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的意义
通识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培养体系
通识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培养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成为各级教育机构重要的发展目标。
而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其纳入素质教育培养体系,也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
本文将着重探讨通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和意义通识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体系,其包含人文、自然、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养。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体验、理解以及构建价值与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人文素养,使他们具备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发展和挑战的能力。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素质教育是一种综合性、个性化、全面性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科学、高效地发展,使学生在认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个层面上进行全面、多元、协调的素养提升。
素质教育的内涵包含了认知素质、动手实践素质、品德修养素质、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而其主要目标是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勇敢创新的精神,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提高他们做人、学习的水平和成才的潜力。
三、通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首先,通识教育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在人文、自然、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沉淀,有助于学生全面的认知科学、社会和人性现象。
更重要的是,通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让他们拥有完善的国际视野、批判思考的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咨询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为其未来的高等教育和职业规划打好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通识教育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在通识教育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并学习文学、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从而加深对人性、生命、创造力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
同时,通识教育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取舍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重要素质,从而更好地支持其人文素养和全面素质的提升。
大学通识教育的意义与实施策略
大学通识教育的意义与实施策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大学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还应该充分重视通识教育的意义与实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本文将探讨大学通识教育的意义,并提出几种实施策略。
一、通识教育的意义1.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广泛知识背景和综合素养的人才。
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原则,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些综合素养使得学生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具备跨学科合作的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 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识教育通过关注社会问题和公民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学生将学习社会科学、道德伦理等课程,了解社会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与此同时,学生还将被鼓励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实实在在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增进跨文化理解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通识教育提供了学习不同文化、语言等的机会,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背景的素养。
学生将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共性和差异,提高跨文化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通识教育的实施策略1. 综合课程设置大学应该设计多样化的综合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课程。
这些课程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通过多样的课程选择,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是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可以通过跨学科的研讨会、工作坊和项目等形式,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知识交叉中进行深入学习。
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综合素养。
3. 实践教学通识教育应该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大学可以与社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如企业实习、社会调查等。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升师资水平实施通识教育需要教师拥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视野。
通识教育为什么重要
通识教育为什么重要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识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识教育是一种跨学科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它不仅关注学术成果,还致力于提供一种丰富的经验,能够使学生在不同领域中具备综合素养。
本文将探讨通识教育为什么如此重要,并讨论其对个人成长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1.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能力通识教育强调从不同学科领域获取知识,帮助学生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多个学科,学生能够建立起全面的知识结构,并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这种全面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通过通识教育,学生还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在不同学科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喜好。
2.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全球意识通识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意识。
通过学习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和全球问题,并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通识教育还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这种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学生未来在职场和社会中的成功至关重要。
3. 培养跨文化交流和沟通能力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能力。
在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能力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优势。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历史、语言和传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这种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理解至关重要。
4. 培养创新和适应能力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适应能力。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创新和适应能力是成功的关键。
通过学习不同学科,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找到新的解决方法。
通识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适应不同环境和变化,并具备灵活应对挑战的能力。
5. 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通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不同学科,学生可以获得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养。
