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课件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课件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 比,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3.能量对称性
图 1-3-2
物体从 A→B 和从 B→A 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均等
于 mghAB.
例 2:一个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经过时间 t1 上升到位置 x1,上升到位置 x2 的时间为 t2,小球上升到最高点后下落到位
置 x2 的时间为 t3,继续下落到位置 x1 的时间为 t4(说明:各时间
答案:D
》》》考点 2 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重点归纳 1.分段法分析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vt=0、a=-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 2.整体法分析竖直上抛运动 将上升和下降过程统一看成是初速度 v0 向上,加速度 g 向 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vt=v0-gt.
位移公式:h=v0t-12gt2. 当 h<0 时,表示物体抛出后落回抛出点后继续下落到抛出 点下方的某一位置.此时 t 有两解:一解为正值,表示物体下落 到抛出点下方某处时所用时间;另一解为负值,应舍去. 注意: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
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多解.vt 与 h 有正有负,正负 代表不同的意义.
解析:小球被竖直向上抛出,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平 均速度可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 =v0+2 v求出, 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当小球的末速度大小为 10 m/s、方向 竖直向上时,v=10 m/s,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 15 m/s,方向 竖直向上;当小球的末速度大小为 10 m/s、方向竖直向下时, v =-10 m/s,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大小为 5 m/s,方向竖直向上, 故 A、B、C 错误;由于末速度大小为 10 m/s 时,球的位置一 定,距起点的位移 h=v20- 2gv2=15 m,D 正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题1 运动的描述(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核心考点专题1 运动的描述(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核心考点专题1 运动的描述知识一质点和参考系1.质点(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参考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拟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参考系选择的差异性选择的参考系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坐在车上的人以车为参考系,感觉自己是静止的.站在地面上的人选择地面为参考系,感觉车上的人是运动的.知识二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1.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指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2)时间间隔是两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3)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关系:用t1和t2分别表示两个时刻,Δt表示两时刻之间的时间,如此Δt=t2-t1. 时刻和时间的关系2.位移和路程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不大于(小于或等于)路程的大小. 3.速度与速率(1)平均速度: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Δx Δt,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位移的方向.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4)平均速率:物体运动实际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知识三 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2.定义式:a =Δv Δt =v -v 0Δt. 3.决定因素:a 不是由v 、Δt 、Δv 来决定,而是由F m来决定.4.方向:与Δv 的方向一致,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 0、v 的方向无关.判断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取决于加速度a和速度v的方向关系,同向如此加速,反向如此减速.对点练习1.(多项选择)如下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研究哈雷彗星的公转时,哈雷彗星可看做质点B.把戏滑冰运动员正在表演冰上舞蹈动作,此时该运动员可看做质点C.用GPS定位系统确定正在南极冰川考察的某科考队员的位置时,该队员可看做质点D.因为子弹的质量、体积都很小,所以在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子弹看做质点【答案】AC【解析】哈雷彗星的大小与公转轨道的半径相比可忽略,故能看做质点,故A对;假设把滑冰运动员看做质点,无法研究其动作,故B错;在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时,该队员可看做质点,故C对;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时,纸的厚度可忽略,而子弹的长度不能忽略,故D错.2.(多项选择)如下关于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研究任何物体的运动,都要选别的物体做参考系B.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特定的物体做参考系,不能任意选取C.参考系就是绝对不动的物体D.一个物体相对于一个参考系是静止的,相对于另一个参考系不一定是静止的【答案】AD【解析】参考系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不理解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而错选B或C项.3.(多项选择)在以下情况中可将研究对象看成质点的是( )A.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确定“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B.裁判们为正在参加把戏滑冰比赛的金博洋打分C.研究“嫦娥三号〞从地球发射升空时的飞行轨迹D.研究“嫦娥三号〞降落到月球外表后如何探测月球外表【答案】AC【解析】误认为运动员的肢体动作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所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认为“嫦娥三号〞远小于月球大小,误将D项中的“嫦娥三号〞看成质点.4.如图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 )A.大地B.太阳C.滑板运动员D.步行的人【答案】C【解析】“追拍法〞是跟踪运动的物体,将运动的物体看做是静止的,该图片是运动的滑板运动员被摄影师当做静止的,而用镜头跟踪,所以参考系是滑板运动员,故C正确,A、B、D错误.5.如下列图为时间坐标轴,如下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秒末或第3秒初,也可称为2秒内B.t2~t3表示时间,称为第3秒内C.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秒内或第2秒内D.t n-1~t n表示时间,称为第n-1秒内【答案】B【解析】t2表示时刻,称为第2秒末或第3秒初,但不能称为2 s内,2 s内表示时间,故A错误;t2~t3表示两个时刻之间,是时间,称为第3秒内,故B正确;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秒内,不是第2 s 内,故C错误;t n-1~t n表示时间,称为第n秒内,故D错误.6.在乒乓球比赛中,有一次某运动员采用如下列图的高抛发球,他紧贴台面将球向上抛出,球竖直上升1.5 m后下落,在距离台面0.3 m处被球拍击中,如此在这一过程中,乒乓球经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A.1.5 m,0.3 m B.2.7 m,0.3 mC.2.7 m,1.8 m D.1.8 m,0.3 m【答案】B【解析】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乒乓球经过的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所以是2.7 m .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的大小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经过的路径无关,所以乒乓球的位移是0.3 m.7. (多项选择)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 .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C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准确描述变速运动D .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只有瞬时速度才能准确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答案】ABD【解析】一般情况下,物体在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不同,但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其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故A 、B 正确;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运动,只有瞬时速度才能准确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故C 错误,D 正确.8. (多项选择)由a =Δv Δt可知( ) A .a 与Δv 成正比B .物体加速度大小由Δv 决定C .a 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一样D.Δv Δt叫速度变化率,就是加速度 【答案】CD【解析】加速度a 完全取决于速度的变化率Δv Δt,并不是与Δv 成正比,也不是与Δt 成反比.其方向始终跟速度的变化量Δv 的方向一致,和速度的方向无关.9. 如下列图,一女同学穿着轮滑鞋以一定的速度俯身“滑入〞静止汽车的车底,她用15 s 穿越了20辆汽车底部后“滑出〞,位移为58 m 。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讲】解析版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讲】解析版

专题1.1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讲】目录一讲核心素养 (1)二讲必备知识 (2)【知识点一】对质点、参考系、位移的理解 (2)【知识点二】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3)【知识点三】加速度 (4)【知识点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6)【知识点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 (7)【知识点六】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9)三.讲关键能力 (11)【能力点一】.刹车类问题的处理技巧——逆向思维法的应用 (11)【能力点二】双向可逆类问题——类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 (12)【能力点三】多过程问题的分析与求解 (13)四.讲模型思想 (15)1.用平均速度法求解瞬时速度——极限思想的应用 (15)2.一个典型的物理模型------“0-v-0”模型 (16)一讲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1)要知道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能阐述它们的物理意义以及概念的建立过程。

(2)能结合真实情景建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基本运动模型树立运动观。

2.科学思维:在特定情境中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公式、推论解决问题。

(1).能将问题情景抽象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进而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求解-----建模思维(2).能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刹车”及“折返”问题-------逆向思维、拆分思维(3)能结合具体情景合理选择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寻求最优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科学态度与责任:以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能将以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实际为背景的情景试题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去情境化建立物理模型并用相关规律求解,以此体会物理学科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感悟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必备知识【知识点一】对质点、参考系、位移的理解1.对质点的三点说明(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2.对参考系“两性”的认识(1)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2)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位移和路程的“两点”区别(1)决定因素不同:位移由始、末位置决定,路程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2)运算法则不同:位移应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路程应用标量的代数运算.【例1】(2021·河南郑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学校举行班级跑操比赛时,可将每个班级视为质点B.在校运会上,同学们欣赏运动员的“背跃式”跳高比赛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C.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教官们示范队形时,可将几位教官视为质点D.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某教官示范跑步动作时,不可将教官视为质点【答案】:D【解析】:在学校举行班级跑操比赛时,要看全体同学的步调是否一致,不可将每个班级视为质点,选项A 错误;在校运会上,同学们欣赏运动员的“背跃式”跳高比赛时,要看运动员的肢体动作,不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选项B错误;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教官们示范队形时,不可将几位教官视为质点,选项C错误;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某教官示范跑步动作时,要看教官的肢体动作,不可将教官视为质点,选项D正确.【素养升华】本题考察的学科素养主要是物理观念及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思维。

专题1 直线运动(解析版)

专题1 直线运动(解析版)

专题1 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一.选择题1.(2021新高考福建)一游客在武夷山九曲溪乘竹筏漂流,途经双乳峰附近的M点和玉女峰附近的N点,如图所示.已知该游客从M点漂流到N点的路程为5.4km,用时1h,M、N间的直线距离为1.8km,则从M点漂流到N点的过程中A.该游客的位移大小为5.4kmB.该游客的平均速率为5.4m/sC.该游客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5m/sD.若以所乘竹筏为参考系,玉女峰的平均速度为0【答案】C【解析】根据位移的定义,从M点漂流到N点的过程中,该游客的位移大小为x=1.8km,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大小v=x/t=18003600ms=0.5m/s,选项A错误C正确。

平均速率v=s/t=5.4km/h,选项B错误;若以所乘竹筏为参考系,玉女峰的平均速度为0.5m/s,选项D错误。

2. (2021年6月浙江选考物理)用高速摄影机拍摄的四张照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研究甲图中猫在地板上行走的速度时,猫可视为质点B. 研究乙图中水珠形状形成的原因时,旋转球可视为质点C. 研究丙图中飞翔鸟儿能否停在树桩上时,鸟儿可视为质点D. 研究丁图中马术运动员和马能否跨越障碍物时,马可视为质点【答案】A【解析】研究甲图中猫在地板上行走的速度时,猫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可将猫看做质点,选项A正确;研究乙图中水珠形状形成的原因时,旋转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旋转球不能看做质点,选项B 错误; 研究图丙中飞翔鸟儿能否停在树桩上时,鸟儿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将鸟儿看做质点,选项C 错误;研究丁图中马术运动员和马能否跨越障碍物时,马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计,不能把马看做质点,选项D 错误。

3. (2021年1月浙江选考)2020年11月10日,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m 。

“奋斗者”号照片如图所示,下列情况中“奋斗者”号一定可视为质点的是A.估算下降总时间B.用推进器使其转弯时C.在海沟中穿越窄缝时D.科学家在其舱内进行实验时3. 【答案】A【解析】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下潜时估算下降的总时间时,可以视为质点,选项A 正确;用推进器使其转弯时,必须考虑“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选项BC 错误;科学家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舱内进行实验,必须考虑“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内部空间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选项D 错误。

