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论苦难》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备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备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备考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步舞(法)莫泊桑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

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

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

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

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

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

周国平阅读理解及答案

周国平阅读理解及答案

周国平阅读理解及答案周国平阅读理解及答案周国平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

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

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

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周国平文集阅读答案

周国平文集阅读答案

细读下⾯⼀则寓⾔,联系课⽂《论逆境》,完成后⾯各题。

落难的王⼦ 有⼀个王⼦,⽣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

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

在⼀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王被杀,母后受辱⾃尽,他⾃⼰也被敌⼈掳去当了奴⾪,受尽⾮⼈的折磨。

当他终于逃出虎⼝时,他已经⾝罹残疾,从此以后流落异国他乡,靠⾏乞度⽇。

我是在他⾏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世。

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发出了他曾经发过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道—— “先⽣,请别说这话。

凡是⼈间的灾难,⽆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于死,就更是⼀件容易的事了。

” 落难的王⼦撑着拐杖远去了。

有⼀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我的⽿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选⾃《周国平⽂集》第⼆卷,陕西⼈民出版社1996年版)(1)你从这则寓⾔中悟到了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则寓⾔《论逆境》讲的道理相似,但写法上很不⼀样,能谈谈你的看法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略解析:(1)⽰例:①苦难是⼈⽣不可避免的事,每⼀个⼈都要“横渡波涛翻滚的⼈⽣之海”;②⼀旦遭遇苦难,就要勇敢地⾯对,顽强地接受命运的挑战;③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变得坚强起来;④世上没有不可战胜的苦难。

(答出⼀个⽅⾯,或另有⾃⼰的合理见解均可)*(2)《论逆境》是篇哲理随笔,通篇议论,⽤富有哲理性的语⾔启迪⼈;《落难的王⼦》是篇寓⾔,以叙事为主,⽤⽣动的故事和精巧的构思启迪⼈。

高二语文《直面苦难》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高二语文《直面苦难》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直面苦难》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背景知识】1945年出生,上海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20余种,几百万字。

其中《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迷者的悟》等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是当代最具号召力的学者、作家。

【阅读指导】周国平以其哲学修养为基础,汲取学术界最新的思想成果,对当代人的生存状况进行思考,以杂感、随笔等大众化文体形式表达出来,写了不少独具特色的“哲理散文”。

本文选自作者的《人生哲思语编》。

据作者说,是从自己作品中摘录出有价值并可以独立存在的句子和段落,分类加以编排而成。

作者说,这样做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实际上作者本就偏爱这种长短参差、自由灵活的“感悟体”。

他喜欢柏拉图的对话、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蒙田的随笔、尼采的格言等,认为这些才是哲学的精品,是真正的诗,因此他“偏爱那些用随笔、格言、手记等散文形式写作的哲学家,喜欢徜徉在哲学的散文天地里”,认为这种形式“较少独断的论证和说教,有更多的质朴,更多的直觉和洞见……用不着为了体系的需要而拉长或截短活的感觉和思想”。

由此可见,本文的形式虽然是作者依据原文改写成的,却是他最喜欢和擅长的,可以说代表他的写作风格。

节选部分文字原标题是“苦难”。

作者解释说: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

它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等;也包括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等,可见与我们讨论的“逆境”、“厄运”话题是一致的。

下分“面对苦难”、“苦难的价值”、“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决不美化苦难”和“人得救靠本能”五个部分,表达了对无法回避的苦难的比较全面的思考和认识:生活中的苦难无法回避,它有独特的价值,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因此个体以尊严的方式独自承担,就成为勇者的标志,但“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不能一味地美化苦难,苦难和欢乐合在一起,才能奏响生命之歌。

周国平《论苦难》阅读答案

周国平《论苦难》阅读答案

周国平《论苦难》阅读答案第一篇:周国平《论苦难》阅读答案《论苦难》(周国平)①日本大地震,感想万千,最强烈的是两条:一、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多么渺小;二、在灾难面前,日本民族多么伟大。

