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复习教案
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一、单元教学目标解读教材分析:《天气与气候》是六年级地理的基础章节,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
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年龄特点,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
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图片、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
从教学内容上看,本章包括“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世界的气候”四个部分。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学习目标:●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理解)●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了解、初步学会)●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叙述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差异。
(理解、学会、)●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学会)●读图叙述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理解、学会)●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了解)●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掌握、学会)●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掌握、初步学会)学习重点:1、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和气温分布图。
3、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学习难点及突破建议:1、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方法建议:教师先板图指导,再训练。
要点是任一根风杆都指向两个相反的方向,风尾画在哪段,即指示哪个方向。
如一根风杆指向东和西两个方向,如果风尾画在东端,那风向就是东风。
)2、理解气温变化规律和气温分布规律。
(建议: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从图上去总结规律,解释好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而不是14时。
中考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
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
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3.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天气预报符号及课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的行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符号的识别。
3.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
1.利用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2.认识和理解灾害性天气符号及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求趋利避害,服务
于生产和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报天气预报,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了解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前热身
让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举例说明天气对日常生活或生产造成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循序渐进。
通过一些录像短片和卡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及其一系列相关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因其教学结构与方式都是以初中生的思维特征为主要依据,所以在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利用课件再设计一组天气和气候的小组竞赛题,效果会更好一些。
复习课 天气与气候教案
复习课天气与气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气候分布规律2、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3、对比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点与差异4、学会根据气候图判断各种气候类型教学内容与步骤:二天气与气候一、天气与气候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天气状况,是多变的(天气预报、卫星云图、常用的天气符号、关注空气质量)2、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是相对稳定的二、气温与降水1、气温(1)概念:大气的冷热程度,称为气温,一般用0C表示,读作“摄氏度”(2)气温的变化A、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B、气温的年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情况相反。
(3)气温分布A、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反之C、受海陆分布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2、降水(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的主要类型、雨量的等级(2)主要的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等(3)降水的变化:A、季节变化:各月降水柱状图(夏雨型、冬雨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B、年级变化(4)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基本规律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南、北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C、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三、世界的气候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气候类型的划分——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来划分,以“温”定带,以“水”定型(2)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200C: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3)亚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00C:亚热带季风、地中海(4)温带气候:最冷月均温一般<00C:温带海洋(最冷月>00C)、温带大陆、温带季风(5)寒带气候:大部分月均温<00C:冰原气候、苔原气候(6)特殊气候:高山高原气候(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纬度位置: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低纬多,高纬少B、海陆位置: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C、地形地势:地势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复习目标:(1)能从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并说出其分布规律,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2)通过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培养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3)了解降水及主要形式,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降水分布的差异。
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4)通过阅读绘制降水量分布图、柱状图,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5)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能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
(6)通过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了解气候类型及分布。
通过综合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得出影响气候的因素。
复习重点:(1)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日报图,识别不同天气符号。
(2)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3)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5)影响气候的纬度、海陆和地形因素。
复习难点:(1)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能力。
(2)理解气温变化规律及气温分布规律。
(3)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4)世界气候类型和分布。
(5)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复习过程:这个单元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影响气温的因素,以选择题考查为主。
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及其规律,气温曲线图以读图题考查为主。
创新能力题以搜集某地气候资料绘气温曲线图或气温曲线图变式进行考查。
用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根据某地的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或绘出降水量柱状图,是近年考试的热点。
世界任意一点的气候类型名称及影响的主导因素,一般以读图题考查为主。
给出降水量柱状图、气温变化曲线,判断气候名称及特点和影响因素,此类题以读图题考查为主。
给出某地气候特点,说出影响因素,以选择题考查为主。
为此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
1.气温与生活(1)天气的观测①工具:温度计②表示方法:℃,读作“摄氏度”③次数:一天4次(8时、14时、20时、2时)(2)气温的计算①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多变的天气
(6)天气与旅游的关系:高兴、危险等。
(7)天气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晴天,开运动会多好!雨天,运动, 好难!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我们可以从那些渠道去了解天气情况呢?
