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缘起规律、原理与无明形成规律、原理

合集下载

佛教空性与缘起

佛教空性与缘起
佛教的空性与缘起
目录
• 背景
– 三千大千世界观 – 六根,六尘,六识,五蕴 – 六道轮回 – 十二因缘
• 佛教定义 • 佛之起源 • 烦恼与法宝
佛教的三千大千世界观
• 世界,在空间上说,虚空无尽,世界无尽;在时间说,朔之无始,追 之无终。 • 世界的成住坏劫——成劫是世界组成的时期,住劫是有情众生安住的 时期,坏劫是渐趋破坏的时期,空劫是完全崩溃的时期。崩溃之后, 再入成劫,周而复始。延续无穷。 • 三界以须弥山为中心,总名为一须弥界。这样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小世 界并非一个,而是遍存虚空。集一千个这样的小世界,名为小千世界。 集一千个小千世界,名为中千世界。集一千个中千世界,名为大千世 界。因为其中重叠了三个千数,所以称三千大千世界。但三千大千世 界亦非一个,而是无量无数并存于宇宙空间。所以佛经中常说‘十方 微尘世界’,‘十方恒沙世界’。 • 在佛法上,把世界分为有情世间和器世间两种。有情世间,名为正报, 是由业因所感得的正果。指有情——有情识的众生——的肉体和精神 而言。器世间,又名依报,为有情所依,是指山河大地,衣服饮食的 总称而言。 • 有情世间有六道众生,六道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 罗道,天道。六道众生生存于欲,色,无色三界之中。所谓欲界,是 此界众生有睡眠,饮食,男女之欲,故名欲界,色界则无此三欲,惟 有殊胜的形色。无色界不独无三欲,且无任何形色,只有精神的存在。
六根,六尘,六识,五蕴
• 六根,指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根(感官器官)。 也就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 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 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 • 尘是指世间一切因缘而产生的事物和法理等等,有动摇、染污 的意思。因为这些不断变化、动摇不停的尘染污了六根。其中: 眼所见者为色尘,耳所听者为声尘,鼻所嗅者为香尘,舌所尝 者为味尘,身所觉者为触尘,意所分别者为法尘。 • 从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见、闻、嗅、味、觉、思的判别力与 记忆力上说,称为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如果没 有六识而仅有六根与六尘,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尸,所以,六 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为什么 要称为六根清净呢?因为六根是六识的工具,作善作恶,固然 是出于六识的主张,造成善恶行为的事实,却是在于六根的作 用。六根对六尘而产生就是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称 为十八界。 • 五蕴,都是因缘和合的,它们相续不断的生灭,故五蕴的意思 是五种不同的聚合1,色蕴(事物现象),即一切色法之类聚。 2,受蕴,苦、乐、舍、眼触等所生之诸,3,想蕴,眼触等所 生之诸想。4,行蕴,除色、受、想、识外之一切有为法,亦即 意志与心之作用。5,识蕴,即眼识等诸识之各类聚。

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因为一次机缘,接触到了佛教,但这次了解到的佛学跟我之前知道的佛学完全不同,因此,从这以后,我对佛教的学说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由于想多了解一些佛学的文化和思想,所以选择了这一门选修课。

佛教典籍浩如烟海,佛教理论亦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发展,佛学理论也得到发展,但“缘起性空”却一直作为佛法最根本思想流传下来。

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亦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我根据老师课堂上对缘起性的讲解以及收集的一些资料理解,所谓缘起,简单点来说就是——因缘,即说一切事物的生成需要缘分来成就,需要条件的协助才得生成。

佛教认为世界最原始的状态是"地水火风"四大要素,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由这四大要素构成。

而四大要素转变成一个物体,唯一动力就是因缘,如一粒种子,要有阳光、水分、空气、人工的培植等种种因缘条件的和合,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又如我们人,都是由我们的父母、营养等等的元素才生成的。

而“性”指的就是自性,“空”即空寂的意思,意思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没有实在、不变、独立的自体,他们都是虚幻、相互联系、时刻改变的。

