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雕塑作品艺术创作理念论文
沉思者雕塑作品鉴赏800字
沉思者雕塑作品鉴赏800字
沉思者,原名《思考者》,是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于1880年
至1882年期间创作的一件大理石雕塑作品。
此作品是罗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雕塑的代表之一,被誉为雕塑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件作品的创作时间正值19世纪末,当时欧洲正处于经历空前的文
化和思想启蒙浪潮,社会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罗丹通过这件雕塑作品表现了人类内心的苦闷和思考的境况,表达了自己
对人类生命的理解和价值观。
这个雕塑作品的主要特点是雕像的造型尺寸比平常人稍小,表情沉静
而严肃,身体也不是很完美,不过正是这些缺点让这件作品显得生动而有
血有肉。
雕像无衣饰,身体倚靠在一个平坦的岩石上,双手托着下巴,双
眼深思熟虑地注视着前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整个雕像充满了思考
和深度的气息,人们不由得会产生一种感受:他(她)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存在,思考这个世界的本质。
在雕塑风格上,罗丹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例如,从远
处看,雕像显得很瘦弱,不过当你走近一些的时候,就会发现它的各个部
位都有深刻的雕刻痕迹。
这种技巧使得整个雕像具有了特别的艺术魅力。
总之,沉思者是一件充满哲理和思想的雕塑玻璃,它超越了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一直以来都引人深思和思考。
这个雕塑作品不仅具有巨大的艺
术价值,还彰显了哲学和人文思想的精髓,成为现代文明和文化的重要代表。
对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写一篇鉴赏文章 600字以上
对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写一篇鉴赏文章600字以上在参观罗丹一生的作品时,我们也就能欣赏了人的生命的全景。
从幼小的婴童到青春的少年,从成熟的中年到衰弱的老年,在这些人类的躯体上,我们品味到了人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爱和欲,哭和笑,奋起和疲惫,信念的苏醒,绝望的控诉。
这些作品,倾注了罗丹一生的心力,几乎都带有宗教的内省和悲悯的基调。
他的人物既有着悲剧的悲惨气氛,也有着悲剧撼人心魄的力度。
今天我要着重探讨的就是罗丹在1885年所作《欧米哀尔》,这座雕像实在是包涵了太多我们不为人知的东西,而那些东西恰恰又是我们内心不愿意或者说是不敢于去承认的事物。
时过境迁,历史的车轮终究还是会碾压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我们能做的就是正视我们的内心需求与惭愧现实之间的矛盾,我们有时甚至需求一种正常的对话沟通平台,但是我们却显得那么的无助和迷茫,唯有在罗丹的艺术世界当中我们能够很好的看到我们现在真正的自我以及我们童真失去的自我、年老时无赖的自我,由此我们就带着这份惊喜而又胆颤的情怀去走进罗丹艺术的内心世界和《欧米哀尔》背后的故事。
罗丹是唯塑史上最为推崇自然的艺术家,他对自然有种欣喜若狂般的冲动和一往直前的激情。
罗丹曾说过:“单凭灵感的工作,即使再聪明灵巧,总是力有未逮的。
一个人无法脱离自然而创作。
艺术家是自然造就的——当他理解了自然,并把它表现出来时——与其说艺术家是创造者,不如说是具有效仿自然才情的人。
”在罗丹艺术创作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更多的是从自然当中截取的画面和事物,我们看到的事物是那么的一尘不染、那么的质朴无华、那么的生动活泼。
罗丹在创作作品时首先是“搜尽奇峰打草稿”,观照大自然中一切事物,捕捉住大自然最为动情的瞬息变化。
罗丹的雕刻是倾注其毕生的情感的,他把对大自然的爱都刻在了石头、大理石或者是青铜上,罗丹在他艺术生涯的每一笔雕刻中都包涵着他对大自然最为纯洁敬仰和热爱之情,每一笔雕刻都是罗丹自己在与大自然进行艺术形式上的对话,每一笔雕刻都是罗丹在“物我两忘、心驰神往”的体现。
罗丹给我的启示作文
罗丹给我的启示作文你知道罗丹吗?就是那个超级厉害的雕塑大师。
我和他之间可有着一段奇妙的“缘分”呢,他呀,给了我不少启示。
后来我又了解到罗丹创作的时候特别专注。
他在雕塑的时候,就像是进入了自己的小世界,周围的一切都和他没关系了。
我觉得这可太酷了。
我呢,是个做事情特别容易分心的人。
写作业的时候,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摸摸那儿,一道数学题能做半小时,还不一定对。
可是罗丹不一样啊,他能对着一块石头,一点点地雕琢,把里面的灵魂给挖出来。
有一次我自己尝试做一个小手工,是用泥巴捏一个小动物。
刚开始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美好的想象,觉得自己肯定能捏出一个超级可爱的小玩意儿。
可是刚捏了两下,我就发现这泥巴不听话,不是这儿多一块,就是那儿少一块。
我就有点不耐烦了,想放弃。
这时候我就想起了罗丹,他要是遇到这么点小麻烦就放弃,那我们就看不到那些伟大的作品了。
于是我深吸一口气,又开始慢慢地捏起来。
虽然最后我捏的小动物看起来还是有点怪怪的,但我心里特别高兴,因为我坚持下来了。
罗丹还让我知道,美是在那些不完美中找出来的。
他的很多作品并不是那种完美无瑕的“标准美”。
就像他的一些雕塑,人物的身体可能有点扭曲,或者表情有点奇怪。
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作品充满了生命力。
这就像我们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缺点,但这些小缺点也正是我们独特的地方。
我以前总是很在意自己的缺点,觉得自己不够好。
比如说我有点胖,就老是自卑。
可是看了罗丹的作品后,我想,胖又怎么了?这也是我的一个特点呀,我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美。
罗丹就像一个远方的老师,虽然他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他的作品和他的创作态度一直在给我启示。
他告诉我做事情要专注,要坚持,还告诉我不要害怕不完美。
我觉得我要是能把这些启示都好好地运用到生活中,那我肯定能变成一个更棒的人。
说不定有一天,我也能像他一样,在自己的小领域里做出点了不起的事儿呢!。
浅议《罗丹艺术论》