此外,通识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观,帮助他们塑造积极的人格和价值观。
通识教育的意义与实践
通识教育的意义与实践通识教育是指在大学等教育机构中,不仅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涉及到人文、社会、自然科学、数学等广泛领域的教育体系。
通识教育通过跨学科的方式,以培养基础素养为目的,搭建起知识和技能的桥梁,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认识世界、理解人类文明,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自信。
通识教育的意义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
首先,通识教育能够促进个人素养的提升。
在通识教育的体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涉及人文、社会、自然科学、数学等广泛领域的知识,不仅可增加学生学习的广度,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含量,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使其能够具备独立思维与深入思考的能力。
其次,通识教育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现代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一个人想要胜任自己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取得成功,此时通识教育便可发挥巨大的作用。
通识教育教授的广泛领域知识,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
这样,他们才能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认知到世界上的多元性,增长见识,具备广阔的视野。
再次,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通识教育教授学生关于人类文化、社会综合、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知识,让学生从全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这也促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明确自己身为一位社会成员的责任,懂得如何去处理人际关系,并形成对社会的认识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通识教育的实践作为学生,如何才能真正地去实践通识教育的理念呢?首先,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合适的通识课程。
每个人感兴趣的领域不同,但是选择通识课程的时候,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多从自己专业外拓展视野,比如可以选择学习一些医疗伦理、环保科学、文学社会学等课程,以此来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对社会的洞悉力。
其次,要积极参与校园社团活动。
这不仅能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同时也能让自己在各个领域得到实践经验。
比如,可以参加文学社团,举办一场校园诗歌朗诵会,展现自己的诗歌艺术技巧;也可以参加创新创业社团,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通识教育的好处
通识教育的好处引言作为当代大学教育的一部分,通识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识教育旨在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广泛的知识基础,扩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通识教育的好处,包括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沟通能力、促进文化多元融合以及培养人文关怀等方面。
一、培养批判性思维1. 掌握基本的学术导论通识教育课程使学生接触不同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他们建立批判性思维的框架。
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2.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3.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识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并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得出独立的、明晰的观点。
二、提高沟通能力1. 培养表达能力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和撰写论文等活动,提高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识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习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3.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通过与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交流,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促进文化多元融合1. 拓宽文化视野通识教育使学生接触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经验,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学生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历史、艺术和社会发展,增强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 促进文化交流通识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拓展自己视野的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交流,促进文化的多元融合。
3. 增强文化自信通识教育通过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培养人文关怀1. 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识教育通过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幼儿园通识教育基础知识传授 幼儿园通识教育
幼儿园通识教育基础知识传授一、幼儿园通识教育的意义1. 幼儿园通识教育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为儿童提供基础的常识和知识传授,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素养。
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孩子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幼儿园通识教育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通识教育还能够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园通识教育的内容1. 语言文字:幼儿园通识教育需要向儿童传授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包括汉字的识字和书写、语言表达能力等。
2. 数学逻辑:在幼儿园阶段,儿童需要学习基本的数字、形状、大小等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自然科学:幼儿园通识教育还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如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季节变化等,帮助儿童对周围世界有一定的认识。
4. 社会常识:通过社会教育,幼儿能了解家庭、学校、社会的基本规则和礼仪,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5. 美育:幼儿园通识教育还应包括音乐、美术等美育内容,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三、幼儿园通识教育的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幼儿园阶段的通识教育以游戏教学为主要方法,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2. 实践教学:幼儿园通识教育注重实践教学,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深入理解教育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3. 故事教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世界,传递价值观念,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幼儿园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1. 家园合作:幼儿园通识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的紧密合作,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与学校共同关注儿童成长。
2. 多样化活动:幼儿园通识教育应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如亲子游园、科普展览等,让儿童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五、幼儿园通识教育的评价标准1. 兴趣培养:评价幼儿园通识教育需关注儿童的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
通识教育的名词解释
通识教育的名词解释引言:在当今社会中,通识教育是一个备受瞩目和重视的话题。
然而,对于通识教育的含义和作用,许多人却有不同的理解。
本文将对通识教育进行全面的解释,包括其定义、历史背景、教育目标、实施方式和意义。
一、定义通识教育是指基于综合性和全面发展的原则,为个体提供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培养批判性思维、跨学科的能力和自我反思。
通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拥有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二、历史背景通识教育的概念起源于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过“通识人才”(paideia)的概念。
