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规章制度-..讲课讲稿
介入治疗室的规章制度

介入治疗室的规章制度第一条宗旨和目的为了促进室内治疗室的正常运作,并确保治疗室的基本秩序,制定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的宗旨是规范室内治疗室的行为规范,促进医护人员的协作和配合,提升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和隐私。
第二条治疗室的管理机构室内治疗室的管理机构由负责室内治疗室的主治医师和护士长共同负责。
负责室内治疗室的主治医师负责制定室内治疗室的工作计划和治疗方案,监督和指导医护人员的工作,并对治疗室的治疗效果负责。
护士长负责协调和管理室内治疗室的护士,监督和指导护士的工作,并协助主治医师管理室内治疗室的日常工作。
第三条医护人员的行为规范和责任1.医护人员应遵守医德和法律法规,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保守患者的医疗机密。
2.医护人员应热情、耐心地对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3.医护人员应遵守室内治疗室的工作制度和纪律,服从管理机构的工作安排和指导,积极配合工作。
4.医护人员不得随意泄露患者的病情和治疗信息,不得私自接受患者的礼物和好处。
第四条患者的权利和义务1.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参与治疗过程,提出治疗意见和建议。
2.患者有权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关怀,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自己的隐私和医疗机密。
3.患者有义务遵守治疗室的规章制度和医嘱,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配合治疗。
4.患者不得有损治疗室的公共秩序和卫生,不得扰乱治疗室的工作秩序。
第五条室内治疗室的工作制度1.室内治疗室实行医生负责制,由主治医师负责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指导和监督护士的工作。
2.室内治疗室实行护士长负责制,由护士长负责领导和管理室内治疗室的护士,做好护士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3.室内治疗室设立值班制度,保证24小时有医护人员值班值守,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
4.室内治疗室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进修和培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第六条室内治疗室的工作流程1.接诊流程:患者到达室内治疗室后,先由护士登记,再由主治医师进行初步检查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介入科规章制度

介入科规章制度在现代社会中,规章制度在每个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其中就包括介入科。
介入科是一个重要的医疗领域,用于治疗疾病。
然而,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有效性,介入科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本文将探讨介入科规章制度的作用、实施以及管理。
第一部分:介入科规章制度的作用在介入科中,规章制度的作用非常重要。
规章制度指定了疾病的治疗过程,包括必须遵守的步骤以及治疗过程的限制。
无论是患者或者医疗人员,都必须遵守这些规章制度。
这样,介入科的治疗过程才能更加规范、有效、及时和安全。
规章制度的作用很明显:准确、明确地规定了介入科医疗人员的手段和方法,以及患者的预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只有这样,治疗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同时也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第二部分:介入科规章制度的实施实施规章制度是介入科的重要管理措施。
在实践中,医院必须制定和实施有关介入科规章制度的具体程序。
这里面包括了介入医师和内科医师的管理,以及医院管理层的管理。
首先,医院必须对介入科医师实行严格的管理。
这意味着医院必须确保所有医师都经过了专业的培训,并且他们必须合法持有相关资质证书。
其次,内科医师也需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内科医师需要确定每个患者的治疗计划,包括实施及之后的诊疗。
这些深入而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有助于治疗中的成功。
最后,医院的管理层也需要参与到规章制度的实施和监管中。
他们必须管理医院的各个环节,监督临床实践,确保规章制度的正确实施。
第三部分:介入科规章制度的管理管理介入科规章制度涉及管理医院和医师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
介入医师必须遵守患者隐私保护原则,使用医疗设备时必须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并将设备维护好。
另外,医院管理层也需要确保医疗设备安全,并且提供充足的训练来确保所有内科医师理解使用该设备的正确方法。
最后,介入科规章必须不断改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规章制度必须不断更新,更好地适应新的技术和治疗标准。
结论:通过介入科规章制度保证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介入科的规章制度对医疗行业以及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介入科规章制度

介入科规章制度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介入科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规范和保障介入科的工作流程和安全性,各个医疗机构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本文将介绍介入科规章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并探讨其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
一、介入科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介入科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介入科设备管理针对介入科所使用的各类设备,规章制度明确了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例如,对于设备的采购,要求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的验收程序;对于设备的使用,要求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介入科人员管理针对从事介入科工作的医务人员,规章制度对其职责和要求进行明确。
例如,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对于不符合要求或存在不当行为的人员,规章制度应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3. 介入科工作流程规章制度中应明确介入科工作的流程和标准化操作的要求,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性。
例如,规定了患者的接诊、病例记录、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处理等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并要求医务人员必须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工作。
4. 介入科质量控制为了提高介入科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规章制度中应设立质量控制的机制和措施。
例如,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参加规定的质量评审会议,讨论和解决相关问题;对于术后并发症和意外事件,要求必须进行事后分析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介入科规章制度的意义1. 规范工作流程科研规章制度的制定,可以明确介入科工作的流程、标准化操作的要求,使工作更加规范,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保障医疗安全规章制度明确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的要求,使设备的运行更加稳定安全,确保患者在介入科操作中的安全性。
同时,通过质量控制的机制和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介入科规章制度

