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2)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二)》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二)》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解决问题(二)》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2.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作用,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情景过渡1、谈话。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带大家到游乐园游玩,并解决了许多的数学问题,大家玩得高兴吗?生:高兴!师:还想去吗?生:还想去!师:游乐场的游戏可真多,我们还想去,但是呢,大周老师有一个数学问题,如果你能帮我解决,我再带你们去好不好?生:好!2. 出示问题:老师有25颗牛奶糖,33颗水果糖,送给小朋友48颗,还剩多少颗?(课件出示)师:请看大周老师给出的问题。

谁来大声读出这道题?宋俊哲。

生:老师有25颗牛奶糖,33颗水果糖,送给小朋友48颗,还剩多少颗?师:读得很好,表扬他。

生:鼓掌。

师:从这道题中你知道什么啊?收集到哪些信息?黄胜华。

生:我知道了老师有25颗牛奶糖,33颗水果糖,送给小朋友48颗。

师:对!真会观察,表扬他。

生:鼓掌。

师:根据信息,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一起读。

生:还剩多少颗?师:对,前面提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称它叫做条件,后面提出的叫做.......生:问题。

师:你们能帮老师解决问题吗?生:能。

师:马上拿出0号本,用算式把你的想法写在0号本上面。

谁做得又快又对,就先让他排队。

(学生自由列式)师:有小朋友做完了,检查一下,要养成好习惯。

看看算式对了没有,计算对了没有。

师:黎铭皓,你是怎样做了?生:先将老师的25颗牛奶糖和33颗水果糖加起来,再减去送给小朋友48颗,还剩10颗。

师:同意的,请举手。

那你的算式是怎样列的?生:25+33=58 58-48=10 全体学生:对。

师:先把两种糖加起来,然后去掉老师送给小朋友的糖,还剩10颗,对不对?生: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 问题解决(二)(西师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 问题解决(二)(西师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问题解决(二)(西师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用图形表示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
3.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多少减去(加上)多少等于多少”这一简单方程式
二、教学重点
1.能够使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用图形表示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多少减去(加上)多少等于多少”这一简单方程式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
教师可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目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导入
教师进一步说明使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并举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加减法解决。

3. 教学
1.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简单地介绍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先了解问题所述,确定需要求解的未知量,选择相应的加减法,最后计算得到答案。

2.图形表示法
教师通过图形表示法给出了一道加减法与图形的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3.简单方程式
教师讲解简单方程式“多少减去(加上)多少等于多少”的含义,并通过例子引导学生练习使用简单方程式解决问题。

4. 练习
教师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使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并使用图形表示法和简单方程式解决部分问题。

5.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醒学生加强练习提高运算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形表示法和简单方程式的介绍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使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进行巩固和反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教案22:解决问题第二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教案22:解决问题第二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教案22: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列方程解答来求解问题。

具体包括:1、理解问题情境,找出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2、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解方程求解未知量;4、检验解的结果是否合理,并解释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理解问题情境,找出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2、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求解未知量;4、学会检验解的结果是否合理,并解释实际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找出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选择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教学重点:解方程求解未知量,检验解的结果是否合理,并解释实际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新课讲解: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包括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选择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求解未知量,检验解的结果是否合理,并解释实际意义。

3、例题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演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列出方程,求解未知量,并检验解的结果。

4、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然后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和结果,老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解决问题步骤:1、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2、选择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解方程求解未知量4、检验解的结果是否合理,并解释实际意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长方形的面积。

2、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cm,求正方形的面积。

答案:1、长方形的面积是50cm²。

2、正方形的面积是64cm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能够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选择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求解未知量,并检验解的结果是否合理,并解释实际意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第2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第2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第二课时用估量解决问题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15 页例 4 及做一做。

经过前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在此基础上,教材安排了用估量解决问题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估量的策略和方法,领会到解决问题时注意选择适合的单位,用估量解决问题的合理性和优胜性。

(二)中心能力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培育学生的估量能力,不单要让学生领会估量的意义,还要让学生掌握估量的策略和方法。