②事实上意外事件常有发生。

“天有不测风云”——不测风云乃天之本性,“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把自己独独看作例外。

③人生的本质决非享乐,而是苦难,是要在无情宇宙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奏响生命的凯歌。

④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项巨大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

www.⑤面对社会悲剧,我们有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

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⑥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这里没有舞台,只有空漠无际的苍穹。

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

任何人间理想都抚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

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的灭顶之灾时,当庞贝城居民被维苏威火山的岩浆吞没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地震,海啸,车祸,空难,瘟疫,绝症……大自然的恶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

我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敌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优越自慰,却愈发感到了生命的卑微。

没有上帝来拯救我们,因为这灾难正是上帝亲手降下。

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

我们冤屈,但永无伸冤之日。

我们反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

⑦然而我们未必就因此倒下。

也许,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

论苦难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苦难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苦难阅读练习及答案论苦难对意义的寻求是人的基本需要。

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

这种情形普遍地存在于当今西方的“富裕社会”。

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克兰称之为“存在的挫折”。

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

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通常认为,归结起来无非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

那么,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还有一种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即相信或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然而,第一,人生中会有一种可以称做绝境的境遇,所遭遇的苦难是致命的,或者是永久性的,人不复有未来,不复有希望,这正是弗兰克曾经陷入的境遇,因为对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战俘来说,进煤气室和焚尸炉几乎是不可逃脱的结局,我们还可以举出绝症患者,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个相关例子。

如果苦难本身毫无价值,则一旦陷入此种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了。

第二,不论苦难是否暂时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难生活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的生活,就会如弗兰克所说忽略了苦难本身所提供的机会。

他以狱中亲历指出,这种态度是使大多数俘虏丧失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他们正因此而放弃了内在的精神自由和真实的自我,意志消沉,—蹶不振,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

所以,在创造和体验之外,有必要为生命意义的寻求指出第三种途径,即肯定苦难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

一切宗教很重视苦难的价值,认为通过受苦,人得以救赎原罪,进入天国基督教,或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佛教。

与它们不同,弗兰克的思路属于古希腊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他指出,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一个人不放弃他的这种“最后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及答案)5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及答案)5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及答案)50(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周国平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

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

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

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

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

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

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

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

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

这是一种情况。

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

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

〖2021年整理〗《面对苦难》课后习题解答提示

〖2021年整理〗《面对苦难》课后习题解答提示

《面对苦难》课后习题解答提示1.第一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此题旨在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参考答案:作者面对苦难的态度:一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苦难;二是不过分夸大苦难的作用。

苦难的价值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苦难可以深化一个人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②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

⑧苦难可以体现出一个人是否活得有尊严。

这一习题,应结合课文,让学生自己回答,老师引导。

2.第二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此题从课文中精选了几段话,这几段话既饱含哲理,表达上又富于诗意,其意在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更好地感受课文的哲理和语体之美。

参考答案:本题共有3小题,依次的答案是:①苦难连结着人的灵魂,是人格的试金石和尊严与否的体现,所以它撼动了人的生命的根基。

②因为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美好感受,它能给人的灵魂带来巨大的愉悦,因此它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而苦难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甚至意味着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所以它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

③此小题可以请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回答。

3.第三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此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一个人只有面对悲剧和苦难,才能成为真正的勇者,他的灵魂才有可能高贵。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没有经过苦难或大的苦难,但他的人生同样十分精彩,他的生命同样有价值。

这里的关键是:我们要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勇敢面对生活的选择和考验,而不一定要刻意去体验苦难。

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人生大思考,我们的意志就会坚强,生命就有力量。

此题同样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作答。

4、第四题命题意图及答案参考。

命题意图:此题旨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由课内延伸至课外,通过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论述,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认识。

参考答案:见课文基本解读。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课时作业:第12课面对苦难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课时作业:第12课面对苦难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12课一、语言运用()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固然辛苦却行走得A .与在书斋里“读万卷书”的人对比,“行万里路”的人餐风露宿....感性鲜活,以致于有“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的说法。

