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合集下载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面的质感是如何通过绘画技法来表达的;
2.能够认识到画家在绘画质感上的表现手法,通过实际画作进行练手锻炼,提升自己的画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质感表现的手法;
2.练习画家笔下不同材质的质感表现。

难点
1.分析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2.在绘画中灵活运用质感表现技法。

三、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1.谈论质感在我们身边存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质感的重要性;
2.向学生介绍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二、学习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1.向学生展示几幅经典名画,并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分析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尝试模仿画家的手法,练习各种质感的表现。

三、实践绘画
1.以布、纸、木板等材质为对象,让学生进行质感表现的实践绘画;
2.教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进行指导、点拨,并对学生绘画成果进行评价。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成果;
2.归纳总结今天所学的质感表现技法,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课后作业
1.背诵质感表现的技法,并练习运用;
2.自选材质进行实践绘画,并在绘画过程中运用所学质感表现技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理解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质感的表现形式以及画家的表现手法,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

在实践绘画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绘画技法。

后续教学需要进一步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巩固和提高。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2)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时》多种类材质表现。
利用线条的组织排列(茅草屋、石头地、发白的军装等)。
小结:色彩表现质感,突显情感的表达。粗糙、疏松的物象质感靠枯笔来表现;有弹性的轻扫笔触能有效地表现轻柔物象的质地感。干笔触使物体有坚实的质地感,湿时衔接的笔触使物象质地呈现滋润感。
动手实践
1.欣赏杨志坚油画作品《冠军的诞生》,体验质感的描述与表现。
质地光滑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强,高光可以留出轮廓清晰的白纸底色
质地柔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弱,其高光边缘与反光模糊。
学习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可以丰富表现技巧,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但由于素描工具的局限性,只能要求质感的相对真实。
根据材质的轻重、刚柔、光涩、明暗等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
笔触和质地:利用运笔的缓疾、提按、刚柔、方圆、轻重、疏密等变化表现物体不同的质地。如玻璃、金性、树皮等材质适宜用挺拔紧密的线条,绒毛,丝绸等材质适宜用轻柔的线条。
学生作业
尝试表现一件作品,要求结合形状与线条明暗表现物体的材质特征。(鞋子、文具、玻璃鱼缸、藤编竹篮、绒毛玩具等)
作品展示分析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通过色彩、明暗、笔触、线条等手段描绘出物体的质感,将会获得有趣的艺术体
验。今天只是一次尝试,同学们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再深入学习素描,作画者想取得一定的成就,学好素描是基础。
板书设计: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教学后记
年月日
课题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
总课时
2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运用不同的绘画手段表达质感的方法(用形状、用线条)。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2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2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质感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习不同质感的基本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观察——表达——尝试——表现。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

教学难点:准确而恰当的表现物体的质感。

教学准备:铅笔、橡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教师带领同学欣赏教材上提供的图片。

1、油画——《根》。

提问: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满目黄土的高原上沟壑纵横,一如老人沧桑的脸,又似裸露的大树之根——土地是万物之根,黄土高原又是我们华夏子孙的根。

)2、油画——《任弼时》。

提问:这幅画有哪些物体的质感表现?带给你怎么样的感觉?画面因为这些质感表现又给观赏者什么感受?3、油画——《冠军的诞生》。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欣赏这幅画,画面中排球的表面剥落、损坏、漏气变形……同学们能理解这幅画为什么叫做“冠军”吗?请同学上台说一说你的理解。

二、对比学习。

同学们,不仅是画中表现的质感多种多样,生活中各项事物的质感也是不尽相同的。

观察你身边的事物,看看它们的质感有什么区别。

三、提高阶段。

1、选择一件实物(如玻璃杯、金属器皿等),用素描的表现手法表现其材质特点。

分析讨论素描的表现方法和步骤。

2、画基本形体。

3、画大体明暗关系(注意高光与反光)。

辅导提示:主要强调学生务必仔细观察分析对象的明暗关系与体块结构特点,提示可以尽量描绘一个比较细小的局部,集中尽力抓住对象的质感特征。

四、活动阶段。

仿照《冠军的诞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用草图的形式绘制能体现质感的形象,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注意:铅笔的软硬、所选作品的比例及要临摹的一些要领。

