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

合集下载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2.熟悉细菌涂片的制备3.革兰氏染色法进行细菌鉴定二、实验材料1.实验仪器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擦镜纸、接种环,接种针,、试管架、镊子、载玻片夹子、滤纸、滴管2.实验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无菌水,蒸馏水,、香柏油、二甲苯三、方法与步骤1.操作方法示意图,干燥, ,水, ,水, ,水, ,晾干, 制片——初染———媒染———脱色———复染——镜检 2.操作步骤,步骤一,涂片的制作(1) 涂片载玻片一张,加一滴生理盐水,取菌研磨均匀 (2) 干燥温室干燥,或置酒精灯高处慢慢烘烤(3) 固定干燥后的涂片,在酒精灯火焰中通过3次步骤,二,初染,滴加草氨酸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染色1—2min,后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步骤,三,媒染,先用碘液冲去残留水迹,在用碘液覆盖1min,倾去碘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步骤,四,脱色,将玻片上残留水用吸水纸吸去,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乙醇脱色,一般20——30s,,当流出液无色时立即用水洗去乙醇。

步骤,五,复染,将玻片上残留水用吸水纸吸去,用番红复染液染色2min ,水洗,吸去残水晾干。

步骤,六,镜检,像涂片涂菌部位滴加适量香柏油,进行油镜观察【小结】1. 选用活跃生长期长的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菌会被染成红色,造成假阴性。

2. 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3. 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4. 染色原理C+菌,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C-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皇复染后呈红色。

【注意事项】1. 加热时使用载玻片及试管夹,以免烫伤。

肺炎链球菌检测-革兰氏染色 Gram Stain

肺炎链球菌检测-革兰氏染色 Gram Stain
染色部位。 8. 加 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至染色处没有明显颜色。 9. 蒸馏水冲洗载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不要让水流直接冲洗载玻片上
染色部位。 10.滴加 50µl 蕃红染色液,室温下静置 2 分钟后,蒸馏水冲洗载玻片,用吸水纸
吸去多余水分。不要让水流直接冲洗载玻片上染色部位。 11.镜检。100X 油镜下观察,肺炎链球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呈矛头状,常成对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呼吸道传染病室
肺炎链球菌相关实验技术操作手册
革兰氏染色
(Gram Stain)
试验步骤: 1. 用移液器在载玻片上滴加 50µl 生理盐水或 PBS buffer。 2. 用无菌取菌环挑取可疑单个菌落溶于步骤 1 的液体中,制成均匀菌悬液。 3. 晾干载玻片。载玻片上的菌液必须完全干燥,才能进行下列操作。 4. 滴加 50µl 结晶紫溶液于载玻片上菌液干燥处,室温下静置 1min。 5. 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不要让水流直接冲洗载玻片上染色部位。 6. 滴加 50µl 碘液于染色处,室温下静置 1min。 7. 蒸馏水冲洗载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不要让水流直接冲洗载玻片上
成短链排列。
图中箭头处为肺炎链球菌革兰氏染色后镜下观察结果。Leabharlann 本手册仅供实验室内部使用 版
2011 年第 1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革兰氏染色技术,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进一步了解细菌的分类和结构。

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技术,通过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在染色过程中的不同反应,来区分细菌的特性。

革兰氏阳性细菌在染色后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在染色后呈粉红色。

实验步骤:1. 取一架无菌玻片,用无菌针头沾取待检测的细菌样本,涂抹在玻片上形成薄而均匀的细菌涂片。

2. 将玻片在火焰中加热灭菌,使细菌附着在玻片上。

3. 用染色剂革兰氏紫涂染玻片,静置1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

4. 用碘液滴在玻片上,静置1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

5. 用去色剂酒精滴在玻片上,静置数秒后用水冲洗干净。

6. 用染色剂粉红色涂染玻片,静置1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

7. 用纸巾吸干玻片上的水分,然后在玻片上滴一滴甘油作为封片剂。

8. 将盖玻片贴在涂片上,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染色情况。

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革兰氏染色处理后,观察到样本中细菌的染色情况。

根据染色结果,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分类。

革兰氏阳性细菌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粉红色。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可以进一步了解细菌的分类和结构。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使用了革兰氏染色技术,观察到了细菌的染色情况,并初步判断了细菌的分类。

