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及其雕塑作品
2015江苏卷_《罗丹的雕刻》

2.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 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学生答案】
①不考虑传统的规格,观众的期待,不忠于自 统,不忠于传统,使现代雕刻成为可能。 ②将雕刻赋予诗哲学的意味,生命的哲理。 ③雕刻的主题发生变化;将雕刻从纪念碑功能 中游离出来。
3.请结合文章,阐释 文末“开向生命的 窗子”的内涵。
1.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6分)
【参考答案】
①首先指出雕刻的发生源自人类的崇拜心理, (2分)
②接着论述雕刻家的创作要服从于约定俗成 的社会要求,(2分)
③最后补充说明雕刻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只是 配曲。(2分)
1.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6分)
【学生答案】
①首先论述雕刻的起源与意义。 ②然后引出雕刻家,提出观点,雕刻家在雕 刻中虽有自由,但需服从社会需求。 ③举雕刻细节有趣事情但是配角,证明雕刻 受社会约束的观点。
③雕刻呈现了 罗丹对生命的 思考与想象;
3.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
他说:“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 做一个人。”每天有那么多年轻 人、中年人、老年人从世界的各 个角落来到巴黎罗丹美术馆,在 他的雕像之间徘徊,沉思,因为 那些青铜和大理石不只是雕刻, 那是,用他自己的话说,“开向 生命的窗子”。
①雕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
无论是对神秘力的崇拜,对神的崇拜,或者 对英雄的崇拜。②把神像放在神龛里,把英 雄像放在广场的高伟基座上,都表示这一种 瞻仰或膜拜的情操。//③雕刻家把神与英雄 的形象具体化。④他的创作是社会交给他的 任务。⑤所以雕刻家在工作中,虽然有相当 的自由,可以发挥个人才华,但是无论在内 容上,在形式上,还要首先服从一个社会群 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⑥有时,我 们在庙宇装饰、纪念碑细部也看到日常生活 的描写,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带的配曲。
罗丹 雕塑

奥古斯迪·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
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
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
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
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
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
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
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
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
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
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
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
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
罗丹进的美术工艺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幸的画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创建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装帧艺术和制图。
在这里他遇到了终生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勒考克。
勒考克是一个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蹈矩。
罗丹 作品 《吻》及赏析

罗丹作品《吻》及赏析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罗丹的雕塑作品如下:思想者(The Thinker)吻(The Kiss)沉思(Thought)手(The Hand) (上帝的手罗丹的手魔鬼的手伸出坟墓的手握手浮雕奥秘擎)丑之美(Heaulmiere)虹(Iris)夏娃(Eve)亚当(Adam)地狱之门(The Gates of Hell)青铜时代加莱的义民(The Burghers of Calais)巴尔扎克(Balzac)伤鼻的男人(The Man with the Broken Nose)行走的人(The Walking Man)脚手架下的三个影子(The Three Shades on ascaffolding)永恒的春天永恒罗密欧与朱丽叶斯芬克斯叶里舍耶娃步行者我是美丽的达娜哀罗丹用生命的吻注入了青铜不朽的魅力,罗丹流泻着生命不朽的活力的《吻》,依然感染着世上成千上万的人,但留在罗丹作品《吻》中的身影,卡米尔.克洛贷尔,却因罗丹致命的一吻,在精神病院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后的三十年。
艺术世家的天才少女,十九岁的卡米尔.克洛贷尔,遭遇四十三岁的罗丹,雕塑家从此把生命的吻痕刻在少女的一生中。
卡米尔.克洛贷尔做了雕塑家整整十五年的情人,燃尽了一个女人最好的岁月,最后要求给一个女人尊严的承诺——婚姻,罗丹回答只愿意维持现状。
二人关系决裂,卡米尔最终没有回去。
卡米尔因为曾经是女人,而是情人;最后因为还是人,不再是情人。
罗丹之于卡米尔是天才的女人遭遇灵魂,卡米尔之于罗丹是艺术家遭遇美的洗礼。
女人被灵魂击中,艺术家被美丽冲昏,击中是毕生的,冲昏是暂时的,所以女情人一生只有一次劫难,艺术家却有不断的冲昏,为下一轮生命的激情铺垫。
八个世界著名雕塑大师及代表作品

八个世界著名雕塑大师及代表作品1.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简介法国著名雕塑家。
1840年11月12日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
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
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
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
他14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
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
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
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
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
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2,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第一批代表作哀悼基督《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
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
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昼》、《夜》以及《晨》、《暮》。
3,马约尔(1861~1944)Maillol,Aristide 法国雕塑家,画家。
代表作《地中海》和《夜》《空气》、《河流》、《骑自行车的人》。
《河流》还有两个姐妹篇:《山岳》和《大气》,它们构成了自然三部曲,堪称是马约尔的象征主义代表作。
罗丹的思想者想的是什么

罗丹的思想者想的是什么
罗丹的作品《思想者》是一尊著名的雕塑,其展现的是一个男子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做思考状。
这让人不禁疑惑:他究竟在想什么?
