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三个成语的意思,学会做读书笔记。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人物语言反复揣摩,体会晏子出使楚国的智与勇,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发现智与勇,感悟智与勇,表达智与勇,赞美智与勇。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刻体会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晏子智与勇的共鸣,最后提炼为对祖国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品味语言之妙,感受晏子的魅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蕴含的意思,感悟晏子的智慧和勇气。

【教学方法】1.选准文章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读课文请学生思考:(找出楚王说的一句话)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2.理解晏子语言中蕴涵的意思,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抓住“你从晏子的话中读出了什么?”这个问题来衔接楚王和晏子的三次交锋。

3.抓住晏子语言中的技巧,积累语言。

晏子夸奖首都临淄人才济济时,运用了推理、夸张、打比方的方法。

联系晏子说的原话,使学生对“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三个成语的积累和理解水到渠成。

4.在欣赏楚王和晏子的每一次交锋后,让学生评价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把握文章的中心,进一步理解晏子语言含蓄的原因,感受晏子的不辱使命。

5.体会故事的结局“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通过课件引领,使学生理解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有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并让学生感受到楚王不仅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更不敢不尊重齐国了。

【教学步骤】课前准备:播放纪录片《邓小平访美》(4分钟)一、古今对比,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邓小平访美的专题片,通过两个矮个子政治家的对比,穿越时空,引出课文:迎接晏子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故事的最后结局:“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内容。

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2、抓住晏子三次反击楚王的侮辱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

预习提示1、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理解。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试回答课后问题。

4、搜集晏子相关的信息。

5、在预习本上记下预习困惑。

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个文明古国,拥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

这些故事耐人寻味,给人启迪,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春秋末期的晏子使楚这个故事,看它给我们留下哪些思考。

出示课题:《晏子使楚》,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简明的语言定位了阅读的角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二、汇报预习收获1、昨晚要求大家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谁来告诉大家:你在预习中弄明白了哪些问题?2、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晏子的信息?3、老师也搜集到有关晏子的一些信息,我们来看看:(出示课件1)晏子名婴,字仲平,山东高密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能言善辩,很有才干,齐威王派他出访楚国。

4、你在预习中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设计意图汇报预习收获强化了预习意识,培养了学生质疑能力。

三、确定学习任务通过预习同学们获取了这么多信息,大家个个都是会自主学习的孩子。

从刚才大家的汇报和提问中老师筛选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作为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出示课件2)1、楚王几次侮辱晏子?2、每次他都是怎样侮辱的?晏子又是怎样反击的?结果怎样?一生读“学习任务”,使全体同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尊重、侮辱这两个词展开教学,使学生体会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情怀。

2、学习课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理解水土不同的深刻含义,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准备】1、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2、晏子说的三个分句的学习和欣赏(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后来,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

2、根据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出示自学思考问题:⑴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读一读⑵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划出句子读一读。

⑶晏子反驳的语言哪句最精彩,为什么?二、自主研读、体会智慧生自学,师检查自学情况。

课堂交流,随即点拨,指导感情朗读。

1、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出示巧填词语:举()成()、挥()如()、摩()接()在句子中找出与这三个词语相应的意思。

(演一演的形式朗读。

)2、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教师:这一席话反映了晏子对敌斗争的高超艺术。

很为难表现在撒个谎与说实话的选择上,但这种为难只是装出来的,说明晏子早已胸有成竹。

晏子这样做是要楚王主动让他把要说的话说出来,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使对方陷入被动。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宝典]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宝典]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宝典]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构想:《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

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

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

晏婴是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的人。

让生活在现代的孩子们懂得语言委婉,机智善辨,巧妙斗争又不失礼节,捍卫祖国尊严。

晏子这种应变的机智,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历经再长的岁月,依然闪烁着熠熠光采。

教学目标:1(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自己作为一个大国使者和作为强国齐国的尊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简单的逻辑思维的过程。

3(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掌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朗读好相关的句子。

晏子反驳楚王中这些句子的逻辑性的思维结论。

体会晏子语言妙在何处。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内容,了解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三次精彩的反驳。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

大家齐读课题。

燕子是为高手,驾驭语言的高手。

(课件出示)司马迁评价的语言: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司马迁。

2. 思考: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说)师板书: 侮辱楚王——————晏子尊重是啊,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干什么,(指名说)那故事的最终结果呢,在文中找出来,画下来。

