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微生物学 肺结核案例分析
肺结核病例分析范文
![肺结核病例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7c67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c.png)
肺结核病例分析范文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肺部组织,但也可能侵犯其他部位。
本文将对肺结核的病例进行分析。
病例概述:患者X,男性,35岁,来医院就诊,主要症状为长期咳嗽、咳痰,并出现胸痛、乏力等不适。
症状出现已有3个月,之前曾自行使用非处方药物进行治疗,但病情没有明显好转。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疾病史。
病例分析:1.症状分析:患者主要症状为长期咳嗽、咳痰,并出现胸痛、乏力。
长期咳嗽和咳痰是肺结核常见表现,其胸痛可能是由于肺部组织受损引起,乏力可能与感染状态有关。
这些症状与肺结核的典型表现相符。
2.既往疾病史: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疾病史,这提示该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与其他疾病无关,更可能是肺结核引起的。
3.检查结果分析:对该患者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发现右上肺段出现颗粒状阴影,病灶周围伴有轻度纤维化。
这与肺结核的X射线特征相符,即肺内出现颗粒状阴影,并可伴有纤维化。
此外,对患者进行痰涂片染色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均呈阳性,进一步支持了肺结核的诊断。
4.治疗方案:在确诊为肺结核后,对于该患者可以采取口服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初始的4个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昔明、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治疗时间通常为6个月以上。
5.随访观察:对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注意患者的症状变化、药物副作用等。
随访期间可以进行肺部CT扫描、痰培养等检查,以及评估肺结核的疗效和复发风险。
结论:根据病例分析,该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以及治疗反应表明其患有肺结核。
对于肺结核的治疗,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此外,医务人员还需要加强肺结核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的认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最后,对于有类似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肺结核案例分析
![肺结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1a705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65.png)
肺结核案例分析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可以影响肺部以外的器官,但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
今天我们将对一位患有肺结核的患者进行案例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患者简况,患者是一名50岁的男性,平时身体状况良好,没有明显的基础疾
病史。
最近几个月来,他出现了持续性咳嗽、乏力、低烧和体重下降的症状。
在就诊时,患者还抱怨胸痛和咳血的情况。
临床表现,患者的体温略高,呼吸音减低,胸部X光片显示肺部有多个斑片状浸润影。
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经过痰涂片检查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患者被确诊为肺结核。
治疗方案,患者开始接受抗结核治疗,包括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和吡嗪
酰胺等药物的联合使用。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视力和听力等指标,以及监测药物的血药浓度,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预后评估,在治疗后的几个月内,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体温正常,咳嗽减轻,胸部X光片显示肺部病变得到了明显的吸收。
经过一年的规范抗结核治疗后,患
者的病情得到了稳定控制,预后良好。
结语,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需要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
通过以上案例
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也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减少感染的风险。
希望本文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病例分析——肺结核
![病例分析——肺结核](https://img.taocdn.com/s3/m/de0809e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9.png)
病例分析——肺结核病例分析,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的呼吸系统,特别是肺部。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患病和死亡。
本次病例分析的患者是一名65岁的男性,整体健康状况良好,但近期出现了一系列与肺结核相关的症状。
患者一开始出现久咳不止、久咳有痰、乏力等症状,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咳嗽加重,伴有咳血和呼吸困难。
他感到疲倦,食欲不振,体重明显下降。
在进行身体检查时,医生发现患者左肺下基底段叩诊实变音,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
根据症状和体征,医生初步怀疑患者可能患有肺结核,并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
患者接受了胸部X线检查和痰液培养以确认诊断。
X线检查显示患者左肺下基底段出现局部纤维化和空洞,这是肺结核的典型表现。
痰液培养结果显示分支杆菌阳性,进一步证实了肺结核的诊断。
经过确认诊断后,患者接受了传统的结核病治疗方案,包括联合用药和定期随访。
联合用药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物。
患者需每日口服药物,并在药物治疗的前两个月内逐渐减少依靠其他人的生活,以避免感染他人,同时也减少疾病的传播。
治疗持续了6个月,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体重也开始回升。
胸部X 线显示病灶明显缩小,并且湿性啰音和叩诊实变音已经消失。
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尽管肺结核的治疗结果通常是良好的,但这种疾病却不容忽视。
迟诊、误诊以及未能按照规定完成药物治疗,可能导致复发和耐药性的产生,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对于肺结核病例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至关重要。
为了预防肺结核的传播,除了对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外,公众教育和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
人们应该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病人共用食具和薄荷糖等物品。
