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第七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第七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第七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劳动权和受教育权C. 言论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2. 下列哪种行为是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表现?()A. 随地乱扔垃圾B. 爱护公共设施C. 偷窃他人财物D. 逃税漏税3.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多少周岁的公民?()A. 16周岁B. 18周岁C. 20周岁D. 22周岁A. 禁止未成年人吸烟B. 禁止未成年人饮酒C. 禁止未成年人参与劳动D. 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A.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B. 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C.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6. 未成年人应该学会自我保护的哪一方面?()A. 生理健康B. 心理健康C. 法律意识A. 起侮辱性绰号B. 拒绝与同学交往C. 帮助同学解决问题D. 主动与同学交流A. 父母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所需B. 父母应当教育未成年人遵纪守法C. 父母应当关心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A. 忍气吞声,不告诉他人B. 寻求家长、老师帮助C. 以牙还牙,报复对方D. 自行解决,不再上网A. 金钱至上B. 功利主义C. 诚信、友善、责任感D. 消极、悲观、自私二、判断题:1. 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同的。

()2.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与成年人同等的权利。

()3. 未成年人应该学会自我保护,增强法律意识。

()4. 父母可以随意打骂未成年子女。

()5. 学校应当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教育。

()6. 未成年人可以在任何时间进入网吧。

()7. 未成年人有权拒绝家庭保护。

()8. 校园欺凌行为对受害者没有心理影响。

()9. 网络欺凌是一种违法行为。

()三、填空题:1.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______。

2.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______、学校、社会和司法的保护。

3. 未成年人的首要义务是______。

4.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主要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______。

心理学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费斯汀格D. 马斯洛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要素?A. 行为结果的预期B. 行为的执行C. 个体的自我控制D. 个体的自我评价答案:D3.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是怎样的?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匀速D. 随机答案:A二、填空题4. 根据_______理论,人们倾向于减少自己行为与态度之间的不一致性。

答案:认知失调5.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_______来学习社会行为。

答案:观察和模仿三、简答题6. 简述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可能设定挑战性目标,面对困难时更能坚持,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并且更少感到焦虑和抑郁。

四、论述题7. 论述认知失调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广告中,通过展示与消费者现有态度不一致的信息,可以引发消费者的认知失调,促使他们改变态度以减少不协调感。

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挑战性任务,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和成绩。

在健康领域,通过提供与吸烟者现有行为不一致的健康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吸烟行为。

结束语:通过本章的测试题,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学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试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试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
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
答案C
2.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所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称为( )
A.法律适用B.法律执行
C.法律遵守D.法律制裁
答案A
47.“法治”就是在人民民主基础上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实现“法治’’的前提是
( )
A.法制B.礼治
C.专制D.德治
答案A
4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
A.党的领导B.人民政协
C.礼治D.德治
答案B
20.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及时高效的原则。其中,及时高效原则指的是( )
A.法律本身是根据民主程序制定的,能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B.执法和司法活动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以程序公正保障实体公正
C.提高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的效率,避免执法、司法期间的拖延
答案A
38.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在此基础上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 )
A.实体法B.程序法
C.法律渊源D.法律体系
答案D
39.法律部门有实体法与程序法之分。下列属于程序法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心理学第七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七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七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中,哪个阶段主要解决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A. 口腔期B. 肛门期C. 性器期D. 潜伏期答案:A2.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什么?A. 获得自主感B. 获得亲密感C. 获得勤奋感D. 获得自我认同感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自我防御机制?A. 投射B. 压抑C. 否认D. 学习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五个需求层次。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包括食物、水、睡眠等基本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涉及身体安全、健康、财产安全等;社交需求包括友谊、亲情和爱情等社会联系;尊重需求是指个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自我实现需求是个人潜能的实现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2. 描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汀格提出,主要观点是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不适或紧张状态。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个体会尝试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认知,使之与其他认知一致,或者增加新的认知来解释或合理化原有的矛盾。

三、论述题1. 论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及其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答案: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不仅包括意识层面,还包括无意识层面。

无意识包含了被压抑的欲望、恐惧和冲突,这些无意识内容通过梦境、口误、遗忘等形式表现出来。

弗洛伊德的理论对现代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上。

此外,无意识理论也启发了对人类行为动机和心理疾病的新理解。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我认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希望大家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学习和进步。