(广播、电视、报纸、12121电话、看云识天气等。)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初中七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章的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名称
养成了解天气的好习惯,让我们受益!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例举家乡的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与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不联系实际去学习,掌握知识不牢。
2、某市专业气象台2004年10月23日08时00分发布的天气预报: 【市区天气】
今天多云,明天多云转阴,后天多云转阴有雷阵雨 温度:26—15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0月23日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 26 ℃ ),出现在 (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往往出现(日出前后)。
小结
天气们要及时了
(1)天气与交通的关系:雨雪天,路难行。 危险!经常造成交通堵塞等。
(2)天气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天冷了,穿羽绒服防寒;暖气御寒等。
(3)天气与军事有关:火烧赤壁;东方战争等。
(4)天气与农业关系:适当的降雨和充足的光照,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洪水淹没农田;寒潮和霜冻,冻死或冻伤农作物;干旱:农作物干旱死等。
2、对知识归纳不够。
难点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去引领学生了解天气情况。
中考地理天气和气候的教案.doc
识。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
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
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
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
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
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
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和气候教师:展示课件,今天晚上到明天,北京,晴转多云,偏北风四级,最高气温14℃,最低气温7℃。
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板书)天气的概念: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和已经了解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
(同位交流)讲解: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
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
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有两个特点:学生总结:时间短、变化快尝试举例子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
同学们纷纷举例:六月天,孩子面,说变就变------(2)讨论①谁能说说,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什么密切的关系?②晴天对人有什么好处?什么事情必须要在晴天做?(打麦、晒衣、晒被等。
)③下雨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下雨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下雨时,人们必须保护什么东西不被雨淋?(露天存放的水泥、粮食、棉花、布、衣服,机器等。
)④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暴风雪来临前,牧民必须做什么?⑤孩子们在雪天喜欢做什么?下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不要滑倒、摔伤;不要追跑打闹,要注意交通安全。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复习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学目标●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第一节多变的天气●重点内容1.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对天气的认识2.初识天气预报3.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逻辑联系天气及其特性多变性--天气预报空气质量--保护大气●学习方法:体验式学习(提供真实的情境)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重点内容:从图中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逻辑联系什么是气温--气温的变化(日、年、曲线图)--气温的分布(水平、垂直、世界)●学习方式:讲练结合,析图找规律●例1,阅读并绘制气温曲线图●例2,阅读气温分布图●模式化--等温线呈现特点分析●现实化--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分析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与第二节是姊妹篇●重点内容:从图中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逻辑联系什么是降水--降水的季节变化(柱状图)--降水的分布(世界)●学习方式:讲练结合,析图找规律●用图、绘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分析第四节世界的气候●重点内容1.从与天气的对比中理解气候2.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重在利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重在举例分析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逻辑联系气候--气候的地区差异--差异的规律--主导因素●学习方法:归纳、推理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分类不必太细,可作适当概括和综合,只要能反映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可。
2 .对气候类型名称中涉及的概念不解释3 .只说明气候类型分布地区(纬度位置和海陆范围),不必讲述其特征、分布地区及景观特点等。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不逐个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在对比中找规律,抓主要影响因素●影响热带和寒带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东西向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使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存在降水差异,山上和山下存在气温差异。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天气与气候(通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初步学会判读简单的天气图。
③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学会读卫星云图图、常用天气符号、会看天气预报,培养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对环境保护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的气候特征。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生对空气质量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
探究和讨论教学法、启发式读图法、分析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学法:
读图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一、天气与气候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三、大气环境质量。
人教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第3章 天气与气候》word教案 (1)
天气与气候复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会阅读卫星云图。
2、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4、会阅读和绘制年降水量分布图,会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
一、导入:检查《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题中选择题17、18和综合题的完成效果二、出示复习目标(课件)三、学生独立复习全章内容,概括知识要点。
四、重难点突破。
(一)重难点一:等温线的判读出示经典例题(课件)例1.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的相对高度为() A.600米 B.3666米 C.200米 D.2000米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等温线图上,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说明气温差别小B.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气温越高C.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D.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例3.读右边某地1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处在___________半球(北、南)。
(2)造成南北方向上的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3)A、B均在陆地上,二者在地形地势上有何不同? 假使A地海拔为200米,气温比B 地高0.6℃,那么B地海拔应为多少米?学生解答,总结方法,跟踪训练,带出一个知识点: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以及影响要素。
(二)重难点二:降水的分布规律出示经典例题(课件)1、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赤道地区降水多 B.两极地区降水少C.沿海地区降水少 D.沿海迎海风地区降水多2、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是()A、赤道附近的地区B、南北回归线附近C、两极地区D、温带大陆东岸3、下列地区中,属于冬季多雨地区的是()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 B.30度~40度大陆东岸地区C地中海沿岸 D.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4.赤道附近的全年的降水量一般在()A.1000毫米左右 B.2000毫米左右C.500毫米左在 D.3000毫米左右5.关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雨都出现在山地的南坡 B.沿海地区降水一定丰富C.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 D.赤道地区高温多雨6.下列地区中,属于全年少雨区的是()①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②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③30度~40度大陆东岸④两极地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以下属于降水的主要形式的是()A、降雨B、降雪C、降冰雹D、雾8、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毫米)(1)该地三个月降水最多,三个月降水最少,降水季节变化。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教案
《天气与气候》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知道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的含义,认识并记住一些常用的天气符号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什么是天气及天气的特点;学会简单的看图识天气。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定义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下面几句话,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2.天气预报查询天气预报的途径活动(1)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天气信息,了解天气变化?电视、互联网、电话、短信、广播、报纸等。
