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下
中国现代文学史大二下期重点考点
伤痕文学(70年代末期)名词解释:新时期重要文艺现象。
1977年底,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深刻揭示了极左路线给青少年一代造成的严重内伤,提出“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这一社会问题。
此后不久,卢新华又发表短篇小说《伤痕》,揭示极左路线对人的命运迫害和心灵摧残。
继之,我国文坛上便相继出现了描写十年动乱给党和国家造成的灾难、着重表现极左路线给人民生活命运特别是思想心灵造成创伤的文学,被称之为“伤痕文学。
”开山之作:刘心武的《班主任》,人物形象有谢惠敏和宋宝琦代表作: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届茅盾文学获奖作品)反思文学名词解释:“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谌容的《人到中年》、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等。
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茹志鹃的小说创作风格也由清新俊逸转变为严峻代表作有: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布礼》、《蝴蝶》,路遥的《人生》,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谌容的《人到中年》(讲述了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代表人物是陆文婷,还描写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的形象)改革文学名词解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
现代文学史下
“新纪元”的《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 写于1927年夏天。 1、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的雨巷,徘徊的独行 者,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 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 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富于音乐性。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 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叶圣陶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 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
后期新月派从1928年《新月》月刊和1930年 《诗刊》创刊开始。基本成员除了前期的徐志摩、 饶孟侃、林徽因等老诗人之外,主要有陈梦家、 方纬德等南京中央大学的青年诗人群。后期新 月派诗人不像中国诗歌会诗人投身到现实反抗 的斗争中,而是逃离社会,回到自我内心世界, 回到诗的艺术世界中,写出了抒情性的作品 。
觉慧形象及其意义
觉慧是一个新人的典型,时代的先进青年。“大胆”和“幼稚” 是其叛逆性格的主要特征。“大胆”的反封建的猛士:他是高家 所有人中最为清醒的一个,在家庭反封建斗争中,他站在最前列,蔑视以高老 太爷为首的专制家长的权威,并针锋相对地与他们进行斗争。参加学生运动, 支持觉民抗婚 ,反对请神驱鬼 ,与丫鬟鸣凤恋爱 。性格中还存在着“幼稚 ”: 表现在行动上是犹豫和不够果断;表现在感情上是同封建家庭的藕断丝连。 觉慧的意义在于:首先他揭示了主题,表明只有革命才是唯一出路。其次, 他作为高家第一个掘墓人,以后在《春》《秋》中仍不断地给这个家庭以巨大 影响,他成为高公馆“激流”的原动力。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 ——《家》的艺术成就
1、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 渗透着作家强烈的爱憎之情,寄托着作家的美学理想。觉新、觉 慧、梅、瑞珏、鸣凤、高老太爷等艺术典型。 2、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通过心理描写介绍人物的 行状;通过心理描写达到性格描写的作用。通过写人物的“想” 和 “做”完成人物塑造。 3、蕴涵着丰富、热烈的情感,具有一种青春的抒情性。“激情” 既 是巴金艺术风格的特点,也是他艺术魅力之所在。 4、语言清丽、流畅、明朗、自然。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
巴金早期革命小说的特点
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道路的代表作品有《灭亡》 《新生》《爱情三部曲》等,这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是: 1、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如《灭亡》中的杜大心、《电》中 的敏都走上暗杀的恐怖主义道路。表现出个人“革命”行动绝对自 由,无纪律约束的特点。 2、人物性格理想化、类型化。如杜大心等都拼命工作,都患重病, 内心苦恼而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都是人格高尚。 3、艺术上主观倾诉、激情宣泄、激愤、绝望、哭诉的抒情风格。
《激流三部曲》的艺术成就及地位
艺术成就: 一、受中外文学艺术的影响。《红 楼梦》式的家族小说。外国作家 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克鲁泡特 金与廖抗夫。 二、“家即社会”的情节典型化。 三、注重发掘人情美与抒情化人物 塑造方法。 四、以事件为主线索,以场面串连 故事的结构特点。 地位: 一、是反映五四运动的长篇小说。 不直接描写五四却表达了五四 精神。是现代文学中描绘五四 时代的一个杰出的作品。 二、是现代文学中描写封建大家庭 兴衰史并集中抨击封建专制制 度的小说。一座丰碑。 三、对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具有重 大的作用,是现代长篇小说创 作的一个蓝本。
巴金的创作风格
1、善于长篇小说创作,写了大量的三部曲。三部曲数量最多。 2、前后的风格不完全相同。30年代作品充满激情,是激情写作, 是青春写作:单纯、热烈,躁动、焦虑。主要以青年恋爱、婚姻、 革命为主要表现对象。40年代作品趋向写实,趋于冷静,甚至呈 现出冷竣的色彩。即使抒情,也是那种婉约式的情感 。 3、巴金最擅长的是写家庭,一是写封建大家庭,一是写小家庭。
思考:结合故事内容,谈谈《家》
和《寒夜》—— 在现实主义风格上 有何不同。
1、由“热”到“冷”,由热情的抒写到冷静 的写实。 2、作品的主题和题材发生变化。 3、刻画的重点由外部事件转向内心世界。 4、在心理刻画上,改变了《家》中直抒胸臆 的写法,而是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展示其 内心矛盾为主。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来源:静业学习网
