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曲教学设计
《夏夜的交响曲》音乐教学设计
《夏夜的交响曲》音乐教学设计夏夜的交响曲音乐教学设计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欣赏夏夜的交响曲这首音乐作品-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内容1. 介绍夏夜的交响曲这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2. 分析乐曲的结构、曲调和旋律特点3. 学习演奏夏夜的交响曲的乐器和演奏技巧4. 学习合唱夏夜的交响曲的歌词和演唱技巧5. 进行听音训练,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与分析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夏夜的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
2. 分析乐曲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整体框架和各个乐章之间的关系。
3. 分析乐曲的曲调和旋律特点,让学生感受到乐曲的情感表达。
第二课时:乐器演奏1. 介绍夏夜的交响曲中使用的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
2. 分别向学生展示各种乐器的外形和演奏技巧。
3. 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尝试演奏夏夜的交响曲的某个乐器部分。
第三课时:合唱演唱1. 学习夏夜的交响曲的歌词,强调发音和表达技巧。
2.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排练,让他们体验合作和团队精神。
第四课时:听音训练1. 播放夏夜的交响曲的录音,让学生仔细倾听。
2. 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
3. 提出问题,让学生表达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乐器演奏和合唱演唱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对夏夜的交响曲的理解和感受,评估他们对乐曲的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根据夏夜的交响曲的氛围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2. 组织音乐会或校内表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演奏和演唱成果。
参考资料- 夏夜的交响曲乐谱- 夏夜的交响曲录音- 夏夜的交响曲的相关资料和评论。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听赏)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案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听赏)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是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的教学内容。
这首交响曲由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创作,是他的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交响曲,让学生感受交响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认识简单的音符和简单的乐理知识。
但他们对交响乐的了解还相对较少,对交响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交响乐的特点,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海顿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交响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通过学习这首交响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了解《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海顿的相关知识。
2.感受交响乐的特点,理解交响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背景、作者海顿的相关知识以及交响乐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播放交响曲,让学生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3.互动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音乐欣赏,相互交流心得。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关于《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教学课件。
2.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交响曲。
3.相关资料:准备关于海顿和交响乐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海顿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交响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乐段,让学生熟悉交响曲的结构。
《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学设计
《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学设计
执教者: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知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感受不同段落的音乐情绪,以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
2.艺术表现:通过聆听、视唱音乐主题等方式,探究《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主题的呈现方式及音乐特点;能够通过对音乐主题的体验、分析、欣赏,积累鉴赏大型音乐作品的经验与方法;感知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在表达音乐内在情感中的作用。
3.文化理解:感受《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振聋发聩、激越动人的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熏陶与感染,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他人、对人类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能对其艺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有所认同与思考。
教学重点:
对《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音乐主题进行体验、分析、欣赏,感知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在表达音乐内在情感中的作用,探究主题的呈现方式及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贝多芬创作风格以及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赏荷兰鹿特丹交响乐团抗疫线上视频。
2.师生交流。
3.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了解贝多芬生平及《第九交响曲》创作背景。
2.简介作品及“交响曲”体裁。
3.出示《贝九》第四乐章音乐内容结构。
4.分段赏析:
(1)观赏第四乐章第一部分讲解视频。
(2)对比第四乐章第二、三部分乐曲创作方法。
(3)边思考边聆听第四乐章第四部分音频。
5.全曲欣赏
6.课堂小结。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学设计
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是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
这部交响曲由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创作,是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交响曲的基本知识,感受海顿作品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对交响曲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对于海顿的作品更是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特点,激发他们对交响曲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交响曲的基本知识,知道《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作者海顿及他的作品风格。