浅议《罗丹艺术论》发表时间:2018-09-27T18:56:18.89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作者:缪瀚宇[导读] 法国的伟大雕塑家罗丹作为一名艺术巨匠,其为世人所深知的艺术作品《思想者》至今仍散发出无限的光芒。
他的作品给读者的直观感受便是可以从中看出他是一位不拘一格的艺术家。
所谓不拘一格,便是作者想要表达出的一份独特的思想性。
本文试着从他的另一部艺术作品《罗丹艺术论》着手,简析其对艺术的独特思考。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摘要:法国的伟大雕塑家罗丹作为一名艺术巨匠,其为世人所深知的艺术作品《思想者》至今仍散发出无限的光芒。
他的作品给读者的直观感受便是可以从中看出他是一位不拘一格的艺术家。
所谓不拘一格,便是作者想要表达出的一份独特的思想性。
本文试着从他的另一部艺术作品《罗丹艺术论》着手,简析其对艺术的独特思考。
关键词:罗丹;艺术论;独特性罗丹既是一个伟大艺术家,更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他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对其的热爱程度可谓痴狂。
通过他笔下的语言与手中的艺术作品,可以看出其中所折射出来的无限的生命力,带给读者深沉的思考。
这不仅是这位艺术大师为了打破藩篱,冲出牢笼所发出的的呐喊,更是他对于艺术的思考,对于生命的思考。
在他的作品中,读者收获到的不仅仅是他高超的技法与悦动的生命。
更多的是对人本性的思考。
罗丹艺术论的嘱词部分可谓是全书的灵魂与核心,他用哲学家笔下的语言将艺术的原理阐释的淋漓尽致。
作者在全书开篇,便引发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呐喊:“不要去模仿前人。
尊敬传统,而要会辨别它同垂不朽的宝藏:即对自然的挚爱与人格的忠诚。
这是天才们的两股热情,他们都崇拜自然,实在,他们从没有撒谎过。
传统是这样的授给你钥匙,用了它你可以跳出因袭的樊笼。
这便是传统自己教你永远要探求现实,禁止你盲从任何大师。
”留神不要去模仿别人。
西方艺术可贵的一种特征便在于,对文明有推动的是有创造力的物品。
罗丹艺术论
罗丹艺术论对于艺术家,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有一天,在侔峒的大工作室中,和罗丹在一起,我看见一个石膏翻的“丑得如此精美”的像,这个像是根据维龙[Francois Villon,1431~1489,法国诗人]的诗《美丽的欧米哀尔》而塑成的。
这个妓女,从前曾是年轻貌美,容光焕发,现在是衰老得不堪入目。
她对她今日的丑陋感到羞耻,正如从前她对她的娇媚感到骄傲,是同样的程度。
呀!欺人的骄横的衰老,为什么把我摧残得那样早?谁能使我不自伤自捶,而不在伤痛捶击中死掉!雕塑家一步步跟随着诗人。
他塑造的那个比木乃伊还要皱缩的老妓女正在悲叹她的衰老的身体。
她弯着腰偎踞着。
她移动绝望的眼光,在两乳干瘪的胸膛上,在满是可怕的皱纹的肚子上,在那满布筋节犹如枯干的葡萄藤的臂上和腿上:唉!当我想起往日的时光。
那时我是怎样的,如今我又变成什么样,当我注视自己赤裸的身体,看自己变得这般模样,贫困,干枯,瘦弱,矮小,几乎遍体鳞伤,变成了什么呢?那圆润的额,金黄的发…………玲珑可爱的双肩,小小的双乳,丰满的臀部,洁白动人,爱情场里风流倜傥!……这是人间美貌的下场!短小的臂,收缩的手,耸起的肩,什么!完全干枯的乳房,臀部也和乳房一样!……腿呢,不再是肥壮,而是瘦小了,灰白得好像香肠!雕塑家的才能不在诗人之下,相反的,他的作品,在激起人的战栗这一百上,也许比大诗人维龙的粗鲁的诗句,更来得惟妙惟肖。
肌肤松弛而无力,包在隐隐可见的骷髅上;关节在遮盖的皮下显露出来——都在摇动、战栗、僵硬、干瘪。
看了这奇特而又令人伤心的景象,不由得会发生一种很强的悲哀。
因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可笑又可怜的人的无限苦痛,她热爱永恒的青春与美貌。
然而看到自己的皮囊一天天衰败下去,却又无能为力;这是一个有灵性的人,她所追求的无限欢乐,和她的趋于灭亡、将化为乌有的肉体成了一个对比。
现实将要告终,肉体受着垂死的苦痛;但是梦与欲望永远不火。
这便是罗丹想使我们理解的。
我不知道是否有过一个艺术家,曾经用这样尖厉的手法,来表现衰老。
美术鉴赏论文1 (1)
罗丹雕塑作品鉴赏-《思想者》学号: 201005332 姓名:葛相怡《思想者》约1880年/青铜,70.80 x 34.93 x 59.69 厘米,现收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提到雕塑,我们会马上想到的是《米洛斯的维纳斯》,《大卫》《思想者》这些耳熟能详的雕塑。
其中,我最为熟知的就是《思想者》。
它是罗丹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而作,本来是放在大门顶上的。
后来放大后与《地狱之门》(《地狱之门》出自但丁神曲)尺寸差不多,并取名字---《思想者·诗人》,在莫奈·罗丹巴黎联展中展出。
1904年放大版石膏像在伦敦展出。
同年同年铜雕像在巴黎的的全国美术展中展出,它被放在大宫殿中心穹顶下贵宾的位置。
这是一个形体美与性格美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
这是一个被痛苦和烦恼困扰着,苦苦思索并注视着人间痛苦的形象。
他的每一块肌肉都处于紧张状志,似乎身体都在帮助着头脑苦苦思索。
这个形象典型地表现了人物内在的思想情感,是人物外在形体与个性特征高度统一的杰作。
看到《思想者》,首先打动我们的是他健硕的身躯,裸体像将他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表现得分明而有力量感。
这样就不禁与我们的观念中的一些东西产生矛盾-----一个思想者不应该是一个大脑充满智慧,而身躯羸弱的人吗?从而由这个矛盾引发了欣赏着对于罗丹立意的思考。
我想,罗丹所要表达的是一个思想者思考的基础应该来自体力劳动的摔打和磨练,就像寓言里写的那样,一个只会抬着头仰望星空的预言家连脚下的陷阱都看不到,更不用说创造出伟大的思想了。
列宁曾经说:到巴黎去不可不看一看罗丹的这件名作。
这座雕塑曾命名“诗人”,原打算把它作为但丁的形像,后来罗丹决定让它一丝不挂,坐在自己的系列雕塑作品《地狱之门》的上方。
“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
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
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
奥古斯特罗丹雕塑艺术的先驱与创新者
奥古斯特罗丹雕塑艺术的先驱与创新者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雕塑家,他被公认为现代雕塑艺术的先驱与创新者。
罗丹的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表达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奥古斯特罗丹对雕塑艺术的贡献以及他的创新之处。