五、展示与评价。

1、展示表现较清晰的学生作品,请作者自己谈谈感受。

2、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

六、实践练习。

试着选择一个简单的形,通过线条的变化,画出几种不同的质感来。

七、总结阶段。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绘画艺术表现的一种新的视觉语言体系——肌理和质感的有关知识,感受了生活中不同材料的肌理、质感,对其在美术作品中表达情感主题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还亲自尝试制作了简单的肌理效果。

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美术教学课堂设计方案年级七年级学科美术课题3、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内容质感的表现方法教学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质感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习不同质感的基本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观察——表达——尝试——表现。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

教学难点准确而恰当的表现物体的质感。

教学准备铅笔、橡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合作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第一课时一、讲评导入。

交流。

1、什么是质感?质感是物体具有的特质,质感体验是人的感官经验的积累。

2、什么是肌理?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

肌理有天然和人工之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

3、绘画中质感的表现: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再现其特质,使其符合人们的感觉。

独立思考。

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二、对比研究。

合作交流、全面提高。

(一)探究阶段(媒体展示图片)观察比较一:牛仔——皮毛——丝绸观察比较二:玻璃——岩石——不锈钢(二)交流感受物体肌理、质感感受牛仔——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粗犷、奔放皮毛——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温暖、高贵丝绸——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华丽、典雅玻璃——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晶莹、纯净岩石——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朴实、原始不锈钢——紧密、不透明、光滑、能反光冰冷、现代学生欣赏不同质感的图片,谈感受。

提高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25两大类不同质感的静物:用不同材质制作的物体光滑度、厚度、硬度、透明度不同,表现着不同质感。

1、粗质感的静物:如:陶土器(砖头、陶罐),竹木制品,粗织纤维(呢、麻、牛仔……),以及一些表面粗糙的物体(核桃等)。

特点: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能力不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

2、细质感的静物:如:上釉瓷器,金属器皿(不锈钢制品),玻璃制品,表面光滑的蔬果(苹果西红柿等),石膏制品,皮革,棉布,绸布等。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
作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4、赏析邵增虎的油画《任弼时》。
假如改变画面中军衣、草地、树的质感。新旧质感比照,有什么感受。
5、通过新旧排球质感的比照,领悟《冠军的诞生》这幅作品。
动手实践
赏析三张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仿照《冠军的诞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用草图的形式绘制能表达质感的形象,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乐平二中李建军
课目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
年级
七年级下册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多媒体使用
(第一课时)
观察比较
1、请一位同学说说对羽毛的感觉。
2、引出质感的概念。
3、教师讲述人工质感和天然质感的概念。
4、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一:
质感:指触觉或视觉对不同物质的特质的感觉。
物品
质感
羽毛
玻璃
石头
5、说说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质感反差较大的几组物质。
评析
学生展示作品并讲述自己的想法,教师点评总结。
欣赏领悟
1、欣赏瞿亚申、贺大田合作的油画《根》。
思考:(1)这幅画描绘了哪些内容?(2)说说高原地表的质感。(3)这样的质感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2、教师示范:改画两个口袋,通过线条处理表达新旧口袋表现的区别。
3、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二:
问题设置
解决问题
作品主要描绘了哪些内容?
请你说说这些物体的质感。
请你说说画面色彩的特点。

画家笔下的质感

画家笔下的质感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时间:2015年4月7日班级:初一年(10)第1课时课题: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质感的表现,提升学生的观察水平,表现水平,创造水平。

2、学习不同质感的基本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灵活使用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

教学难点:准确而恰当的表现物体的质感。

教学过程:一、自学导入:1、欣赏作品:《任弼时》、《冠军的诞生》等作品2、什么是质感?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绘画中对不同材质使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

)它是物体具有的特质,质感体验是人的感官经验的积累。

3、绘画中质感的表现: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再现其特质,使其符合人们的感觉。

二、对比研究。

两大类不同质感的静物:用不同材质制作的物体光滑度、厚度、硬度、透明度不同,表现着不同质感。

1、粗质感的静物:如:陶土器(砖头、陶罐),竹木制品,粗织纤维(呢、麻、牛仔……),以及一些表面粗糙的物体(核桃等)。

特点: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水平不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

