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就说说行王道吧!”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说:“德行怎样,才可以称王呢?”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说:“安抚老百姓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说:“可以。
”曰:“何由知吾可也?”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说:“我从胡龁那听说:大王坐在大殿上,有个牵牛从殿下走过的人。
您看见他问道:‘牛到哪里去?”对曰:“将以衅钟。
”(那人)回答说:“将用牛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那人问)道:“这样那么废弃衅钟吗?”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
”曰:“是心足以王矣。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
我本来知道您于心不忍。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宣王)说:“是的。
的确有这样的百姓。
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齐桓晋文之事》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及原文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及原文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见。
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
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出处或作者:《孟子》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高中必修课《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高中必修课《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赏析《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赏析是什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高中必修课《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鲁教版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和译文
齐桓晋文之事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译文
孟子的主要观点
孟子在对话中强调了君主的道德责任和仁政 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实 行仁政,而非单纯追求功利和权力。
对读者的建议
深入思考
读者可以深入思考孟子提出的观 点和论据,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理
解,形成自己的看法。
实践应用
读者可以将孟子的观点应用到实 际生活中,尤其是在处理人际关 系和领导力方面,以更好地理解
和实践孟子的思想。
拓展阅读
对于想要更深入了解孟子思想的 读者,可以阅读《孟子》的其他 篇章以及其他相关文献,以获得
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THANKS
感谢观孟子则以“霸道”不可行,劝说齐宣王实行仁政。经 过一番辩论,齐宣王最终被说服,决定尝试推行仁政。孟子感到欣慰,便创作了《齐桓晋 文之事》一文,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主张。
02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段落一
总结词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孟子如何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孟子则以仁义之道回 应。
详细描述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孟子:“你有什么可以教导我的吗?”孟子回答:“ 有,仁义而已矣。仁者爱人,义者知礼。以此修身,则贵为天子,富可敌国。 ”
段落二
总结词
孟子向梁惠王阐述了如何通过仁义之道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即通过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来实现。
详细描述
孟子对梁惠王说:“欲贵其身、富其家、治其国、平天下,莫不以仁义为本。仁 者爱人,义者知礼。君行仁义,则天下归之。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不仁则失 义,不义则失身。”
目的
旨在提醒统治者关注民生,推行仁 政,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民生凋敝。齐宣王在位期间,虽然表面上国家繁荣昌盛,但实 际上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生活困苦。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译文及赏析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译文及赏析《齐桓晋文之事》一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齐桓晋文之事》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齐桓晋文之事先秦:孟子及弟子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齐桓晋⽂之事原⽂及翻译及注释 ⼀些⽂⾔⽂都记载了古时的古时,有着⼈⽣智慧的寓意,下⾯是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的“齐桓晋⽂之事原⽂及翻译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齐桓晋⽂之事原⽂及翻译及注释 原⽂ 齐宣王问⽈:“齐桓、晋⽂之事可得闻乎?” 孟⼦对⽈:“仲尼之徒⽆道桓⽂之事者,是以后世⽆传焉,⾂未之闻也。
⽆以,则王乎?”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保民⽽王,莫之能御也。
” ⽈:“若寡⼈者,可以保民乎哉?” ⽈:“可。
” ⽈:“何由知吾可也?” ⽈:“⾂闻之胡龁⽈:‘王坐于堂上,有牵⽜⽽过堂下者。
王见之,⽈:“⽜何之?”对⽈:“将以衅钟。
”王⽈:“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罪⽽就死地。
”对⽈:“然则废衅钟与?“⽈:‘何可废也?以⽺易之。
’不识有诸?” ⽈:“有之。
” ⽈:“是⼼⾜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固知王之不忍也。
” 王⽈:“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吾何爱⼀⽜?即不忍其觳觫,若⽆罪⽽就死地,故以⽺易之也。
” ⽈:“王⽆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易⼤,彼恶知之?王若隐其⽆罪⽽就死地,则⽜⽺何择焉?” 王笑⽈:“是诚何⼼哉?我⾮爱其财⽽易之以⽺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 ⽈:“⽆伤也,是乃仁术也,见⽜未见⽺也。
君⼦之于禽兽也:见其⽣,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其⾁。
是以君⼦远庖厨也。
” 王说,⽈:“ 云:‘他⼈有⼼,予忖度之。
’──夫⼦之谓也。
夫我乃⾏之,反⽽求之,不得吾⼼;夫⼦⾔之,于我⼼有戚戚焉。
此⼼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有复于王者⽈:‘吾⼒⾜以举百钧,⽽不⾜以举⼀⽻;明⾜以察秋毫之末,⽽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 ⽈:“否。
” “今恩⾜以及禽兽,⽽功不⾄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之不举,为不⽤⼒焉;舆薪之不见,为不⽤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不能也。
”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挟太⼭以超北海,语⼈⽈:‘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原文齐桓晋文之事作者:孟子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高一下册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高一下册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见。
我为大家预备了《高一下册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阅读。
1.高一下册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文原文篇一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 2.高一下册语文齐桓晋文之事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2、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3、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详细内容;2.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教学难点1.孟子的实行仁王道的治主见及在文中的体现;2.孟子的论辩技巧;教学过程:一、#教案# 导语: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
