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许地山小说中的人生哲学
同为《落花生》却各有千秋——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
同为《落花生》却各有千秋——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篇比较有名的《落花生》1922年许地山先生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他的散文名篇《落花生》。
12年后,老舍也写了篇《落花生》,载入 1935年1月20日的《漫画生活》( 现收入《老舍文集》十四卷 )。
许地山是老舍最早结识的现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个鼓起他创作自信心的作家。
老舍在《敬悼许地山先生》一文中称许地山“既是我的“师’,又是我的“友’”。
他们相知甚密,性格相近,老舍的这篇散文不可能不受到许地山同名散文的影响。
仔细品味,我们就会发现两篇作品的创作意图、写作方法、题旨既非常相似,又不尽相同这两篇文章在写作上既有共同点,又各有特色。
共同特点是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许地山的作品把苹果、桃子、石榴与花生作比。
前者“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而后者只把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老舍的作品主要是把落花生与瓜子比较。
吃瓜子:夹舌头,塞牙齿,不解饿,没味道,劳民伤财,只会培养人的贵族气。
而落花生“大大方方的,浅白麻子,细腰,曲线美”:吃落花生,可以给人的创作以灵感,可以在人孤寂时给予慰籍;吃落花生还可以使人无忧无虑,随随便便,增强平民意识。
这样写对比强烈,爱憎态度分明。
两篇文章写作风格也各有各的特色。
许地山的作品质朴无华平实自然,又有童趣,寓深刻于朴素之中。
老舍的作品任意而谈语言幽默而旋律优美,描写生动传神,融爱憎倾向于字里行间。
许地山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奇幻的比喻,用的几乎是儿童的语言。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把儿童为了自己心爱的食物积极主动的劳动热情写得十分生动。
“我们争着答应:“爱!’”“争”字表现出了儿童急于表现的情态,符合儿童心理,贴切、自然。
“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句,“居然”二字把儿童的惊奇、欢喜的心情写得活脱、真切。
论许地山小说中女性的“补网”人生
秧田 引, 在 《 法投递 之信 件》 他 无 中写 到: 你 想 “ ‘ 完全 ’ 能在 人 间找 得 出 来 么? 不 完 全 的世 界 怎 真 能有完全的人? [ 宗教意识浓郁 的他不相信世间 ”3 有“ 完全” 反 映在其作品中便少有 圆满 的人 生, , 多 的是残缺的命运。在他以女性为主人公 的小说 中, 有拥有现实的婚姻而没有爱情 的女性 , 商人妇》 如《
价值 。
一
、
女 性 的 残缺 人 生
许地山认为 “ 生命 即是缺陷底苗 圃, 是烦恼底
择出逃。茫茫人海 , 只身一人 的她再一次来 到新加 坡找寻昔 日的丈夫林 荫乔 , 但幸运之神并未 能垂青 于她。几经颠 沛流离的惜官经历 了两 次不幸 的婚 姻, 陪伴 她 的仍 是孤 寂人生 。 不同于尚洁和惜官的是, 命命 鸟》 《 中的女主人 公敏明与男友加陵之间有真诚的爱情 , 因受到双 却 方封建家长的阻挠而难成眷属。几经失败与无奈 ,
自杀 , 以死的超脱来追寻彼岸世界的精神乐园。 如果 说 前者 的残 缺 人 生是 因 为爱情 的缺失 , 那 么《 枯杨生花》 中的老妇人云姑和《 女儿心》 中的麟 趾面对 的是 残缺 的 亲情 , 即她 们没 有 属 于她 们 的完 整家庭 。云 姑 日夜 思 念远 方 的儿 来处于封建社会压 迫之下 的女性开 始慢 慢地 受 到 人们 的关 注 , 多作 家 也都 许 把 目光投向了这个弱势群体 , 如鲁迅、 庐隐、 冰心等。 作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的许地山也不例外 , 夏 志清曾称之为“ 五四’ ‘ 时代最尊重女性的作家” , … 其小说《 网劳蛛》 《 缀 、 春桃》 等都可说是女性 主义文 学的代表作 。 在“ 五四” 女性解放浪潮的冲击下 , 许地山从创 作伊始 , 就将 自己的目光投向女性 , 且将这种关注的 热情实践为对女性命 运积极的思考。从最初 的《 命
许地山小说宗教情结
许地山小说宗教情结小说宗教色彩很浓厚,其中短篇小说《命之鸟》、《商人妇》、《换巢鸾凤》比较著名,“都是穿了恋爱的外衣而表示了作者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人生是痛苦的,如果想摆脱这种痛苦,应当涅槃进入极乐世界,或者悟彻人生,知命达观。
著名小说《缀网劳蛛》最具代表性。
思想内容:《缀网劳蛛》的主人公尚洁是童养媳,逃离婆家,同曾帮助过她的可望结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
尚洁出于慈悲之心搭救受伤的盗贼,遭到丈夫的妒嫉而被刺伤。
丈夫要与她离婚,她只身到土华岛,内心坦然,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尚洁对此并不感到多大痛苦,她认为命运的偃蹇和亨通,对于生活并没有多大关系,犹如被虫蛀伤的花朵,剩余的部分,仍会开得很好看。
丈夫在牧师的启迪下,夫妇重归于好。
丈夫到海岛受苦偿过,她也不挽留,心情依旧坦然,过着安闲宁静的生活。
别人都为她高兴,她也并不感到格外的兴奋,她对人生有自己的看法。