课时作业解析答案

课时作业解析答案

参考答案 知能提升作业部分专题一 运动的描述 直线运动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1.A 解析:甲、乙运动动员有共同的水平速度和共同的竖直加速度,故A 正确. 2.C 解析:根据题中的故事,警察的意思是这位女士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是90 km/h ,如果保持这一速度匀速行驶,在一个小时里将驶过90 km ,而这位女士说的是自己过去或将来的某一段运动过程,因此这位太太没有认清速度的概念.3.D 4.C 5.BC 6.CD 7.BD 8.CD9.CD 解析: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v =ΔxΔt=1 m/s ,所以A 正确;物体在ABC 的平均速度为v =Δx Δt =52m/s ,所以B 正确;由瞬时速度的定义可知,C 错误;物体在B 点的速度是瞬时速度,AC 段是平均速度,方向也不同,故D 错误.10.解:(1)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得v 1=s 1+s 22t =5+201+1m/s =12.5 m/s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 (2)中间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2=s 2+s 32t =20+201+1m/s =20 m/s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s 1+s 2+s 3+s 44t=12.5 m/s.11.解:第一枚鱼雷击中前,敌舰逃跑的速度为v 1.当鱼雷快艇与敌舰相距L 0=2 km 时,发射第一枚鱼雷,经t 1=50 s 击中敌舰,则有(v -v 1)t 1=L 0即(60-v 1)×50 m =2000 m 解得v 1=20 m/s击中敌舰时,鱼雷快艇与敌舰的距离为 L =L 0-(30-v 1)t 1=1500 m第一枚鱼雷击中后敌舰的速度为v 2.马上发射第二枚鱼雷,经t 2=30 s ,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则有L =(v -v 2)t 2 解得v 2=10 m/s.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B2.C 解析:根据结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知,a =Δv Δt =v 2.5-v 1.51 s =v 5-v 31 s=3 m/s 2,选项C 正确.3.C 解析:加速度a =μg ,又由v 20=2as ,可解得v 0=14 m/s ,故C 正确. 4.D5.AD 解析:如题图所示,x 3-x 1=2aT 2,可求得加速度a ;根据x 2=x 1+aT 2=x 1+x 3-x 12=x 1+x 32,可求出s 2;因不知第一次闪光时质点已运动的时间,故质点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闪光时的初速度v 0和位移不可求.6.BC 解析:若初速度为零,由v =at 得,a =1.6 m/s 2,若初速度不为零,则加速度不等于1.6 m/s 2,根据推论可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第5 s 末的速度等于前10 s 的平均速度,则前10 s 的位移为x =v t =80 m ,故选BC.7.AC8.AD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若规定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1 s 后物体的速度可能是10 m/s ,也可能是-10 m/s ,加速度与初速度同向时,a 1=v t -v 0t =6 m/s 2,s 1=v 0+v t 2 t =7 m ;加速度与初速度反向时,a 2=v t -v 0t =-14 m/s 2,s 2=v 0+v t 2t =-3 m ,负号表示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9.AB 解析:设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t ,由中间时刻的速度公式v 2t =v 0+v t2得v 2=v 0+v t2;由中间位臵的速度公式v 2s =v 20+v 2t2得v 1=v 20+v 2t2.用数学方法可证明,当v 0≠v t 时,v 1>v 2,所以正确选项应为A 、B.10.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第2 s 内、第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由题设条件得第2 s 内的位移为s 2=6 m ,第3 s 内的位移为s 3=10 m ,所以前3 s 内的位移为s =(2+6+10) m =18 m第3 s 内的平均速度v 3=s 3t =10 m1 s=10 m/s.11.解:(1)以飞机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有a =-6 m/s 2 由v 2-v 20=2as 可得v =v 20+2as =30 m/s.(2)飞机在地面滑行最长时间t =Δv a =0-60-6s =10 s ,所以飞机12 s 内滑行的位移为10 s 内滑行的位移由v 2t -v 20=2as 得s ′=-v 202a =-6022×(-6)m =300 m.12.解:由题意分析,该同学在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越大时间最短.可能先加速,再减速.因为最大速度为10 m/s ,也可能先加速,再匀速最后减速.设经过时间t 1捡第一枚硬币:由运动学公式x 1=v 0t +12at 2,12a ⎝⎛⎭⎫t 122×2=32,解得t 1=8 s此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 1=a t 12=8 m/s <10 m/s所以捡第一枚硬币的过程中,先加速,再减速用时最短.设再经过时间t 2捡第二枚硬币12a ⎝⎛⎭⎫t 222×2=100-32,解得t 2=234 s加速最大速度v 2=a t 22=234 m/s >10 m/s所以捡第二枚硬币时,应先加速,再匀速最后减速. 设加速减速的总时间为t 3,匀速的时间t 4v =a t 32=10 m/s ,所以t 3=10 sx =12a ⎝⎛⎭⎫t 322×2=50 v t 4=(100-50-32),t 4=1.8 s t =t 1+t 3+t 4=19.8 s.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C 2.A 3.C 4.C 5.CD6.BD 解析: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1.5 s 末的瞬时速度,v 1.5 s =gt =9.8×1.5 m/s =14.7 m/s ,则第2 s 内的位移为s =v 1.5 s ·t =14.7 m.7.CD 解析:运用逐差法计算时间间隔,另外还需要考虑水滴位臵的重叠特点.若A 、B 、C 、D 四个位臵处水滴为连续掉下的水滴,则设相邻两个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T ,则有CD-BC =gT 2,得T =CD -BCg,代入数据可得T =0.1 s .由于人观察水滴的视觉,在间歇光照时水滴位臵出现重叠现象,因此照明光源应该间歇发光,且间歇时间为0.1 s 或为0.1 s 的整数倍,选项C 、D 正确.8.CD9.BC 解析:物体的速度为15 m/s ,方向可能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若竖直向上,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可得物体的初速度v 0=v +gt =35 m/s ,物体的位移x =v 0t -12gt 2=55m >0,故此时物体在A 点上方;若方向竖直向下,则初速度v 0=5 m/s ,物体的位移x =v 0t -12gt 2=-10 m<0,故此时物体位于A 点下方.10.解:第3 s 末的速度和3 s 内的位移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求解.3 s 内的平均速度可以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求解.因为v t =gt ,所以v 3=9.8×3 m/s =29.4 m/s.又因为h =12gt 2,所以h 3=12×9.8 m/s 2×32 m =44.1 m.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v =st,3 s 内的平均速度v 3=h 3t 3=44.1 m 3 s=14.7 m/s.第3 s 的位移是3 s 的位移与2 s 位移的差,即 s Ⅲ=s 3-s 2=44.1 m -19.6 m =24.5 m.第3 s 内的平均速度v Ⅲ=s Ⅲt=24.5 m/s.11.解:解法一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速度对称性,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经过相同的位臵时速度等大、反向,即-[v 0-g (t +2)]=v 0-gt解得t =1 s ,代入位移公式得h =v 0t -12gt 2=15 m.解法二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两小球由抛出到相碰的位移相同,即v 0(t +2)-12g (t +2)2=v 0t -12gt 2解得t =1 s ,代入位移公式得h =v 0t -12gt 2=15 m.12.解:(1)这段时间人重心下降高度为10 m ,根据h =12gt 2得空中动作时间t =2h g= 2 s =1.4 s.(2)该运动员离开跳台后重心升高 h ′=(1-0.8) m =0.2 m设离开跳台的速度为v 0,由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得 v 0=2gh ′=2×10×0.2 m/s =2 m/s.第4讲 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1.A 2.C 3.C 4.B 5.BD6.AC 解析:0~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a =v t -v 0t=1 m/s 2,方向向下,属于失重状态,A正确;第4 s 末,加速度为零,合外力为零,合外力功率为零,而第2 s 末加速度不为零,即合外力不为零,速度不为零,根据公式P =F v 可知,第2s 末功率不为零,故B 错;在2~3 s 时间内,物体匀速运动,合外力为零,故C 正确;由动能定理,在0~5 s 时间内速度变化为零,即动能不变,合外力做功为零,重力做的功等于克服拉力做的功,故D 错.7.AD 8.AC9.AD 解析:在0~t 1时间内空降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A 正确;在t 1~t 2时间内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故v <v 1+v 22,D正确.10.解:(1)汽车开动后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而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汽车的速度与自行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设经时间t 两车相距最远,有v 汽=at =v 自所以t =v 0a =63 s =2 sΔs =v 自t -12at 2=6 m.(2)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车位移相等,则v 自t ′=12at ′2解得t ′=4 s所以v 汽′=at ′=12 m/s.11.解:(1)设在满足题设条件的情况下该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v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得x 1=v2t 1,又x 1≤18 m故v =12 m/s.(2)该车驾驶员的允许的反应时间最大值为t ,反应时间内车行驶的距离为L 0 L 0=v 0t从绿灯闪烁到红灯亮起的过程中,汽车做减速运动的时间t 2=6-t设汽车在刹车过程中通过的位移为x 2=v 02t 2绿灯开始闪烁时,该车距停车线距离为L L =L 0+x 2 解得t =0.5 s即该车驾驶员的考虑时间不能大于0.5 s.12.解:(1)由加速度-时间图象K1可知向下为正方向.图K1(2)速度改变Δv =-14m/s ,方向竖直向上;位移s =4+(-1.5)=2.5 m ,方向向下.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A 解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邻的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等且等于at 2.由此可得Δs =at 2=a ⎝⎛⎭⎫10×1f 2,所以f =100a Δs=10 Hz. 2.D 3.AB 4.0.405 0.756 5.(1)AB (2)2.00解析:(1)小车的重力远大于钩码的重力将会导致小车运动缓慢甚至静止不动,A 错误;此实验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无需平衡小车的摩擦力,B 错误.(2)采用逐差法求小车的加速度: a =(s DE -s AB )+(s EF -s BC )6T 2=2.00 m/s 2.6.(1)交流电 0.02 (2)0.3937.(1)乙 (2)9.4 (3)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存在摩擦 8.0.02 AB 0.52 相反 9.4 0.436 偏大10.(1)v D =S 4+S 52T0.280(2)如图K2所示.时间t /s0.1 0.2 0.3 0.4 0.5 速度v /(m·s -1)0.220 0.241 0.258 0.280 0.300图K2(3)匀加速直线运动专题二 相互作用与物体平衡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1.B 2.D 3.B 4.A 5.CD 6.BC7.BC 解析:A 中拳击运动员一记重拳出击,虽然被对手躲过,运动员施加的力仍然有受力物体,空气是受力物体;B 中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会存在相互作用力,比如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C 中说法是正确的,因为效果力是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定义的,而性质力是按照力本身的性质定义的,所以重力、弹力、摩擦力是按力的性质命名的,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D 中重力的大小不受放在哪里而影响.8.AC 解析:用整体法分析,地面对b 没有摩擦力,对b 的支持力为2mg ;隔离a 分析,a 相对于b 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故有摩擦力,由于F 有竖直向上的分量,故b 对a 的支持力小于重力,A 、C 正确.9.BC 解析:未加F 时,木块A 在水平面内受弹簧的弹力F 1及静摩擦力F A 作用,且F 1=F A =kx =8 N ;木块B 在水平面内受弹簧弹力F 2和静摩擦力F B 作用,且F 2=F B =kx =8 N .在木块B 上施加F =1 N 的向右的拉力后,由于F 2+F <μG B ,故木块B 所受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其大小F B ′=F 2+F =9 N ,木块A 的受力情况不变.10.解:最大静摩擦力f =f 滑=μN =μmg =0.2×5×9.8 N =9.8 N.(1)当拉力为5 N 时,物体相对地面静止,受静摩擦力 f 静=F 拉=5 N.(2)当拉力为12 N 时,物体相对地面运动,受滑动摩擦力f 滑=9.8 N .11.解:(1)当弹簧C 的右端位于a 点时,细绳没有拉力,A 物体受力如图K3. 由二力平衡,可知弹簧B 的弹力F 1=mg设弹簧B 压缩量为Δx 1,由胡克定律得F 1=k 1Δx 1上两式联立解得Δx 1=mgk 1.图K3 图K4(2)当弹簧C 的右端位于b 点时,弹簧B 没弹力,此时细绳有拉力,A 物体受力如图K4. 由二力平衡,可知绳的拉力T =mg 则弹簧C 的弹力F 2=T =mg设弹簧C 的伸长量为Δx 2,由胡克定律得 F 2=k 2Δx 2解得Δx 2=mgk 2故a 、b 之间的距离为Δx 1+Δx 2=⎝⎛⎭⎫1k 1+1k 2mg . 12.解:对物体B 受力分析得:绳的拉力 T =G B =m B g =20 N对物体A 受力分析得:水平方向上受绳的拉力T 、F 和静摩擦力f 作用. 当外力F 较小时,静摩擦力向左,有 F +f m =T 则F =10 N当外力F 较大时,静摩擦力向右F =T +f m 则F =30N所以10N ≤F ≤30N .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1.B 解析:舰载机与航母一起做匀速运动,合力为零,两阻拦索的张力的合力与舰载机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B 正确.2.A3.C 解析: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大值为三力大小之和;合力的最小值有两种情况:当三力大小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可以构成三角形时,其合力最小值为零;否则,合力的最小值等于最大的那个力的大小减去另外两个力的大小;本题物体要保持平衡,合力应为零,故C 正确.4.C 5.AD 6.AB 7.BC 8.BC 9.BC10.解:(1)OA 、OB 绳中的拉力大小相等,设为T . 对物体A 有 T =G A =400 N对滑轮O :由于OA 、OB 绳中的拉力大小相等,OC 绳在∠BOA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上,所以B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则物体B 所受摩擦力为 f =T cos 30°=200 3 N. (2)OC 绳的拉力为 T C =2T cos 30°=3T =400 3 N.11.解:如图K5,以与滑轮接触的那一小段绳子为研究对象,在任何一个平衡位臵都在滑轮对它的压力(大小为G )和绳的拉力F 1、F 2共同作用下静止.而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大小F 1、F 2总是相等的,它们的合力N 是压力G 的平衡力,方向竖直向上.因此以F 1、F 2为分力作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一定是菱形.利用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结合相似三角形图K5知识可得 d ∶l =15∶4所以d 最大值为154l . 12.解:(1)物体A 受重力mg 、支持力F N 及滑动摩擦力f 的作用.(2)由于垂直斜面方向上物体A 没发生运动,故垂直斜面方向上各分力的合力为0 ,即 F N -mg cos θ=0①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的合力 F =mg sin θ+f ②将mg =100 N 、f =10 N 、θ=30°代入②式得F =60 N. (3)由f =μF N所以μ=f F N =10100×cos 30°=315.第3讲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1.B 2.D图K63.B 解析:由平衡条件可知,F A 与F B 的合力始终与运动员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 正确.对运动员受力分析,将运动员所受三个力移到一个三角形中,如图K6所示,可知F A 和F B 的大小都在不断变化.4.B 解析:物体匀速运动,则有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即mg sin θ=μmg cos θ,重力增大,仍能平衡,对木块A 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与增加重力类似,故C 、D 错;增加斜面倾角,物体会加速下滑,A 错;对木块A 施加一个垂直于斜面的力,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物体做减速运动,会停下,故B 正确.5.BD6.CD 解析:用整体法对两球进行分析可得杆对A 球的支持力等于N =2mg ,摩擦力与风力相等;用隔离法对B 球分析可得轻绳的拉力等于mgcos θ,风力F =mg tan θ,又f =F =μN ,可得杆与A 球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12tan θ,C 、D 正确.7.AB 解析:此题实际上可视为一动态平衡问题,如图K7,可知A 、B 正确.图K78.AC 解析:对于B 物体,当绳子的拉力等于B 物体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时,摩擦力为零,绳子的拉力大于B 物体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时,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绳子的拉力小于B 物体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时,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故A 正确;把B 、C 看成一整体受力分析,因为绳子的拉力有竖直向上和水平向右的分量,故水平面对C 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水平面对C 的支持力总小于B 、C 的总重力,故B 错误,C 正确,D 错误.9.BD10.