的大雪。

截止24 日晚,全市均匀B.谁也没有想到,刚入冬就迎来了这么一场难能难得....降雪量29.5 毫米,达到了自本市有气象资料以来的极值。

C.竖琴的滑音常常会为音乐增加奇异的美感。

哈泼·马克斯是善于两方向滑音的大师,他在演奏时,不断地上下其手,美好的滑音会飘但是出。

....D.他是最让我恭敬的“微信挚友” ,隔空交往了一年多后,我们终于有了促膝而谈的机会,每一次的沟通都给人一见如故的感觉,有时甚至忘掉了时间。

....【答案】A【分析】 A. 餐风露宿: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走劳碌,不避风雨。

切合语境。

B.难能难得:难做的事情竟然能做到,值得珍爱。

不可以用于形容降雪。

C.上下其手:指玩弄手法,暗中舞弊。

用在句中是望文生义。

D.一见如故:首次会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同样。

与句中“ 每一次” 矛盾。

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因为装备昂贵,冰场数目有限,冰壶运动在中国很难培育宽泛而深入的民众基础,其发展远景令人堪忧。

B.夜幕降临,马德里城灯光绚丽,全城200 多家信店、图书室、文化单位和40 多位文艺工作者共同参加了这场盛典。

这个夜晚,成为名符其实的“念书之夜”。

C.在文理分科大议论中,高中教师、学生及家长多同意保持现状,大学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则偏向于撤消分科,出现了“当事者”同意分科、“旁观者”撤消分科的状况。

D.一些地方之因此会出现对污染公司及其排污行为看管不力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过于看重这些公司带来的经济利益进而忽略环境保护相关。

【答案】 D【分析】 A.重复赘余,可删去“ 令人” 。

B.不合逻辑,“书店、图书室” 也属于“文化单位”,不可以并列在一同,应改为“ 书店、图书室及其余文化单位”。

周国平的面对苦难的主旨

周国平的面对苦难的主旨

周国平的面对苦难的主旨
周国平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社会学家,其作品涵盖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在对待苦难这一主题上,周国平的观点是以积极、理性和人文关怀的态度去面对。

周国平认为人生的苦难是无法避免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他指出,苦难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磨砺和考验,也是人类成长和进步的机遇。

在面对苦难时,周国平强调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韧的品质。

他认为,虽然苦难难免,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应对。

无论是个人的困境还是社会的挑战,都需要我们保持乐观、积极、勇敢地面对并主动去解决。

此外,周国平提倡关怀他人、关注社会,他认为在苦难面前,互助和关爱是人类最重要的力量。

通过共同面对困境,相互支持和帮助,可以更好地渡过苦难,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总体而言,周国平的面对苦难的主旨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定的品质,并通过关怀他人、关注社会来共同应对和克服困难。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面对苦难》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面对苦难》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面对苦难》测试题及答案周国平的《面对苦难》,被选在高中语文选修一教材中,这是一篇很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文章,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面对苦难》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面对苦难》测试题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应yīng 应允应届应声虫应有之义B.蒙méng 蒙蔽蒙眬蒙蒙亮欺上蒙下C.剥bō 剥夺剥蚀剥栗子生吞活剥D.鲜xiān 鲜活时鲜鲜荔枝屡见不鲜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札记沉溺催化剂珠光宝器B.厄运扼杀捅漏子迫不得已C.肤浅汲取踩高跷字迹潦草D.破列思辨订书机萎靡不振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张大明同学对牛顿第一定律______,可刘老师却用无数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不容______的问题。

(2)这篇社论指出:要得到人民群众的______和支持,不是发出几个号召就能解决的,必须有正确的政策。

(3)高考有两个功能:其一为评价功能,其二为选拔功能。

高考的逻辑很简单,______在基础教育中接受了良好训练的学生______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