奥古斯特罗丹的一大贡献是他对传统雕塑的颠覆和创新。
在罗丹之前,传统雕塑大多是呈现完美的人体形态,强调对称和平衡。
然而,罗丹通过引入肌肉的紧张和对情感表达的关注,打破了这种传统的约束。
他的作品中常常体现着人物内心情感的矛盾与冲突,如《思想者》和《接吻》等作品。
罗丹以自由的姿态和放松的肌肉来展现人物的真实状态,给观者带来一种强烈的现实感和情感共鸣。
此外,罗丹还突破了传统雕塑对于表面光滑与细节呈现的追求。
他更加注重对雕塑的质感和材料的表现。
罗丹善于运用青铜材料,通过粗糙的表面纹理和艺术家的精细处理,使作品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触感。
他巧妙地利用光线和阴影的变化,赋予雕塑以动态和生命力。
这种突破传统的质感和光影处理手法,让罗丹的雕塑作品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和真实感。
奥古斯特罗丹对于雕塑中人物形态的表现也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
他拒绝简单地复制真实的外貌,而是以表现人物性格、精神和情感为主要目的。
罗丹通过对人体形态的变形和夸张,使其更加富有力量感和表现力。
他善于捕捉人物在特定瞬间的动作和表情,将其凝固在作品中。
这种瞬间的定格使罗丹的作品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让观者能够深刻理解和感受到所描绘的人物内心世界。
除了形式上的创新,罗丹在主题选择上也追求多样性和开拓性。
他不仅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人物雕塑,还涉及到广泛的主题,如雕塑中的动物形象、历史事件和神话故事等。
通过对不同主题的探索和表现,罗丹扩展了雕塑艺术的边界,并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可能性。
奥古斯特罗丹的雕塑艺术影响深远,他的创新和突破为现代雕塑奠定了基础。
他的作品不仅引领了当时的艺术潮流,也对后代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罗丹雕塑的艺术成就以及对于学习创作的影响
论罗丹雕塑的艺术成就以及对于学习创作的影响——潜伏着强烈内心的创作内容摘要:奥斯特古.罗丹一生为人们留下了许多传世名作,国家博物馆准备了与罗丹的约会,也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到了罗丹所留下了作品,学习罗丹作品中古典主义的体现和罗丹对于作品投入的感情,让每一个作品都有了生命力,这潜伏着强烈内心的创作也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和创作有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内心情感自然细腻生命力与时代感美的发现罗丹是古典主义雕塑的最后一位大师,同时又为现代主义雕塑开启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并且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传世名作。
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也给了我们机会去体会罗丹来自心灵,来自思想的艺术的美。
通过四个部分来回顾罗丹一生的创作过程。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罗丹的《思想者》,瞬间让人沉浸里面,在第一部分里面可以让我们了解罗丹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青铜时代》同样如此,并且是罗丹在巴黎雕塑界被承认的奠基之作,也许在罗丹的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美的,正如他自己所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第二部分是雕塑家罗丹进入了艺术家的时段,《加莱义民》《亚当》《夏娃》都是代表作。
第三步分的成熟则通过《巴尔扎克》《维克多.雨果》来表现罗丹逐渐走向象征主义,简单中有着磅礴的气势。
最后一部分则是模拟了罗丹的工作室,展现了在二十世纪被现代大量运用的处理方式,包括肢解,组装,放大。
展厅里的每一件罗丹的展品都是罗丹艺术的结晶,每一件展品里都有着罗丹的经历和他的血肉与情感灵魂。
观看罗丹的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感受,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于我来说还是钟情于罗丹的地狱之门,虽然展览只展出三个局部,但是背景是巴黎博物馆的展出实景,并且与墙面上的罗丹的坟墓也共同构成了生与死。
罗丹在构思作品时首先想到的吉贝尔蒂为佛罗伦萨洗礼所做的青铜浮雕大门“天堂之门”,从而创作了一件人间地狱的雕塑——《地狱之门》,在他完成作品的二十七年间,他投入了太多的精力。
浅析罗丹雕塑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达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艺术文艺欣赏课程名称浅析罗丹雕塑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姓名刘茜学号2011101297专业美术年级2011级院、所美术学院年月日2012年3月6日星期二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指标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分值)得分A B C D选题选题是否新颖;是否有意义;是否与本门课程相关。
20-16 15-11 10-6 5-0论证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严谨;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论证是否充分。
20-16 15-11 10-6 5-0文献文献资料是否翔实;是否具有代表性。
20-16 15-11 10-6 5-0规范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流畅;体例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学术道德规范。
20-16 15-11 10-6 5-0能力是否运用了本门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是否体现了科学研究能力。