鲁迅创作了划时代的《狂人日记》和后来结集在《呐喊》《彷徨》中的诸篇小说, 叶绍钧、冰心、郁达夫等一大批新文学作家也创作了内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说。 ②诗歌 出现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等众多的白话新诗人。他们以白话新诗动 摇了千百年来旧体格律诗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以其内容 和艺术的特有气势,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 ③散文 散文方面的成就甚至超过了小说和诗歌,体现在鲁迅、李大钊等人创作的大量文 艺短论(即随感录和杂文)和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许地山等人创作的抒情 叙事散文(即“美文”)中。 ④报告文学 瞿秋白创作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 最初萌芽。 ⑤话剧 胡适、洪深、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创作的白话剧本,在中国首先尝试了话剧这一 新文学样式。 (4)特征 五四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即由文学形式的外在改 革逐渐转向思想内涵的深刻变化。 这一时期的所有创作都以新的题材、新的主题、新的人物形象和新的语言形式, 呈现出开创一代文风的崭新气象,充满了破旧立新的五四时代精神。反封建是这 一时期文学创作最突出的主题。
来源:静业学习网
刘勇《中国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特征 (一)内涵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 1919 年五四运动前后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 期的文学,主要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 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有不同类型作家的创作。 (二)历史进程 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即三个 10 年。 1.第一个 10 年 第一个 10 年是从 1917 年到 1927 年,由于五四运动对后世影响重大且深远, 因此通常称这 10 年为五四时期的文学。 2.第二个 10 年 第二个 10 年是从 1928 年到 1937 年,这一时期左翼文学运动风起云涌,成为 新文学的重要流派,因而往往被称为左翼时期的文学。 3.第三个 10 年 第三个 10 年是从 1938 年到 1949 年,一般称为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 学。 (三)意义 现代文学是整个中国文学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显示出新文化与传 统旧文化的深深“断裂”,体现出中外文化的猛烈“碰撞”。它以全新的内涵和 全新的表现形式掀开了中国文学史崭新的一页,开创了新文学的新天地。
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考试版)
●1917-1927 文学革命,文学社团(1、2节)(2—4章)●1927-1937 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3、4节)(5—10章)●1937-1949 抗战文学,解放区文学(5、6节)(11—12章)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1 、文学革命的背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新文化运动《新青年》●2、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胡适陈独秀周作人李大钊易卜生3、文学革命的内容与成就4、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派的论争●一、文学革命的背景:●(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1、诗界革命:黄遵宪“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小说的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5、白话谴责小说●(二)新文化运动:1、口号:科学与民主(赛先生和德先生)2、阵地:《新青年》●二、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一)胡适:1、《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2、《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3、《易卜生主义》介绍了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思想和个性主义。
4、《谈新诗》主张“诗体的大解放”●(二)陈独秀:1、《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三大主义”,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2、《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三)周作人:1、《人的文学》“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2、《平民文学》“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
●(四)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是一个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
●(五)其他倡导者1、钱玄同在文学革命中提出小说、戏剧为文学正宗的主张,斥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2、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增多诗体,重造新韵,分段,使用标点符号等。
3、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六)易卜生:1918年5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等剧本,刊登了胡适的长篇文章《易卜生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笔记摘要:一、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概述1.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的重要性2.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的难度和备考方法3.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的重点笔记二、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笔记1.文学革命和文学社团2.新诗的发展3.现代小说的发展4.现代散文的发展5.戏剧的发展三、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真题解析1.选择题考点2.简答题考点3.论述题考点正文: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笔记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试科目之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的难度相对较大,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知识储备。
为了顺利通过自考,考生需要制定清晰可行的学习计划,并认真复习教材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的重点笔记包括文学革命和文学社团、新诗的发展、现代小说的发展、现代散文的发展和戏剧的发展等。
文学革命和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的重点内容。
