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认知结构
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
Al t t: i h e eo me t o r c s — a e e c i g r f r t e e ae a lt o r b e . e i c n i e c ewe n s u e t ’ m me W t t e d v lp n fp o e sb s d ta hn eo m, h r r fp o lms Th o s t n y b t e t d s h o n s n
n e o sr c h t d s c r t tu t r t — a d ta hn 6 m pa et ewa o h mo t e eo me a d rc n tu tt e su e t’ gt we sr cu ei a k b e e c i gr f r t v h y f rt e s o h d v l p n t n o i n s s e o
作者简介 : 晓林 (9 5 ) 女 , 黄 16 一 , 高级工程师 , 从事研究方向 : 营销信息化管理
Au 2 0 g 0 9
学 生 认 知 结 构 的 构 建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为 导 向 的 课 程 教 学 设 计
黄 晓林
( 常州信息职业 技术 学院信息管理系 江苏 常州 2 36 ) 1 14
摘
要: 以工作过程 为导向的课 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 种 问题相继 出现 , 各 课程 改革 中首要解 决 的问题是 学生原有 的认 知结 构 和以项 目任 务为载体 的认 知结构之间的矛盾 。应分析 了解 高职学生的认 知结构 , 在课程 教学 中重新构建学生 的认 知结 构。只有解决 了这个矛盾 , 教学改革才 能顺 利进行。
目任 务 为 载 体 的 认 知 结 构 之 间 矛 盾 。 在 认 知 过 程
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基础。
0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未来的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
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05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的挑战与批评
对理论的挑战
实证支持不足
尽管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具有其独特的见解,但在实证研究方面缺乏足够的支持, 其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螺旋式课程设计
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因此课程内容应该按照学 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进行设计,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课程体系。
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强调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布鲁纳认为学科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掌握。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新知识并将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通过积 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促进知识的理解和长期记忆。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对于教育实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布鲁纳的背景和贡献
布鲁纳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在20世纪50年 代提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成为当时教育心理学领域的 重要突破。
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 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 录
• 引言 •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概述 •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 •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应用 •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挑战与批评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知 识的学习和认知结构的构建。
小学生知识层次
小学生知识层次引言小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之一,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了解小学生的知识层次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以及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的知识层次,包括认知能力、学科知识和社会认知等方面。
认知能力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经过基础教育的学习,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认知能力方面,小学生逐渐发展出以下几个层次:•感知认知:即通过观察、听觉等感官获得信息,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和理解。
•概念认知:通过吸收和内化各种概念,对事物进行分类、归纳和概括。
•逻辑思维: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思维,建立起一定的思维模式和框架。
•抽象思维:具备一定的抽象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
学科知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各种学科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
在这些学科知识中,小学生逐渐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框架,提高自己在各个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在学科知识方面,小学生的层次包括:•基础知识掌握: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识字、计算、基本科学常识等。
•知识扩展与应用:通过学习各种知识,逐渐扩展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建立起知识与实践的联系。
•跨学科综合能力:在各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社会认知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开始建立起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在社会认知方面,小学生的层次包括:•个人认知:认识自己的角色、责任和身份,并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定位。
•家庭认知:了解家庭的作用和重要性,建立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社会认知:逐渐了解社会结构、规则和价值观,为进一步融入社会做准备。
总结小学生的知识层次是一个逐渐建立起来的过程,在认知能力、学科知识和社会认知等方面逐步提升。
了解小学生的知识层次,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和辅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希望本文所述能为关心小学生成长的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有效搭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容包括数学知识和这些数学知识在头脑里 的组织方式与特征 。 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 的逻辑性 ,教材 的 内容更是一个较 为严密的逻辑体系 ,而学生头脑里 的数 学认 知结构 ,内容之间
构过程中 ,其 已有知识经的 有 效 性 。 教 学 实 践 证 明 :学 生 的 已有 知识 经 验 是 构 筑 新 知
建 构 主 义 认 为 :学 习不 是简 单 的 信 息 积 累 , 更 重 要 的 是 新 旧知 识 经 验 的相 互 作 用 以及 由此 而 引 发 的 认 知 结 构 的 重 组 。
探究过程本身进行 反思、评价,会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 、方法
的悟 性 ,这 是 提 高 学 生 数 学 能 力 的 有 效 之 举 。课 堂 中 , 当学 生