20-16 15-11 10-6 5-0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总分: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浅析罗丹雕塑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学生姓名:刘茜学号:2011101297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位置,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位置。
罗丹和他的两个先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琢“三大支柱”。
作为一位天赋雕塑家,罗丹的秘诀在于擅长用雕塑的静态和姿态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外延,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理想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
关于古代人来讲,他是旧时期的最初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期最后一位雕塑家。
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古代派的门槛。
可以讲,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锤炼得成熟而无力的大手,用他不为传统约束的发明肉体,为新时代翻开了古代雕塑的大门。
罗丹深信“艺术即感情”。
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入地提醒了人类的丰厚情感。
自古以来,在艺术创作上人们就讲究“有感而发”,因此,情感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最根本起源。
艺术作为情感的表现,不论从主体的精神心理来看,还是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情感在艺术作品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浅议罗丹雕塑的写意性
浅议罗丹雕塑的写意性作者:颜海强来源:《雕塑》2010年第02期内容摘要:罗丹是古典主义雕塑的最后一位大师,同时他又为现实主义雕塑开启了新的道路a罗丹的一些作品中体现出的写意性,是这位大师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是其来有目的。
首先写意符合雕塑的内在美学逻辑:其次,写意表现了他的诗性,而诗性又成为他雕塑的一种文化根基。
写意性在罗丹作品中表现为不完整性、简约性、含蓄性、率意性和诗性。
写意雕塑的代表作品是《沉思》与《巴尔扎克纪念像》,前者属妙手偶得,而后者则为惨淡经营,返璞归真。
表现了写意的两极。
关键词:罗丹雕塑:写意性:诗性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年—1917年)在美术史上被称为“现代雕塑之父”。
罗丹曾说:“对我的同时代人来说,我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两岸的桥梁。
”的确,他把古典传统的精华融入了现代意识。
引领西方雕塑从古典走向现代。
在他的身后欧美雕塑相继出现了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雕塑流派,进入了多元化的雕塑艺术格局。
罗丹在雕塑史中起到的作用是划时代的,他是继菲狄亚斯,米开朗基罗之后欧洲雕塑史上第三座高峰。
罗丹的雕塑艺术中有一个重要特征,很少受到人们的正面关注。
这就是在他的一些雕塑作品中体现出的写意性。
写意是中国古典美学术语,原出于绘画,是与“工笔”相对而言的。
“意”,指作画前酝酿在画家胸中的意象,即“画意”,包括笔意与意境两个方面。
写意,即以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表达出一种意境的作画方法。
作写意画时,并不一味追求形貌的精确完整,而是专注于物象的意态神韵,寄托画家的人格、理想,以唤起受众的共鸣。
中国古代的传统雕塑早已吸取了中国画的这一特性,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雕塑特色。
近年来,“写意”已进入中国的现代雕塑语言。
当此之际,回顾西方,人们注意到,竖立在罗马布拉斯基宫旁边,以《马斯托罗,帕斯克诺》命名的群像残片曾引发米开朗基罗的遐思。
米氏的部分雕塑也因尚未完成而带有某些写意性的不确定的美感,如《圣马太》塑像等作品的未完成,都存在匠心独运的可能。
追寻罗丹的脚步——罗丹艺术创作思想的启示
思考 、 探 究的结果 , 但从其 之后 的作 品 中则很 难探 寻 到真性 情、 真思索。不知道艺术家没有 了对 自身 内心 的观 照, 又缺乏
对 自然 的观察 , 探 索进 取之心退化 , 悲天悯人之 情消失 , 其作
品是 否还可被称 为艺术作 品。可让人 郁 闷的是 , 现在 一些 艺 术展层 出不穷, 但其 中多是“ 炒冷饭” 的作 品。
观、 生活观。 一些艺术家无心思考 , 也 无法静下心来进行艺术
创 作与艺术探 索, 因而其 创作 的作 品缺少真 情实感 。在 这样 的情境 之下 , 艺术创作 受到 的无谓 的干扰甚 多。一名 艺术家
一
( 作 者 单位 : 宿迁学院)
旦有 一件 作 品受到好评 , 其之后 的创作基本就定格 于此, 其
襞 镦 唷斯 充
追寻 罗丹 的脚步
罗丹 艺 术创 作 思想 的启 示
口舒文 鑫
摘 要: 罗丹是 西方艺术史上一位举足轻 重的艺术大师 , 一生为人类奉献 了许 多令人震撼 、 名垂青 史的 艺术作 品。在其生
命之 车即将驶 向终 点之 时, 他为后来的 艺术追求者 留下了一篇振聋发聩 的嘱词 , 为迷 茫于艺术追求之路上的人们找到 出口。时 至今 日, 这篇 嘱词 对于我们仍有许 多指导意义 , 其 中许 多观点仍值得我们 深入 思考 。
中国画历来有重 意轻形的传 统 , 注 重画面的美学意义 , 放 松 了对形 的把握 , 更为偏颇之处在 于宋元 以后 , 师古摹 古之风 渐成 画坛主流 , 很大程度上影 响 了近 现代 中国的艺术创作 , 甚
至 波及 作为 舶来 品的油画 , 中国当今 的油画作 品亦是名 家名
投影 、 喷绘 , 这样 的作 品有何存在 的意义?艺术家不 能通过 艺 术创作 沽名钓誉 , 在 当下更需要静 下心来 , 真诚地 去思考 、 去
浅论罗丹雕塑的“丑陋”美
浅论罗丹雕塑的“丑陋”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语文)2013020319 高玉坤摘要:罗丹被誉为欧洲雕刻的“三大支柱”,他的人物雕塑作品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作品的典雅秀美,他更追求雕刻形象的内在特质和精神世界,他雕刻的作品有的是不完整的,有的甚至是“丑陋”的,本文以《老妓女》、《沉思》和《巴尔扎克像》为例,浅论罗丹雕塑中的美。