2、细质感的静物:如:上釉瓷器,金属器皿(不锈钢制品),玻璃制品,表面光滑的蔬果(苹果西红柿等),石膏制品,皮革,棉布,绸布等。

特点:质地细腻,表面光滑,受光源及环境的影响。

三、深入探究。

(不同物体的质感表现方法各是什么?)不同质感静物的表现要点:1、通过形状对比表现质感。

2、通过线条对比表现质感。

3、通过明暗对比表现质感。

4、通过暗部反光部分表现质感。

5、通过高光表现质感。

四、尝试练习。

1、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质感。

2、不同的笔触表现不同的质感。

水平提升: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重点表现出质感。

五、小结。

展示作业: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展示作业,教师适当点评。

板书设计:画家笔下的质感(观察——表达——尝试——表现)质感:线条、笔触。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质感,能够运用绘画手段表现出几种不同物品的质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画家作品笔下的质感,能够描述物体表面不同质感给予的触觉感受和视觉感受,学习画出质感的几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

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关注生活中的景物,不断发现和感受质感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质感,感受质感并对作品进行分析描述,学习多种表现质感的绘画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恰当的手法表现出物体的质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把收集来的各种物品(光滑的水杯和粗糙的陶罐),直观的给同学们进行展示,并请同学们都来摸一摸,说一说你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了解质感,进入主题。

(二)新课教学:首先给学生们展示几组物品的图片:羽毛、岩石、丝绸、皮毛、玻璃等,让学生大胆尝试用词语表达物体的美。

运用提问法,交流感受:物体的肌理、质感感受1.羽毛——轻巧、柔软(飘逸、柔美)2.岩石——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顽强、坚毅)3.丝绸——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华丽、典雅)4.皮毛——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温暖、舒适)5.玻璃——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晶莹、纯净)由此得出:基本概念质感: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了解质感的分类与区别。

质感可分为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

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称天然质感,如水、岩石、竹木等;而经过人工的处理的表现感觉则称人工质感,如砖、陶瓷、玻璃、布匹、塑胶等。

展示物体图片(木材、陶瓷、花朵),提问: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从而加深对质感的认识。

(三)欣赏讨论:分别欣赏画家作品《根》、《任弼时》、《冠军的诞生》和《钢水·汗水》,运用讨论法,分析、欣赏、领悟作品。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第一篇: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材重难点: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画家笔下的质感》第一课时预习案:一、学生自主预习《画家笔下的质感》课文内容。

二、准备好疑问。

课堂活动案:一、导入新课: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

(材料和感受)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二、讲授新课: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

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

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

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3.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

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4.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第一、色彩表现。

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

第二、明暗、线条。

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

第三、运用材料。

第四、领悟材料美:1.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画家表现质感的常用手法。

2.学会通过运用不同线条和阴影表现物体的不同质感。

3.学会选择合适的画材,表现物体的质感。

4.通过绘画作品锻炼观察细节和处理细节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1.学会在绘画中体会物体的立体感。

2.培养学生对不同质感的物体有敏锐的观察力。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创意,表现自己的想法。

4.通过互相欣赏作品,促进学生彼此交流和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呈现出对质感的独到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鼓励学生在绘画中发现和理解事物之美。

3.通过创作体验,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4.借助学习知识,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画家表现质感的常用手法,如运用线条和阴影等。

2.培养学生灵敏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1.意识到观察不同物体质感的重要性和细节决定质感的观念。

2.运用合适画材描述不同的物体质感,并体现在绘画作品中。

三、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物体质感的感受,如石头、草地、人体等。

2.引入艺术作品,鼓励学生从画家的视角去观察作品。

3.引导学生尝试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质感。

讲授。

1.解释如何通过绘画表现物体的几何体外形。

2.介绍如何使用不同材质的画具来表现物体的不同质感。

3.查看并分析绘画作品,引移学生注意作品中的阴影和光线。

4.引导学生通过卷起画笔的方式,呈现不同材质的笔尖。

练习1.选择物体并收集实物,分析不同材质的质感和形状。

2.运用不同的画具材质,模拟并绘制不同材质视觉效果,同时观察并分析不同材质下的线条及阴影情况。

总结1.回顾课堂所学习的知识。

2.每位学生呈现制作的绘画作品,并彼此沟通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定期观察学生的绘画过程,关注学生表现质感的手法和创作理念。

2.督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评估学生完成任务的水平与进步。

3.指导学生观察艺术品,整理绘画作品,从而加深对质感表现技巧和审美意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质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质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湖南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
你认为用线条表现质感与线条的哪些因素有关?
长短、曲直、粗细、宽窄、轻重、排线的方法、
知识递进质感,特别是转折处的厚薄软硬的结构变化。

