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第2课时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第2课时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四.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使用画图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的方法,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运用画图策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画图策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可能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画图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使用画图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画图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画图策略,解决不同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使用画图策略。

2.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画图策略的优点,并学会灵活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例和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画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画图策略的使用。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需要计算36乘以45,你会怎么做?”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会画一个36乘以45的。

”教师接着问:“那么,你能用画图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尝试画图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这个导入,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新的问题,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8厘米,求它的面积。

”教师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份教案中,我将带领我的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2)》。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主要涉及第107页至第109页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章节。

我们将重点学习如何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画图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2. 能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小明家有一块长方形的地毯,长是12米,宽是8米,小明想将这块地毯分成几个相同大小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2. 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鼓励他们运用画图策略。

学生在纸上画出长方形的地毯,并尝试找到合适的小正方形。

3. 合作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讨论如何通过画图来找到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理解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

4. 讲解例题:我选取几个典型的例题,讲解如何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如何找到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6. 板书设计:板书上列出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答案。

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小明想将这块长方形分成几个相同大小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请用画图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四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引“探究”1.算一算。

根据图示算一算一个菠萝等于几个桃草莓?。

2.姐弟两人共有200元钱,如果姐姐给弟弟12元后,姐姐比弟弟还多6元。

姐姐原来有多少元钱?学习任务一:假设的策略一【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假设的方法将两个未知量的和变成一个未知量,同时总量也进行相应调整,因为借助具体图形,学生极易理解这种经过假设转化的方法。

】新知探究—习“方法”出示p70例2内容。

在1个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80个。

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大盒里装了多少个球?每个小盒呢?1.怎样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2.大盒和小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怎样转换?3.如果假设都是小盒,总量会怎样变化?4.都变成小盒之后,有多少小盒?总量是多少?怎样求每个小盒装的数量?怎样求每个大盒里的数量?试着列式计算。

5.如果把小盒里的小球数量设为x个,那么可以怎样列方程解决?列式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尝试计算。

6.根据算出的结果检验计算的正确性。

【易错点:当把大盒假设为小盒时,总量会随着变化,但学生分不清总量是变小了还是变大了,课堂中助图形,让学生比较大盒和小盒装球量,清楚看出小盒少装了小球,所以总量也会随着减少相应的数量,就可以避免出错。

】学习任务二:假设的策略二【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解题经验,让学生独立尝试将小盒全部假设为大盒,在每个大盒上标注多出的小球数量,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尝试解题。

】1.想一想:假设6个全是大盒,又该怎样计算呢?2.假设都是大盒子,每个盒子是多装了小球,还是少装了小球?3.题中的两个未知量变成了几个,总量会有什么变化?4.尝试列式解答。

5.设大盒每个装小球x个,怎样用方程来进行计算?等量关系式是什么?6.刚才我们用两种思路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假设6个全是小盒或者假设6个全是大盒,虽然假设的方法不一样,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7.回顾例1和例2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易错点】学生调整了假设的量,但容易忽略总量的变化,从而出现错误。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应该知道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学会如何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学生应该能够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2. 如何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对于实际问题,如何进行策略的选择。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导入前的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卡片,每个卡片上写有一个问题的情境或者数学问题。

2. 导入教师将卡片随机分配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1分钟内想好如何解决该问题。

随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解决策略说出来。

二、知识讲解及要点梳理1. 问题解决的步骤(1) 理解问题(2) 整理问题信息(3) 认真思考(4) 选择合适的方法(5) 检验结果2. 问题解决的策略(1) 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规律通过寻找问题中的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进而解决它。

(2) 运用模型,建立数学模型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这样的结果是准确可靠的。

(3) 利用特殊方法,发现规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经常利用特殊方法来发现规律。

(4) 利用模仿和类比,借助以前的知识和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仿和类比的方式,借助以前的知识和经验,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5) 寻找信息,利用现有资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寻找信息,并且利用现有资源,以达到更好的解决效果。