此外,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结核菌血清学检测是掌握个体结核病感染情况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传播。
总之,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肺结核案例分析
![肺结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2210a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5.png)
肺结核案例分析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着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真实的肺结核患者案例来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
患者简况:
患者李先生,45岁,体检时发现胸部X光片异常,出现肺部阴影。
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诊为肺结核。
临床表现:
李先生主要症状包括长期咳嗽、咳痰、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
此外,他还出现了低热、盗汗、夜间盗汗等全身症状。
诊断过程:
李先生在医院进行了痰涂片检查和结核菌培养,结果均呈阳性。
此外,胸部CT检查显示肺部结核病灶,结合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李先生被确诊为肺结核。
治疗过程:
李先生接受了标准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包括联合用药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以上。
在治疗过程中,他需要定期复查肺部CT和痰涂片检查,以监测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
结局:
经过6个月的规范治疗,李先生的症状明显好转,肺部结核病灶得到了明显吸收,痰涂片检查呈阴性。
经过专家评估,李先生已经康复,并继续进行随访观察。
结语: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
在面对肺结核患者时,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肺结核的认识,也是预防和控制肺结核传播的重要举措。
总之,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不断加强研究和
宣传教育,我们有信心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肺结核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https://img.taocdn.com/s3/m/8edfe89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5.png)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初治菌阴肺结核是一种罕见的结核病类型,通常表现为临床上无自明的放射影,也就是在X光片或CT片上无法直接观察到肺结核病灶。
由于其难以确诊,因此对此类病例的治疗和管理都显得格外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初治菌阴肺结核的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
患者刘女士,56岁,曾因体检时发现肺部阴影而到医院检查。
刘女士平素身体状况较好,无明显不适症状,体检指标也基本正常。
她的X光片显示了右上肺部少许磨玻璃影,CT片进一步确认了这一发现。
经过进一步检查,包括肺功能检查、脑脊液检查和痰液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由于刘女士的病情表现并不典型,临床医生初步怀疑她可能患有初治菌阴肺结核。
针对刘女士的病情,临床医生制定了综合的治疗方案。
刘女士接受了抗结核治疗,包括利福平、异烟肼、利福他赛米和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物。
她还接受了呼吸系统康复治疗,包括呼吸康复操、气道清洁等措施。
医生还对刘女士进行了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以帮助她更好地度过治疗期间的生活。
经过数月的治疗,刘女士的病情逐渐好转。
在治疗结束后的检查中,她的X光片显示肺部磨玻璃影已经基本消失,CT片也未显示异常病灶。
肺功能检查和痰液检查结果也均正常。
刘女士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她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这个案例展示了初治菌阴肺结核的治疗和管理过程。
对这一疾病的诊断需要充分的临床经验和综合检查手段。
由于其临床表现不明显,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营养支持等多方面因素。
对于这类病例,抗结核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同时也需关注患者的全面康复,包括心理和营养方面的支持。
对疾病的预后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和随访,以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初治菌阴肺结核是一种疾病诊断和治疗都比较困难的肺部疾病,需要医生有丰富的经验和全面的治疗方案。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和研究,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的水平,为这类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肺结核病例分析及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肺结核病例分析及临床路径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7cead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9.png)
肺结核病例分析及临床路径分析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例肺结核病患者的分析,探讨了临床路径的应用和重要性。
经过详细的病例描述和临床路径分析,我们对肺结核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患者病情描述某男性患者,40岁,无明显过敏史,主要症状为咳嗽、低热、盗汗等,伴有乏力和食欲减退等现象。
查体发现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并在X光胸片中发现双肺出现斑片状阴影。
根据这些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初步怀疑为肺结核。
二、诊断及治疗过程2.1 诊断过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确诊为肺结核。
进一步进行痰液培养和TB-性状实验确认,结果显示为结核杆菌阳性。
2.2 治疗过程患者接受了6个月的标准抗结核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
三、临床路径设计与应用3.1 临床路径设计以该患者为基础,我们制定了一份肺结核的临床路径。
在该临床路径中,明确了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各个环节,规范了相应的操作流程和时间节点,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费用。
3.2 临床路径应用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按照制定的临床路径进行了操作,及时进行了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并进行了系统的护理措施。
通过严格遵循临床路径,我们有效地管理了患者的病情,使其获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
四、疗效评估及护理措施4.1 疗效评估经过6个月的抗结核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咳嗽、低热等症状消失,体检结果也显示病变阴影明显减轻。