文学革命是指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学进行革新和改革的过程。
文学社团则是推动文学革命的重要力量,如新月社、创造社等。
这些社团的成立和发展,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力。
新诗的发展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的重要内容。
新诗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新诗的发展经历了从初期白话诗到新月派、创造社等社团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诗风格。
现代小说的发展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现代小说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经过鲁迅、茅盾等一批优秀作家的努力,逐渐形成了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的现代小说体系。
现代散文的发展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的重要内容。
现代散文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经过冰心、朱自清等作家的努力,逐渐形成了清新、自然的现代散文风格。
戏剧的发展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的最后一个重要内容。
戏剧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经过曹禺、夏衍等作家的努力,逐渐形成了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的现代戏剧体系。
总之,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的重点笔记包括文学革命和文学社团、新诗的发展、现代小说的发展、现代散文的发展和戏剧的发展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重点名词解释1.第一次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
来自解放区和前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约八百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报告,周扬和矛盾分别代表两个地区作文艺运动经验的报告;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
选举成立全国性的文艺组织—文联和领导机构。
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
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的进程,并确立了各种文学力量在“当代文学”中的资格和地位。
2.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其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性、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4.根本任务论是“文革”文学理论的核心命题。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5.三突出创作原则1968年5月23日,“四人帮”根据江青旨意最先提出“三突出”创作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这是从“根本任务论”出发制定的形式主义的创作模式。
6.主题先行论其主题是指“老干部等于民主派,民主派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要打倒”。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考点知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第二十三章1949—1976文学思潮一、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标志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阶段。
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矛盾总结国统区文艺运动,作题《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学》周扬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作题《新的人民的文艺》。
第一次文代会确定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
第二次文代会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
第一次文代会的影响:1.思想的转变,由百音竞赛转变一种声音 2.共和国文艺发展蓝本被定为延安文艺模式3.文学进入狭窄的发展渠道,众多文学资源被否定3.文学模式建立,文学进入体制化阶段2.第二次全国文代会:1953年9月23至10月6日在北京召开。
中心议题:繁荣创作背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文学艺术内部的改革。
第二次文代会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
3.第三次全国文代会:1960年7月22日到8月13日。
背景:与苏联的公开论战进入备战状态,中国思想文化界贤妻“反修”斗争。
4..文艺界的三次批判:(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951年5月20日毛泽东社论宣告《武训传》三重罪:1.狂热宣传封建文化,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改良主义。
2.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以农民斗争的失败为反寸,歌颂武训精神3.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丧失了判断能力。
(2)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清算胡适派“唯心论”思想;1954年,文艺界开展了对《红楼梦》研究中唯心主义观点的批评,其中以山东大学毕业的两位文学青年_李希凡_、_蓝翎_发表的《关于〈红楼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两文最具代表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全30年课件
前言
• 什么叫“中国现代文学”? • 1917-1949;用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表达现
代中国人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与中国的现 代化进程相适应;是吸收外来文学(文化)的结 果,是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变革。 (前言) 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胡适、陈子展、周作人;朱自清,1929-1933, 清华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王瑶、刘缓松、 唐(韬)。(王序)
第二章 鲁迅(一、二)
• 《狂人日记》,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中
• • • •