她认为,“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人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会受到偶然的外力的影响。
当蜘蛛第一次放出游丝时,不晓得会被风吹到多远,吹到什么地方,或者粘到雕梁画栋上,或者粘到断垣颓井上,便形成了自己的网。
网成之后,又不知什么时候会被外力所毁坏,所以人对于自己命运的偃蹇和亨通,不必过分懊恼和欢欣,只要顺其自然,知命达观即可。
等到网被破坏时,就安然地藏起来,等机会再缀一个好的。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
”“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
”这种充满佛家思想的人生哲学,充分显示了人世的苦难和安分随时,安于命运和在心理上战胜命运的人生态度。
把宗教作为文学作品的底色,突出了宗教的“灵性”,从而使其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情趣和格调上的浪漫诗意,是许地山小说整体艺术风貌,也是他对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
而在思想意蕴的把握上,他又执着于人生意义的探索。
他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既有虚幻和悲观的一面,也有坚韧达观的一面。
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多能坚韧地承受自己所面临的厄运,达观地消释世间的种种烦恼,如《商人妇》中的惜官,《缀网劳蛛》中的尚洁等等莫不如此。
许地山 赏析
许地山的散文
许地山的散文,富有宗教色彩,写人物故事、状世间风物、传神鬼精怪,文笔清新优美。
下面是一些赏析:
1.许地山的散文,以独特的宗教情怀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洞察。
他的文字既具有哲学深度,又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
2.许地山的散文作品,通过对人性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展现了他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
他的文字不仅关注个体的情感和思想,还关心整个社会的命运和未来。
3.许地山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他的文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敬畏,展现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4.许地山的散文作品,通过对宗教哲理的探讨和思考,展现了他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他的文字中充满了对宗教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对宗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许地山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宗教情怀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洞察和理解。
他的文字既具有哲学深度,又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是现代文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意蕴及其现实意义
娄成荩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意蕴及其现实意义“五四”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多姿多彩的时期,在中西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作家对于“人生”的探究,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和勇气。
作为“五四”时期的人生派作家,许地山同样对“人生”问题给予了深切的关注。
然而,与其他新文学先驱者关注人生时思考维度不同的是,许地山既不用“爱”与“美”的理想来解释人生,也不用“苦闷”与“悲哀”来总结人生,而是以宗教思想为基点,借助宗教符号系统抒写情感话语,揭示生存的困境与人生的真谛,并以此形成了独特的人生感悟,在创作文本中,构筑了一种具有鲜明宗教色彩的人生派风格。
一许地山一生的作品并不多,其小说创作大都集中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内在的宗教意蕴是许地山小说一以贯之的审美品质。
在他为数不多的小说中,均蕴含着一种仁慈、宽容、泛爱、超俗的宗教气息。
那种同情弱者、乐善好施;那种忍耐宽容、仁厚慈悲;那种相知相容、超脱世俗,无不作为许地山人生探讨中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和所坚守的人生信条,在小说中充分地展示出来,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命命鸟》是许地山的处女作,这篇小说一发表,便以独特的宗教思想与奇异的浪漫色彩引起了文坛瞩目。
小说以缅甸仰光的社会为背景,描写世家子弟加陵和梨园女儿敏明自由恋爱无法结合双双携手投湖而死的故事。
女主人公敏明深爱加陵,而父亲的百般阻挠,受到强烈刺激后,从宗教幻想中寻找精神寄托。
作者用了相当篇幅描写敏明游历幻境的情景,最后她和加陵双双携手进入湖水。
“好象新婚的男女携手入洞房那般自在,毫无一点畏缩”。