心理发展教育题库部分答案

心理发展教育题库部分答案

心理发展教育题库部分答案第一章1.辨析:学生心理发展动力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起着决定性作用。

答案:错误(1 分)虽然我们强调环境,特别是教育,使学生心理发展的主导因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忽视学生自身的主体因素;(1 分)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内部因素包括学生自身的认知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1 分)环境只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来起作用,两者是交互影响,相互决定的。

(2 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非常强调有意义地学习。

2. 举例说明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5分)答案:⑴ 描述心理现象,即从定性或定量的角度对心理事件加以精确描述(2 分)。

⑵ 揭示心理规律,即能够科学地对心理事件作出因果解释,探讨心理事件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⑶ 控制心理行为,主要体现为预测和调控两个方面。

预测是指依据某种特定的心理事件与某种因素的密切联系,对这个特定心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控制就是依据某种特定的心理事件与某些因素的因果联系,去有意识地改变当前状况,引发出有利的“因”,得到期望的“果”。

第二章 1. 请绘制并解释艾宾浩斯曲线评分标准:绘图(5 分);说明(10 分),其中,绘图部分,正确绘出并标注横坐标轴(1 分)、纵坐标轴(1 分)、三条线各 1 分。

绘图的评分要点:三条曲线及其标注(3 分)、纵横坐标(2 分)、文字说明部分: 1、艾宾浩斯曲线是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

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1分)2、总体来说,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

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5分)3、不同的记忆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如上图所示,无意义音节以往速度最快;而诗和散文的遗忘相对较慢。

(2分)4、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2 分)2.结合遗忘的规律,如何合理使用复习策略?(15分)答案:复习时间的安排(1 分):要注意及时复习(1 分);要限时记忆(1 分)。

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教材在阐述“公共生活及其特点”时指出: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以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

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

这种现象表明人类的公共生活()。

A. 正在变得越来越窄小B. 正在变得越来越广阔C. 正在变得难以控制D. 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2.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教材这段话描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 .活动内容的丰富性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D .活动方式的虚拟性3. “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没有秘密可言。

”教材这段话阐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D .活动方式的普遍性4.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使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因此,公共生活领域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增加了人际交往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预期性,从而造成了当代公共生活特征之()。

A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 •活动内容的新颖性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D •活动方式的不确定性5•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名胜游览、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这就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 •活动范围的普遍性B •活动内容的复杂性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6•“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7-8章课后答案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7-8章课后答案
先诡说;c.从众说:叵勺兴学习说・
第八章
教学心理学概论
第八*
1、填空
r赫尔巴特五段教学的五段足:1.他备・2、抿示・3、比
h・4、乜小• 5.:|・
2、凯洛夫的课童教学5个坏节足:1、组织教学・2・检含复习,
3、讲授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賈课外作业°
3、新数案设计的四个环节是:1.确定并陈述教学目标2.分析学习任
7.社会恃习理论是由•… 班林拉一提出來的.适合解押——社会••行为.
&费斯廷賂提岀的网种认知火调话境是:A―逻轲不一致…,B,••…与 社会风厲不一致・•,C.——与-贾行为不一致一,。一与过去经验不…致
9、榜样:呈现、观察榜样的小范、模仿榜样的操作
;概念打原理的解释和运用
1・某些教科卩把念度和品從分别安扭任两乞教授。这两个概念可能的关 系是:A.态度概念包含阳徳槪念: 邑卜者分別指本帧上不同的东西:C.态度 是•种比胡連更稳定的心理品质:D・Q德址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条件。
6・国外有座收费的桥‘,巧局规定,凡柬一人的乍枚税,乘两人以上的乍 町免收税,r定人们纷紛多人乘一辆车过桥. 根据强化原理.这种行为兢追当的 解I?足:0•受致强化加岁B受止强化加强.c.受收税的彫响而加强:D.人们怕 罚款。
7.“杀対吓爪”的教巾效应故左用现代心理•了哪鹿伦來解H?A. a化滋他B・认知
第七章
现儿厳和成人道徳判断的发展经历二个水平:A•前
刃俗•水平,B、月俗水平,c,⑺」俗水平,大多数少年的道徳泮价
处于习俗一水平。
2.克拉期沃尔等人提由的价佰内化绍历『五个阶段。它们是A•——江恿・.B・
反炖・,C-—评价一,D--纽织一,E•-价值性恪化一、
3.心理学认为态度和品徳都包括:A,—认血一• B.— 悄感・•G••行为