2.能够听懂并分析《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结构和主题。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交响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基本知识及作品风格。
2.教学难点:对《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结构和主题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交响曲的基本知识,介绍海顿及其作品风格。
2.示范法:播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特点。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结构和主题。
4.互动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交响曲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乐谱、图片、视频等。
2.教学器材: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乐谱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部作品。
简要介绍交响曲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海顿的作品风格。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适时讲解作品的背景、结构等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结构和主题。
交响曲《火把节》教学设计
交响曲《火把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 了解彝族的传统节日和文化2.感受作品情感,了解音乐创作特点.3.听辨作品主题,学会分析音乐作品,了解音乐要素是表现音乐的主要手段。
4. 认识短笛和双簧管,了解它们的音色特点5. 初步了解民族调式6. 初步了解回旋曲式。
二. 学情分析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但是他们的注意力还是不容易长时间集中,所以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的兴趣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对音乐主题的欣赏我都安排了非常具有指向性的问题,让他们一边聆听,一边思考。
主要通过听,思,唱,演等手段让学生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分析音乐。
三. 重点难点。
1.感受作品情感,了解音乐创作特点。
2.听辨作品主题,学会分析音乐作品,了解音乐要素是表现音乐的主要手段。
3.感受作品主题一,主题二丰富的情感变化和风格特征。
学会用音乐要素来分析音乐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这首云南民歌(课间已轻声播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开始上课关闭),感受了云南人民的热情好客。
那你们知道云南的火把节吗……都知道呀,不错,对的,我们云南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非常有名。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交响曲.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火把节的来历(ppt播放)用大约半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了解,然后ppt滚动播放精心挑选的火把节的图片。
(同时我做相应的解释:火把节就这样沿袭了下来,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节期三天三夜。
在这三天三夜里,他们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白天,它们在草地上纵情骑马,摔跤,射箭,比武,斗鸡,斗牛,斗羊,选美等等。
晚上,青年男子点燃火把,在山村,山寨,田野中穿行。
由于火把非常多,看起来就像一条条龙在穿梭游行。
然后男女老少都点燃火把,火光冲天,场面十分壮观。
待到尽兴,他们把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的大火堆,他们围着火堆,尽情的歌唱,舞蹈,狂欢到天明,因此彝族的火把节有着“东方狂欢夜”之称。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交响曲,看看作曲家是怎么来表现火把节的。
初中音乐《第六(田园)交响曲》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第六(田园)交响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第六(田园)交响曲》,体会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身处田园的愉悦与满足。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赏析乐曲并能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交响曲的概念,掌握各段主题的情绪和情感,能够描绘各段主题的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分段赏析乐曲,并了解各乐器的音色特点,能对应乐器所扮演的角色【难点】能够感受并说出各段乐曲所描绘的情绪与画面。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创设情境,展示贝多芬的图片,并播放《第九交响曲》的片段。
提问学生:图中人物是谁?乐曲的名称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刚才老师所播放的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乐曲同样也是贝多芬的作品。
引入课题《第六(田园)交响曲》。
(二)感受体验1.初听音乐分段聆听音乐并设问:“听到了哪些音乐情绪?”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有“愉悦”、有“轻松”、有“紧张”、有“舒畅”。
在创作田园交响曲时,贝多芬已经双耳失聪,《田园交响曲》便是他展现自己对大自然热爱的一部回忆作品。
2.复听音乐,结合感受到的音乐特点,了解作者贝多芬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
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他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
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进行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
(三)分段赏析1.教师分段播放歌曲,并请学生感受并描述乐曲各段所描绘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
《第四单元 经典交响 第五(命运)交响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
《第五(命运)交响曲》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赏析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的曲式结构、旋律特征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声乐欣赏能力,感受古典交响曲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交响曲的曲式结构,深入理解各个乐章的旋律特点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交响曲的内在情感和音乐语言,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音乐素材,包括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CD、视频等。
2. 制作PPT课件,用于展示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图和相关图片。
3. 安排分组,每组4-5人,进行团队讨论和互动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贝多芬及其成就,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分步骤讲解《命运》交响曲的主要乐章和情感表达,强调交响曲的结构和音乐语言的特点。
3. 欣赏:播放交响曲的全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体会交响曲的情感和结构。