A.置疑/质疑拥护只要/就B.质疑/置疑拥戴只要/就C.质疑/置疑拥护只有/才D.置疑/质疑拥戴只有/才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B.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C.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体无完肤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D.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除了向这个地区的农民们学习、访问和进行实地考察之外,还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志和文学史资料。

B.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政府应该如何处理突发社会事件以及商界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语文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练习:12 面对苦难 Word版含解析

语文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练习:12 面对苦难 Word版含解析

12面对苦难课时训练12面对苦难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裨.益/奴婢.怦.然/抨.击黯.然/谙.熟靡.靡之音/靡.费B.峥.嵘/狰.狞遏.制/拜谒.骠.勇/缥.缈随声附和./曲高和.寡C.囹圄./龃龉.瑕.瑜/遐.思蔷.薇/桅樯.量.体裁衣/量.入为出D.龌.龊/优渥.妃嫔./殡.葬谰.言/斑斓.强人所难/强.颜欢笑项,bì,pēng,àn/ān,mǐ/mí;B项,zhēng,è/yè,piào/piāo,hè;C项,yǔ,xiá,qiáng,liàng;D 项,wò,pín/bìn,lán,qiǎ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当我走进人群,我也只是芸芸众生....,我同大家一样体会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受着人群中的冷暖,并在这个群体中努力传递着正能量。

B.已至暮春时节,但云贵高原的许多地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这让习惯了春天温暖的人们觉得难以忍受。

C.还在紧张的高考复习备考阶段,有的家长就对孩子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做了周密的安排,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真是无所不至....。

D.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项,“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不能用来指个人,此处不合语境。

B项,“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是太平盛世的吉祥征兆。

此处属望文生义。

C项,“无所不至”,①没有达不到的地方;②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无微不至”。

D项,“外圆内方”,比喻人外表随和,内心却很严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冰上奥茨”是迄今为止让人浮想联翩的古代干尸之一:这位古人左肩负有箭伤,带着披挂长眠于高山,寂寞地度过了五千年的时光。

周国平《论苦难》阅读答案面对苦难周国平

周国平《论苦难》阅读答案面对苦难周国平

周国平《论苦难》阅读答案面对苦难周国平《论苦难》(周国平)①日本大地震,感想万千,最强烈的是两条:一、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多么渺小;二、在灾难面前,日本民族多么伟大。

②事实上意外事件常有发生。

“天有不测风云”——不测风云乃天之本性,“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把自己独独看作例外。

③人生的本质决非享乐,而是苦难,是要在无情宇宙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奏响生命的凯歌。

④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项巨大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

⑤面对社会悲剧,我们有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

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⑥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这里没有舞台,只有空漠无际的苍穹。

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

任何人间理想都抚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

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的灭顶之灾时,当庞贝城居民被维苏威火山的岩浆吞没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地震,海啸,车祸,空难,瘟疫,绝症……大自然的恶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

我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敌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优越自慰,却愈发感到了生命的卑微。

没有上帝来拯救我们,因为这灾难正是上帝亲手降下。

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

我们冤屈,但永无伸冤之日。

我们反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

⑦然而我们未必就因此倒下。

也许,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

黄金卷04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黄金卷04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用)黄金卷04(本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实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依存的。

我们的根据主要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里的论“劳动”等论述。

该论述会造成美学领域的彻底革命,我们只消回顾一下以往统治西方美学的从康德到克罗齐那一系列的唯心主义大师的论点,把它们和马克思主义的论点细心比较一下,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马克思在下文又就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补充:自然中所含的人性的本质只有对于社会的人才存在;因为在社会里,自然对于人才作为人和人的联系纽带而存在。

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辩证统一含有两点互相因依的要义:人之中有自然,自然之中也有人。