然而,通识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国。
在那个时期,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于教育的重新思考,通识教育开始被认为是培养公民素质和个体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教育目标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个体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公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和通用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跨学科的学习能力。
此外,通识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形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
四、实施方式通识教育的实施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识教育通常包括一系列跨学科的课程,如人类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旨在提供广泛的知识领域。
在教学方法方面,通识教育倡导使用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在评价方式方面,通识教育强调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包括写作、演讲、项目、小组讨论等。
五、意义通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对个体发展有益,也对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他们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职业需求。
其次,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好的判断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通识教育的价值与实践
然而,高校通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是观念和意识的问题。部分师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不足,认为通识教育只是学术知识的扩展,忽视了通识教育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例如,一些学生认为通识课程对就业和职业发展没有直接帮助,对通识教育缺乏兴趣和重视;一些教师认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无关,对通识教育的参与和投入不足。其次是资源和条件的问题。部分高校在通识教育的资源和条件方面存在不足,如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教了有效实施通识教育,高校需要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开设多样化的通识课程,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例如,可以开设《哲学概论》、《世界历史》、《文学名著选读》、《现代科学技术导论》等课程,帮助学生获得广泛的知识和视野;可以开设《批判性思维与写作》、《科学方法与实践》、《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通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复杂和多变的环境中进行独立判断和创新。例如,通过开展讨论课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思辨和辩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开展科研训练和创新项目,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意义与作用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意义与作用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是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跨学科的一系列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在现代社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意义与作用。
一、提供综合素养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学生可以获得广泛的视野和开阔的思维。
这些课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领导才能。
二、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学科中,学生往往只关注某一领域的知识,而缺乏整体的思考能力。
而通识教育课程强调横向的联系和交叉应用,让学生能够跨学科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三、促进个人成长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过程,旨在提供学生全方位的成长机会。
这些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此外,通识教育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念,使其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自我意识。
四、增强就业竞争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竞争优势。
在当今社会,大部分企业和组织都更加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横向能力。
学生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这将为他们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保障,并在就业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竞争力。
总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提供综合素养、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促进个人成长以及增强就业竞争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通识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高素质的人才需求越来越高,通识教育因此也备受重视。
通识教育不仅有助于人们发展全面的素质,还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未来的生活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论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人们成长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通识教育是一种全面、深入并基于多方面知识的教育方式,其目的是帮助人们发展综合素质。
这些素质离不开对于人文、科学、技术和社会等各领域的学习。
通过通识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各领域的知识和文化,掌握基础和专业技能,提高人际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预防个人偏执和种族主义等社会问题,这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融入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首先,通识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在通识教育中,人们学习不同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和认知模式。
这种学习不仅能够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口才和表达能力,甚至对于人们的个性塑造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通识教育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未来生活的选择也有巨大的影响。
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的人才需求不断提高,通识教育恰好能够培养出具有更高素质的人才。
通识教育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还能够为人们提供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第三,通识教育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各种社会和文化环境中。
人们处在不同的环境和社会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尽相同,因此人们需要学习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识教育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存在的,让人们能够从不同领域的知识中汲取精髓,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文化。
尽管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但是现实情况中,许多人却缺乏对于通识教育的认真和重视。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而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和成长还缺乏足够的认知。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引导和教育人们,让他们能够认识到通识教育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并且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素质。
通识教育的益处和优势
通识教育的益处和优势通识教育的益处和优势通识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广泛而全面的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并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
与专业教育侧重于特定领域知识的深度发展不同,通识教育强调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学科等各个领域。