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中国 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30)陈哲衡的《一日》(1917年6月)。 它的创新之处:1、打破了传统情节结构;2、用第三人称描述人 物的心理、幻觉,所有叙述都渗透了主人公的心理;3、“小序” 形成了文本的双重视角—我、余、隐含作者。(34) 《呐喊》,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1918-1923,15篇, 后抽出《不周山》。 《彷徨》,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1924-1825,11 内向性,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心理。 叙事模式 1、看与被看(吃与被吃)《示众》《祝福》《药》; 2、离去-归来-再离去《故乡》《在酒楼上》。(31-34)
• 语丝社: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办有《语丝》周刊, •
•
•
•
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 平伯等,针砭时弊的小品文(语丝体)。(122)莽原社、 未名社、沉钟社、湖畔社。(18) 胡适的文学理论 1、白话文学论:1916年在美国留学即 提出这个观点;二、历史的文学观论。(19-21) 周作人的文学理念 1、人的文学:1918年12月发表于 《新青年》;2、平民的文学:1919年1月发表于《每周 评论》(仲密)(21-24)1923年出版<自己的园地>. 对林纾、“学衡派”、“甲寅派”的斗争 1、林纾(琴 南),《荆生》(10)。2、学衡派:因1922年创刊于南京 的《学衡》而得名,梅光迪、胡先驌、吴宓,主张用伦理 道德来凝聚中国(文化保守),他们受到了鲁迅等人的批 判。(11)3、甲寅派:因章士钊复刊的《甲寅》而得名, 认为白话文不能代替文言文,《评新文学运动》,与新文 化运动者发生争论。(10-11)复古派的观点也有其合理成 份。 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特点:理性精神的显现、感伤情怀的流 行、主体个性的张扬、多种方法的尝试。(24-30)人与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一、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会议的重要意义在于根据毛泽东文艺思想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
标志着社会主义文艺的开始。
2.会议构建新秩序:概念、表述方式、等级秩序、组织新秩序的建构与资源重整。
中国当代文学需面对和继承三个文学传统与资源:五四新文学传统与资源、30年代文学传统与资源、延安工农兵文学传统与资源。
解放区和国统区:第一次文代会确认毛主席的《讲话》规定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此外没有第二个方向,如果有就是错误的方向。
郭沫若提出五四以来文艺的斗争是为艺术而艺术VS为人民而艺术,指出接受无产阶级领导。
茅盾检讨并把“争取进步、改造自己”作为国统区作家的努力目标。
解放区形成的延安艺术理念开始渗透。
整个50年代的文学行为呈现出对创建文学新格局、新规范、新秩序的努力。
十七年文学:清理和重建两个方面呈现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生成和发展。
政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文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是十七年文学思潮的主要特点,也是十七年文学理论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点与实际目的,“无产阶级的党的文学的原则”,十七年中国文学运动的全面政治化、阶级斗争化,首先体现在一系列文艺运动的批判斗争交替更移。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1953年召开的第二次文代会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正式确立为新中国“整个文学艺术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新的人民的文艺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艺,描写主体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革命知识分子,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形象是文学创作的中心任务;讨论“典型”,英雄人物置换典型形象。
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下)
1“断裂”行动:一份问卷与五十六份答卷“断裂”是1998年南京作家朱文、韩东等发起的一次行为:向全国73位青年作家发出一份问卷,意在反思现存的文学秩序。
5月12日寄出第一份问卷始,累计共发出问卷73份,到7月13日为止共回收问卷55份。
朱文指出:“当然断裂寻求的决不是沟通、愈合,应该是又一次的断裂。
它发生在一个作家的内心,不为人知,在一次次的断裂中,坚持住一个最初的、单纯的文学梦。
”2第四种剧本1956年,双百方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提出,鼓励了作家的探索。
在戏剧观念上,表现为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持反对态度。
1957年,黎弘(刘川)在《南京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的话剧舞台上只有工、农、兵三种剧本。
工人剧本:先进思想和保守思想的斗争。
农民剧本:入社和不入社的斗争。
部队剧本:我军和敌军的军事斗争。
除此之外,再找不出第四种剧本了。
这话说得虽有些刻薄,却也道出了公式概念统治舞台时期的一定情况。
”作者认为,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1957年春在南京上演),突破了当时剧坛的公式化和概念化模式,具有独特之处,是区别于工农兵剧本之外的“第四种剧本”。
“第四种剧本”的成就表现在:1、勇敢地突破“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了人的道德情操和爱情生活,深入地剖析了人内心的丰富性、复杂性,塑造了一批真实的人物形象。
2、突破了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地揭露了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
3巴金的《随想录》“文革”结束后,巴金自1978 年底陆续在香港的《大公报》和《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随想录”,在1978 年到1986 年的八年间写作了150 多篇随笔,按发表时间先后编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这五个集子又总称《随想录》1996 年又由上海远东出版社的“火凤凰丛书”出版《再思录》,编入了《随想录》之后所写的随笔。
《随想录》的意义:一、突出地表现了作家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
湛师现代文学下册考试试卷
现代文学史(下册)一、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标志着我国文艺界全面“解冻”的重要文艺事件是。
2、在“文革”时期出现的作品中,比较好的有李心田反映红军后代生活的小说《》。
3、短篇小说《小巷深处》的作者是。
4、诗歌《放声歌唱》的作者是。
5、喜欢采用“林中散步”和“灯下谈心”的方式进行写作的散文家是。
6、“山药蛋”派的核心人物是。
7、小说《》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
8、写出了“开拓者家族”人物系列的作者是。
9、散文《风雨天一阁》的作者是。