并且加陵还说:“咱们是生命的旅客,现在要到那个世界,实在叫我快乐得很。
”故事的结局,如果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当然是悲剧,然而作者并没有把它处理成悲剧,也没有以传统的殉情来表现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主题。
却让他们怀着虔诚的宗教感情,恬静自若地来处理自己的生命,以宗教的方式实现了爱的完美,这显然是作者涅磐归真的佛学思想在作品中的反映。
汉语言文学-论许地山人生观的双重性
摘要许地山是五四时期的文坛名将,他的创作不仅以异域情调,宗教色彩和传奇情节在文学界独树一帜,丰富哲理性和强烈的主体意识是许地山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璀璨群星中醒目的标识,这一点也一直为研究者所重视。
本文选择许地山作品中典型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处于苦难命运中的女性对待命运的不同态度,探究作者心灵世界和独特的人生哲学观。
希望读者对许地山曾被认为是“消极”的思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养分。
关键词:许地山;人生观;达观与悲观;双重性AbstractXu Dishan is the literary world name in the May 4th period, his creation is not only unique in the literary world with exotic mood, religious color and legendary plot, rich philosophical rationality and strong sense of subject is Xu Dishan's works in The bright group of Chinese modern novels, which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researcher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typical female image in Xu Dishan's work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of these women in the fate of suffering to their fate, and explores the author's spiritual world and unique philosophy of life. It is hoped that the reader will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thought that Xu Dishan was once considered "negative" and draw more spiritual nutrients from it. Keywords: Xu Disan; Philosophy ; The view and pessimism ; Duality目录一、引言 (1)二、“双重性”从何而来 (1)三、基调:生本不乐 (3)(一)命运的无常不定 (3)(二)无法消除的漂泊感 (4)四、复调:以苦为乐 (5)(一)对死亡的赞美与超脱 (5)(二)从苦难到超越 (6)五、“双重人生观”的现实意义 (8)六、结语 (8)注文 (9)参考文献 (9)致谢 (11)论许地山人生观的双重性一、引言茅盾曾评论道:“在人生观上,许地山的‘人生观是二重性的,一方面是积极的昂扬意识的表征,另一方面却又是消极的退隐的意识’”,他力图用带有宗教色彩的人生观、宇宙观来解决现实中的人生矛盾,因此在作品中一方面是对社会人生的大胆探索和真实表现,蕴含着强烈的反封建情绪和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控诉;另一方面,也包含了消极的退隐的因素,表现出他的宇宙观人生观与现实世界的矛盾,这种矛盾的统一构成了他独有的人生哲学观。
从死的玄想到生的挣扎与坚强——论许地山小说中女性的命运观
许 地 山先 生 是 “ 四 ” 坛 宿 将 . 的创 作 不 仅 手入 洞房 那 般 自在 .毫 无 一点 畏 缩 。 在月 光 水影 之 五 文 他
因异域 情 调 、宗教 色彩 和传 奇 情节 在 文 学界 独 树 一 中 . 听见 加 陵说 :咱们 是 生 命 的旅 客 , 在 要 到那 还 ‘ 现
难面前 的那份从 容与 坚定, 以及 在艰 难 困苦 中的磨 炼 与成 长 。 ’
【 键词 】 关 许地 山
女性
命 运观 ;
【 中图分类号】 0 . 1 66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 9 8 3 (0 0 0 - 0 1 0 10 - 54 2 1 )6 0 3 — 2
苦难 与 不幸 .本 文想 通 过这 一个 个 悲惨 的传 奇故 事 . 的虚 伪 。 仙人 的指 点 下. 在 最终 决 定 “ 一切 障碍 , 生 除 转
发现这 些 女性 面对 灾难 时 的那 份从 容 与坚定 . 以及 在 极乐 国土 ” 在 这里 主人 公正 是 随着 “ 运 ” 。 命 的播 弄, 不 艰难 困苦 中的磨 炼与 成长 。 寻她 们不 同的命 运 观 。 探
所 这 也是 万灵 中最 愚蠢 的人 ” 夏志 清称 之为 五 四 ’ ① 时 那 城, 以我愿 意去瞧 一 瞧。” 岂不是 一种 对彼岸 世 期最尊 重女 性 的作家 ” 。⑦ 界 的玄 想. 这种无 言 的抗 争对 于封 建教 义却 不失 为 且
从 处 女作 《 命 鸟 》 后 期 的 《 桃 》 许 地 山为 命 到 春 ,
尽 管 作者 本 人 认 为 “ 本 不 乐 ” 承认 人 生 的残 生 .