那么,有
圈状、点状、编织状、轻重排线状也能变化出不同的质感像——海绵、切片面包、藤编储物盒、书本等。

环节三:教师微视频演示表现质感的技巧方法
师:大家看,这两件物品可以用怎样的线条和笔触表现?
陷处,用点状笔触表现圆面上微小的起伏。

接下来老师又用了彩铅丰富物体的色彩质感,用暖色邻近色中黄、
土黄、土红、褐色等找出干枯莲蓬的色彩变化,书本用
对比色紫色衬托莲蓬。

老师尝试了用多种工具材料表达了

微视频演示步骤方法


学生作品
三部分-----学生练习表现质感
板书设计。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1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1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的差异;肌理和质感简单的制作方法;肌理、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验肌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过程:一、探究阶段(媒体展示图片)1、观察比较。

观察比较书本15页:金属——树桩——丝网——岩石——干裂的土地——草地。

观察比较书本16页:有皱褶的纸——有皱褶的绸缎。

2、交流感受。

牛仔——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令人感到粗犷、奔放。

皮毛——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令人感到温暖、高贵。

丝绸——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令人感到华丽、典雅。

玻璃——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令人感到晶莹、纯净。

岩石——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令人感到朴实、原始。

不锈钢——紧密、不透明、光滑、能反光,令人感到冰冷、现代。

3、基本概念。

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

肌理有天然和人工之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

质感:视觉肌理一般被称为质感。

二、发展阶段。

1、油画——《根》。

提问: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作品通过刻画苍莽雄浑的黄土高坡——中华文明的摇篮,画家对黄土地地表质感的细腻刻画,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牵引着观赏者的思绪。

以极端的写实手法、精致入微的形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联想到老人沧桑的脸,又似裸露的大树之根。

这沧桑的风貌不禁让人联想到千百年来生息相关的我们的祖先,以及他们历经的无数苦难和艰辛,从而感受到黄土之下,我们深潜而密布的文化血脉。

2、油画——《钢水_汗水》。

作品把作者体验到的炼钢工人以苦为乐的高尚情操、忘我的劳动精神,以及火一样的热情,钢铁般的意志,排山倒海的力量等准确、形象地描写出来,作品采用了极度写实的绘画造型语言,以富于感染力的细节描写,体现在画面上,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第1课时用形状表现质感(教案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第1课时用形状表现质感(教案
发展阶段: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1课时)
一、质感的含义:
质感是指触觉或视觉对不同物质的特质的感觉。在造型一艺术中,指艺术家对不同物态运用不同手法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感。
不同物态表面的自然特质,称为天然质感,如:空气、水分、草木、岩石和土壤等。
物体经过人为改造而呈现的表面感觉,称为人工质感,如:金属、陶瓷、玻璃、塑胶、呢麻、绸布等。
课件展示作品《冠军的诞生》。
课件展示作品。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板书设计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一、质感的含义:
二、分析领悟:——画家笔下的质感
1、《根》(油画) 翟亚申、贺大田
2、《任弼时》(油画)邵增虎
3、《冠军的诞生》(油画)杨志坚
课后评价与《根》(油画) 翟亚申、贺大田
组织学生欣赏、分析、思考。
提问: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根据问题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
作品通过刻画苍莽雄浑的黄土高坡——中华文明的摇篮,画家对黄土地地表质感的细腻刻画,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牵引着观赏者的思绪。以极端的写实手法、精致入微的形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联想到老人沧桑的脸,又似裸露的大树之根。这沧桑的风貌不禁让人联想到千百年来生息相关的我们的祖先,以及他们历经的无数苦难和艰辛,从而感受到黄土之下,我们深潜而密布的文化血脉。
兴仁市第六中学教学设计方案
单 元
课时
第1课时用形状表现质感
适合年纪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2020年5月24日
上课时间
2020年5月25日-5月29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不同质感的基本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我探究、表达、尝试等知道质感。

春七年级下册美术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优秀10篇)

春七年级下册美术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优秀10篇)

春七年级下册美术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优秀10篇)二、教学活动●设问思索:师:提问,哪些地方接触过手绘线条图像?生:回答。