专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专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专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题及答案专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希望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希望自己在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绩。

这是(B )A.生活领域中的理想信念B.职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C.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D.社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2.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从总体上指明了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规定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D )A.爱国主义的未来目标B.爱国主义的永恒要求C.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D.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社会主义D.人道主义4.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三元里人民抗英,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浴血八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等,这些爱国壮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B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C.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D.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5.“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 B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6.人生观的作用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 )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价值观7.在人生旅途中,既可能遇到顺境,也可能遇到逆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选择练习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选择练习及答案)

思考练习: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一、单选题1、大学生的群体特点是()A生理特点——身体发育基本成熟期B心理特点——心理等基本成熟期C明确社会责任D进入青春期2、大学生活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培养目标:专业化和高层次B、学习内容:素质教育和宽口径C、教学方式:多样化D、生活方式:自由性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A、体是条件B、智是基础C、继往开来D、美是内容4、不正确的自我修养的方法是()A.躬行实践B.知行统一C.积善成德D.坐而论道5.人才素质的灵魂是()A . 德.B. 智 C. 体 D. 美6.在当代中国,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 )A.中国传统文化B.社会主义法治精神C.共产主义道德要求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多选题1、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是()A、理想远大热爱祖国B、追求真理善于创新C、德才兼备全面发展D、视野开阔胸怀宽广E、知行统一脚踏实地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任务是()A、培养合格接班人B、了解基本路线C、了解高等教育的性质D、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E、专业化和高层次3、大学生活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培养目标:专业化和高层次B、学习内容:素质教育和宽口径C、教学方式:多样化D、生活方式:自由性E、知行统一、脚踏实地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方法是()A、学习理论B、进行实践C、检验理论D、深入实践E、熟背理论5、四育是()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E、教育6、三德是()A、家庭美德B、职业道德C、社会公德D、社会道德E、传统道德7、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A、德是灵魂B、迎接科技文化挑战C、迎接发展任务挑战D、迎接国际环境挑战E、认识社会角色8、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是()A、继往开来B、智是基础;C、体是条件;D、美是内容。

E、明确社会责任思考题: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第七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第七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习题一、简答题1.理想的含义。

2.信念的含义。

3.理想的基本类型有哪些?4.信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二、论述题1.理想在人生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答:要点:(1)确定人生奋斗的目标。

(2)规定人生发展的方向。

(3)激发人生前进的动力。

2.信念在人生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答:要点:(1)信念有利于坚定奋斗目标。

(2)信念有助于增强进取精神。

(3)信念有助于加大和凝聚力量。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答:要点:(1)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2)科学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3)坚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

4.为什么实现理想必须艰苦奋斗?答:要点:(1)艰苦奋斗的本质内涵。

(2)艰苦奋斗的时代特色。

(3)艰苦奋斗的现实意义。

(4)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实桥梁。

三、研究性题目1.大学生如何实现理想?四、案例分析:1.下面是两个大学生的对话:甲:“现在人都很现实,讲理想很空,人还是现实一点好。

”乙:“人应该有理想,要不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甲:“人不能生活在真空,理想主义已经过时,理想不能当饭吃。

”乙无言。

请利用本章所学理论分析甲同学的认识误区。

教研活动五次: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时代轨迹探讨。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对青年学生的时代心理进行探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学生的基本心态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1)80年代上半期:震动反思与自我追寻。

(2)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价值多元与自我徘徊。

(3)90年代中后期:实用倾向与自我凸现。

2.大学生是不是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

有人说大学生是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是因为对心理健康与心理疾患的概念理解不对。

科学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很有意义。

正如杨眉所言,在大学生中倡导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因为大学生是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

而且,倡导心理健康教育,要以人的发展性教育为主,挖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对个别心理疾患的人,要象对待患身体疾病的人一样,不能一谈“心理疾病”就另眼看待。

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与法律练习题及答案)

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与法律练习题及答案)

收集精品文档============================= ================================= ==========================================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与法律练习题1、单项选择题(10题)A.某大学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向咨询员求助,咨询员根据求助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找了一份工作。

