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与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几点体会

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几点体会
su e t ,a d a mi g a mp o i g su e t l anig e t usa m n ni ai e,i p rng su e t i— t d n s n i n ti r v n t d n s e r n n h i s a d i t tv i ns i i td ns n n v tv hi i g a d c n co s s .Att e e o aie t nk n n o s i u ne s h nd,t e su e t y ma trme h dst h n i g a d s l h t d n sma se t o ot i k n n o — vn rbe i g p o l ms,t erc mp e e i e q aiy a d prc ia blt o l e i r v d.I h p r t n l h i o r h nsv u lt n a tc la i y c u d b mp o e i n t e o e ai a o
摘 要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 目是教 育部 面向本科生 、旨在 提高大学 生学 习的积极性 和主动 性 、激发
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掌握思考问题 、解决 问题 的方法 、提高其综 合素质 和实践 能力的一项 工作 。在具 体实
施过程 中,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实验计划项 目的 目的,是需 要探讨 的新 问题 。从 指导教师 的角度 出发 ,探 讨 了教师层面上如何使创新实验计划项 目开设 目的得 以实 现的途径 ,以期为创 新实验项 目的更 好的实施 提供
培 养大 学生 的创 新 意 识 和 科 研 能力 , 高 大 学 提 生 实 践 动 手 能 力 是 高 等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 重 要 课 题 _ 。理论 上说 大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介 于科 学 家 和 l j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论文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论文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论文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张建龙(九江学院,江西九江 33xx)【摘要】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明显匮乏,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

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认为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广泛开展创新思维教学,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建立新的评教评学体系,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教育和创新的问题时如是说。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是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关键,创新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和核心。

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各国间竞争日趋激烈,其中关键是人才的竞争,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在高等院校里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现状分析诺贝尔奖获得者 __ 曾说:“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中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外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弱,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综观我国高等学校近些年的发展状况,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还不到位,总体发展水平不够高,真正在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学校很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现状如下。

一)现有的教育体制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众所周知,目前在高等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更多更好的“宽口径、厚基础”的创新型人才是学校的主旨。

提纲挈领、计划严密、精辟的讲课无疑是使学生迅速了解一门学科概貌和主要原理的一种简洁方式,但是这种规规整整的讲解有时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而且在我们的教育实际中,教学内容太多,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学方法上“满堂灌”和“填鸭式”,这样就失去了大学教育的选择性功能和创造性功能,大学生只能被动应付,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探索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探索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探索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摘要:“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在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引导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研究与教学统一”和“因材施教”的基本教育思想。

课题的选择、参与学生的选拔和导师作用的发挥是探索实施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模式的关键环节,同时教学管理部门也要加强本科生的学术制度建设和教学管理改革。

关键词:创新实验计划;课题;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在引导本科生学习方法的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倡导围绕学术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平台和制度保障。

一、对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1.“研究与教学统一”的基本思想洪堡在论及大学中科研和修养关系时认为,科学非为修养而刻意准备,而是天然适于修养的进行:大学尽可以专心于科学,只要探索科学的活动在大学里能蓬勃进行,修养的目标就会随之得以实现;科学也可以陶冶性格。

显然科学研究对于大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如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其修养必然无法进行,修养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修养理解为培养目标,那么科学研究工作就是达到或实现修养目标的必然途径,可见科学研究活动对于大学之重要程度。

“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本质是本科生的科学研究活动,通过实施“创新性实验计划”活动把教师、本科生紧密地联系起来,构建一种基于课题或问题的本科人才培养途径,逐步形成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成为主动的研究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创新性实验,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了研究与教学的统一。

2.“因材施教”的基本思想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学生群体之间的个体差异是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因材施教”是基本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的基本含义有两层:一是在培养目标上,让不同的学生按照自己个性和特征,扬长补短,向着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发展;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构建知识结构、发展智力、体力、情感、个性品质等方面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水平,获得相对于自身来说最好的发展。