师:出示各种图片,生:分析各自内容和作用。

师:总结手绘线条图像“可视性强”,“快速方便”等特点。

●欣赏、明确知识师:引导学生观赏教材中和课件中的图例,初步认识手绘线条图像的普遍存在。

出示《贺兰山岩画》、“儿童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让一生读教材中的第一段文字,知其伴随人类的成长而发展,且早于文字的产生,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能用到。

生:读教材第二段,讨论回答,师:板书小标题。

功能: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事等。

地位:人类的第三语言(除口语、文字外的)实用性: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受工具技法约束。

应用范围广:示意图、路线图、交流图,教学板画图、地质地貌图、侦察图、布置图、叙事图、说明图、美术专业创作等。

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产品安装说明图、使用说明图等实例,让学生观赏,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加深学习兴趣。

●热身练习让学生根据个人程度,按“建议”中要求,或自选内容,也可临摹,感受手绘线条图像的乐趣。

评价展示观赏优秀学生作品,先由学生评价,再由教师总结,指出不足的地方,并即时示范,或与范作对比。

三、学生练习,作业根据“学习建议”要求或以上热身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习有针对性的练习。

教师可根据学习的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创设情境,规定时间,并让学生彩用游戏、竞赛等多种手段进行。

四、作业评析选择较典型的作业收交。

从表达明确、大胆果断、生动流畅、有创造力、新颖独特等方面进行评析。

适时鼓励,少作横向比较。

五、小结通过学习本课,使我们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和用途,知其是人类除语言、文字之外的“第三语言”,简便易行,用途十分广泛。

已能用手绘线条图像的形式对事物进行简练的描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及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了基础。

六、布置下节任务,师生问好,下课。

第二课时(第三课)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描绘,师生评议,教师概括总结,指出不足,并修改指正,说明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虽简单自由,但也是有一定方法可循的。

画家笔下的质感课程设计

画家笔下的质感课程设计

画家笔下的质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画家笔下的质感表现手法,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画家作品中的质感特点,使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不同的质感表现技巧。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掌握质感的基本概念、不同质感的特征以及质感的表现手法。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分析画家的质感表现技巧,并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质感的作品。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质感的基本概念、不同质感的特征、质感的表现手法以及画家作品分析。

首先,我们将介绍质感的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质感的定义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探讨不同质感的特征,包括软质、硬质、透明质等,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识别这些质感特征。

然后,我们将讲解质感的表现手法,包括线条、色彩、光影等,并引导学生分析画家如何运用这些手法表现质感。

最后,我们将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画家作品中的质感特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画家笔下的质感。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将运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质感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手法。

其次,我们将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画家作品中的质感特点,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质感的理解和看法,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最后,我们将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质感的作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将使用《画家笔下的质感》一书,系统地介绍质感的相关知识。

参考书方面,我们将推荐《西方绘画史》等书籍,使学生能够了解画家作品的历史背景。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收集和整理画家作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一、前言在绘画中,质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和观赏价值。

而质感的表现方法也是画家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教案旨在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画家笔下的质感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二、质感的定义质感指的是物体在观察上所展现出来的质地和形态,它包括了对物体的触感、颜色、光泽、纹理等多方面的描述和表现。

三、画家如何表现质感画家们在绘画中,通过颜色、光影、纹理等手段来表现质感。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表现方法:1. 颜色的运用要想表现出物体的质感,首先要注意色彩的运用。

画家们通过不同的色彩和色调来刻画物体的色彩。

比如,青色和蓝色可以表现出冰冷的感觉,黄色和橙色可以表现出温暖的质感。

2. 光影的处理光影的处理是表现质感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明暗度可以表现出物体表面的起伏和光照情况,使画面更加真实自然。

画家们通过增强或减弱明暗度的差异来实现这种效果。

3. 纹理的刻画纹理表现的是物体表面具有的纹路和质地,画家通过细节的表现来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性和质感。

同时,画家们还要注意不同材质的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比如水彩笔和油画笔的纹理表现方式是有所不同的。

四、如何通过质感来提高绘画技巧通过对质感表现的掌握,学生可以提高绘画的技巧和水平。

具体方法如下:1. 观察技巧的提高要想更好的表现出物体的质感,首先要提高观察技巧。

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观察来了解物体的各种质感,同时可以通过模仿画家的做法来提高技巧。

2. 感性思维的训练在学生的绘画过程中,训练感性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想象和感受来创造出真实的质感效果,可以使画作更加贴近生活。