能 推 广 ,从 而 增 强 所 学 知 识 的 迁 移 能 力 ,帮 助 学 生 使 认 知 结 构
更加 明晰 。实践证 明,在教学中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 “ 反思 ”
的 教 学 指 导 ,让 学 生在 数 学 探 究 活 动 后 ,对 数 学 问题 的答 案 和
二 方法沟通化 。促进学生知识 的自我建构
识的平台,在数学教学 中只有把握 了学生 的学习起 点,才能找 准教学的切入点 ,我们 的教学才 能做 到有 的放 矢。我们 教师在
备 课 时 总 是 会 根 据 自己平 时 对 学 生 的 了解 ,合 理预 测 学 生 的 现
并无严格的逻辑顺序 ,有 时还会 因为学习者本 身在接收、理解
上的偏差和学 习后 的遗忘等原 因,数 学知识结构一旦被学生 内 化为认知结构 以后 ,其 内容之 间的逻辑性和层 次性往往会被淡
明确 了计算 除数是 小数的除法的正确方法后 ,老师抓住契机 引 导学生进行反 思、提升: “ 我们再回头看看 ,刚开始有些 同学 动不 了笔 , 当时是什 么 问题卡住 了呢? ”学生 回想后 答道 : “ 我 当 时没有 想到把 除数 变成整 数 ” ,这 是学 生对 自己学 习 过程 的一个解 剖反省的过程 ,头脑 中再一次 强化 了 “ 我 以后要 考虑 怎样把 新知转化为 旧知 ”的思想 ;还有 学生 反思了 自己前 面错误 的原因: “ 我只顾着改除数 ,没顾上 改被 除数 了。”通
学生学科认知结构的建构
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既包括学科的知识结构,如基本概念、定理体系等,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也包括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时的认知结构,如长期以来形成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等,是一种能动的反应。
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角度与深度不一样,思维的方法与特点不一样,解决问题的路径与能力不一样,这必然带来认知结构上的不同甚至迥异。
因此,对学科知识的死记硬背,只是一种简单的知识叠加与堆砌,不一定能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我们要重视并研究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探索规律,着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引领他们将客观的知识真正内化为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一、探究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特征,正视教学问题时下,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都已耳熟能详,在公开课上也常常能“秀”出不少新的花样,但在日常的教学中,依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学”不够重视。
很多课堂依然是“一潭死水”,教师拼命地把一些概念、公式、定理灌输给学生,然后布置海量的练习,再贯之以大大小小的测试。
灌输、练习、测试的“老三步”,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成为机械的概念堆砌,这种孤立与简单的堆砌一般不可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更不可能使学科知识真正内化为一种科学的方法与技能以及正确的认识论与价值观。
还有一些教师注重了“学”的过程,但忽略了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特殊性,尤其是作为个体学生其差异性的存在,他们以统一的“模子”去铸造学生,反而可能让一些学生形成一种失败的、痛苦的体验。
如果我们把对学生认知结构的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就可能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尽可能完备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终身的发展。
对认知结构的探索,最早起源于皮亚杰的图式理论。
他以主客体的关系为出发点,在其重要的著作《发生认识论原理》中提出:“认知的结构既不是在客体中预先形成的,因为这些客体总是被同化到那些超越于客体之上的逻辑数学中去,也不是在必须不断地进行重新组织的主体中预先形成了的。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认知也称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认识、理解事物或现象,保存信息并利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认知发展就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中学生身心的发展,社会活动和学习要求的增加,对中学生认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们的认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学生认知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中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加速发展的第二高峰期,生理的发展为其认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前提.所以整个中学时期学生的认知发展都处于迅速上升阶段.新的认知结构的出现使得中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假设、抽象概念、逻辑推理等手段解决问题.在初中阶段,学生认知的特点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占主要优势,但还属于经验型的逻辑思维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迅速发展,认知结构不断完善,辩证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大幅度的发展,已经能够用理论做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经过中学阶段的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具有如下特征:(一)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二)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曾强.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三)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和个性等。
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对认知活动起走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同时,认知发展又促进了情意、个性等发展。
因此,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形成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使心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谈谈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益也 会 大幅度提 高 本 文 就通过 我个人 在教 学 中的几 个实 的 速 度 与 加 速 度 ( 滑轮 磨擦 与绳 的质 量不计 , 图 3中 水 平 面 例. 谈 谈 如 何 塑造 学 生 良好 认 知 结 构 的 几 点 体 会 : 光滑) 。 选 择学 生熟悉 的材 料加 以引导 , 这是塑 造学 生 良好 认 知 结构 的 一 种 重 要 途 径 我 们在教 学时 , 往往 有些 内容 比较抽 象 , 难 以理解 , 学生
m M M
理解新知识 。 在 头脑 中就会迅 速、 准确建立新 的认知 结构。 例如 : 高二 选修 3 —1 《 静 电场》 这 一章 中 , 电场 强度 与 电 图2 图 3 势这 两个概念 的物 理意义是 一个教 学难 点 . 很 多学生学完后 对于 图 2 。 学生很容 易得 出 M、r l l 的速 度、 加 速度数值 均 都较难 理解。 在 教 学时 . 为突破 这一难 点, 把 它真 正变为 学生 相 同。 认知 结构 的一部 分 ,我 充分利 用 同学以前 学过的 一些物 理 而对 于图 3 , 不 少学 生误认 为 m、 M 速度相 等 , 少数 同学 量, 如 密度 p = M/ v、 电 阻 R= u/ I 、 匀速直线运动 的速度 v = s / t 甚至把 I ' D - 、 M 的加 速度 也看成相 等。产 生这种错 误 的原 因是 等为例 , 反 复说 明利 用比值 定义物 理量 时 。 这 个量反 映的是 同学在 头脑 中建 立的是 图 2所示 的结构模 型 。 当遇到 图 3结 物质 或物体 的某种属性 。 而与等式 另一 边的各分量 无本质联 构模 型 时 , 由于 学生先入 为主 , 就 将 图 2的 结论 直接 “ 移植 ” 系。 这也是 比值 法定 义物理 量 的特点 , 以后 每遇 到 这种 用比 过来, 我针 对这种情 况 , 一 步一步对 学生进行 分析 , 看 两图不 值 法定义物理 量 时就 强调 一 次 。 经过 多次重 复 . 学 生头脑 中 同在什 么地 方 。 产 生错误 的原 因又在哪 里。通过这样 比较 、 分 就 自然会形 成特有 的思维定 势。 在 学到电场 电场 强度和 电势 析。 