解:(1)因匀速提起重物,则F T =mg .且绳对人的拉力为mg ,所以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F N =Mg -mg =(50-30)×10 N =200 N ,方向竖直向上.(2)定滑轮对B 点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2mg ,杆对B 点的弹力方向沿杆的方向, 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 AB =2mg tan 30°=2×30×10×33N =346 N F BC =2mg cos 30°=2×30×1032N =692 N. 11.解:(1)B 物体受三力平衡,设细绳对B 球拉力为F F sin30°=mg F =2mg .(2)A 物体受三力平衡,设A 物体质量为m A ,细绳对A 球拉力为F ′,圆环对A 球弹力为F NF ′cos 30°=F N sin 30° F ′sin 30°+m A g =F N cos 30° F =F ′解得m A =2m .12.解:物体若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如图K8所示,有 F cos θ=mg +f F sin θ=F N f =μF N由以上三式解得推力F 的大小为F =mgcos θ-μsin θ= 4.4×100.8-0.5×0.6N =88 N图K8 图K9若物体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如图K9所示,有 F cos θ+f =mg F sin θ=F N f =μF N由以上三式解得推力F 的大小为F =mgcos θ+μsin θ= 4.4×100.8+0.5×0.6 N =40 N.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1.B2.D 解析:根据胡克定律可得k =ΔFΔx =20-150.18-0.16N/m =250 N/m.弹簧的原长为L 0,则有15=k (0.16-L 0),解得L 0=0.10 m ,故选项D 正确.3.BD 4.AC 5.(1)CBDAEF (2)①结果如下表:弹力F /N0.5 1.0 1.5 2.0 2.5 弹簧伸长量x /cm1.22.33.54.65.8 ②如图K10所示.图K10③F =0.43x④函数表达式中的常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表示使弹簧每伸长或压缩0.01 m(1 cm)所需的拉力大小为0.43 N.6.(1)如图K11所示.图K11(2)0~5 25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在0~5.0 N 之间,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是成正比的,当弹力大于5 N 后,弹力与伸长量已经不是正比关系了,实际上已经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了.由k =ΔFΔx可得k =25 N/m.7.(1)形变量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2)66.7 200 甲 (3)实验中钩码不能挂太多,控制在弹性限度内解析:(1)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超过弹簧的弹性范围,则此规律不成立,所以图象上端是曲线,因为形变量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2)甲、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甲=F 甲Δx 甲=46×10-2 N/m =66.7 N/mk 乙=F 乙Δx 乙=84×10-2N/m =200 N/m.要制作一个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一定的外力作用时,弹簧的形变量大,故选甲弹簧.8.见解析解析:(1)还需要刻度尺.(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弹簧的原长、悬挂钩码的个数以及与弹力(外力)对应的弹簧长度.(3)根据胡克定律F =k Δx ,在F -x 图象中,k =ΔFΔx,解得k =200 N/m.图象不过原点,原因是实验中没有考虑(或忽略了)弹簧的自重或在弹簧没有处于竖直悬挂状态时测量它的原长.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B 2.B 3.B 4.AB 5.AC6.(1)保证前后两次作用力的效果相同 (2)F(3)O 、a 两点距离太近,画力的方向时容易产生误差 7.(1)BD (2)BD 8.(1)F 1 0.05 (2)C 解析:(1)A 传感器中的力均为正值,故A 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F 1,平衡时,mg =F 1·sin θ,当θ=30°时,F 1=1.001 N ,可求得m =0.05 kg.(2)在挂钩码之前,对传感器进行调零,目的是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故C 正确.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1.A 2.A3.D 解析:汽车对拖车的拉力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A 、B 、C 错;拖车加速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汽车加速前进是因为地面对汽车向前的作用力大于拖车对它的拉力,D 正确.4.B 5.BD6.BD 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摩擦力与弹簧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即F 弹=f ,kx =μmg ,故x =μmgk,所以B 、D 正确,A 错误.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与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错误.7.AD 8.CD9.AD 解析:因为弹簧属于明显形变,剪短细绳的瞬间,弹簧形变来不及恢复,所以弹力还是保持不变,故AD 正确.第2讲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1.D 解析:携带的弹药越多,战机的质量越大,而牵引力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所以加速度越小,故A 、B 错误;再根据v 2=2ax 知,起飞的速度越小,所以C 错误;起飞滑行的距离相同,再由x =12at 2可得加速度越小,时间越长,所以D 正确.2.D 3.C4.D 解析:开始时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接触弹簧后因为有弹力,而且弹力逐渐增大,小球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减速运动,当弹簧的弹力增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加速度减小为令,速度达到最大,再继续往下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大于重力,小球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减速运动,一直到速度减小为零,故D 正确.5.CD6.AD 解析: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f =μmg =20 N ,选项A 对;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F 合=F -f =-10 N =ma ,得a =0.5 m/s 2,方向向左,D 对.7.BC 8.BC9.AD 解析:剪短细绳的瞬间,弹簧形变来不及恢复,所以弹力还是保持不变,故A 、D 正确.10.解:(1)设人在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sin θ-f =ma 1N -mg cos θ=0,又f =μN联立得a 1=g (sin θ-μcos θ),代入数据得a 1=2 m/s 2. (2)人滑到B 点时,v 2B =2a 1s AB ,则v B =2a 1s AB =2×2×25 m/s =10 m/s. (3)在水平轨道上运动时f 2=μmg =ma 2 得a 2=μg =5 m/s 2由v 2C =v 2B -2a 2s BC 得s BC =v 2B 2a 2=1022×5m =10 m.11.解:(1)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 =μmg cos θ 由F =ma 得F =mg sin θ+μmg cos θ=ma ,则 a =g sin θ+μg cos θ,方向沿斜面向下. (2)木块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为 t =v 0a =v 0g sin θ+μg cos θ. (3)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当μmg cos θ>mg sin θ时,木块静止,f =mg 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第二种:当μmg cos θ=mg sin θ时,木块可能静止或沿斜面匀速下滑,此时f =mg 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第三种:当μmg cos θ<mg sin θ时,木块沿斜面匀加速下滑,f =μmg cos θ,方向沿斜面向上.12.解:(1)设物体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1,则由v -t 图象得加速度大小a 1=2 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设物体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2,则由图得加速度大小a 2=1 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μmg =ma 1 F -μmg =ma 2解得:F =3 N ,μ=0.05.(3)设10 s 末物体离a 点的距离为d ,d 应为v -t 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则: d =12×4×8 m -12×6×6 m =-2 m 负号表示物体在a 点左边.(4)设撤去拉力F 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 =ma 3解得:a 3=0.5 m/s 2 由v t =v 0+at 可得:物体减速到零的时间t =12 s物体在15 s 内的位移s =v t =-3×12 m =-36 m. 物体在15 s 后离a 点的距离d ′=d +s =38 m.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1.D2.B 解析:当小车突然停止后,由于惯性,两滑块获得相同的初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 =ma ,解得a =μg ,即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与滑块的质量没有关系,两滑块有共同的加速度,两滑块做完全一样的运动,故一定不会相碰,B 正确.3.A 解析:小明在下降过程以及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均有向下的加速度,故处于失重状态,A 正确,B 错;小明落地时有向上的加速度,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的重力,C 错;D 选项中的两个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 错.4.A5.AB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k v =ma ,随着雨滴的速度增加,加速度a 不断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雨滴将与最大的收尾速度做匀速下降,A 、B 正确.6.AD 解析:从图象中可以得出,绳子的最大拉力为1.8F 0,人的重力为0.6F 0,由牛顿第二定律1.8F 0-0.6F 0=ma ,又0.6F 0=mg ,可解得最大加速度a =2g .7.BC 8.BC 9.AD10.解:(1)由图象可知,滑块的加速度a =101.0m/s 2=10 m/s 2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sin θ+μmg cos θ=ma 代入数据解得μ=0.5.(2)滑块速度减小到零时,重力下滑的分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能再下滑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滑块向上运动的位移 s =v 22a=5 m 滑块下滑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sin θ-μmg cos θ=ma 2,得a 2=2 m/s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滑块返回底端的速度 v =2a 2s =2 5 m/s.11.解:(1)在初始时刻,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0 由a -v 图象读出a 0=4 m/s 2解得μ=g sin θ-a 0g cos θ=0.25.(2)在末时刻物体加速度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sin θ-μN -k v cos θ=0 又N =mg cos θ+k v sin θ由a -v 图象得出此时v =5 m/s解得k =mg (sin θ-μcos θ)v (μsin θ+cos θ)=0.84 kg/s.12.解:(1)因动物毛的生长方向向上,故物体上滑时不受摩擦力,而下滑时受到摩擦力. (2)上滑过程: mg sin θ=ma 1 v 0-a 1t 1=0x =v 202a 1下滑过程:mg sin θ-μmg cos θ=ma 2 x =12a 2t 22又t =t 1+t 2联立以上各式得μ≈0.433.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1.B 2.D 3.AB 4.CD5.(1)①d t 1 d 2(t 21-t 22)2xt 21t 22②使滑块所受拉力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重力;③如图12所示 质量不变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 (2)1M可得到在合外力不变时物体加速度与质量间的定量关系图126.(1)小车的总质量(2)①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 ②C ③0.1 0.520 0.2767.(1)错误,应该给校车一个初速度使校车能够匀速下滑 (2)C(3)[(s 3+s 4)-(s 1+s 2)]f 2100专题四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第1讲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A 解析:运动状态指运动快慢和方向,即速度大小和方向,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这是运动状态不变,A 正确;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臵不断改变,但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运动状态仍不变,B 错误;若运动物体有加速度,则速度会发生变化,无论加速度是否发生变化,此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 错误;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D 错.2.A 解析:由三角形定则,在A 项中v 1、v 2的合速度大小为v 3,再与图中v 3合成,合速度为2v 3,B 项中合速度为0,C 项中v 3、v 2的合速度为v 1,与图中v 1再合成,合速度为2v 1,D 项中的合速度为2v 2,其中最大的合速度为2v 3,故A 正确.3.C 解析:恰使小船避开危险区,小船应沿直线AB 到达对岸,如图K13所示.则有tan θ=BD AD =33,所以θ=30°.当船头与AB 垂直时,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最小.最小速度为v 1=v 2sin θ=2 m/s.故正确答案为C.图K13 图K144.C 解析:当合加速度的方向与和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大致指向轨迹弯曲的方向.和运动的加速度沿y 轴正方向,合初速度的方向沿x 轴方向,可知,轨迹沿y 轴正方向偏转,故C 正确.5.C 解析:人的运动其实是两个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是沿绳子方向的运动,一个是以绳子的半径为圆周运动,此刻,速度沿切线即与绳子垂直方向,速度分解如图K14.根据几何关系,沿绳子方向分速度即船的速度为v cos α,C 正确.图K156.B 解析:由于船沿直线AB 运动,因此船的合速度v 合沿AB 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当v 船垂直于直线AB 时,船有最小速度,由图K15知v 船=v 水sin 37°=2.4 m/s ,选项B 正确.7.CD 8.AC9.AD 解析:根据题意,如果v 1=v 2=0,则物体沿合速度方向运动,是直线运动,A 正确;如果v 1≠0,v 2≠0,但合加速度方向与合速度方向一致,物体沿直线运动.B 错误;如果a 1=a 2,但合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C 错误;如果a 1a 2=v 1v 2,则有tan θ=a 1a 2,tan θ=v 1v 2,即合加速度方向与合速度方向一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正确.10.BC11.解:(1)汽车在时间t 内向左运动的位移:x =Htan θ又汽车匀加速运动x =12at 2所以a =2s t 2=2Ht 2·tan θ.(2)此时汽车的速度v 汽=at =2Ht ·tan θ由运动的分解知识可知,汽车速度v 汽沿绳的分速度与重物m 的速度相等,即v 物=v 汽cos θ得v 物=2H cos θt ·tan θ.第2讲 抛体运动1.C 解析:由于相遇时A 、B 做平抛运动的竖直位移相同,由h =12gt 2,可以判断两球下落时间相同,即两球应同时抛出.2.D 3.B4.B 解析:在竖直方向:Δy =5l -3l =gT 2,可求出g ;水平方向:v 0=x T =3lT,且P 点竖直方向分速度v y =v =3l +5l 2T ,故P 点速度大小为:v =v 20+v 2y ;但无法求出小球质量m ,故B 正确.5.D6.D 解析:竖直速度与水平速度之比为:tan φ=gtv 0,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之比为:tanθ=gt 22v 0t,故tan φ=2tan θ. 7.AB 解析:根据题意,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则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则加速度均相同,故A 正确;由于只受重力也只有重力做功,则机械能守恒,B 正确;由于沿竖直向下抛出的平均速度较大,在庖厨高度相同的情况下,竖直下抛先落地,C 错;竖直抛出位移为竖直抛出的高度y ,水平抛出的物体做平抛运动,位移为d =y 2+x 2,故位移不相同,D 错.8.BC9.CD 解析:设释放物体时火车的速度为v 0,物体释放后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h =12gt 2,水平方向物体落地点与乘客的水平距离x =v 0t +12at 2-v 0t =12at 2,可得x =0.25 m ,且与火车初速度大小无关,故C 、D 正确.10.AD 解析:由x =v t 知,若A 球经过水平位移l 时,还未落地,则在B 球正下方相碰,A 正确;A 、B 在第一次落地签不碰,由于反弹后水平分速度,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则以后一定能碰,故B 错误,D 正确;若A 球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为l2时,则A 、B在最高点相碰,C 错.11.解:(1)设小鸟以v 0弹出能直接击中堡垒,则由平抛运动规律,h 1-h 2=12gt 2l 1=v 0t联立解得t =0.6 s ,v 0=4 m/s.(2)对小鸟在平台上滑行初速度仍为v 0,若刚好击中堡垒,则有末速度为v =0由动能定理-μmg (l 1-l 2)=0-12m v 20。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