关键字:罗丹雕塑“丑陋”奥古斯特·罗丹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出人的精神苦旅和性灵挣扎。
罗丹的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的“三大支柱”。
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以完美和规范化为原则,罗丹在借鉴古希腊雕塑优秀经验的同时,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
一、《老妓女》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中,女性形象大都温柔典雅,充满了生命力,如《维纳斯》《雅典娜神像》等,让人看到作品便会产生美得愉悦感。
而罗素的作品《老妓女》却塑造了一个丑陋的老妇人——凹陷的眼睛,松弛的皮肤,枯瘦的躯干,干瘪的乳房,还有那长满赘肉的小腹。
罗丹以近乎残酷的方式将一位饱经岁月洗礼的老人淋漓尽致的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不忍心再多看她一眼。
不忍之后人们还是想再一探究竟,看看这张脸、这副皮囊,究竟是怎样的苦难将一位曾经风靡巴黎上流社会的交际花变为如今伛偻破败的老妇人。
不是歧视,不是嗤之以鼻,而是同情,是唏嘘,是感叹不已······平常的人总以为凡是艺术就都是美的,现实中认为丑的,就不会成为艺术。
但罗丹认为“在自然中一般人认为是丑陋的,在艺术上可以是非常美的,只要它充分表现自身的性格和思想,这种丑要比粉饰的美要好得多。
罗丹的雕塑把表现人性美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目标
罗丹的雕塑把表现人性美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目标,将欧洲雕塑艺术推向了高峰.他的作品改变了传统的人体美学观念,他认为,艺术造型不应该回避人的体格缺陷、性格弱点。
他往往能在那些有缺陷的人体或性格中,注入生命的力量和鲜明的人性,使艺术真正由神殿走向世俗。
以他的《思想者》来说吧,这尊雕塑描绘了坐在“地狱之门”上的“思想者”,正紧张地注视着人间发生的悲剧,沉浸在冥想中。
他弯腰屈膝,右手托着下颚,那深邃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苦恼的心情。
紧张的肌肉、蜷缩的身体、凹陷的双目以及突出的前额、弯曲的脚趾都有力地传达了这种痛苦情感,表现出“思想者”对人类极大地同情和爱惜。
正因为“思想者”不是救世主,而是思索人类自身命运的凡人,所以他的焦虑、沉思具有非凡的感染力。
罗丹的艺术创作把人类的视线由天国、英雄引向了世俗凡人,也使他自己成了西方古典雕塑艺术的终结者和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
雕塑鉴赏论文:罗丹的雕塑特色
雕塑鉴赏论文:罗丹的雕塑特色
简介
罗丹(Auguste Rodin)是一位法国著名的雕塑家,被公认为现代雕塑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早期创作了许多雕塑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特色和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主题一:情感的表达
罗丹的雕塑作品以情感的表达为主题,他通过精细的雕刻和姿势的塑造传达了人类内心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他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创造出具有强烈情感的形象,从而使观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主题二:运动的捕捉
罗丹善于捕捉并表现人体的运动。
他通过对人体姿态、肌肉和神态的准确观察,使其作品具有生动的动态感。
雕塑中的人物常常
呈现出自然而流畅的姿态,似乎随时随刻都在运动之中,这使得观
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生动性和活力。
主题三:形态的塑造
罗丹的雕塑作品注重对形态的塑造和表现。
他细致入微地雕刻
了人体的细节,使得作品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
通过巧妙的线条和
纹理处理,他能够精确地表现肌肉的纹理和表面的质感,使观者可
以近距离地欣赏到作品的细节之美。
结论
罗丹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在现代雕塑领域崭露头角。
他通过情感的表达、运动的捕捉和形态的塑造,创造了一系列精彩
的雕塑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这些作品不仅让人们
感受到情感的冲击和形象的生动,还给观者带来了独一无二的审美
享受。
参考文献
- Smith, J. (2019). Rodin's Sculpture: The Art of Emotion. New York: Publisher.。
罗丹雕塑作品艺术创作理念论文
罗丹雕塑作品艺术创作理念论文摘要:罗丹是法国19世纪最有影响的雕塑家。
他热爱自然,追求自然之美。
本文主要以罗丹几部雕塑作品为切入点对他的雕塑艺术创作理念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罗丹雕塑理念罗丹活跃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
雕塑领域同绘画一样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罗丹的作品就证实了这一点,他在艺术道路上的创作理念对于我们对美的探索有着重要的价值。
罗丹在雕塑界是一位公认的名家,但像所有天才一样,他也会受到攻击与非难。
当时的人们认为艺术品所谓的完美性要做到处处无暇。
而罗丹并不重视所谓外形上的“完成”,他的作品《冥想》,整座雕像只雕出了一个少女的头部,她的线条高雅、细腻,显现出执着、恬静的神态,堪称完美。
但除此之外罗丹并没有雕刻出头部以下的部分,没有肩颈身躯,没有手足,下方保留了一块少量加工的粗糙石头。
他认为要集中表现冥想的主题,一些内容就要留给人自行想象,必须省略一切与此无关的东西,于是就呈现出了这种特别的构造方式。
罗丹一旦达到他的艺术目标就会认定作品的完成,不做仔细的修饰和圆润,他以为:“庸众所欢喜的是矫伪自命为高雅的姿态,他们也不知真诚的观察是轻视如戏上扮演出来的死板的姿势,而只注意现实生活的简单、动人的形态。
”但是,这并非是说他没有严谨态度,是为了追求主题的完整呈现而必须懂得取舍,因为不那样做的话对他的意图无助,反而可能分散对主题的注意力。