革兰氏染色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细菌分类方法,对于细菌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是细菌学实验中的基础实验,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革兰氏染色技术的原理和步骤,掌握了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通过观察细菌的染色情况,我们对细菌的分类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细菌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细菌学知识,不断提高实验技能,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试述gram stain染色法的原理、步骤及其意义。

试述gram stain染色法的原理、步骤及其意义。

试述gram stain染色法的原理、步骤及其意义。

Gram染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细菌学领域的染色技术。

它可以将细菌分为两个类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这些类别基于对染色结果的解释。

本文将阐述Gram染色的原理,步骤和意义。

原理:Gram染色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差异来区分细菌。

大多数细菌细胞壁包含一个负电荷的磷酸二酯骨架,而某些细菌细胞壁还包含一种称为肽聚糖的多聚体。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对染料保留性高,因为它们的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肽聚糖,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对染料保留性低,因为它们的细胞壁中只含有少量肽聚糖和大量磷脂类物质。

步骤:下面是进行Gram染色的步骤:1.取一块已经生长出来的细菌,将其涂上薄薄的玻片上。

2.然后,让涂在玻片上的细菌干燥。

3.保持玻片在火焰上,以杀死所有的细菌并附着到玻片上。

4.将玻片放入一个含有克拉姆碘的液体中,它会产生一个静电吸引力的作用来使克拉姆氏的碘盐质被细胞壁所吸附。

5.静止5-10秒钟,然后轻轻地将盐水稀释,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6.在使用洗涤剂来冲洗薄片,以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7.在火焰上加热玻片,使其干燥。

8.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玻片,革兰氏阳性菌将呈现出紫色至深蓝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为红色至粉红色。

意义:Gram染色可以帮助确定细菌的类型,有助于对临床细菌感染进行更好的治疗和预防。

此外,革兰氏染色可以帮助区分不同菌属之间的相似性,这对于确定不同菌株对抗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很重要。

这种染色法也被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因为它允许确定特定细菌在体内的定位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细胞和器官的功能。

此外,与其他染色技术相比,Gram染色具有简单,快速和高效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实验室细菌学研究中。

综上所述,Gram染色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细菌学研究方法。

通过了解它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有助于更好地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促进临床治疗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实验三 细菌的革蓝氏染色

实验三 细菌的革蓝氏染色

实验三细菌的革蓝氏染色一. 实验目的内容:目的:初步掌握细菌涂片方法及革蓝氏染色法步骤内容:1.制作细菌染色装片2.进行革蓝氏染色法操作二.实验材料和用具枯草杆菌(37℃.14-16小时)、大肠杆菌(37℃.24小时)革蓝氏染色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石碳酸复红液等)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吸水纸.酒精灯.三.操作步骤1、制片1)涂菌:取干净载玻片一块,滴一滴蒸馏水于载玻片中央。

然后按无菌操作的要求从平板或试管中取细菌样品一环于水滴中制成均一菌悬液(母液),待测样品、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制备一份。

再分别从三个菌悬液中各取1环至另一干净载玻片上涂抹均匀(如下图所示)。

2)干燥:自然干燥。

亦可把玻片置于火焰上部略加热加速干燥(温度不宜过多)3)固定: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细菌粘附于玻片上,便于染料着色,常用加热法,即将细菌涂片膜向上,通过火焰3次,以热而不烫为宜,防止菌体烧焦、变形。