想知道“思想者”在想什么,就要了解这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据说,罗丹从但丁的《神曲》获得启发和灵感,创作了《地狱之门》系列作品。
《思想者》便是《地狱之门》系列作品中的一件,它实际上坐落于高处,默视下面发生的事情(多半是悲剧或在地狱中受折磨的人)。
于是有人便觉得,“思想者”应该是在思考人的孽障或宿命,或者是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有趣的是,“思想者”这个名字其实并非罗丹本人对作品的称呼,而是铸造这尊铜像的一个叫莱迪埃的人为它取的名字。
现代雕塑的开拓者罗丹

现代雕塑的开拓者罗丹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是现代雕塑的开拓者,闻名世界的伟大雕塑家,他的《思想者》《青铜时代》《吻》《巴尔扎克纪念碑》《雨果纪念碑》等都是后世公认的传神杰作。
罗丹1840年11月12日出生于巴黎拉丁区巴莱特三号一个普通的家庭里。
父亲是警察局一位普通雇员,母亲是佣工出身的平民妇女。
童年的罗丹最热衷、最迷恋的就是趴在地上画图。
父亲并没有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画家或雕塑家,家里也似乎缺少一切培养艺术家的条件,甚至连画图的纸和笔都没有。
小罗丹为了画画,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一切可以用来画画的纸张和用来代替笔的木炭。
他喜欢用黑色的木炭在洁白的纸张上留下清晰的痕迹,经常趴在地上或坐在餐桌旁笨拙或专心致志地画画,他画爷爷、画妈妈、画姐姐,画那些使他幼小的心灵感兴趣的一切事物。
母亲性格温和懦弱,虽然她常常抱怨找不到引火用的废纸,却还是任凭罗丹把能用来画画的纸都画满了各式图画;而他的父亲一直希望罗丹将来能掌握一门手艺,过殷实的生活。
罗丹5岁时被父亲送到一所耶稣会的学校。
罗丹讨厌背诵那些宗教教义的问答,对于算术他好像永远也弄不清楚,历史、文法课、拉丁文他也觉得很乏味,一切课程都引不起他丝毫的兴趣。
因此,罗丹的功课一直很差,盛怒的父亲经常教训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当一切惩罚都无济于事时,父亲决定给儿子换一个环境,便把这个脑子笨拙的儿子送到罗丹的伯父亚历山大主持的学校里。
罗丹的伯父有着诺曼底人的那种充沛的精力,他对侄儿的教育充满了信心,他想方设法帮助侄儿弄懂那些拼字、作文以及拉丁文法,但收效甚微。
这一方面由于罗丹的视力太差,他始终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另一方面他的确把大部分才智都放在了绘画上,所以他的功课仍是几乎没有一门的成绩可以引为自豪的。
有一次,罗丹上课时画画被老师发现,老师用戒尺狠狠地打他的手,致使他有一个星期不能握笔。
当老师再次抓住他时,气恼地用鞭子代替戒尺将他抽了一顿。
爱痛之美——罗丹雕塑《思想者》鉴析

那 强壮健 美 的毫无 早期 最著名 的《 青铜 时代 》 。 由于这座雕 像 想 的形 象 中。一方 面 ,
海蚌 对痛 苦 的回答是 珍珠 , 森 林 对埋
因为痛 与真 人一般大 小, 又 十分逼真 , 评 审会 断定 遮蔽 的裸 体正体现 着思想者强 烈的 内在 精 没 的 回答是 煤炭 。 因为爱所 以痛 , 另 一方 面, 这种 最易于招致伤害 的身体 所 以美 , 罗丹 的《 行走 着的人》 充 满着 对人 罗丹是 通过 在尸体 上 印模 而制作 出的 , 因 神; 而 拒 绝 展 出这 件 作 品 , 虽 然 这 让 罗 丹 气 愤 也体现 出思想 所承 受的辛酸和痛苦。 和痛 苦 , 但 其也无可奈何 。第 二年 , 一些雕 的赞 赏与信 心 、 《 吻》 沉醉 于人 的热 烈与兴
总共创 作 了1 8 6 个 形 态各异 的人 亡 , 这也是罗丹的世界观。 法 朗索瓦 ・ 奥古斯特 ・ 罗丹( 1 8 4 0 — 计其 数 , 可 以说这 件作 品 中的每 一个 人 物和每 1 9 1 7 ) 出生在 巴黎 拉 丁贫 民区 , 父 亲是 警 物 , 察 局 的雇 员 , 母 亲 是 受雇 于 人 家 的女 佣 。 罗丹 自少年 时代起 , 就参加各 种手工劳 动,
一
种表 情都凝 聚着罗丹对生活 的理解。
品《 地狱之 门》 群雕 中的《 三亡灵》》 永 恒思考的源 同样 反 映着 艺术 家 对人 类 生存 状 况 的感