结核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
4.2 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包括提供良好的环境、合理的饮食、合理用药、密切监测病情等。
此外,我们还对患者进行了心理疏导和教育,增强了其对疾病的认识和合作意识。
五、结语通过对这一肺结核病例的分析和临床路径的应用,我们深刻认识到临床路径在提高医疗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卫生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合理制定和应用临床路径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并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微生物学 肺结核案例分析
![微生物学 肺结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14f217fc4ffe473368ab8d.png)
微生物学作业---案例及思考题院系:针灸骨伤学院班级:11医保学生:韦光红学号:********教师:***成绩:病原微生物学之肺结核案例分析1973-1977年资料显示,结核病死亡率已下降至30/10万人口,死因顺序也降至第6-7位。
1979、1985及1990年又在全国范围内3次进行大规模随机抽样调查(表2-9-1),结果显示近年来疫情下降很慢,而全国各地差别也很大。
一般而论,城市疫情好转快,农村和贫困地区疫情改善不很大。
直至1990年,我国尚有活动性肺结核约600万(患病率523/10万),其中约150万为痰涂片阳性的传染源(涂阳患病率134/10万),每年死亡24万(死亡率19/10万),为其他各种传染病死亡人数总和的2倍,经发达国家疫情要高出很多倍。
因此结核病的预防至关重要,让我们通过以下案例分析来详细了解肺结核。
案例:赵X女32岁因发热、胸痛、咳嗽、血痰一周入院。
近三个月来有低热、午后体温增高、咳嗽曾在本单位诊断为“感冒”予以抗感冒药、先锋霉素等药治疗疗效欠佳。
一周来体温增高、咳嗽加剧痰中带血。
半年来有明显厌食、消瘦夜间盗汗。
该病人家中2岁小孩入院检查:T:38℃P:88次/分R:28次/分发育正常营养稍差消瘦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胸部检查右下肺扣诊清音左肺扣诊清音听诊右下肺呼吸音减弱。
胸部X线平片检查可见双肺纹理增粗,右肺尖有片状阴影。
取痰液作细菌培养和抗酸检查均为阴性,PPD试验强阳性。
再次取痰送检经浓缩集菌后涂片抗酸性细菌阳性。
经检查后该患者确诊为肺结核(右上肺)即使用雷米封、乙胺丁醇等抗结核治疗。
1、该患者诊断为肺结核的依据?答:依据如下1)症状:发热、胸痛、咳嗽、血痰,厌食、消瘦,夜间盗汗。
2)体征:T:38℃,P:88次/分,R:28次/分。
3)X线检查:胸部X线平片检查可见双肺纹理增粗,右肺尖有片状阴影。
4)实验室检查:PPD试验强阳性,再次取痰送检,经浓缩集菌后涂片,抗酸性细菌阳性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临床特点: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
病例分析肺结核范文
![病例分析肺结核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e085f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9.png)
病例分析肺结核范文肺结核,又称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它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进行传播。
肺结核表现为持续咳嗽、咳血、低热、盗汗、消瘦和乏力等症状。
在世界范围内,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并且对健康产生了相当大的威胁。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个肺结核病例并进行病例分析。
病例概述:患者为一名32岁的女性,持续咳嗽、咳血和低热症状已有3个月,患者有轻度消瘦和乏力。
患者没有既往病史,家族中没有人患有结核病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患者无吸烟史,也无长期暴露于结核杆菌的环境。
病例分析:1.主诉分析:患者主要症状为持续咳嗽、咳血和低热,这些症状提示了肺结核的可能性。
此外,患者还有轻度消瘦和乏力,这可能是由于结核病引起的全身症状。
2.既往史分析:患者没有既往病史,这可能排除了一些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此外,家族中没有人患有结核病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这减少了结核病传染的概率。
3.生活史分析:患者没有吸烟史,也没有长期暴露于结核杆菌的环境。
这些因素减少了结核病的风险,但不能完全排除结核病的可能性。
4.体格检查分析:在体格检查中,发现患者有轻度消瘦和乏力。
此外,患者的肺部听诊可能会发现异常呼吸音或干湿性啰音。
5.辅助检查分析:在患者的辅助检查中,X射线胸部片可能显示肺部阴影或穿透性病灶。
痰涂片和培养可能显示结核杆菌的存在。
6.诊断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初步诊断为肺结核。
然而,为了确认诊断,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杆菌DNA检测或结核杆菌培养。
7.治疗方案分析:一旦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应立即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等药物。
治疗周期通常为6个月至1年,具体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总结: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通过病例分析可以初步诊断为肺结核。
对于这种疾病的确诊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或结核杆菌培养。
一旦确诊,患者应立即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https://img.taocdn.com/s3/m/90b40b8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f.png)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近年来,结核病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重点疾病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全球有超过1000万人感染结核杆菌,其中约有13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
而在中国,结核病也一直是十分严重的传染病,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病例约为90万例,占全球总数的1/6。
针对这一情况,医疗机构一直在积极开展相关的防治工作,提倡早发现、早治疗,努力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医疗机构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结核病患者。
有一位初治菌阴肺结核患者的案例,让人印象深刻。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患者的故事。
患者李先生,男,45岁,体检时偶然发现右上肺密度增高并伴有干咳咳痰,局部胸痛。
随后到医院就诊,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尖见多发结节状病灶,并转至胸外科门诊就诊。
随后进行了肺结核抗菌素敏感试验,结果提示肺结核左右阳,同时进行了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提示肺泡性结核炎。
经详细询问病史得知,患者近期有低热、盗汗及体重减轻情况,已持续半年有余,没有就诊过。
这个病例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经过全面的检查和诊断,李先生确诊为初治菌阴肺结核。