(课件出示结果)二、精读细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面对楚王的三次侮辱,燕子是怎样应对的,勾划晏子的语言,把晏子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并批注在书上。

生自由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巡视指导。

师生交流,分享体会。

1(赏读第一个故事(1) 指名说,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晏子的话妙在哪里,(2) 理解“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晏子使楚(第2课时)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第2课时)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人物语言反复揣摩、体会人物心情,理解晏子三次击退楚王污辱,维护祖国尊严的事例。

2.感悟晏子反对楚王语言中的推理过程,在“情境场”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生动好玩地进展同学语言。

设计理念:“教学是一个过程”,《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意在课堂上呈现过程。

这一过程就是语言实践的过程。

让同学在语言实践中由不会到会,情感的少许温存到滚烫的外露。

过程是真实的,有生命价值的。

我们要在课堂上看到同学在感悟语言时的增量。

设计特色:以读感悟,读中熏陶,多向互动,创新言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直奔结果1.导:中国古老的传奇故事集——《晏子春秋》(媒体展现,伴以古筝音乐)以简洁明快、风趣幽默的语言记叙了一个布满传奇颜色的人物——晏子,(媒体展现晏子画像)他其貌不扬,但才智超人,刚正不阿。

今日,我们就连续学习这部故事集中的一个小故事——晏子使楚。

(生读课题)(古筝音乐停)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访楚国,那么楚王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访的结果又如何呢?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

3.请大家打开课本,把课文快速扫瞄一遍,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晏子出访的结果。

沟通、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敬重晏子了。

”(板书:不敢不敬重)二抓中心句,思维预备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知我们很多信息,像这句话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哪些信息?(同学互动)(板书:不敬重反对)2.能把刚才的话连起来说说吗?(媒体呈现)在这之前,楚王。

后来晏子。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敬重晏子了。

(同学自由说——指名说)3.同学们可真能干,把长长的一篇课文一会儿就读短了。

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讨论讨论。

三敬重体验,锁定语言1.下面,咱们争论争论,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你读到什么地方觉得特殊有味道,或者说感受特殊深刻?(人物的语言)2.现在,我们就把人物的语言拿出来品尝品尝,好吗?凭你的阅历和读书心得,你觉得我们应当怎样来品尝人物的语言?(通过读来揣摩、观赏)四先品楚王,感受污辱1.我们先来读读楚王的语言,找到他的话自由读一读。

公开课《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3篇)

公开课《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3篇)

公开课《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公开课《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老师,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为大家的公开课《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训练理解中含着的意思。

2、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蔼辩的口才,挫败楚国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一课──晏子使楚。

(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快速找出最能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

)练说什么是晏子使楚?2、什么叫出使?(代表一个国家去外国执行外交任务)那么这次晏子出使就代表着──(生答:齐国)3、请同学们边读第二自然段完成练习。

(幻灯投影练习题)⑴ 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所以。

⑵ 假如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而且。

⑶ 假如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而且。

4、交流:⑴ 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所以(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板书:想显显威风⑵ 假如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是显了楚国的威风),而且(侮辱了齐国。

)⑶ 假如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灭了楚国的威风),而且(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1、一个要侮辱晏子显显威风,一个要挫败楚王,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

(板书:侮辱、挫败)。

两人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比赛,课文哪些自然段就是写他们比赛的经过?共有几个小?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5自燃段,用找出晏子是怎样挫败楚王三次侮辱,维护齐国尊严三个重点句。

3、交流:(用幻灯出示三个重点句)⑴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在得钻狗洞。

⑵ 放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放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⑶ 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匪徒来,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11、《宴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执教者:平果县第六小学黄丽春教学目标:1、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爱护了齐国的威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聪慧和善辩的口才。

2、明白得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语言中所包蕴的聪慧。

3、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深入阅读,体会聪慧(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爱读哪句话?什么缘故?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

大王如何说齐国没有人了呢?”A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B 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A 明白得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B 体会宴子的聪慧和说话的技巧。

他什么缘故不明说?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但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明白得:水土不服A 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B 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行)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明白得宴子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如何样的人?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如何样的形象?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

11《晏子使楚》第2课时教案.doc

11《晏子使楚》第2课时教案.doc

11《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案授课教师:李丹【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内容】一、课前听写字词(强调易错字)1•之前,我给你们布置了复习内容,下面谁能帮大家攻克词语关?生展示后,投影显示正确字音。