学生基本 能克 服这种 思 维定 势的 消极 影 响 , 重新 构建 自 时, 只要 给 学生点到 F / q与 ∈ / q 的 比值 在 电场 中同一点是 恒 己新 的认 知 结 构 量, 而在 不 同点数值一般是 不 同的 。 学生就立 即能与头脑 中形 三、 及 时练 习 。 加 强 反馈 , 使 新的 认知 结 构 更清 晰 和 稳 成的认知 结构相联 系, 明确 电场 强度 和 电势就 是反 映电场本 定。 这 是 塑 造 学 生认 知 结 构 的 重 要 方 法 身性质 的两个物理量 , 从 而也就理解 了它们的物理 意义 学生经过新 知识的 学习 , 新 学的知识 可能与原 有 的认 知 二、 选择一 些比较性 的材料 , 克服思 维定势的消极 影 响, 结构 结合不 牢 固或 不 清晰 ,这 就会 影响 新的认 知 结构 的建 可 以提 高辩别新 旧知识不 同点的能 力 . 这 是塑造学 生认 知结 立, 如果 能及 时练 习 , 加 强反馈 及 纠正是 行之 有效 的 重要 方 构 的 另 一 重 要 途 径 法。正如 美国心理 学 家奥 苏伯 尔指 出的 : 即使 单独一次 练习 . 节或一章 内容 学完后 ,由于新 的认知结构 不够 牢 固, 其效果 也 能反 映 学 生的认 知 结构 的影响 : 同时 . 通 过一 次练 些同 学在遇 到与 头脑 中认知 结构相似 而不相 同的 问题 时 . 习所获得 的新 的信 息 , 反 过 来又修 改原有 的认 知结 构 . 这种 往往 就会 想 当然 的照搬 结论 , 结果 出现 错误 。为 了提 高新 旧 改 变 了 的认 识 结 构 又 会 影 响 下 一 次 练 习 。 知 识之 间的辩 别性 . 在 教 学时 。 我 多次设 计 了一些 比较 性材 在 让 学生练 习时不 能走走 过程 , 必须保持 一 定 的“ 量” . 料。 很好 的解决 了困绕 学生的这些 问题 因为只有重复 练 习,才能增加 新知识 的稳 定性 与清晰性 . 防 例如 : 在 高一《 力》 一章 学 完后 , 许 多 同学对弹 力及 弹 力 止 遗忘 , 但 同时一 定要克 服 “ 题 海” 战, 因为题海 战不但 浪 费 与重力的 关 系搞 不清 , 为此 。 我设计 了下 面一组题 。
布鲁纳认知结构说
布鲁纳认知结构说布鲁纳认知结构说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一种理论框架,由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于1995年提出。
该理论主张认知是一种结构化的过程,人们通过构建和调整认知结构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本文将介绍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和应用,并探讨其在教育和学习中的意义。
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核心概念是认知结构,即人们对事物的观念、概念和知识的组织和表达方式。
认知结构是人们对世界的主观理解和解释,它由认知模式、认知框架和认知图式构成。
认知模式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模式化的思维方式,它反映了个体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认知框架是人们对特定领域的知识和理解的组织结构,它决定了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相关的信息。
认知图式是人们对特定情境和经验的心理模型,它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模式和认知框架的整体组织。
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主要观点是认知结构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的。
个体通过感知、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与外部世界进行互动,从而获取新的信息和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加工,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个体会通过不断地调整和重构认知结构来更好地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
布鲁纳认知结构说在教育和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该理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信息。
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发展。
此外,教育者还应该创造有利于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布鲁纳认知结构说还对学习过程中的评估和反馈提出了新的观点。
根据该理论,评估不仅仅是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评估。
评估应该关注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以及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学习策略。
同时,反馈应该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帮助学生调整和重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学习的深入和发展。
认知结构(荟萃知识)
认知结构:指头脑里的知识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过度学习:即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后或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后,对某一课题继续学习。
教学设计: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媒体等基本要素。
将运用系统方法的教学过程加以模式化。
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特征是思维过程及其产品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有意义学习:指学习者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材料有潜在意义,两者结合而产生心理意义,或者说,是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学习的内容。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动作方式。
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
其设计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克的划分,教学顺序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
疲劳:是人们连续学习和工作后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可以分生理和心里的疲劳。
预防学习疲劳的措施:1.防止过重负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2,建立和执行符合卫生要求的休息制度。
3,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注意休息和营养。
5,重视适当的营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临床个案法。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发展发散思维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
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结合实际分析教师角色应当具备的主要心理特征: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原则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原则认知结构教学是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中心,通过组织和调控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布鲁纳是认知结构教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旨在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认知发展。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即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和思维模式。
他强调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来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材料,使学习更加有意义和有效。
布鲁纳提出了“启发性学习”的概念。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一种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当的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启发性学习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动力。
第三,布鲁纳强调学习的社会性。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共享。