2、染色:1)初染:滴加结晶紫染液,染一分钟后,用水洗去剩余的染料。

2)媒染:滴加卢戈氏碘液1min后加水3)脱色:滴加95%乙醇脱色,20-30秒种为宜,立即水洗。

4)复染:滴加石碳酸复红液复染1min后水洗5)用滤纸擦干,油镜镜检。

3、结果革蓝氏阳性菌成蓝紫色,革蓝氏阴性菌染成淡红色。

四.注意事项:1、涂片务求均匀,切忌过厚。

2、在染色过程中,不可使染液干涸。

3、脱色时间十分重要,过长,则脱色过度,会使阳性菌被染成阴性菌。

4、老龄菌因体内核酸减少,会使阳性菌被染成阴性菌,故不能选用。

五.演示:制片方法及染色过程六实验报告:1、绘图1)大肠杆菌革蓝氏染色视野图。

2)金黄葡萄球菌革蓝氏视野图。

2、记录革蓝氏染色法步骤,并进行结果分析。

实验三革兰氏染色

实验三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 染色
6 镜检 干燥后,用油镜观察。蓝紫色为G+,红色为G-。 7 混合涂片染色 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混合涂片、染色、镜检进行 比较。
Procedures of Gram Staining
Gram positive or Gram negative?
实验报告
1.绘图说明经革兰氏染色后大肠肝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菌的染色结果。
细菌的等电点较低,pH值大约在2—5之间,故在中性、碱性或弱酸 性溶液中,菌体蛋白质电离后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电离时染料离子带 正电。因此,带阴电的细菌常和带阳电的碱性染料进行结合。所以,在 细菌学上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2 染色方法
微生物染色方法一般分为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两种。前者用一种染 料使微生物染色,但不能鉴别微生物。复染色法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 料,有协助鉴别微生物的作用,故亦称鉴别染色法。常用的复染色法有 革兰氏染色法和抗酸性染色法,此外还有鉴别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如芽 胞、鞭毛、细胞核等)特殊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 制片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加小滴水
B. 涂成薄层
C. 固定菌体
2 初染 滴加结晶紫(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染色1-2 min,水洗。 3 媒染 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菌膜约1min,水洗。 4 脱色 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将玻片倾斜,用滴管流加95%的乙 醇脱色,直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立即水洗。脱色时间一般 液20-30 S。脱色不足与过度都会影响和改变染色的结果。 5 复染 用番红液复染约2min,水洗。
实验三 细菌的单染色与革兰氏 染色法
1 微生物染色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借助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作用而进 行的。物理因素如细胞及细胞物质对染料的毛细现象、渗透、吸附作 用等。化学因素则是根据细胞物质和染料的不同性质而发生的各种化 学反应。酸性物质对于碱性染料较易吸附,且吸附作用稳固;同样, 碱性物质对酸性染料较易于吸附。如酸性物质细胞核对于碱性染料就 有化学亲和力,易于吸附。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实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八、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1.熟悉油镜的使用与保养。

2.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3.了解革兰氏染色实验在细菌分类鉴定上的重要性。

内容:1.学习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养。

2.学习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

3.用油镜观察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装片并判断其结果。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性染色法。

染色前必须先固定细菌,其目的有二:一是杀死细菌,使细胞质凝固,菌体粘附于玻片上;二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两种方法。

固定时应尽量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1)菌种:培养12-16h的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或者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培养24小时的青枯假单胞杆菌。

(2)染色液和试剂: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或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石炭酸复红染液、结晶紫、鲁哥尔碘液、95 %酒精、复染剂(蕃红)、二甲苯、香柏油。

(3)器材: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杯、酒精灯、打火机、记号笔、擦镜纸、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涂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在载玻片的加一滴蒸馏水,按无菌操作法取菌涂片,做成菌液。

干燥(可过火3—4次)制成薄的涂面,注意取菌不要太多,过火速度要快。

? 初染:在做好的涂面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1 min,倾去染液,流水冲洗至无色。

? 媒染:先用新配的碘液冲去残水,而后用其覆盖涂面1 min,后水洗。

? 脱色:除去残水后,滴加95 %酒精进行脱色约15,20 sec,后立即用流水冲洗。

? 复染:(来自: 写论文网: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滴加复染剂——番红染色液,染3,5 min,水洗后用吸水纸吸干。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一、引言细菌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区分细菌的结构和特性。

通过革兰氏染色,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从而在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通过观察染色结果,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特性。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细菌培养物:选择两种细菌菌株,一种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另一种为革兰氏阴性细菌。

- 革兰氏染色试剂:包括紫晶染液、碘液、脱色剂和红色染色液。

- 玻璃片和显微镜片:用于制作细菌涂片和观察染色结果。

2. 实验方法:- 步骤一:取两种不同的细菌培养物,分别在玻璃片上制作细菌涂片。

- 步骤二:将制作好的细菌涂片分别加入紫晶染液,静置5分钟。

- 步骤三:用蒸馏水冲洗玻璃片,使其清洁。

- 步骤四:加入碘液,静置1分钟。

- 步骤五:用脱色剂冲洗玻璃片,直到无色流出。

- 步骤六:加入红色染色液,静置1分钟。

- 步骤七:用蒸馏水冲洗玻璃片,使其清洁。

- 步骤八: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片上,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染色结果。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细菌染色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细菌的差异。

革兰氏阳性细菌在染色后呈紫色或蓝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则呈红色。

这是因为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不同导致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较厚的层状细胞壁,由多层的胞外多糖和蛋白质组成。