小说 的主 旨更 在 于敏 明的叛 逆 反抗 以及她 对 命 运 的 缺 和不 完 全 ,但 作 者也 从未 让 这 些 心爱 的女 主人 公
许地山论文:许地山人生美学观研究
许地山论文:许地山人生美学观研究【中文摘要】对于许地山这样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我们很难用简单的一句话将他的整个人生观概括出来。
在不长的生命历程里,由于许地山经历了太多的人生变数,又受到了不同宗教文化的意识浸染以及整个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他身上的复杂性远在读者的理解之上。
本文在立足细读许地山文学文本,把握其人生履历以及熟悉前人评论的基础之上,寻找了一条通向许地山人生美学观的研究之路。
笔者将许地山人生美学观的内涵分为三个大的方面:一是对生命的深刻感受,这一部分主要梳理许地山的“生命观”;二是对信仰的执着追求,这一部分主要探讨许地山的人生信仰;三是对美境的理想构建,这一部分彰显许地山对理想人生的最美好想象。
这三个部分的阐述,既有笔者对许地山的赞赏,亦有对许地山不足之处的中肯分析,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梳理,能够形成一个对许地山人生观认识的新的架构,当然更重要的是希望现代人能从许地山的人生观之中汲取的精神养分,增强对人生的理解,同时能够使人们对许地山人生观中某些曾被认为是“消极”的思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英文摘要】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describe Xu Dishan’s whole philosophy in one simple sentence, for he is such a legendry figure in the literary world of China. During his short life, he has gone through so many variable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culture consciousness and affected by the wholesocial situation. Therefore, his complexity is expanding far beyond the audiences’understanding.The author finally find out the road which can lead to the study of Xu’s view point toward esthetics, which are based on careful reading of Xu’s literary text, obtaining his life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the predecessor’s comments. The author divided Xu’s esthetics view points into three parts: one is his profound feeling for life, this part mainly tries to get Xu’s outlook on life into shape; The second part is mainly discussing his life religion; the third is about of the ideal building of beauty, this part is wants to show Xu’s best imagine for his ideal life. During the three parts’states which include not only the admiration to Xu but also have the relevant analysis of Xu’s deficiencies. The author wants to form a new understanding structure towards Xu’s life view point, and most of all, he hopes that the modern people will absorb more spirit benefit form Xu’s life view point and enable their understanding for life. Meanwhile, the author also hopes that we will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for parts of Xu’s life view point which had been considered as the negative thoughts.【关键词】许地山生命信仰美境【英文关键词】Xu Dishan Life FaithArtistic Conception【目录】许地山人生美学观研究【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1.3.9.9.3.8848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摘要4-5Abstract5引言7-8第一章由宗教到人生的追求8-16第一节许地山其人其作8-10第二节许地山研究概况10-13第三节本论文研究重点13-16第二章对生命的深刻感受16-27第一节直面“生本不乐”16-20第二节敏锐的生命感受力20-23第三节对死亡的思考23-27第三章对信仰的执着追求27-36第一节宗教精神的展现27-29第二节自由化了的信仰29-32第三节向上地,努力地追求32-36第四章美境的理想构建36-46第一节道德之美36-40第二节知行结合的“落花生”40-43第三节理想背后的苍凉与无奈43-46结语46-48参考文献48-5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1-52后记52-54。
世虽苦 人不悲
世虽苦人不悲————从文本看许地山的佛教人生观摘要:许地山的创作文本充溢着浓郁的宗教文化意蕴。
一方面,他的小说里徘徊着释加的幽灵,他笔下的主人公常常用宗教来自慰亦以之慰人,在人生的种种磨难面前处之泰然.另一方面,作为文学家的许地山,在本质上,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对待宗教的,他真实的意图是从教义里拈取一片放进一个他自认为合理的人生观里.这种借宗教符号系统抒写出的情感话语,既展示了作家的创作心理机制和精神向度,同时又包涵了作家对营造社会良好氛围的希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将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许地山的创作文本充溢着浓郁的宗教文化意蕴,本文立足于许地山的创作文本,浅谈佛教文化对他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