同时,教师也应该充当学习的指导者和支持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布鲁纳提倡“适应性教学”的理念。
他认为,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进行调整和个性化的指导。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水平,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布鲁纳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
他认为,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还需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展元认知能力,即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进行监控和调节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社会性,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动力。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doc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doc一、理论背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 Ausubel)提出了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重组和概念形成的过程,将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该理论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选择、同化、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二、理论要点1.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它由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命题、表象等组成。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2.同化同化是指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使其成为已有认知结构的一部分。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同化的过程。
当新知识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时,学生就能理解新知识并产生新的意义。
3.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当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不符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
奥苏贝尔认为,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促使学生调整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
4.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奥苏贝尔认为,使用先行组织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策略根据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1.激活学生的前知: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应先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并激活与新知识相关的前知。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2.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应创设与新知识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将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同化。
3.组织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在认知冲突中调整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
4.提供先行组织者:在教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应提供一种先行组织者,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同化。
5.促进自我反思: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学生的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
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但在不少学校里,我们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尽管像容器、接收器一样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可到面临实际应用时,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这种“高分低能型”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
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
案例描述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60×50240×20师:你是怎么口算的?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3.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4.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5.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6.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1) 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学情分析 认知结构
学情分析认知结构教学中,一切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设计教学。
因此,我们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1.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搞好教学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即将获得的知识常常是前后密切相关的。
因此,教师应对全班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对每名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全面了解。
2.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提升这一能力。
3.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每名学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来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
(我们学校学生为三——六年级)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生活将产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生影响。
我们可以从学生原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既把知识讲清楚,又不至于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易理解,易接受。
4.学生的身心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因材施教。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阶段,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求知欲,但遇困难又易灰心丧气,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对小学生既要尊重又要加强教育,严格要求。
教师要保护他们进取的自信心,否则会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身心特点,充分尊重每一个同学。
5.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教学设计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