4. 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疑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5. 实践:让学生尝试演奏交响曲的部分乐章,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音乐的重要性和学习音乐的方法,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音乐的奥秘。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音乐器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增强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结合一些音乐史上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分析《第五(命运)交响曲》的音乐主题与结构,掌握其音乐表现形式。
2. 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
3. 理解音乐与情感的关联,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分析《第五(命运)交响曲》的音乐主题、结构及表现形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其音乐情感感知和表达能力。
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四乐章)教学设计
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四乐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感受交响曲的音乐特点,体会乐曲表达的情绪情感,理解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与分析,了解交响曲这一体裁。
【知识与技能】了解交响曲的体裁与结构;感受乐曲表达的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交响曲体裁及结构。
【难点】通过分析乐曲,感受乐曲传达的情绪、情感,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欢乐颂》,请学生猜歌名,并提出问题,这个歌曲出自哪一部有名的交响曲作品?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欢乐颂》选自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贝多芬的《第九(合唱)合唱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有席勒作词,表现出人们对于幸福欢乐的赞美与渴望。
由此导入新课。
(二)感知乐曲完整的聆听乐曲,提问学生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聆听音乐,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欢快、激烈,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音乐感觉变化丰富,体会到人们不同的心情与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了解“交响曲”这一题材,请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
教师总结:交响曲,来自于古希腊语,意为“共同发出的声音”。
常指的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器乐作品。
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表现力来营造更加丰富的音乐形象和更深刻曲折的感情世界,同时是音乐家创造性思维高度发展的体现。
交响曲一般由四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板,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者是谐谑曲,第四乐章为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是回旋奏鸣曲式。
(三)深入学习1.聆听音乐,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
教师完整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并提问学生整个乐曲可以分成几段?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根据乐曲中音乐的再现,可以将乐曲分成三部分。
分别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是典型的奏鸣曲式结构。
2.了解背景,分段体会音乐感觉。
(1)教师请之前搜集好资料的学生简单介绍《命运交响曲》。
教师总结: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贝多芬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通过音乐鉴赏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理解《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意义- 通过音乐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和能力教学准备- 电脑和音响设备-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音乐录音- 乐器和乐谱(如钢琴、小提琴等)- 音乐评论和分析资料教学活动1. 音乐鉴赏- 播放《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音乐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
- 分享不同的音乐评论和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音乐。
2. 音乐分析- 分析《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的乐章结构、旋律和节奏特点。
- 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元素运用。
3. 音乐表演- 分组让学生依照自己的乐器技能选择合适的乐器。
- 准备乐谱和指导学生合奏或独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的片段。
4. 创作分享- 鼓励学生自行创作与《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相关的音乐作品。
- 学生可以选择个人创作或小组合作,并在班级中分享演出。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音乐鉴赏和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 评价学生在音乐表演和创作中的技巧和创意。
参考资料-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音乐录音-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乐谱- 音乐评论和分析资料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祝您的教学活动成功!。
《夏夜的交响曲》音乐教学设计
《夏夜的交响曲》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1.1 课程定位《夏夜的交响曲》作为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旨在通过对其深入解析,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提高音乐素养。
1.2 学生情况本课程适用于中学生,假设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专业的音乐知识。
1.3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
- 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
- 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2.1 交响乐基本知识- 交响乐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 交响乐的组成:乐器、编制、声部等。
2.2 《夏夜的交响曲》作品解析- 作曲家背景及作品特点。
- 作品结构:乐章、主题、旋律、和声等。
- 作品风格:古典、浪漫、现代等。
2.3 音乐欣赏方法- 听觉训练:音高、音色、节奏等。
- 情感体验:作品表达的情感及如何感受。
- 分析与评价:从专业角度对作品进行简单分析。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对交响乐基本知识、作品解析及欣赏方法进行系统讲解。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分析《夏夜的交响曲》等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交响乐的特点。