介入科规章制度介入科规章制度【正文】科学发展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引导和约束,科技工作者通过遵守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其工作的有序推进,并为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本文将着重探讨介入科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具体方式以及应遵守的原则。
1. 重要性科规章制度是科技工作者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依据,有助于规范科技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首先,科规章制度有助于规范科研行为。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科技机构和科研团队可以统一科研行为的标准,保证科技活动的公正、公平和规范性。
这有利于防止不端行为的发生,维护科研领域的良好氛围。
其次,科规章制度可以提高科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科科研团队将科规章制度作为科研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助于科研项目的合理组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科规章制度还可以帮助科技工作者规范科研报告的撰写和论文的投稿,提高科技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最后,科规章制度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化。
科规章制度可以明确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同时,科规章制度还可以规范科研成果的转化流程,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与应用,推动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
2. 具体方式介入科规章制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建立科规章制度宣传教育体系。
科技机构应加强对科规章制度的宣传,组织相关培训和讲座,提高科技工作者对规章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科技工作者应自觉学习和遵守规章制度,增强科研的规范与合规意识。
其次,加强科规章制度的监督和检查。
科技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建立科规章制度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对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进行评估和检测,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行为,保证科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
最后,完善科规章制度的档案管理体系。
科技机构应建立健全科规章制度的修订和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制度内容,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
这有助于保证科规章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科研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3. 应遵守的原则在介入科规章制度的实施中,应遵守以下原则:首先,科规章制度应公平、公正和透明。
导管介入科规章制度范本

导管介入科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导管介入科的管理,促进科室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导管介入科全体医护人员及患者,凡进入导管介入科的相关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
第三条导管介入科主要负责各种血管病介入治疗的诊疗工作,包括导管介入手术、心脏介入治疗等。
第四条导管介入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相关规定,保障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条导管介入科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科室管理第六条导管介入科必须建立科室管理制度,明确科室内部组织结构、职责分工,确保科室工作有序开展。
第七条科室实行科室长负责制,科室长对科室内的工作负责,负责协调管理科室的各项事务。
第八条科室长应具备专业能力和管理经验,任命或者换届科室长需经过院方批准。
第九条科室长应建立健全科室工作制度,明确各项工作规范和程序,保证科室正常运转。
第十条科室长应定期组织科室的例会,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促进科室发展。
第十一条科室长应带头推动学术研究和技术进步,鼓励科室医护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第三章医疗服务第十二条导管介入科医疗服务按照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开展,保证患者得到准确、安全、及时的诊疗服务。
第十三条医疗服务包括门诊就诊、住院治疗和手术治疗,要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
第十四条导管介入科要建立健全病历记录和患者档案,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效果进行记录和跟踪。
第十五条导管介入科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为患者提供服务,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导管介入科要积极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操作守则,确保医疗安全。
第四章医德医风第十七条导管介入科医护人员要恪守医德医风,敬业奉献,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十八条医护人员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做到隐瞒患者信息,不以患者为谈资。
第十九条医护人员要遵守医德准则,严守职业道德,严禁涉及医疗服务中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
介入科规章制度

介入科规章制度一、介入科工作制度1、介入科全体医护人员应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
2、医护人员应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岗、脱岗。
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应按照医院规定办理请假手续。
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认真评估和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4、介入手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手术的目的、方法、风险及并发症等,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5、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各项检查、器械设备的准备、药品的配备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6、介入手术中,医护人员应密切配合,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认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7、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护理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8、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9、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介入科人员岗位职责(一)介入科主任职责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完成医疗任务。
4、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
5、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6、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7、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
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8、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二)介入科主治医师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
介入科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介入科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介入科所有医护人员、医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实习、进修人员。
三、安全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责任明确,责任到人;3. 严谨细致,持续改进。
四、安全管理制度1. 医疗安全教育与培训(1)新入职人员需接受介入科医疗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安全知识更新培训;(3)对进修、实习人员定期进行医疗安全教育与培训。
2. 介入操作规范(1)严格执行介入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2)操作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4)加强术中监护,确保患者安全。
3. 药品、器械管理(1)药品、器械采购、验收、储存、使用、报废等环节严格执行相关规定;(2)定期检查药品、器械的效期、质量,确保使用安全;(3)设立专用药品、器械库房,加强安全管理。
4. 患者信息管理(1)严格执行患者信息保密制度,确保患者隐私安全;(2)加强患者信息管理,确保信息准确、完整;(3)规范病历书写,确保病历真实、完整。
5. 感染防控(1)严格执行感染防控措施,防止医院感染;(2)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降低感染风险;(3)定期对介入科环境、设备进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6. 应急处理(1)建立健全介入科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处理及时、有效;(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处理能力;(3)对突发事件及时报告、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五、责任追究1. 介入科主任对介入科医疗安全负总责;2. 科室负责人对科室医疗安全负直接责任;3. 医护人员对个人操作行为负直接责任;4.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医疗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由介入科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综合介入室的规章制度