初治菌阴是指抗酸杆菌涂片阴性,而胸部结核病灶的活检或涂片培养呈阳性。
这种类型的结核病比较隐匿,临床症状轻微,易被忽视,但是病情却往往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治疗。
针对这个病例,我们立即采取了措施,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开始了抗结核治疗。
我们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肺结核的耐药情况,选择了最合适的抗结核药物方案,制定了规范的治疗计划。
我们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帮助患者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并且要求患者严格遵守药物治疗规定。
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服药,并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逐渐得到缓解,病情明显好转。
经过6个月的抗结核治疗后,患者的肺部病变得到了明显的吸收、消除。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https://img.taocdn.com/s3/m/641e733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3.png)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初治菌阴肺结核是指患者初次发现患有结核病且未接受过抗结核治疗的情况下,痰菌阴性的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它是一种具有潜伏感染期的疾病,患者可能在患病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症状。
因此初治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需综合运用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来确认诊断和评估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
下面我们来看一位初治菌阴肺结核患者的具体案例。
患者王先生,65岁,因咳嗽、胸痛半个月来就诊。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啰音;双侧肺下叩诊实音,左侧可闻及局限性叩击痛;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头颅CT示“脑萎缩”,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胸部CT示“左侧肺上叶肺实质性结节”;痰检:结核菌检测阴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结核菌检测阴性;胸部X线片示“左侧肺上叶密实性阴影伴斑点状钙化”。
通过患者的症状和检查可以初步确定为肺结核,但由于痰检测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均为阴性,无法直接找到结核分枝杆菌,这就属于典型的初治菌阴肺结核。
针对这一情况,医生需要多方面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明确患者的病情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表现、既往史等。
通过详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确定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和治疗。
医生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如CT、X线片等,来观察患者肺部的情况。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确定病变的范围和部位,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对于初治菌阴的结核病患者,还可以通过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血清学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来协助诊断。
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结核病筛查方法,通过注射结核菌素后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血清学检测则可以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抗体,从而间接反映患者的感染情况。
对于初治菌阴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此类患者,一般建议采用四联疗法,即利福平、异烟肼、利福昔明和乙胺丁醇的联合用药。
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d5e61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6.png)
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类的健康。
本文将对一名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是一名男性,60岁,农民。
他来到医院主要是因为持续咳嗽和咳痰已有两个月,伴有发热、乏力和食欲下降。
患者无其他特殊疾病史,但有吸烟史。
临床症状和体征:1. 咳嗽和咳痰:患者自两个月前开始咳嗽,咳嗽时伴有白色黏痰。
咳嗽逐渐加重,咳痰变黄绿色。
咳嗽不止有白天,晚上睡觉时同样频繁。
2. 发热:患者自咳嗽开始就有低热,体温在37.5°C左右,随咳嗽加重而升高,最高可达39°C。
3. 乏力和食欲下降:患者感觉体力明显下降,活动时容易感到疲倦。
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实验室检查:1. 胸部X射线:显示患者右上肺有多个病灶,边界不清晰。
2. 痰涂片检查:发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
诊断和治疗:经过综合分析,患者被确诊为肺结核。
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和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查结果,医生决定治疗方案。
治疗计划将采用结核菌感染常用的四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患者将接受为期六个月的治疗。
预后和康复:肺结核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治疗依从性等。
对于本病例患者,医生将提供详细的治疗指导和监督,并鼓励他按时完成整个疗程。
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包括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和痰涂片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此外,医生还将为患者提供营养指导和支持,以促进康复。
结语: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本文通过对一名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展示了该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控制肺结核传播的关键,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
加强公众对肺结核的认识,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肺结核的发生。
肺结核案例分析
![肺结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2363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c.png)
肺结核案例分析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下面将对一位患有肺结核的患者进行案例分析。
患者是一名45岁的男性,有长期吸烟史。