缘起性空是指一切事物的生成、发展和消亡都是各种条件的关系决定的,没有恒常不变、独立存在的自体,都是因缘和合生成的的,缘起的当下即是性空,性空的当下即是缘起。

所以佛法常讲一切皆空,无有实体,这就是我理解的缘起性空的涵义。

.佛教认为,世界是永远变化的,那么在现实世界就没有一个永恒的东西了。

因为世界一切都在变,一切都是无常的,而无常即为空。

例如,一个人,尽管可能有近百年的寿命,在这个寿命期间是一个有名有姓的人存在,以“我”的状态存在,但“我”也不是不变的。

佛教认为实际上人是在天天变时时变,今天的我其实和昨天的我已经不一样了,所以是无我,无我也就是所谓的空.。

佛教也追求永恒,相信永恒,这个永恒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我。

而要达到这个永恒,就要实现涅磐。

在实现涅磐的问题上,佛教认为,这取决于人的主导性。

空性

空性
遮破了外道、小乘有部宗认为的无为法实有,例 如外道有的认为虚空、时间等实有。
略 说
空 性 之 分 类
广 说
广说 十六 空性 之分 类
宣说 内空 等四 大空 等四 离边 空等 四
毕竟空
无初后 际空
无散空 本性空
若法无究竟 说名为毕竟 彼由彼性空 是为毕竟空
归摄 四空 之分 类
诸法 空等 四
卯一、毕竟空
是名胜义空
为除执法者 执涅槃实有 故知胜义者 宣说胜义空
卯二、胜义空
由是胜所为
涅槃名胜义
彼由彼性空
三、必要: 为了遣除执著实法者,妄执涅槃 是实有,所以了知胜义的佛陀宣 说胜义空。
例如小乘执为涅槃实有; 例如外道认为涅槃是空荡荡的,只在说 辞无释辞; 例如唯识宗认为成佛后的现基也不能空。
是名胜义空
智者说名空 由空自性空 即说名空空 执空故宣说
归摄 四空 之分 类
诸法 空等 四
说空性空主要是 遮破随理唯识认为圆成实是存在的, 遮破后代中观论师认为单空是存在, 意在表明执著空也是不正确的。
卯四、空性空
一、空基: 诸法无自性
就是空性,对于诸法无自性,立名为 “空性”。
智者说名空
复说此空性
二、空性:
“不也,世尊。”
︻ 金 刚 经 ︼
第六意识的分别心为虚妄 其衡量的十方自然也虚妄
卯一、大空
由能遍一切
情器世间故
无量喻无边
故方名为大
由是十方处 由十方性空 是名为大空 为除大执说
三、必要: 因有众生执著十方无量,对于 十方起实有“大”的执著,为 遣除这种对于方位的执著,经 中宣说大空(凡夫)。 一般来讲,邪执诸方的,有胜 论外道等,他们执著“方”是 常住的实有法,为打破此等邪 执故佛如是宣说(外道)。 修慈悲心的修行人缘无量有情 起实有执著。

我对“缘起性空”的体悟

我对“缘起性空”的体悟

心灵游医十七世纪英国玄学诗人约翰·邓恩有一段著名的布道辞:没有人能自全,没有人是孤岛。

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一块土地,一方海角,一座xx。

一旦海水冲走,xx就要变小。

不论是你的,还是朋友的。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减少。

只因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我与生灵共老。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正为你敲响。

当时不太懂,虽然能读出一种大慈大悲的味道来,却始终于道理层面止步不前。

我能够感受这样一种悲天悯人的心怀,却无法体会这种心怀的发心来自于何处。

近日,在网上闲逛,偶尔看了几个帖子与一个原始佛学知识的视频,对佛家讲的“缘起性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缘起”它给我这样一个观念,没有一个个体能够独立存在,每一个生命都由空气、水分、其它维护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构成,好比米饭的生成过程要先有大米种子,有灌溉施肥,有收割后再加工烹煮成为米饭,吃到肚中排泄掉,再回归于天地之间。

所以,米饭是靠各种机缘才成为米饭,而在米饭整个“生命”形式中,经历了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

人类自身的生命何尝不是如此,一系列的缘起变化才有了最初的生命孕育,然后各种营养的摄入再慢慢长大,最后一抔黄土,消散于天地之间。

所以,个体的人与世界本就一体,人与人之间本就一体,人形也好,其它物质形态也好,只是生命流体不断变化的外在形式。

科学的发展,也似乎不断在证明佛家缘起性空学说的正确。

缘起性空说不认为物质有固定不变的形态,也就是说,整个物质世界是找不到建筑底层最小的“砖块”,物质的本质是“空性”。

人类曾经找到原子,继而找到中子、电子、质子,本以为这就是最小的物质形态了,本以为这就是宇宙这个大建筑最基础的建筑砖块了。

然而,六十年代,美国物理学家马雷提出,物质由更细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但科学家努力了半个世纪,依然只能在实验室证明夸克一类粒子的存在,却始终无法捕获到它。

当代物理学家霍金终于提出他的理论框架模型——弦论。

弦论的基本观点如下:大自然最小的砖块如光子、中微子、夸克等,看起来象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的类似于琴弦拉动后的不同振动模式。

对佛教“空”的认识

对佛教“空”的认识

对佛教“空”的认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佛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基本思想是“空性是诸法(宇宙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实相,缘起法则起,缘散法则散”。

空,指空之自性,空之真理,有别于“无”,是一种人生价值观,对社会和谐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空性”之理解及哲学意蕴空性,就是依空而显之实行,是宇宙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真是本性。

自认为其说的是一种对人生的态度,是摒弃可感知现象,证悟世界的真相。

从人与自然之问的关系来讲,佛教的空性有“人空”与“法空”二义。

“人空”表示没有一个恒常主宰的自我本体存在,即自我的本体为空。

楞严经指出:“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

”由此可见,自我本身为空,就是拥有“性净明体的真心”。

“法空”则认为,宇宙的一切事物现象其实相为“空性”。

楞严经指出:“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

”即微尘及由微尘构成的宇宙一切事物现象的根本实相皆为空性,由微尘构造得人,其根本实相,同样为空性。

佛教的“认识”分为“现量”和“比量”,现量就是现证现知,比如眼睛看到的,身心领受到的;比量是由推理而知道的,从未知到已知,从因到果,可以推察一切道理。

从现量、比量看一切现象,如人生现象、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等等,这一切一切的现象,没有不变的。