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体会

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体会
目。 结合指 导 林产 化 工专 业本科 生进 行 生物 质 新 能 源生 物 柴 油 项 目的工 作 , 阐述 了对创 新 性 实验计 划 实施 的 目的 、 程 、 用等 的认识 和 理 解 , 绍 了从 实际工作 中获 得 的收 获和体 会 , 过 作 介 并 提 出几点有 待 解 决的不 足之 处 。
在 指导 教 师帮 助下 学生 自立 的科 研课 题 , 向学 校 提 出 是林 产化 学 加工 工程 专 业 所 一 直 从 事 和 有 待 进一 步 申请 , 学校 组织 相 关 专 家进 行 评 审 、 辩 、 核 , 优 发展 的研 究方 向。 因 此 , 人指 导 本 科 生 , 立 足全 答 审 择 本 在
大 学生 创新 性实 验计 划 实 施 的载 体 是 大 学 生 创 新 性实 验计 划项 目 , 新 性实 验计 划 的首要 工 作是 选 创
基 金项 目 : 京 林 业 大学 林 产 化 工 专 业 教 学 团 队 和林 产 化 工 ( 纸 方 向 ) 业 建 设 团 队项 目资 金 资 助 。 北 造 专 收 稿 日期 :0 o0 — 1 2 1 一8 3 作 者 简 介 : 波 (9 8一) 材 料 科 学 与技 术 学 院 , 师 。研 究 方 向 : 王 17 , 讲 生物 质 高 质 化 材 料 制 备 。
王 波 , 学 铭 , 张 宋先 亮 , 建新 , 润仓 蒋 孙
( 京 林 业 大 学 , 京 10 8 ) 北 北 0 0 3
摘 要 : 家大 学 生创新 性 实验计 划 是教 育部 推 动创新 性 人 才培养 工作 的 一项 重要 改 革措施 , 国 是 教 育部 直接 面向 大 学 生 , 重 自主性 、 索性 、 程 性 、 作 性 和 学科 性 的 国 家级 创新 实 划项 目顺 利 实施 的 因素 ( ) 一 实验计 划 项 目选题 非 常重要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引导与实施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引导与实施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引导与实施摘要:本文针对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进行选题与立项、项目该如何实施,以及学校该如何管理,实验室该如何配套支持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特别提供了长江大学在该项目管理中的独特措施与激励机制。

关键词: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管理1 引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教育部为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近几年实施的效果来看,确实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和产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成果,激发了在校学生的创新热潮。

但要把这一项目贯彻延续下去,还必须重视和正确引导学生的选题、路线设计及实施方案等,因为现在申请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主体是刚进入大三学习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还不宽,考虑问题的深度还不够,要从已知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合适的研究课题还存在一定困难。

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大学生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并就如何实施,学校如何监管、实验室如何开放等问题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以帮助大学生找到切入课题的思路和顺利实施的策略。

2 教师的引导是大学生创新性课题的重要来源教育不仅是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对教师也有了较高要求,没有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就难以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1]。

所以教师的授课,特别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要求教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启迪科研思维,因为教师的授课是大学生创新性项目的重要来源。

笔者所授课程是《微生物学》,其主要内容是讲授微生物的类群与结构、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微生物免疫及微生物的应用。

在授课中经常把身边的事件及挖掘的科研课题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提出相应问题,要求学生提供解决思路和办法,逐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科学研究,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科研潜质的目的。

现把一些应用列举如下:(1)在讲授微生物的代谢时候,笔者带了2包荆州一乡镇企业生产的江汉平原特产——腌制红菜苔(真空包装),其中一包胀气很厉害,一包正常。

实施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增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实施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增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实施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增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摘要]实施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实验素质的培养极为重要,当前对改善大学生的创新状况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多集中于微观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的研究。