高一(上)物理必备知识点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知识要点】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位移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即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的位移的方向。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归纳复习专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归纳复习专题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考一轮复习知识考点归纳专题01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目录第一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2)【基本概念、规律】 (2)【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2)考点一对质点模型的理解 (2)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考点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3)【思想方法与技巧】 (3)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4)【基本概念、规律】 (4)【重要考点归纳】 (5)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 (5)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 (5)考点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5)【思想方法与技巧】 (6)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6)【基本概念、规律】 (6)【重要考点归纳】 (7)考点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7)考点二追及与相遇问题 (7)【思想方法与技巧】 (8)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 (8)巧解直线运动六法 (8)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9)第一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规律】一、质点、参考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二、位移和速度 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t,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1.定义式:a =ΔvΔt ;单位是m/s 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考点一 对质点模型的理解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 (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 (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考点三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2.物体加、减速的判定(1)当a 与v 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 (2)当a 与v 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 (3)当a 与v 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 【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思想——用极限法求瞬时物理量1.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 2.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1)公式v =ΔxΔt 中当Δt →0时v 是瞬时速度.(2)公式a =ΔvΔt中当Δt →0时a 是瞬时加速度.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基本概念、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v 0+at .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v 0t +12at 2.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 2-v 20=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 0+v2. 2.位移差公式: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可以推广到x m -x n =(m -n )aT 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 1∶v 2∶v 3∶…∶v n =1∶2∶3∶…∶n .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为: x ∶∶x ∶∶x ∶∶…∶x n =1∶3∶5∶…∶(2n -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v 0-gt . (2)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v 0g.【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1.速度时间公式v =v 0+at 、位移时间公式x =v 0t +12at 2、位移速度公式v 2-v 20=2ax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3.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步骤画过程分析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讨论4.应注意的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 ∶对于刹车类问题,当车速度为零时,停止运动,其加速度也突变为零.求解此类问题应先判断车停下所用时间,再选择合适公式求解.∶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1.推论公式主要是指:∶v =v t 2=v 0+v t 2,∶Δx =aT 2,∶∶式都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注意v 0与v t 、Δx与a 的方向关系.2.∶式常与x =v ·t 结合使用,而∶式中T 表示等时间隔,而不是运动时间. 考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 (1)对称性 ∶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 →C 所用时间t 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t CA 相等,同理t AB =t BA .∶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3.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分段法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思想——用转换法求解多个物体的运动在涉及多体问题和不能视为质点的研究对象问题时,应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转换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就会使问题清晰、简捷.通常主要涉及以下两种转化形式:(1)将多体转化为单体:研究多物体在时间或空间上重复同样运动问题时,可用一个物体的运动取代多个物体的运动.(2)将线状物体的运动转化为质点运动:长度较大的物体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中可转化为质点的运动问题.如求列车通过某个路标的时间,可转化为车尾(质点)通过与列车等长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基本概念、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直线运动的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直线运动的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的意义∶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二、追及和相遇问题1.两类追及问题(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2.两类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对运动图象的理解(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2.应用运动图象解题“六看”考点二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 A=v B时,x A+x0<x B,则能追上;若v A=v B时,x A+x0=x B,则恰好不相撞;若v A=v B时,x A+x0>x B,则不能追上.(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3.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程中追上.(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速度相等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0时的位置关系.4.解题思路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2)解题技巧∶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思想方法与技巧】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1)两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过程较为复杂.如果两物体的加速度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并且两个加速度的大小也不相同,如果用公式法,运算量比较大,且过程不够直观,若应用v -t 图象进行讨论,则会使问题简化.(2)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利用图象的斜率、面积、交点等含义分别画出相应图象,以便直观地得到结论.巧解直线运动六法在解决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一般公式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角度入手,能够使问题得到快速、简捷解答.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的巧法.一、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 0与末速度v 的平均值,也等于物体在t 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x t =v 0+v 2=v t 2.如果将这两个推论加以利用,可以使某些问题的求解更为简捷.二、逐差法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n +1-x n =aT 2,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Δx =aT 2求解.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比例关系求解.四、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五、相对运动法以系统中的一个物体为参考系研究另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六、图象法应用v-t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3.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三、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上图,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位置编号012345t/sx/mv/(m·s-1)5.计算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1、x2、x3、….6.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7.增减所挂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 四、注意事项1.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一、数据处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1、x 2、x 3、x 4、…,若Δx =x 2-x 1=x 3-x 2=x 4-x 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 =aT 2.(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若v -t 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n =x n +x n +12T .3.求加速度的两种方法:(1)逐差法:即根据x 4-x 1=x 5-x 2=x 6-x 3=3aT 2(T 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再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 a =a 1+a 2+a 33=13×⎝⎛⎭⎫x 4-x 13T 2+x 5-x 23T 2+x 6-x 33T 2=x 4+x 5+x 6-x 1+x 2+x 39T 2,即为物体的加速度.(2)图象法: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利用v n =x n +x n +12T 求出打各点时的瞬时速度,描点得v -t 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误差分析1.纸带上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故要多测几组数据,以尽量减小误差.2.纸带运动时摩擦不均匀,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所以安装时纸带、细绳要与长木板平行,同时选择符合要求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3.用作图法作出的v -t 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为此在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4.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小车与滑轮碰撞. 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6.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平滑曲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曲线上,落不到曲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知识考点归纳专题02 相互作用目录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 (2)【基本概念、规律】 (2)【重要考点归纳】 (3)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3)考点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3)考点三摩擦力突变问题的分析 (4)【思想方法与技巧】 (4)物理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 (4)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5)【基本概念、规律】 (5)【重要考点归纳】 (6)考点一共点力的合成 (6)考点二力的两种分解方法 (6)【思想方法与技巧】 (7)方法技巧——辅助图法巧解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7)第三节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7)【基本概念、规律】 (7)【重要考点归纳】 (8)考点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8)考点二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9)考点三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 (9)考点四隔离法和整体法在多体平衡中的应用 (9)【思想方法与技巧】 (10)求解平衡问题的四种特殊方法 (10)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0)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2)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基本概念、规律】一、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二、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三、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2.表达式:F=kx.(1)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2)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四、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大小:滑动摩擦力F f=μF N,静摩擦力:0≤F f≤F fmax.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考点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1.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2)状态法: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F f=ma.若除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 f=μF 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无关.方法技巧:(1)在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一般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分析.(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3)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考点三摩擦力突变问题的分析1.当物体受力或运动发生变化时,摩擦力常发生突变,摩擦力的突变,又会导致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质的突变,其突变点(时刻或位置)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对其突变点的分析与判断是物理问题的切入点.2.常见类型(1)静摩擦力因其他外力的突变而突变.(2)静摩擦力突变为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柔软,只能发生微小形既可伸长,也可压缩,弹簧与橡皮筋的弹力特点:(1)弹簧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kx.(2)橡皮筋、弹簧的两端及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3)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弹簧轴线),而橡皮筋只能受拉力作用.(4)弹簧和橡皮筋中的弹力均不能突变,但当将弹簧或橡皮筋剪断时,其弹力立即消失.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基本概念、规律】一、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3.力的运算法则(1)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连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所示)(2)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二、力的分解1.概念: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2.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分解的方法(1)按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2)正交分解.三、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共点力的合成1.共点力合成的方法(1)作图法(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是解题的常用方法.2.重要结论(1)二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 (2)合力一定,二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二分力越大.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 3.几种特殊情况下力的合成(1)两分力F 1、F 2互相垂直时(如图甲所示):F 合=F 21+F 22,tan θ=F 2F1.甲 乙(2)两分力大小相等时,即F 1=F 2=F 时(如图乙所示): F 合=2Fcos θ2.(3)两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时,可得F 合=F.解答共点力的合成时应注意的问题(1)合成力时,要正确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要视情况而定,不能形成合力总大于分力的思维定势.(2)三个共点力合成时,其合力的最小值不一定等于两个较小力的和与第三个较大的力之差.考点二 力的两种分解方法1.力的效果分解法(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2)再根据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 (3)最后由平行四边形和数学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 2.正交分解法(1)定义: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2)建立坐标轴的原则: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即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3)方法: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F 1、F 2、F 3…,求合力F 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 轴、y 轴分解.x 轴上的合力:。