2个月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低热等症状,但一直没有在医院就诊。
最近,他的症状加重,咳嗽频繁,咳痰血丝,食欲减退并有体重下降。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营养状况较差,皮肤苍白,全身有轻度浅表淋巴结肿大。
肺部听诊发现左上肺有干、湿性啰音。
胸部X线片显示左上肺有片状阴影。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表明他可能患有肺结核。
肺结核的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
患者的长期吸烟史也增加了他患上肺结核的风险。
肺结核感染后,结核分枝杆菌在肺内引起炎症反应,形成结节,破坏肺组织,并导致肺部的典型体征。
患者的胸部X线片显示了左上肺的阴影,进一步支持了肺结核的诊断。
片状阴影可能是结核肺部的结果,其特点包括片状、不规则阴影和毛糙边缘。
这种阴影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在肺内的炎症反应引起的。
此外,患者的体检还发现了淋巴结肿大,这可能是淋巴结结核的结果。
对于这位患者,应该进一步进行痰涂片检测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以确认肺结核的诊断。
痰涂片检测可以直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在患者的痰中的存在,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则可以培养并鉴定结核菌株的种类。
这些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是否真正患有肺结核,并帮助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治疗肺结核的患者,通常会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的联合治疗。
常见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患者应根据血液检查和抗结核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测试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的肺结核已经出现并发症,例如空洞形成或血行播散,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或其他治疗措施。
总之,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对于一位45岁的男性患者,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结合胸部X线检查和体征,支持了肺结核的诊断。
接下来应进行痰涂片检测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确认诊断,并根据药敏结果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肺结核案例分析
![肺结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eb504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5.png)
肺结核案例分析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但也可侵犯其他器官。
本文将通过一个肺结核患者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患者是一名35岁的男性,平时身体状况良好,没有明显的基础疾病。
最近几个月来,患者出现了持续性咳嗽、咳痰、乏力等症状,且体重明显下降。
在就诊时,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最终被确诊为肺结核。
首先,我们来分析患者的病史。
根据患者的描述,他在近期出现了持续性咳嗽和咳痰的症状,同时伴随着乏力和体重下降。
这些症状提示肺结核的可能性。
结核分枝杆菌是肺结核的致病菌,通过空气传播途径感染,患者可能在接触到感染者或受到污染的空气后感染。
因此,患者的病史提示了肺结核的发病可能性。
其次,我们来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持续性咳嗽、咳痰、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这些症状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符,进一步支持了肺结核的诊断。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胸痛、低热、盗汗等症状,这些也需要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
最后,我们来分析患者的治疗方案。
肺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结核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抗结核药物是肺结核治疗的基础,常见的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患者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还需要进行营养支持、休息调养等支持性治疗,以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都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希望本文能对肺结核的临床实践有所帮助,提高医生对肺结核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肺结核疾病的案例介绍
![肺结核疾病的案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c269d1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4.png)
肺结核疾病的案例介绍1. 病例背景患者信息•姓名:张三•年龄:35岁•性别:男性•职业:销售人员•家庭状况:已婚,有一名4岁的孩子就诊原因患者张三于近期感到乏力、食欲不振,且出现持续的咳嗽,并有时咳出带有血丝的痰。
他还抱怨夜间盗汗和体重下降。
由于症状的持续,患者前来就诊。
2. 既往病史患者张三过去没有任何既往病史,也没有其他家族成员患有肺结核疾病。
3. 体检结果体温•上午:37.4°C•下午:37.8°C•晚上:37.5°C肺部听诊两侧肺采用听筒听诊,触诊叩诊正常。
右上肺段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血常规•血红蛋白:11.8 g/dL•白细胞计数:8,000/mm³•血小板计数:250,000/mm³胸部X光片右上肺段出现结节状病灶,密度稍高,边界模糊,周围有轻度炎症。
其他部位未见异常。
4. 检测结果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果:阳性(直径10mm)痰涂片•结果:酸性染色阳性,抗酸杆菌可见。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判定为结核分枝杆菌5. 诊断与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痰检测到抗酸杆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结果,患者被确诊为肺结核。
治疗方案1.抗结核药物:–初始治疗期(2个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酰胺和乙胺丁醇为基础进行治疗。
–持续治疗期(4个月):异烟肼和利福平继续治疗。
2.监测及复查:–每月进行肝功能检查,并定期检查抗酸杆菌培养。
–定期复查胸部X光片,以评估治疗效果。
3.合理饮食:–提供充足营养的饮食,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建议患者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鸡蛋等。
4.隔离和感染控制:–在治疗期间,患者应佩戴医用口罩,以减少结核杆菌的传播。
–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应接受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随访与预后患者将定期复诊,并持续接受抗结核治疗。
