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注疏部分练习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题答案精解(黄德宽版)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题答案精解(黄德宽版)

憾恨也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 非其旧矣。”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哪一个字是衍文?阮元有什么根据?如 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有什么改变?这个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标点法, 意义有什么不同?你赞成哪一种标点法?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的衍文是“轻”字。 阮元的根据有四:一是古本无“轻”字,二是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引文无 “轻”字,三是邢昺《论语注疏》无“轻”字,四是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无“轻”字。 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是: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标点法,除了上面的标点法以外,还可以如下标点: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两种标点法,句子意义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前者强调的重点在于“共” 字,后者强调的重点则在于“敝”字。 两种标点法相比较,前者较好。
五 《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阮元《十三经注疏》云:“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 衣裘见管子小匡及外传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因雍也篇衣轻裘误加轻字甚 误钱大昕金石文跋尾云石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 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于 赤之适齐节音衣为于既反而此衣字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 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而无所
学会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的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 住上几年,那么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你说薛居 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 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会跟谁干出坏事 来呢?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 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又会和谁做出好事来呢?仅仅一个薛居 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标点: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 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 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 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 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 右下》) 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 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 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 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 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 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 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 如自己为自己。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下册课后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下册课后练习题答案

练习四一解释下列名词: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其义例,书中并有评点,宣扬桐城派的文学观点;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带△的词或词组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侍坐译文: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解词:安,疑问代词,怎么;2.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译文: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解词:绝,动词,穿过; 图,动词,计划、谋划;且,副词,将要;3、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施及到禽兽身上,而功德却不能施加给百姓的原因,是什么呢解词:者,辅助性代词,“……原因”;独,副词,表反问语气;4、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天论译文:那流星的坠落,树木发出响声,这是天地运行,阴阳变化,而出现的事物中少见的现象;认为这些现象奇怪是可以的,可是害怕它就不对了;解词:队,“坠”的本字,动词,坠落;是,指示代词,这;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5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韩非子五蠧译文:因此人多而财物少,劳动辛苦可是得到的衣食用品少,所以人们就会争夺; 解词:是以,指示代词“是”和介词“以”连用而成的固定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此”;货,名词,财物; 事,动词,从事、用;6、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吕氏春秋察传译文: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听到有人读史书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 解词:之,动词,到、往; 史记,名词,记载历史的书;三下列文章在古文辞类纂中归入哪一类按我们的分类,应当属于哪一类古文辞类纂的归类:贾谊吊屈原赋归哀祭类,枚乘七发归辞赋类,晁错论贵粟疏归奏议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归赞颂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归传状类,欧阳修泷冈阡表归碑志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归书说类,曾巩墨池记归杂记类;我们的分类:贾谊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归韵文的辞赋类,晁错论贵粟疏归应用文的奏议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归应用文的赞颂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归传记散文,欧阳修泷冈阡表归应用文的墓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归应用文的书信类,曾巩墨池记归杂记文;四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原文见教材第747页1.“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雱,的读音是“普康反”,即pāng ;义为“盛貌”,形容雪下得很大的样子;2.“惠”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注惠,是“爱”的意思,即仁爱;这是毛亨的注;3.“好”是形容词还是动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好”是动词;根据有二:一是它后面有宾语“我”;二是它的读音为“呼报反”,即hào;4.郑玄对“邪”是怎样解释的“邪,读如徐;”郑玄认为“邪”是“徐”的假借字,义为宽缓;5.