人得到充分发展要靠自然得到充分发展,自然得到充分发展也要靠人得到充分发展。

自然是人的肉体食粮和精神食粮的来源,是人的生产劳动的基础和手段。

人在劳动中才开始形成社会。

生产劳动就是社会性的人凭他的本质力量对自然的加工改造。

中国先秦诸子有一句老话:“人尽其能,地尽其利。

”“人尽其能”就是彻底的人道主义,“地尽其利”就是彻底的自然主义,不过这句中国老话没有揭示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互相因依,只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一种朴素的愿望。

马克思却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且替共产主义奠定了一个稳实的哲学基础,实际上也替美学和艺术奠定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就是在讨论人与自然的统一时,马克思提出了“美的规律”,我们不妨细心研究一下马克思的原话:通过实践来创造一个对象世界,即对有机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就证实了人是一种存在。

……动物固然也生产,它替自己营巢造窝,例如蜜蜂、海狸和蚂蚁之类。

但一是动物只制造它自己及其后代直接需要的东西,它们只片面地生产,而人却全面地生产;动物只有在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才生产,而人却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也生产,而且只有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人才真正地生产;动物只生产动物,而人却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联系到它的肉体,而人却自由地对待他的产品。

周国平《我更愿意做我自己》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国平《我更愿意做我自己》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我更愿意做我自己周国平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这话听起来自负,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

可惜的是,多数人忍受不了这个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结果彼此变得如此相似。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

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

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

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

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

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我。

理性的关爱,这正是友谊的特征。

有的人不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自己的仇人。

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自己的情人。

在这两种场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这个更高的自我知道:自爱者才能爱人,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

他带着对自己的怨恨到别人那里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会在他的每一件善行里显露出来,加人以损伤。

而只爱自己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骄横的占有。

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唯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

人与人之间有同情,有仁义,有爱。

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悲和舍己救人的豪侠。

但是,每一个人终究是一个生物学上和心理学上的个体,最切己的痛痒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

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世上最关心他的也还是他自己。

2024届内蒙古赤峰市洪山区语文八下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内蒙古赤峰市洪山区语文八下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内蒙古赤峰市洪山区语文八下期末调研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28分)1.(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粮食。

(《马说》韩愈)B.弗食,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

(《礼记·虽有佳肴》)C.请循其本.。

本:最初,本原。

(《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同“值”,价钱。

(《卖炭翁》白居易)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缄默震憾难以置信兴高采烈B.撺掇亢奋消声匿迹人情世故C.恬静楔形衰草连天阡陌交通D.次第羁拌翩然归来垂珠联珑3.(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瞭.望(1iào)追溯.(shù)大彻.大悟(chè)消.声匿迹(xiāo)B.襁.褓(qiǎng)拙.劣(zhuō)戛.然而止(jiá)相辅相成.(chéng)C.狩.猎(shǒu)迂.回(yū)不知所错.(cuó)叹为观.止(guān)D.苍劲.(jìng)陨.石(rǔn)风云变换.(huàn)格物致知.(zhì)4.(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哥哥总算拿到了驾照,这下可以名副其实....地开车去兜风了。

B.设计师把传统和时尚结合起来,创造了相辅相成....的效果。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由于他日复一日刻苦练字,他的书法艺术逐渐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4面对苦难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4面对苦难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4面对苦难一、作者简介。

周国平,男,1945年生于上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就读于上海市紫金小学、上海中学。

1967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

1978年考进中国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1年毕业,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

周国平既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散文家。

他出版过著作二十余种。

著译过《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人与永恒》、《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哲学著译。

除了哲学著作和翻译,周国平还写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散文著作主要有:《守望的距离》、《灵魂只能独行》、《风中的纸屑》、《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文集》等。

周国平的散文随笔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二、词语:凸(tū)现沉溺(nì)厄运词解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萎靡不振: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反目为仇:由和睦变为不和睦,翻脸。

三、课文研讨。

《面对苦难》是一篇富于精神性的哲理散文。

文章分为三部分,分别以三个小标题标出。

它的特点不是追求分析论证的层层相扣,而是采用诗一般跳跃的思维,充满哲理意味的句子,以及具象性的阐发来直接点明思考的主题。

(一)释题:题目是论点(议论中的确定意见以及论证这一意见的理由),还是论题(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还是论述范围?——论题。