在染色过程中,细菌细胞壁的多糖会与紫晶染液结合,形成复合物。

而碘液的加入会使复合物更加稳定,不易被脱色剂去除。

因此,革兰氏阳性细菌在染色后仍保持紫色或蓝色。

相反,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较薄,主要由一个薄层的胞外脂多糖组成。

在染色过程中,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无法与紫晶染液结合,因此无法形成复合物。

碘液的加入也无法稳定脂多糖,使其被脱色剂去除。

因此,革兰氏阴性细菌在染色后会被红色染色液覆盖,呈现红色。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区分细菌的类型,从而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摘要: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革兰氏染色法对不同类型的细菌进行了染色,并观察到了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革兰氏染色法能够有效地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为细菌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引言: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了解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对于研究细菌的生理特性、病原性以及药物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

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通过染色后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材料与方法:1. 细菌培养物:本实验选择了两种细菌培养物,分别是革兰氏阳性菌A和革兰氏阴性菌B。

2. 革兰氏染色试剂:结晶紫、碘液、酒精、脱色剂、苏木精。

3. 显微镜:用于观察染色后的细菌样品。

实验步骤:1. 取两株细菌培养物,分别进行涂片制备。

2. 将制备好的涂片用结晶紫染色液浸泡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3. 加入碘液浸泡1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4. 用酒精滴加在涂片上,使其脱色,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5. 加入脱色剂浸泡30秒至1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6. 将涂片用苏木精染色液浸泡1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7. 涂片晾干后,放入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与讨论:经过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我们观察到了明显的差异。

革兰氏阳性菌A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B呈红色。

根据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我们可以解释这种差异。

革兰氏染色法中,结晶紫染色液首先染色细菌细胞的细胞壁。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含有较多的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质,能够吸附结晶紫,形成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质含量较少,无法吸附结晶紫,因此在后续的染色步骤中无法保留紫色,最终呈现红色。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是通过染色后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来进行分类和鉴定。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呈紫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形态较大、圆润。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引言:细菌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通过染色技术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细菌在革兰氏染色过程中的变化,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特性和结构。

实验材料与方法:1. 细菌培养物:从实验室中获取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培养物。

2. 细菌涂片制备:取适量的细菌培养物,滴在玻璃片上,用铅笔头均匀涂抹成薄片。

3. 革兰氏染色试剂:包括革兰氏染色碱液、革兰氏碘液、酒精洗涤液和苏木精染色液。

4. 显微镜和油浸镜头。

实验步骤:1. 将细菌涂片放置在实验台上,用革兰氏染色碱液滴在细菌涂片上,静置1分钟。

2. 用蒸馏水冲洗细菌涂片,使碱液流失。

3. 加入革兰氏碘液,静置1分钟。

4. 用蒸馏水冲洗细菌涂片,使碘液流失。

5. 加入酒精洗涤液,静置10-30秒,直至洗涤液不再有颜色溢出。

6. 用蒸馏水冲洗细菌涂片,使洗涤液流失。

7. 加入苏木精染色液,静置1分钟。

8. 用蒸馏水冲洗细菌涂片,使苏木精染色液流失。

9. 将细菌涂片放在显微镜上,用油浸镜头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革兰氏染色处理后,观察到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

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呈现紫色或深蓝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为厚实,富含多糖和多肽聚合物,因此在革兰氏染色过程中能够吸附和保留革兰氏染色碱液和苏木精染色液。

这些染色液与细菌细胞壁中的大量多糖和多肽结合,形成紫色或深蓝色的复合物。

典型的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相反,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为薄弱,富含脂质和蛋白质,因此无法吸附和保留革兰氏染色碱液和苏木精染色液。

这些染色液会被酒精洗涤液洗去,导致细菌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典型的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通过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分类和特性。

革兰氏阳性菌多数为球状或梭状,常见于皮肤和黏膜表面,有些能够引起感染。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实验报告生32 程雨婧2013012406一、实验目的1、学习无菌操作技术,掌握细菌涂片的制备方法。

2、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3、掌握细菌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染色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识别细菌的革兰染色结果。

二、实验原理细菌生长于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如美蓝、甲紫、碱性复红或孔雀绿等)使其着色。

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易被带负电荷的酸性染料(如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着色。

