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天下皆知美为美

合集下载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教案完整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教案完整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课题: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都有自身的对立面,并以对立面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所以是美的,那时因为有丑陋存在;知道善所以是善的,那时因为有邪恶存在。

有与无相互生成,难与易相互成就,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音与声相互和谐,前与后相互伴随,这是永恒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讲故事激趣。

1、听成语故事《东施效颦》2、听了故事你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二、出示: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这是古时老子子说过的一句话,让我们来读一读。

句子比较长,要分开来读,再连读。

三学习句子1、出示原文: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说说意思3、读一读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所以是美的,那时因为有丑陋存在;知道善所以是善的,那时因为有邪恶存在。

有与无相互生成,难与易相互成就,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音与声相互和谐,前与后相互伴随,这是永恒的。

4、试背。

第二课时一、复习句子: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二、学习相关内容:老子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都有自身的对立面,并以对立面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

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所谓“相反相成”。

譬如美与丑、善与恶的事物及其观念都是在对立的关系中产生而存在的。

也就是说,一切事物在“相反”的关系中显现着“相成”的作用。

体现德育的高中历史教案5篇

体现德育的高中历史教案5篇

体现德育的高中历史教案5篇任时光飞逝,我们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我们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体现德育的高中历史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体现德育的高中历史教案1【知识梳理】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智者学派兴起的原因(1)自然条件优越,对外交流频繁;文化多元化为其提供重要前提。

(2)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及由此产生的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等因素的推动。

(3)古希腊社会经济发达,政治制度先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4)先哲们勇于探索、思辨。

2.智者学派研究的主题: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主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

3.思想主张:(1)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是相对的,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3)在社会道德上每个人都应该自己判断,不应强求一律。

4.地位:(1)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但忽视了伦理道德。

二.美德即知识1.苏格拉底研究的主题:认识人,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2.思想主张:(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知德合一"。

(3)善是人内在灵魂。

(4)教育与美德同样重要。

3.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的思想主张:提出"理想国"的学说。

地位:他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意思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意思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句话。

你们看,公园里的花很漂亮,大家都觉得美,这就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比如说春天来了,桃花开得粉粉的,好多人都去拍照,因为大家都知道桃花美。

再比如,动画片里的小公主穿着漂亮的裙子,又善良又可爱,我们也觉得美。

但是呢,美不只是外表好看哦。

有个小朋友主动帮助摔倒的同学,大家也会觉得他的行为很美。

所以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就是大家都能知道和感受到的美好。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小朋友们,咱们来理解一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比如说,彩虹出现在天空的时候,五颜六色的,大家都会说:“哇,好美呀!”这就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还有哦,过年的时候,到处张灯结彩,我们都觉得很喜庆很美。

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大哥哥给老奶奶让座,大家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觉得他很棒很美。

所以呀,美有很多种,不只是东西好看,人的好行为也是美,大家都能发现和喜欢。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小朋友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句话有点难,不过我来给你们讲讲。

像秋天的枫叶红红的,像小扇子一样,大家都觉得美,这就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还有啊,我们学校的运动会上,同学们努力跑步,为班级争光,大家也觉得这种精神美。

我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同桌帮我记作业,老师和同学们都夸他,这也是一种美。

所以,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知道什么是美啦。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教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教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步骤:1. 向学生简单介绍文章的和作者。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概念,例如询问学生对美的理解和例子。

3. 分享一些关于美的名人名言或故事,以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

4. 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章:美的定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和时代对美的定义的不同。

2.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文化和时代对美的定义的差异。

引导学生思考美的相对性和主观性。

2.3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不同文化和时代对美的定义的差异,例如古代希腊的美和现代审美观念的差异。

2. 通过案例或图片展示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美,让学生感受美的多样性和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美的相对性和主观性,例如讨论不同人对同一件艺术品评价的差异。

4. 总结学生对美的定义的讨论,并强调美的多样性。

第三章:美的表现形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美的多种表现形式,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美的多种表现形式,如视觉艺术、音乐、文学等。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美,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3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美的多种表现形式,如视觉艺术、音乐、文学等,并分享一些例子。