“只且”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解释“只且,语助也;”即认为“只且”是语气词;这是孔颖达的解释;五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阮元十三经注疏云:“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子小匡及外传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因雍也篇衣轻裘误加轻字甚误钱大昕金石文跋尾云石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于赤之适齐节音衣为于既反而此衣字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而无所憾恨也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非其旧矣;”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哪一个字是衍文阮元有什么根据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有什么改变这个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标点法,意义有什么不同你赞成哪一种标点法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的衍文是“轻”字;阮元的根据有四:一是古本无“轻”字,二是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引文无“轻”字,三是邢昺论语注疏无“轻”字,四是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无“轻”字;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是: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标点法,除了上面的标点法以外,还可以如下标点: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两种标点法,句子意义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前者强调的重点在于“共”字,后者强调的重点则在于“敝”字;两种标点法相比较,前者较好;六将下面的短文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标点: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译文:齐景公让圉人饲养他心爱的马,这匹马突然死了;景公很生气,就命令手下的人拿着刀去肢解养马人;这时,晏子正陪坐在景公跟前;景公手下的人拿着刀走上前去,晏子阻止了他们,并问景公说:“尧舜肢解人体,从身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惶地说:“从我开始;”于是下令不再肢解养马人; 景公又说:“把它交给狱官处理;”晏子说:“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请让我为你历数他的罪过,也让他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然后再把他交给法官;”景公说:“可以;”晏子数落道:“你的罪过有三条:君王让你养马,你却让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一条;你让君王最好的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二条;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到后必定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们听到后必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你让君王的马死掉,使怨愤在百姓中积聚,军威在邻国中减弱,你应被判处死罪,这是第三条;现在就把你交给法官;”景公叹息说:“您放了他您放了他不要损伤我的仁义名声啊”标点: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淮南子人间训译文:什么叫有罪却更加得到信任鲁国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烹了它;母鹿跟着秦西巴叫唤;秦西巴不忍心,放开小鹿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回来后,问鹿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任儿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这就是所说的有罪过反而更加得到信任的例子;标点: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朝着好的方向走吗我明白地告诉你;假如这里有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答道:“找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在旁边吵吵嚷嚷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的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会跟谁干出坏事来呢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又会和谁做出好事来呢仅仅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标点: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译文: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练习五一解释下列名词:四六:文体名,也称“四六文”,就是骈体文;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的句子,世称骈四俪六;此文体形成于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成为文章的正宗,唐代称为“时文”,晚唐至明称“四六”或“四六文”,清代始称骈体文;其语言特点是:骈偶、“四六”、平仄、用典和藻饰;工对:骈体文和近体诗中的一种对仗,因其对得工整,故称“工对”;它要求在对仗中用相同“事类”的词语相对,即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动物对动物,植物对植物等;律赋:唐宋时科举取士所采用的骈赋,要求平仄对仗,并限定韵字,因此又叫做律赋;律赋大都内容贫乏,文字呆板,毫无生气,在文学上没有多少价值;互文:古代修辞方式的一种,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其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互相补充;二简述赋体的演变和各种赋体的特点;赋体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四种主要形式:骚赋、古赋、骈赋和文赋;骚赋产生于汉初,由楚辞演变而成,其写作模拟楚辞,如贾谊的吊屈原赋;这种赋体在形式上同楚辞相似,也以“兮”字入句;其内容则重在“写志”而不重在“体物”; 古赋是指骚赋以外的汉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这种赋体往往可分为三部分;开始有段近似序的散文;中间常用问答的形式,篇幅也较大,极力铺陈夸张;韵文中夹杂散文,用散文叙述,用韵文描写;结尾再用一段散文,发些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类似楚辞的“乱”或“讯”;古赋在句式上一般不再用“兮”字,主要是四言和六言,杂以三言和五言;古赋在六朝时期发展成为骈赋,如江淹的别赋;这种赋体一般都是四六句,且讲究对偶和平仄,堆砌典故;实际上,骈赋等于有韵的骈体文,既具有骈体文的一般特点,又体现出赋铺陈夸张的特色;另外,骈赋到唐宋时期,科举中要求平仄对仗,并限定韵字,因而又称“律赋”;文赋是受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唐宋古文家在赋的创作上,极力摒弃骈俪之习,通篇贯串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在艺术形式上给赋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创作了一些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文赋,如苏轼的赤壁赋等;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辨析带△的同义词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1.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萧统文选序译文:楚君不从善如流,臣下此处指屈原进谏逆耳忠言,因深思远虑,于是被流放到湘江之南;“思”和“虑”都有“思考”的意思;“思”指根据确定的意愿去思考,“虑”指对问题反复周密地思考,力求得到最佳选择;2.余监抚馀闲,居多暇日,历观文囿,泛览辞林;萧统文选序译文:我在监国和抚军的空闲中,度过了许多闲暇的日子,广泛阅读了各类文章;“观”和“览”都有“看”、“阅读”的意思;“观”指有目的有意识地看,“览”指广泛地看;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译文:晚霞与孤独的野鸭相伴同飞,秋水和高远的天空浑然一色;“与”和“共”都是介词,表示对象,这里用法相同,可译作“和、跟、同”等;“与”另有动词“给与”和连词“和”等用法,“共”另有副词“共同”、“总共”等用法; 4.