通识教育具有多种益处和优势,不仅对个体发展有利,也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我对通识教育益处和优势的观点和理解:一、培养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识教育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论,学生能够获得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从而能够更全面、更全局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多元思维能力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够在未来面对复杂的挑战和变化中灵活应对。
二、促进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培养通识教育不仅涉及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也涉及到人文、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人文学科,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并培养跨文化的沟通和理解能力。
通识教育注重道德伦理的教育,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体的道德素养和社会参与意识的培养。
三、提高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能力通识教育注重的是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学习某个专业知识。
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持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需求。
通识教育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基础,培养了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这些都是职场中非常重要的素质。
四、促进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通过学习国际事务、跨文化交流和外语等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和适应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差异,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这种全球视野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加知识面,还有助于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总结回顾:通识教育的益处和优势包括:培养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培养、提高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能力,以及促进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
通识教育的意义
对于教育哲学的认识首先,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这其中通识教育又是最最重要的教育组成部分。
我们说人必须接受教育,说的其实就是通识教育。
那么通识教育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他对于我们人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它对于社会又有那些重要影响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人,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必先致其知······。
”在国学经典《大学·中庸》一书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哲学观念。
说得直白些,那就是先让人们先明白物的原理,进而才能更好地修身齐家治国,也就是进而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乃至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乃至人类的共同使命。
从《大学·中庸》一书中其实暗示了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以教育为根基。
一个从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教育的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个正常的人。
一个正常的人,必须是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而只要生活在社会中,无形中就已经接收到社会无形的经验共享和教育。
我们可以从人类教育教育的启蒙期,也就是在远古时期我们人类只能取自然火,然后随着人类实用工具的经验积累,人类知道了主动地砖木取火。
这之后,人类又学会了穿绳记载事情,再后来人类始祖仓颉发明了人类第一批文字······。
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其实和人类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也可以这样说,人类从非洲古猿开始,就已经开始了无意识主导的学习行为,出现了不自觉地模仿行为。
通识教育的好处
通识教育的好处通识教育的好处通识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提供一定程度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通识教育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成为更好的公民和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首先,通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在通识教育的课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学科,如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科学等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通识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通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识教育的课程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包括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了解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通识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最后,通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在现代社会中,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和组织更加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通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具有竞争力。
同时,通识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为他们的职业规划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总之,通识教育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成为更好的公民和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通识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平台。
当代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当代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的时代背景及意义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在欧美倡导了百余年,可谓高等教育理论中既经典又最具活力的部分,耶鲁大学的《耶鲁报告》和哈佛大学的《红皮书》等就是其最为突出的代表。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先驱们也有过很好的倡导。
蔡元培先生提倡大学本科要“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教育家梅贻琦先生认为大学教育应以“通识为本,专识为末”。
通识教育对专业能力培养的作用这是通识教育对专业能力培养的典型例子,那通识教育的作用究竟有哪些呢?我认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都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的,二者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
通识教育对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加强他们的创造性和适应性、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应当指出的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都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的,二者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决不存在相互对立的状态。
通识教育并不否定科学教育和专门教育,它旨在为被教育者提供“统一的知识”———和专业教育相比,它是指更为基础的和普遍的知识,从而是一种更为重要的知识。
通识教育不仅关心如何做事,还关心如何做人、如何生活,以克服专门教育造成的精神世界的贫乏和人格的孱弱、分裂,从而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具有健全人格体系的“大写的人”。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创新型人才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给我们多少具体的知识,而是教会我们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让我们学会怎么去自主学习,怎么进行独立思考。
通识教育的任务,就是让我们通过学术的熏陶,养成科学和文明精神,从而具备理性的力量,从而使我们能够最终摆脱监护而获取独立、自由的精神走向社会。
通识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创新型人才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又称全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