(三)学习目标1.能联合详细情境,选择适合的单位进行简单估量,领会估量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依据详细状况选择适合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学习要点掌握估量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量。

(五)学习难点依据现真相境,合理选择估量策略。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 1)按要求把下边的数填在相应的圈内。

203195123285308215114( 2)按要求把下边的数填在相应的圈内。

452441447459436458463(二)讲堂设计1.复习导入:找街坊找出与以下各数最靠近的整十数:327、213、482、194找出与以下各数最靠近的整百数:203、197、517、999【设计企图:经过设计找街坊的小游戏复习怎样找一个数的近似数,为后边的估量教课做好铺垫。

】2.问题研究( 1)引入估量出示例 4 的主题图问题一:经过主题图你知道了什么呢?坐得下是什么意思?问题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议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可以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指引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因此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尔后指引学生列出算式:第2页/共7页问题三:一定要正确算出结果,才能做出判断吗?在学生充足议论的基础上,教师重申:这个问题是问能不可以坐得下,并无让我们去求二者之间详细的差。

苏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上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时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教学难点: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

教具准备:情境图实物图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分类需求1.故事引入。

两位小主人公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红果果,我是绿泡泡,我们很想认识更多的新朋友!”绿泡泡和红果果邀请我们一起到他们家里做客。

挂图出示:绿泡泡和红果果的书桌。

(红果果的书桌上散放着文具和学具,绿泡泡的书桌上放着整齐的文具盒和学具盒,盒盖打开着。

)提问:你们喜欢谁的书桌?为什么?出示:红果果的妈妈对红果果说:“红果果你上小学了,自己的东西应该学会自己整理。

红果果皱着眉说:“应该怎样整理呢?你们愿意帮助我吗?”2.学生尝试操作,形成分类方法。

(1)提问:如果你是红果果,会怎样整理这些东西呢?小朋友们先自己理一理,然后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帮助红果果整理的。

(2)学生个人整理,同桌交流。

(3)学生在实物展台下操作汇报怎样整理的,集体评议。

(4)指名操作,红果果:“谢谢大家教我的好办法,书桌上的物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放在学具盒里,一类放在铅笔盒里。

这样分一分就整齐了。

”二、联系生活实际,形成分类方法1.购物中的分类。

(1)红果果妈妈:“红果果你真棒!瞧瞧妈妈在超市买的这些东西,你能帮着分一分,整理一下吗?”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物品。

(2)红果果:“行!都有哪些东西?”同桌学生互相交流红果果提出的问题。

(3)红果果:“把这些东西放在两个袋子里,你知道怎样放合适吗?”四人小组讨论并操作。

(4)学生汇报。

(5)一袋装吃的,一袋装用的,你们是这样分的吗?2.交通工具的分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优课件 (2)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优课件 (2)

答:操场的面积增加了784平方米。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超
过 了 自 己 的 智 力 ,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40 米
2. 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 40米(如下图)。
(3)长和宽都增加8米,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50米
8米
50 × 40=2000(平方米) (50+8)×(40+8)
40 米
8米

= 58×48 =2784(平方米) 2784—2000=784(平方米)
答:操场的面积增加了96平方米。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 画图
画一画
画一个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
8米 6米
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6米。如果长增加3
米,它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8米
6米
?平方米
3米
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 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 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 多少平方米?
48÷6=8 (米)
48÷4=12(米)
48平 方米
12×8=96(平方米)
答: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96平方米。
6米
原来长方形的面积
4
48平方米

2. 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 40米(如下图)。
50米
(1)长增加8米,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40
40 ×8=320(平方米)

答:面积增加了320平方米
原来鱼池? 的面积
20—5=15(米)
20
米 30×15=450(平方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2课时 》人教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2课时 》人教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2课时》人教版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解决有关数字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知
1.讲解上一课时内容,复习所学知识;
2.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新知
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讲解相关知识点,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步:巩固提高
1.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2.课堂点拨,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四步:课堂小结
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进知识的巩固。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六、教学反思
1.总结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改进提供参考;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第3节【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第3节【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3节【第二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增加”和“减少”这两个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使用适当的运算符号表示运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问题的要求,分析问题的关键点。