3. 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全方位的思考方式,尤其是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掌握信息技术、灵活运用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解题1. 让学生根据所给题目,从解决问题的策略中选择正确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何用最小的总容器装下60L水和40L油?解决思路: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可以发现需要容器空间最小,可以选择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2.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解题策略自选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

四、小结与总结1. 问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些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數學教案設計标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回顾反思。

2. 不同类型问题的解决策略:代数法、几何法、比较法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

然后引出今天的新课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

(二)新课讲解1.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每个步骤的具体含义和操作方法。

如理解问题是了解问题的关键信息,制定计划是根据问题确定解题的方法,执行计划是按照计划进行计算或推理,回顾反思是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2. 不同类型问题的解决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问题,讲解不同类型的解决策略。

如代数法适用于需要建立方程或不等式的问题,几何法适用于涉及图形和空间的问题,比较法适用于需要比较两个或多个量的问题。

(三)课堂练习教师准备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以此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不同类型问题的解决策略。

(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的情况,来评价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也可以通过测试或考试的方式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2》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解决问题策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解决问题策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继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出策略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策略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会用列举策略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协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列举”的策略特点,提升灵活使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能够用哪些方式列举?列举时要注意什么?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列举的策略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二、教学例2。

1、出例如2:南山中心小学举行小学生足球赛,有4支球队参加分别是红队、黄队、绿队和蓝队。

假如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指名读题(题中告诉了什么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是什么意思?(每两支球队只实行一场比赛;每支球队要分别与其他3支球队赛一场。

)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2、谈话:这道题确实能够用列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我们知道列举时要有序。

(想一想,按怎样的顺序列举会不重复、不遗漏?和同学讨论)3、全班交流。

(1)分别列举各场比赛,排一排:红—黄红—绿黄—绿红—蓝黄—蓝绿—蓝(2)能够通过画图列举:(3)回顾刚刚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列举时,能够列表;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列举方法;列举出全部结果后,要实行检查。

)二、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集体交流算法)2、做“练习十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指名交流)3、做“练习十一”第6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交流算法)4、做“练习十一”第7题。

(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集体交流算法)四、全课总结。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解决问题的策略(2)》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画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用画图策略解决一些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用画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但是,他们在解决一些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他们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提高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块地为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10米,宽是5米,要求将这块地分成几个相同面积的正方形。

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出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独立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画图、举例验证、逆向思考和优化策略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策略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案,本节课将围绕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展开。内容包括:
1.巧用画图策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学会运用画图方法,直观展示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2.举例验证策略:教授学生通过列举具体实例,验证问题解决的可行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逆向思考策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尝试逆向求解,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优化策略:介绍常见的优化方法,如线性规划、统筹法等,让学生学会在解决问题时,寻求最优解决方案。
本节课将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策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解决问题的策略(2)》核心素养目标: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组员进行交流。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多给予关注和鼓励。
1.针对学生的不同接受程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在逆向思考策略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沟通的能力,通过画图、列举等策略,增强学生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教案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复备栏主备人第2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的例3和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4、5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提高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用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谈上节课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从而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1)指名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题意的理解。

明确题意。

(2)示范列举住1个3人间、2个3人间的情况。

使学生明确:如果安排几个3人间后,剩下的人数不是2的倍数,说明这样的安排不合题意,应该舍弃。

(3)让学生试着继续列举出住3个3人间、4个3人间等情况。

交流。

(4)让学生“从只住1个2人间想起”,“一一列举”出各种不同的安排。

交流,体会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

2、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模仿例题的思考方法独立解答,再交流进一步明确“一一列举”的具体过程。

三、巩固深化1、做练习十一的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2、做练习十一的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素数、合数的含义,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交流时,可提醒学生先把较小的素数作为第一个加数,再依次把其他的素数作为第一个加数,以突出有序列举的重要性。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设计。