3. 实践和实验的重要性在绘画过程中,实践和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才能更好地掌握质感表现技巧。

五、结语在绘画中,质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作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画家笔下质感的分析和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绘画的技巧和水平,还可以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初中美术_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并形象的描述物体表面质感给予的触觉感受和视觉感受。

2.能够运用绘画手段表现出几种不同物品的质感。

3.关注生活中的景物,不断发现和感受质感之美。

学习重点:学习几种质感的表现方法并尝试表现物品的质感。

学习难点:体验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包含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画面上的物品是什么材质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质感2.对于“质感”一词你们是怎么理解的?(生答)课件出示“质感”的概念,加深学生对质感一词的理解。

3.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仔细观察、触摸桌子上的三种物质,比较它们的质感和感受有什么不同,完成手中表格的填写,时间2分钟,计时开始!(播放音乐)。

小组汇报,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通过认真的观察、触摸和思考,已经对这三种物质的质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4.(课件播放图片)其实无论在大自然还是生活中,不管是固态的、液态的或者是气态的物质都有它们独特的质感。

我们的画家更是从不同物质的质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借助物质的质感表达创作的主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第3课,共同学习感受画家笔下的质感。

板书—画家笔下的(质感)。

二、探究学习1.欣赏画家笔下的质感(1)瞿亚申、贺大田的油画《根》(课件出示)。

描绘了我们中华文明的摇篮—苍茫雄浑的黄土高原。

结合课前预习,谁来说说画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的?(画家在表现体积和明暗关系的基础上对黄土地地表纹理进行了细腻的刻画,使画面表现出了逼真的质感,以此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满目黄土的高原上沟壑纵横,一如老人沧桑的脸,又似裸露的大树之根。

这苍凉的风貌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沧桑的风貌不禁让人联想到千百年来在这里生活、歌唱、哭泣的我们的祖先,以及他们经历的无数苦难和艰辛,从而感受到黄土之下,我们深潜而密布的文化血脉。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质感的概念和作用,学习画家如何运用不同的线条、色彩、阴影等元素来表现质感;2.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线条、色彩、阴影等元素表现质感;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想象力,让学生熟练掌握绘画中表现质感的技巧。

教学重点:1.理解质感的概念和作用,了解质感在绘画中的表现方式;2.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色彩、阴影等元素表现质感;3.熟练掌握绘画中表现质感的技巧,提高绘画技能。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表现质感的技巧,提高绘画技能。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练习、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课程主题和学习目标;2.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质感种类,如金属、布料、皮革等;3.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质感在绘画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

二、讲授(15分钟)1.讲解质感的概念和作用;2.介绍表现质感的线条、色彩、阴影等元素,以及它们在绘画中的应用方法。

三、示范(15分钟)1.教师现场演示如何用线条、色彩、阴影等元素表现不同的质感,如金属、布料、皮革等;2.向学生详细解释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四、练习(40分钟)1.让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自己绘制不同质感的物品,如金属球、布料包、皮革鞋等;2.教师巡视指导,协助学生改正错误;3.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独特的作品。

五、评价(10分钟)1.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2.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作品,互相学习改进。

六、总结(5分钟)1.回顾本次课程内容;2.强调质感对绘画的重要性;3.鼓励学生继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教学资源:1.图片资料:不同种类的质感图片;2.绘画工具:铅笔、彩铅、调色盘、画笔、画布等。

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让学生了解质感概念,学习表现质感的技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但是本课程对学生的绘画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耐心,同时教师也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指导和评价,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案设计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案设计
1、观察、触摸课桌上的几种不同物质,并在小组内交流对每种物质的不同感受,理解质感。
2、思考与交流
在生活中或旅行中有哪些质感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试着说出几组质感反差明显的物质。
师生共同交流课堂内外各种物质的质感之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感。突出本课的学习重点
3、赏析与领悟
一、欣赏油画作品《任弼时》:
交流巩固
6、拓展与提升
中外优秀作品欣赏
欣赏中外优秀绘画作品
为下节课做准备