罗丹认为雕塑不同于其他的艺术表达方式,文学利用文字手段很多艺术形象可以得到丰富的描绘。
雕塑却只能表现刻画对象的某一个状态,雕塑还必须协调周围的空间。
也就是说,雕刻这种艺术手段,表现的是静像,然而自然却是瞬息万变、难以捉摸的,永远处在“动”之中。
罗丹的作品《行走的人》就是对动像把握的最好范例。
这尊作品中的人两脚分立,右脚在前有走路时略摇摆的摸样;左肩微抬,提起全身重量;左脚在后有一种即将迈向前去的状态。
双脚都未离地,却给人以“动”的印象。
即便没有头和双臂,观者也能从其中体会到肉感、呼吸的气息和动感。
罗丹艺术论
罗丹艺术论罗丹艺术论对于艺术家,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有一天,在侔峒的大工作室中,和罗丹在一起,我看见一个石膏翻的“丑得如此精美”的像,这个像是根据维龙[Francois Villon,1431~1489,法国诗人]的诗《美丽的欧米哀尔》而塑成的。
这个妓女,从前曾是年轻貌美,容光焕发,现在是衰老得不堪入目。
她对她今日的丑陋感到羞耻,正如从前她对她的娇媚感到骄傲,是同样的程度。
呀!欺人的骄横的衰老,为什么把我摧残得那样早?谁能使我不自伤自捶,而不在伤痛捶击中死掉!雕塑家一步步跟随着诗人。
他塑造的那个比木乃伊还要皱缩的老妓女正在悲叹她的衰老的身体。
她弯着腰偎踞着。
她移动绝望的眼光,在两乳干瘪的胸膛上,在满是可怕的皱纹的肚子上,在那满布筋节犹如枯干的葡萄藤的臂上和腿上:唉!当我想起往日的时光。
那时我是怎样的,如今我又变成什么样,当我注视自己赤裸的身体,看自己变得这般模样,贫困,干枯,瘦弱,矮小,几乎遍体鳞伤,变成了什么呢?那圆润的额,金黄的发…………玲珑可爱的双肩,小小的双乳,丰满的臀部,洁白动人,爱情场里风流倜傥!……这是人间美貌的下场!短小的臂,收缩的手,耸起的肩,什么!完全干枯的乳房,臀部也和乳房一样!……腿呢,不再是肥壮,而是瘦小了,灰白得好像香肠!雕塑家的才能不在诗人之下,相反的,他的作品,在激起人的战栗这一百上,也许比大诗人维龙的粗鲁的诗句,更来得惟妙惟肖。
肌肤松弛而无力,包在隐隐可见的骷髅上;关节在遮盖的皮下显露出来——都在摇动、战栗、僵硬、干瘪。
看了这奇特而又令人伤心的景象,不由得会发生一种很强的悲哀。
因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可笑又可怜的人的无限苦痛,她热爱永恒的青春与美貌。
然而看到自己的皮囊一天天衰败下去,却又无能为力;这是一个有灵性的人,她所追求的无限欢乐,和她的趋于灭亡、将化为乌有的肉体成了一个对比。
现实将要告终,肉体受着垂死的苦痛;但是梦与欲望永远不火。
这便是罗丹想使我们理解的。
读《罗丹艺术论》
读《罗丹艺术论》摘要:《罗丹艺术论》是由法国雕塑家、艺术理论家罗丹口述,葛赛尔记录而成,集中反映了罗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观点,总结了其艺术实践的宝贵经验。
其中对艺术创作一般性问题的见解和对于雕塑艺术的规律性的经验,还有对于历史上的美术家的评述以及当时创作的议论,是对近代西方艺术世界产生了极大地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窥见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是怎样炼成的。
关键词:艺术;美;一、技与道罗丹说:“世界上没有比冥想和幻思更使我们幸福,这正是现代人最易忘却的东西。
衣食不足,不减其乐,而以智者的态度享受眼与心灵时刻遇到的无数神奇,这样的人好似神仙下凡。
” 艺术就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快;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照耀下看清世界,而又重现这个世界的智慧的喜悦。
让石头长出灵魂的秘密,不只在技法,更在思想。
“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
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者强烈的内心的颤动。
”艺术家和思想家好比十分精美、响亮的琴——每个时代的情境在琴上发出颤动的声音,扩展到所有其他的人。
做最纯粹的杰作是这样的:不表现什么形式、线条和颜色再也找不到了,一切都融化为思想与灵魂。
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
当一个真理,一个深刻的思想,一种强烈的感情,闪耀在某一文学或艺术作品中,这种文体、色彩与素描,就一定是卓越的;显然,只有反映了真实,才获得这种优越性。
拉斐尔的素描所以有价值,乃是他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表达灵魂的明朗幽静,乃是从衷心流露出来的对整个自然的爱。
可以说,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这种巨大和普世的情感才成其为后人所称道的主要原因。
艺术的技法不过是一种手段,但是轻视技法的艺术家,是永远不会达到目的、体现思想感情的,这样的艺术家,就像一个忘记给马喂料的骑马人。
不断磨炼是学习艺术探索的必经之路。
罗丹寫道:“不断地磨炼吧。
把你整个地熔化在工作里。
要有耐性啊!不要奢望什么灵感,它是不存在的。
论罗丹雕塑的绘画精神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94论罗丹雕塑的绘画精神庞宇(哈尔滨华德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摘要:在法国的诗句中就有提过:“罗丹是一切”,主要表达的是罗丹用他独特的创作风格雕塑出千变万化的作品,为人们展示出这世间的可感可叹、可喜可悲、可爱可怖的众生之相,使人们能够更深层次的诠释生命的真实性与创作的艺术性,罗丹用雕塑作品将人们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罗丹;雕塑;绘画罗丹是一名雕塑艺术家,在其雕塑生涯中,他勤奋刻苦、勇于突破、敢于创新,打破了官方学派系的绘画束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雕塑风格。
在创作中善于吸取优良传统并融合到雕塑绘画中,同时对古希腊的优美生动的雕塑理念与对比手法理解的十分深刻透彻,在他的雕塑作品中多数以纹理和塑造的形式进行展现,作品中倾注了巨大的心理影响力。
因此,他被誉为19世纪到20世纪初最伟大的雕塑艺术家,他的雕塑作品为西方近代史与现代雕塑的有机融合搭建了发展桥梁。
一、自然的尊崇罗丹的启蒙教师经常教导罗丹在创作过程中凡事要忠于艺术的真实感,不要照本宣科的模仿学校的教派思想,久而久之这种遵从自然生命的创作精神在罗丹的作品中得以不断展现,在罗丹的工作室内经常有多个男女模特,罗丹要求模特不同角度的坦露身体,使其在人体最放松、最自由的状态下进行活动展现,罗丹不会立即进行绘画,则是长期观察模特的人体行为,抓住模特肉体展现出来的全部感情。