2022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2022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2022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一运动的描述一、单选题1.(2分)一个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以v1=10m/s的平均速度完成前23路程,以v2=30m/s的平均速度完成剩下的13路程,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约为()A.20m/s B.16.7m/s C.15m/s D.12.9m/s2.(2分)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一定减小B.物体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C.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必为零D.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增大3.(2分)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到B的速度为v1。

由B到C的速度为v2,若AB= BC,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A.ν1+ν22B.ν1−v2ν1+ν2C.2(ν1+ν2)ν1ν2D.2ν1ν2v1+v24.(2分)折返跑是经常被使用来评量心肺耐力的简易测验方法之一,是一种特别适合篮球等需要短距离折返运动的选手常见训练方式。

某运动员以v1=4m/s的速度向东运动了5s后到达A点,在A点停了5s后,又以v2=6m/s的速度沿原路返回,运动了5s后到达B点,则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为()A.23m/s,5m/s B.23m/s,103m/sC.1m/s,103m/s D.1m/s,5m/s5.(2分)下列研究中运动员可以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跳水运动员的转体动作B.研究体操运动员的空翻动作C.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表演动作D.研究长跑运动员5000m比赛的成绩6.(2分)甲、乙、丙三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先加速后减速,乙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个路标时速度又是相同的,则()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际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7.(2分)交通信号“绿波”控制系统一般被称为“绿波带”,它是根据车辆运行情况对各路口红绿灯进行协调,使车辆通过时能连续获得一路绿灯。

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

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一、 运动的描述1.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次要或可忽略的地位时,才能把物体当作质点处理。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 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 )A .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 .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

C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 .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训练: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 )A .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 .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C .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 .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2. 参考系: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一个物体一旦被选做参考系就必须认为它是静止的。

1、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的.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

3、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一样,也可能一样.4、选择参考系时,应使物体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方便.5、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 例 人坐在运动的火车中,以窗外树木为参考系,人是人坐在运动的火车中,以窗外树木为参考系,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讲解部分)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讲解部分)

A.初速度 C.平均速度
B.末速度 D.加速度
栏目索引
解析 在只知道时间t和这段时间内运动位移x的前提下,由 v= x 可知能求
t
平均速度v ,C项正确。 答案 C
2.对加速度的理解 (1)加速度
栏目索引
(2)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栏目索引
例2 关于加速度概念的描述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速度数值很大的物体,速度必然很大 B.加速度数值很大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必然很大 C.加速度数值很大的物体,速度可以减小得很快 D.加速度数值减小时,速度的值必然随之减小
考向一 运动图像 x-t图像与v-t图像辨析
比较内容
图像
考向突破
x-t图像
栏目索引 v-t图像
物理意义
其中④为抛物线
其中④为抛物线
反映的是位移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
反映的是速度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








质 ③

栏目索引
表示从正位移处开始 物体一直做反向匀速 直线运动并通过零位 移处
表示物体静止不动
表示物体先做正向匀 减速直线运动,再做反 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表示物体做正向匀速 直线运动
表示物体从零位移开 始做正向匀速直线运 动
表示物体从静止开始 做正向匀加速直线运 动
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
表示物体做加速度逐 渐增大的加速直线运 动
斜率的意义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栏目索引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 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 表示速度的方向
1 2
(v0+v)和
v=vt
2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