广度的知识和技能,以促使我们在生理与心理、智力与情感、道德与意志、人格与学识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和全面的发展。
大学通识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通识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是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它即是一种大学理念又是一种培养模式。
本文首先分析通识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然后对通识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进行简要论述。
标签:通识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一、通识教育的内涵普遍认为,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
他认为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是“自由人”的教育。
它以人的理性的自由发展和德行的完善为最高目标,以“自由学科”为主要教育内容,以闲暇、沉思为前提,为充分享受闲暇生活做准备,反对任何狭窄的、功利的专门技巧的训练。
在19世纪的美国,传统学院以教授古典人文学科为主的自由教育逐渐得到改革,产生了通识教育。
1829年,美国博得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教授明确提出“通识教育”概念——“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
”美国哈佛大学委员会在1945年发表的报告《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中定义了通识教育这一术语。
按照哈佛大学委员会的定义,通识教育是指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接受的那部分教育。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有效的思考,思想的沟通,恰当的判断,分辨各种价值。
迄今为止,人们对通识教育概念的看法见仁见智。
总结来说,通识教育对人的培养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首先是科学文化素质层次,是指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文化视野,能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通融,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与人交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其次是人文素质层次,指认识人的本质,探求人的价值,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并在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表现为知行的统一,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对通识教育的看法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而全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识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作能力。
通识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
通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通识教育的实施中,应该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同时,通识教育应该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既具备全面的知识,又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
总的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全面而深刻的教育理念,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注重通识教育的实施和推进,以培养更多具备全面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识教育的好处
通识教育的好处通识教育是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面对复杂社会和职业环境的能力。
通识教育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方面。
通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识教育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识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通识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学科教育,它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综合运用。
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可以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培养自己的综合思维和跨学科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通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探究真理的方法,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对于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益成员和负责任的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通识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好处。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通过通识教育,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教育和培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通识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值得我们重视和推广。
对通识教育的理解
对通识教育的理解通识教育是指在大学教育中,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设置的一系列课程。
它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传统的大学教育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而通识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通识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各个领域的知识,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通识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
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艺术与文化等多个领域。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的学科知识,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通识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学习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和人类的历史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这对于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道德准则是非常重要的。
通识教育的实施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通识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专业教师的支持和参与,还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通过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学生则要积极参与到通识教育中,主动学习,发展自己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识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通过通识教育,学生可以获得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通识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因此,通识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与挑战
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与挑战大学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跨学科能力。
在当今社会,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挑战。
一、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综合素养大学通识教育注重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学生可以拓展视野,增加人文关怀,提升审美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2. 培养跨学科能力通识教育鼓励学生在多个领域中广泛学习,并培养他们的跨学科能力。
这种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3. 培养批判思维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辨析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4. 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识教育强调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关注社会问题,形成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这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