2.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美,例如观看一幅画作、听一首音乐或阅读一篇文学作品。

3. 讨论学生对所欣赏的美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美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四章:美的价值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美的价值,并学会欣赏美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介绍美的价值,如提升生活质量、培养情感和智力等。

引导学生思考美的价值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应用。

1. 向学生介绍美的价值,如提升生活质量、培养情感和智力等,并分享一些例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原文、译文及注释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原文、译文及注释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原文、译文及注释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先秦-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对照翻译: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互相矛盾而促成,长和短互相比较才形成,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这是永远如此的。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因此,有道的人用“无为”的法则来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万物作焉而不辞。

让万物兴起而不加倡导,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已有;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抚育万物但不自恃己能,立下了功勋而不自我夸耀。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正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

语文教师手册_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语文教师手册_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老子选(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二)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壹.教学重点老子是道家的重要经典,在如格言的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本课所选篇章,充分表现老子的思想精髓:崇尚自然无为,强调谦下守柔,反对人为执着。

在授课时,老师宜就上述道家思想与学生充分讨论,使收潜移默化的教学成效。

另外在文学特色方面,老子一书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结成时间较早,其文句为韵散结合的形式,有的句式整齐,音韵天成,与诗歌无异;有的长句与短句、骈句与散句参差互见,颇见腾挪变化之美。

综合以上特点,在教学时宜就下列几方面加以掌握:1.了解老子的生平、思想大要。

2认识道、儒两家的思想差异,及其处世态度的不同。

3了解老子书中的文学、音韵之美。

4学习推演、论述事理,并用流畅的文字表达。

5学习举例说明事物与博喻的技巧。

6了解美恶、有无之对比,是相对而非绝对的,以化解某些偏执固陋的观念。

7学习谦下不争、虚怀若谷的精神。

8培养简约朴实的人生观。

贰.题解参考数据一版本说明由于老子书版本纷繁,本课文字参酌现今三种传世的通行版本:曹魏时王弼老子注(简称“王弼本”)、东汉时成书之河上公老子章句(简称“河上公本”)、唐初傅奕校定之道德经古本篇(简称“傅奕本”);与二种考古出土版本:郭店竹简本(简称“竹简本”)、马王堆帛书本(简称“帛书本”)。

虽以王弼本为主,然而并不固守其版本。

二写作背景老子书中有“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夫乐杀者,不可得意于天下”、“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等叙述,而且向往一个小国寡民的社会。

这是基于以下的社会现实:约当周灵王(公元前五七一~前五四五年)初至周元王(公元前四七五~前四六九年)末,为春秋晚期,这时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型态急遽转型,铁器普及,农业发展,手工业百工俱兴,商人成群结队周流四方,城市规模扩大,货币经济繁荣。

南夷北狄,交战中国。

周室衰微,政在霸主。

贵族没落,政治动荡。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知美 爱美 懂美 创美

知美 爱美 懂美 创美

知美爱美懂美创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甘肃省临洮县南街小学靳蕾语文是小学各门课程中展示最多,且美育内容最丰富的一门课程。

现行语文教材所选用的都是文质兼美的篇章,其内容既有风姿迥异的自然界山清水秀的自然美;又有描写波澜壮阔建设改革中气势磅礡、深刻感人、催人奋进的社会美;还有再现历史、社会、自然为一体的巨幅艺术画卷美。

它完整、集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历史长河、社会生活、自然风貌、风俗人情中千姿百态的美。

如何利用这门课程,寓美育于语文知识教学之中,是非常值得研讨的。

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的。

一、欣赏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课文描绘的是祖国的壮丽河山,这是自然美的表现。

作家往往用彩笔的笔把大地山川的秀美景色浓缩到自己的作品中,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风景图。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从入山开始,介绍沿途景物,仅仅抓住了浙南山区富有特征的几种景物,寥寥几笔,在读者面前描绘出了一片明艳的色彩美。