三、画家笔下的质感
质感:视觉、触觉

主题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为本章节物体质感的感受与表现学习的第一课时,由于课前准备比较充分,课前导入环节设计了学生参与为主的感受体验活动。通过听觉、触觉感受物体的材质与质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参与积极、体验认真,对质感的感受的语言表述较为准确。同时在教师的示范环节中,师生互动广泛,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较强,师生互动交流切题深入,突出了本课的学习重点。但也有一个亟待改进之处,如:在感知材质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一边体验感知(触、摸、闻、捏、掂……)的同时,拿起笔来动手画一画对这种材质的感受,比在后面的欣赏环节中干巴巴地讲表现手法来得更加的真切与自然,学生的学习也会更有成效,也更为下一堂课的画质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分析画家所表达的情感主题。
2.分析画面理解画家仔细地描绘物体的质感是为了表现作品的情感主题,同时也是为了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二、分组讨论:
分析、欣赏、领悟《根》这幅作品。
三、围绕《冠军的诞生》这一主题从绘画内容、绘画工具、材料、具体细节怎么表现等方面来思考与讨论。
1、欣赏与分析油画作品,理解画家笔下的各种物体质感描绘对表现画面主题之间的作用。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第1课时用形状表现质感(教案)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第1课时用形状表现质感(教案)
师生共同归纳:
作品通过刻画苍莽雄浑的黄土高坡——中华文明的摇篮,画家对黄土地地表质感的细腻刻画,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牵引着观赏者的思绪。以极端的写实手法、精致入微的形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联想到老人沧桑的脸,又似裸露的大树之根。这沧桑的风貌不禁让人联想到千百年来生息相关的我们的祖先,以及他们历经的无数苦难和艰辛,从而感受到黄土之下,我们深潜而密布的文化血脉。
过程与方法:自我探究、联想、分析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1、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的差异;
2、肌理、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
难点:体验肌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羽毛————轻巧、柔软——————飘逸、柔美
毛皮——蓬松、柔软、光滑——温暖、高贵、舒适
丝绸——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华丽、典雅
玻璃——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晶莹、纯净
岩石——坚硬、粗糙、无光泽——朴实、原始、顽强
玉器————光滑、温和————清新、高雅
由此得出:
一、质感的含义:
质感是指触觉或视觉对不同物质的特质的感觉。在造型一艺术中,指艺术家对不同物态运用不同手法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感。
兴仁县第六中学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
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
课程设计人
贾老师
主题
第一课时用形状表现质感
适合年级
七年级
背景分析பைடு நூலகம்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主要学习用形状表现质感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无限美妙的自然质感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狗轻巧、蓬松弯曲而轻柔的短线
皮手套光泽、纹理细腻的短线及明暗关系
小结:不同线条、笔触的浓淡变化、落笔的轻重力度、运笔的快慢节奏都能体现对象的质感、体积感,可以将软硬、粗细、光涩等多种感觉形式表现出来,笔触与物象表面贴切吻合,能造成很强的真实感。

表现质感的方法:明暗、线条。

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

3.画家作品展示(PPT)
4.绘制质感的技巧
主要靠笔触、线条和色调的对比变化。

例如,表现坚硬光滑的物体如铁器,陶器,玻璃等,要有严密的线条、均匀的色调、笔触不要很明显;表现松软物体如毛线制品、棉花制品等,要用较松散的线条,色调不要过于均匀,色调中要有较鲜明和较琐碎的笔触;画绸缎,笔触和色调要有跳跃感,以表现其闪光的特点,但在跳跃之中,笔触和色调的过渡要柔和,以表其光滑柔软的特点。

质地光滑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强,高光可以留出轮廓清晰的白纸底色
质地柔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弱,其高光边缘与反光模糊。

学习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可以丰富表现技巧,提高素描造型能力。

但由于素描工具的局限性,只能要求质感的相对真实。

根据材质的轻重、刚柔、光涩、明暗等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

笔触和质地:利用运笔的缓疾、提按、刚柔、方圆、轻重、疏密等变化表现物体不同的质地。

如玻璃、金性、树皮等材质适宜用挺拔紧密的线条,绒毛,丝绸等材质适宜用轻柔的线条。

学生作业
尝试表现一件作品,要求结合
形状与线条明暗表现物体的材质特
征。

(鞋子、文具、玻璃鱼缸、藤
编竹篮、绒毛玩具等)
作品展示分析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通过色彩、
明暗、笔触、线条等手段描绘出物
体的质感,将会获得有趣的艺术体
验。

今天只是一次尝试,同学们如
果有兴趣,你也可以再深入学习素
描,作画者想取得一定的成就,学
好素描是基础。

板书设计: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