10、言情小说、、历史小说是台湾影响最大的三种通俗文学样式。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属于十七年出现的文学现象是( B )A、“第三代”诗派B、“干预生活”C、“黑八论”D、“寻根”热2、属于“反思文学”的作品是( B )A、《登记》B、《人到中年》C、《班主任》D、《古典爱情》3、被誉为“女王朔”的作者是( B )A、茹志鹃B、徐坤C、张洁D、王安忆4、被称为“马列主义老太太”的人物是( B )A、林道静B、秦波C、陆文婷D、香雪5、著名戏剧《十五贯》在具体体裁上属于( A )A、戏曲B、歌剧C、话剧D、广播剧6、田汉《关汉卿》中的人物是( A )A、朱帘秀B、刘麻子C、唐铁嘴D、秦仲仪7、闻捷的叙事长诗是( D )A、《天山牧歌》B、《赛马》C、《苹果树下》D、《复仇的火焰》8、李准小说中最具认识价值的形象是( D )A、知识分子B、青年工人C、青年农民D、老年农民9、“新生代”小说作家是( C )A、马原B、残雪C、毕飞宇D、王朔10、诗歌《白玉苦瓜》的作者是( C )A、杨牧B、张晓风C、余光中D、洛夫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作品属于20世纪50年代的有( BD )A、《受戒》B、《战斗里成长》C、《文化苦旅》D、《三里湾》E、《光的赞歌》2、《红旗谱》中描写的正面人物形象有( BD )A、梁生宝B、江涛C、余永泽D、朱老忠E、冯兰池3、下列发生在新时期的文学事件有( BD )A、《文艺八条》B、探索剧热潮C、荷花淀派D、“先锋”小说E、“地下文学”兴起4、理由与陈祖芬的报告文学作品有( CD )A、《海葬》B、《中国姑娘》C、《扬眉剑出鞘》D、《祖国高于一切》E、《地质之光》5、“寻根”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有( CD )A、方方B、池莉C、阿城D、韩少功E、林斤澜6、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的代表作家是( CD )A、杨沫B、何申C、陈染D、林白E、刘恒7、属于张贤亮作品中的人物有( CD )A、王琦瑶B、杨月月C、马樱花D、章永璘E、秦波8、90年代获得“鲁迅文学奖”的诗集有( AB )A、《鸟落民间》B、《生命是一片叶子》C、《双桅船》D、《光的赞歌》E、《望星空》9、下列哪些作家属于香港作家( AB )A、曾敏之B、梁羽生C、琼瑶D、三毛E、余光中10、下列作品属于白先勇创作的有( AB )A、《孽子》B、《台北人》C、《鹿鼎记》D、《爱的踪迹》E、《石室之死亡》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1、“双百”方针2、改革文学3、《关汉卿》五、简答题(每小题 8分,共 24 分)1、汪曾祺小说有哪些艺术特色?2、简述《陈毅市长》的结构艺术3、简述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六、分析论述题(每小题 12分,共 24 分)1、分析林道静形象2、分析下列诗歌作品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中国现代文学Ⅱ期末试题(B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1951年对电影《》的讨论,是新中国成立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笔记
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笔记一、概述我国现代文学历经百年发展,涌现出众多文学巨匠和经典作品,为我国文学史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主要涵盖了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包括新文学运动、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二、新文学运动新文学运动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转折点,是我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
其中,《狂人日记》、《呐喊》等作品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作,揭开了我国文学探索现代性的序幕,也为后续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诗歌现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包括了诗人徐志摩、艾青等的代表作品。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了对时代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为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四、现代小说现代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涌现出了鲁迅、茅盾等一大批文学巨匠。
他们的作品以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总结与展望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内容包括了新文学运动、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也为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文学精髓提供了重要帮助。
个人观点我国现代文学是文化传统与时代变革的交融,是文学巨匠们对时代的深刻把握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深入学习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我对我国现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这份文化遗产。
通过对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的学习和总结,我对我国现代文学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也更加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文学的光辉。
自从我深入学习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后,我对我国现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深深感受到我国现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更加珍惜这份文化遗产,也更加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文学的光辉。
新文学运动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我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起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复习资料知识点:1、现当代文学三个分期: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新时期(1976~)2、60年代文艺政策调整,几大会议:⑴1960年国民经济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⑵1961年《文艺报》发表《题材问题》的专论,题材多样化,同年6月,中宣部在北京召⑶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新侨会议)、全国故事片创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⑷1962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在广州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广州会议)。