在罗丹看来想要让模特始终保持一种姿势不变是不现实的,在对模特行为观察过程中将模特的全部姿态记忆在大脑中,使模特艺术美感不断合于记忆中的第一印象,当这种印象与艺术情感达到高度契合时,才是罗丹创作的最佳时期。
进一步来讲,尽管艺术雕塑是人物外表的再现过程,但是对于罗丹而言,雕塑是内外兼修,是自然生命的一部分。
多数雕塑家会让模特按照自己的要求摆出各种姿势进行形体再现,模特就像是有关节的木偶般任由摆布,毫无情感表达,创作出来的作品如同行尸走肉般僵死无味,而罗丹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他待模特摆出优美的姿势后再进行创作。
雕塑小品课程论文
浅谈罗丹与雕塑作品奥古斯特·罗丹,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の作品,倾注以巨大の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の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の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の地位,罗丹同他の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の束缚,走自己の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
关于古代人来讲,他是旧时期の最初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期最后一位雕塑家。
他の一只脚留在古典派の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古代派の门槛。
可以讲,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锤炼得成熟而无力の大手,用他不为传统约束の发明肉体,为新时代翻开了古代雕塑の大门。
罗丹深信“艺术即感情”。
他の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入地提醒了人类の丰厚情感。
艺术作为情感の表现,不论从主体の精神心理来看,还是从艺术作品の内容来看,情感在艺术作品中都有着极其重要の作用。
没有感情就不会有艺术。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只有融入了情感,才能具有震撼人心の力量。
艺术创作是在认识自然、研究自然の基础上,将人の感情、思想通过一定の形式和内容给予真情の流露。
艺术创作并不是简单地描摹和再现客观对象,而是通过艺术の方式来表达情感。
大理石雕像《沉思》,就是在这种创作灵感の火花中闪现の艺术构思。
这件作品别出心裁,在端庄の正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の女性形象,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の沉思之中,那忧郁而凝视の目光,紧闭の双唇,表露了她复杂の内心世界,她那恬静、执着の沉思神情,の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の想象来。
可是在这美丽の头部下面,却既没有肩颈身躯,也没有手足,而是一块粗粗凿成方形の石头。
《青铜时代》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の青年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然束缚中苏醒过来の状态,以象征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の时代特征。
这件作品与学院艺术の风格迥然不同,因而受到攻击和诋毁,成为艺术界争论の对象,不断地遭到攻击。
罗丹的雕刻灵感
罗丹的雕刻灵感奥古斯特·罗丹,这位在雕塑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征服了无数人的心灵。
那么,罗丹的雕刻灵感究竟从何而来呢?罗丹出生于法国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从小就对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然而,他的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早期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罗丹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质疑。
但正是这些挫折,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也为他后来独特的创作风格奠定了基础。
罗丹的灵感首先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他深信,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捕捉到那些最真实、最动人的瞬间。
他常常在街头巷尾漫步,观察人们的姿态、表情和动作。
一个老人的沉思、一个孩子的欢笑、一个工人的劳作,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都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
他曾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用他敏锐的目光,发现了生活中那些被常人忽视的美,并将其凝固在他的雕塑作品中。
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是罗丹灵感的重要来源。
他试图通过雕塑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欲望,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痛苦、挣扎、喜悦、希望等各种情感的交织。
比如他的著名作品《沉思者》,那个陷入沉思的男子,身体微微前倾,肌肉紧绷,面部表情凝重,仿佛正在思考着人生的重大问题。
罗丹通过这个作品,展现了人类在思考时内心的纠结和探索。
罗丹还从古典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他研究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作品,学习其中的造型技巧和表现手法。
但他并没有一味地模仿,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他打破了传统雕塑的规则和束缚,赋予作品更加自由和灵动的形式。