–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归纳规律、运算求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教材准备:课本、练习册。

3.学生准备:文具、课本。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增加”和“减少”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2.新课讲解–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增加”和“减少”的意义。

–介绍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解决问题的方法。

3.示范演练–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向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思考方法。

–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合作意识。

4.小组练习–安排学生分组,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鼓励正确的解题思路。

5.课堂讨论–在小组练习后,整理学生的答题思路,展开全班讨论,分享解题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互相学习。

6.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督促他们查漏补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增加”和“减少”概念展开,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对于学生的表现,需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三单元问题解决第二课时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三单元问题解决第二课时
解题时思考的角度不同,解题的方法也不同,计算的 结果也有可能不同。
第十七页,共十八页。
返回
问题解决(2)
课后作业
(zuòyè)
1.从教材(jiàocái)课后习题中选
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第十八页,共十八页。
返回
10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m
4m
方法三
先做2根长跳绳(tiàoshé
2×4=8(米)
10-8=2(米) 2÷2=1(根)
2m 答:可以做2根长 跳绳和1根短跳绳。
第六页,共十八页。
返回
问题解决(2)
用10m长的绳子做跳绳(tiàoshéng)。可以怎么 做?
长绳(根) 用去长 剩下长度 短绳 度(m) (m) (根)
问西题师大解决版(数2)学 二年级 下册
3 三位数的加减法
问题 解决(2) (wèntí)
情境(qíngjìng)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第一页,共十八页。
问题解决(2)
情境(qíngjìng) 导入
观察右图,你能 提取哪些信息?
我的个数是 单数
(dānshù)
我的个数是 双数
第二页,共十八页。
0
0
10
5
1
4
6
3
2
8
2
1
第七页,共十八页。
返回
问题解决(2)
课堂练习 母亲节到了,兰兰用36元买花送妈妈(mā 。 mā)
(1)只买康乃馨, 可买( )枝9 。
36÷4=9(枝)
第八页,共十八页。
返回
问题解决(2)
母亲节到了,兰兰用36元买花送妈妈(mā 。 mā)

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解决问题(二) 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解决问题(二)  冀教版

四上第三单元第一课解决问题(二)(同步练习)一、计算。

432-720÷30 660÷(65-50) 532-539÷71649÷97×32 (720-288)÷36 720÷(6×6)二、解决问题。

1、五年级(2)班54位小朋友为灾区人民祈福折纸鹤,554天共折8910只。

平均每人每天折多少只?2、春天来了,四年(3)班同学们分成8个小组种花,每个小组6人,共种花720棵,平均每人种花多少棵?3、某商场6月份共卖出8箱皮鞋,每箱12双,一共收入9408元,平均每双皮鞋多少元?4、小希和5个小伙伴画风筝,1天画了72个风筝。

要一填画完192个风筝,需要几个人?5、6只蜻蜓一晚上吃了144只蚊子,如果一晚上要吃掉600只蚊子需要几只蜻蜓?6、花农王大伯在12平方米的土地上共栽树苗108棵,照这样计算,450平方米的土地上可以栽树多少棵?参照解答一、计算。

408 44 455 544 12 20二、解决问题。

1、8910÷54÷5=33(个)或 8910÷(54×5)=33(个)答:平均每人每天折33只。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先求每人5天折几只,再求每人每天折几只;或者先求5天相当于多少小朋友在折纸鹤,再求每人折几个。

2、720÷6÷8=15(棵)或720÷(8×6)=15(棵)答:平均每人种花15棵。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先求每个小组栽几棵树,再求每个人栽几棵;或者先求一共多少人,再求每人种几棵。

3、9408÷8÷12=98(元)或 9408÷(8×12)=98(元)答:平均每双皮鞋98元。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先求每箱皮鞋多少钱,再求每双皮鞋多少钱;或者先求一共有多少双皮鞋,再求每双皮鞋多少钱。