综合介入室的规章制度为了保障综合介入室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特制定以下规章制度,供全体工作人员遵守:一、工作时间1.综合介入室的工作时间为每天上午8:00至下午5:00,中午休息1小时。
周六、周日为休息日,特殊情况需加班时,需提前向主管领导请示并经批准。
2.工作人员务必按时到岗,不得迟到早退。
未经请假或未经批准擅自缺勤者将受到严厉处罚。
二、工作纪律1.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认真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严禁无故迟到早退,私自离岗或借故逃避工作。
2.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得擅自外出或私事打扰工作,不得使用手机、手机通讯工具等影响工作效率的物品。
3.所有工作人员需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卫生,定期打扫卫生并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
4.严禁在工作中饮酒、吸烟和噪声扰民,保持工作室的安静环境,确保服务质量。
5.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得发表或传播不良言论,严禁恶意攻击他人,传播谣言或破坏工作人员之间的团结与友好关系。
三、服务规范1.工作人员需以礼貌友善的态度对待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
2.工作人员需遵守患者信息保密原则,不得随意泄露患者病情资料和个人隐私。
3.工作人员需遵守医院相关规定,遵循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四、工作态度1.工作人员需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地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协助同事解决工作上的困难。
2.工作人员需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不得怠于工作,互相配合,共同维护综合介入室的工作和谐氛围。
五、违纪处分1.对于违反综合介入室规章制度的工作人员,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轻则警告,重则严肃处理,直至报销或解聘。
2.违规行为经严重,构成违法的,将移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必要时追究法律责任。
以上为综合介入室的规章制度,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如有违反将受到相应处分。
希望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综合介入室的良好秩序和稳定发展。
导管介入科规章制度内容

导管介入科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导管介入科的工作,加强对导管介入操作的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导管介入科的医护人员,包括医师、护士等各类相关人员。
第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导管介入科,并明确导管介入科的职责和工作范围。
第四条导管介入科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准则,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人身权利。
第五条导管介入科应当注重安全和质量,加强团队协作,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二章导管介入操作规范第六条导管介入操作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要进行,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安全。
第七条医师应当具有导管介入操作资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八条医师应当在导管介入操作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取得患者同意。
第九条医师在导管介入操作中,应当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环境清洁。
第十条医师在导管介入操作中,应当严格遵守操作流程,防止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
第十一条医师在导管介入操作中,应当随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整,确保操作安全。
第三章导管介入操作风险管理第十二条导管介入操作存在一定风险,医师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做好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十三条医师在导管介入操作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第十四条医师在导管介入操作中,应当及时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意外进行报告和处理。
第十五条医师在导管介入操作中,应当做好术后处理和随访工作,确保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第四章导管介入科的管理第十六条导管介入科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人员分工和责任,确保科室的正常运转。
第十七条导管介入科应当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工作质量。
第十八条导管介入科应当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共同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十九条导管介入科应当加强科研和教育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当经过医院相关部门审核。
介入治疗科工作制度

介入治疗科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介入治疗科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从事介入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
第三条介入治疗科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规范操作、风险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介入治疗科,并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业务量和专业技术水平,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设备设施和防护措施。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明确介入治疗科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介入治疗科管理制度,确保介入治疗科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介入治疗科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介入治疗科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七条介入治疗前,应当由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治疗方案,并经患者或家属同意。
第八条介入治疗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
第九条介入治疗后,应当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解决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章质量管理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介入治疗科质量管理体系,对介入治疗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介入治疗科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介入治疗科人员进行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疗安全意识,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五章防护与环境保护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为介入治疗科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确保介入治疗科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介入治疗科的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废弃物处理规定,防止环境污染。
第六章罚则第十五条违反本制度的,由医疗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查处。
第七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以上介入治疗科工作制度共七章十五条,主要包括组织管理、工作流程、质量管理、防护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通过实施本制度,进一步提高介入治疗科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介入室规章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介入室的管理,确保介入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介入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介入室的基本要求1. 介入室应设在医院内部,与医院其他科室保持一定距离,以确保介入工作的独立性。
2. 介入室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和急救器材,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抢救车等。
3. 介入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和消毒条件,确保介入工作的顺利进行。
4. 介入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熟悉介入操作流程。
三、介入室人员管理1. 介入室设主任一名,负责介入室全面工作。
副主任一名,协助主任工作。
2. 介入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 介入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介入工作安全、有效。
四、介入室工作流程1. 介入前准备(1)仔细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无误。
(2)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等。
(3)向患者及家属告知介入风险和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
(4)准备介入所需药品、器材和消毒用品。
2. 介入操作(1)严格按照介入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2)保持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介入后观察(1)介入结束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2)做好术后护理,防止并发症。
(3)定期复查,评估介入效果。
五、介入室安全管理1. 介入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介入室进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2. 介入室药品、器材等物品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或损坏。
3. 介入室发生意外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六、附则1. 本规章制度由介入室主任负责解释。
2. 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3. 介入室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规章制度,确保介入工作的顺利进行。
医院介入室工作制度