佛教对许地山的人生观与文学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许地山在《我们要什么样的宗教》一文中说:“宗教是社会的产物,由多人多时所形成,并非个人所创造。
”虽然参加和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但是,许地山却不同于五四时期的其他许多知识分子,他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借助的不是西方文化思想,而是从包括佛教思想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东方民族思想文化起步的,因此具有浓厚的传统意味。
许地山的作品大部分都打上了鲜明的佛教思想的烙印,尤其表现在借助佛教教义来宣扬人生苦和感恩的人生观。
在许地山的创作中,也主要受这两个佛教教义的影响。
一.人生多苦是许地山对现实世界的主要人生体验。
菩提树下的精神苦痛“人生苦”是佛教教义的核心内容。
这一文化内涵在许地山文学作品中的建构,形成了许地山特有的宗教文学,成为其表达情感体验的一种特殊的抒情话语,而这种借佛教义理所传达出的人生理念和哲学思想,又恰好折射出了作家的精神苦痛。
佛教教义繁杂,而又宗派林立,但无论哪一宗派,其理论的宗旨都离不开对芸芸众生关于“世间苦”的教化。
“《涅槃经》中就以…八相之苦‟,即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来阐释人间所遇之苦。
许地山深深感受到了人生苦难的真谛。
许地山小说读后感
许地山小说读后感最近读了许地山的小说,真给我留下了挺深的印象。
许地山的小说里,那一个个故事就像是一幅幅细腻的画卷,缓缓在我眼前展开。
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他对人物的刻画和对生活细节的描绘。
比如说在《命命鸟》中,敏明和加陵这对年轻人的爱情,他们那种纯净又坚定的情感,让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那充满异域风情的环境里,彼此的眼神交汇时传递的千言万语。
敏明身着鲜艳的纱笼,加陵那挺拔而又略带羞涩的身姿,都好像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
许地山把他们相处的每一个瞬间都描写得那么细致,敏明的一颦一笑,加陵的每一次欲言又止,都让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波澜。
还有《商人妇》里的惜官,她的命运真的是太坎坷了。
从跟着丈夫远走他乡,到遭遇丈夫的背叛和抛弃,再到自己独自艰难地生活。
许地山把惜官所经历的那些苦难,还有她内心的挣扎和坚强,写得淋漓尽致。
我能想象到惜官在那破旧的小屋里,对着昏暗的灯光默默流泪的样子;能想象到她在街头为了生计奔波,累得气喘吁吁却不敢停歇的情景。
读许地山的小说,就像是在跟一位老朋友聊天,他不急不缓地给你讲述着那些或悲或喜的故事。
他的文字没有那种华丽的修饰,但是却有着一种能直抵人心的力量。
在他的小说世界里,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有的人善良得让人心疼,就像《缀网劳蛛》里的尚洁,无论遭受多少误解和委屈,依然心怀慈悲;而有的人自私自利,让人恨得牙痒痒。
但这就是生活啊,哪有那么多纯粹的好与坏,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欲望和道德之间挣扎徘徊。
许地山对环境的描写也特别厉害。
他能把一个地方的景色、风俗、气息,都通过文字传递给读者。
读着他的小说,我仿佛能闻到南洋潮湿的海风气息,能听到街头嘈杂的叫卖声,能感受到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的斑驳光影。
而且,他的小说里还常常蕴含着一些宗教和哲学的思考。
但他不是那种生硬地给你灌输大道理,而是让你在故事中自己去感悟,去体会。
这就像是在你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然后让它在你的思考中慢慢发芽。
总之,读许地山的小说,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旅行。
许地山散文现代主 义文学价值读后感
许地山散文现代主义文学价值读后感《许地山散文现代主义文学价值读后感》在翻开许地山先生的散文之前,我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个模糊的概念里。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他的文字世界中,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走进了一个个充满奇幻与思考的角落。
许地山先生的散文,就像是一扇通往神秘花园的门。
在这个花园里,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有着独特的姿态和故事。
他的文字没有那种一板一眼的规矩,而是充满了灵动和自由,仿佛是在风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让人捉摸不定却又忍不住追随。
比如在《落花生》这篇散文中,他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花生的场景。
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把花生那种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品质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种看似简单的描述,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人,他们或许没有耀眼的光芒,却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为这个世界增添着一份温暖和力量。
再说说《春的林野》,许地山先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林野的美景。
那一朵朵绽放的野花,那一只只欢唱的鸟儿,仿佛就在眼前。
他写风拂过树叶的声音,写阳光洒在草地上的光斑,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片生机勃勃的林野之中,能闻到泥土的芬芳,能感受到微风的轻抚。
这种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写,让我对大自然的美有了更深的感受。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地山先生的散文不仅仅是在描绘外在的世界,更是在探索人的内心。
他对于人性、对于生命的思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一扇从未被开启的门。