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屈原离骚译文:君王何不趁着年轻力壮而放弃那些邪恶的行为呢,为什么不改变这种做事情的态度驾驭着千里马往前奔驰吧,随我来,我为你在前面带路;“驰”和“骋”都有马快跑义,但“驰”是指使劲赶马使马快跑,需要人驱赶;“骋”是指纵马奔驰,即马随意狂奔,不需要人驱赶;这里二者连用,意思是放马奔跑;5.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屈原离骚译文:当初君王已经与我有相约之言,后来心意改变又有了别的想法;我并不为离开朝廷而难过,只是为君王的屡次改变主意而感到伤心;“离”和“别”都是动词,都有“分开”的意思;但其程度上有细微差别,前者浅,后者深;楚辞离骚王逸注:“近曰离,远曰别;”6.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枚乘七发译文:如今那些达官贵人家的子弟,一定是在深宫闺门之内居住和生活,内有照料日常生活的保姆,外有负责教育的师傅;“居”和“处”都有“居住”的意思;“居”指长久定居,“处”指停留,短时间的居住;四分析下面两组句子中的对仗: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与“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双双相对,在句法结构上是主谓结构两两相对,即“北海虽赊”对“东隅已逝”,“扶摇可接”对“桑榆非晚”;词性上也基本上是相对的,即实对实“北海”对“东隅”,“扶摇”对“桑榆”,虚对虚“虽”对“已”,“可”对“非”,动对动“赊”对“逝”,“接”对“晚”,静对静“北海”对“东隅”,“扶摇”对“桑榆”;2.巡曾楹而空揜,抚锦幕而虚凉;江淹别赋上下联的句法结构都是“而”字连接两个动词性结构;“巡曾楹”和“抚锦幕”是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空揜”对“虚凉”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词性上是实词相对:动词对动词“巡”对“抚”、名词对名词“曾楹”对“锦幕”、形容词对形容词“空”对“虚”;虚词相对:连词对连词“而”对“而”;五利用工具书查出下列典故的出处:1.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徐孺榻:后汉书徐稚传:“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陈蕃在鄙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以徐孺榻表示对贤士的礼待;这里用来指洪州出人才;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东汉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字元卿,舍中三径,唯羊仲、求仲从之游,皆挫廉逃名不出;”后因以三径代指隐士的家园,也指家园;六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方式: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诸葛亮出师表并提:“侍中”指郭攸之、费祎,“侍郎”指董允,并提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代称:“良实”本都是形容词,这里指代贤良诚实的人,是以事物特征代本体; 2.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起义代称:“坚”代“坚固的铠甲”,“锐”代“锐利的武器”, 是以性质代本体; 3.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洛阳伽蓝记王子坊对偶:即“鳏寡不闻犬豕之食”对“茕独不见牛马之衣”;互文:“鳏寡”与“茕独”、“不闻犬豕之食”与“不见牛马之衣”文义互相补充; 引用:改引董仲舒语:“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语见汉书食货志上; 比喻:“犬豕之食”比喻食物粗劣,“牛马之衣”比喻衣着粗劣破旧;4.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司马迁报任安书委婉:“不测之罪”,这里指死罪;“不可为讳”,这里指任安被处死刑;省略:“仆又薄从上雍”句省略述语“之到……去”,即“仆又薄从上之雍”; 5.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文心雕龙情采代称:“轩冕”代称官爵,“皋壤”代称隐者居住之地;引用:“皋壤”见庄子知北游:“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6.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萧统文选序倒置:“心游目想”是“目游心想”的倒置;代称:以“目游心想”指代读书,以“移晷”指代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对偶:“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代称:“白首”代年老;比喻:用“青云”比喻志向的高远;引用:二句改引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尝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8.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肠之药;枚乘七发对偶:“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对“甘脆肥醲,命曰腐肠之药”;代称:“皓齿蛾眉”是“美女”的代称,“甘脆肥醲”是“丰盛甘美的酒食”的代称;比喻:将“皓齿蛾眉”的美女比作斧子,将“甘脆肥醲”的酒食比作毒药;9.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赵壹刺世疾邪赋比喻:“咳唾自成珠”喻言语珍贵,“金玉”喻品德高尚,“兰蕙化为刍”喻贤人不被重用;引用:“披褐怀金玉”一句,语出老子七十章:“是以圣人披褐怀玉;”代称:“被褐”指穿粗布衣的寒士,是“贫贱之人”的代称;按:教材引文误“咳唾”为“咳吐”,今正;10.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江淹别赋对偶:“珠与玉兮艳暮秋”对“罗与绮兮娇上春”;代称:“珠”、“玉”、“罗”、“绮”都是“歌女”的代称;互文:这两句互文见义,即“珠与玉”、“罗与绮”都“艳暮秋”、“娇上春”;七把下面一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今如太子之病者,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淹沉之乐,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枚乘七发译文:如今像太子这样的病,只应让世上的君子,见识广博而记忆力强的人,乘着机会向你谈论一些有益于你健康的事情,改变你的思虑心意,并且时常不离左右,来作为你的辅佐者;那么淹溺沉迷的逸乐,纵情放恣的想法,放纵过度的心思,还会从哪里来呢八下面是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中的一段,试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其中的典故,分析其“四六”格式:四六格式: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四四,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六六,言犹在耳,忠岂忘心四四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六六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四四,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六六,凡诸爵赏,同指山河四四;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四四,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六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译文:诸位有的在封疆做官,有的是皇室至亲,有的心中接受过朝廷的言语重托,有的在宫中接受过先王临终的遗命,所受之言还在耳畔,怎能忘掉忠心先帝陵墓上的新土还没有干,嗣位的新君又在何处如果能够化灾祸为好事,忠于先帝,服事新君,共同立下救助皇帝的功勋,不辜负先君的遗命,那么有功的一定受爵受赏,可指山河为誓;如果有人留恋末路的城池,徘徊在十字路口,坐观成败而看不清形势,一定会遭到以迟后为罪名的诛伐;请看今天的世界,到底是谁家的天下宣室:汉末未央宫中有宣室殿,是皇帝斋戒的地方;汉文帝曾于宣室召见贾谊,问鬼神事;这里是用典,指皇帝的宫殿;一抔之土:指皇帝的陵墓;语本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长陵是汉高祖的陵墓;这里用典,是指唐高宗的陵墓;六尺之孤: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这里指继位的新君唐中宗李显,当时已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后至之诛:传说夏禹北伐共工氏,在会稽山大会诸侯,防风氏因为迟到,被处以死刑;这里是用典,号召人们积极响应,警告那些怀有坐观成败想法的人;九把下面一篇短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离骚序王逸标点: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王乃疏屈原;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已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沈而死;离骚之文,。