预后通常较好,如果患者能按时和完整地服药,且结核菌株对抗结核药物敏感,大部分患者能够痊愈。
肺结核个案分析总结范文
![肺结核个案分析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13ecf5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8.png)
一、背景随着全球结核病疫情的持续蔓延,我国肺结核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
为提高肺结核防治水平,本文以某患者为例,对其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肺结核个案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二、病例简介患者,男,45岁,农民,居住在贫困山区。
患者于2020年3月出现咳嗽、咳痰、乏力等症状,在当地诊所就诊,诊断为肺炎。
因症状加重,于2020年4月入院治疗。
入院后,经痰涂片、痰培养等检查,确诊为肺结核。
三、个案分析1. 发病原因(1)环境因素:患者居住在贫困山区,生活环境较差,居住条件拥挤,通风不良,易导致结核杆菌传播。
(2)个体因素:患者免疫力低下,可能因劳累、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抵抗力下降,从而感染结核杆菌。
2. 病程特点(1)起病缓慢:患者症状出现后,未引起重视,导致病情延误。
(2)症状明显:咳嗽、咳痰、乏力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3)影像学表现: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主要集中在右上肺,呈浸润性改变。
3. 治疗过程(1)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2)支持治疗:给予营养支持、免疫调节等治疗,提高患者免疫力。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四、总结1. 提高肺结核防治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 加强贫困地区防治工作:针对贫困地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3. 优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4.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误诊率。
5. 加强病例监测:建立健全病例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报告、处置肺结核病例。
通过本例分析,我们认识到肺结核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宣传教育、优化治疗方案、提高医务人员水平,共同为控制肺结核疫情作出贡献。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https://img.taocdn.com/s3/m/b7b03ee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0.png)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1. 引言1.1 病史回顾患者为45岁男性,因咳嗽、咳痰、低热、乏力等症状于3个月前就诊于我院。
病史回溯,患者平时体质较差,父亲曾患肺结核。
患者自述此次咳嗽咳痰较前加重,伴低热,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明显。
未予重视,仅服用了感冒药物,症状未见好转。
近期出现乏力、盗汗、夜间盗汗等症状,于是前往医院就诊。
入院时查体:T36.8℃,P8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
肺部听诊呼吸音低,双肺底可闻及湿罗音。
胸部CT 示:两肺散在斑片状影,考虑结核感染可能性大。
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0×10^9/L,淋巴细胞占21%,CRP 25mg/L。
结合病史及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初治菌阴肺结核。
现予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密切观察疗效及预后。
1.2 临床表现病人为男性,32岁,无明显特殊病史。
主诉咳嗽、咳痰1周,伴低热,畏寒,食欲不振,乏力。
病程1周前曾发热,有明显咽痛、咳嗽,未及时就诊,病情有所加重。
查体:T37.6℃,BP120/80mmHg,HR80次/min,呼吸频速。
肌力正常,呼吸音佳,无干湿性啰音。
胸部X光示左上肺野炎症。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80%;CRP升高;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考虑为初治菌阴肺结核。
需进一步明确诊断。
2. 正文2.1 检查结果患者进行了一系列检查以确诊肺结核的病情。
在临床实验室检查中,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为阴性,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也未检出阳性,这都说明患者患的是初治菌阴肺结核。
胸部X线透视显示患者右上肺叶见多个散在影,边缘模糊,局部渗出,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结论基本得到证实。
血液检查方面,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C-反应蛋白略高,但干标白蛋白正常,无贫血、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
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肝功能正常,肌酐水平也处于正常范围内。
这些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医生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有助于制定针对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案。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https://img.taocdn.com/s3/m/1d9833d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c.png)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患者为男性,45岁,患了初治菌阴肺结核。
以下是该病例的具体情况。
这位患者在体检时被诊断为结核菌阴性,但胸部X光片显示了右上肺有一个直径为2厘米的浸润性炎症灶。
患者没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和盗汗等结核症状。
他是从上个月开始感觉疲倦乏力,但他将这归咎于工作压力。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该患者进行了核酸扩增试验和结核菌培养。
核酸扩增试验结果显示结核分支杆菌DNA阳性,而结核菌培养则显示PCR结果与核酸扩增试验一致。
患者的生物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
在确诊初治菌阴肺结核后,患者立即开始了针对菌阴肺结核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包括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的复合体。
为确保患者安全用药,医生进行了对药物代谢和不良反应的评估,并对患者进行了抗结核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评估。
在治疗初期,患者每天口服异烟肼300毫克和利福平750毫克,每周注射吡嗪酰胺500毫克和乙胺丁醇500毫克。
治疗方案持续6个月。
治疗过程中,患者每月复查一次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生物炎症指标。
在治疗2个月时,患者胸部X光片显示炎症灶缩小,并且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患者的临床症状也有所改善。
接下来的治疗过程中,患者按时服药,并在家居隔离期间遵循医生的建议。