4、5+1=6(人)192÷(72÷6)=16(人)答:需要16人。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2 解决问题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2 解决问题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2解决问题第2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够理解并解决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加法、减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加法、减法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和勇气。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2.理解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减法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

2.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示例题目和解题方法。

–各种小学生可视化教具,如卡片、计数棒等。

2.学生准备:–学生无需额外准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教师通过举例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

2.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第二步: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本节课的解题方法,并通过示例题目进行详细说明。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解题,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理解。

第三步:练习与讨论1.教师设置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解题方法和答案。

2.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讨论解题过程中的疑惑,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第四步: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解题的关键点。

2.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1.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家中多多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大纲,希望通过对每个环节的详细安排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希望学生能够在本节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能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实施解题活动。

2.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经历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3.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在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从条件出发”和“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进一步把“从条件出发”和“从问题出发”的推理有机融合,不仅认识通过摘录条件、运用列表等整理数学信息的策略找到数量之间的联系,更是认识和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本节课则主要结合归一这样的实际问题,学生再次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综合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按一定的步骤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策略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3重点难点列表整理和分析数量关系理解不同解题方法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进入课题,探究新知出示教科书第58页例2:今天刘老师带来这样一个问题。

看到这一题感觉怎么样?题目复杂不用怕?我们解决问题可以有策略的(贴出课题)想一想,按照我们以往的经验可以怎样一步一步解题?(板书: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那我们还是按照这样的步骤一步一步来。

六年级数学上册3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案(合集)

六年级数学上册3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案(合集)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应用问题教材第39~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找准单位“1”及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具学具练习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口头列式。

提问:这两道题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怎样解答?2.分析条件。

半场的得分×2=上半场的得分)如果学生没有理解,老师可以启发。

(3)问题是求什么?(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3.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根据题意,单位“1”的数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应该怎样解答?(可以根据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提问:根据题意,题中数量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解:设下半场得x分。

2x+x=423x=42x=42÷3x=1442-14=28(分)答: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

5.出示例7。

老师整理情境中的信息:一条隧道,如果甲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乙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学生反复读几遍。

6.分析方法。

老师:题中这条路有多长没有给出,可以怎样来解答?(可以假设这条路的长度)学生1: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8 km。

注:上图中“一队”即为“甲队”,“二队”即为“乙队”7.小组讨论分析结果,集体汇报。

假设不同,算出的结果相同。

都是根据公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得出的。

在这三种假设中,把路程设为1最简单。

8.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42-43页练习九。

(1)学生画图后再解答,并说出等量关系式。

(2)学生独立解答。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填空。

四四维训练参考答案2. (1)✕(2)√(3)✕思维训练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是分数除法教学的难点之一。

第七单元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课时(课件)数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

第七单元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课时(课件)数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

可以通过画图列举。
黄队
红队
绿队
蓝队
答:一共要比赛 6 场。
探索新知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列举时,可以 列表,也可以 画图。
可以根据问 题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 列举方法。
列举出全 部结果后, 要进行检 查。
典题精讲
1.小强、小华和小丽是好朋友。如果他们每两人之间通一次电话,一 共要通多少次电话?如果他们互相寄一张节日贺卡,一共要寄多少张?
一共要通( 6 )次电话,送( 12 )件礼物。
典题精讲
4.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路可走,从乙地到丙地有三条路可走。某人从 甲地到丙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有6种
5.用2、3、5三个数字一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用0、3、5呢? 3×2×1=6(种) 2×2×1=4(种)
典题精讲
6.数学比赛共5题,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倒扣2分,王鹏参加比赛 (每题都答了),他可能得多少分?
“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是什么意思?
两支球队之间只 进行一场比赛。
每支球队要分别与其 他3支球队赛一场。
探索新知
南山中心小学举行小学生足球赛,有4支球队参加,分别是红队、黄队、 绿队和蓝队。如果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试一试,再与同学交流。
分别列举出各场比
赛,排一排。 红—黄 红—绿 黄—绿 红—蓝 黄—蓝 绿—蓝
一共有6种不同的路线。
4.小红和小力各有 、 、 三张数字卡片,每人拿出1张,一共有 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一共有9种不同的拿法。
归纳总结:
用列举的策略解决比赛场次问题 1.文字列举:列举每次比赛场次的组合。 2.画图列举:几支球队就画几个点,再用两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球 队之间所进行的比赛,连线有几条,就有几场比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二课时《解决问题》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
1.(1)如图,()根这样的香蕉重1千克。