古汉课后习题

古汉课后习题

古汉课后习题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一解释下列名词: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

古代汉语练习四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四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四及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1、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2、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3、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4、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5、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6、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7、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书的注解答案

古书的注解答案

古书的注解答案【篇一:古代汉语注解习题】节古注的类型和编排体例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传笺正义集解体1.张守节的《史记正义》的注解类型是义疏体。

()2.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

()3.《十三经注疏》本中的《礼记》是郑玄注,孔颖达疏。

()4.晋杜预所撰《春秋经传集解》与汇集众说的“集解”名同而实异。

()5.《经典释文》的作者是唐孔颖达。

()6.章句体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

()三、填空题1.在《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有四家的注解,即西汉的《毛诗故训传》,东汉的《毛诗笺》,唐的《毛诗音义》,唐的《毛诗正义》。

2.章句的意思是。

3.不仅注释原文,同时也解释注文的注释方式叫,也叫4.《孟子章句》的作者是。

四、选择题1.下列古注属于章句体著作的是()a.《淮南子注》b.《孟子集注》c.《楚辞章句》d.《广雅疏证》2.《十三经注疏》本中的《周易正义》的作者是( a.何晏 b.孔颖达c.郑玄d.杜预3.何晏的《论语集解》属于下列哪种古注类型()a.传注体b.章句体c.义疏体d.集解体对的4.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属于下列哪种古注类型()a.传注体b.义疏体c.集解体d.音义体五、问答题1.“疏”与“传”、“注”在训诂上有何不同?第二节古注的内容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句读翻译推因1.古注只训释词义。

()2.古注的中心任务是解词。

)3.古人没有语法。

( )4.反切法是汉字的注音方法。

()三、填空题1.古注的注音方法有___ 、____、____、____、____。

2.反切产生于____时。

3.翻译包括____和____。

四、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合理注音方法。

()a.反切b.直音c.纽四声法d.叶音2.《尔雅》是解释的专著。

()a.词义b.音c.字义d.形体五、问答题1.古注的内容有哪些?各举例说明。

2.古代注音法有几种?各举例说明第三节常见的古注术语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1.曰、为、谓之2.如字3.浑言、析言【篇二:古代汉语下册答案】s=txt>练习四一、解释下列名词: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古注部分练习与思考

古注部分练习与思考

古注部分练习与思考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章句:章句是一种常见的以串讲原文、分析文意、阐明文章中心思想为主的古注体式之一2、义界:义界是一种注词义的方法,也称“界说”,即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或描绘被训释词的意义,阐明词义的界限。

现代语言学把这种方式叫做定义式。

3、谓之:注词义的术语,常用在训释词和被训释词之间,构成“训释词+术语+被训释词”的格式,来沟通其意义,略等于现代汉语的“叫做”。

4、之言:注词义的术语,使用这个术语必是声训,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语音关系密切,或同音,或双声,或迭韵,一般用来解释某词的词源意义。

5、衍文:“衍文”是指古书在传抄或刻写时误增的文字,也称“衍字”,简称“衍”。

6、经典释文:是唐陆德明所著的汇集了唐以前学者们为十四部前秦经书所作的音义(除去《十三经》中《孟子》,加上《老子》和《庄子》。

)以解释古书中疑难的字音、字义为主要任务,也兼注不同版本的异文的音义体的代表作。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反切”?它和“直音”有什么不同?答:“反切”是古书中最常见的注音方法之一,就是用两个汉字来拼读被注字的读音的注音方法。

不同:“反切”是用两个汉字来拼读被注字的读音的注音方法。

“直音”是用一个字直接注出被注字的读音的注音方法。

2、“读如”、“读若”在使用上有什么特点?它们与“读为”、“读曰”有什么不同?答:特点:(1)对传注中的“读如”,意见较为一致,即:不但拟音,而且指明假借。

(2)“读若”、“读如”等都有以本字相释的情况。

有时是该字一音数义,用读若、读如等指出该字在此处应是某义;有时该字虽然只有一音一义,也用读若、读如引出常语俗词明确该字的音义。

不同:读为(读曰):这个术语表示用本字说明假借字。

如:《诗经。

卫风。

氓》:“隰则有泮。

”郑笺:“泮读为畔”。

泮是通假字,畔是本字。

“读若(读如):这个术语多用来拟声注音。

有时候“读若”、“读如”的作用和“读为、读曰”相同,也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下册课后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下册课后练习题答案

练习四一解释下列名词: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

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下册课后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下册课后练习题答案

练习四一解释下列名词: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

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

古代汉语注疏部分练习教学提纲

古代汉语注疏部分练习教学提纲

古代汉语注疏部分练习古代汉语注疏部分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疏又称“正义”,古书注解的体例之一。

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叫“疏”。

2.集解注释的一种类型。

分两类:(一)兼解经传。

如: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二)汇集旧注,下以己意。

如: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

3.衍文因缮写、刻版、排版错误而多出来的字句。

4.正义又叫“疏”,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注释方式,这种注释方式既对经文正文注释,也对前代人的注释做注释。

5.脱文:校勘术语,也叫“脱字、夺字、脱”等,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脱落的字。

6.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的,有时也可以说明假借字。

7.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8.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9。

之为言:古书释义术语之一。

是通过声音关系解释词义的方法。

二、简答题:1、写出《十三经注疏》包含的典籍及其注疏者。

《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是:《诗经》,唐孔颖达疏;《易经(周易)》,唐孔颖达疏;《尚书》,唐孔颖达疏;《礼记》,唐孔颖达疏;《仪礼》,唐贾公彦疏;《周礼》,唐贾公彦疏;《春秋左氏传》,唐孔颖达疏;《春秋公羊传》,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杨士勋疏;《孝经》,宋邢昺疏;《论语》,宋邢昺疏;《尔雅》,宋邢昺疏;《孟子》,宋孙奭疏。

2.说出《说文》四大家的名字以及代表著作。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

3.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是什麽?(1)解释词义(2)阐述语法(3)说明修辞(4)注明字音(5)校勘文字(6)串讲文意4、说出《十三经注疏》中为《周易》、《尚书》、《礼记》、《春秋左传》和《尔雅》作注疏的作者。

《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三、选择题:1.《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古代汉语注疏部分练习

古代汉语注疏部分练习

古代汉语注疏部分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疏又称“正义”,古书注解得体例之一。

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得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叫“疏”。

2、集解注释得一种类型。

分两类:(一)兼解经传。

如: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二)汇集旧注,下以己意。

如: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

3、衍文因缮写、刻版、排版错误而多出来得字句。

4、正义又叫“疏”,就是唐代兴起得一种新得注释方式,这种注释方式既对经文正文注释,也对前代人得注释做注释。

5、脱文:校勘术语,也叫“脱字、夺字、脱”等,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脱落得字。