医院介入室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介入室(以下简称“介入室”)的工作,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医院管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介入室是医院开展介入诊疗业务的专门场所,主要职责是为患者提供介入诊疗服务,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三条介入室工作应遵循医疗安全优先、患者为中心、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工作内容与要求第四条介入室应根据医院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制定介入诊疗项目目录,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开展相应的介入诊疗业务。
第五条介入室应建立健全介入诊疗工作流程,包括患者接诊、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监护和康复等环节,确保介入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介入室应严格执行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注重患者隐私保护,保障患者安全。
第七条介入室应加强医疗设备、药品和耗材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合规使用。
第八条介入室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对介入诊疗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持续提高医疗质量。
第九条介入室应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十条介入室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第十一条介入室应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介入诊疗技术水平。
三、工作制度与纪律第十二条介入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医院作息时间,保持岗位整洁,坚守岗位,服从工作安排。
第十三条介入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医疗职业道德,尊重患者权利,诚实守信,廉洁奉公。
第十四条介入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严格遵守介入室工作规程。
第十五条介入室工作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第十六条介入室工作人员应注重团队合作,相互支持,共同提高介入诊疗水平。
四、考核与奖惩第十七条介入室应建立健全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等进行定期考核。
第十八条介入室工作人员有以下表现之一的,予以奖励:(一)在介入诊疗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二)在医疗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三)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重要成果的;(四)在其他工作中表现突出的。
介入科规章制度

介入科规章制度一、科室管理1、介入科应设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计划,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指标和任务,并分解到每个季度和月度。
2、定期召开科室会议,讨论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会议时间定为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下午,如有特殊情况可临时调整。
3、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晋升等方面。
新入职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二、医疗质量管理1、严格遵守医疗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建立完善的病历书写和管理制度,病历应如实记录患者的病情、诊疗过程和结果。
病历书写应规范、清晰、完整,严禁涂改、伪造病历。
3、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每月对一定数量的病历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医务人员并督促整改。
4、实行医疗安全报告制度,对于发生的医疗差错和事故,应及时报告,并组织调查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医疗服务规范1、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2、对待患者应热情、耐心、细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推诿患者。
对于疑难病症,应及时组织会诊或转诊。
4、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风险和预后,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感染控制与预防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介入手术室的消毒和无菌操作管理。
2、定期对介入手术室的环境、设备进行消毒和监测,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3、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佩戴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
4、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设备与物资管理1、建立介入科设备的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环节。
介入科制度-

介入科工作制度一、实行院长领导下科主任负责制,本科室工作由医、技、护三个专业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二、科主任负责组织政治和业务学习,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医疗法规教育、医德教育,对全科各级工作人员进行考勤、考核,并对各项业务技术工作进行审查把关。
三、各级医务人员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行动准则,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作风严谨,反应灵活,有较强的应急能力。
对病人关心、体贴、服务热情,及时接诊,及时处理,尽快手术,不得贻误。
四、各级医务人员(包括医、技、护)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服从科室领导和分配,团结协作,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
五、对每例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必须作好术前有关检查和围手术期准备,严格掌握适应症,并术前谈话签字。
开展新的业务技术项目或进行高风险手术病人须报请医院审批。
六、严格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执行差错事故登记汇报制度,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必须及时慎重处理,并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采取积极补救措施,使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事后认真总结教训,提出防范措施。
七、介入科 24 小时开展诊疗活动,值班者随时准备接受紧急手术,病人入手术间后,手术间不得离人。
八、介入工作室护士负责导管手术的配合工作。
九、介入工作室技术员需受过 DSA 的专业技术培训,熟悉造影专业知识,熟练掌握 DSA 机、熟练掌握工作站的操作及高压注射技术,负责机器的维护与保养,做到专人专责。
十、严格控制介入室内人员的密度与流量,进入导管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换鞋入内,进入手术间需戴好口罩。
凡进入介入科的见习参观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介入科的参观规定和接受介入人员的指导,不得到处走动。
非值班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手术间,一切私物不得带入工作区。
十一、介入工作室内一切物品、仪器、药物等应分类,定位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检查检修,以保证使用,用后及时补充及归原,剧毒麻醉药品需加锁保管。
十二、介入工作室随时保持整洁,遵守层流手术间管理规定及院感要求。
介入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2篇)