治疗5个月后,患者再次进行影像学检查发现炎症灶已经消失,生物炎症指标也在正常范围内。
在治疗6个月后,患者完成了初治菌阴肺结核的治疗。
医生将他转到门诊随访,并进行定期复查。
随访期间,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和生物炎症指标均正常。
患者恢复良好,没有复发或并发症的迹象。
这是一例通过药物治疗成功控制的初治菌阴肺结核患者。
全程治疗为期6个月,患者在治疗期间服药规律,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复查。
通过及时确诊和科学的治疗,患者成功康复。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https://img.taocdn.com/s3/m/b327e6e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a.png)
初治菌阴肺结核案例1则本文是关于一个初治菌阴肺结核患者的病例报道。
该患者是一名男性,26岁,体质健康。
以下是该患者的详细信息和治疗过程。
主要症状:该患者主诉持续咳嗽、胸痛、低热、乏力等症状已有1个月,近期咳嗽加重。
体检发现患者有局限性呼吸音减低,性质粗糙的啰音。
患者无其他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检查结果:胸部X射线显示右上叶有多个小片状阴影,伴轻度胸膜增厚。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
结核菌素皮内试验(PPD)阳性。
痰涂片及痰培养均未见抗酸杆菌,但分泌物培养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
诊断结果:经过相关检查和综合分析,该患者被诊断为菌阴型肺结核。
治疗方案:该患者立即开始在医院接受标准化的抗结核治疗。
治疗方案包括经皮内酮肟酪胺、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治疗期间,患者每天服用以上药物,并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
治疗进展:在治疗的第一个月,该患者的症状逐渐减轻,乏力和胸痛消失,咳嗽也明显减少。
胸部X射线复查显示部分炎症吸收,结节大小也明显减小。
治疗前后痰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已经消失。
治疗持续时间和随访:该患者接受了6个月的抗结核治疗。
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和监测。
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的体温、血常规等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结论:这个病例是一个初治菌阴型肺结核的成功治疗案例。
早期诊断和标准化的抗结核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及时治疗可以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需要强调的是,患者治疗期间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并在治疗结束后定期进行随访,以确保疾病的痊愈和预防复发。
肺结核案例
![肺结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049bcb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d.png)
肺结核案例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以下是一个关于肺结核的案例。
某女性患者,年龄28岁,体质较为虚弱。
最近几个月来,她
经常感到疲劳、乏力,体重下降明显,食欲减退。
同时,她还出现了咳嗽、咳痰、发热、盗汗等症状。
她去就诊时,医生怀疑她可能患上了肺结核。
医生首先为这位患者进行了肺部X光片检查。
结果显示,她
右上肺有一个椭圆形的阴影,伴有肺纹理模糊。
这一结果与肺结核的表现相符。
医生进一步进行了痰涂片检查,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
通过这些检查结果,医生最终诊断出患者患有肺结核。
患者随即接受了抗结核治疗。
医生为她开了一个长达6个月的治疗方案,包括服用多种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
医生还给患者做了详细的防护工作介绍,告诉她应注意避免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等。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患者按时服药,并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她逐渐感到症状的缓解,体力恢复,并且体重也逐渐增加。
在治疗结束后的几个月里,医生对患者进行了随访,确认她的病情已完全好转。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肺结核的病程及治疗过程。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患者在感染后可能会出现疲劳、咳嗽、
乏力等症状。
肺部X光片和痰涂片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常见手段。
抗结核药物是治疗肺结核的主要方法,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规定的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
及时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作业---案例及思考题院系:针灸骨伤学院班级:11医保学生:韦光红学号:11216045教师:王业梅成绩:病原微生物学之肺结核案例分析1973-1977年资料显示,结核病死亡率已下降至30/10万人口,死因顺序也降至第6-7位。
1979、1985及1990年又在全国范围内3次进行大规模随机抽样调查(表2-9-1),结果显示近年来疫情下降很慢,而全国各地差别也很大。
一般而论,城市疫情好转快,农村和贫困地区疫情改善不很大。
直至1990年,我国尚有活动性肺结核约600万(患病率523/10万),其中约150万为痰涂片阳性的传染源(涂阳患病率134/10万),每年死亡24万(死亡率19/10万),为其他各种传染病死亡人数总和的2倍,经发达国家疫情要高出很多倍。
因此结核病的预防至关重要,让我们通过以下案例分析来详细了解肺结核。
案例:赵X女32岁因发热、胸痛、咳嗽、血痰一周入院。
近三个月来有低热、午后体温增高、咳嗽曾在本单位诊断为“感冒”予以抗感冒药、先锋霉素等药治疗疗效欠佳。
一周来体温增高、咳嗽加剧痰中带血。
半年来有明显厌食、消瘦夜间盗汗。
该病人家中2岁小孩入院检查:T:38℃P:88次/分R:28次/分发育正常营养稍差消瘦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胸部检查右下肺扣诊清音左肺扣诊清音听诊右下肺呼吸音减弱。
胸部X线平片检查可见双肺纹理增粗,右肺尖有片状阴影。
取痰液作细菌培养和抗酸检查均为阴性,PPD试验强阳性。
再次取痰送检经浓缩集菌后涂片抗酸性细菌阳性。
经检查后该患者确诊为肺结核(右上肺)即使用雷米封、乙胺丁醇等抗结核治疗。
1、该患者诊断为肺结核的依据?答:依据如下1)症状:发热、胸痛、咳嗽、血痰,厌食、消瘦,夜间盗汗。
2)体征:T:38℃,P:88次/分,R:28次/分。
3)X线检查:胸部X线平片检查可见双肺纹理增粗,右肺尖有片状阴影。
4)实验室检查:PPD试验强阳性,再次取痰送检,经浓缩集菌后涂片,抗酸性细菌阳性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临床特点: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
常有低热、乏力、温汗、消瘦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道症状。
肺结核的诊断标准1)、疑似病例: 凡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 1、痰结核菌检查阴性胸部X线检查怀疑活动性肺结核病变者。
2、痰结核菌检查阴性胸部X线检查有异常阴影病人有咳嗽、吐痰、低烧、盗汗等肺结核症状或按肺炎治疗观察2-4周未见吸收。
3、儿童结核菌素试验5个单位相当于1:2000强阳性反应者伴有结核病临床症状。
2)、确诊病例:凡符合下列项目之一者1、谈结核菌检查阳性包括涂片或培养。
谈结合菌阴性胸部X线检查有典型的活动性结核病变表现。
3、肺部病变标本、病理学诊断为结核病变。