二、大学通识教育的挑战1. 课程设置多样性通识教育的核心是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但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也带来了管理的困难。
如何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全面的教育,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 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通识教育需要具备跨学科背景的教师,而拥有这种背景的教师相对较少,这对于教学质量提出了挑战。
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大学需要招聘和培养更多适应通识教育的优秀教师。
3. 评估体系建设通识教育的评估体系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全面而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并将其体现在成绩和证书上,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难题。
4. 学生选择和培养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每个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却不尽相同。
因此,如何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通识课程,以及如何给予个性化的培养和指导,对于大学而言是一个需要面对的挑战。
通识教育的意义
通识教育的意义展开全文通识范畴之课程,目标不在于使学生更为渊博;但却可以矫治若干知识性盲点及狭隘思维,也可培养学生若干性格上的特点,记学习到宽容自省、谦逊感恩、知足助人的美德,同时从慎思明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自处及待人之道。
通识课程只设计记实施方式,首先在建立人的主体性,并与其他环境(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达成互为主体性的尊重与共识。
其次让专业融合人文,高素质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任何一学科皆具有独立性及被尊重行之存在本质;不同学科之教师相互尊重对方之领域;建立并营造教学中独立、自主、活泼、尊重之快乐学习环境与气氛。
故通识课程只之功能,不只是在提供资讯、而是肯定人的存在;不仅是在博闻强识、而是在开启人的潜能;成全学生平衡的人格。
同时教育在协助学生除熟悉自己专业学科外,对于其他学门知识、生活艺术、人文素养、群己关系、社会责任亦要融会贯通。
故通识教育与课程规划先决要件必须与人的本质有关,以培养具有同贺知识能力的文化科技人才;并且能是只是与生活结合,培养深具社会关会的人才。
通识教育的要义或理想,是是一个人有国家文化历史的基本知识;有哲学、文学、艺术的修养;有科学和他的发展之基本知识,它的方法和精神的了解;有对社会政治问题的知识;有这样广播的基础,建立对事物可观分析的习惯和审辨失误的能力。
通识教育的课程规划可走向:1.国际化--培养学生国际观,以宏观视野,成为世界村、地球村之一员。
2.资讯化--资讯记科技发展变迁迅速,必须建立终身学习之观念和能力。
3.本土化--一认同本土文化为基础,培养爱乡爱国之现代公民意识情操。
4.实用化--交到学生提出问题、发掘问题、便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生活化--学习如何生活、如何与人相处,建立知足坦然的生活文化观。
6.伦理化--人性的尊严和价值被普遍重视和肯定,回归主题存在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教育哲学的认识
首先,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这其中通识教育又是最最重要的教育组成部分。
我们说人必须接受教育,说的其实就是通识教育。
那么通识教育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他对于我们人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它对于社会又有那些重要影响呢?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人,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必先致其知······。
”在国学经典《大学·中庸》一书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哲学观念。
说得直白些,那就是先让人们先明白物的原理,进而才能更好地修身齐家治国,也就是进而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乃至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乃至人类的共同使命。
从《大学·中庸》一书中其实暗示了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以教育为根基。
一个从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教育的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个正常的人。
一个正常的人,必须是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而只要生活在社会中,无形中就已经接收到社会无形的经验共享和教育。
我们可以从人类教育教育的启蒙期,也就是在远古时期我们人类只能取自然火,然后随着人类实用工具的经验积累,人类知道了主动地砖木取火。
这之后,人类又学会了穿绳记载事情,再后来人类始祖仓颉发明了人
类第一批文字······。
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其实和人类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也可以这样说,人类从非洲古猿开始,就已经开始了无意识主导的学习行为,出现了不自觉地模仿行为。
这从现代猿猴身上可见端倪。
因为现代猿猴也是从非洲古猿进化而来的。
通过对现存的猿猴的研究,不难发现,基础的学习行为在它们身上依旧是存在的。
但是这还不能被称之为教育。
我们知道,教育是一种智力生物群体内存在的以群体为单位进行有目的的经验和技巧的传递现象。
但是原始的学习行为本身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前身。
通过以上关于教育起源的探索,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源和本质。
那么人类为什么需要教育,从以上人类进化的历史就再清楚不过了。
人类之所以需要教育,其一是为了生存,也就是积累生存的技巧和生活的经验,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教育对于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生存能力;教育对于一个民族更是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实力高低。
而文化实力是实现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必经之路。
不论是最早的工业革命,还是后来的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这之间最重要的
后来随着人类使用工具的但是因为狼人从小就没有接受人类社会的任何教育,即便年龄再大,也还停留在野兽时期,身体本能起不到任何作用。
有一个印度发现的狼人,从到发现到死去,都没有学会用人类语言交流,任然保留着野兽的习性,出了躯体是人类的外,其他一切都是百分百的野兽形态。
以上很显然地说明一个基本的教育哲学,那就是一个人主动地,被动的,或者自觉地,不自觉的其实都在接受人类社会的共同教育。
只有在人类群体,才会健康成长,因为在人类群体本身就在不自觉得进行知识和文化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从这点来说,人的本质决定人是离不开教育的,仅仅教育的质量和方式有区别而已。
当然,教育在对个人发挥作用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对整个社会集体发挥作用。
显然通过中国数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就可以管中窥豹了。
科举制度开始时起源于隋文帝时期,并在接下来的数千年的各个王朝里,都是折射着研究的方法。
当然了,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就像一片海洋。
一个渔人,如果不了解这片海洋中大概植被类型的外在形式。
以及连接,他是很难达到目的的。
教师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让学生们学会打中野物的技术,而是要先熟悉环境。
其实通识教育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通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指明方向。
所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一般指数、理、化、文、史、哲、天、地、生。
这些学科大致相当于我们所称的“基础学科”,英文叫“discip1ines”。
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大类(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推理、定量推理、自然科学、社会分析)基本按照这些学科来组织,只是最近加强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维度,这是因为“disciplines”代表了人类探究知识的基本思维方式类型。
对于通识教育而言,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具
体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这里不敢班门弄斧地妄谈各个基础学科的思维特点。
仅从文学艺术和科学两大知识体系的比较上与大家讨论。
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觉的、发散性的、情感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情感交流、相互理解、不断沟通来实现的,所谓以情感人;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逻辑的、讲究经验验证的、理性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从客观证据出发,强调严密推理,所谓以理服人。
显然,这两种思维方式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学术活动中都是存在的。
尤其在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的今天,理解和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越发显得重要。
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或学术团体的领军人物而言更是如此。
我们南京大学是否应该以培养这样的社会栋梁之才为己任呢?