1、小红有多张2角和多张5角的纸币,要付21角的付款,可以有多少种付法?2、小红有2张2角和3张5角的纸币,用它们可以支付多少种付款?。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引入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是依靠直观的图像和具体的数字来进行计算,缺乏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图像中抽象出数学关系,运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运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运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图像中抽象出数学关系,运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花了9元。

问苹果和香蕉的单价分别是多少?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数学关系。

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研究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基本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步骤一般包括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检验。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例子来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首先,让学生自由阅读教科书第58页的例2,并理解题意。

我们可以观察表中的数据,从中获得水库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的信息。

我们可以推断出,水位每小时下降的速度不变,放水时间越长,水位下降得越多。

然而,表中只告诉我们前8小时水位下降的情况,而水位下降120厘米所需要的时间显然超过8小时。

但是,题目中要求我们按照前8小时水位下降的速度计算。

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确定解题思路。

然后,我们可以列式解答并进行检验,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我们可以指名展示自己列式计算的方法和检验的过程,并具体解释每一步计算表示什么,检验时是怎样想的。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如何解决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包括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等方面。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抓住题目中的不变量,展开思考。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练,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学生活动环节,我们通过触类旁通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了一道关于水位下降的问题。

学生们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最终得出了正确的解答,并进行了检验。

在比较两道题目的解题方法时,我们发现它们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但无论用什么方法解题,都要抓住题目中的不变量展开思考。

在巩固环节,我们进行了一些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通过反馈和评价,学生们得到了更好的巩固和提高。

最后,我们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2)
主备教师:课时编号: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和列表的策略价值,并学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一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84米,如果织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

(1)要求学生先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再解答.
(2)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说说用列表的好处.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表和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运用这种策略,我们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指名学生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2)提问:你们能用上节课的画图或列表的方法将题中的信息整理出来吗?(3)同学们独立完成,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4)与复习题比较:
提问:今天的例题在整理信息时也用到了列表法,此时的列表与复习题的列表有什么不同?
指出:列表不仅起到了收集和整理信息的作用,而且还可以直观地显示数量关系,这可以从中找到解题思路,甚至有时能使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

⒉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题目
同学们试着用列表法找出结果
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出示列表。

3、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仍然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解决问题?用列表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用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列表的好处有哪些?
五、布置作业。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引入提问: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怎样的实际问题?能举例说说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怎样整理条件和问题,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列表整理,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基本数量关系。

再问: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怎样的步骤?谈话:日常生活与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二、探究1.理解题意。

出示教科书第58页例2,让学生自由读题,并和同学说说知道了什么。

启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觉?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够吗?提问: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怎样理解这些信息?板书:水库的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追问:表中哪个数量在变化?哪个数量没有变化?这说明了什么?水位每小时下降的速度不变,放水时间越长,水位下降得越多。

)设疑:表中只告诉我们前8小时水位下降的情况,而水位下降120厘米所需要的时间显然超过8小时,还能说水位降落的速度稳定吗?题中“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要求我们按照前8小时水位降落的速度计算。

)谈话:“照这样的速度”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之一。

现在,谁能用本人的言语把这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再说一遍?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结构完整的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理解了题目的意思。

(板书:理解题意)接下来要做什么?(板书:分析数量关系)谈话:这道题可以怎样算?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绪;教师巡视,与学生一同会商,并对个别有艰巨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反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怎样确定解题思路的?3.列式解答并检验。

谈话:明白了解题思绪,接下来我们要列式解答,还要对列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

(板书:列式解答并检验)请大家根据本人确定的思绪,或从上面会商的思绪中选择一种本人喜爱的思绪,列式算出结果,再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并按本人的想法完成检验。

《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2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2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2课时)》——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学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 教学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会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教学难点:1. 理解列表法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步骤。

2. 学会运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粉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师总结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2课时)》。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小组合作(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 教师给出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原理。