专题一:几个基本概念(一)时间与位移【例题1(1)A.前1s;B.前2s;C.前3s;D.前4s;E.前5s.(2)第几秒内的位移最大?A.第1s;B.第2s;C.第3s;D.第4s;E.第5s.(3)前几秒内的路程最大?A.前1s;B.前2s;C.前3s;D.前4s;E.前5s.(4)第几秒内的路程最大?A.第1s;B.第2s;C.第3s;D.第4s;E.第5s.【分析与解答】根据位移与路程的定义进行判断.由上表可以看出:(1)前4秒内的位移最大,为-7m,D选项正确.(2)前5s中第2s的位移最大,为一9m,故B选项正确.(3)由于物体一直是运动的,故运动时间越长,其轨迹线越长,前5秒内的路程最长,所以E选项正确.(4)第2秒内的位移最大,第二秒内的路程也是最大,路程为9m,所以B选项正确.●课堂针对训练●(1)当人坐船行驶在河中观看两岸青山时,常有“看山恰似走来迎”的感觉,这是以________为参考系的.而变换一下目光,又感到“仔细看山山不动”,这是以________为参考系.(2)第n秒内表示的是________s的时间,是从第________秒末到第________秒末的间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人均以相同速度向正东方向行走,若以甲为参考系,则乙是静止的;B.甲乙两人均以相同速度向正东方向行走,若以乙为参考系,则甲是静止的;C.两辆汽车在公路上同一直线行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若观察结果是两辆车都静止,则选用的参考系,必定是其中的一辆汽车;D.两人在公路上行走,且速度大小不同,方向相同,则选择其中任一人为参考系,两人都是静止的.(4)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其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小于路程.(5)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A.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列车于13h35min从天津发车;B.某人用15s跑完100m;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h开播;D.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E.某场足球赛开赛15min甲队攻入一球.(6)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C.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D.研究在水平恒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7)如图2-1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均为R的半圆孤由A经B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各是多少?(8)一幢六层楼房,相邻两层楼窗台之间的距离都是3m.现从第三层楼窗台把一物体以竖直向上的初速度抛出,它最高可达到第六层楼窗台,求这时它相对于抛出点的位移和路程.当它又继续下落经过第一层楼窗台时,求这时它相对于抛出点的位移和路程.(9)在运动场地的一条直线跑道上,每隔5m远放置一个空瓶.运动员在进行折返跑训练时,从中间某一瓶子处出发,跑向最近的空瓶将其扳倒后返回再扳倒出发点处的瓶子,之后再折返扳倒前面的最近处的瓶子,依次下去.当他扳倒第6个空瓶时,他跑过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二)速度【例2】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和解答】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v=s/t,设全程位移为2s,则前一半位移的时间是t1=s/v1,后一半位移的时间t2=s/v2,则整段的时间是t总=t1+t2=s(v1+v2)/v1v2,故全程的平均速度v=2s/t总=8484222121+⨯⨯=+vvvv·=5.33(m/s).可见,处理此类问题要注意找出位移和时间,不能草率代入v=(v1+v2)/2而求平均速度.●课堂针对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B.平均速度即为速度的算术平均值;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D.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2)对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如下几句话:A.物体在第1s内的速度是4m/s;B.物体在第2s末的速度是4m/s;C.物体在通过其路径上某一点的速度是4m/s;D.物体在通过某一段位移s时的速度是4m/s.则以上叙述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________,表示瞬时速度的是________.(4)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9m/s;B.9.6m/s;C.10m/s;D.10.2m/s.(5)对各种速率和速度,正确的说法是: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相等.(6)如图2-12所示,小球沿光滑的轨道MN运动.从过A点开始计时,每隔0.5s记录一次小球的位置(用图中的黑点表示).由图可以看出,小球在AB段做_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是________cm/s.小球在经过3cm的坐标处时的速度为________cm/s.小球在BC段做________运动,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在整个AC段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8)某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8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4m/s,则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9)某运动物体,第1秒内平均速度是3m/s,第2、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6m/s,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三)加速度【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速度改变量Δ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分析和解答】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Δv与所用时间Δt的比值,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不能反映速度的大小,故加速度大时速度可以很小,反之加速度小时,速度可以很大,故D正确;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a的方向与v的方向是同向或反向,故A错;尽管Δv很大,若Δt也很大,由a=Δv/Δt可知a不一定大,故B错;物体有a时只是表明其速度变化,速度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或只有方向改变大小不变,故C错.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只有D.●课堂针对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为零的运动;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恒量.(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把正确的选出来;A.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增加;B.没有加速度的物体速度一定不变;C.物体的速度有变化,则必有加速度;D.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也为零.(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加速度大,则速度也大;B.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D.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4)下列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正确的说法是:A.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虽然加速度很小,物体的速度还是增大的;B.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虽然加速度很大,物体的速度还是减小的;C.不管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关系怎样,物体的速度都是增大的;D.因为物体作匀变速运动,故其加速度是均匀变化的.(5)由a=Δv/Δt可知:A.a与Δv成正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由Δv决定;C.a的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D.Δv/Δt叫速度变化率就是加速度.(7)飞机由静止开始运动,50s内速度达到200m/s,则这段时间内飞机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8)以10m/s前进的汽车,制动后经4s停止下来,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9)一小车正以6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运动,如果小车获得2m/s2的加速度而加速运动,当速度增加到10m/s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10)一子弹用0.02s的时间穿过一木板,穿入木板的速度是800m/s,穿出木块的速度是300m/s,则加速度为多少?。

【2013真题汇编】第1专题 运动的描述

【2013真题汇编】第1专题 运动的描述

专题一 运动的描述【2013广东 13】某航母跑道长为200m ,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 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A .5m/s B .10m/s C .15m/s D.20m/s 【答案】B【解析】由as v v t 2202=-得:s m s m as v v t /10/20062502220=⨯⨯-=-=【2013四川6】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 轴运动,其v-t 图像如图所示。

则A .甲、乙在t=0s 到t=1s 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B .乙在t=0到t=7s 之间的位移为零C .甲在t=0到t=4s 之间做往复运动D .甲、乙在t=6s 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答案】BD【解析】由v-t 图像知,0-1s 甲始终是正方向运动,乙是先负方向运动,后又正方向运动,选项A 错误;根据乙图线所构成的x 轴上下图形面积,正负之和为0 ,选项B 正确;甲在0-4s 阶段一直在向正方向运动,选项C 错误;在t=6s 时刻,甲乙图线上的斜率都为负,所以加速度方向相同,选项D 正确。

【2013海南卷】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 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v-t 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答案】D【解析】由a-t 图像可知物体0~2T 内做匀加速运动,2T~T 内做匀速运动,T ~23T 内匀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

23T~T 内物体做反向加速运动。

正确选项为D【2013新课标 19】如图所示,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置一时间(x -t)图线。

由图可知 A 在时刻t 1 ,a 车追上b 车B 在时刻t 2 ,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a -a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答案】BC【解析】由x-t图线分析可知,t1 时刻b车追上了a车,A选项错误;x-t图线斜率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t2时刻a车沿正方向运动,b车沿负方向运动,B选项正确;x-t图线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大小,t1到t2这段时间内曲线b斜率先减小后增加,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2022高考物理真题汇编-答案

2022高考物理真题汇编-答案

专题一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解析:选B 。

研究排球运动员扣球的动作时,排球不同点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因此排球不能看成质点,故A 错误;研究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时,主要看乒乓球的旋转,乒乓球上不同点的旋转情况并不相同,因此此时不能将乒乓球视为质点,故B 正确;研究羽毛球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羽毛球的各点的运动情况并不相同,因此不能忽略羽毛球的大小而将羽毛球视为质点,故C 错误;研究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要看运动员的动作,此时运动员身体的各部分速度是不同的,故D 错误。

2.解析:选C 。

当列车恰好以速度v 匀速通过隧道时,从减速开始至回到原来正常行驶速度所用时间最短,列车减速过程所用时间t 1=v 0-v 2a ,匀速通过隧道所用时间t 2=L +l v ,列车加速到原来速度v 0所用时间t 3=v 0-v a ,所以列车从减速开始至回到正常行驶速率所用时间至少为t =t 1+t 2+t 3=3(v 0-v )2a+L +l v ,C 正确。

3.解析:选B 。

依题意知小车在BC 段运动的最大速率为v 1=a 1R 1= 6 m/s ,在CD 段运动的最大速率为v 2=a 2R 2=2 m/s ,所以经过BC 段和CD 段的最大速率为v 2=2 m/s ,因此在BC 段和CD 段运动的最短时间t 3=3π+4π2 s =7π2s ,在B 点的速率最大为v 2=2 m/s ,设在AB 段小车以最大加速度减速的距离为x ,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v 22=v 2m -2a 1x ,解得x =3 m ,t 2=v m -v 2a 1=1 s ,所以匀速运动的最大距离l =8 m -x =5 m ,运动时间t 1=54 s ,最短时间t =t 1+t 2+t 3=⎝ ⎛⎭⎪⎫94+7π2s ,B 正确。

专题二 相互作用1.解析:选D 。

由于水桶可以绕水平轴转动,因此一段时间后,当水桶水变多导致重心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水桶翻转,D 正确,A 、B 、C 错误。

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讲义

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讲义

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讲义第一讲.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 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2021高考物理专题训练1《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含答案)

2021高考物理专题训练1《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含答案)