思想者 是“ 万 恶世界 ” 的 目 击者 和 受。这 些作 品中 的人像 表 情忧郁 , 做过 首饰 匠、 珠 宝匠、 泥 水 匠、 木匠 、 模 型塑 头 活 水 , 饱含悲
视觉设计
ART E D U CI ATI oN R E SE A R C H
《罗丹雕塑》

《塌鼻男人》标志着罗丹艺 术风格成熟的第一件雕塑作品。 由于雇不起模特儿,他请一个跛 脚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只 要绘他吃饱肚子就成。毕比的鼻 梁塌陷,面容衰老丑陋,但在罗 丹的限里,艺术的美丑和生活中 实物的美丑,其意义是不尽相同 的,至少他从不回避形式的丑 陋——这就是美术学院门外汉的 好处。他发现毕比有什么地方正 象那个鼻粱被人打断、因无尽休 的巨量劳作而疲惫不堪的、孤独 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在他们被 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 愁苦和凄凉。他把这种人性的内 涵揉塑在毕比那张皱纹纵横、发 须凌乱的扭曲的脸上。光线随着 脸上的坑凹不平而变幻闪烁着, 给这张难看愁苦的脸带来了生气。
“Heaulmiere”又名<<老 娼妇>>,是罗丹又一代表作。 “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 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在艺 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能算是 美的。” 这位形象丑陋、干瘪如柴 的老娼妇是一件恒世的佳美之 作。 它让人们联想起一位妓 女,为生活所迫痛苦卖身的一 生。罗丹将这位悲剧形象的老 妓女的灵魂和肉体,淋漓尽致 地呈现于观众面前,使人不忍 目睹,不仅没有歧视之意,反 而产生深深的同情之心,并为 其社会所造成的苦难感叹不 已.,原本叫做《诗 人》,就是但丁本人。罗丹 在1880年用生泥将它塑成, 后来用一层湿床单裹在上面, 以防止干裂和风化。他把这 件作品交给一个石膏工,要 他去做一个模子,并且再由 此铸一个青铜像。现在全世 界尚存的这么大的铜像,大 约有五六十尊。还有一种更 小的,高37公分,也制作了 数十尊。
<<吻>>原本是“地狱之门”
右下边一个雕像,表现热恋中
的男女。后来,罗丹又把它制 成一件单独的雕塑,并且成为
他著名的代表作。
“吻”是表现男女爱情的 不朽之作,它是那样坦率真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娃》:这件雕塑作品也 是罗丹的一件非常著名的作 品,为《地狱之门》两侧的 两尊雕塑作品中的一件,《 地狱之门》两侧的两尊雕塑 作品分别是《夏娃》英文名 Eve和《亚当》英文名Adam; 创作这件作品的模特是意大 利人丽萨,丽萨是一个矮小 却富有弹性的女人,怀有身 孕,常被罗丹戏称为“母豹 ”。
《地狱之门》 罗丹用了一年的时间来阅读但丁的《 神曲》,用100多幅把书中描写的八 层地狱画了出来,他运用中国水墨勾 勒轮廓,用褐色水彩颜料衬出阴影, 以体现出立体效果。 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个形象,是根 据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构思创作的 ,历时达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还 在修改。《地狱之门》代表的是罗丹 更为内在的痛苦与压抑的灵魂。 《地狱之门》是由巴黎罗丹博物馆第 一任馆长最后定型的。1926年,应美 国费城罗丹博物馆之请,这件巨作浇 铸成青铜雕像陈列在该馆。
《吻》
原本是“地狱之门”右下边一 个雕像,表现热恋中的男女。 后来,罗丹又把它制成一件单 独的雕塑,并且成为他著名的 代表作。 《吻》是表现男女爱情的不朽 之作,它是那样坦率真挚,感 情充沛,造型动人,它体现出 作为艺术家的罗丹浪漫气质的 一面,也说明他思想的矛盾性 、复杂性和感情的无比丰富广 阔。
Thank
you
《加莱义民》 加莱义民是罗丹的代表性群雕之一,它取材于历史上的 一个真实故事。十四世纪中叶英军入侵法国,加莱城无法抵抗 ,只好忍辱接受了投降条件:让六个有威望的城民拿着加莱城 的钥匙去英军处受降并被处死,这些人必须光着头,穿囚犯的 衣服,脖子上套着绳子。为了保全加莱城人民的生命财产,这 六个义民光荣地献出了生命。 创作于1884-1886年,现存法国加莱市。这件作品是大型纪念 碑雕塑,这组雕塑以恢弘而真实的历史情境, 表现了一种及为悲壮而崇高的精神气节与牺牲行为,以精致而 深刻的心理