介入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一、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衣服及口罩,离开手术室时,应更换外出衣及鞋子。
参加手术者应认真洗手,严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与步骤进行。
二、院外来参观、学习、实习者,须经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同意。
见习和参观者,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或鞋套)帽、衣服(或参观衣)及口罩,并应接受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指导,不得任意游动及出入。
三、室内必须保持严肃、安静、禁止喧哗,不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者,手术室负责人有权拒绝其进入手术室。
四、手术通知单必须手术前一天送交手术室,以便准备。
急诊手术通知单须经主治医师或值班医师签字。
五、手术室按时接手术病人,并带好病历,核对病人姓名、年龄、床位、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标记,防止差错。
病人要穿医院衣服进入手术室。
六、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无菌操作、消毒常规、急救抢救制度、查对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处理原则、特种感染处理原则、防止差错事故制度、安全制度、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值班制度、保持室内整洁。
七、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
各项急症手术的全套器材、电气等设备应经常检查,以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
手术室常规准备急症专用器械、敷料等。
如用完时,可动用其他择期手术器械、敷料等。
如无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急诊手术。
手术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须经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并经科室及医院相关人员批准方可办理暂借手续。
八、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避免交叉感染。
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或助手应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数目,并及时处理干净被血污染的器械和敷料,一切物品用后必须进行清洁和检查工作并归还原处。
如无条件时,应先做无菌手术,夜间及节假日应有专人值班及备班,以便随时进行各种紧急手术。
九、手术室应对手术病人做详细登记,按时统计上报。
十、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的物品等)。
介入手术室规章制度

介入手术室规章制度篇一:介入室制度介入室岗位职责、制度流程及预案一、科主任及介入手术主刀医师工作职责1.根据本科工作情况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协调配合,完成介入放射诊断与治疗的工作,确保介入诊疗的质量和安全。
2.规范医疗行为,督促本科室人员认真执行各级职责及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
3.组织查房、疑难、危重、死亡病例的讨论,组织协调本科室的抢救组织和参加介入手术的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手术方案提出指导性意见。
4.术前讨论(1)对重大、重危、疑难、易发生并发症、致残、预后不良及新开展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
(2)讨论会由科主任或主刀医师主持,经治医师、手术医师、护理及有关人员参加,助手做好详细记录并归录入病史。
(3)重点讨论:1、术前诊断及诊断依据;2、手术指征;3、术前准备及病员对手术耐受力的评估;4、麻醉选择;5、术式选择及术中注意事项,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危险估计及预防对策;6、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发症及预防处理;7、术后观察及护理要求;8、手术人员组成及分工。
(4)术前讨论主要内容、诊断、手术及治疗方案、危险性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应向病员及单位谈清楚。
5.参加并指导介入手术工作,参加并指导术后观察随访。
6.协调本科与协作病房、麻醉科、急诊科等科室的合作关系,全面保障病人介入手术过程中及围手术期的医疗安全。
7.不断提高本科室的医疗、护理质量,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减少医疗纠纷,一旦有纠纷时应及时做好纠纷接待工作。
二、介入手术助手医师工作职责1.完成科主任及主刀医师交代的工作。
2.对所有介入病员全面负责,详细了解病员的病情,并汇报给科主任及主刀医师。
严格执行上级医师的诊治决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参与科主任及主刀医师组织的查房、病例讨论、术前讨论,做好介入手术前准备工作,认真写好书面文书,对手术病人要作好术前谈话记录、术前写好术前小结、术后写好手术记录并录入病史,手术记录必须在术后及时完成。
介入科规章制度