这位咨询员的行为:()。

A.增加了求助者的信任感,是咨询关系更有利于咨询进程B.违反了保密原则C.不尊重求助者!D.超出了咨询员的职责范围B.某咨询员在接待大学生求助者时,得知其学费尚未交清,便资助该学生500元钱。

咨询员这样做:()A.增加了求助者的信任感,是咨询关系更有利于咨询进程。

B.超出了咨询员的职责范围。

C.不尊重求助者。

D.强化了正常的咨询关系。

C.某男性心理咨询员在接待一位女求助者的咨询过程中,邀请求助者共进晚餐。

这位咨询员()。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收集精品文档============================================================== ==========================================A.增加了求助者的信任感,是咨询关系更有利于咨询进程。

B.试图建立咨询以外的关系。

C.以自己的价值观作为依据评判求助者。

D.为了让彼此更加了解,咨询更容易进行。

D.一求助者由于其同性恋爱生活,受家庭、周围人压力巨大前来向咨询员求助。

咨询员向求助者明确指出其性取向是错误的,并教导他应该抛弃原有的想法,过正常人的生活,这样才能缓解压力。

咨询员这样做是:()。

A.没有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B.犯了移情类职业错误C.以自己的价值观作为依据评判求助者D.对求助者性别的歧视5.求助者觉得咨询员和自己情投意合,因此每次都要求咨询员延长咨询时间,咨询员也愿意这样做。

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教材在阐述“公共生活及其特点”时指出: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以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

这种现象表明人类的公共生活()。

A.正在变得越来越窄小B.正在变得越来越广阔C.正在变得难以控制D.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2.“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教材这段话描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活动内容的丰富性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D.活动方式的虚拟性3.“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没有秘密可言。

”教材这段话阐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活动内容的公开性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D.活动方式的普遍性4.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使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因此,公共生活领域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增加了人际交往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预期性,从而造成了当代公共生活特征之()。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活动内容的新颖性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D.活动方式的不确定性5.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名胜游览、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这就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活动范围的普遍性B.活动内容的复杂性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6.“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

第7章教师与学生(思考与练习)

第7章教师与学生(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教师与学生思考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1.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巴班斯基D.杜威2.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巴班斯基D.杜威3.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接表现是()A.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可程度B.教师的政治地位C.教师的职业权力D.教师的经济地位4.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A.科研学术活动权B.教育教学权C.民主管理权D.管理学生权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劳动的()A.创造性B.教育性C.示范性D.长期性6.我国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始于()A.1995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7.我国《教师法》规定,具备教师资格的先决条件是()A.必须有合格的学历水平B.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C.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D.必须是中国公民8.学生的个性特点给教师的教育教学提高了充分条件来促进教学的()A.创造性B.复杂性C.示范性D.长期性9.示范教育的奠基人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巴班斯基D.裴斯泰洛齐10.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为人师表D.团结协作11.教师地位的最直接表现()A.教师的政治地位B.教师的经济地位C.教师的职业权力D.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程度12.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的教学上结成的是()A.授受关系B.人格平等关系C.相互促进关系D.思想交流关系13.“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是()A.教育理论知识素养B.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C.学科专业知识D.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14.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促进个体()A.社会化B.知识化C.专业化D.现代化15.为人师表反映了教师劳动所具备的特点是()A.艰巨性B.创造性C.长期性D.示范性16.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开始出现是在()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文艺复兴时期D资本主义社会时期17.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A认识B设计C设想D安排18.就其身份特征看,我国的教师是()A专业人员B公务员C国家干部D技术人员19.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学校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要求D人类教育活动的开展20.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应起()作用A强制B辅助C主导D中介2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22.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C教育能力D研究能力23.以为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A权利B威严C权威D人格力量24.当前我国对教师实行的特定职业许可制度是()A教师考核制度B教师聘任制度C教师资格制度D教师职务制度25.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始于20世纪()年代A60 B70 C80 D9026.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指教师的()A设计教学的能力B知识拓展能力C教学创新能力D教育教学能力27.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中得到充分体现的是教师的()素养A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丰厚的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28.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递着,现代教师是以育人为职业的()A专业工作者B公务员C国家干部D技术人员2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A1985年B1986年C1993年D1995年30.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31.教师将一个上课迟到的学生拒之门外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A受教育权B名誉权C隐私权D申诉权32.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33.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A正常的保护B热心的保护C一般的保护D特别的保护34.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A人格尊严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名誉权35.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A人身自由权B隐私权C人格尊严权D荣誉权36.学生义务不包括以下的()A尊敬师长B努力学习C遵守学校管理制度D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37.下列属于非正式群体的是()A班委会B团支部C学生处D四大金刚38.按照群体内各种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等不同,可以把群体分为()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B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C大群体和小群体D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39.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A必然要求B必然结果C心理前提D必要保证40.学生主体性的形成,即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条件B任务C途径D结果41.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A自由发展B自主发展C自愿发展D自动发展42.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主张()A学生处于被动地位B学生处于主动地位C教师处于主导地位D教师处于顾问地位43.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A造成学生的被动B教师主动性的实现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D学生主动性的丧失44.在教育中,学生应处于()地位A主体B客体C权威D被动45.()是师生关系中的最基本的关系A教育关系B心理关系C社会关系D道德关系46.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表明()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完全控制教育活动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主体地位得不到实现47.师生在教育内容上是()关系A授受关系B平等关系C相互促进关系D相互影响关系4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49.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50.“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夸美纽斯C.华生D.赫尔巴特51.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C.参加自学考试D.脱产学习52.我国的教师节是()A.6月1日B.9月1日C.10月10日D.9月10日5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教学工作B.班主任工作C.德育工作D.教书育人54.《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汇编