这件作品创作的是一个秀丽的 女性的头像,她线条之高雅与 细腻,堪称完美。她的头微微 倾侧着,幻想的光辉笼罩着她, 让人感觉有脱离尘世之感。头 巾的边缘仿佛是梦幻的翅膀, 可是她的颈项就陷在大块的白 石中像一座枷,使她摆脱不得。 这象征着超现实的“思想”, 在僵冷的“物质”中飞舞活跃, 她的壮丽与崇高,即在“物质” 中反映出她的光彩。然而她要 想从现实的羁绊中解脱出来, 却又不可能。这是一件让人回 味无穷的作品。
思想者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 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 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 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 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 精神。 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 的形象。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 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 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 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 ,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 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 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 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文坛巨 星,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激 情和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罗 丹对他非常敬慕,十分乐意为 他塑像。 所以1891年法国文 学家协会委托罗丹雕塑一尊巴 尔扎克像时,他当即表示我要 做一番非同寻常的事业。在罗 丹10岁时,巴尔扎克就已去世 。因此在形象的塑造上,他做 了大量的阅读、考察和研究, 前后作了四十多件形象习作, 着意刻画一代文豪的外貌和精 神特征。
起初罗丹并不知道丽萨有身 孕,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现丽萨的 肚子越来越大,才知道丽萨怀有 身孕。由于隐情被发现,丽萨紧 抱双臂遮掩面孔和乳房。她因为 羞涩窘迫所引起的紧张感,却给 罗丹创造了灵感,在罗丹看来这 非常符合夏娃犯下原罪被逐出伊 甸园后不安、恐惧和羞愧交加的 形象。罗丹敏锐的抓住了这一瞬 间的动作,加上他纯熟的雕刻技 法,表现出人物臀部肌肉的紧缩、 抽动,跳跃的泥点子塑造出胸腹 的颤动之感,使夏娃有了真人的 血肉表情。也使这件作品成了一 件不朽的经典。
雕像《青铜时代》
高1.74米,创作于1876-1877 年,现位于法国。 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 的青年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 然束缚中过来的状态,以象征 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代特 征。这件作品与的风格迥然不 同,因而受到攻击和诋毁,成 为艺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 遭到攻击。但是历史证明,的 这件人体,是初始的真实象征 和生动写照。