介入科规章制度科规章制度是一个组织或机构内部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规定和规则,用于管理和规范科研活动和科技创新的行为。
这些规章制度可以涉及到实验室安全、人员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学术道德等多个方面,对于科研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介绍科规章制度在科研活动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有效地介入和执行科规章制度。
一、科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科规章制度在科研活动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科规章制度可以确保科研活动的安全性。
在实验室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和危险操作可能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科规章制度可以规定实验室的安全操作流程和必要的防护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次,科规章制度可以规范科研人员的行为准则。
科研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如学术不端行为、数据造假等,科规章制度可以明确规定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违规行为,并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以维护学术诚信和科研的公正性。
再次,科规章制度可以保护知识产权。
科研活动中的研究结果和技术成果往往体现了科研人员的智力和努力,在未获得相应的保护和授权之前,不应随意泄露和使用。
科规章制度可以规定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和使用权限,为科研人员的创新提供保障。
二、科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科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有一套科学严谨的流程和机制。
首先,制定科规章制度应该充分考虑科研活动的特点和需求,借鉴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经验,并广泛征求科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科规章制度的制定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能够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
其次,科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科研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和熟悉科规章制度的内容和要求,知道如何遵守和执行科规章制度。
相关的培训课程和宣传活动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提高自觉性和操作水平。
再次,对于科规章制度的执行要进行监督和评估。
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和评估体系,确保科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和运行。
同时,应该及时调整和修订科规章制度,以适应科研活动的发展和变化。
介入科规章制度

介入科规章制度在科学研究和创新领域中,规章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系列的准则和指导,确保他们的行为符合科学伦理,保持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介绍科规章制度的定义和目的,以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科规章制度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定。
这些规章制度旨在确保科学家的行为合乎伦理,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并促进科学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各个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都制定了自己的规章制度,以确保科学研究的质量和道德性。
科规章制度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们确保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行为符合科学伦理,避免伦理道德问题的发生。
例如,规章制度禁止科学家伪造数据、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及进行人体实验等不道德行为,保障研究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其次,科规章制度还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和保密性。
根据规章制度,研究人员必须取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并尊重其隐私权。
研究对象的信息和数据应该得到妥善保管,不得泄露或滥用。
另外,科规章制度还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遵循规章制度,科学家必须进行实验的详细记录,并将研究方法和结果公开共享。
这样,其他科学家就有机会验证和重复研究结果,从而增加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科规章制度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必须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实验,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他们需要准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正确的实验方法和仪器。
此外,研究人员还需要报告实验结果,并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其次,在人体试验领域,科规章制度更为重要。
进行人体试验必须严格遵守伦理和法律准则。
研究人员需要征得试验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保证试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他们必须定期对试验进展进行评估,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试验对象的权益。
此外,科规章制度还适用于科学论文的撰写和发表。
科学家需要根据规章制度的要求,对研究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并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结果。
他们还需要准守学术道德,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在发表论文时尊重同行评议制度。
规章制度-介入科工作制度