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自身智力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
教师要鼓励学生好好学习。
把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查清楚,我们的教学就有目标了。
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方法
联系:建构主义和认知结构主义,都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
都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由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观。
区别: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通过学习共同体在具体的情景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认知结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通过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教学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
认知结构主义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是教学的中心,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具体内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斯腾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从: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进行论述。
1.知识观: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需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进行建构2.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差异性,具有巨大的潜能。
因此,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生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社会互动性(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助进行学习)和情境性。
4.教学观:教学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学前班人体结构认知
学前班人体结构认知学前班是孩子进行初步学习和认知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体结构的认知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学前班孩子的人体结构认知,并提出一些培养孩子对人体结构认知的方法。
一、人体组成人体是由各种不同的器官和系统组成的。
首先是头部,包括头发、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然后是上肢和下肢,包括手臂、手、腿、脚等。
还有躯干,包括胸部和腹部。
最后是皮肤,它覆盖在我们的身体外面,起到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
二、孩子对人体结构的认知在学前班阶段,孩子开始逐渐认知人体的不同部位和功能。
他们可以通过玩耍和观察来探索人体结构。
例如,他们可以自己抚摸自己的头部,感受到头发的质地和眼睛的位置。
他们也可以观察其他人的身体,比较不同人的眼睛、嘴巴等部位的相似和差异。
除了观察和玩耍,学前班的老师还可以通过教具和绘本来引导孩子对人体结构的认知。
可以使用拼图游戏,让孩子将各个器官的拼图组合在一起。
还可以读绘本,通过插图和文字向孩子介绍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三、培养孩子对人体结构认知的方法1. 主动参与体验:学前班的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不同身体部位的功能。
例如,让孩子模仿动物的动作,让他们感受到手臂和腿的灵活性。
2. 制作手工模型:使用黏土、纸张等材料,让孩子亲手制作人体各个部位的模型。
通过亲自动手的方式,可以增强孩子对人体结构的认知和记忆。
3. 探索身体功能:通过各种实验和游戏,让孩子探索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
例如,让他们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感受到手的触觉功能。
还可以让他们用眼睛观察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锻炼眼睛的视觉功能。
4. 借助图画和绘本:孩子对图画和绘本非常感兴趣,可以使用绘本来介绍人体结构。
可以选择有趣的绘本,结合插图和文字,向孩子展示人体的内部和外部结构。
结语学前班是孩子初步认知世界的重要阶段,人体结构的认知是其中的一部分。
通过各种活动和方法,孩子可以逐渐认识和理解人体的组成和功能,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
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摘要:一、引言二、认知结构变量的概念三、影响四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的主要因素1.生理发展2.社会环境3.教育因素四、对我国教育实践的建议1.关注学生的生理发展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
特别是在四年级这个关键时期,学生的认知结构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进行探讨,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二、认知结构变量的概念认知结构变量是指影响个体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的各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些变量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影响四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的主要因素1.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影响四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身体逐渐发育成熟,大脑功能也在不断完善。
因此,生理发展对于学生的认知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发展。
其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尤为重要。
3.教育因素教育因素是影响四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的关键因素。
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质量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发展。
因此,教育者需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以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
四、对我国教育实践的建议针对影响四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的主要因素,本文对我国教育实践提出以下建议:1.关注学生的生理发展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生理发展,尤其是大脑发育和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
这样,教育者才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效果。
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认知结构发展的环境。
此外,教育者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
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
(最新版)
目录
1.引言
2.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
3.认知结构变量
4.结论
正文
【引言】
在教育领域,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对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
【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
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储备: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数学、语文、英语等。
这些知识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2.思维方式: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抽象概念。