本文根据担任多期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从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四个阶段、管理和对师生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探讨,以期为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实施管理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中创新是其核心,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因此时代向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要求——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保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

中共中央总书记、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4月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贺辞中谈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

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

同时提出,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

正是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唤起了世人对创新能力的关注,尤其是对未来社会主要力量——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关注,并不断对此问题加以深思和研究。

一、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实施的必要性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21世纪科学的挑战”大型报告会中指出:培养人才不能只靠课堂教学和因特网等高科技工具,这些高科技工具可以很快地传达信息,但“信息”不是“了解”,培养能创新的科技人才,需要良师和一段密切的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与体会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与体会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与体会[摘要]介绍了吉林大学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具体实施策略,并从创新项目实践的具体工作中总结出学生是项目的主体、重在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三点体会,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高学生创新实验能力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计划高等教育创新大学生为调动大学生参与科研、发明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在高校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文化,教育部于2006年启动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试点工作。

2007年,该计划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吉林大学作为第一批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60所高校之一,自2007年实施以来,学生积极参与,计划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本文在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概况和实施策略的基础上,结合指导创新性实验课题的经验,从中总结出一些体会,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供借鉴作用。

一、吉林大学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概况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在2003年以来开展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组织实施的。

截止2011年末,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共立项五批,批准确立资助项目216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48项,参与学生14000多人,资助金额近800万元。

立项项目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全校35个学院均有立项。

立项项目在数量上逐年递增,而且形成交叉学科课题,如在2010年立项的国家级项目中,交叉学科占17%。

截止2011年底,立项项目共结题1185项,优秀项目67项,取得显著成果。

如,首批结项的34个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篇,申请专利2项,其中《sr-sb复合变质对mg-si-al合金中mg2si生长形态选择规律的影响》项目,发表sci检索论文3篇,申请专利1项。

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进展与探索

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进展与探索

基本情况,总结了实施策略 ,并对如何全面实施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 实验计划、扎实培养拔尖创新
型人 才进行 了探讨 。
关键词 国家创 新性 实验 计划 大 学生 中 图分 类号 G 4 61 文 献标识码
创新 型人 才 A
20 06年 1 月 ,国家 启动 了大学 生创新 性实验计 划 的试 点工 作 ,武汉 大学 是 首批 十所 试点高 1

高等理 科教 育
实施 “ 家大学生创新 国 性实验 计划”的 进展与探索
时 ,项 目组内成员内部鼓励学科交叉 ,优势互补。据统计 ,共有 2 个项 目涉及学科交叉。例如, O “ 人工神经网络在益肾合剂组方配伍建模优化 中的应用”和 “ 磁化水理化性质研究及其作用机理 探索”项 目的项 目 组成员来 自不 同的学 院,在项 目合作过程 中,不同的专业背景使他们能取长 补短、扩展思路,形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 ( )项 目组内部鼓励梯队合作 ,形成高年级带动低年级 、争学赶超的局面 三 20 年立项的 5 个项 目 06 0 涉及 20 级到 20 03 06级等 4个年级的同学 ,项 目组成员内部鼓励梯 队合作 。据统计 ,5 0个 项 目总计 2 1位 同 学 ,其 中 20 2 03级 到 20 06级 同 学 分 别 为 9 3 、7 、 、16 5
动 局面 。
( 四) 立项项 目进 展顺利 ,取 得 阶段性 的预期 效果 20 06年立项 的 5 0个项 目进 展顺 利 ,学 生在 老 师 的指 导下 ,进 入 实验 室 开 展科 学 研 究 工 作 。
20 年立项项 目也开展了前期的研究准备工作。 目 ,20 07 前 06年立项项 目有 2 个项 目 0 组递交了终 期检查报告表和工作总结报告 以及研究成果材料 ,经评审 ,通过率 10 0 %,其中优秀率 4 . %, 17

提高创新意识的论文 篇一

提高创新意识的论文 篇一

提高创新意识的论文篇一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思考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1认识创新思维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