3.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如合唱、合奏等,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
3.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安排4.1 课时本课程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4.2 教学计划- 第1-4课时:交响乐基本知识。
- 第5-8课时:《夏夜的交响曲》作品解析。
- 第9-10课时:音乐欣赏方法及实践。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5.2 作品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夏夜的交响曲》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5.3 音乐实践评估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表现,如合唱、合奏等。
5.4 期末测试设置期末测试,涵盖交响乐基本知识、作品解析及欣赏方法等内容。
六、教学资源- 教材:《夏夜的交响曲》及相关交响乐作品。
- 音响设备:CD、音响、耳机等。
(花城版)音乐二下第8课欣赏交响曲《暴风雨》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二下第8课欣赏交响曲《暴风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暴风雨》交响曲是音乐二下的教学内容,它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力,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激情。
本课通过欣赏《暴风雨》交响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体验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交响曲的介绍,也有对作曲家海顿的简介,有助于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历史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交响乐作品,对交响乐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对于《暴风雨》交响曲的音乐特色和表现手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学生应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和理解音乐与自然的联系,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感受《暴风雨》交响曲的音乐特色,理解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2.了解交响曲的历史和特点,认识作曲家海顿。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暴风雨》交响曲的音乐特色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交响曲的历史和特点,作曲家海顿的简介。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暴风雨》交响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讲解法:对交响曲的历史和特点,作曲家海顿的简介进行讲解。
3.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暴风雨》交响曲的介绍,作曲家海顿的简介等。
2.教学视频:播放《暴风雨》交响曲,供学生欣赏。
3.教学素材:有关《暴风雨》交响曲的乐谱和分析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暴风雨》交响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自然的联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暴风雨》交响曲的创作背景,讲解交响曲的历史和特点。
同时,介绍作曲家海顿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作曲家及其作品。
3.操练(10分钟)分析《暴风雨》交响曲的音乐特色,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对乐曲有更深入的理解。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暴风雨》交响曲的理解和感受。
高中音乐_《第九(合唱)交响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一、教学目标:1、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期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其音乐内容。
2、了解什么是交响乐3、通过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作品,以及对作品背景的了解,感受贝多芬顽强的创作毅力以及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实质,提高自己对古典音乐的鉴赏水平,激发更深层次的审美情趣,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宽广的胸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期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其音乐内容。
难点:通过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作品,以及对作品背景的了解,感受贝多芬顽强的创作毅力以及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实质,提高自己对古典音乐的鉴赏水平,激发更深层次的审美情趣,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宽广的胸襟。
三、教学过程:学情分析高中阶段是学生刻苦备考高考的关键阶段,学生们的大量时间被所谓的主课所垄断,音乐艺术课,只能是他们休息的场所,所以大部分时间在艺术课堂上,同学们都会表现出特别疲惫和倦怠,不善于参与,不善于表现,不善于互动。
尤其本节课我讲的交响乐对学生来说更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须式的音乐,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并深刻领悟音乐多表出来的内涵我思考了很多,做出课件让学生能更直观更表面的理解音乐,再深入的去思考音乐。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测评结果及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
第八单元第十五节,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其中主要内容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这是他在交响乐领域中伟大成就的总结;它最集中地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
《第九交响曲》是法国革命的理想和成果被彻底摧毁的那一段反动时期写成的。
在那艰难黑暗的日子里,这位日渐衰老的伟大作曲家,仍然忠于革命的信念,始终以自己的音乐作为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号角。
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田园)交响曲》教学设计
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田园)交响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六(田园)交响曲》是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经典曲目,由柴可夫斯基创作。
这首交响曲描绘了俄罗斯乡村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首交响曲,学生可以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感受不同乐章的氛围和情感,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交响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欣赏和分析交响乐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第六(田园)交响曲》的背景及作者柴可夫斯基。
2.能够说出交响曲的基本结构,分辨三个乐章的特点。
3.感受乐曲中的情感变化,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4.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四.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交响曲的基本结构。