2. 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运用列表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2课时》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2课时》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2课时》教案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 第 2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列表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能按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独立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的生活联系,体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会按照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

(3分钟)1.复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

2.引入新课:解决问题的策略问: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板书: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问: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题意呢?(列表整理、画线段图……)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呢?(从条件和问题想起)二、学习例2。

(15分钟左右)1.(1)出示例2中的问题: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让学生明白就一个条件是不能做的并思考补上一个条件.问:求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你会列式吗?(不能)为什么?那应该补上一个什么条件?那如果每小时水位下降10厘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2)出示例2题目中的信息。

如果“每小时水位下降10厘米”这个条件改成了…(出示例2的信息)读题中的信息。

理解并获取题中有用的信息。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2课时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2课时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课时内容是在第一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更有效地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策略,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例题和练习题的分析和操作,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更有效地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和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使用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3.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PPT、黑板、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小华有3个苹果,小明比小华多2个苹果,请问小明有几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分享各自的思路和答案。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课时的问题,例如:甲车和乙车同时从两个不同的城市出发,相向而行。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2)》继续深化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策略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总结和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挑战性又有开放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经过5年多的学习,6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问题解决策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方法不灵活,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运用已学的策略,总结和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已学的解决问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已学的解决问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策略。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和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问题情境,设计好引导性问题。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策略。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他们一共有8个苹果。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用具等。

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一些以前学过的相关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1.出示算式,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2.出示题目右边的正方形图,提问: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个数的和吗?3.引导: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教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我们想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三、巩固运用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转化能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得简单,从而使学生明确可先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重点帮助学生思考转换的策略。

3.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

先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转化策略,然后思考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4.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

让学生结合图,寻找规律,然后解答问题。

解决问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转化。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转化”的策略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161814121。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年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年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需要合理确定解题步骤。

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根据条件合理确定解题步骤。

(二)教学难点能根据新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上节课的例题: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 30 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请学生说一说上节课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从条件出发,先算出第二天摘的个数,再依次算出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摘的个数)引导学生回顾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强调分析数量关系的重要性。

(二)探究新知出示新问题学校食堂买了 20 袋大米和 15 袋面粉,每袋大米 25 千克,每袋面粉 10 千克。

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理解题意(1)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3)学生回答:已知条件有买了 20 袋大米,每袋大米 25 千克;买了 15 袋面粉,每袋面粉 10 千克。

问题是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

分析数量关系(1)提问:根据这些条件,我们可以怎样思考来解决问题呢?(2)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根据“20 袋大米”和“每袋大米 25 千克”,可以求出大米的总重量;根据“15 袋面粉”和“每袋面粉 10 千克”,可以求出面粉的总重量;最后把大米的总重量和面粉的总重量相加,就能求出大米和面粉一共的重量。

列式解答(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教师巡视指导,选择不同解法的学生进行板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教案
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
复备栏主备人
第2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的例3和随后的“练一
练”,练习十一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
题,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提高
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
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
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用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
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谈谈上节课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从而揭示
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指名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题意的理解。

明确题意。

(2)示范列举住1个3人间、2个3人间的情况。

使学生明确:如果安排几个3人间后,剩下的人数不是2的倍数,说明这样的安排不合题意,应该舍弃。

(3)让学生试着继续列举出住3个3人间、4个3人间等情况。

交流。

(4)让学生“从只住1个2人间想起”,“一一列举”出各种不同的安排。

交流,体会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

2、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模仿例题的思考方法独立解答,再交流进一步明确“一一列举”的具体过程。

三、巩固深化
1、做练习十一的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2、做练习十一的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素数、合数的含义,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交流时,可提醒学生先把较小的素数作为第一个加数,再依次把其他的素数作为第一个加数,以突出有序列举的重要性。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1、小红有多张2角和多张5角的纸币,要付21角的付款,可以有多少种付法?
2、小红有2张2角和3张5角的纸币,用它们可以支付多少种付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