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一棵老柳树。
它的树干有些弯曲,树皮也显得粗糙不堪。
然而,它的柳枝却依然柔软地垂着,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许地山先生笔下那些看似平凡却蕴含着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这棵老柳树,不正像他所描绘的那些默默坚守、不屈不挠的形象吗?它或许经历过无数的风雨,却依然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为人们带来一片绿荫。
许地山先生的散文还让我对生活中的小细节有了更多的关注。
以前,我总是匆匆忙忙地走过每一天,很少停下脚步去欣赏周围的风景。
论许地山“破网哲学”与老庄哲学的契合之处
论许地山“破网哲学”与老庄哲学的契合之处作者:余滢来源:《科学导报》2024年第44期关键词:许地山;破网哲学;老庄哲学大多数“五四”时期的作家都受到现实问题的困扰,时而劳攘于现实问题,时而又因为现实的难以改变而感到沮丧和脱离现实。
而在这个过程中,道家的思想文化成为他们最为重要的精神指引,作家许地山就在求学期间研究了大量的道教文化,因此深受道家文化浸染的他在其小说《缀网劳蛛》通过描述主人公尚洁的苦难人生表达了一种“破网哲学”。
这种哲学是许地山对人生苦难命运的诠释与思考方式。
他对人生不完美性的认识上建立起来的“破网哲学”与老庄哲学中的“自然无为”“安时处顺”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谋而合的。
动荡的国内时局,不幸的童年生活让许地山尝尽了生活的悲苦,因此他的小说中往往书写着人生的苦难。
对许地山来说,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全和完整。
既然这个世界和人生都存在缺陷,那么,任何不满足于自身的人生选择便都是“贪得而无智”(《缀网劳蛛》)的徒劳。
就像庄子在《庄子·至乐》说:“人之生也,与忧俱生”,人生的本质就是处处充满着苦难,并不是完美的。
许地山在小说常将他作品中的人物大多置身于一种充满变革和混乱的时代环境之中,表现人物的不幸与命运的悲苦无常。
比如小说《商人妇》中的惜官被丈夫抛弃,独自前往南洋寻找丈夫,却未曾料到又被其设圈套转手卖给了一位印度商人,她的大部分人生路程都处在颠沛流离中。
在《铁鱼的腮》这篇小说中,主人公雷先生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但他所处的政府却腐朽不堪并不给予他支持,最终他在逃亡过程中为拯救自己的科研成果而不幸丧命。
爱情题材也成为许地山表现苦难的载体,或是《海角底孤星》中情深意笃的夫妻因意外双双离世而不能相守,或是《命命鸟》中的男女主人公由于自身和社会因素导致的爱情悲剧。
此外,许地山还在他的一些散文作品中以自然界的动、植物比喻人生的苦难,如《蝉》《山响》《光底死》等。
生活本质上充满了挑战,在命运的起伏中,不知道自己应该何去何从,更不清楚命运将如何安排自己的未来,所有的东西都是无法预测的。
《空山灵雨》读后感
《空山灵雨》读后感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它以质朴、清丽的文字,充满哲学和宗教气息的笔触,带给我许多深入的思考。
这本书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优美的文字,还在于它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态度。
“空”与“灵”的韵味境界是这本书在艺术上的独特造诣。
不少作品都带着若隐若现、迷离惝恍的朦胧,这种朦胧中蕴含着颇费咀嚼的玄理思辨。
在文字中,许地山巧妙地运用了比喻、隐喻,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和某种小说化倾向,使读者在享受文字的美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刻的思考。
书中对于生本不乐和爱流潮汐的两极情境的描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本不乐引发了许地山对于身边人事的爱意珍惜,而因这种大爱,在失去后便使他痛苦万分。
这种痛苦是深切而真实的,它反映了人生的真实和丰富性。
生本不乐与爱流潮汐的两极情景相辅相承,并不冲突。
这种矛盾和复杂的人性描绘,使书中的角色更加真实,更加立体。
在书中,许地山将人生无力反抗时代大洪波的命运赋予在了自然界万物身上。
《蝉》中的蝉不能飞,被露水滴落树根,面临着被蚂蚁蜜蜂吞噬的命运。
《梨花》中的梨花在人为的摇动下飘落,无处归根,亦是无力反抗外界的压迫。
《俄罗斯兵》中的老奶奶无力反抗大兵,荔枝只有被吃掉的命运。
《辍网劳蛛》中写道“人生如同蜘蛛结网,破了又结,结了又破,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
”这些描述都揭示了人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的渺小和无力。
尽管我们可以呐喊出自己的声音,但能否被听见,能否起到作用却是未知数。
生本不乐除了体现在自然界的压迫无法反抗之外,还有因人对于生老病死的无法控制而带来的恐惧。
《鬼赞》中,在变为骷髅后,可不被凡尘所恼得以永恒。
许地山在其中表达的思想是一种安慰。
他宽慰世人生前别总想着苦恼之事,要及时行乐,死后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味觉、触觉等等的一切感受,莫把时光空费在烦恼之事。
这是一种对生活的豁达和理解,也是对生死的一种独特见解。
总的来说,《空山灵雨》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带给我许多启示。
论许地山早期作品中的'补网'哲学
作者: 杨志明
作者机构: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462002
出版物刊名: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159-160页
主题词: 许地山;人生观;不懈追求
摘要:许地山认为文学是表现人生的.他作品中的人物全生活在一个痛苦的世界之中,被现实世界、精神世界、爱情生活中的痛苦包围着,他认为命运就是一张网,这张网什么时候破和怎样破法是没有定数的,人生就是一个'织网--补网--再织网'的过程.'补网'哲学是他对命运本质的透视,具体表现为作品中的人物在世俗的黑暗中不顺命,为'挣脱'世俗的重压而'退让';人物都是在世俗的重压中从'苦'里悟出'乐'来,这是他对人生的终极体验.。
生存的智慧:悲观,执着,超脱--许地山小说世界思想意蕴的诠释
生存的智慧:悲观,执着,超脱--许地山小说世界思想意蕴的诠
释
张晓东
【期刊名称】《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25)004
【摘要】许地山是被许多人误读的一位现代作家.其基本原因一是思维模式的僵化;二是许多人忽略了许地山小说文本中鲜明的宗教文化意识.宗教的慧眼,灵性交给了许地山打量现实人生的独到眼光,使他开辟出一片新奇的人生天地,给人以有益的启示.本文试图追踪许地山独特的生命意识,呈现他艺术世界中的美妙灵光.