道德法律与心理教育-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汇编

学习-----好资料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教材在阐述“公共生活及其特点”时指出: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以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

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

这种现象表明人类的公共生活()。

A. 正在变得越来越窄小B. 正在变得越来越广阔C. 正在变得难以控制D. 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2.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教材这段话描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 .活动内容的丰富性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D .活动方式的虚拟性3. “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没有秘密可言。

”教材这段话阐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D .活动方式的普遍性4.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使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因此,公共生活领域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增加了人际交往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预期性,从而造成了当代公共生活特征之()。

A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 •活动内容的新颖性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D •活动方式的不确定性5.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名胜游览、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这就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 •活动范围的普遍性B •活动内容的复杂性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6.“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论述题及答案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论述题及答案

第七章品德的形成与培养1.什么是品德?它有何特点?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如何?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品德的主要特点有:(1)道德品质以道德意识为指导。

道德品质是以道德意识或道德观念的指导为基础的,并在这个指导基础上进行道德判断,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2)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是密切联系的,离开了道德行为就无所谓道德品质。

品德是道德行为习惯化的结果,并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而道德行为又是判断道德品质的客观依据。

(3)道德品质具有稳定的倾向和特点。

个人的品德不是表现在偶尔事件的言行中,而是表现于一系列行为的各个方面。

人的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从它自身中产生和发展的,品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情境中习得的,是长期习得的一种有关道德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品德与道德是两种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现象。

品德与道德的联系主要是:(1)品德是社会道德的个体表现。

(2)品德是在社会道德影响下形成的。

(3)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有一定的反作用。

品德与道德区别表现在四个方面:(1)从内容上来讲,个体品德只是社会道德的部分表现,品德与道德反映的内容不同。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对社会关系(尤其是现实道德关系)的理性反映;品德作为人个体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了个体道德需要与社会道德要求的关系。

因此,从反映内容看,道德反映的内容比品德反映的内容广阔得多,概括得多。

(2)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

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则是个人需要。

另外,品德的形成发展不仅受社会发展条件制约,还要受个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而道德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

(3)品德与道德表现的方式和发挥作用的途径不同。

社会道德一经确立,就以传统、公德、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并对整个社会关系的维持起调节控制作用;品德一旦形成,就以个人信念、理想、稳定的心理倾向和惯常的行为倾向等方式表现出来,并对个体的品德行动起支配调节作用。

第七章《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理论》练习题

第七章《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理论》练习题

第七章《关于儿童心理开展的几种主要理论》练习题1.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步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开展过程。

空1答案:社会化2.格赛尔的开展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养育儿童的新观念,,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要义。

空1答案:尊重儿童的天性3.格赛尔认为,学习的最终效果,取决于o在儿童的开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空1答案:成熟空2答案:成熟4.格赛尔为我们提示了开展的方向性。