专练1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以下情况中不能将人或物体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B.对某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研究运动员在3 000米长跑比赛中的快慢2.(多选)下列事例中有关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速度计上显示8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B.火车从济南到北京的速度约为22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C.某高速公路上限速为11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D.子弹以900 km/h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指的是瞬时速度3.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B.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则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也越大D.物体加速度不等于零时,速度大小一定变化4.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王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A.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B.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5.(双选)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A、B、C三点,AB =BC,质点在AB段和BC段平均速度分别为20 m/s、30 m/s,根据以上条件可以求出()A.质点在AC段运动的时间B.质点的加速度C.质点在AC段的平均速度D.质点在C点的瞬时速度6.对于如图所示的情境,交通法规定“车让人”,否则驾驶员将受到处罚.若以8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有行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前端距停车线8 m,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至少需2 s汽车才能停止B.在距停车线6 m处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C.若经0.2 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D.若经0.4 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7.跳伞运动员以5 m/s的速度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10 m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g=10 m/s2)()A.2 s B. 2 s C.1 s D.(2-2) s8.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t=0时刻起运动过程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x=(10-0.1v2) 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 sC.t=0时刻的初速度为10 m/sD.刹车过程的位移为5 m9.(多选)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x ab=x bd=6 m,bc=1 m,小球从a 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 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 b、v c,则()A.v b=8 m/s B.v c=3 m/sC.x de=3 m 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 s10.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值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此方法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的O点向上抛出小球,从抛出小球至小球又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T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 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由T1、T2和H的值可求得g等于()A.8HT22-T21B.4HT22-T21C.8HT22-T21D.H4T22-T2111.一架直升机从机场竖直向上起飞,其加速度为3 m/s2,经过一段时间后,驾驶员关闭发动机.起飞之后30 s,地面起飞点的人听不到飞机发动机的声音,试求飞机发动机停止工作时飞机的速度.(已知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20 m/s,与声源无关)12.在娱乐节目《幸运向前冲》中,有一个关口是跑步跨栏机,它的设置是让挑战者通过一段平台,再冲上反向移动的跑步机皮带并通过跨栏,冲到这一关的终点.现有一套跑步跨栏装置,平台长L1=4 m,跑步机皮带长L2=32 m,跑步机上方设置了一个跨栏(不随皮带移动),跨栏到平台末端的距离L3=10 m,且皮带以v0=1 m/s的恒定速率转动,一位挑战者在平台起点从静止开始以a1=2 m/s2的加速度通过平台冲上跑步机,之后以a2=1 m/s2的加速度在跑步机上往前冲,在跨栏时不慎跌倒,经过2 s后爬起(假设从跌倒至爬起的过程中挑战者与皮带始终相对静止),然后又保持原来的加速度a2在跑步机上顺利通过剩余的路程,求挑战者全程所需要的时间.练高考——找规律1.(课标Ⅲ,16)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A.st2 B.3s2t2 C.4st2 D.8st22.(广东卷,14)如图所示,帆板在海面上以速度v朝正西方向运动,帆船以速度v朝正北方向航行,以帆板为参照物()A.帆船朝正东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B.帆船朝正西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C.帆船朝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D.帆船朝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3.(山东卷,23)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 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 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39 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3)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力大小的比值.练模拟——明趋势4.(北京四中期中)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匀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由于其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很大B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但一定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C .加速度不变(且不为零)时,速度也有可能保持不变D .加速度逐渐增加时,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5.(·湖北黄冈模拟)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2Δx (t 1-t 2)t 1t 2(t 1+t 2)B.Δx (t 1-t 2)t 1t 2(t 1+t 2)C.2Δx (t 1+t 2)t 1t 2(t 1-t 2)D.Δx (t 1+t 2)t 1t 2(t 1-t 2)6.(广州一测)电梯从低楼层到达高楼层经过启动、匀速运行和制动三个过程,启动和制动可看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电梯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时间(s)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速度 (m/s)0 2.0 4.0 5.0 5.0 5.0 5.0 5.0 4.0 3.0 2.0 1.0 0 则前5 s 内电梯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A .19.25 mB .18.75 mC .18.50 mD .17.50 m7.(甘肃四中考试)一个小石子从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 .该爱好者用直尺测量此段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11 000s.则小石子的出发点离A 点约为 ( )A.6.5 m B.7 mC.10 m D.20 m8.(郑州质检)在轻绳的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着上端的小球站在3楼的阳台上,放手后让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T.如果站在4楼的阳台上,同样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将()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判断9.(·枣庄八中期中测试)某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后到达B点,此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变为a2,方向与a1方向相反,又经时间t物体回到了A点.设物体在B点和回到A点时的速率分别为v1、v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1∶a2=1∶2,v1∶v2=1∶2B.a1∶a2=1∶2,v1∶v2=1∶3C.a1∶a2=1∶3,v1∶v2=1∶3D.a1∶a2=1∶3,v1∶v2=1∶210.(武昌调研)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 s内的位移为5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第3 s末的速度一定是6 m/sB.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2 m/s2C.物体在前5 s内的位移一定是25 mD.物体在第5 s内的位移一定是9 m11.(·湖南长沙一模)航空母舰静止在海面上,某型号的舰载机质量m=3×104 kg,在航空母舰上无风起飞时,加速度是5 m/s2,跑道长160 m,为了使飞机正常起飞,航母上装有舰载机起飞弹射系统,无风时弹射系统必须给飞机30 m/s的初速度才能使其从航母上起飞,设加速过程为匀加速运动,求:(1)无风时起飞速度是多少?(2)某次执行任务,有10 m/s的平行跑道的海风,飞机逆风行驶起飞,测得平均空气阻力增加Δf=2.4×104 N,弹射系统必须给飞机多大的初速度才能正常起飞?(起飞速度为飞机相对空气的速度)12.在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和行人,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间距均为d=6.0 m,且车长为L0=4.8 m,最前面的行人站在横道线边缘,已知横道线宽s=20 m.若汽车启动时都以a1=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到v1=10.0 m/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路口.行人起步的加速度为a2=0.5 m/s2,达到v2=1.0 m/s 后匀速通过横道线.已知该路口亮绿灯的时间t=40 s,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无黄灯).另外交通法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允许通过.由于行人和汽车司机一直关注着红绿灯,因此可以不考虑行人和汽车的反应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路口对面最前面的行人在通过横道线的过程中与几辆车擦肩而过?(2)按题述情景,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3”时开始刹车,使车匀减速运动,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求刹车后汽车经多少时间停下?加速度越大,速度减小得越快,选项D 错误.5.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利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得v t 12=Δx t 1,v t 22=Δx t 2,又v t 22=v t 12+a t 1+t 22,得a =2Δx (t 1-t 2)t 1t 2(t 1+t 2),所以A 正确,B 、C 、D 错误. 6.B 由题图表可知,电梯在前2 s 做竖直向上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 =Δv Δt =2.0 m/s 2,向上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5.0 m/s ,则启动过程中加速时间t =v a =2.5 s .前5 s 内电梯通过的位移大小为x =12at2+v (5-t )=6.25 m +12.50 m =18.75 m ,选项B 正确,A 、C 、D 错误.7.D 由测量数据知,AB 段的距离为x AB ≈2 cm =0.02 m ,曝光时间为0.001 s ,时间极短,故小石子在AB 段的运动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v A ≈v AB =0.02 m 0.001 s =20 m/s.由v 2A =2gh ,得h =20 m ,故选项D 正确.8.C 两小球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可在同一v -t 图象中作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设人在3楼的阳台上释放小球,两小球落地的时间差T =Δt 1,对应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Δh ,即轻绳长度;若人在4楼的阳台上释放小球,两小球落地的时间差为Δt 2,要保证对应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也是Δh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定有Δt 2<Δt 1,C 对.9.D 物体由A 点到B 点的匀加速过程有v 1=a 1t ,s =12a 1t 2,由B 点经时间t 返回到A 点的过程有-s =v 1t -12a 2t 2,得a 1∶a 2=1∶3,选项A 、B 错误;-v 2=v 1-a 2t ,得v 1∶v 2=1∶2,选项C 错误,D 正确.10.C 由第3 s 内的位移为5 m ,可以求出第2.5 s 时刻的瞬时速度v 1=5 m/s ,由于无法求解加速度,故第3 s 末的速度与第5 s 内的位移无法求解,A 、B 、D 错;前5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5 s 时刻的瞬时速度,即5 m/s ,故前5 s 内位移为25 m ,C 对.11.解题思路:(1)设无风时起飞速度为v答案:(1)31辆(2)6.8 s。

专题01 运动的描述(解析版)-三年(2022-2024)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01 运动的描述(解析版)-三年(2022-2024)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01运动的描述考点01质点参考系时间位移1.(2023年1月浙江选考)“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运行如图所示,则()A.选地球为参考系,“天和”是静止的B.选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C.选“天和”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D.选“神舟十五号”为参考系,“天和”是运动的【参考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运动描述及其相关知识点。

【名师解析】“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选地球为参考系,二者都是运动的,AB错误;“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二者相对静止,选项C正确,D错误。

2.(2022年1月浙江选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甲图中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时,排球可以看成质点B.研究乙图中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时,乒乓球不能看成质点C.研究丙图中羽毛球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羽毛球大小可以忽略D.研究丁图中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速度可视为相同【参考答案】B【名师解析】研究甲图中排球运动员扣球动作时,排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故不可以看成质点,故A 错误;研究乙图中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技术时,要考虑乒乓球的大小和形状,则乒乓球不能看成质点,故B正确;研究丙图中羽毛球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羽毛球大小不可以忽略,故C错误;研究丁图中体操运动员的平衡木动作时,运动员身体各部分有转动和平动,各部分的速度不可以视为相同,故D错误;故选B。

3.(2022高考辽宁物理)如图所示,桥式起重机主要由可移动“桥架”“小车”和固定“轨道”三部分组成。

在某次作业中桥架沿轨道单向移动了8m,小车在桥架上单向移动了6m。

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A.6mB.8mC.10mD.14m【参考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位移及其相关知识点.【名师解析】根据位移是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可知,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为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移动的分位移矢量和,即该次作业中小车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x==,选项C正确.4.(2024年1月浙江选考)杭州亚运会顺利举行,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

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鲁科版专题练-运动的描述(附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鲁科版专题练-运动的描述(附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鲁科版专题练: 运动的描述一、单选题1.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田径比赛使用400米标准跑道,如图所示为400米标准跑道简化示意图,400米指的是跑道内圈的长度,内圈跑道由直道部分和两个半圆组成,直道部分长度为87 m ,半圆的半径为36 m ,A 点为直跑道的起点,B 点为直跑道的中点.假设某运动员在该跑道内圈上进行训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起跑点为A 且该运动员完成5000 m长跑训练,则他全程的位移大小为87 mB.若起跑点为B 且该运动员完成5000 m 长跑训练,则他全程的位移大小为36 mC.若起跑点为A 且该运动员完成10000 m 长跑训练,则他全程的位移大小为72 mD.若该运动员完成10000米长跑训练,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2.如图所示,质点沿ABC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A 点运动到B 点过程中速度增加了5 m/s ,从B 点运动到C 点过程中速度也增加了5 m/s.已知5m,15m AB BC x x ==,则由此可知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21m /sB.21.5m /sC.22m /sD.22.5m /s3.某型号坦克的炮管发射500次炮弹后报废,炮弹发射时的速度大小为1000 m/s ,则炮管报废前炮弹在炮管中运动的总时长约为( )A.5秒B.5分钟C.5小时D.5天4.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km ,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分钟,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km ,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km/h ,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瞬时速度是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km/h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108km/h108km/h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度是150km/h5.下列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A.2022年9月6日10时24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微厘空间一号S3/S4试验卫星发射升空B.某同学在校运动会上110m跨栏成绩是14.10sC.一辆汽车在第10s末开始加速行驶D.我们12时15分开始吃午饭6.在《与朱元思书》中如下片段:“风烟俱静,天山共色。

高考物理全国卷专题(01)运动的描述(解析版)