【总页数】5页(P66-70)
【作者】张晓东
【作者单位】阜阳师院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54
【相关文献】
1.超脱中的教育执着——读《教育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有感 [J], 杜学元
2.两重形象的观照——许地山小说世界研究 [J], 江振新
3.经典文本的思想意蕴与诠释者的时代境遇--以王弼诠释《老子》为示例 [J], 刘季冬
4.彼岸与此岸之间──走进许地山的小说世界 [J], 孙中田
5.执着的梦想与高傲的自恃——论残雪与她的小说世界 [J], 佘丹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许地山 赏析
许地山赏析许地山,原名孙金泉,字地山,笔名东方,是中国现代散文文学家、学者、教育家和翻译家。
作为中国当代散文的开拓者之一,许地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散文作品。
其作品精炼而有力,表达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索。
许地山的散文作品以诗意的文字和细腻的情感为特点,他的散文常常展现出作者对于生活的深刻体验和人性的反思。
许地山的散文作品既有叙事性的散文,又有抒情性的散文,以及对于社会问题的议论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他经常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意象,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真切的感受。
在许地山的作品中,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表达是非常明显的。
他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尤其是唐宋文学,融入到了自己的写作中。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文人墨客和古代建筑,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
他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影响和启迪读者。
许地山的散文中也可以看到他对于人性、人生哲学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他探讨了人类的欲望、情感、理性和自由这些根本问题,并试图寻找人们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之道。
他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度的思考来揭示和探究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他的作品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幸福的追求。
他的作品深情而真挚,给人以启示和感动。
除了作为一名作家,许地山还是一位学者和教育家。
他曾在多所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是一位翻译家,翻译了多部西方文学作品,使中国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领略西方文化。
他的多重角色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深度。
总体而言,许地山是一位非常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才华的作家。
他的作品深入人心,呼唤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
在阅读他的作品时,读者常常会被他的文字所感动,受到启发和触动。
许地山的散文作品无疑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作品将继续影响着后人。
许地山散文文学价值读后感
许地山散文文学价值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能静下心来读许地山的散文,就像是在喧嚣的尘世里寻得了一处宁静的角落。
许地山的散文,初读时只觉得文字质朴,仿佛就是一位老友在你耳边娓娓道来。
可读着读着,便会被他文字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独特的思考所吸引。
他笔下的世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在《落花生》中,他以花生为喻,讲述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表的光鲜,而在于内心的实在。
这种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没有丝毫的说教感,却让人在阅读中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追求。
就拿《落花生》这篇来说吧,他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花生的场景描写得如此生动。
那昏黄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孩子们急切地盼望着父亲能快点回来。
父亲终于踏入家门,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桌上摆着一盘刚刚从地里摘来的花生,还带着泥土的气息。
大家开始谈论花生,孩子们争着说出自己对花生的看法。
父亲则微笑着倾听,然后缓缓道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这个场景,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自己家里一样,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许地山对于细节的把握,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描写花生的样子,“花生的味儿美,花生可以榨油,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简单的几句话,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一颗颗饱满的花生,闻到了那淡淡的油香。