人有生、老、病、死,宇宙有成、住、坏、空,事物有兴、衰、成、败,即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没有一个恒常的实体存在,即它的实相(或真相)为空性。

所以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不是恒常实在的实体。

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事物都随缘生灭。

从存在的实体来讲,也没有个实体的东西,即它的实相(或真相)为空性。

即将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主体意识,使它在思想上占主导地位,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

佛学的空性原理认为,诸法皆幻,一切事务的自性为空。

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

用最浅显的文字解释大乘佛教的根本思想:缘起性空,直到涅槃“缘起性空”是佛教最根本、核心的思想,初入佛门、对佛教感兴趣者不可不知!(1)本文不说多余的话,并且尽量不用佛学术语解释,以大家都熟悉的传统教育背景下的语言风格,来尝试解释佛教最根本、核心的思想--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是怎么来的?是源自原始佛教的“三法印”--即三个最基本的原理,原始佛教就是以三法印来解释世界上一切现象的,包括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

三法印的内容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说是三法印--三个最基本的原理,实际上是源自一个---诸行无常,其他两个是“诸行无常”的延伸。

诸行无常,太朴素的道理了。

不用我多解释,大多数人即便望文生义,也会明白的。

“诸行无常”中有个“行”,就说明所有现象都是动态的;既然是动态的,就是发展变化的。

当然,行的含义不止如此。

学过马哲(大一课程)的都知道,发展的观点是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

一切现象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现象。

“诸行无常”,很简单,就是这个意思。

在下文中,随着对三法印认识的逐步加深,你将会看到,连最后的“涅槃寂静”竟也是源自于这个“诸行无常”。

深奥的世间哲学,神秘莫测的佛教,却原来竟然都是立足于这么一个世人皆知的简单道理。

(2)没有永恒不变的现象,任何现象都是发展变化的,这就是“诸行无常”,佛教的第一个法印,也是最基本的真理。

从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中,我们能推出什么结论呢?既然任何现象都是发展变化的,那么,我们会很容易就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现象。

正如德国大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即便是人,这一秒的你与下一秒的你也并非完全相同,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意识层面。

那么,我们会得出下一个结论:任何现象的出现,不能说它是“自己产生(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自己”的。

呵呵,除了上帝以外。

西方哲学所谓的本体论,研究所有现象的起源,最后归结到“上帝”那里,因为所有现象归根结底都是源自于上帝。

百年来中观学的代表——印顺“缘起性空”思想略谈

百年来中观学的代表——印顺“缘起性空”思想略谈

百年来中观学的代表——印顺“缘起性空”思想略谈百年来中观学的代表——印顺“缘起性空”思想略谈自唐武灭佛、三论宗中夭之后,曾盛极一时的中观学遂不绝如缕,人们只能在天台、华严以及禅宗等的典籍中找到一些它的踪迹。

随着佛教义学的普遍衰败,中观学在数百年来更是乏人问津。

清末民初,由于杨仁山、欧阳竟无和太虚大师等人的大力推动,佛教义学得以复苏,一时之间,法相唯识学、天台、华严等竟相争秀。

相形之下,虽有藏传宗喀巴中观学的刺激,鸠摩罗什师弟所倡导的中观学仍处于相对冷寂之中。

所幸的是,经过一代佛学泰斗印顺导师的毕生努力,古老的中观学终于焕发出了奔放的活力,成为当代台湾佛教的显学,影响了一大批的佛教徒和佛教学者,并波及香港、东南亚、大陆等地,诚可谓为中国现代佛教作出了最有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贡献。

印顺导师可谓与中观学有不解之缘,第一部接触的佛典即是《中论》,出家后一直受嘉祥的三论宗影响。

抗战后西游四川,接触到藏传的中观学,并返源于阿含圣典,视野为之大开,终于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中观思想。

三十年代的《中观今论》一书为印顺导师思想成熟期的杰作,系统、集中地展现了导师对中观学的独到见解,这在导师的庞大的著作群中是颇为引人注目的。

导师本人也对之甚为看重:“《今论》并不代表空宗的某一派,是以龙树《中论》1为本,《智论》为助,出入诸家而自成一完整的体系。

” 本文以《中观今论》的相关章节为中心,探讨印顺导师关于“缘起自性空”,“八不”,“有、时、空、行”三方面的中观思想,以期表明印顺中观学的创造性贡献。

一缘起自性空众所周知,“缘起自性空”是中观学的根本论题。

导师从三方面说明了缘起的特性:即相关的因待性,序列的必然性,自性的空寂性。

第一,相关的因待性,这是指由此故彼的因果关系。

这种相待的因果关系又可分为相顺相生的和相违相灭的,”缘起法有此二大定律?即相依相生的流转律,又相反的有相依相灭的还灭律。

依于缘起,成立生死,也即依之成立2涅盘,佛法是何等善巧~”; 第二,序列的必然性,即因果的序列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而是有着不变的必然性,是客观的规律;第三,自性的空寂性,即彼此因待,前后必然的一切法都是没有自性的,当体绝待,了无踪迹。