其中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乃至治的影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分别被称为“圣人”和“亚圣”。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那么王乎?”孟子答复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假如〕不能不说,那么就说说行王道吧!”曰:“德何如那么可以王矣?”说:“德行怎样,才可以称王呢?”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说:“安抚老百姓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曰:“假设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说:“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 说:“可以。
”曰:“何由知吾可也?”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说:“我从胡龁那听说:大王坐在大殿上,有个牵牛从殿下走过的人。
您看见他问道:‘牛到哪里去?”对曰:“将以衅钟。
”〔那人〕答复说:“将用牛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假设无罪而就死地。
”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
”对曰:“然那么废衅钟与?”〔那人问〕道:“这样那么废弃衅钟吗?”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
”曰:“是心足以王矣。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
我本来知道您于心不忍。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宣王〕说:“是的。
确实有这样的百姓。
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即不忍其觳觫,假设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资料讲解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齐桓晋文之事幻灯片1导入新课●任何一种哲学,都会创立自己的理想世界。
比起道家的小国寡民、佛家的因果报应来说,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则诱人得多。
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图景。
这对于王者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有什么比百姓归附,国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如此,有谁不乐意做太平盛世的人呢?幻灯片3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1)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3)学习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和重要作用。
● 2.思想教育目标:孟子的主张●(1)体悟孟子当仁不让的治世精神。
●(2)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巧妙灵活的工作方法。
●(3)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 3.能力培养目标:研读、鉴赏●(1)、能够理顺思路错综的文章的理路。
●(2)、善于切分课文这样的没有明显标志的长文章。
●(3)、能够运用简单的比喻进行论辩。
幻灯片4●重点:●1.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具体内容;●3.体会文章磅礴气势及形象的说理;4.学习孟子的论辩技巧;●5.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难点:●1.孟子的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及在文中的体现;●2.孟子的论辩技巧;幻灯片5相关知识补充1、孟子与《孟子》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
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
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幻灯片6《孟子》共七章,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
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部编版必修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资料【部编版必修下册】资料:【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文章开篇,齐宣王向孟子询问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事情。
孟子以“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为由,拒绝直接回答齐宣王的问题,而是转而探讨“保民而王”的可能性。
他认为,只要齐宣王能够施行仁政,就能够称王于天下,而不必通过武力征服。
齐宣王对孟子的观点表示认同,并表示自己有“保民”的意愿。
孟子通过讲述“以羊易牛”的故事,进一步阐述了齐宣王的“不忍之心”,并指出这种不忍之心可以成为推行王道的基础。
他认为,齐宣王可以通过推广这种不忍之心,来实现“保民而王”的目标。
然而,齐宣王对于如何推行王道仍然存在疑虑。
孟子于是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推理,向齐宣王阐述了推行王道的具体方法和意义。
他指出,推行王道并不难,关键在于齐宣王是否有推行王道的决心和行动。
他以“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为例,说明齐宣王只要有推行王道的决心,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齐宣王对孟子的观点表示认可,并表示自己愿意推行王道。
孟子于是进一步阐述了推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包括“制民之产”和“谨庠序之教”等。
他认为,只有让人民有足够的财产和良好的教育,才能够实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文章的孟子对齐宣王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他指出,齐宣王已经有了推行王道的基础和决心,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保民而王”的目标,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阐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推行王道的方法。
文章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通过生动的比喻、严密的推理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展现了孟子的智慧和口才,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孟子思想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窗口。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齐桓晋文之事原文翻译出处或作者:《孟子》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wàng]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hé]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xìn]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hú sù],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zhū]?”
曰:“有之。
”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biǎn]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húsù],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wū]]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páo chú]也。
”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duó]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yú]薪。
‟则王许之乎?”
曰:“否。
”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xié]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bì]
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lì]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dài]有甚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
曰:“可得闻与?”
曰:“邹[zōu]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shú]胜?”
曰:“楚人胜。
”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tú],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sù]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于?”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fàng pì xié chǐ]
,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wǎng]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xī]
暇[xiá]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hé]反其本矣。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tún]
、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xiáng xù]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