简单染色法就是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的方法。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ing)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是细菌学中很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因为通过此法染色,可将细菌鉴别分类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这两种类型,是细菌学中最常用的鉴别性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之所以能够将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因为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不同。

一般认为革兰阴性细菌的肽聚糖层很薄,脂肪含量高,经乙醇处理后部份细胞壁可能被溶解并改变其组织状态,细胞壁孔径大,不能阻止溶剂透入,因而将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洗去而被脱色,再经番红复染就染成了红色;革兰阳性细菌的肽聚糖层较厚,经乙醇处理后使之发生脱水作用而使孔径缩小,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

除此之外,革兰染色的差异还应考虑物理结构的不同,例如酵母菌虽然是不是细菌,既不是革兰氏阴性菌,也不是革兰氏阳性菌,但具有革兰染色阳性反应。

三、实验器材1、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球菌、酵母菌、待鉴定的未知菌S1和S2。

2、仪器及其他用品:显微镜、酒精灯、打火机、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擦镜液、吸水纸、镜油、无菌牙签。

3、简单染液:结晶紫染液、番红染液。

4、革兰染液:结晶紫染液、革氏碘液、95%乙醇溶液、番红染液四、实验步骤(一)简单染色1、载玻片的处理:从乙醇溶液中取出洗干净的载玻片,用吸水纸擦干,将要涂菌的部位在酒精灯火焰上烤一下,可以去除油脂,冷却待用。

实验三 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三 革兰氏染色法

三、器材: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液,
载玻片,显微镜等
四、操作步骤:
1、涂片:将大肠杆菌(24h)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4h)分别涂片、干燥、固定。
2、染色: (1)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 (2)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一分钟,水洗 (3)脱色:将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乙醇滴洗 至刚刚无紫色为止,约20—30秒,立即用水冲净乙醇 (4)复染:用番红液染1--2分钟,水洗
4 显微镜计数:五分钟后,先低倍镜找计数室,后 高倍镜计数。一般以每小格5—10个菌体为宜。常选 四角和中央五个中格计数。格线上菌体只数上线和 左边线。芽大于母体一半方计。同法计另一室。
5 清洗血球计数板:自来水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 自行凉干。镜检,洗净为止。
五.实验报告:1 结果;2 思考题:第(1)题。
实验三 革兰氏染色法
内蒙古科技大学 基础生物实验中心
一 目的要求: 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极其在细菌分类
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 基本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n 创立的,基本步骤是: 1、初染:结晶紫染色 2、媒染:碘液媒染 3、脱色:乙醇脱色 4、复染:番红复染
水玻璃球三角烧瓶,1ml无菌吸管,斜面,平板, 无菌涂棒,土样。
四 操作步骤 1.倒平板; 2.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样10克,放入90ml 无菌水中,震荡20分钟,取1ml悬液于9ml无菌水 中,吹吸三次,使其充分混匀。再取1ml于下一 9ml无菌水中,以此类推,制成10-1、10-2、10-3、 10-4、10-5、10-6各种稀释度的土壤稀释液。
经此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蓝紫色的细菌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细菌是微生物界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中等。

然而,由于细菌的微小体积和相似的形态特征,对于细菌的鉴定和分类一直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难点之一。

革兰氏染色实验作为一种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临床医学中。

革兰氏染色实验是由丹麦细菌学家克里斯蒂安·革兰于1884年首次提出的。

该实验通过染色剂的作用,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类。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好革兰染色试剂盒,包括革兰碘液、革兰紫液、脱色剂和酒精等。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和观察结果。

首先,我们需要取一支无菌的玻璃杆,沾取待检测的细菌样品,将其涂抹在玻璃片上。

然后,将玻璃片放入火焰中进行固定,使细菌附着在玻璃片上。

接下来,将固定的玻璃片浸入革兰碘液中,静置一段时间,使细菌吸收碘液。

在碘液作用后,将玻璃片取出,用脱色剂进行漂洗。

漂洗过程中,注意控制时间,以免过度漂洗导致革兰阳性菌染色不明显。

漂洗完成后,将玻璃片放入酒精中,进行脱色处理。

酒精的作用是去除革兰阴性菌的外膜,使其染色结果呈现出浅粉红色。

完成脱色后,将玻璃片取出,用水进行彻底冲洗,以去除残留的染色剂。

最后,将玻璃片放入革兰紫液中,静置片刻,使细菌染色。

革兰紫液的作用是使革兰阳性菌呈现出紫色,而革兰阴性菌则呈现出浅粉红色。

完成染色后,将玻璃片取出,用纸巾轻轻吸干水分。

然后,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染色结果。

革兰阳性菌呈现出紫色或暗紫色的颜色,而革兰阴性菌则呈现出浅粉红色。

通过观察染色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类型。

革兰阳性菌多为球形或椭圆形,细胞壁较厚,染色结果呈现出紫色。

而革兰阴性菌多为杆状或弯曲形,细胞壁较薄,染色结果呈现出浅粉红色。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革兰氏染色实验只能初步鉴定细菌的类型,对于某些特殊的细菌,可能需要进一步的鉴定方法。