从一个“满”字,可以想象,在盘曲而上的山路两旁,是大片大片的映山红,花朵,叶子都比盆栽的有精神。

那么或黄或红的花朵,肯定十分美丽,如飘落的云霞,叶子肯定青翠欲滴。

油桐树正开花,此花白中带黄,十分肃雅,点缀其间,倍增美感。

其余草木以“或浓或淡的新绿”,“浓”“淡”“新”这三个富有表现力的字眼,引发起读者对生机盎然的春天草木的许多联想。

短短一段文字在读者眼前营造出了一幅鲜明艳丽的繁春图。

《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葱茏的树林,绿茵的草地,四季绚丽的色彩,使人感到生机盎然,怡然心醉。

《火烧云》则描写了瑰丽梦幻的自然景象。

在讲授这类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大自然的美感和读者的心境溶为一体,来欣赏祖国壮丽秀美的风光,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是学生受到美育。

二、感受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美。

小学语文中,许多篇章在赞颂伟大祖国壮丽河山的同时,又往往借景抒情,讴歌高尚的人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教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教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教案教案标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教案目标:1. 使学生理解美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美。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以通过艺术形式表达美。

教学内容:1. 美的定义和特征。

2. 不同领域中的美,如自然美、人文美、艺术美等。

3. 美的欣赏和评价标准。

4. 美的表达方式,如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一些图片、音乐或视频素材引起学生对美的兴趣,并让他们分享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探究活动:2.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美的定义和特征,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领域(自然、人文、艺术等)的美进行展示,并解释他们的选择理由。

知识讲解:4. 教师介绍不同领域中的美,并提供相关的例子和图片。

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这些美的评价和感受。

实践活动:5. 绘画活动:学生选择一个自然景观或人物形象进行绘画,并在作品旁边写下自己对这个美的评价。

6. 音乐活动: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用舞蹈或其他形式表达对这首音乐中美的感受。

7. 文学活动:学生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朗读或改编成短剧,表达对其中美的理解。

总结活动:8.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他们对美的新认识和体验。

教学资源:1. 图片、音乐和视频素材。

2. 绘画工具和纸张。

3. 音乐播放设备。

4. 文学作品的选段。

评估方法:1. 学生的小组展示和个人作品展示。

2. 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评价的口头表达。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并用摄影、写作等形式记录下来。

2. 邀请专业人士或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拓宽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表达方式。

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文选04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文选04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 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 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斯:(1)指示代词,这;(2)连词,则。可 翻译成“这就”。 恶:丑--VS“美”
已:通假字,通“矣”,句末语气词。
有无相生:“有”和“无”相互依存而显 示出了“有”和“无”。 生:《说文》: “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徐灏段注笺: “《广雅》曰:‘生,出也。’生与出同 义,故皆训为进。” 难易相成:“难”和“易”相互依存而显 示出了“难”和“易”。相成,相互促成。 --今有“相反相~”
[魏]王弼《老子注》
后人假托的“汉河上公”《老子章句》 近人马叙伦《老子校诂》 近人高亨《老子正诂》 今人任继愈《老子新译》
【题解】
本篇为《老子》第二章 前一部分以美与恶、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 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为例, 说明一切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 方面虽然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相反相成, 失去一方则另一方即不会存在 后一部分根据相反相成的道理提出了以“无为” 达到有为的政治思想
(1)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表示领属或修饰关系。
eg.是炎帝之少女。(山海经· 精卫填海)
eg.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战国策· 范雎说秦王) (2)连接主语和谓语,使主谓结构转变成名词词组,充当句子的 主语、宾语、判断句谓语、表示时间的状语。 eg.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 滨!(《左传· 齐桓公伐楚》)[贡:朝贡。] eg.汤之问棘也是已。(庄子· 逍遥游) (3)连接主语和谓语,作为复句的前一个分句。“之”不必译出。
〖译文〗
因此,圣人以无为的原则处理世事,不用言语 进行教化。让万物自已发展生息而不加以干涉, 辅助万物生长而不据为已有,对万物有所施为 而不自恃有恩,达成功绩而不自居有功。正由 于圣人这样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绩永远不 会失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教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教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教案主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意义。