3.学习方法: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如阅读、记忆、思考等。
这些学习方法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认知结构变量】
认知结构变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发展:四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能够更准
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社会适应:四年级学生开始逐渐适应社会生活,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合作。
3.自我意识: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
4.学习动机: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从外部动机转向内部动机,他们开始对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
【结论】
总之,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表明,他们在知识储备、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
作为教师,应关注这些变量,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认知结构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
认知结构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
认知结构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们在理解和处理信息时所使用的心理过程和组织方式。
认知结构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认知单元组成,这些单元可以被认为是人们思维中的“想法”、“概念”、“信息”等。
在教育心理学中,认知结构被认为是学习、记忆和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认知结构来实现的。
认知结构中的某些单元可能更容易被学习、记忆和回忆,而其他单元则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强化。
认知结构还可以解释人们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方式。
在解决问题时,人们通常会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并使用认知结构中的单元来理解和处理这些部分。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除了在学习中的作用外,认知结构在其他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情绪调节和社交交流中,认知结构也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
认知结构的概念在教育心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理解认知结构的概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学习、记忆和思考的过程,并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
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但在不少学校里,我们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尽管像容器、接收器一样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可到面临实际应用时,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这种“高分低能型”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
我班是创新教学改革实验班,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
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60×50240×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
(见图1)
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
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生:进了位要加到来。
2.请你说一说红色得数是怎么得来的?(见图2)
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780×54208×40107×130
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
(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
(3)650×40=2600()
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
师:当完了医生,我们再去哪里呢?
2.第二关:选择超市。
(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见图3)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
B、10000
C、1000
(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个0。
A、3
B、4
C、5
(4)508×40,它们的积是()
A、2320
B、20320
C、2032
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
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2400
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
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案例分析
这是我校创新教学改革示范课,得到了一致地好评,关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既然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为什么没有从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引入?
2.为什么出示材料是书中的例题却当作练习讲?书中的例题是已经提出问题的,而本节课却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问题基础上筛选出例题中的问题?
3.为什么这节课改示范课中学生能全员参与、全神贯注呢?
回顾这节课,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巧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建构认知。
知识迁移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指的是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
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念最好的体现。
二、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
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
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
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
任何人都不会否认这样的事实:如果一个人不能将知识表达出来,是不能算是对知识已经理解和掌握的,尽管对知识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
本课并没有直接出示例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较好的解决了许多学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问题。
三、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
数学活动有三个层面:直观感知层面、认识理解层面、结合生活综合运用层面。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在综合运用层面,本课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味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
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
新课程提倡建立多元化、共同参与的激励性评价模式。
上课一开始,一句话的课前组织教学,“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未知欲,实现了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
由于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不就是我们新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