实验三 细菌形态观察和革兰氏染色技术

实验三 细菌形态观察和革兰氏染色技术

⑥ 复染:
已经脱色处理的细胞或其结构常以复染液作复染 以便于观察。 复染液与初染液的颜色不同而成鲜明对比,所以 复染也称为对比染色。 复染液不宜太强,以免掩盖初染的颜色而失去对 比作用。
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 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或附着力,
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
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
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
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液,复染 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 被脱色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常用的复染液是番红。
三、结果:
② 固定:
染色前必须先行固定。其目的在于凝固细胞质和 其它细胞结构成分而杀死细菌;使菌体粘附于玻 片上以及改变细菌对染料的通透性(因活菌通常 不易使染料透入细胞内)。
固定的方法一般采用火焰加热法,在特殊目的时 也可用冷冻干燥法或化学法如醇、酸、氯化高汞 、重金属盐或氧化剂等进行固定。
③ 媒染:
① 涂片制备:
随标本的种类而略有不同。
• 若为液体培养液,亦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
• 若为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则先取一接种环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中 央,然后从培养基上取菌少许,在盐水中研磨均匀,使呈轻度乳 浊,以接种环扩成1cm2或2份硬币大小的涂面。
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放在火焰上方的热空气中慢 慢烘干。但切忌紧靠火焰烤干。
⑤ 脱色:
脱色:是使被染物脱去已染上的颜色。脱色的目 的是观察细菌与染料结合的稳定程度,故可作为 鉴别染色之用。
凡具有脱色作用的化学试剂称脱色剂。脱色剂或 呈溶媒作用,如醇类、丙酮等;或能影响蛋白质 的电离程度,改变其电荷性质或数量,因而影响 细菌与染料的结合程度,如酸类能减少细菌的负 电荷,故可作碱性染料的脱色剂。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革兰氏染色实验,观察和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形态特征,了解其细胞壁的结构差异。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墨汁、碘酒、95%乙醇、碘液、革兰染色试剂盒、显微镜等。

方法:1. 取一片清洁的玻璃片,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标记好样本编号。

2. 取一根无菌的接种环,在无菌条件下取一部分革兰氏阳性菌涂抹于玻璃片的一侧,用另一根无菌接种环取一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涂抹于玻璃片的另一侧。

3. 将玻璃片放在通风处晾干,然后用火烧消毒。

4. 将墨汁涂抹在细菌上,静置1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

5. 用碘酒浸渍1分钟,倒去碘酒,用95%乙醇洗涤10秒钟,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6. 最后用碘液浸染30秒钟,然后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即可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观察革兰氏阳性菌在显微镜下呈紫色,球状或椭圆形,细胞壁较厚,没有外膜;而革兰氏阴性菌在显微镜下呈红色,细胞形态多样,细胞壁较薄,有外膜。

两者在染色后呈现出明显的形态差异。

实验讨论: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的一种重要染色方法,通过染色后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分类,对于细菌的形态特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特征,这与其细胞壁的结构有关。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大量的肽聚糖组成,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的脂多糖,这也是它们在染色后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革兰氏染色实验,并观察到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的形态特征。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细菌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初步了解细菌的结构和分类。

对于进一步的细菌鉴定和分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前要做好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的外源污染。

2. 实验中的染色试剂要注意保存,避免受到光照和高温影响。

3. 在观察细菌形态时,要注意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细胞壁结构的不同,观察细菌的革兰氏反应,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情况。

实验原理: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不同,根据革兰氏染色方法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在染色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呈红色,通过观察染色后的细菌颜色能够大致了解细菌的分类情况。

实验材料:
1. 革兰氏染色试剂(含靛派液、碘酒、脱色剂、碱性洗涤液)
2. 外部消毒液、无菌采样棒、无菌平板
3. 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4. 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
实验步骤:
1. 将需要实验的细菌分别接种于无菌平板上。