6、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一般就是用来注音得,有时也可以说明假借字。

7.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得以本字说明假借字得训诂术语。

其特点就是,既注音又释义。

8.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得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得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9。

之为言:古书释义术语之一。

就是通过声音关系解释词义得方法。

二、简答题:1、写出《十三经注疏》包含得典籍及其注疏者。

《十三经注疏》所包含得典籍及注疏者就是:《诗经》,唐孔颖达疏;《易经(周易)》,唐孔颖达疏;《尚书》,唐孔颖达疏;《礼记》,唐孔颖达疏;《仪礼》,唐贾公彦疏;《周礼》,唐贾公彦疏;《春秋左氏传》,唐孔颖达疏;《春秋公羊传》,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杨士勋疏;《孝经》,宋邢昺疏;《论语》,宋邢昺疏;《尔雅》,宋邢昺疏;《孟子》,宋孙奭疏。

2.说出《说文》四大家得名字以及代表著作。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

3、古书注解得主要内容就是什麽?(1)解释词义(2)阐述语法(3)说明修辞(4)注明字音(5)校勘文字(6)串讲文意4、说出《十三经注疏》中为《周易》、《尚书》、《礼记》、《春秋左传》与《尔雅》作注疏得作者。

《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三、选择题:1.《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下教材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下教材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练习四一解释下列名词: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

古代汉语注解习题

古代汉语注解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第一节古注的类型和编排体例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传笺正义集解体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打“√”,错的打“×”。

)1.守节的《史记正义》的注解类型是义疏体。

()2.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

()3.《十三经注疏》本中的《礼记》是玄注,孔颖达疏。

()4.晋杜预所撰《春秋经传集解》与汇集众说的“集解”名同而实异。

()5.《经典释文》的作者是唐孔颖达。

()6.章句体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

()三、填空题1.在《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有四家的注解,即西汉的《毛诗故训传》,东汉的《毛诗笺》,唐的《毛诗音义》,唐的《毛诗正义》。

2.章句的意思是。

3.不仅注释原文,同时也解释注文的注释方式叫,也叫。

4.《孟子章句》的作者是。

四、选择题1.下列古注属于章句体著作的是()A.《子注》B.《孟子集注》C.《楚辞章句》D.《广雅疏证》2.《十三经注疏》本中的《周易正义》的作者是(A.何晏B.孔颖达C.玄D.杜预3.何晏的《论语集解》属于下列哪种古注类型()A.传注体B.章句体C.义疏体D.集解体对的4.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属于下列哪种古注类型()A.传注体B.义疏体C.集解体D.音义体五、问答题1.“疏”与“传”、“注”在训诂上有何不同?2.阅读《诗经·风·硕鼠》一诗的注疏,回答问题:利用注文解释“硕鼠”、“贯”、“女”、“顾”、“适”的意思,并指出是谁的解释。

第二节古注的容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句读翻译推因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打“√”,错的打“×”。

)1.古注只训释词义。

()2.古注的中心任务是解词。

()3.古人没有语法。

()4.反切法是汉字的注音方法。

()三、填空题1.古注的注音方法有___ 、____、____、____、____。

古代汉语注疏部分练习

古代汉语注疏部分练习

古代汉语注疏部分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疏又称“正义”,古书注解的体例之一。

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叫“疏”。

2.集解注释的一种类型。

分两类:(一)兼解经传。

如: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二)汇集旧注,下以己意。

如: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

3.衍文因缮写、刻版、排版错误而多出来的字句。

4.正义又叫“疏”,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注释方式,这种注释方式既对经文正文注释,也对前代人的注释做注释。

5.脱文:校勘术语,也叫“脱字、夺字、脱”等,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脱落的字。

6.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的,有时也可以说明假借字。

7.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8.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9。

之为言:古书释义术语之一。

是通过声音关系解释词义的方法。

二、简答题:1、写出《十三经注疏》包含的典籍及其注疏者。

《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是:《诗经》,唐孔颖达疏;《易经(周易)》,唐孔颖达疏;《尚书》,唐孔颖达疏;《礼记》,唐孔颖达疏;《仪礼》,唐贾公彦疏;《周礼》,唐贾公彦疏;《春秋左氏传》,唐孔颖达疏;《春秋公羊传》,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杨士勋疏;《孝经》,宋邢昺疏;《论语》,宋邢昺疏;《尔雅》,宋邢昺疏;《孟子》,宋孙奭疏。

2.说出《说文》四大家的名字以及代表著作。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

3.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是什麽?(1)解释词义(2)阐述语法(3)说明修辞(4)注明字音(5)校勘文字(6)串讲文意4、说出《十三经注疏》中为《周易》、《尚书》、《礼记》、《春秋左传》和《尔雅》作注疏的作者。

《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三、选择题:1.《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古代汉语练习四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四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四及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1、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2、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3、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4、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5、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6、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7、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书的注解练习

古书的注解练习

古书注解与古文今译部分1.名词解释。

传 笺 疏 衍文 脱文2.选择题。

下面各小题之下,都列举了可供选择的几种答案,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1)《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歧注:“五谷 稻黍稷麦菽也。

”赵注用的注释术语应该是:A、曰、 B、谓 C、谓之 D、为(2)《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

”郑玄注:“藉 借也”。

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之言 B、谓之 C、犹 D、读若(3)《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郑玄注:“泮 畔。