他还写到孩子们吃花生时的样子,“大家都争着吃,手忙脚乱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这样的细节,让整个画面都活灵活现起来。
再比如他写人物的对话,“姐姐说:‘花生的外壳不好看。
’哥哥说:‘花生可以做成各种好吃的点心。
’”每个人的话语都那么符合他们的性格和年龄,让人感觉这些人物就站在眼前,正和我们一起谈论着花生。
读许地山的散文,还能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他的笔下,一花一草,一木一石,都有着独特的生命和魅力。
他能把一朵小花的绽放写得充满诗意,也能把一阵微风的吹拂写得让人陶醉。
在《春的林野》中,他描绘春天的景象,“春光在万山环抱里,更是泄露得迟。
那里的桃花还是开着;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过那峰,有时稍停一会,为的是挡住太阳,教地面的花草在它的荫下避避光焰的威吓。
解读许地山《缀网劳蛛》中的“蜘蛛哲学”
作者: 张健
作者机构: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122000
出版物刊名: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26-28页
主题词: “蜘蛛哲学”;宗教文化;现代意义
摘要:“蜘蛛哲学”是许地山在《缀网劳蛛》中所表达的一种独特而深刻的人生感悟。
这种哲学表面看来有些悲观,但实则却是积极乐观的。
它告诉人们应该像蜘蛛那样坚韧不辍地补缀个人命运之网,决不因网总被弄破而中止辛勤地劳作,这体现着一种面对困境所具有的积极的生命态度和坚韧不屈的内在精神。
“蜘蛛哲学”蕴涵着儒释道、基督多种宗教文化,由于渗透进宗教文化的内涵,使得“蜘蛛哲学”更具有丰厚性和深邃性。
“蜘蛛哲学”不仅对当时失落颓唐的膏年带来精神的鼓舞,同时对于今天浮躁脆弱的人们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许地山小说中的人生哲学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常与人
生感悟融为一炉,带有深刻的哲理性。
探寻人生的终极意义是许地山
创作的主要目的,而对人生现象与问题的哲学思考则是他解读人生的
根本方法论。
许地山一生作品虽少,却不失新意,对东西文化、多种宗教的兼容使其小说呈现出了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许地山终其一生
都在文学中探究着正确的人生观,以此来实现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建构。
宗教与文学皆可直击人们的心灵,许地山从宗教教义中汲取养料企图
为新文学寻觅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法,宗教与文学的相互渗透与完美融
合为许地山传递其人生哲学搭起了桥梁。
为此,学者大都喜欢以宗教
为切入点去阐释许地山的小说文本,宗教确实是探析其思想的一个路口,但却并非唯一,若一直受限于宗教的框架,则容易忽视其小说中除
宗教之外的其它哲学意蕴,一定程度上会丧失部分研究价值与意义。
许地山塑造的文学世界是一个感情真挚、包罗万象的世界,他对人生
哲学的书写虽独到而深刻,却不免显得驳杂、零散。
针对这些现状,
本文将研究的重心放到了许地山小说的人生哲学上,试图从多个方面
深入挖掘其小说蕴藏的丰富哲理,并对许地山文本中的人生哲学进行
系统化、理论化的论述。
基于上述研究目的,本文将从绪论、正文、
结语三大部分展开讨论。
绪论主要通过对研究许地山的文献进行梳理与分类,并结合如沈从文、茅盾、老舍等对其作品的评价,去探讨许地山小说中的人生哲学。
不同学者的研究为本论文观点的阐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理论支持,本文自始至终以茅盾关于许地山人生观独树一
帜的评价为基础,从爱之哲学、善恶观、苦乐观、生死观对小说中的人生哲学展开具体论述。
本文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许地山小说中相知相守的爱情与情深义重的大爱,以爱抒情、以情感人是许地山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不拘一格的爱正是许地山自我情感的流露,故追随爱之哲学这条线索可以使人们发现其自身心理变化的真实过程。
第二部分则以善恶观为切入点,对小说中人物的善恶行为与道德观念进行了评判与分析。
文学具有惩恶扬善的使命,许地山将对人性善恶的思考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他强调善恶于人身上是一种共存的矛盾姿态,人们应持慈悲心看待一切善恶行为,辩证地去批
判所有人与事。
同时,许地山对人们为善作恶的行举进行了归因,在他看来没有规矩的人生异常可怕,而借助宗教劝人归善是许地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应对策略。
第三部分着重探讨苦乐观在许地山小说中的具体体现。
文学是人们言说苦难的方式,而对苦难的关注与消解是文学家的使命,“生本不乐”正是许地山对漂泊生活的感悟与总结。
许地山在小说中生动地描写了层出不穷、变幻莫测的人生苦难,并指出了“中和”思想与“普渡济世”的消解之法。
第四部分围绕生死问题,对小说展开了全面论述。
各式各样的创作方法、变幻不一的小说结构、巧合离奇的故事情节使许地山小说中的生死现象呈现出别样的姿态。
本文通过对许地山多种死亡叙事模式的划分和解读,探讨了儒释道生死观与许地山生死观的异同,并从“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两个方面概括了小说人物应对蹇涩人生的生存之道。
许地山在文本中时刻引导着人们“以死观生”,呼吁人们从哲学层面去思考生存的意义并
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结语部分对许地山小说中的人生哲学进行了客观的总结与评价,并指出其小说对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
许地山实际上是个颇为复杂的研究对象,他的人生哲学不仅具有二重性,而且零散驳杂,本文仅从四个方面对其思想进行条理化的论述,难免有失其复杂性和全面性,这就需要研究者对其人生哲学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