2. 用外部消毒液将无菌采样棒消毒并晾干。

3 .取一个无菌采样棒分别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菌落上轻轻刮取,避免沾到无关菌种。

4. 将采样棒沾有菌落的一端放入一滴靛派液中浸润,再在菌液上加2-3滴碘酒,静置1分钟,使靛派液和碘酒渗透到其内部。

5. 倒掉靛派液和碘酒,用脱色剂加水洗涤液一一洗去染色剂,每次洗涤2-3秒,规定洗4次,每次可以轻轻甩去液体。

6. 最后观察染色后的细菌颜色,革兰氏阳性菌为紫色,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观察到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染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染后呈红色。

实验结论:通过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发现革兰氏阳性菌在染色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呈红色,这种染色方法为快速鉴别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提供了简单、快捷的方法。

实验三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三革兰氏染色法
三、革兰氏染色法
1
革兰氏染色法 (GRAM STAINING)
细菌微小、半透明,在普通
Hans Christian Gram
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 将细菌染色,增加反差,便 于观察。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 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 革兰染色在临床上有助于细 菌致病性分析及抗菌药物选 择。
4
实验步骤
染色标本制备
涂片
干燥
固定
染色
镜检
5
染色标本制备
标记:在载玻片上背面画两个圆形区域
并作标记
涂片:用接种环各加1环生理盐水,用灭
菌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与玻片上的生理盐
水充分混匀
干燥:涂好的菌膜在室温下自然干燥。 固定:手持载玻片的一端,菌膜面向上,
在火焰最热部分迅速通过3次
6
• 滴加结晶紫覆盖菌膜,1min,流水 冲洗 初染
2
革兰染色法可基于细菌细胞壁成分和结构的不同,将 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 (G+)和革兰阴性菌 (G-)
革兰染液 第一液(初染液): 结晶紫染液 第二液(媒染液): 卢戈碘液 第三液(脱色液): 95%酒精 第四液(复染液): 石炭酸复红液
3
实验材料



菌种:表皮葡萄球菌 (SE) 大肠埃希菌 (E.coli) 器材:载玻片、生理盐水、接种环、 酒精灯、染色架 革兰染液
8
革兰染色的注意事项
水洗时,不要直接冲洗涂面,而应使水从载玻片的一端
流下,水流不宜过急,以免涂片薄膜脱落。
选用培养18-24小时菌龄的细菌为宜,若细菌太老,由
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酒精脱色是革兰染色的关键,要掌握好脱色的时间。

细菌染色方法及原理

细菌染色方法及原理

细菌染色方法及原理革兰氏染色法(Gram's stain)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法,本实验要求同学能正确掌握此染色方法的操作技术,理解其在鉴别细菌上的重要意义。

【原理】细菌经结晶紫初染染成蓝色。

革兰氏染色阳性菌(G+)细胞壁肽聚糖层数多,且肽聚糖为空间网状结构,再经乙醇脱水,网状结构更为致密,染料复合物不易从细胞内漏出,仍为蓝色。

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G-)细胞壁脂类含量多,肽聚糖层数少,且肽聚糖为平面片层结构,易被乙醇溶解,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结合的染料复合物容易泄漏,细菌被脱色为无色,再经石炭酸复红稀释液复染成红色。

【方法】按涂片→干燥→固定→染色→镜检的顺序进行。

准备载物玻片:用镊子从载物片缸中取出经3%盐酸酒精脱脂的载物玻片,用擦片布擦净,然后用特种铅笔在玻片背面画一个直径为1.5~2.0cm的圆圈,做为涂膜的标记范围。

1.涂片:按无菌操作取材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用肉汤培养物涂片:①右手拿接种环的黑色塑料柄部分,左手托持试管。

②将接种环按15°角放在煤气灯的外焰中烧灼灭菌,直到把金属丝烧红,然后将铝制的银色柄部也通过火焰略加烧灼。

③用右手小指和手掌的前内缘拔掉左手所持试管的棉塞,并立即将试管口用火焰烧灼灭菌。

④用灭菌后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试管中取出材料,此时注意勿使沾有材料的接种环触碰试管壁及试管口。