同时,他也受到了当时文学和哲学思潮的影响。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文学流派的作品为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而哲学思想则让他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类的存在和命运。
罗丹对自然的热爱也为他的创作带来了无尽的灵感。
自然界中的一切,无论是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还是飞禽走兽,都有着独特的美和生命力。
他善于从自然中捕捉那些生动的形态和韵律,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丹雕塑作品艺术创作理念论文
摘要:罗丹是法国19世纪最有影响的雕塑家。
他热爱自然,追求自然之美。
本文主要以罗丹几部雕塑作品为切入点对他的雕塑艺术创作理念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罗丹雕塑理念
罗丹活跃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
雕塑领域同绘画一样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罗丹的作品就证实了这一点,他在艺术道路上的创作理念对于我们对美的探索有着重要的价值。
罗丹在雕塑界是一位公认的名家,但像所有天才一样,他也会受到攻击与非难。
当时的人们认为艺术品所谓的完美性要做到处处无暇。
而罗丹并不重视所谓外形上的“完成”,他的作品《冥想》,整座雕像只雕出了一个少女的头部,她的线条高雅、细腻,显现出执着、恬静的神态,堪称完美。
但除此之外罗丹并没有雕刻出头部以下的部分,没有肩颈身躯,没有手足,下方保留了一块少量加工的粗糙石头。
他认为要集中表现冥想的主题,一些内容就要留给人自行想象,必须省略一切与此无关的东西,于是就呈现出了这种特别的构造方式。
罗丹一旦达到他的艺术目标就会认定作品的完成,不做仔细的修饰和圆润,他以为:“庸众所欢喜的是矫伪自命为高雅的姿态,他们也不知真诚的观察是轻视如戏上扮演出来的死板的姿势,而只注意现实生活的简单、动人的形态。
”但是,这并非是说他没有严谨态度,是为了追求主题的完整呈现而必须懂得取舍,因为不那样做的话对他的意图无助,反而可能分散对主题的注意
力。
罗丹认为雕塑不同于其他的艺术表达方式,文学利用文字手段很多艺术形象可以得到丰富的描绘。
雕塑却只能表现刻画对象的某一个状态,雕塑还必须协调周围的空间。
也就是说,雕刻这种艺术手段,表现的是静像,然而自然却是瞬息万变、难以捉摸的,永远处在“动”之中。
罗丹的作品《行走的人》就是对动像把握的最好范例。
这尊作品中的人两脚分立,右脚在前有走路时略摇摆的摸样;左肩微抬,提起全身重量;左脚在后有一种即将迈向前去的状态。
双脚都未离地,却给人以“动”的印象。
即便没有头和双臂,观者也能从其中体会到肉感、呼吸的气息和动感。
罗丹说:“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
他要能在雕刻或图画中表示出那第一个现状,与不知不觉中转化入第二个现状,使我们观者能在这作品中,同时看见第一现状过去的痕迹和第二现状初生的影子。
”所以虽是静态的作品,但却彷佛让观者真的看到一个正在行走的人,充满了动感和过程感,将这难以把握的过程悠然浮现。
正是这种对动态的巧妙把握,才让罗丹的作品生意跃动,充满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生命力。
和所有伟大的艺术家一样,罗丹是自然的狂热崇拜者。
在追求自然之美的道路上,他不拘题材,大胆的表达。
就像他的作品《欧米艾尔》所呈现的一般。
《欧米艾尔》这座雕像取材自法国诗人维龙的诗歌《美丽的欧米艾尔》,诗中描绘的欧米艾尔是一名年轻时非常漂亮迷人的女人,她曾经体态丰盈,百媚丛生。
然而,年华的逝
去令她色衰貌减,残酷的衰老让她感到悲哀。
罗丹紧扣诗意,他所表现的欧米艾尔并不在诗人之下,甚至更具力量。
但在当时一般的观者看来,罗丹所作的《欧米艾尔》似乎并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体验,然而在罗丹眼中,自然无往而不美。
他说:“在自然中被认为丑的事物,较之被认为美的事物显露着更多的特性。
病态紧张的面容,罪人局促的情态,或是破相,或是蒙垢的脸上比着正常而健全的形相更容易显露它内在的真。
”精神上的痛苦越活跃,艺术品越美丽。
他创作出的欧米艾尔,干瘪皱缩的皮肤与肌肉失去了生气,她佝偻着身体,形容枯槁,似在追问自己的青春为何走的如此仓促。
看那雕像,她并不能发出声响,甚至没有多少刻画的细致入微的面部表情,但她那枯骨衰败却雄心犹在、为自己易老红颜而羞愧、痛苦的思想状态却通过罗丹的塑造,成为了可以被观赏者视觉感知到的东西。
他雕刻的是人物内在的灵魂,他刻画的是残忍的真实。
罗丹认为美即是真,相比表层的所谓“美”与“丑”,罗丹更注重深层的人物性格,注重内心的真的东西,他认为只有性格的力量能成为艺术之美,而自然的千变万化是最具有魅力的性格,在艺术上,只有绝无品格的事物才是丑。
在罗丹的作品中,很多人物的形象都是裸体的,这也是他在追求自然之美的道路上的一种探索。
罗丹认为,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情感,形体表达内在精神,裸体是最具有丰富意义的。
如成为罗丹个人艺术里程碑的作品《思想者》,这尊圆雕最初被命名为《诗人》,象征诗人但丁。
但是罗丹并没有利用但丁特
色鲜明的服饰来进行身份识别。
他选择了塑造一个裸体的男性形象,通过手势和身体的姿态,来表达人物的情感,那形态,肌肉描绘得如此恰到好处,不轻盈无力,也未因过于沉重而造作。
因此,我们直观的看到了,这位思想者不仅使用脑袋、紧缩的眉头、绷紧的鼻翼和紧闭的嘴唇在思考,他胳膊、后背和大腿的每块肌肉。
以及蜷握的手和勾曲的脚趾头也在思考。
面部上的表情仅仅传达个人情感,而全身肌肉和筋络更能展现内心思想的状态。
也正是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思想者》超越了具体的时代或者是个人特征,成为了一部不朽的艺术作品。
在艺术的道路上,罗丹是一名伟大的探索者和革新者,他对雕塑的创作理念首先是自然。
其次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他也确立了自我,他偏爱悲壮,在残破中发掘力与美,他注重内容的表示,讲求精神的活泼。
罗丹的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给不同时代的观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名真正的艺者,他从艺的一生都在竭尽心力求真。
他的作品,会让人产生无以言表的惊喜,你能够发现一个艺术家对于艺术高尚精神之追求,引导着我们发现生命精神之源泉。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63-465.
[2] 塞尔.罗丹艺术论[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