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来源于拉丁语。

“innovation”的拉丁词根“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

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

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

创新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

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

2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难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吗?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科技信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木刊重稿 0
S EC CIN E&T C O O E HN L GYI F MA I N OR TON
21 0" 1年
第1 9期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学生 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范兴明 ’ 张 鑫 ’ 王 荣 ’ 魏德强 (.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广西 桂林 5 10 ;. 4 0 4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实践部
探讨 , 最后 对 指 导 大 学 生创 新 性 实验 计 划 项 目的认 识和 体 会 进 行 了讨 论 , 研 究 可 为创 新 实践 教 学工 作 提 供 一 定 的 经 验 和 参 考 。 本 【 键 词 】 新 性 实验 计 划 ; 生 主体 ; 新 实践 能 力培 养 ; 量监 控 关 创 学 创 质
广西
桂林 5 1 0 ) 4 0 4
【 摘 要 】 养和教 育应 用型创新 实践人 才是 国民经济可持 续发展 的必然需要 , 文针对 大学生创新性 实验计划涉及到的相关 问题展开讨 培 本 论 , 合 指 导 大 学 生创 新 性 实验 计 划 项 目的 经 验 , 对 参 与 创 新 实验 计 划 的 学指 导教 师 的 作 用 , 结 从 实验 计 划 实施 质 量 监控 , 程 管 理 等 方 面展 开 过
指 导 大 学 生创 新 性 实验 计 划 的 体 会
在 指 导 学 生 国 家 和 学 校 大 学 生创 新 性 实 验 计划 项 目过 程 中 , 为 作
实 施 该 计 划 的关 键 在 于 培 养 学 生 的兴 趣 并 积 极 引导 , 助 学 生 分 析 和 帮 31 实 验 计 划 的 主 要 参 与 和 完 成 者 本科 学 生 为 该 项 目 的 主体 ,通 常 . 解 决 实 践 过 程 中遇 到 的 问题 , 逐 渐 培 养 自主分 析 、 决 问 题 的能 力 , 并 解 这 些 学 生 主 要来 自平 时 学 习成 绩 较好 . 于 思考 而 且对 该 计 划 有 着 浓 善 最终达到有 针对性地使学生在本 科阶段得到创新性科学研 究的锻炼, 厚 兴趣的同学 , 比如 笔 者带 队 的实 验 计 划 项 目成 员 多数 都 在本 科 一 年 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 级 参 加 或参 与过 大 学生 电 子设 计 大赛 或 者 机 械 创 新 大 赛 的 学 生 。 然 虽 他 们 此 时 专 业 课 程 的 学 习 还 没 有 深 入 . 至 可 以 说 是 欠 缺 , 是 有 一 甚 但 1 注 重 质 量 监 控 和 创 新 实 践 能 力 培 养 大 学 生 创 新 性 实 验 计 划 的 一 个 核 心 内 容 就 是 注 重 实 验 计 划 实 施 点 最 重要 的 是积 极 主动 地 参 与 愿 望 和 浓 厚 的专 业 兴 趣 。 32 作 为 指 导 教 师 应 该 较 好 的把 握 大 学 生 创 新 实 验 计 划 的 目 的 和 任 .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造就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是化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学生实验不仅仅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还包括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分析等,类似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

下面谈一谈我们是如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

一、结合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实验设计能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探究作为化学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也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和喜爱。

进行实验探究,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实验方案的设计。

老师通过创设学习情景,提出要探究的课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实验计划,通过实验验证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完成一次科学探究过程。

比如碳的多样性一节,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入探究的课题: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caco3和ca(hco3)2的知识在初中学习过,是本次探究的出发点,以此为基础,对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进行猜想和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对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它们性质,并分析它们性质相似和不同的原因。