⑤将试管口再次灭菌,棉塞也要在火焰上略加烧灼(时间要短以免点燃棉塞),塞好棉塞,放回原处。

⑥将接种环上之材料涂于载物片上,随后立即将接种环用火焰烧灼灭菌。

为防止细菌溅散污染环境,接种环灭菌前,须先将接种环靠近火焰或放内焰中烤干,然后再在外焰中烧红灭菌,杀死残留的细菌。

用斜面培养物涂片:用细菌斜面培养物涂片,需预先取一接种环生理盐水放在载物片上,然后再按无菌操作取材法从斜面培养物上取少量菌苔,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肽聚糖(peptidoglycan) 肽聚糖
革兰阳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革兰阳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N-乙酰葡糖胺 N-乙酰胞壁酸
溶菌酶作用点
青霉素作用点
肽聚糖(peptidoglycan) 肽聚糖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
炭疽芽胞杆菌
五、实验报告
1.结果 . 列表比较大肠杆菌、 列表比较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未知菌 的染色反应,并判断它们分别是G 的染色反应,并判断它们分别是 -或G+. 2.思考题 . (1)作革兰氏染色涂片为什么不能过于浓厚? )作革兰氏染色涂片为什么不能过于浓厚? 其染色成败的关键一步是什么? 其染色成败的关键一步是什么? (2)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 )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 怎样能确证你的染色技术操作正确, 怎样能确证你的染色技术操作正确,结果 可靠? 可靠?
2.染色
(1)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 )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 水洗。 水洗。 (2)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一 )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 分钟,水洗。 分钟,水洗。 (3)脱色: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并衬以 )脱色: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 白背景, 白背景,用95%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 % 不出现紫色时为止, 秒钟, 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约20~30秒钟,立即 ~ 秒钟 用水冲净酒精。 用水冲净酒精。 分钟, (4)复染:用番红液染 ~2分钟,水洗。 )复染:用番红液染1~ 分钟 水洗。
• 革兰氏染色需用四种不同的溶液:碱性染料 革兰氏染色需用四种不同的溶液: (basic dye)初染液;媒染剂 )初染液; );脱色剂 (mordant);脱色剂(decolorising );脱色剂( agent)和复染液(counterstain)。 )和复染液( )。 • 碱性染料初染液 碱性染料初染液——结晶紫(crystal 结晶紫( 结晶紫 violet) ) • 媒染剂 媒染剂——碘(iodine) 碘 ) • 脱色剂——95%的酒精(ethanol) 脱色剂 %的酒精( ) • 复染液 复染液——番红 番红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膜磷壁酸 壁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胞壁 强度 厚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磷壁酸 外膜 脂蛋白 脂多糖 革兰阳性菌 较坚韧 20-80nm 可多达50层 可多达 层 占细胞壁干重50%-80% 占细胞壁干重 + — — — 革兰阴性菌 较疏松 10-15nm 1-2层 层 占细胞壁干重5%-20% 占细胞壁干重 — + + +
三、实验器材
• 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未知菌; 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未知菌; • 草酸铵结晶紫,番水水溶液,碘液, 草酸铵结晶紫,番水水溶液,碘液, 95%乙醇,载玻片,显微镜等。 乙醇, 乙醇 载玻片,
四、实验步骤
1.涂片:将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和 .涂片:将培养 小时的大肠杆菌和 未知菌,培养12-18小时的枯草芽孢杆 未知菌,培养 小时的枯草芽孢杆 球菌、分别作涂片( 球菌、分别作涂片(注意涂片切不可 过于浓厚),干燥、固定。 ),干燥 过于浓厚),干燥、固定。固定时通 过火焰1~ 次即可 不可过热, 次即可, 过火焰 ~2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 玻片不烫手为宜。 玻片不烫手为宜。
实验三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Gram stain) stain)
一、目的要求 • 。 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 • 它是 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 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 创立的。 年由丹麦医师 创立的 •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不仅能观察到细菌 革兰氏染色法( ) 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 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 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 表示; 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 表示 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 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 细菌, 表示。 细菌,用G-表示。 表示 • 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 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 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 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 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而脱 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此外,菌 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此外, 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 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 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 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
(5)干燥和镜检:干燥后,置油镜观察。革 )干燥和镜检:干燥后,置油镜观察。 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以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 以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 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 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 (6)同法在一载玻片上以大肠杆菌与枯草芽 ) 孢杆菌混合制片,作革兰氏染色对比。 孢杆菌混合制片,作革兰氏染色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