(二)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是如何解释“苦难”的含义的?“苦难”具有什么特点? ——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

它包括——①个人不能拒绝的天灾人祸。

②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

③死亡。

特点是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2、为什么说每个人都应有面对苦难的心理准备?——①“总有一天我们的列车会突然翻出轨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苦难》(周国平) ①日本大地震,感想万千,最强烈的是两条:一、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多么渺小;二、在灾难面前,日本民族多么伟大。

②事实上意外事件常有发生。

“天有不测风云”——不测风云乃天之本性,“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把自己独独看作例外。

③人生的本质决非享乐,而是苦难,是要在无情宇宙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奏响生命的凯歌。

④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项巨大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

www.
⑤面对社会悲剧,我们有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

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⑥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这里没有舞台,只有空漠无际的苍穹。

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

任何人间理想都抚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

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的灭顶之灾时,当庞贝城居民被维苏威火山的岩浆吞没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地震,海啸,车祸,空难,瘟疫,绝症……大自然的恶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

我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敌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优越自慰,却愈发感到了生命的卑微。

没有上帝来拯救我们,因为这灾难正是上帝亲手降下。

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

我们冤屈,但永无伸冤之日。

我们反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

⑦然而我们未必就因此倒下。

也许,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

在无可告慰的绝望中,我们咬牙挺住。

我们挺立在那里,没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

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肯让自己倒下。

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⑧我们不是英雄。

做英雄是轻松的,因为他有净化和升华。

做英雄又是沉重的,因为他要演戏。

我们只是忍受着人间寻常苦难的普通人。

⑨人生中有的遭遇是没有安慰也没有补偿的,只能全盘接受。

我为接受找到的唯一理由是,人生在总体上就是悲剧,因此就不必追究细节的悲惨了。

塞涅卡在相似意义上说:“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⑩越是面对大苦难,就越要用大尺度来衡量人生的得失。

在岁月的流转中,人生的一切祸福都是过眼烟云。

(选自周国平新浪博客,有删改) 5.文章以“日本大地震”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6.在作者看来,我们应该如何承受苦难?为什么要这样承受苦难?(4分)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6分)⑴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⑵人生中有的遭遇是没有安慰也没有补偿的,只能全盘接受。

8.阅读链接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感悟。

(不少于60字)(5分)链接材料: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后,在停电、交通中断、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秩序井然,没有看到突发事件发生后常见的大量人群聚集、骚乱的情景;没有人声鼎沸、夺路而逃的慌乱景象,连候车回家的人们都是默默地排队。

几百人在一处广场避难,无一人抽烟,听不到有人抱怨,更听不到大声喧哗。

看到有人在奔跑,那是热心人在拿毯子和食物,帮助老人、妇女和孩子。

几小时后避难者离去,地上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垃圾,也没有从报道中耳闻有人趁火打劫的暴力犯罪现象。

参考答案: 5.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⑵引出本文的论题—苦难(1分);⑶作为论据,为下文进一步论证论点服务,增强论点的说服力(1分)。

(意思对即可) 6.⑴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2分);⑵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
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2分)。

(意思对即可) 7.⑴不能删(1分)。

“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强调这里维护的尊严既是人性的尊严,又是生命的尊严,去掉就没有这层意思(1分),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www.的准确严密性(1分)。

(意思对即可)⑵不能删(1分)。

“有的”表明人生中没有安慰也没有补偿的遭遇只是部分,去掉就成了全部,与事实不符(1分),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1分)。

(意思对即可) 8.在大地震面前,日本国民秩序井然,他们守法、镇定的文明素质让人钦佩。

其实,每一次自然灾难都是对人类文明的考验,面对自然灾难我们要维护人的尊严,要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感悟2分,链接材料1分,结合上文1分,语言流畅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