通过探究,学生在原有碳酸盐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有关碳酸盐的知识体系。

二、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辅导,培养学生能力实验操作是靠学生个体手、眼、脑并用,获得并发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过程。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思维活跃,充满灵气,极富创造力,此时,如果教师能及时加以正确引导,严格管理,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各种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对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否则,容易使学生实验流于形式,导致学生轻视实验,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12年第07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7,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83期)Total No .283收稿日期:2012—02—27作者简介:金鉴禄(1953—),男,长春工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高等数学教学研究及最优化理论与算法研究。

贺莉(1970—),女,长春工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高等数学教学研究及最优化理论与算法研究。

项目简介: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H11148)资助项目。

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金鉴禄1,贺莉2(1、2.长春工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从课堂教学、创新实践实验室建设、参加各类竞赛及参与科研活动四个方面讨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7—0012—02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深入研究、科学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途径甚为重要,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课堂教学、创新实践实验室建设、参加各类竞赛及参与科研活动四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一、加强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的前提是知识作为基础,需要有知识的积累过程,知识的积累缘于不断的学习过程。

提高学习质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说明“兴趣”的重要性。

如果对学习感兴趣,学生会发自内心学习,并为之付出努力;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即使努力了,学习效果也不会理想,更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

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培养创新型人才

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培养创新型人才
2 1 年 8月 01 第2 6卷 第 4期
纺 织d a i n
Au g., 01 2 1
V o1 26 . N o. 4
以大 学 生 创 新 性 实 验 计 划 项 目 培 养 创 新 型 人 才
纪 峰 , 姚 澜 , 章 倩 , 夷 平 邱
te t n o Efe tv n s o At s h rc r ame t n fc ie e s f mo p e i Pr s e—
s r ls rame t fUHMW P ies ue Pa maT e t n o E Fb r(乙 二
醇 预处 理对 常压 等离 子体 酸性 高强 聚 乙烯 纤维
建议 。
关 键 词 :人 才培养 ; 创新 能力 ; 学生创新 性 实验 计 划项 目; 新课题 研 究 大 创
中图分类号 :G 4 .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6 5 ( 0 10 0 9 0 6 20 00— 1 X 2 1 )4— 2 3— 3 创新 是 一 个 民 族进 步 的灵 魂 , 一个 国家 是 兴 旺发 达 的不 竭 动 力 。在 深 化 教 育 改革 , 面 全 我 团 队内部 选题 形 式 多样 , 有 教 师科 研 既 项 目中的 一 部 分 , 有 学 生 自主 选 题 的 项 目。 也 如 20 0 6年 4名学 生组 成 了“ 分对 常压 等离子 水 体 的影 响机 理 研 究 ” 题 小 组 , 题 新 颖 且 有 课 选
成 果 “n u n eo tao P e et n nE e. If e c f h n l rt a l E r met f c o
t e s o mo p e i Pr su e l s Tra ・ i ne s f At s h rc v e s r P a ma e t

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通 过 创 新 性 实 验 计 划 项 目 ,可 以 锻 炼 培 养 学生 提 出 问
题 、分 析 和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大 学 生创 新性 实 验 计 划 项 目更 加 注 重 学 生 的 研 究 过 程 以 及 在此 过程 中对 学 生
们 充 分 进 行 了调研 ,确信 太 阳 能 电池 是 未 来 社 会 能 源 的重 要 发 展 方 向 ,而 转 化 效 率不 高 是其 关 键 问 题 ,所 以如 果 能 尝 试 采 用 新 的 思 路 去解 决这 一 问题 ,就 会 是
时远 比课 堂 和 书 本 所 学 知 识 来 的 重 要 。 此 外 ,组 织 与 团 队协 作 能 力 、沟 通 与 交 流 表 达 能 力 等 也是 大 学 生 步
目最 终 获 湖 南 省 教 育 厅 资 助 成 为 省 级创 新 性 实 验 计 划 项 目 。在 项 目的 开 展 与研 究 过 程 中 ,对 大 学 生 综 合 素
创 新 思 想 产 生 的 重 要 源 泉 ,将所 学 领域 进行 交 叉 也 是
产 生 创 新 的有 效 途 径 。在 本 项 目的 提 出 过 程 中 ,学 生
项 目是 本 科 学 生 在 导 师 的 指 导 下 ,通 过 创 新 性 思 维 ,
自主选 题 并 组 织 实 施 开 展 的 研 究 性 学 习 和 实 践 项 目 。
随着 环境 污 染 的 日益 严 重 和化 石 能源 的 日益 消耗 , 太 阳能 电池 逐 渐 成 为 研 究 热 点 ,但转 化 效率 不 高使 得
求 也 应 有 所 了解 ,这 样 的 创新 才 能有 深 厚 的基 础 ,而
不 是 “ 创新 而 创新 ” 为 。交 流 讨 论 以产 生 灵 感 的碰 撞 是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思考与分析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思考与分析