侮辱说谎规矩囚犯柑橘盗贼2学生分角色课文(注意字音及语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2交代故事发生的起因及结果(PPT展示)结果“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衔接语: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楚国“不敢不"尊重晏子的呢?请大家再次打开课本找到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

三、深入阅读,体会智慧1•自学提示:默读《晏子使楚》,想想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把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自主学习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四、回顾课文,再探晏子爱国情怀1.想一想:晏子在楚国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能够成功反击的依据 是什么? ① 维护国家以及个人的尊严。

② 沉着冷静、机智勇敢2说一说: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于辞令、不辱使命,极大的维护了国家尊严的出 色的外交家。

五、小练笔穿越时空,同学们是跟随晏子前往楚国的小记者,楚王见你们跟在晏 子身后,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他轻蔑地说道:“哼, 齐国太无能了,是不是没有大记者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 娃娃? ”小记者们,面对楚王的侮辱,你们准备怎样反驳呢? 楚王听了你们的反驳,只好说:“___六、 学法总结(学生回答,逐条出示)1.默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昌市第一小学程婉秋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设计理念:
“教学是一个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在课堂上展现过程。

这一过程就是语言实践的过程。

本节课主要以“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怎样反驳楚王”这两个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在与作者的对话交流过程中经历思考、合作、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受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和人格魅力。

教学目标:
1、教学晏子三次击退楚王,维护尊严的事例。

2、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3、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4、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再明脉络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晏子出使楚国,和楚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侮辱——晏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再次明确课文的脉络,对进一步感知晏子的出众才华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先品楚王,感受侮辱
(一)师: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有关句子。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①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②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还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③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3、生自由多读几遍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4、生交流体会(楚王的霸道、专横、狡诈、阴险)
师小结:可见,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

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他勃勃的野心,专横的态度,不可一世的嘴脸!能读出你们的体会吗?
5、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二)师:那么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1、生读画出来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
①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②楚王只好陪着笑。

③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的反让大夫取笑了。


3、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抓住三个“只好”引导学生体会)
【设计意图:这两个环节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找、悟、议,来整体全面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楚王”这一人物特点,避免逐次逐句感悟可能导致的严重费时,冲淡学生阅读兴趣的现象。

同时也达到了长文短教的效果。


三、再品晏子,体会智慧
师:(过渡)楚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晏子是怎样“取笑”楚王的呢?让我们跟随着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晏子,走近这个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仔细品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整体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合作完成。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出示几段话,并进行相关训练)
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①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训练:如果让我钻狗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楚王就是。

只要就。

③师根据回答整理板书:钻狗洞——是狗国
第二个故事:
晏子是怎样描述齐国人多的?根据回答,出示句子: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①这句话晏子用什么手法来形容齐国的人多?(夸张)
②训练成语: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①训练:“最不中用”指。

因为,所以。

②师根据回答及时板书:没人才——下等国
第三个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①训练: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

因为,所以。

②师根据回答整理板书:没出息——强盗国
3、把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

4、评价晏子,说说晏子是个怎样的人?师及时板书:聪明善辩爱国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己研读、归纳、思辨和梳理、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原来晏子的反驳是那样的富有逻辑,富有哲理。

同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得到训练,评价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角色扮演,内化形象
1、小组内角色朗读晏子和楚王的三次斗智经过。

2、选代表扮演楚王和晏子(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通过表演体现出来),对比感受两位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设计意图: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方式之一,表演是为理解内容服务,是活用文本的体现,能使更多的学生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经历情感的体验和生命的成长。


五、总结拓展,升华主题
1、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课文: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并且一次比一次的企图大。

第一次让晏子钻狗洞,第二次笑晏子没人才,第三次取笑齐国人没有出息。

越是这样,他的下场就越惨:楚国成了狗国、下等国、强盗国,楚王也就成了狗王、下等王、强盗王。

这都是因为晏子的聪明、善辩和爱国。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板书来总结课文,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对人物品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2、师:尊严使人赢得了尊重,尊严让美丽成为永恒。

晏子这一人物永远在史册里内耀着智慧的光芒。

在历史、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晏子一样有智慧、有口才的人。

(课件出示资料,学生自读,感受语言的艺术魅力。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

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

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

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3、课后继续搜集一些在语言表达上机智巧妙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又领略伟人的才识,丰富语文的学习资源,感受生活中的语文。


六、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聪明善辩爱国)

侮辱——尊重
钻狗洞——是狗国
没人才——下等国
没出息——强盗国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板书,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晏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争得荣誉,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