《维克多-雨果》 1901年4月21日,奥古斯塔-罗丹塑 的作家维克多-雨果的雕像在巴黎 的万国博览会上展出期间,引起强 烈反响。这些反响大多出乎这位艺 术家的意料。他用半身裸体像再现 这位著名法国小说家的形象。因此 使众多的艺术赞助人为之惊愕。 罗丹已不是第一次受到非议。 1897年他的另一件作品,试图将著 名作家奥诺雷-巴尔所克的形象与 其多卷本的杰作《人间剧》的情节 溶为一体,而遭到蔑视。诋毁者将 其称之为拙劣的和粗糙的雕塑家。
《圣徒约翰》
1879年创作《圣徒约翰》的雕 像。雕刻家用格外坚实有力的手法 ,塑造了在沙漠中徒步跋涉、不畏 艰险、随时随地传播“福音”的使 徒形象。此雕塑深入人物的内在情 感,表现了使徒约翰的坚强意志与 性格。通过面部表情,可以看出约 翰具有坚定安详的眼神,他仰起边宣讲 教义。那迈开的阔步,不是刹那间 的凝固动作,却是在静止的雕刻中 表现出连续的步伐。
《沉思》 英文名称Thought,是罗 丹的著名雕塑作品之一, 关于这件作品的创作还有 这么一件趣事。罗丹的一 位朋友回忆说:“罗丹常 常一个人孤独地迷恋着一 块大理石,对着它细细揣 摩,盘算着,静静地度过 几个小时,直到从石料中 幻视到美好的形象时才动 手。”大理石雕像《沉思 》,就是在这种创作灵感 的火花中闪现的艺术构思 。
《欧米哀尔》 青铜,创作于1885年,是罗丹的代表 作之一。根据法国诗人维龙的《美丽 的欧米哀尔》一诗所创作的。雕塑刻 画了一个被岁月摧残的妓女形象。欧 米哀尔曾是个年轻美貌的妓女,在情 场上风流一时,而今风光不再,不堪 回首。在皱巴秽恶的瘦脸上,在各种 畸形和残缺上,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 上更加明显地展现出来。她只是一个 接近生命终极的活脱脱的血肉之躯, 带着无尽的生活遗憾,在残然的寂寞 中无奈地等待丧钟敲响。《欧米哀尔 》至今被普遍评价为是一座在艺术上 “化丑为美”的上乘佳作。
他14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 ,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 (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 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 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主要作品有:
《青铜时代》《思想者》《地狱之门》《雨果》 《加莱义民》《巴尔扎克》《吻》 《圣约翰徒》 《老娼妇》《夏娃》《沉思》
“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 线条或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 视觉满足的作品,能够打动人 的。”
走进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罗丹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 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 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 ,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 ,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 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 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 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 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 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 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 柱"。他不愧是一个伟大的雕 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