4、疑似肺结核病者经临床X线随访、观察后可排除其他肺部病变。
肺结核的临床症状1)、局部症状:咳嗽、咳痰。
早期咳嗽轻微无痰或有少量黏液痰咯血胸痛.2)、全身症状: 全身毒性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盗汗等病征原因1)、咳嗽是肺结核的最多见的局部症状。
对久病不愈的病人如发生支气管移位气管因病灶粘连被牵拉或被周围淋巴结压迫使支气管变形时可以因通气不畅而发生刺激性咳嗽这种咳嗽犹如吃呛食物而发生的呛咳甚至呼吸困难。
2)、咳痰致病菌感染3)、胸痛。
胸痛也是肺结核病的主要局部症状但一般必须病变波及胸膜尤其是波及壁层胸膜时可以出现胸痛。
有时出现不定部位的隐痛这是由于神经反射作用所致在肺呼吸运动时不受影响。
如果部位固定有刺痛并随呼吸及咳嗽时加重这就说明炎症刺激胸膜所致有的病人常感觉肩部或上腹部痛这很可能是炎症刺激了横膈膜通过神经反射所致。
4)、咯血血是从血管里出来的所以必定要病变影响到血管壁的通透性或直接损伤血管时才会出现出血量的多少就要视损伤血管的程度而定了。
我们认为肺部病灶的多少并不与出血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
有的病人病灶很小但是损伤了血管那么就可以出血。
相反病灶很多但不损伤血管可以出血不多或者不出血当然病灶多损伤血管的机会就多出血机会就多。
痰中带血――炎性病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中量咯血――小血管损伤大量咯血――空洞型A破裂。
5)、发热见于病情进展期表现午后低热可能经过一天体力活动破坏组织产物吸收入血增多所致6)、厌食盗汗都是结核中毒症状结核杆菌不产生内外毒素但其菌体成分和代谢产物可能有毒性。
X线检查:胸部X线平片检查可见双肺纹理增粗右肺尖有片状阴影痰结核菌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取痰液作细菌培养和抗酸检查均为阴性PPD 试验强阳性。
再次取痰送检经浓缩集菌后涂片抗酸性细菌阳性显微镜下的结核杆菌。
2、该患者入院时痰液作细菌培养和抗酸染色均为阴性,为什么?而再次抗酸染色为阳性,为什么?1)该患者入院时痰液作细菌培养和抗酸染色均为阴性为什么答: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特别是有大量分枝菌酸包裹在肽聚糖表面而不易着色,故一般不用革兰染色,而用齐-尼抗酸染色法染色,阳性菌被染成石炭酸复红染成红色后由于表面的分枝菌酸而不易被3%盐酸酒精脱色。
.结核菌在抗生素、抗体、补体和溶菌酶等体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其细胞壁可部分或完全性缺陷形成L型菌,致使查不出菌且抗酸染色阴性。
痰液没有经过浓缩,可能含菌量过少,也能出现上述俩项阴性!2)、而再次抗酸染色为阳性,为什么1.浓集细菌使其量增多从而能查出,亦可见抗酸染色。
2.L型菌在体内或组织培养中消除抗生素等药物刺激后能返回回抗酸性杆菌3、该病例的PPD实验的结果说明什么?病人家里小孩怎样才能确定有无被感染?怎样预防?1)、该病例的PPD实验的结果说明什么?(1)、什么是结核菌素实验,(简称PPD实验)?什么是结核菌素实验,又称PPD实验,PPD是将结核菌素过滤后再用硫酸铵加以沉淀而获得的纯度较高的结核杆菌分泌性蛋白质。
将一定剂量的PPD注入皮内,72小时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反应。
注射部位无结节或强硬结直径<5mm者为阴性;硬结直径>5mm者为阳性;硬结直径>20mm(儿童>=15mm)或者<20mm但有水包和溃疡等为强阳性反应。
(2)、PPD结果分析PPD试验阴性(-)表示未受到结核菌感染,也未接种过卡介苗或接种未成功。
PPD试验阳性(+)表示受试者收到过结核杆菌的感染或已接种过卡介苗,但不能判断其是否患有结核病。
PPD试验阴性(+++),提示体内活动性结合的可能性大。
对于3岁以下特别是1岁一下未接种过卡介苗者,如PPD试验阳性(+)反映强度从原来<10mm 增至>10mm,提示体内有结核菌的感染,年龄越小,换活动性结核的可能性越大值得注意的是假阴性情况,基础次感染结核菌8周内皮试阴性,鉴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时及使用汤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综上所述:(1)、PPD强阳性的意义:表示体内受到浓厚感染,集体处于结合超敏状态,发病机会多,是诊断结合缤纷的特意之争,承认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病变,应予详查。
结合目前仍有咳嗽症状,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胸片有异常,痰检阳性说明该病例患了肺结核。
(2)、成人做PPD实验呈阳性甚至呈强阳性说明:提示结核感染。
但是感染了结核菌后不是所有人都发病。
是否发病与感染结核菌的数量、毒性和频度有关外,主要与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有关。
幼儿、青春期、老年和营养不良,尘肺。
糖尿病或长期使用免疫制剂的人发病率基高。
2)、病人家里小孩怎样才能确定有无被感染?怎样预防? 首先确定有无感染:(1)、结合临床症状,观察小孩有没有出现结核病的症状,如发热胸痛咳血痰等。
(2)、应用PPD进行皮肤实验来测定。
一般采用Mantoux法。
分别取2种PPD5个单位注射于两前臂皮内,48--72小时后局部皮肤硬结大于5mm者为阳性,>=15mm为强阳性。
若PPD-C(结核杆菌制成的)的皮肤红肿大于BCG-PPD(卡介苗制成的)一侧,为感染,反之,可能是接种卡介苗造成的。
(3)、病原学检查。
方法:取尿或粪或者痰液,直接涂片镜,用抗酸染色。
如果没找到抗酸阳性菌,则先集菌后检查,再检查不出,用分离培养法。
检查结果有抗酸阳性菌,可初步诊断有结核杆菌感染阳性:时常表示已感染结核菌并产生抗体而不需要接种卡介苗;阴性时则应该及时接种卡介苗,并考虑是不是假阴性结果。
如果皮试呈强阳性时常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灶,应及时进行结核菌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沉等检查以确定诊断和治疗。
结素试验婴幼儿的诊断价值较成人为大,因年龄越小,自然感染率越低;3岁以下强阳性反应者,应视为有新近感染的活动性结核病,有必要进行治疗。
假阴性假阴性:除表示没有结核菌感染外,尚应考虑以下情况。
结核菌感染后需4~8周才建立充分变态反应,在该变态反应产生之前,结素试验可呈阴性。
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药物,或营养不良,麻疹、百日咳等患者,结素反应亦可暂时消失。
严重结核病及各种重危患者对结素无反应,或仅出现弱阳性,与人体免疫力及变态反应暂时受抑有关,待病情好转,可转为阳性反应。
其他如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缺陷(如白血病、淋巴瘤、结节病、艾滋病等)患者或年老体衰者的结素反应亦常为阴性。
其次预防1)、卡介苗接种 确定儿童已接种过卡介苗。
如果尚无,需立即接种卡介苗。
接种后可增加免疫力,能避免被结核菌感染而患病。
2)、隔离 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染。
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喷嚏大声笑是喷射出带菌的飞沫而穿range健康人。
病人如随地吐痰,带痰液干燥后痰菌岁灰尘在空气中传播。
凡痰中找到结核杆菌的病人外出应带口罩,不要对着别人面部讲话,不可随地吐痰,应屠宰手帕或废纸内,集中消毒或用火焚烧细菌。
痰液可用5-12%的来苏溶液浸泡2-12小时消毒。
病人应养成分食习惯,与病人供餐或食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消化道感染。
3)、通风与消毒 痰菌阳性病人应隔离。
若家庭隔离。
病人居室用那个独住,饮食、食具、器皿应分开。
被褥、衣服等可在阳光暴晒2小时消毒,食具等煮沸一分钟即能杀灭结核杆菌。
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应打开窗3次,每次20-30分钟总结:结核病重在预防,现代社会提供给人们优越便捷生活的同时,也使生活节奏变得过于紧张,部分人的生活失去正常规律,运动减少,糖尿病及免疫系统疾病增多,部分人的免疫力下降,人口流动带来疾病传播机会的增加,等等,都使得结核病有死灰复燃的机会,所以加强对结核病的认识,提高警惕,提倡健康生活,才能防患于未然。
从身边点滴注意,从小时做起预防结核,利在你我!参考文献:[1]有问必答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临床肺部常见病》计威康2007月4月第一版《医学免疫与病院微生物学》邱全英关洪全邹樟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