8月,中国作协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大连会议)。
3、文革十年文学:《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总纲领,《纪要》(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子纲领。
4、三红一创一青:“三红一青一创”指的是:(《红日》、《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史》)等五部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吴强、罗广斌、粱斌、杨沫、梁斌)。
青山保林:《青春之歌》(杨沫)、《山乡巨变》(周立波)、《保卫延安》(杜鹏程)、《林海雪原》(曲波)5、散文三大家:散文四大家:杨朔、魏巍(吴伯萧)、秦牧、刘白羽并称为中国当代散文四大家名解:秦牧、刘白羽、阳朔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在北平举行。
郭沫若作《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报告,矛盾总结国统区文艺运动,作《在反动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分报告,周扬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作《新的人民文艺》分报告。
成立了文联和作协,分别创立《文艺报》和《人民文学》。
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确立《讲话》为文艺事业的总方针,确立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
这次会议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两支文艺队伍大会师的盛会。
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
“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分别于1951年和1953年提出,1956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八章 30年代小说(一)1、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的重要标志:(1)小说题材空间的拓展;(2)长篇小说的成熟;(3)小说流派的涌现。
(普罗小说、左联青年作家群、社会剖析小说等)2、普罗小说:(1)成员:(主要为太阳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楼建南、戴平万,以及后期创造社成员郭沫若、郑伯奇、华汉(阳翰笙)等。
(2)创作题材:一类是描写现实革命斗争的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痛苦不幸和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另一类是反应大革命前后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人生道路,形成“革命+恋爱”的主题模式。
(3)代表作:华汉长编小说《地泉》(包括《深入》《转换》《复兴》三部曲);蒋光慈第一步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最后一部长篇《咆哮的土地》(后易名《田野的风》),是普罗小说中的重要作品。
3、左联青年作家群:普罗文学后崭露头角的一批追求进步的青年作家,代表作家及作品:丁玲:处女作《梦珂》,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长篇小说《韦护》《母亲》;张天翼:《小彼得》《从空虚到充实》《畸人集》等短篇小说,《清明时节》《鬼土日记》等中长篇小说,《包式父子》(对小公务员、小市民向上爬的心理剖析最有深度);艾芜《南行》《山峡中》;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叶紫《丰收》;沙汀等4、社会剖析小说:30年代迅速崛起,成为当时重要的小说流派。
(1)特点: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为指导;截取横截面方法来解剖社会;强调对社会的细密观察。
(2)代表作家及作品:茅盾(开创者)《子夜》《春蚕》《林家铺子》;吴组缃《西柳集》《饭余集》;沙汀等5、新感觉派:(以南方上海为阵地),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1)主要阵地:《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刊物。
(2)代表作家及作品:施蛰存:最初的《江干集》《娟子姑娘》《追》,自认为“正式的第一个短篇集”是《上元灯》,自觉运用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创作的小说《将军底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一、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一、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1.50年代中期以后,长期小说创作丰收,主要作品:赵树理《三里湾》,高云览《小城春秋》,曲波《林海雪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梁斌《红旗谱》,周立波《山乡巨变》,杨沫《青春之歌》,冯德英《苦菜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欧阳山《三家巷》,草明《乘风破浪》,柳青《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姚雪垠《李自成》,浩然《艳阳天》2.杜鹏程《保卫延安》,小说塑造了中共高级将领彭德怀的形象,后随着对彭的批判而遭禁。
3.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
4.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5. 都市文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6.“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
7.周立波,湖南益阳人,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50年代初被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
《山乡巨变》写集体化道路的必然性,刻画众多人物形象,如动摇落后的中农(盛佑亭,绰号“亭面糊”)8.《李双双小传》为李准赢得广泛声誉,小说背景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柳青梁斌杨沫等1.这一时期能代表时代主流特征而包容着复杂性的小说,以柳青《创业史》、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为代表。
2.柳青《创业史》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主题先行)3.梁斌的革命历史小说《红旗谱》由三部长篇构成:《红旗谱》、《播火记》、《风烟图》,主要人物有:朱老忠、严志和、冯兰池。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考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考点整理一、文学史常识1.老舍的短篇小说就文体而言,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写实与象征相融合的手法创作的抒情性小说,如《月牙儿》、《微神》、《阳光》;二是以传统说话、民间讲唱,辅之以西方小说表现手法的写实小说,如《断魂枪》、《上任》、《黑白李》、《柳家大院》等。