2. 引导学生对美进行思考和探讨。

教学内容:1. 解释“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标准和定义。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什么是美?美的定义是什么?2. 分享不同的美学观点和理论。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美的标准和定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评估。

第二章:美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的多样性。

2.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形式的美。

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领域中的美,如艺术、自然、人文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不同形式的美。

1. 展示不同领域的美,如艺术作品、自然景观等。

2.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其美的特点。

3.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形式美的欣赏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欣赏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评估。

第三章:美的价值观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美的价值观。

2. 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内容:1. 探讨美的价值观和其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的体现。

2.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对美的价值观和其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介绍不同文化和社会中对美的价值观的体现。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个人对美的价值观和其对生活的看法。

3.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美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评估。

第四章:美的创造与表达1. 让学生了解美的创造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的美的创造和表达方式,如艺术、文学、音乐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教学活动:1. 介绍不同的美的创造和表达方式,并进行示范。

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如绘画、写作、演奏等。

老子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教用)

老子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教用)

老子选 老 子一、写作背景春秋晚期,铁器普及,农业发展,手工业兴起,商人结队周流四方,经济发展迅速,巨商大贾与国君分庭抗礼,社会急遽转型。

而周室衰微,政在霸主,大国争霸,小国争地,侵伐不绝。

周初的一千八百多国,只剩下一百四十余国。

诸侯骄奢淫佚,加重剥削,人民疲惫。

士阶层崛起,私学出现,庶民议政,百家争鸣。

此时,主张政府不干涉人民生活,消除战争,少私寡欲,向往小国寡民社会的老子思想出现了。

二、老子(【 道 】家代表人物)其人、其书简介(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二)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三、国学常识五、难句精解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映衬。

丑与不善的概念相伴着美善的概念而产生。

2.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排比。

对立的概念都是同时产生的。

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位居低下的江海,为众流所归。

4.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映衬。

圣人先行谦下,而后能统治人民。

5.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圣人因谦下而为天下人所接受。

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回文、顶真。

简约朴实才有至理。

7.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虽有利,争即得害。

七、字形辨析(相同偏旁)十、延伸学习1.老子第八章(节录)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语译:有上德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能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卑下之地,所以这种特性最接近于“道”。

……上德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像水一样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没有怨尤。

2.老子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语译:我无所作为,而人民自然顺化;我好静,而人民自然端正;我不加干扰,而人民自然富裕;我没有贪欲,而人民自然纯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教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教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教案教案标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道德经》中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这句话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道德经》中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这句话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道德经》的相关篇章或摘录。

2. 与美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源。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美的图片或音乐,引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

引入:2. 介绍《道德经》中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这句话,并解释其含义: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的,就会出现丑恶的对立面。

3.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为什么会有丑恶存在?探究:4. 分组讨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5. 学生展示各自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美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拓展:6.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进一步感受和理解美的多样性。

7.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或表演,展示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表达。

总结:8.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美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9.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感知和欣赏美,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作业:10.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美的感悟和体会的作文,并鼓励学生通过插图等方式进行美的表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道德经》中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这句话,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通过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拓展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界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老子二章》-线长城

《老子二章》-线长城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时间分配
组教
导入新课
新授
整体感知
作业
导入新课。
“道可道,非常道”“天长地久”“上善若水”“自知之明”……说起这些话,我们都不会觉得陌生,它们都出自我国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作《老子》。
最高明的智者,就象水一样。水具有种种美德它滋润万物有利于它们生成而又不和万物相争保持平衡,总是处于人们所不喜爱的较低位置,所以它的完美接近于天地的精神。
⑸《老子》一直都在讲自然大道,包罗万象,把人、自然、万事万物都概括了进去,而且总纲的道就是所有事物的规律,了解了规律,就能按规律办事。横竖看天下,概莫规律能囊括矣。有很多成语、名言都是出自与此,如玄之又玄、无为而治、金玉满堂、视而不见、六亲不和、以柔制刚、以德报怨等等,都是源于《老子》,你还能写出一些出自《老子》的成语吗?
2.文学常识填空。(2分)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后隐退,著《老子》一书。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千字文》,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文化大讨论(共5则范文)