缘起空性之论

缘起空性之论

缘起空性之论摘要:《缘起礼赞》乃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所造之经典,借以赞叹缘起实则赞叹佛陀无边的智慧所证悟缘起空性之理、为娑婆世界苦难的众生征得解脱之道,以无限优美的词句和真挚的内心赞美感恩佛陀。

此文自顶礼句开始、分论义和末义,从不同的角度赞叹和说明缘起空性的深圣道理。

关键词:缘起空性赞叹佛陀轮回解脱文中讲断除轮回的根本是了知缘起之意,世间所有的痛苦、烦恼、毁灭它的来源是无明,无法看到真实之相,因无明所见都是虚妄之相,通达缘起之理是解脱的根本,依《七十空性论》中叙述了此缘起、遮遣恶见网、断除贪嗔痴、趋无染涅�,缘起法是佛的精华,用缘起礼的方法抉择万法,在胜义当中远离一切戏论,其中胜义缘起是讲远离四面八系,远离一切相状;世俗缘起讲以缘而起的种种万法。

以说缘起礼而赞叹是最无上的赞叹,赞叹三界怙主,人天导师,其中最殊胜的是宣说缘起礼,赞叹空性法、四谛法,赞叹佛陀发菩提心,赞叹佛陀积累三大阿森奇劫的资粮,赞叹佛陀实现圆满正等觉果位,为有缘众生宣说八万四千门缘起空性的神圣法门。

空性为缘起之理,《杂阿含经》中讲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一切诸法都是依靠因缘而生的是没有自性的,是实空。

是否通达缘起而决定能否解脱,一切因缘生即使自性空是佛陀的通过深圣的智慧发现和创新的,有月称菩萨的七项推理和龙树菩萨五项推理,推出了一切因缘生是自性空。

依此建立佛教胜于其他宗派教理,缘起的教理是世间论,缘起礼乃是佛教的精华,《出世赞》中有若法从缘起、佛即许是空、说法无自性、无等狮子吼。

宣说缘起礼的原因乃是佛陀的智慧已经通达了胜义空性和世俗现量的道理,以慈心悲悯众生,善说稀有的指示解脱,是众生最终的依处。

缘起空性是世尊的究竟意趣,如若未能通达缘起礼则不能证悟佛的教义,这是为了利益无边无际的众生,而赐予正法的醍醐是空性义,未曾有一法不是因缘生的,《中论》中也讲到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缘起来抉择空性,未曾有一法、不是空性论,若有何人于此义,视为相违不成立,岂能领悟佛陀的意旨。

什么是缘起性空的美文随笔-缘起性空四个字,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什么是缘起性空的美文随笔-缘起性空四个字,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什么是缘起性空的美文随笔:缘起性空四个字,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缘是事物间的和合关系,因为有了各种和合关系,才有了各种组合事物:万物都是组合而成的,这是因缘而生的道理,是缘起的道理。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什么是缘起性空的美文随笔,一起来看看吧!缘起性空四个字,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缘是事物间的和合关系,因为有了各种和合关系,才有了各种组合事物:万物都是组合而成的,这是因缘而生的道理,是缘起的道理。

譬如电灯,是由发电机,电线,电灯,开关等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

电灯发光这一现象,缺乏其中某个因缘,就不会发生。

我们通常关注的是灯光,以为灯光是一独立的事物,他是夜色的组成部分。

其实灯光也是合成的。

把灯光背后的因缘去掉,灯光就消失了。

灯光就是因缘。

同理,万物都是因缘。

譬如意识。

意识是肉身感官与感知物合成的一种现象。

我们以为意识是真实存在的,或者说人死后,有一个叫灵魂的东西可以脱离肉身而存在。

其实不是。

当构成意识的因缘;;譬如肉身;;消失了,意识也就随之消失了;;灯关了,灯光也就消失了;;所以譬喻说人死如灯灭。

譬如我们手上的手机,是由存储器,芯片,电池,音效设备,摄影设备,传感器,电子屏幕,操作系统等事物构成的,这些事物就是手机的因缘。

在这些背后,还有设计师,科学家,投资人,加工厂,渠道商,广告商等。

这些也是手机的因缘。

进一步看,APP开发者,软件运营者,互联网行业各类从业者,也都是手机的因缘。

说智能手机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说的就是他接纳了各种各样的缘法。

由此进一步推论,手机这一微小事物,与整个宇宙的存续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具体说是:宇宙合力构成了手机,手机是宇宙的有机动态组成部分。