2.感受乐曲中的情感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感受乐曲的美妙之处。
2.讲解法:教师对乐曲的背景、作者及乐曲结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4.表达法: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乐曲介绍、作者介绍、乐曲结构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乐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第六(田园)交响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妙。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标题,了解乐曲描绘的场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介绍乐曲的背景、作者及乐曲结构。
讲解乐曲分为三个乐章,分别是:第一乐章(活泼欢快)、第二乐章(宁静柔美)、第三乐章(激烈激情)。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乐曲中的片段,让学生分辨三个乐章的特点。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对乐曲的理解。
第一交响曲音乐教案小班
第一交响曲音乐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交响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能够听出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和乐器组合;3. 能够欣赏和分析经典的第一交响曲;4. 通过学习交响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和乐器组合;2. 第一交响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CD或音频设备;2. 乐器模型或图片;3. 第一交响曲的乐谱和分析资料;4. 讲台和黑板。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交响乐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和氛围。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交响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和乐器组合(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包括序曲、慢板、舞曲和终曲等部分。
然后,教师展示不同乐器的模型或图片,向学生介绍交响乐中常见的乐器组合,让学生了解交响乐的丰富多彩的音色和声音效果。
3. 学习第一交响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第一交响曲的背景和作曲家的生平,然后分析第一交响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教师可以结合乐谱向学生展示第一交响曲的音乐结构和演奏技巧,让学生对这部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4. 听取第一交响曲并进行欣赏和分析(30分钟)。
教师播放第一交响曲的音乐,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和氛围。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5. 学生表演和讨论(20分钟)。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交响乐的模拟演奏,让学生亲身体验交响乐的魅力。
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交响乐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入思考和交流。
6. 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交响乐的重要性和美妙的音乐魅力,鼓励学生多多欣赏和学习交响乐,培养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欢乐的命运之神———贝多芬的交响曲教学设计
课程篇一、使用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新课标实验教材《音乐鉴赏》第八单元第15节《欢乐的命运之神———贝多芬的交响曲》。
二、课标分析本节课的课标分析一: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及《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
但是,我认为贝多芬对于后世的贡献主要在于器乐方面,涵盖的内容太多,一节课同时学习奏鸣曲和交响曲容量太大,容易产生重点不突出、难点解决不好的问题,因此,在本节课我选择了摘入学习贝多芬的交响曲,从而能把贝多芬的《命运》以及《合唱》交响曲的三个主题聆听、体验、学习透彻,起到了以点带面、窥斑见豹的效果。
课标分析二:了解贝多芬的简单生平,认识维也纳古典主义后期的音乐文化特征。
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多少还是要让学生了解一点的,不过在教法上要注意适时讲解,最好在聆听、双基中让学生学习获取。
课标分析三: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这些定义性的知识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还是要从双基教学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来获取这些知识,从而喜欢交响乐,喜欢音乐,达到学生受益终生的最高境界。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经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量、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学习群体,他们正处于逐步走向成人化的关键时期。
在学生求知欲强烈、思维活跃的前提条件下,教师适当引导和鼓励,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材分析本节课《欢乐的命运之神———贝多芬的交响曲》是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八单元第15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大家熟悉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以及《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进行对比聆听欣赏,以情感激发兴趣,再以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教材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这个课题,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杰出代表,掌握了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窥斑见豹的作用。
但是我感觉这个课题很大,包括的内容以及知识点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响曲》
教案
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作
者
作
品
介
绍
5分
钟
贝多芬对交响曲发展的贡献不可估量,他的
交响曲思想内涵深刻、戏剧性强烈,英雄形
象和革命精神在他的交响曲中得到了完美的
体现。
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
展示了一幅与命运
斗争的场面,音乐象征着英雄的力量如排山
倒海之势,向命运发起猛烈的冲击。
了解作者及
作品的创作
背景
为聆听乐曲
做好铺垫
聆
听
欣
赏
3分
钟
引导学生分段欣赏并提出问题:
1.乐曲的开始要表达的是什么?展现给你怎
样的画面?
2.乐曲有着怎样的冲突与发展,它想告诉我
们什么?谈一谈你对命运的理解与感受。
师生总结:音乐一开始出现了命运敲门
式的动机主题,顽强、威严、凶险。
它是整
部交响曲的“核心”。
欣赏
思考
感受
讨论
想象
让学生展开
想象,提高
学生的音乐
感受、理解
能力,同时
带给学生美
的享受
交响曲的特点
音
乐
知
识
2分
钟
交响曲的发展过程中,以“交响曲之父”海
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
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
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了解交响乐队的配置
聆听、感受
了解交响乐
队的配置及
相关知识,
更好地欣赏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