文化大讨论(共5则范文)

文化大讨论(共5则范文)第一篇:文化大讨论(共)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的根本和动力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同时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就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

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

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用先进的观念管理企业,使员工的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因此,在股改大任的情况下,农行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人是最根本的,只有发挥好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做到人尽其能,增强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实现和谐发展。

而要做到这一点,归纳起来就是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树立对外良好的形象,增强员工的归属感;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员工管理,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价值,推动企业发展,最终实现个人的小发展和企业的大发展。

就目前情况来看,农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已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远远不能适应今后农行发展的需要。

成功企业的事例告诉我们,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农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更需要系统性、长期性,这是需要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

二、农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我们应把农行当做自己的家,去爱护它,保护它,建设它,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让农业银行的股改事业稳健推进,成功上市,最大限度的做到股改、合规、发展的全面完成,让农业银行的各项事业稳步健康可持续的大发展。

(1)以客户为中心,努力建设规范化的服务型文化勿庸置疑,农业银行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客户数量最多,网点涵盖最全,服务层次多的银行。

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阅读理解题

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阅读理解题

《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阅读理解题一、介绍《老子》是我国古代经典哲学著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内涵。

其中的第二章谈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理念,探讨了美的含义和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解读这一经典的哲学思想,以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这一主题。

希望通过全面评估和深度分析,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二、理解美的概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说法并不是指美是一成不变的概念,而是指美是普遍被认同的,是一种在人类认知中共有的特征。

对美这一概念的理解,既包括对象的特质,也包括人类对美的主观感受。

这一点,与西方哲学对美的定义有所不同。

在西方哲学中,美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而《老子》中的“美”更多地涉及了个体内在的心灵体验和感知。

三、美的内涵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而知恶,斯为知矣:老子强调了美和恶的相互对立关系,从中揭示了食物和饱人之间的关联。

可以理解为,美是因为有恶而存在的,所以美和恶是相互衬托的。

这一点引发了对美和恶的关系以及人的心灵感受之间的关联,可以引出更多的思考。

2. 是故执美之者,厌丑;执善之者,厌恶:这里反映了人的主观感受和选择。

一个人如果刻意执着于美,就会排斥丑;执着于善,就会厌恶恶。

这对于个体心理的影响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有着重要的启发。

因为我们往往会在执着于美好之事物时排斥掉其他不为我们所接受的事物。

四、总结与回顾“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理念,不仅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有所涉及,也在很多其他我国古代经典中有所体现。

这种关于美的概念,在成为人们行为准则和审美观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的了解,《老子》的第二章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的内在含义,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沉稳地应对美恶之事,自然地看待世事。

五、个人观点《老子》中关于美的哲学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美的概念。

美是相对存在的,是通过对比和体验而产生的,是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互动。

我们在对待美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在体验和感悟,而不是轻易地被外部影响所左右。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调,上下相成,内外交感,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中庸》这是出自于《中庸》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为美,这就是厌恶它的地方了;都知道善之为善,这就是不善它的地方了。

所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就是天地之间的法则。

我们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美也有丑。

比如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逛超市。

我看到了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

我就对妈妈说:“妈妈这个小女孩真好看。

”妈妈也对我说:“是的是的!”于是我就和妈妈一起去买东西了。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她只有十岁左右的年纪,在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是天真烂漫的。

但是她却不得不去打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虽然她只有十岁左右但她却要每天背一个大书包和她那条又长又黑的辫子,走起路来辫子左右摇晃。

但是她还是笑着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都已经上六年级了但是我每天还要背着这个大书包去上学!”在买东西时妈妈问她:“你为什么要背这个大书包呢?”小女孩说:“因为老师说要背好书包才能考一个好成绩,才能上一个好学校……”“那你为什么不把头发剪掉呢?”妈妈又问。

“因为我要留短发呀!”这就是美之为美的体现吧!但是这种美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别人眼中你可能是个丑孩子;在别人眼中你可能会被别人嘲笑;在别人眼中你可能会被人看不起……但是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只要你内心充实了就好了。