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的因缘,任何事物都关系到整个宇宙。

厕所里的一块石头,石头上的病菌,我们刚刚兴起的一个念头。

这些事物都与宇宙息息相关。

宇宙现出当下的相,是构成宇宙所有事物因缘和合的结果。

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宇宙的造作的一部分。

仅仅看缘起法,就是看因果法。

缘起与性空

缘起与性空

缘起与性空缘起与性空-摘文大家都知道,佛教典籍浩如烟海,佛教理论博大精深。

但总观如来一代时教,缘起与性空却是佛法最基本的立足点。

无论是原始的小乘佛教,还是后期的大乘佛教,没有不谈到缘起与性空思想的。

如小乘经典《阿含经》云:“十二缘起,甚深甚深,难见难了,难可通达……而缘起之寂灭性,更难了知,更难通达。

”此“十二缘起”即是缘起的思想;“寂灭性”即是性空思想。

而大乘经典《般若经》中也讲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色”体现的也即是缘起问题,“空”体现的则是性空问题。

岁月蹉跎,流水无情,佛陀化缘已尽,随即涅盘离我们而去;历代祖师,代佛宣化,度毕有缘,也是撒手西归。

岁月的流逝,淹没了一辈又一辈古德,同时也淹没了许许多多曾经灿烂、曾经辉煌过的历史。

但历史长河的洗涤,并没有淘汰佛教的精华。

相反,佛教的核心思想缘起性空得到了多姿多彩的发展。

到龙树、无著、世亲时期,已正式形成空有两大佛教主流,特别是龙树菩萨以缘起性空为核心而创立的中观学派,对于原始的缘起性空教义更是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龙树菩萨一方面以般若经思想抨击旧有的学说及外道思想;另一方面又否定其他部派思想,大谈缘起性空,彻底揭示中道第一义谛,把佛陀当初的本怀发挥得淋漓尽致,尽览无余,而龙树菩萨这些思想主要都体现在《中论》中。

《中论》作为闽南佛学院的传统教材,我们这一届学习了两个学期,在一年的《中论》滋润下、想必同学们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所以在这里,我也想简略谈谈我对缘起性空思想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何谓缘起性空所谓缘起性空,缘起有两义:一是依缘生起,即是说万物的生成,需要缘来成就,需要条件的协助,才能生起。

如一所房子,需要有砖瓦木石以及人工设计等条件才能造起一所房子。

又如一粒种子要有阳光水份的照耀滋润,有土壤作胚场,有肥料的营养,才能发芽、开花、结果,诸如此类万物都须因缘和合才能成就。

二是依缘灭无,也即是说万物的消灭也需条件的成就,只不过是破坏的条件而已。

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真空妙有——佛学的时空观佛学说的一切都是空,不是真的空、什么都没有,而是真空妙有。

一切有为法,一切有形物都是空的像。

就好像你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一个桌子的照片,照片上的桌子是桌子本身吗?肯定不是。

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桌子是桌子本身吗?也不是,我们看到的是桌子在眼睛里生成的像,大脑处理了这个图像,就把这个像叫桌子。

长、宽、高、质量、体积、颜色、材质等可以描述一个桌子,但这些都是一个真正桌子的像,我们是没有办法把一个桌子的所有属性都描述出来的。

推广一下,我们看到的宇宙万物,只是像而已,我们体会不到真实的宇宙万物。

我们看到一个人痛苦的样子,只是他痛苦的像而已,我们能真正的体会他有多痛苦吗?还是不能。

佛家推广的更彻底,佛家说五蕴皆空,五蕴(受想行识色)都只不过是空的像而已。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说到这里,会有一个疑问,既然都不是真的,我们自己是什么呢?有没有真实的东西?有,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法身是真的,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也就是我们的法身是充满整个宇宙的,是真空妙有的,法身是可以随意变化的,即使地球毁灭也不会死亡的。

我们的法身(真心)包含整个宇宙(一真法界),自己的肉身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佛学说真空妙有可以生出任何有为法、有形物,反过来任何有为法、有形物都可转化为空。

我们不能体会到别人真实的痛苦和真实的宇宙万物,但是成佛了觉悟了就能。

佛说人人都有这种本领,可惜普通人的这种本领被无明所覆盖,发挥不出来。

学佛修行就是要破除无明,证得法身。

真空妙有如何转化呢?就要借助心的作用,也就是靠愿力的作用,“一切唯心造”,所谓“福祸无门,惟人自召”,所以求财,求物,求缘,都是能够成功的,只不过是把妙有的空变成财的像、物的像、缘的像而已。

当然有些不是直接转化的,而是产生转化成你所求物的条件,也可以说转化成缘(条件)。

比如说,你求财,有可能是钱财直接从天上掉下来,但绝大多数情况,是你突然签了个大订单,或者是遇到赏识你的人给了你一份好工作。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是什么意思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是什么意思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是什么意思
本人理解如下:
咱们先说说什么是“缘”:佛祖自己给“缘”下了定义: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

就像没有上哪来下?没有左哪来右?没有美哪有丑?没有阴哪有阳?…………用辩证唯物主义来理解,“缘”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
那么,缘从来处来呢?缘起于性空,性,是本质的意思,空,不是没有,而是代表万物不断运动变化,马克思告诉我们:静止是相对的,运动
是永恒的。

因为一切万有无时无刻都在运动、变化,这才产生了“缘”。

这就是缘起性空的意思。

佛祖正因为知道万物时刻都在变化,没有什么能抓得住,“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明日之我,亦非今日之我”,所以才把物质世界的一切看作“空”,教诲我们不要执着。