学 校 及 学 院 的 管 理 : 文 提 过 创 新 性 主 提 出 题 目固 然 是 培 养 创新 能 力的 最 佳 方 前 式 , 大 学 生 提 出 创 新 计 划 需 要 一 定 的 知 但 不 是 很 广 很 深 , 难 提 出 具 有 可 行 性 和 准 较 确 研 究 范 围 的 题 目, 往 不 是 存 在 研 究 目 往
! !
Q: !
Sci ce en and Tech nol y nno og l vaton i He al r d
学 术 论 坛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 实验计划实施 过程中的思考 与分析 ①
张越 张世平 刘林 林 ( 中国矿 业大学 材料 科学与 工程 学院 江苏徐 州 2 1 6 1 ) 2 1
摘 要: 创新 能 力是21 世纪人 才的核 心竞争 力。 国家大 学生创新性 实验计划 为大学生提供 了一种新 的培养 创新 能 力的途径 。 为一个 系 作 统 工程 。它包括 项 目, 学生 , 指导老 师和 学校及 学院 的管理 几个 相关 因素 。 文认 为若 项 目进 展顺 利需做 到 :项 目选题 重在 自主 与引导 本 相结合 ,计划 实施 中注重 交流和 学 习,同时大 学生应 注重 自我培 养基本 素 质 , 科研 品 质 , 高 团队协作 能 力。 提 关键 词 : 大学生 创新性 实验 创新能 力 思考 中图分类 号 : 6 . G 2 0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6 4 9 x  ̄ l ) 0 b一0 3 0 1 7 —0 ( o t l () 2 卜 2 8
1 引 言
2 世 纪 的 竞 争 是 知 识 的 竞 争 , 争 的 l 竞 重 点 在 于 人 才 。 有 创 新 思 维 和 创新 能 力 拥 的 人 才 在 这个 飞速 发 展 的 时 代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目前 , 国的 高校 教 育在 应 试 教 育 的 而 我 体 制 下 培 养 出 来 的 只 是 拥 有 “ 能 ” 人 技 的