“我是一个好人。

”当这个小女孩说完这句话时我不禁地对她肃然起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都能做到这种地步我难道还不能吗?也许她曾被人嘲笑过,但是她还是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也许她曾被人看不起过,但是她还是要做一个好人;也许她曾被人看不起过,但是她还是要做一个好人。

因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所以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好人。

这是小女孩在听到自己被人嘲笑后对自己的鼓励;这是小女孩在得到别人肯定后对自己的肯定;这是小女孩在听到自己被人表扬后对自己的肯定;这是小女孩在听到自己被人赞扬后对自己的肯定;这是小女孩在听到自己被人鼓励后对自己的肯定。

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知人者智》导学案

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知人者智》导学案

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知人者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阅读、自主分析课文内容,通过自主与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含义; 2、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老子》,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四、教学方法:以启发教学为主,配以问答法和讲授法辅助教学五、课时安排:2课时 (一)课前预习与展示 1、作者简介老子,姓_______,名______,字______,谥曰聃,老子是________思想家,_______家的创始人。

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后隐退,著_________一书。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后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

《老子》又称________,是道家的主要经典。

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2、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高下相倾音声相和万物作焉为而不恃夫唯不居 3、解释下列词语是以不去:难易相成:万物相倾: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而不恃: (二)课上合作探究 1、我们在朗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章时,大家是否发现这一章的规律呢? 2、它们之间除了完全对立之外,还有什么内在联系? 3.这种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规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4、课文中的哪几句话可以做它的佐证? 5.我们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会经常发现“君子”这个词,“君子”是孔子赞美的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而在《老子》中则经常提及“圣人”,何谓“圣人”呢? 6.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 7.“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治国思想,“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8.虽然我们并非圣人,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你觉得这一章对你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六、延伸扩展搜集《老子》的成语七、布置作业六、当堂检测(见练习册)第二课时学习《知人者智》一、课前预习与展示 1、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自胜者强 2、解释下列词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二、课上合作探究 1、这一章主要谈的是修身和自我发展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都有自身的对立面,并以对立面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所以是美的,那时因为有丑陋存在;知道善所以是善的,那时因为有邪恶存在。

有与无相互生成,难与易相互成就,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音与声相互和谐,前与后相互伴随,这是永恒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激趣。

1、听成语故事《东施效颦》
2、听了故事你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出示: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这是古时老子子说过的一句话,让我们来读一读。

句子比较长,要分开来读,再连读。

三学习句子
1、出示
原文: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说说意思
3、读一读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所以是美的,那时因为有丑陋存在;知道善所以是善的,那时因为有邪恶存在。

有与无相互生成,难与易相互成就,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音与声相互和谐,前与后相互伴随,这是永恒的。

4、试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句子: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二、学习相关内容:
老子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都有自身的对立面,并以对立面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

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所谓“相反相成”。

譬如美与丑、善与恶的事物及其观念都是在对立的关系中产生而存在的。

也就是说,一切事物在“相反”的关系中显现着“相成”的作用。

“相反”,就是说事物的两个矛盾方面相互排斥;“相成”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两个矛盾方面相互联结,获得了同一性。

三、做做游戏:学生将带来的图片进行比较,看哪幅漂亮?将笔进行比较,看哪根长?将颜色进行比较,看哪种暗?刀是锋利的吗?通过比较明白万物都是相对的。

四、联系实际说说。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英国伦敦有家报纸曾经刊登一则广告:以5万英镑征集由伦敦到达罗马最快捷的旅行方法。

因为奖金不菲,问题奇特,一时应者如云。

如果是你,你会是什么样的答案呢?
学生交流。

公布结果:最后,刊登广告的事主将奖金颁发给一位年近中年,风韵犹存的妇女。

她将自己人生的经历都蕴含到简洁的答案中:找到一位心仪的旅伴。

令人心仪的旅伴不能缩短两地之间的物理距离,但是却能够让人感到整个旅程如沐春风,如白马过隙。

这就是心理时间的相对性。

中国的许多古谚语,例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兮,度日如年等等也充分表达了心理时间的相对性,但对心理时间相对性认识仅停留在直观本能阶段,心理时间其它更精密、逻辑的属性却远远没有表达清楚,以至于无法对心理时间做精致、准确的管理。