缘起性空是佛教最核心的概念,佛教因唯物而走向唯心,一切万有都
是空,我们何必执着?不如反求自心,从而得到解脱。

缘起与性空

缘起与性空

缘起与性空缘起与性空-摘文大家都知道,佛教典籍浩如烟海,佛教理论博大精深。

但总观如来一代时教,缘起与性空却是佛法最基本的立足点。

无论是原始的小乘佛教,还是后期的大乘佛教,没有不谈到缘起与性空思想的。

如小乘经典《阿含经》云:“十二缘起,甚深甚深,难见难了,难可通达……而缘起之寂灭性,更难了知,更难通达。

”此“十二缘起”即是缘起的思想;“寂灭性”即是性空思想。

而大乘经典《般若经》中也讲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色”体现的也即是缘起问题,“空”体现的则是性空问题。

岁月蹉跎,流水无情,佛陀化缘已尽,随即涅盘离我们而去;历代祖师,代佛宣化,度毕有缘,也是撒手西归。

岁月的流逝,淹没了一辈又一辈古德,同时也淹没了许许多多曾经灿烂、曾经辉煌过的历史。

但历史长河的洗涤,并没有淘汰佛教的精华。

相反,佛教的核心思想缘起性空得到了多姿多彩的发展。

到龙树、无著、世亲时期,已正式形成空有两大佛教主流,特别是龙树菩萨以缘起性空为核心而创立的中观学派,对于原始的缘起性空教义更是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龙树菩萨一方面以般若经思想抨击旧有的学说及外道思想;另一方面又否定其他部派思想,大谈缘起性空,彻底揭示中道第一义谛,把佛陀当初的本怀发挥得淋漓尽致,尽览无余,而龙树菩萨这些思想主要都体现在《中论》中。

《中论》作为闽南佛学院的传统教材,我们这一届学习了两个学期,在一年的《中论》滋润下、想必同学们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所以在这里,我也想简略谈谈我对缘起性空思想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何谓缘起性空所谓缘起性空,缘起有两义:一是依缘生起,即是说万物的生成,需要缘来成就,需要条件的协助,才能生起。

如一所房子,需要有砖瓦木石以及人工设计等条件才能造起一所房子。

又如一粒种子要有阳光水份的照耀滋润,有土壤作胚场,有肥料的营养,才能发芽、开花、结果,诸如此类万物都须因缘和合才能成就。

二是依缘灭无,也即是说万物的消灭也需条件的成就,只不过是破坏的条件而已。

无明与一念无明,空性与性空缘起

无明与一念无明,空性与性空缘起

无明与一念无明,空性与性空缘起一、无明与一念无明无明就是愚痴,就是迷惑,是没有智慧,没有正确的知见,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不透过现象看本质,就看不清事实的真相。

无明是泛指,不知实相、不知本性,五蕴非空都落无明。

这个能生一念的,一次绝对不能同时产生两个念头,所以前念消失,后念才会生起。

由念头造出的境界事物,然后又被境界事物所转,又去贪执境界事物,就叫做无明。

一念无明是指没有方向,无法把握自己,是产生的这一念头落于窠臼而生成的果。

一念无明是还有微细的无明存在,是尘劳未尽。

知道无明就是明,动念之前知道要动什么念,境界出现了就不会贪着境界内的事物了,就是行而无住。

这就是做主,也是觉者。

二、空性与性空缘起空而不空,生妙有,性空,空而不空,一切皆由空性而来,所以有缘起性空。

性空也非空,因为有就是从空中来的,有也非有,因为会生了就灭的;缘起就是什么缘由,自己动了一个念头,就有十方三世,这就是缘起,本来无一物,只因一念成。

有了一念生起,就是缘起,然后念念相续,念念成形,三千大千世界由此而生。

这个过程就叫做“性空缘起”。

缘起的东西都是没有自性的,唯空性不需要缘起,永远都存在,永远都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并不是因为因缘和合而产生,也不需以因缘和合而存在,所以他才不增不减,物质的东西是因缘合成,所以才会生灭。

所以说,缘起的必定是性空的,性空的是因为缘起。

如零的妙用,需乘任何数得零,而又不能没有零,比如数字,少个零或多个零,实义都不同,所以性空缘起,缘起性空。

无自性的东西必须因缘起而出现,而存在也必因因缘和合而消失。

如果没有真修实证,尽管理论上讲得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中观正见,那也只是口头禅,甚至是邪见。

只有当我们达到一定的层次时,才会发现地水火风四大皆空,这个宇宙都是空的,无人、无我、无众生、无时间空间、无佛也无魔!这是指自性的层次。

哲学科学数学原理中文版阅读

哲学科学数学原理中文版阅读

哲学科学数学原理中文版阅读
【哲学】
1. 缘起性空:一切有为法皆是缘起性空,无我无人,无自性,唯缘而生,唯缘而灭。

2. 涅槃:涅槃即是解脱,是追求自由与无限的最终归宿。

3. 四谛:生命的真相是苦、缘、灭、道,通过觉悟生命的真相,才能超越苦海。

【科学】
1. 相对论:时间与空间是相对的,而质量与能量的变换是相对不变的。

2. 量子力学:微观粒子遵循奇异的规律,其中包含了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纠缠等概念。

3. 进化论:物种的演化是一种自然选择过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数学】
1. 比率和比例:比率是两个数的比值,比例是几个比率组成的数之间的关系。

2.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能够描述直角三角
形中的各种性质。

3. 微积分:导数和积分是微积分的两个重要概念,可以描述函数的变化率和函数的面积等内容。

什么是缘起性空?