具体地说就是,由到:由向,由动作向动作开展。

(提示:边缘,中心,粗大,精细,下,上)空1答案:上空2答案:下空3答案:中心空4答案:边缘空5答案:粗大空6答案:精细5.是儿童对养育者(通常是母亲)形成的持久的、稳定的情感关系。

空1答案:依恋6.的《儿童心理之研究》成为中国儿童心理学创立的标志。

D练习的分配(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华生认为,一个人的习惯,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学会的快捷方式。

从生理学的角度说,习惯就是条件反射的形成。

华生认为,有两个因素影响儿童习惯的形成,一是年龄,二是练习的分配。

35.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A格赛尔B斯金纳(正确答案)C班杜拉(正确答案)D皮亚杰答案解析: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

空1答案:陈鹤琴7.我国的心理学家首先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的儿童心理学理论体系。

空1答案:朱智贤8.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儿童心理开展过程中()的作用。

A.遗传因素B.家庭教育C.文化环境D.生理成熟(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格赛尔强调成熟的重要性,认为,成熟是推进儿童开展的主要动力。

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变化。

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开展。

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

任意选择一个。

不管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第七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第七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第七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多少周岁的公民?A. 16周岁B. 18周岁C. 20周岁D. 22周岁A.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B. 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C. 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不强A. 父母查看孩子的手机短信B. 老师在课堂上批评学生C. 同学之间互相分享学习方法4.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谁的关心和呵护?A. 少先队B. 妇联C. 消费者协会D.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A. 传播虚假信息B. 恶意攻击他人C. 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D. 泄露他人隐私A. 保持冷静,机智应对B. 立刻报警A. 宪法B. 刑法C. 未成年人保护法D. 民法通则10. 未成年人应如何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A. 懂得尊重他人权利B. 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二、判断题:1. 未成年人犯罪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2. 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依法不受保护。

()3. 未成年人在家庭中享有财产继承权。

()4. 学校有权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5. 未成年人在公共场所享有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权利。

()6. 未成年人有权拒绝父母为其安排的课外辅导班。

()7. 未成年人在网络上可以随意发表言论,不受限制。

()8.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基本法律。

()9. 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包括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等。

()10. 未成年人有权了解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

()三、填空题:1.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呵护。

2.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设置了四道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 未成年人的义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后习题第七章积极疏导: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后习题第七章积极疏导: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后习题第七章积极疏导: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第七章1.根据本章所学知识,简述大学生心理异常的具体表现。

(1)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大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

在休、退学病因统计中占30%~60%,一般开始发生在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发病率增加。

患者症状主要有如下四个特征:一是感情控制能力降低:易激动,易怒,烦躁不安;二是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表浅,多梦,易惊醒或早醒等;三是精神活动功能下降: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四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心悸,胸闷,多汗,食欲不良,易疲劳。

(2)强迫症强迫症是以强迫症状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

大学生的强迫症,通常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

所谓强迫观念,是指患者常常在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反复呈现出某种想法或某句话而影响正常的生活,或对自己做过的事情产生不必要的怀疑而反复确认后仍不放心,如反复锁门等;或对以前的事反复回忆而产生的联想,如看到树就联想到森林、野兽等。

所谓强迫意向,是指患者常被一些与正常心理状态相反的欲望和意向纠缠而产生一些可能导致可怕后果的冲动,如到河边就出现想跳下去的意向,拿刀时会出现砍人的意向等。

所谓强迫行为,是指患者可以表现为强迫计数,不由自主地去数台阶、脚步、楼层、电线杆等;也可以表现为强迫洗手、洗衣服等行为。

强迫症的致病因素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因素的作用及激烈的情绪体验的影响,往往是此病发生的直接诱因。

同时,患强迫症的学生,在性格上常常表现出主观任性、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过分拘谨、生活刻板、思虑过多等特点。

强迫症一般以心理治疗为主,并辅之以适当的药物治疗。

(3)抑郁症这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患者表现为:一是认知效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悲观厌世、思维迟钝;二是动力缺失,对事物的兴趣下降,萎靡不振,常感精力不足;三是消极的情感活动,消沉、悲观、沮丧甚至绝望;四是自我评价下降,患者常感自卑,常会自罪自责,消极颓废,不少人想过自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教材在阐述“公共生活及其特点”时指出: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以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