五、学习相关成语。

你知道表示时间最短最长的成语吗?
六、制作书签
课题: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水德是最近于道的,做人要像水一样柔善。

译文:最善的人好象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激趣。

1、听故事《水灌良田》
2、说说和水有关的成语
3、听了故事你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出示: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是古时老子子说过的一句话中的前部分: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让我们来读一读。

三学习句子
1、出示
2、说说意思
3、读一读译文:最善的人好象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全文的意思:最上等的善要象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夺,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低方,所以最接近道。

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存心善于保持深沉,交友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正因为他与事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

4、试背前半部分并说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句子: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二、学习相关内容:
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老子最赞赏的是“水”,认为水德是最近于道的。

“圣人”的品
格就像“水”那样:滋润万物而不与取于万物,甘愿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

人格完善的“圣人”正式如此:他们不但默默无闻地做着于群众的事情,而且“处众人之所恶”,做着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他们任劳任怨,忍辱负重,能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名夺利。

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尽管从总体上看,老子的处世哲学是消极、无为的,但如果剔除其消极成分,细细品味水的品性,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发掘或引申出有益的道理或原则的。

三、联系实际说说。

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水的优点吗?、
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点评
一曰守拙。

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

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

此等宁静和达观,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

这的确是一种“无为”,但不是对“大我”的无为,而是对“小我”的无为,是在个人利益上的无为。

二曰齐心。

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返顾地前进,故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之慨叹。

因其团结一心,水威力无比:汇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荡今涤古;乘风便起波涛,轰轰烈烈,激浊扬清。

三曰坚忍。

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

九曲黄河,多少阻隔、多少诱惑,即使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丝动摇,雄浑豪迈的脚步何曾有片刻停歇;浪击礁盘,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退缩,一波一波前赴后继,一浪一浪奋勇搏杀,终将礁岩撞了个百孔千疮;崖头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咬定目标,不骄不躁,千万次地“滴答”、“滴答”,硬是在顽石身上凿出一个窟窿来,真可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四曰博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它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从不挑三拣四、嫌贫爱富。

它映衬“荷塘月色”,构造洞庭胜景,度帆樯舟楫,饲青鲥鲢鲤,任劳任怨,殚精竭虑。

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不彰显自己。

五曰灵活。

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

它因时而变,夜结露珠,晨飘雾霭,晴蒸祥瑞,阴披霓裳,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

它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吟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深而为潭,韬光养晦;浩瀚为海,高歌猛进。

它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曰“水无常形”。

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

六曰透明。

虽然也有浑水、污水、浊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

它无颜无色、晶莹剔透;它光明磊落、无欲无求、堂堂正正。

惟其透明,才能以水为镜,照出善恶美丑。

人若修得透明如水、心静如水,善莫大焉。

七曰公平。

水不汲汲于富贵,不慽慽于贫贱,不管置于瓷碗还是置于金碗,均一视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谓“水平”。

倘遇坑蒙拐骗,水便奔腾咆哮,此乃“不平则鸣”。

人若以水为尺,便可裁出长短高低。

五、学习相关谚语。

1、每一颗善良的心都是纯净的水。

2、“善良的心是花园,善良的思想是根茎,善良的话语是花朵,善良的事业是果实。

(英国谚语)”这说明,只要我们袒露一颗善良大心,世界便会向你报以微笑。

3、善良是一种风度,是一种修养,也是海洋一般博大的胸怀。

它把高尚与友情,忠实
与勇敢,吸纳到爱的生命中,让生活变达更加美好。

4、有一位智者告诫人们:“可以交出你的皇冠、珠宝和金银,但绝对要保留你一颗善良的心。

5、爱真理和善良,不是为了求得报酬,而是为了真理和善良本身。

(法国谚语)
6、善良的人不论有心或无意,都会彼此帮助,邪恶的人则故意互相作对。

六、制作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