什么是缘起性空?

什么是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是佛教中的中观哲学,是对世界本质的一种理解。

它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由因缘所生,没有固定的实体存在,因此具有“空”的性质。

这里的“空”并不是指不存在,而是指不存在固定、独立、永恒的实体。

一切现象都是相对的、依赖于其他因素的,没有单独存在的本质。

同时,“缘起性空”也强调了因果关系。

一切现象都是由因缘所生,没有任何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都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而这些影响也会反过来影响自己。

这种因果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绝对的主次之分。

在王阳明的思想中,“缘起性空”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认为,人的本性本善,只是被外在的因缘所遮盖。

因此,要实现自己的本性,就需要超越因缘的束缚,发挥自己的良知。

他强调了人的自我完善和超越,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智慧通达之人的潜力。

因此,“缘起性空”也成为了王阳明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总之,“缘起性空”是一种对世界本质的理解,它强调了因果关系和相对性,同时也强调了人的自我完善和超越。

在佛教和王阳明思想中,它都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中科院院士朱清时《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PS:一篇很好的用物理学证明佛法的文章,你能看懂吗?)分享功德无量!!(转)来源:文殊寶蓮的日志注:朱清时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国际书协顾问。

序言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类一面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科学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 核能、激光、电子技术,等等,一面却不了解甚至不接受它的一些基本观念。

其实这些观念有大量严谨的科学根据,不过真正懂得它们的人太少,因此没有被人们重视和接受。

下面这则消息,就说明了这种状况:[中新网]北京8月19日消息:霍金在昨天的科普报告过程中只赢得了两三次掌声,全场几乎没有会心的笑--他的理论太玄奥,以至于大多数来自北大、清华的学子都说没太听懂。

据北京晨报报导,昨天下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排起数百米的长队。

门口有人私下兜售门票--最少500元一张。

询问退票的人也不少,大家都期待着一睹霍金风采。

但两个小时的公众科普报告尚未结束,已有人提前退场——实在听不懂。

霍金这次讲的《宇宙的起源》,其基础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弦论。

真正懂得这个理论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敬畏、惊讶和震撼感。

本文尝试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大致解说一下弦论的主要概念,以期让读者体会些敬畏和震撼,并一窥宇宙的奥秘。

我们从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施太格缪勒(Wolfgang Stegmuller)在《当代哲学主流》[1]一书中写的一段名言开始。

他写道: "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 二十世纪的失误是什么呢? 对这个问题他们会回答说:在二十世纪, 一方面唯物主义哲学(它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正的实在)不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现行官方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学中,譬如在所谓身心讨论的范围内, 也常常处于支配地位。

但是另一方面, 恰恰是这个物质概念始终是使这个世纪的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缘起与性空——精选推荐

缘起与性空——精选推荐

缘起与性空
⽂:太桥旦曾堪布
任何⼀个法都不可能离开因缘,⽽因缘的本质就是空性。

龙树菩萨说:“没有空性之外的缘起,也没有缘起之外的空性。


空性和缘起是⼀体的,缘起是显现,空性是本质,显现和本质也是⼀体的。

⼀切显现的本质是⽆⾃性、不实有、因缘和合的。

⼀切万法好⽐是⽔中的⽉或镜中的影,显现的本质是性空,空性的当下是显现。

譬如眼前这张桌⼦,在我们的概念⾥认为桌⼦是独⽴存在的、是实有的。

实际上桌⼦是由很多因素组合⽽成的,是由桌⼦腿、桌⼦⾯、钉⼦、⽊料等组合在⼀起,最终成为⼀张桌⼦。

如果把每⼀个部分都拆开,就找不到这张桌⼦。

另外,这张桌⼦的形成还需要依赖很多缘起。

⽐如⽊匠、图纸、⽊⼯技术等等,只有这些因缘具⾜了才可能出现这张桌⼦。

我们⼈类本⾝也是因缘和合⽽成的。

⼈在投胎之前,只是处于中阴的灵魂,是从⽗母的精卵细胞互相融⼊开始,⼀周⼀周的⽣长发育,最终才出⽣在这个世界上。

同时需要依靠很多因缘:⾷物、睡眠等各种⽣存条件,才能成长为⼀个⼈。

当我们说到某某⼈时,我们会不假思索地认为某某⼈是独⽴⾃主、实际存在的⼀个⼈。

但如果把某某⼈的眼睛、⿐⼦等器官逐个分开来看,就会发现其实根本找不到这样⼀个⼈。

(太桥旦曾堪布开⽰录,欢迎⼤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

《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同样一件事,为什么别人能成功你却不行?那是因为所有的当下的结果,都是过去种下的念所招感的纠缠。