”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 B、读为 C、曰 D、之言(4)《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

”王逸章句:“崔嵬,高 。

”王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之 B、貌 C、之貌 D、为(5)《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郑玄注:“同门 朋,同志 友。

”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 B、之为言 C、谓之 D、曰(6)《诗经·魏风·葛屦》:“掺掺素手。

”郑玄笺:“掺掺 纤纤。

”郑笺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 B、之言 C、读曰 D、犹(7)《楚词·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王逸章句:“美人 怀王。

”王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曰 B、谓 C、谓之 D、为(8)《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朱熹注:“谷不熟 饥,菜不熟 馑。

” 朱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 B、读如 C、犹 D、曰(9)《说文解字》:“璁,石之似玉者,从玉总声, 葱。

”许慎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读曰 B、读如 C、犹 D、之言(10)《诗经·魏风·伐檀》:“置之河之侧兮。

”毛传:“侧 崖也。

”毛传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 B、之为言 C、读曰 D、犹3.给下边一段话加上现代标点。

小国寡民国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况国大民众乎故举小国而言也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言使民虽有什伯之器而无所用何患不足也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使民不用惟身是宝不贪货币故各安其居重死而不远徙也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无所欲求 ——《老子》第八十章(王弼注)4.标点并翻译下面的文章:(1)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常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战国策·齐策》)(2)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古代汉语试题库-古书注解练习-练习二

古代汉语试题库-古书注解练习-练习二

古代汉语试题库-古书注解
练习-练习二
一、选择题(单项或多项):
1.古书注解中,用作校勘的术语是____________。

①之言,之为言;②夺;③当为;④谓之;⑤犹
2.为《十三经注疏》作《校勘记》的是_________。

①王念孙;②王引之;③俞樾;④阮元
3.萧统的《文选》,在唐代有___________。

①李善注;②五臣注;③颜师古注;④孔疑达注
4.李善为李密《陈情表》“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两句加了注:“毛诗曰。

终鲜兄弟。

维予与女。

”李善这里是____________。

①注明典故的来源;②指出词语的出处③为词语释义
二、给下面的注解加上标点,并说明注释的体例。

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马或奔而致千里,善曰言马不良或騠御之以道而致千里之涂声类曰騠蹑也杜计切士或
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晋灼曰被世讥论也善曰越绝书曰有高世
之材者必有负俗之累也。

《文选?汉武帝诏一首》)
三、名词解释:
1.衍文
2.如字。

古代汉语注解习题

古代汉语注解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第一节古注的类型和编排体例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传笺正义集解体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张守节的《史记正义》的注解类型是义疏体。

()2.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

()3.《十三经注疏》本中的《礼记》是郑玄注,孔颖达疏。

()4.晋杜预所撰《春秋经传集解》与汇集众说的“集解”名同而实异。

()5.《经典释文》的作者是唐孔颖达。

()6.章句体在对句意的串讲、分析中,往往包含了对原文词义的解释。

()三、填空题1.在《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有四家的注解,即西汉的《毛诗故训传》,东汉的《毛诗笺》,唐的《毛诗音义》,唐的《毛诗正义》。

2.章句的意思是。

3.不仅注释原文,同时也解释注文的注释方式叫,也叫。

4.《孟子章句》的作者是。

四、选择题1.下列古注属于章句体著作的是()A.《淮南子注》《孟子集注》.BC.《楚辞章句》D.《广雅疏证》2.《十三经注疏》本中的《周易正义》的作者是( A.何晏B.孔颖达C.郑玄D.杜预3.何晏的《论语集解》属于下列哪种古注类型()A.传注体B.章句体C.义疏体D.集解体对的4.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属于下列哪种古注类型()A.传注体B.义疏体C.集解体D.音义体五、问答题1.“疏”与“传”、“注”在训诂上有何不同?2.阅读《诗经·魏风·硕鼠》一诗的注疏,回答问题:利用注文解释“硕鼠”、“贯”、“女”、“顾”、“适”的意思,并指出是谁的解释。

第二节古注的内容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句读翻译推因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古注只训释词义。

()2.古注的中心任务是解词。

()3.古人没有语法。

( )4.反切法是汉字的注音方法。

()三、填空题1.古注的注音方法有___ 、____、____、____、____。

注疏试题及答案

注疏试题及答案

注疏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注疏是指对古代文献的哪种解释?A. 翻译B. 评论C. 补充D. 校对答案:C2. 下列哪部作品是《诗经》的注疏?A. 《毛诗正义》B. 《春秋左传正义》C. 《史记》D. 《汉书》答案:A3. 注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内容B. 减少篇幅C. 阐释原文D. 创作新作品答案:C4. 注疏通常由谁进行?A. 作者本人B. 作者的后代C. 学者D. 读者答案:C5. 注疏的文献一般是什么类型的?A. 诗歌B. 法律C. 历史D. 所有类型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注疏的内容可能包括哪些?A. 原文的解释B. 原文的翻译C. 原文的评论D. 原文的补充答案:ACD2. 注疏的文献可以包括哪些类型?A. 经典文学B. 宗教经典C. 法律文献D. 科学著作答案:ABCD3. 注疏的作用有哪些?A. 帮助理解原文B. 增加文献的权威性C. 促进文献的传播D. 提供新的视角答案:ABCD4. 注疏的作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A. 对原文有深入理解B. 有较高的文学素养C. 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D. 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答案:ABCD5. 注疏的文献可能来源于哪些时期?A. 先秦B. 汉唐C. 宋元D. 明清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注疏与翻译的区别。