规章制度-介入科工作制度
1. 员工参与科工作制度必须符合公司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包括但不限于迟到、早退、旷工、请假、加班等事项。
2. 员工在参与科工作制度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进行安排和执行,
不得随意调整或违反工作计划。
3. 员工在介入科工作制度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学习,了解科工作制度的目的、原
则和具体要求。
4. 员工在参与科工作制度时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协议,在工作中不得泄露与科工作制度
相关的机密信息和数据。
5. 员工在参与科工作制度时必须服从和配合相关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不得阻碍、干扰
或拒绝相关工作人员的检查和调查。
6. 员工在介入科工作制度后必须及时向上级报告工作进展和问题,按照要求提交相关
工作报告和文件。
7. 员工在参与科工作制度时必须遵守公司的诚信和行为准则,不得利用科工作制度谋
取私利或损害公司利益。
8. 员工在介入科工作制度后如有违纪行为或违规操作,将按照公司规定进行相应的处
理和处罚。
9. 员工在介入科工作制度期间应当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为科工作制度的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目标做出贡献。
10. 公司保留根据实际情况对规章制度-介入科工作制度进行调整和解释的权利,并及
时通知员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科工作制度为了促进我科医疗技术的发展,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更好的为军、地患者服务,坚守我院“坚守“爱兵、爱民、爱院;自信、自律、自强”的院训,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特制定科室工作制度。
本制度自制定之日起,科室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认真执行。
本实施细则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介入科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七日第一部分:介入科的基本配备一、介入科设置介入科是影像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卫生部规定属于临床科室,科室管理上可以隶属于放射科,也可以成为独立科室。
在科室设置上应包括介入科门诊、导管室和病房三部分。
二、介入科人员1、医务人员⑴正规医学院校毕业,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聘任证书”。
⑵来源于影像科、血管外科、神经内外科及其他临床科室的医师均可从事介入治疗工作,但必须经过相应介入放射学科专业培训3年以上,取得介入放射学专科证书。
⑶身体适应X线环境下工作。
2、护理人员⑴正规护理院校毕业,取得“护士资格证书”。
⑵介入诊断和治疗涉及临床医学的各个系统的多种疾病,介入科导管室和病房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内外科和急症护理学技能,熟悉各种临床急重症的围手术期处理。
⑶导管室护士身体须适应X线环境下工作。
3、技师与工程师⑴介入放射学的专科性和特殊性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有全面的影像设备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基础。
⑵正规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或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专业、或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经过常规X线、CT和MRI专科培训,并取得DSA上岗证书。
⑶综合性介入放射学手术室专科培训2-3年,可以单独熟练配合医师开展血管内和血管外各种介入放射学技术,可以处理常见的影像设备技术故障和技术问题。
⑷身体适应X线环境下工作。
第二部分:导管室管理制度一、导管室的基本要求导管室是实施介入诊疗的重要场所,是医务人员在X线引导下进行有创性操作的手术室,它兼有手术室及放射科的特点。
因此,合理设计和科学布局是对导管室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开展介入手术所必需的设施条件。
(一)导管室的建筑结构与布局1、导管室的设置布局导管室应尽量与介入病房设在同一幢建筑物内,并自成一区。
导管室应保证安静、清洁,人员走动少。
所在区门口设置门铃及对讲设备,减少无关人员进入。
导管室应设病人出入口与工作人员出入口,工作人员出入口有更衣室,病人出入口处有消毒垫。
介入手术操作室的位置设置,要考虑到防止射线外泄及相邻工作室的保护。
2、导管室的内部设置导管室主要由手术操作室、控制室及辅助工作间组成。
手术操作室既要便于清洁、保证消毒隔离,又要便于放射防护。
操作室四周墙体及顶棚必须使用防射线材料,墙面材料应坚实、容易清洁,地面无缝,可冲洗,不易留污渍。
手术操作室入口处宽度设计应便于推车(病床)及各种设备出入,房门保证有效关闭,防止射线外泄。
操作室不设直接对外窗户,应通过空气过滤装置通风。
操作室应具备足够的空间,保证各种仪器摆入,方便操作和抢救时使用。
控制室与手术操作室以铅玻璃隔开,窗口可以尽量大一些,以便观察。
控制室内设置放射人员控制台、监视器、心电监护显示器、对讲机、刻录机、录像设备等。
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辅助工作间:观察室、洗手间、器械室、敷料室、库房、污物处置室、值班室、办公室、卫生间、更衣室等。
(二)导管室的人员配备导管室的工作人员主要由介入病房医师、护士、放射技师、心电和血压监测技师、护工和清洁工人等组成。
导管室医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介入病房工作经验,熟练的导管操作和介入治疗技能,无菌技术过硬并精通影像学知识。
作为操作者,医师应首先熟悉病人的临床情况,提出介入诊治方案;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处理紧急抢救及并发症;术后妥善书写手术记录,做好术后处理。
导管室护士主要职责是围绕导管室的诊疗工作,提供术前术后消毒隔离、材料物品准备和术中配合等服务保障。
导管室护士应具有丰富的介入病房护理工作经验,具备协助医师处理急、危、重症病人的能力,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熟悉抢救设备和药物,熟练掌握各种导管介入器材的使用及介入手术操作程序。
放射技师需具备放射技术专业任职资格,熟悉并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和保养,能处理简单的设备故障,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
放射技师的职责是负责相关的技术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根据手术医师诊疗活动需要,进行技术设备的操作,提供相关的技术保障。
护工主要负责介入手术病人的接、送工作,并具有消毒隔离的基础知识,协助护士做好术前、术后手术操作室的消毒处理。
清洁工人主要负责做好导管室日常清洁工作。
(三)导管室的设备及器材导管室的设备及器材主要包括影像设备、心电和压力监测系统、手术器材和抢救及防护设备等。
1、影像设备⑴为保质保量地全面开展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工作,必须具备具有国家注册标准的专业性的DSA设备。