这个纠缠我们称之为“缘”,而这结果就是一切缘起条件具足所呈现的相,这叫业感缘起。

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一生的每个当下所得到的结果,不论成功或失败,悲惨与辉煌,都是过去所有造的业在这个当下的缘起而呈现出来的结果。

如果结果不好,那是因为导致好的结果的善缘没有起,也就是缘分未到。

而你如果要好的结果,那你的过去就必须种下善因的种子,否则这个善因所引发的缘就不会起,在物理学上,就是波与波之间不会产生共振。

所以,无论你怎么努力,你想要的结果都不会出现,每个当下都在刹那间缘起,比如此刻所缘起的是一辆车撞伤的你,下一秒你去买彩票又中了大奖,这又是此刻的缘起。

所以所有的缘起在每个当下都刹那变化,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缘起则聚,缘灭则散,所有的缘起的本性为空,因为没有永恒的存在。

而如果你能够看见并了解他们的真正关系,你就发现任何事物不可能完全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链接的。

就以海浪为例,从某一方面看,海浪似乎具有明显独立的个体,有始有终,有生有死。

从另一方面看,浪本身并不是真的存在,它只不过是水的行为而已。

所以当你真正思考海浪时,将发现它是由风和水暂时形成的,依存于一组不断在改变的缘起条件,你将发现每一个波浪之间都有关联。

当你在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万物本身并非原本就存在,这种非独立存在我们称为空。

让我们来观想一棵树,当你想到一棵树的时候,就会想到一个明确的物。

树确实是明确的物体,但当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树竟然无法独立的存在,因为树可以化解成一个极微细的关系网,延伸到整个宇宙。

你看那些滴落在树叶上的雨,沙沙摇动着树的风姿,养树的土壤,土壤里扭动的蚯蚓,四季和气候的更替,乃至日月星辰之光芒,都变成了树的一部分。

而当你继续关下去,就可以发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成就这棵树,这棵树和宇宙是一体的,任何时刻树都不能独立于其他事物,任何时刻树的本质都在微细变化中。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严循东 2021年1月6日缘起性空是佛教用语。

所谓“缘起”,就是说世界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

所谓“性空”,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义。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

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

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

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

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

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近代绝大多数都落入了断见,都说“缘起性空,性空缘起”,都知道这是佛法的中观正见,实际上一点修证修持功夫都没有,所以始终不能摆脱生老病死的痛苦,甚至可以说是因为学了佛,生老病死变得更严重。

何以如此?因为自己的著作、言论、说法犯了更错的因果,断了人家慧命;认为一切法缘起性空,空就是没有。

假如空就是没有的话,我们也不用学佛,去研究西方唯物学派哲学好了。

佛学的中心是修证,但是现代全世界都把它当成一种思想学问,几乎与唯物论不分,严重曲解了缘起性空,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

没有可不是空噢!没有是断见!佛说一切法皆从因缘所生,这当然没有错,但要注意,因缘所生讲体相起用,现象界的东西、应用的东西都是缘起,是因缘所生。

但是自性功能并非缘起的,这一点千万要注意!不过,我们说自性功能是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可不要又执着一个自性、执着一个功能,因为凡有所执着就不对了。

缘起性空这个道理非常深,《楞严经》有段话非常重要:“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一声阿弥陀佛,没有杂念,就是一心不乱,一念相应一念佛,因为即使佛来念这句佛号,事上也是如此,没有不同。
一念歇下,则与空无为相应。
初发心即成正觉,亦是此理,虽初发心,但与佛的发心无异。
事上常常相应,久而久之,理上必能到达。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很多时候,有意无意都会与佛相应,只是不知道,所以说道在日用而不知。
如孔子虽然没有真识空性,但是行为上常常能与佛相应,“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修行功夫很高,以致被尊为圣人。若孔子的功夫加上空性之理,必证果无疑了。
寂照禅一开始就说空性之理,深信一切诸法本空,所以修行如虎添翼,与佛并行,常常相应,一念契入,立地成佛。
附空性演化、运算为实有的同能异图,也可称因缘果图:
任意一个念头,都是一法,如果知其本质是空,则不会执为实有,从而不住着;
反之,
任意一个念头,忘失空性,就会执为实有,从而住着。
根本无明的功用就是在任意一法,都加上一个无明的法,如影随形。
理上,任意一个起心动念都知道非实有,本空;
事上,不执一法,无住。
那么就是破无明。
虽然暂未明心见性,但是与佛的行为一致,无异,就是常说的相应。
空性缘起规律、原理与无明的形成规律、原理就相差一个无明,空性缘起任意诸法,都是加上无明,就是无明的形成。这里的无明是一个总称。
空性缘起规律、原理+无明=无明的形成规律、原理。
类似空性缘起诸法用一块透明的玻璃隔上去,那么看到的就是无明的形成规律、原理。
空性能缘起诸法,所以诸法本质是空的,幻有,但是幻有加上无明,就变成实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