2.《骆驼祥子》于1936年9月16日至1937年10月1日在《宇宙风》杂志第25期至48期上连载,上海人间书屋1939年初版。
3.瞿秋白赞赏《子夜》:《子夜》是“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出版。
4.巴金的《家》写于1931年,最初在上海《时报》上连载,原题为《激流》,1933年出版单行本时改名为《家》。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1938)、《秋》(1940)。
5.《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原载于1934年《国闻周报》第11卷,1934年9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单行本。
6.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包括独幕剧《五奎桥》(1930)、三幕剧《香稻米》(1931)、四幕剧《青龙潭》(1932)。
7.卞之琳、李广田、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8.1932年9年,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嗣后又创办《人间世》和《宇宙风》两刊,一发表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和表现性灵的创作。
9.林语堂在小品的题材和风格上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小品要“语出灵性”,“凡方寸中一种心境,一点佳意,一股牢骚,一把幽情,皆可听其由笔端流露出来”。
10.1936年,茅盾仿效高尔基主编《世界的一日》的做法,发起征文运动,在此基础上主编成《中国的一日》。
11.夏衍的《包身工》在中国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
12.1940年前后的有关歌颂与暴露的讨论主要是关于张天翼的小说《华威先生》的论争。
13.巴金的《憩园》、老舍的《四世同堂》对中国式的家族文化进行了叩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歌,浙江杭州人。
附有“雨巷诗人”称号,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他在创作成熟诗打破了新月派镣铐的束缚,真正走向现代诗派,是中国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他的创作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影响,但是把法象征主义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相融合,将象征与浪漫抒情相结合。
在诗体形式上受新月派格律诗的影响,注重音乐性,叙事大体整齐押韵,且韵位固定,其后,从《我的记忆》第三章起向以散文美为特征的只有体诗形式转化,以情绪的节奏代替字句的节奏,诗风走向原朴。
2、现代诗派:30年代初期出现的诗歌流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并以其为阵地,代表诗人主要有戴望舒,施蛰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等。
现代诗派继承发展了象征派的诗歌主张,提倡写作纯然的,现代的诗。
作品大多不讲究诗型的整齐,韵律,而以口语和自由的形式表现现代情绪的节奏,追求诗歌的散文美。
以意象繁复,内涵丰富,组合奇特著称,形成朦胧而晦涩的诗风。
他们热衷于描写病态的心灵,浊世的哀歌,注重诗艺的突破与创新,主要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与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影响。
3、东北作家群:指918事件之后从沦陷的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青年学生,代表人物有:萧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白朗。
他们的作品大多数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的苦难和斗争生活,表达了对敌寇的仇恨,故乡的眷恋和光复国土的愿望。
代表作有:萧君《八月的乡村》,萧红《生死场》舒群《没有祖国的孩子》。
4、京派: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发表在京津刊物上,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从文,废名,李健吾等。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
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
5、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社团,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最大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近百人,有周恩来,陈立夫,孙柯等,老舍为理事会主任,主持日常工作。
文协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
会刊《抗战文艺》是贯穿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唯一的文艺刊物。
其成立标志着三十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以及国民政府的民族主义文学等几种文学运动的汇流,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融合。
6、孤岛文学:指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之后被包围之中的上海租界,当时有一部分留在上海租界这一类似孤岛的特殊环境中的作家仍然坚持写作,并用各种形式配合抗日救亡活动,直到1941年12月上海沦陷后截止。
代表作有李健吾《草莽》,阿英《碧血花》,于伶《夜上海》《长夜行》。
7、沦陷区文学: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全面沦陷,乃至东北,华北,华东整个中国沦陷。
代表作家有张爱玲,苏青,周作人,代表作有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苏青的《结婚十年》在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文,他的《药堂语录》等。
代表作家其文学特点为:1倡导乡土文学;2对凡俗人生的发现和肯定,出现了反英雄,反浪漫主义的美学追求;3雅文学与俗文学在对立中走向融合。
8、七月派:包括七月诗派和七月派小说,七月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等杂志为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代表诗人有艾青,阿垄,牛汉等。
在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要求作者突进到现实生活中去,并表现出主观的密切的配合;而七月派小说是胡风主持的《七月》《希望》杂志在抗争的国统区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团结了路翎和丘东平等小说作家,主张在现实主义的旗帜下反映活着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
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和对人的心灵的直面力量,风格凝重、雄浑、悲壮。