⑵X线设备具有足够大的功率(毫安>600~800)和热效能,能够耐受连续长时间的介入放射学手术操作。
⑶图像采集与显示系统具备连续和脉冲功能,图像采集与显示速率在12.5幅/秒以上。
具备直径、长度和狭窄率等多种测量和后处理功能。
2、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时,医师需要借助心电血压监测仪获得反映患者生命情况的相关数据。
多导生理记录仪能记录体表12导联心电图,并同步获得心腔内多导联心电图。
多导生理记录仪和压力传感器、三联三通、冲洗装置相连组成压力监测系统,可用于测量患者有创血压。
导管室还应配备自动监测患者无创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功能的监护仪。
3、器材主要包括用于导管手术的器械与材料。
如器械台、方盘、刀片、药碗、止血钳、卵圆钳、麻药杯、弯盘、穿刺针、各种导管,指引钢丝、球囊和支架等。
所有手术器械使用前应保证无菌,一次性材料不可重复使用。
4、抢救设备常用设备有直流电复律除颤器、人工心脏起搏装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给氧设备、吸引器、简单人工呼吸器、心包穿刺包、气管插管器械等。
直流电复律除颤器应备两台,并由专人管理定期维护。
5、常规用药和抢救用药主要包括利多卡因、肝素、阿托品、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多巴胺、地塞米松、间羟胺、异搏定、三磷酸腺甘(ATP)、速尿、硫酸锌鱼精蛋白、盐酸吗啡、度冷丁、尿激酶、胃复安、5%-10%葡萄糖、生理盐水等。
6、防护设备介入手术进行中为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和病人受到X线损害,应向手术操作者提供铅衣、铅眼镜、铅帽、铅护颈等;对手术病人应提供甲状腺及性腺防护设备。
二、导管室的管理导管室是实施临床介入性诊疗的专门场所,导管室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建立健全导管室各项管理制度,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导管室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
(一)一般管理规则1、凡进入导管室手术间者,应着导管室专用洗手衣、裤、鞋套,进入无菌区应戴好帽子、口罩。
2、手术人员暂时离开导管室外出时,应更换外出衣、鞋。
3、手术区内不得带入任何食品,室内禁止吸烟,手术期间关闭手机铃声。
4、常规手术通知单,应于手术前一日,送交导管室,如需特殊材料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
5、介入手术病人必须有抗-HIV、HBsAg、抗-HCV等检查结果,阳性患者安排在每日最后。
6、如有严重或特殊感染病人做介入手术时,医师应提前通知导管室,以便做出相应的准备,防止交叉感染。
参加此类手术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有关规定,确保患者及工作人员安全。
7、手术使用后的布类、器械、导管材料等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处理。
8、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别放置。
将利器放置在利器盒内,避免交叉感染,垃圾处理时应注意环保。
9、导管室各种物品固定位置放置,用后立即放回原处。
由专人负责检查各种仪器是否运转正常,物品如有损坏应立即报修。
10、各种抢救药品应配备齐全,用后立即补充。
11、导管室一切器械物品未经负责人许可,不得外借。
以确保手术所需及防止交叉感染。
(二)接送病人制度1、导管室配有专门接送介入手术病人的护工,按照手术排序用平车接送病人。
对于危重病人由医师或护士接送。
2、护工在术前到病房接手术病人时,应认真核对科室、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手术项目等,保证确认无误。
病人术后送回病房时应与病房护士按规定要求办理交接手续。
(三)护理制度1、病人送入导管室后,护士再次认真进行“七对”,同时检查术前准备如皮肤准备、药物准备及各项化验等,以确保手术安全。
2、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护士在术前主动向病人自我介绍,态度要和蔼,安慰、关心病人,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3、术中护士要根据介入手术操作程序,积极、主动配合医师手术,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血压及心电变化情况,准确记录术中用药及介入手术材料。
4、术后护士要向病人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并进行简明的针对性健康指导。
(四)护士长职责1、护士长主要负责导管室工作人员、物品、工作安全、无菌技术及手术安排等的管理。
2、负责导管室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标准落实。
3、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组织好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的实施。
4、负责对导管室物品的管理,按要求建立物品使用账册,做到账物相符。
(五)参观制度(1)参观者须经医院医教办或护理部批准,导管室科主任、护士长安排方可参观。
(2)参观者进入导管室需遵守导管室的管理制度。
3、凡进修、实习人员参观,只限于本专业手术。
禁止在手术间内来回走动,应接受导管室医护人员指导。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距无菌区距离应保持在30公分以外,且不影响手术人员操作。
(4)参观人数应严格控制,保持操作间内安静。
(5)特殊病例、实习同学见习,应通过教学摄像进行观摩。
(六)DSA机使用制度1、介入病房医师和导管室技师操作DSA机实行准入制度。
经操作技能培训合格后,方可以使用DSA。
使用者应严格遵守DSA机操作规程。
2、使用机器前应注意电源,调节电压和电流,选择所需的技术开关。
3、使用过程中注意有无异常现象,发现有异常的声音、气味和任何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
DSA专业技师应记录设备故障及维修情况。
4、移动C臂、导管床前应注意有无障碍物,严防机器受损或人员受伤。
5、机器使用完毕应切断电源并使各操作件恢复至初始位。
(七)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导管室设置和布局应科学、合理,人物、洁污流向符合功能流程,其中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划分明显,有实际隔断措施。
2、手术操作室的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消毒和空气净化装置消毒等方法。
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其结果应为菌落数≤200cfu/m3。
3、导管室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使用有效期内标识齐全的无菌手术器械包、敷料包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八)导管室无菌技术1、洗手法(1)先刷洗后消毒手臂法:首先取无菌刷蘸肥皂液,按以下顺序无遗漏地刷洗手臂三遍,共约10min;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上臂下1/2段,每遍3min,特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