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做好保障工作 , 在 创 新 训 练 中 提 高 学
师 的辅 助 、 辅 导 作 用 也 必 不 可 少 。 教 师 要 有 对 学 生 高 度 负 责 的态 度 , 对 学 生 创 新 实 验 项 目在 实 施 过 程
生 的 实 践 能 力
( 一) 必 不可 少 的制度 、 人 员 和 经 费 保 障
第 1 1卷 第 9期 2 0 1 3年 9月
西 南 农 业 大学 学报 ( 社会科学 版)
J o u r na l o f S o ut h we s t Ag r i c u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6 O学 时 的指 导 经 费。 ( 3 ) 完善督 导 制度 : 学校 对立 项项 目实 施过 程提 了 明确要 求 , 通 过 中期检 查制 度 、 不定期 举行 的项
选 题 的实用 性 、 新颖 性 都 要 求 学 生 在 教 师 的 指 导下
去实施 、 去 探索 、 去 收获 。这 一过 程 的核心 就 是在 实 践 中去创 新 , 在创 新 中去实 践 , 不论 是否 取得 结果 都
中, 遇到 的 困难 给予真 诚 的帮助 。
4 . 规 范 经 费 管 理
对 学校 而言 , “ 计 划” 的实施 是一 项综 合性 _ 丁作 ,
学 校保证 给予创 新 实 验 项 目不 少 于 1:1的配 套 经费 支持 。但 如何 用好 科研 经 费对 于学 生来说 也
是 一个 全新 课 题 。我们 采取 学生 ( 项 目主 持 人 ) 一教
Vo 1 . 1 1 , NO . 9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对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对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积极 的效 果 其 q - 大学 生创 新 实验 计 划 ( 项 目) 不受 现有 培 养 计 划等 的 约 束 , 具 有 更 大 的灵 活 性 , 学 生 自主参 与 度 更
高, 学生的受益最直接 。本 文针对项 目的具体 实施过程 中的几个问题 , 进行讨论供同行 参考
关键 词 学 生创 新 实验 计 划( 项 目 ) 创 新 实践 能 力 培 养作 用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2 文 献 标 识码 : A
Ab s t r a c t T r a i n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wi t h i n n o v a t i v e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a b i l i t y ,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c a r r y o u t a n u mb e r o f p r a c t i c a l c l a s s
施 对 学生 的 受益 最 直 接 。但 在 具 体 实 施 中 的几 个 问题 ,在 此 提 出讨 论 供 同 行参 考 。 l 大 学生 创 新 实 验 项 目的定 位
i n n o v a t i v e p r o j e c t s . h a v e p l a y e d a b i g r o l e , a n d a c h i e v e d p o s i t i v e r e s u l t s . I n n o v a t i v e e x p e r i m e n t s i n wh i c h c o l l e g e p r o —
H U A NG S h i j i a n
( F a s h i o n Co l l e g e , S h a n g h a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c i e n c e s ,

论以交流方式培养创新型大学生

论以交流方式培养创新型大学生

论以交流方式培养创新型大学生摘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知识经济与科技信息一体化的时代,面对新时代新的挑战,适应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是我国实施现代教育的重点,也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

只有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并将其有序的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营造创新的氛围才是关键所在。

本文从目前高校培养人才现状入手,对以交流方式培养创新型大学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交流创新型对策引言:当今国际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培养创新型大学生是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之一。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模式和重要载体,可以让当今大学生拥有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自己的创新型计划。

一、当前制约我国高校大学生实现创新的原因毫无疑问,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科技对国民创造财富的贡献越来越大,已经是社会第一生产力。

科技的进步需要依靠大量开发人力资源,但大幅度的提高劳动人民的水平则是需要依靠教育,教育对科技与有促进的作用。

科学教育水平与科学技术是衡量综合国力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实施科教兴国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逐步培养出来的,虽然我国现在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经验较少,力度不够,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1.传统的教育观念制约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培养创新型大学生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虽然也有不少闪亮之处,但是目前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必然会阻挡高等教育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与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摘要] 关注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作为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指导学生参加该项计划的工作经验,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探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契合,并提出了以该计划为契机,推动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创新能力创新人

0.前言
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人才后备军,其素质高低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的素质可以划分为4个大的方面,即身体素质、知识储备、做人的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前3个方面,对于培养大学生做事的能力重视不够[1]。

结果,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储备很扎实,但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欠缺。

这显然不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此国家提出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这一计划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为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教育部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实施的、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

1.制约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为“知识面宽广、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和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因此工科教育不仅承载了为相关领域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而且也承载着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2]。

然而,从大学生创新主体性和学习生活的具体环境看,制约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科学创新主体性发展不够全面
由于人们对大学生主题性问题的认识还仅仅是停留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题上,大多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主体性问题。