早期代表作家有丘东平、阿垄,文学创作表现战争,斗争浅显直白,带有战地报告文学特点。
后期代表作家路翎,写出“主战”和人原始,抗争的本能,深化文学写作,写出人性复杂性。
9、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京派作家的代表,代表作品有《神巫之爱》《边城》《从文自传》等。
擅长描写湘西边地的人情风土,他用“乡下人”的视角创作的就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表现人性的“常”与“变”就构成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审美基调和独特主题。
他在作品中讴歌古朴美好的人性,抨击现代堕落的人性,形成了独特的“湘西系列小说”。
10、巴金:原名李荛棠,字芾甘,”巴金”是他1928年写完<<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巨匠。
代表作品:《雾》《雨》《电》《家》《春》《秋》。
其写作风格文字简约,饱含丰富的人文色彩。
11、张爱玲:原名张英,中国现代作家。
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
张爱玲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学以及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就学于教会,较早的受到西方现代文化的教育,从而养成了她独特的文学素质。
代表作品有〈〈金锁记〉〉〈〈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等。
12、讲话:发生在1942年5月2日——1942年5月23日延安文艺整风期间,由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提出了“二为”方针——文艺为大众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
确立了两个方向,即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和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要求文艺工作者自觉地为无产阶级革命政治服务。
讲话确定了文学题材和写作方法,限制了人物的塑造,树立了“赵树理方向”,在文艺批评中实行政治标准第一,文学标准第二,从而导致了文学创作的公式化和概念化。
13、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解放区文学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
他的小说创作以新的生活和新的主题开创了现代文学新局面:反映了根据地解放区农村巨大的历史性变革,既写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农村各阶段的冲突,又重点表现了民主思想与封建思想观念。
他把现代审美与传统的民间审美成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把“五四”文学精神与乡村文化调制在一起,以现代的知识分子特有的理性意识和忧患意识写出了中国农民在现代革命中那痛苦艰难的精神变革历程。
14、论语派:1932年以林语堂创办杂志《论语》而得名,是以杂文为主的小品文流派,机关刊物是《人间世》《宇宙风》,代表人物为林语堂,周作人,老舍,郁达夫。
提倡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文学创作,主张保持冷静超远的旁观者态度。
他们的主张和倾向受到当时左翼作家的批判。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针砭时弊,幽默中含讽刺。
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笑话。
15、后期浪漫派:在国统区内,新旧文学的发展中,介于雅俗之间的新的类型,其中以徐】无名氏为代表。
这一类作家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40年代城市读者对小说欣赏趣味的提高。
有人称之为“后期浪漫派”这一称谓强调了他们的文学品味,既有浪漫思想又渗入现代主义精神,是很能体现史实的一部纯文学小说的大众化口味倾向,已经是相当成熟的现代化通俗小说。
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浪漫主义文学。
代表作品有《鬼恋》《吉普赛的诱惑》。
简答论述1、老舍笔下的人物形象系列:一、旧派市民:他们身上保留着东方的,封建的,传统美德,温顺,善良,他们讲礼节,但同时保守,自私,因循守旧,中庸。
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比如《二马》中老舍就塑造了一个迷信、中庸、马虎的奴才式人物老马,与鲁迅笔下的啊Q无根本差别,都是为落后的国民勾画灵魂。
《离婚》中的张大哥,就是一个知足认命,墨守成规的市民,他小心翼翼要保住自己的小康生活,害怕一切“变”。
二、新派市民形象:老舍和许多同时代的作家不同的是,在批判传统文明落后面的同时,对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持非常谨慎以至排斥的态度,这种态度表现在他对“新派市民”形象的漫画式描写上。
比如《离婚》里的张天真就是这种德性:高身量,细腰,长腿,穿西装。
假装有理想,皱着眉头照镜,每天看三份小报,不知道国事。
总之是一种新潮而又浅薄的角色。
《四世同堂》里的祁瑞丰也是这一类被嘲讽的“洋派青年”。
老舍在给新派市民画粗俗的漫画时,鄙夷不屑之情便溢于言表。
三、底层市民:这一形象是老舍塑造最多的,也是最熟悉的,老舍认为他们不幸的根源就是国民精神和病态心理,是千百年来的封建思想禁锢了他们。
老舍对于这类人报以同情,他们都是被社会污染和损害的人,他们将老北京的传统风情保留了下来。
就像《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昔日“体面的,要强的,好梦的”祥子,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
”祥子的遭遇是一个浸透了血泪的悲剧。
四、理想市民形象:老舍常常带着比较传统的道德观去构思他的理想市民性格,他笔下的理想市民一方面是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儒家的感时忧势的气概,另一方面他们有侠客式的气概,有自我牺牲精神,而这两方面合一,就是儒侠形象。
比如《四世同堂》里的天佑太太和韵梅,他们虽然是普通的家庭主妇,但民族危难一旦降临,他们就挺身而出,忘我地成为独立支撑的大柱。
2、老舍四世同堂的艺术特色一、弥补了抗战作品中反映沦陷区都市市民中普通市民和抗战题材的不足。
与一般同类题材的作品不同,小说并没有着重暴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而是通过描写战争八年之间古都北平家家户户经历着的痛苦与屈辱的境遇。
剖析了他们闭封自守劣根性,提供了反映40年代沦陷区人民心态的一面镜子。
二、具有史诗的气魄,宏大的气质。
小说全书一百章,90多万字。
从时间上看,几乎跨越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从空间范围看,它的笔触遍及北京的小胡同,大杂院,街头,乡村,广场,商店,妓院……这种全景式,多线索的广阔场景,突破了老舍过去长篇小说大多写一,两个主要人物,只用一条主线的格局,在广度,深度,力量和气势上都富有史诗的气魄。
三、具有比较浓厚的文化反思色彩,显示了改造和重塑国民性格的能力。
作为小说中心的祁家,实质上是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祁老者的四世同堂正是传统家庭伦理的理想结构,老舍把这一切都置于小羊圈胡同的具体环境和民族抗战的历史文化背景上加以表现,对北平文化进行了沉痛的反思。
以明确的批判意识揭露了浮游在北平市民中的民族劣根性,对“民族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
四、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全书描写了一百几十个人物,推出了几个市民形象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