高考物理全国卷专题(01)运动的描述(解析版)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必热考点整合回扣练专题(01)运动的描述(解析版)考点一质点参考系位移1.三个概念的进一步理解(1)质点不同于几何“点”,它无大小但有质量,能否看成质点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而不是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2)参考系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3)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2.三点注意(1)对于质点要从建立理想化模型的角度来理解.(2)在研究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时,选择其中一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使分析和计算更简单.(3)位移的矢量性是研究问题时应切记的性质.题型1对质点的理解【典例1】如图所示,从波兰中部城市罗兹往返四川成都的直达火车线路“蓉欧快铁”开通于2013年,全长9 826公里,行车时间约13天,比历时40至50天的海路运输快许多,它是中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计划的一部分.关于“蓉欧快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蓉欧快铁”线路上的班列行程时,可以将班列看成质点B.分析班列通过阿拉山口的时间时,可以将班列看成质点C.班列长度太大,任何时候都不能看成质点D.只要班列处于运动状态,就可以看成质点【答案】A【解析】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大小、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与自身的体积、质量及速度无关.选项A正确.【变式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B.质点是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任何物体均可看成质点D.物体抽象成质点后,其自身的大小和质量均可忽略【答案】B【解析】很小的物体它的体积不一定能够忽略,不一定能看成质点,如原子很小,但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时候不能看成质点,选项A错误;质点是研究物体运动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选项B正确;只有在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才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故能不能看成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选项C错误;物体抽象成质点之后,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但是质量不能忽略,选项D错误.【提分笔记】看做质点的常见三种情况(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3)转动的物体一般不可看做质点,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题型2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典例2】(多选)湖中O处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O处出发一直向东行驶4 km,又向北直线行驶3 k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运动的路程为7 kmB.相对于小船,O处的观察员始终处于静止状态C.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最终位于东偏北37°方向5 km处D .相对于湖岸上的另一观察员,小船不可能是静止的 【答案】AC【解析】在O 处的观察员看来,小船最终离自己的距离为32+42 km =5 km ,方向为东偏北θ角,满足sin θ=35,即θ=37°,运动的路程为7 km ,选项A 、C 正确;由运动的相对性可知,选项B 错误;若湖岸上的观察员运动速度大小、方向均与小船一样,则小船相对其而言是静止的,选项D 错误. 【变式2】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质点的位移为零,则该质点的路程也一定为零 B .一个质点的路程不为零,则该质点的位移也一定不为零C .一个质点运动了一段距离,在任何情况下,质点的位移都不可能与其路程相同D .一个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质点位移的大小小于其路程 【答案】C【解析】一个质点的位移为零,该质点的路程不一定为零,选项A 错误;一个质点的路程不为零,但质点的位移可能为零,选项B 错误;位移有方向,路程没有方向,在任何情况下,质点的位移都不可能与其路程相同,选项C 正确;一个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位移的大小等于其路程,选项D 错误. 【变式3】一位同学从操场A 点出发,向西走了30 m ,到达B 点,然后又向北走了40 m ,到达C 点.在从A 点到C 点的过程中,该同学的位移大小是( ) A .70 m B .50 m C .40 m D .30 m【答案】B【解析】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距离,所以总位移大小为402+302 m =50 m ,故选B. 【提 分 笔 记】参考系的选取和应用的注意点参考系的选取和应用问题,往往与物体的相对运动相结合,分析和求解实际问题,只有选定参考系后,才能确定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得快还是慢.选取的参考系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巧妙选取参考系,能使我们更方便地处理相对运动问题.考点二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平均速率 1.区别与联系(1)区别:①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①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方向是位移的方向,瞬时速度的方向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率是标量,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大于平均速率. 2.方法和技巧(1)判断是否为瞬时速度,关键是看该速度是否对应“位置”或“时刻”. (2)求平均速度要找准“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需的“时间”. 题型1 对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典例3】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 ,用Δx Δt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ΔxΔt 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答案】A【解析】 瞬时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当Δt →0时,ΔxΔt 可看成物体的瞬时速度,Δx 越小,Δt 也就越小,A 项正确;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不能减小Δt ,B 项错误;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更小,时间更长,C 项错误;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并不一定能使ΔxΔt更接近瞬时速度,D 项错误.【变式4】小李在网络上观看“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视频,分别截取火箭发射后第6 s 末和第10 s 末的图片,如图甲和乙所示,他又上网查到运载“神舟十一号”的“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全长58 m ,则火箭发射后第6 s 末至第10 s 末的平均速度最接近( )A .22 m/sB .14 m/sC .10 m/sD .5.8 m/s【答案】A【解析】火箭上升过程是变速运动,从图片可知,火箭上升的位移大于58 m ,此过程的平均速度大于584 m/s=14.5 m/s ,选项A 正确,B 、C 、D 错误. 【提 分 笔 记】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题型2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计算【典例4】 仅仅16岁零9个月15天的杭州女孩叶诗文以破纪录的成绩勇夺短池世锦赛女子200米混合泳冠军,短短两年时间,她便成为中国游泳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短池世锦赛和亚运会冠军于一身的全满贯选手.叶诗文夺得冠军说明她在比赛中下列的哪一个物理量一定比其他运动员的大( ) A .跳入泳池的速度 B .终点撞线时的速度 C .全程的平均速度 D .全程的平均速率 【答案】D【解析】200 m 混合泳为往返运动,位移为0,路程为200 m ,获胜说明所用时间最短,由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知,全程平均速率最大,所以D 正确.【变式5】下面列举的几个速度中,不是瞬时速度的是( ) A .火车以120 km/h 的速度通过某一段路程 B .子弹以800 m/s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 C .汽车速度计指示的速度为60 km/hD .某繁华路口,路标上标明汽车的最高限速为30 km/h 【答案】A【解析】火车经过某段路程的速度为平均速率,选项A 符合题意;子弹飞出枪口的速度为在某一瞬间的速度,故为瞬时速度,选项B 不符合题意;汽车速度计指示的速度是汽车的瞬时速度,选项C 不符合题意;某繁华路口汽车速度路标上写着30 km/h 是指瞬时速度不能超过30 km/h ,选项D 不符合题意.【变式6】如图是高速路上某一“区间测速”的标牌,该路段全长66 km 、全程限速100 km/h ,一辆汽车通过监测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分别为95 km/h 和90 km/h ,通过测速区间的时间为30 mi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全长66 km 属于位移B .起点速度95 km/h 属于瞬时速度C .该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92.5 km/hD .该汽车没有超速 【答案】B【解析】全长66 km 属于路程,故A 错误;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均是瞬时速度,故B 正确;因不知其位移是多少故不能求解平均速度,故C 错误;由v =s t 可知,平均速率为v =66 km0.5 h =132 km/h ,大于全程限速100 km/h ,该汽车超速,故D 错误. 【提 分 笔 记】 平均速度的计算1.平均速度计算的两个公式(1)v =xt ,是定义式,适用于各种运动.(2)v =v 0+v2,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注意的问题(1)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可以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计算. 考点三 速度 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 1.三个概念的比较比较项目 速度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物理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定义式 v =Δx ΔtΔv =v -v 0 a =Δv Δt =v -v 0t决定 因素v 的大小由v 0、a 、Δt 决定Δv 由v 与v 0进行矢量运算,由Δv =a Δt 知Δv 由a 与Δt 决定a 不是由v 、t 、Δv 来决定的,而是由Fm 来决定方向平均速度与位移同向由v -v 0或a 的方向决定 与Δv 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向决定,而与v 0,v的方向无关2.判断直线运动中的“加速”或“减速”方法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 (1)a 和v 同向加速直线运动―→⎩⎪⎨⎪⎧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增加a 增大,v 增加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增加得越来越慢(2)a 和v 反向(减速直线运动)―→⎩⎪⎨⎪⎧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减小或反向增加a 增大,v 减小或反向增加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减小或反向增加得越来越慢题型1 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典例5】 一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2 m/s ,1 s 后速度大小变为4 m/s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速度的变化量一定是2 m/sB .速度的变化量大小不可能等于6 m/sC .加速度大小可能大于2 m/sD .加速度一定等于2 m/s 【答案】C【解析】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1 s 后速度大小为4 m/s ,方向如果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为4 m/s ,如果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为-4 m/s ,所以速度的变化量可能为2 m/s ,也可能为-6 m/s ,A 、B 错误;加速度可能为2 m/s 2,也可能为-6 m/s 2,C 正确,D 错误.【变式7】汽车沿平直公路做加速度为2 m/s 2的匀加速运动,那么在任意1 s 内( ) A .速度增加为2倍 B .速度增加2 m/s C .位移增加2 m D .加速度增加2 m/s 2 【答案】B【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Δt 得Δv =a Δt ,所以任意1 s 的速度变化量Δv =2×1 m/s =2 m/s ,即任意1s 内速度增加2 m/s ,选项A 错误,B 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逐差公式Δx =at 2知,任意1 s 内位移比前1 s 增加2 m ,但任意1 s 内位移增加量不一定是2 m ,选项C 错误;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不变,选项D 错误. 【提 分 笔 记】对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的进一步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体系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
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3.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
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4.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刻对应于物体所处的状态,在时间轴上,时刻用一个点表示。

时间是指两时刻之间的距离,对应物体所经历的某段过程,在时间轴上
用时间段表示。

5.路程和位移: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
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6. 矢量和标量:矢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标量是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7. 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Δx/Δt,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8.匀速直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9.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
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Δv/Δt=(v t-v0)/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知识点填空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 的点。

(2)质点是一个 的物理模型,实际 。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 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5)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 的(即假定为 的)另外的
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观察结果往往 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
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 作为参照系
(6)时刻:某一瞬时,时间轴上用 表示。

(7)时间:两时刻间的间隔。

在时间轴上用 表示。

(8)2秒末是 ,2秒是 ,第2秒是 ,速度达到2m/s
时是 。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是 。

(填“时间点”或“时
间段”)
(9)矢量: 的量叫做矢量。

(10)标量: 的量叫做标量。

(11)矢量和标量的区别:① 有方向, 没有方向。

②标量相加时,
遵循 法则,矢量相加时,遵循 。

(12)位移是 ,速度是 ,质量是 ,温度是 ,
体积是 。

路程是 。

力是 。

(13)位移是表示 的物理量。

路程是 。

(14)位移是 量,可以用 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
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 距离。

路程是 量,它
是 。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15
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 的长度是路程,
是位移S 。

例题:某人绕400m 的操场跑一圈,路程是 ,位移是 。

(16)速度表示物体 物理量,它等于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 B
图1-1
的比值。

即。

速度是量,既有也有,其方向就是。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17)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也是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的方向。

(18)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或)的速度。

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的。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简称
(19)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它等于跟的比值,定义式
(20)加速度是量,它的方向是
(21)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质点做 .
题型要点
1.研究以下运动时,物体不能当作质点的是
A.公路上行驶的汽车B.研究火车通过大桥的时间问题
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D.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下列关于地球能否看作质点的说确的是
A.地球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B.地球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D.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3.分析下列运动时,可将有下划线的物体看作质点的是( )
A.瓢虫翅膀的煽动
B.乒乓球的旋转
C.运动员跨栏
D.火星绕太阳公转
4.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 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不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5.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A. 从开往的一列火车
B. 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
C. 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
D. 表演精彩芭蕾舞的演员
6.在下列物理探究活动的表述中,加点标示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不同纬度处的自转线速度B.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
C.研究飞机转弯时机翼的倾斜角度D.研究永丰通过长江大桥的时间
7、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座位上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择的参考系可以为
A.地面B.坐在他身边的乘客
C.公路边的树木D.公路边的房屋
8.下列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中,有关参考系的说确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面上的船为参考系
B.“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以地球为参考系
C.“钟表的时针在转动”以表盘为参考系
D.“火车行驶出站台”以该列车上的乘客为参考系
9.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竹排上的人感觉
山在走,所用的参考系是
A.竹排B.青山C.两岸D.天空
10.下列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不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是()
A.大江东去B.轻舟已过万重山
C.夕阳西下D.飞花两岸照船红
11.如图1-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
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
和向左飘,两条船运动状态是()
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A船肯定是静止的
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B船可能是静止的
12.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确的是()
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B.给定初末位置,路程有无数种可能,位移只有两种可能。

C.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D.路程是物体运动径迹的长度,位移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1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确的有( )
A.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
B.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
D.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
C.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
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无关
15.一质点绕半径是R的圆周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是________,路程是________。

若质点只运动了1/4周,则路程是_______,位移大小是_________。

16.如图所示,是一位晨练者每天早晨进行锻炼时的行走路线,从A点出发,沿半径分别为
3 m和5 m的半圆经B点到达C点,则他的位移大小为( )
A.8 m B.16 m
C.8π m D.16π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