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的应用—半角模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转的应用—半角模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半角”模型,明确符合旋转类型题的两个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用心经历探究模型演变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分类”、“化归”的研究思想,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我学习与合作交流,明确辅助线的构造原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
学重点、难点:
重点: “半角”模型的辨别及灵活应用。
难点: :辅助线的添加及说明能力。
二、教学流程:
(一)常规积累:
如图将AC ,AE 顺时针旋转90o ,∠BAC=900,∠EAF=450
将会得到哪些相等的角?请写出来 :
设计意图:半角模型, ∠BAC=900,∠EAF=450
通过旋转,将另一个半角的的两部分拼在一起,即∠DAF=
∠CAE+∠BAF=450从而构造出一对等角,即∠DAF=∠EAF 为本节
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典例解析
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45°,连接EF.求证:DE+BF=EF
1、先让学生在学案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2、让学生讲解思路,互相补充,用多种方法解答。
3、让学生择优选择一种方法整理证明过程,找一名中等生板演证明
过程。其他同学点评错误。
(三)变式训练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2∠EAF=∠BAD
AB=AD,∠B=∠D=90° BF、DE、EF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是否仍然成立,请证明
本题是对典例解析题目的变式,由旋转角是90度变为任意∠DAB
先让学生在学案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找一名同学板演解
题过程。师生共同点评纠错。
B A
E
2、如图,已知Rt △ABC 中,∠ACB=90°,AC=BC ,点D 、E 在斜边AB 上,且∠DCE=45°,探究BE 、DE 、AD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由上面的旋转后第三边在一直线上变为垂直关系,结论的和差关系变为 勾股数关系.让学生在投影仪下展示辅助线的作法,并说明解题思路。板演解题过程,学生点评纠错。
4、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BC >AD ),∠A=90°, AB=BC=12,∠ECD=45°,BE=4,求ED 的长.
本题比前几题难度有所提高,先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半角模型,把梯形补成正方形,学生考虑不出来,教师可以友情提示一下。
把梯形补成正方形后,学生再通过旋转,设边,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让学生先说明思路,然后再整理过程。组内互相纠错。
(四)方法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从以下三方面总结)
1、“半角模型”特征:
①有共端点的等线段;②有共顶点的倍半角;
2、解决方法:
把另一个半角的两部分,通过旋转的方法拼在一起,构造等角,证全等。3旋转的方法:
以公共端点为旋转中心,相等的两条线段的夹
角为旋转角,旋转后使等线段重合。
(五)作业(A层完成1,2题,B层完成1题)
1(必做)、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
∠EAF=45°,AE、AF分别于BD相交于点M、N,求证:BM2+DN2=MN2;
2(选做).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2∠EAF,AB=AD,
∠B+∠ADC=180°,E、F分别是BC,CD延线上的点猜想 BF、DE、EF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教学反思: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敢想、敢说、敢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通过学生体验、猜想并证明,让学生体会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转化”、“建模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同时利用尝试教学,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在课堂上我遵循“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宗旨,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欣赏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