(2)5袋瓜子重1千克,一袋瓜子重()克。

2.妈妈买了1千克橘子,数一数共有9个。

如果买27个这样的橘子,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3.看图,并估一估给奶奶买2kg这样的香蕉大约有多少个。

4.
(1)王阿姨买西瓜花了多少钱?
(2)张爷爷买了多少千克西瓜?
5.如图,每个空杯重200克,1号杯子放入一些果汁后重250克。

(1)1号杯子里的果汁重()克。

(2)2号杯子里的果汁约重()克。

(3)3号杯子里的果汁和杯子约共重()克。

参考答案
1.(1)10 (2)200
2.27÷9×1=3(千克)
3.3×2×2=12(个)
4.(1)12÷4×7=21(元)
(2)24÷(12÷4)=8(千克)
5.(1)50 (2)100 (3)350。

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2)了解正确的步骤,能够加深对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理解;2. 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能够在数学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够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1.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T:同学们,小明家前几天去超市,他买了20本绘本,每本绘本8元,你们知道他使用了多少钱吗?S:20×8=160元。

T:很好,你们已经学会了乘法,但是有时候我们遇到的乘法不一定是单数字相乘,有可能是多位数相乘,那么你们知道怎么做吗?2.讲授(1)重点介绍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T:首先我们看这个数式16×2=,这个数式应该怎么解?S:6×2=12,16的个位写下2。

T:对,我们先计算出16的个位2和2相乘的结果为4,然后下面的1就要和2相乘,得到2,这样我们就得到26,所以说我们乘多位数的时候,要从后向前逐位计算。

T:再看这个数式526×3=,接下来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S:6×3=18;5×3=15+1(借1,2-1=1)=16;2×3=6,所以得到1578。

(2)介绍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巧。

T:那么,我们已经知道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下面我们把它应用到口算中。

在口算中,虽然也是从后往前逐位相乘,但是往往不是每个数字都要计算的,这时我们可以把计算的方法简化一下。

T:比如求685×6,如何计算呢?S:先算最后一位5×6=30;T:对,接下来呢?S:30后面要补0。

T:好的,然后呢?S:8×6=48,加上前面的3得到51,再后面要补一个0。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_解决问题第二课时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_解决问题第二课时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 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 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 问题的过程。
3.情感目标: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 边的每个事物。
复习铺垫:
幸福小学有382人去秋游,每辆 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62÷4.5 ≈14(只)
答:至少要准备14只这样的油桶。
一筒橙汁粉450克,每冲一杯需 要14克橙汁粉和8克方糖,冲完这筒 橙汁粉,大约需要多少克方糖?
450÷14≈32(杯)
32×8=256(克)
答:大约需要256克方糖。
本课小结
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 实际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 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382÷40=9.55(辆) 答:需要10辆客车。
小强的妈妈要将2.5 千克香油分别装在一 些玻璃瓶里,需要准 备几个瓶?
2.5÷0.4 =6.25(个)≈7(个)
答:需要准备7个瓶子。 进一法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 的红丝带包装礼盒。 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 的丝带,这些红丝带 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去尾法
物至少要几次才能运完? 进一法
(2)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
少套这样的衣服? 去尾法
练一练:
①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 现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
男上衣?42÷2.5 ≈16(件)
答:可以做16件这样的上衣。
练一练:
②每一个油桶最多装4.5千克油。购买62 千克油,至少要 ≈16(个)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礼盒。
张老师带100元钱去为 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 他可以买回几本词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和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 32×12= 22×14=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方法二:3×2=6(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