答案:注疏是对原文的解释和补充,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而翻译则是将原文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2. 举例说明注疏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注疏在古代文学研究中非常重要,例如《毛诗正义》对《诗经》的注疏,不仅解释了诗歌的字面意思,还提供了诗歌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后人更深入地理解《诗经》。

3. 为什么说注疏可以增加文献的权威性?答案:注疏通常由有权威的学者进行,他们的解释和补充往往基于深入的研究和考证,因此注疏可以增加文献的权威性。

4. 简述注疏在现代文献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注疏部分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疏又称“正义”,古书注解的体例之一。

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叫“疏”。

2.集解注释的一种类型。

分两类:(一)兼解经传。

如: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二)汇集旧注,下以己意。

如: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

3.衍文因缮写、刻版、排版错误而多出来的字句。

4.正义又叫“疏”,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注释方式,这种注释方式既对经文正文注释,也对前代人的注释做注释。

5.脱文:校勘术语,也叫“脱字、夺字、脱”等,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脱落的字。

6.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的,有时也可以说明假借字。

7.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8.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9。

之为言:古书释义术语之一。

是通过声音关系解释词义的方法。

二、简答题:1、写出《十三经注疏》包含的典籍及其注疏者。

《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是:《诗经》,唐孔颖达疏;《易经(周易)》,唐孔颖达疏;《尚书》,唐孔颖达疏;《礼记》,唐孔颖达疏;《仪礼》,唐贾公彦疏;《周礼》,唐贾公彦疏;《春秋左氏传》,唐孔颖达疏;《春秋公羊传》,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杨士勋疏;《孝经》,宋邢昺疏;《论语》,宋邢昺疏;《尔雅》,宋邢昺疏;《孟子》,宋孙奭疏。

2.说出《说文》四大家的名字以及代表着作。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

3.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是什麽(1)解释词义(2)阐述语法(3)说明修辞(4)注明字音(5)校勘文字(6)串讲文意4、说出《十三经注疏》中为《周易》、《尚书》、《礼记》、《春秋左传》和《尔雅》作注疏的作者。

《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三、选择题:1.《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歧注:“五谷稻黍稷麦菽也。

”赵注用的注释术语应该是:A、曰、B、谓C、谓之D、为2.《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

”郑玄注:“藉借也”。

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之言B、谓之C、犹D、读若3.《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郑玄注:“泮畔。

”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B、读为C、曰D、之言4.《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

”王逸章句:“崔嵬,高。

”王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之B、貌C、之貌D、为5.《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郑玄注:“同门朋,同志友。

”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B、之为言C、谓之D、曰6.《诗经·魏风·葛屦》:“掺掺素手。

”郑玄笺:“掺掺纤纤。

”郑笺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B、之言C、读曰D、犹7.《楚词·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王逸章句:“美人怀王。

”王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曰B、谓C、谓之D、为8.《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朱熹注:“谷不熟饥,菜不熟馑。

”朱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B、读如C、犹D、曰9.《说文解字》:“璁,石之似玉者,从玉总声,葱。

”许慎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读曰B、读如C、犹D、之言10.《诗经·魏风·伐檀》:“置之河之侧兮。

”毛传:“侧崖也。

”毛传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B、之为言C、读曰D、犹11.《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A朱骏声B段玉裁C王筠D桂馥12.《战国策注》的作者是()。

A王逸B王弼C颜师古D高诱1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的一组词是()。

A曰、为、谓之B貌、之貌C犹D读为、读曰14.杜预为下列哪部书作了注()A《左传》B《谷梁传》C《公羊传》D《春秋外传》15.在阅读古籍时,要想了解唐代以前各种注解,应该查检的工具书是()。

A《说文解字》B《康熙字典》C《辞海》D《经籍纂诂》16.下列加重着号的古书旧注术语中,指明漏字的一项是()A.“汉以为池”,本或作“汉水以为池”,“水”衍字。

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皇本、高丽本“吾”下有“岂”字。

疑今本“吾”下有脱字。

C.“诵四方之传道。

”郑注:“故书‘传’作‘傅’,杜子春云‘傅’当作‘传’。

”D.“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音义》:“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

”17.李善为下列哪部书作了注()A《管子注》B《史记正义》C《文选注》D《三国志注》18、《战国策注》的作者是()。

A王逸B王弼C颜师古D高诱19、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的一组词是()。

A曰、为、谓之B貌、之貌C犹D读为、读曰20.古代注疏在辨析意义相同或相类的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时,常用的注释用语是()A.谓之B.谓C.犹D.之爲言7.“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二毛”使用的修辞方式是()A. 比喻;B. 夸张;C.倒置;D. 委婉。

8.“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中“牛马走”使用的修辞方式是()A. 比喻; B 夸张;C. 倒置;D委婉。

9.“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中“权”是()A 形声; B.会意;C. 指事;D. 象形。

10.“腹犹果然”中“果”是()A. 形声;B.象形;C. 指事;D. 会意。

11.“怀诸侯之德”,句中活用的词是()A. 之;B. 德;C. 怀;D. 诸侯。

12.“倡优畜之”中“倡优”属于名词作状语中的()A. 表工具;B. 表处所;C. 表依据;D.表对人的态度。

13.“安在其不辱也”属于()A. 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B.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C. 疑问代词作状语;D. 疑问代词作主语。

14.“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见”表示()A. 看到;B.被动;C. 我;D. 显示。

15.“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其”字表示()A. 指代;B. 语气;C.假设;D. 让步。