创新能力培养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涵是通过和教师的交互作用,学生自主地、能动地、超越地发展,实践高等教育功能[3]。

有学生认为创新活动和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

可见,学生对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热情较高,但其创新主体性的引导和培养欠缺。

1.2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传统单调
教育内容影响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细节,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则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就目前而言,由于很多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和教学单位,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4]。

这使得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熏陶学生创造意识的内容和方法严重缺欠;其次,从教学方法来看,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启发讨论式方法应用较少,实践性教学逐渐形成,但仍是辅助性手段;最后,从教育模式来看,“求同不存异”思维模式占主导
地位,这种“应试教育”为特征的教育体制,必然压抑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挥。

1.3 创新评价体系不完善
创新评价体系作为对学生创新活动鼓励和认定的手段,是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深层次、全方位和有高效率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

由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体系,转变为更注重过程和环节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好奇心和成就感,培养自我意识等等[5]。

2.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与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契合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的启动和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实验能力。

新疆大学于2008年作为第二批学校批准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2.1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精神契合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
力。

随着实验计划的不断深化,多学科交叉和多成员组合已成发展趋势,这又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分工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精神指引下,大学生逐渐养成了追求真知、探索真理、敢于挑战、锐意创新的优秀品格。

这些也正契合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6]。

2.2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契合了工科高等教育中实践创新的环节
通过开展实施计划,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该计划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辅助环节,有效补充教学的课内外衔接,为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起到积极的作用。

3.推动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以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为平台,建立起良好的创新氛围,从而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

因此各大学在该计划实施工程中,通过对创新机制体系的探索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契合的基础上,需要对这个系统不断完善。

3.1大力宣传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及其内涵,激发大学生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自我意识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内涵与精神是体现了大学生对创新
价值的认识和与之相关的个体价值的自我认识。

基于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正面积极作用,举办创新活动经验交流、学生社团创新活动宣传、学生论文报告会、师生交流会,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点评,引导大学生将专业的理论学习、实践创新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进而产生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动力,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3.2 完善组织体系,开放公共资源,保障校园科技活动稳定、有效地开展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决定了其复杂性。

与其他大学学生活动相比,涉及的部门多,及跨度大;投入的活动场地及设备仪器广。

为保障大学生的能动性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充分发挥,需要一个高效的、严密的组织体系来引导和协调。

从学校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和学院以及指导教师通力合作,不断完善组织体系,开放相关实验场地和设备,从经费、物品、器材、场地再到指导教师等几方面为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大学生应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成为各个科技组织的主体,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创新潜力的挖掘。

3.3 建立创新评价体系,调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
建立创新评价体系的出发点在于,将大学生创新的内在需求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促使两者相互作用以产生最大的行为动力。

科技活动的评价体系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弹性的、多样的评价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发展的空间。

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专业课考试方法改革,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的指导教师及学生给予奖励和相应的考试加分等评价方法。

该评价体系以激励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弱化科技成果的因素,强调科技活动过程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发展和辐射的作用。

4.结束语
通过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锻炼和培养,使学生能够得到“真题真做”、“真刀真枪”的锻炼,尤其是在学生实践环节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思维及教师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因此,在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创新活动,是影响高校培养的工科大学生是否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直接因素。

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以实践教学建设为重点,以创新活动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新体系和创新体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成果,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以及研究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学元.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高等教育研究,2000,(3):25-26.
[2] 郝永梅,葛秀坤,邵辉等.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常州大学学报,2011,12(2):113-116.
[3] 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60.
[4] 邢智强.制约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及对策探讨[j] .科学管理研究,2009, 10(5):67-69.
[5] 梁蕊.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探索与体会[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24(1):122-124.
[6] 陈洋,闫达远,明道福.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11(2):93-95.
作者简介:
冉武平(1977-)男,甘肃镇原人,汉族,硕士,讲师;道路路基路面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1010755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