探 究 和 合 作 交 流 , 要考 虑 量 力性 和 差 异性 。 作 业形 式 可 以 有解 答 题 、 探 究题 、 想一想 、 并 不 断 地 自我 反思 , 最终 能灵 活解 决 数 学 问 题 。 新 课标 为数 学教 做一 做 等 。 开展 同学 间作 业 相 互 纠错 。 注 意作 业 评 判 的过 程性 和激 作 业 批 改不 能 只 是 简单 的 一 勾一 叉 和 打 个 分数 。 而 要重 视 学 学 树 立 了新 理 念 、 提 出 了新 要 求 , 中学 数 学 教 学 正 在 发 生 巨大 的 励性 . 变化 . 教师应积极 、 迅 速 地 反 思 过 去 和 现 在 的数 学 教 学 , 理解 新 的 生在 解 题 时 的思 维 过程 。 同 时要 以学 生 的发 展 为 出发 点 。 尽 量使 用 数学课程理念 , 建 立 起 新 的 中 学数 学教 学 观 。作 为 一 名 中 学 数 学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些理 解 与 看 法 。 关键词 新课 程 理念 教 学模 式
中图分类号: G 6 3 3 . 6
文献标识码 : A
l 问题 的提 出 生在解 决数学 问题 的过程 中获得成功 的体验 ,从而激发学生 2 0 0 1 年 7月,国家部颁布 了 《 全 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的数学学习兴趣 。 标准 ( 实验稿) 》 。按标准 的要求 ,义 务教育 阶段 的数学课程, 3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 、 持续、 和谐地发展 。本文先对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与上面对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的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作 了一些讨论 , 通过 讨论 ,本人结合 教学实践 , 对传统 的教学模式进行 了适当 的 这些讨论与认识的, 再对传统 的数学教学模 式作 了调整, 并用 调整 , 寻 找到 了认 为比较适合新课标 的新 的一套教学模式 。 了一个案例来说 明新教学模式 。 数学教学模式一般分成三种类型: 概念 教学模式, 命题教 2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学模式和 问题解 决教学模式 。 《 全 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 标准( 实验稿) 》 明确指 出: “ 有 概念教学模式的定义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 征的思 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 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 、 自 维形式 。传统 的概念教学模式是给 出概念、分析概念和运用 主 探 索 与合 作 交 流 是 学 生 学 习 数学 的重 要 方 式 。 ” 新 课 标 的这 概念 ,不足之处是很少关注概念 的形成过程或 日常生活的实 种 定 位 , 旨在 提 倡 多样 化 的 学 习方 式 ,让 学 生 真 正 成 为 学 习 际 背景 。 的主人。下面谈谈本人对新课标提 出的教学方式 的认识: 命题教学模式 的定义是表示判 断的语句 。传统的命题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摘要: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的研究,而且这项研究虽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但是在职教学的一线教师才是最适合做这项研究的人才。

中国教师数以万计,可称世界上教师数量最多,经历了长期实践经验的累计,教改实践已经有了最丰富的,具有时代气息和民主特点的案例宝库。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数学;案例
随着顾泠沅先生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的示范,教学案例作为一种新课程理念的载体出现在各大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并由此蓬勃展开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为主体的校本教学研究。

那么,何为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又该如何选择,如何撰写,本文就这三个问题,简要说说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以期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何为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沟通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的桥梁,是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是教育理论的“故乡”。

如果我们在此必须要给教学案例下个定义的话,笔者认为,案例应该是对一件实际情境的描述,可以是事件,是故事,也或是疑惑。

而教学案例,则应该是包含着一些教学知识、疑难问题、
解题方法的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案例,多半都发生的教学课堂之上。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个案例故事,既能反映教师典型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经验与教训的获得,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保持,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及其解决办法等,又能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创造性的发现,经验与教训的获得,能力的提高等等。

二、教学案例该如何选择
教学案例是情境故事,但也不能只是故事,需要通过故事的描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心理活动、观念冲突、研究反思等,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方面,一定要精心地考虑,慎重地选择。

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其一,教学案例应该选择一些容易实现的,避免在案例的设置上浪费太多的实践。

要选择一些不容易解决的,其中充满内在矛盾,和相互冲突,看似很难解决的事件,激发学生求知欲;其二,作为教学案例的事件,必须要是以大量的细致的研究为基础的,能够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活动;其三,教学案例的选择必须要符合教学任务的要求,倾向于对教学内容的归纳和分析,并能促进学生的个人内省的。

此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还应精心地设计一些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探索和师生交流合作的教学
案例,这样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在师生的合作中,增强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教学案例该如何撰写
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数学案例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有相应的真实案例可供老师在课堂上应用,这时,教师就必须进行教学案例的撰写了。

案例表达的形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格式。

但是一般有以下基本结构:其一,案例主题。

鲜明的主题对于一个案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它是课堂教学核心理念,重点内容的体现。

案例主题要具有时代性,能够充分地体现改革的精神;其二,案例背景。

一个故事的发生都要有一定的发生环境和条件,交代清楚案例背景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情境的束缚,从而更好地理解,更深刻地探讨问题;其三,案例描述。

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教师要对故事的关键环节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暴露了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处理。

案例的描述不仅仅是对案例故事发生的简单叙述,其中包括了教师的心理活动、观念冲突、反思等等。

此外,案例的描述应该是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

参考文献:
陈作民.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的探索[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编辑段丽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