视频:天气预报。
(2)了解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
(3)了解卫星云图3.关注空气质量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洁净的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从早到晚,随着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量有害物质被排放到空气中,使空气受到污染。
空气污染物的种类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有很多。
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烟尘及有害气体的排放;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重视对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与监测。
什么是可吸入颗粒物?有什么危害呢?阅读:可吸入颗粒物及其危害。
通常,我们把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
这些微小到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污染物,尤其是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PM2.5,可被直接吸入呼吸道、支气管和肺泡,而且这些物质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因而成为人体健康的“隐形的杀手”。
4.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对比“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看看发现什么?【总结】我国东西跨经度多、南北跨纬度多,离海洋远近不一,内部具有复杂的地形,造就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总结】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
2024年中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
2024年中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内容为天气与气候,是中考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成因、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天气与气候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成因、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入手,理解并掌握天气与气候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掌握其成因和特点。
2.能够分析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3.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与气候的知识。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和实例,用于辅助教学。
2.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分好小组,确保小组合作顺利开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天气与气候的定义、成因、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提问学生,检查其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分析某个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特点,以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加深对天气与气候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天气与气候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通用)
第三节降水变化和分布一、教材的地位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降水量柱状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分析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中,课标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并能认识降水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
使部分学生能够联系本地实际讨论分析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主要学习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及分布。
在学习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节内容,同时又为后面气候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中涉及的数据、图表较多,要求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四、设计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来体会降水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会测量降水量。
通过读图分析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能够联系本地实际,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本地区降水的特征及水资源利用基本状况。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
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如雨、雪、冰雹等大气降水现象。
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六、教法与学法1、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为主、教师启发为辅,以问题为情境,教师辅导”的教学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2、教师设问引导启发法:以设问的情境引出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侯复习教学设计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复习教学设计1.考点归纳、分析⑴天气与我们的生活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③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⑵气温与降水的分布①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②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③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2.重难点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包括(1)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差异;(2)知道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及分布规律;3.易错点(1)如何根据风的符号判定风向和风级?①这个符号叫做“风旗”,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
这个符号中的小短线,叫做“风尾”,每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
1个风级用半个短线表示,如:北风五级北风三级。
②垂直于风旗或风尾,作一个箭头,可判断风向。
如: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风从上即北方吹来,可判定为北风8级。
则是东风8级。
则是东北风6级。
(2)怎样根据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各地的天气?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愈浓表明云层愈厚,降水就越多。
(3)读“天气符号”图,应记住这些我国天气预报中常用的符号,并注意区别多云和阴天,中雨、雷雨和大雨,小雪、中雪和大雪的符号,明白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
(4)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功能:①估计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②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就小;反之,气温变化就大。
等温线图的判图①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等。
a.等温线稠密,气温差异大;反之,气温差异小。
b.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c.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d.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地势高低影响。
②在气温分布图上,比较同一纬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的高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类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寒带
寒带气候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1.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2.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3.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典型例题讲解,总结复习。
教学难点
1、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2.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学反思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章节(课题)名称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学时
1
总课时
11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4.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线比较平直,而北半球比较弯曲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 )
①风雨交加②风和日丽③冬冷夏热④四季如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关于气温变化与气温分布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①世界气温总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②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③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零时)。④陆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 )
5.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
方法
运用多种方法如列表法,问答法等进行复习。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3.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缺乏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沙漠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展示相关地图,加强记忆。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札记
复习旧课
归纳总结: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洋流因素 D.纬度因素
做好笔记,完成练习。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做题加深理解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个
性
化
教
学
为学
有余
力学
生所
做的
调整
理解世界气候,以及降水的空间分布,知道它们形成的原因。
为需
要帮
助学
生所
做的
调整
记忆归纳总结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