通识教育的第二个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远大理想和抱负。
一个人只有见过天空才可能想到要飞越太空。
如果学生们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就可能在大脑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知识结构,而这种知识结构通常不同于且超越于为其讲授单独一门课程的老师。
这样的知识结构就为创新埋下了种子,将来必然会生长出比教师更宽广的视野、更远大的目标,而且如果衔接良好的话,也会成为后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
由此可以推论,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
英语有一个谚语叫吃什么饭长什么身体(You are what you eat);对于学生学习来讲,可以说修什么课程就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也就有什么样的创新潜力。
这里不能不提一下哈佛大学的派瑞教授对本校人文社科类本科生的认知发展过程的研究。
他发现,学生们从大一到大四一般经过四个发展阶段:1.二元论阶段,认为事物都可以截然分为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两类,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找到那个好的或正确的答案。
2.多元论阶段,认识到事
物不是可以简单地分为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两类,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找到多种解决的办法,因此无所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因而失去前进的方向。
3.相对主义阶段,认识到虽然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找到多种解决办法,但在给定的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的办法,因此,判断事物好坏、对错要基于一定的条件、要确立一定的标准,这也就是所谓“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4.付诸行动阶段。
这个阶段名称用的是“Commitment”这个词,它含有责任感、奉献的意思。
即当学生的人文社会认知水平达到相对主义阶段后,就可能上升到价值观层面,就会根据自己对社会、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并矢志不移地去追求。
在此虽然难以严密论证学生的这些发展与通识教育有必然的联系,但作为通识教育的发源地、实行通识教育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大学而言,其中的联系恐怕是不可忽视的。
事实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六十年前就体现在哈佛大学著名通识教育文献《红皮书》中,今天仍然被美国众多著名大学效仿。
相比于哈佛文科学生认知能力的四个发展阶段而言,我们的文科大学生到毕业时大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呢?我读过不少教育学前沿研究的论文,但这项完成于70年代的研究却让我至今不能平静。
那么我们的文科学生究竟缺少什么呢?我个人认为缺少数学和科学思维。
当年苏维宜老师教我们高等数学,其中的?着-?啄语言对极限概念的定义之严密程度几乎达到了“超级迂腐”的地步。
当时学习它不知道有什么用,但今天想来对我养成重视“概念清楚”的习惯有很大影响。
由于没有清楚的概念,文科的讨论经常陷入无谓的争吵之中。
再加,所谓“相对主义”的第三阶段,实际上与实验控制的思想是一致的,任何实验结果如果没有一定的控制条件都不能成立。
我们文科同学在出国留学的GRE写作部分的考试中往往得不到高分,其中重要原因我认为是没有掌握实验的思
想,以至于对一个明显错误的因果关系的陈述不能给予正确识别。
这就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结果。
不过,在强调通识教育的同时,应该注意处理好它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红皮书》中写道:“通识教育不仅应该为专业选择提供足够的基础,而且应该成为使专业潜力充分发展的沃土。
……专业教育告诉学生可以做什么和怎样做;通识教育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去做”。
“通识教育为专业教育指明了意义和目的。
……哈佛学院[相当于我们的匡院]的每门课,无论多么专业化,都要对通识教育目标有可识别的联系和贡献。
在这个联系上的失败程度就是在专业教育上的损失程度”。
当然,通识与专业之间的平衡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是要根据知识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
在结束时候,我想以对通识教育课程作出杰出贡献的哈佛大学前教务长罗索夫斯基的话作为结语:“有人认为[通识教育的理想]不切实际。
许多大学教授承认,要达到这样的标准,他们自己就很困难。
但我认为这是短视的,因为有一个明确陈述的远大理想,其本身就很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