1、段玉裁研究《说文》的着作是()。

A《说文义证》B《说文句读》C《说文解字注》D《说文通训定声》2、《五经正义》的作者是()。

A郑玄B陆德明C邢昺D孔颖达3、“之言、之为言”是()术语。

A形训B声训C义训D通假4、下列注释书中,专门为古籍正文和注文作反切注音的一部是( )。

A 《经典释文》 B 《毛诗正义》C 《庄子集释》D 《《毛诗笺》》5.在阅读古籍时,要想了解某个字的本义及其与字形的关系,应该查检的工具书是( )。

A 《辞海》B 《康熙字典》C 《说文解字》D 《辞源》四、给下段《诗经·卫风·相鼠》的注疏加上标点符号。

并用不同的符号标明毛传、郑笺、孔疏及《经典释文》的注音。

(毛传□□、郑笺□□、孔疏□□、注音{□})《相鼠》,刺无礼也。

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

○{相,息亮反。

篇内同。

}[疏]《相鼠》三章,章四句。

至“礼仪”。

正义曰:作《相鼠》诗者,刺无礼也。

由卫文公能正其群臣,使有礼仪。

故刺其在位有承先君之化无礼仪者。

由文公能化之,使有礼,而刺其无礼者,所以美文公也。

《凯风》美孝子而反以刺君,此刺无礼而反以美君,作者之本意然也。

在位无礼仪,文公不黜之者,以其承先君之化,弊风未革,身无大罪,不可人废之故也。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相,视也。

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暗昧之行。

笺云:仪,威仪也。

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

○{行,下孟反。

之处,昌虑反。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笺云:人以有威仪为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如其死,无所害也。

[疏]“相鼠”至“何为”○正义曰: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犹有无礼者,故刺之。

相鼠有皮,犹人之无仪,何则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犹无仪,故可耻也。

人无礼仪,何异于鼠乎人以有威仪为贵,人无礼仪,则伤化败俗,此人不死何为若死,则无害也。

○笺“视鼠”至“者同”○正义曰:大夫虽居尊位,为暗昧之行,无礼仪而可恶,犹鼠处高显之居,偷食苟得,不知廉耻。

鼠无廉耻,与人无威仪者同,故喻焉。

以《传》曰“虽居尊位”,故《笺》言“虽处高显之居”以对之。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止,所止息也。

笺云:止,容止。

《孝经》曰:“容止可观无止。

”《韩诗》:“止,节。

无礼节也。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俟,待也。

相鼠有体,体,支体也。

[疏]《传》“体,支体”○正义曰:上云“有皮、有齿”,已指体言之,明此言体,非徧体也,故为支体。

○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遄,速也。

○{遄,市专反。

}2.阅读古书注解并回答问题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硕音石敛吕验反下同○(疏)硕鼠三章章八句至大鼠○正义曰蚕食者蚕之食桑渐渐以食使桑尽也犹君重敛渐渐以税使民困也言贪而畏人若大鼠然解本以硕鼠为喻之意取其贪且畏人故序因倒述其事经三章皆上二句言重敛次二句言不修其政由君重敛不修其政故下四句言将弃君而去也○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贯事也笺云硕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女无复食我黍疾其税敛之多也我事女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又疾其不修政也古者三年大比民或于是徙1、“硕”的读音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注音方法“硕”音“石”。

直音法。

2、“敛”的读音是什么根据谁的哪部着作敛吕验反,liǎn 陆德明的《经典释文》3、“蚕食”如何解释根据谁的解释蚕食者蚕之食桑渐渐以食使桑尽也。

孔颖达4、“贯”如何解释根据谁的解释贯事也。

毛亨。

5、民痛恨君的原因有哪些根据谁的解释(1)疾其税敛之多也(2)疾其不修政也郑玄3.阅读下面古书的注解,并回答问题: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杭,渡也。

笺云:谁谓河水广与,一苇加之,则可以渡之,喻狭也。

今我之不渡,直自不往耳,非为其广。

○苇,韦鬼反。

杭,户[疏]笺:“一苇”郎反。

与,音余,下“远”与“同”。

狭,音洽。

为,于伪反○正义曰:“言一苇者,谓一束者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

此假有渡者之辞,非喻夫人之宋渡河也。

何者此文公之时,卫已在河南,自卫适宋不渡河。

”(《诗经·卫风·河广》)1、哪几句话是毛传“笺云”之前是毛传。

2.哪些话是郑笺“笺云”至“非为其广”是郑笺3.哪些话是孔疏孔疏是解释谁的话“[疏]”后是孔疏。

孔疏是解释郑笺的。

4.哪些话是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苇,韦鬼反”至“为,于伪反”是陆德明给正文和注文某些字注的音。

4.阅读古书注解并回答问题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至盛貌有色有德形体至盛也○蓁侧巾反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一家之人尽以为宜笺云家人犹室家也○尽津忍反或如字他皆放此(疏)笺家人犹室家○正义曰易传者以其与上相类同有宜其之文明据宜其为夫妇据其年盛得时之美不宜横为一家之人桓十八年左传曰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谓夫妇也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以异章而变文耳故云家人犹室家也1、“蓁蓁”如何解释根据谁的解释“至盛貌”毛亨2、“蓁”的读音是什么“尽津忍反或如字”,“如字”如何解释“蓁侧巾反”,zhēn 破读字3、“家人”如同什么这是谁的观点“家人”如同“室家”郑玄4、“家人”具体该如何解释根据谁的解释“家人”即“夫妇”,孔颖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