这种现象表明人类的公共生活()。

A.正在变得越来越窄小B.正在变得越来越广阔C.正在变得难以控制D.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2.“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教材这段话描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活动内容的丰富性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D.活动方式的虚拟性3.“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没有秘密可言。

”教材这段话阐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活动内容的公开性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D.活动方式的普遍性4.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使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因此,公共生活领域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增加了人际交往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预期性,从而造成了当代公共生活特征之()。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活动内容的新颖性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D.活动方式的不确定性5.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名胜游览、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这就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活动范围的普遍性B.活动内容的复杂性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6.“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

”这里讲的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具体是指()。

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7.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的今天,商场对于生产者、经营者来说是销售商品、实现利润的场所,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是购买商品、满足生活需要的地方;网络不仅成为人们通讯、娱乐、休闲的工具,而且也成为现代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场所。

这些都表明了,维护公共秩序重要性之()。

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8.在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社会成员必将对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产生迫切的需求,人们更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些都需要以不断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作为保障。

这表明了,维护公共秩序重要性之()。

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9.教材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应当看到,依然存在一些公德缺失的不文明现象:不爱护公物、随地吐痰、排队加塞、过马路闯红灯、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

这些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必然会损害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和文明风尚,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这里是在阐述维护公共秩序重要意义之()。

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0.在现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是()。

A.风俗和习惯B.道德和法律C.党纪和国法D.道德和纪律11.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基本准则。

这决定了社会公德具有()的基本特征。

A.继承性B.基础性C.广泛性D.简明性12.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所以,社会公德具有()的基本特征。

A.继承性B.基础性C.广泛性D.简明性13.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

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身份、职业和地位,都必须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

这就是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A.继承性B.基础性C.广泛性D.简明性14.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也就说,社会公德具有()的基本特征。

A.继承性B.基础性C.广泛性D.简明性15.社会公德中的()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养。

A.文明礼貌B.爱护公物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16.以下各句格言中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的是()。

A.赠人玫瑰,手有余香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远亲不如近邻D.君子之交淡如水17.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状态,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也有利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是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之一。

A.文明礼貌B.爱护公物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18.社会公德中的(),从根本上说,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19.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的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甚至被破坏,这就需要用纪律和法律来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

所以()就成了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之一。

A.文明礼貌B.爱护公物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20.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无偿献血、捐献骨髓、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的主力军,学雷锋、“三下乡”、抗震救灾以及其他形式的()和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形式。

A.献爱心活动B.青年志愿者活动C.助人为乐活动D.希望工程活动21.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被称为( )。

A.道德修养B.道德发展C.道德认知D.道德规范22.按照教材的理解,在公共生活秩序的维护中,法律的首要作用是()。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强制作用D.教育作用23.《治安管理处罚法》专设“处罚程序”一章对调查、决定和执行程序作了规定。

其中,在传唤时间上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情况复杂,依照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A.4小时B.8小时C.12小时D.16小时24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被处罚人对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

A.进行逐级上访B.提起行政诉讼C.提起民事诉讼D.提起宪法诉讼25.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该主管机关是()。

A.当地公安机关B.申请者所在单位C.申请者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D.当地法院26.依照《集会游行示威法》需要申请的集会、游行、示威,其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的()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

A.1日B.3日C.5日D.10日27.作为环境管理基本制度的“三同时”制度,其具体含义是指对环境资源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资源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的法律制度。

A.同时申请、同时设计、同时施工B.同时申请、同时论证、同时设计C.同时设计、同时论证、同时施工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28.《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交通警察赶赴事故现场后,应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

这些规定体现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原则。

A.依法管理B.以人为本、与民方便C.预防与惩罚相结合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29.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7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规定了行政拘留的处罚,其中不包括()。

A.多次违反交通法规且不及时接受处罚的B.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或营运车的C.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D.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30.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由于从事建筑而变成建筑师,由于奏竖琴而变成竖琴演奏者。

同样,由于实行公正而变为公正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变为节制、勇敢的人。

”这说明,一个人要想形成高尚的品德,成为合乎道德的人,在自我修养中必须( )。

A.躬行实践,知行统一B.坐而论道,闭门造车C.常思己过,日省己身D.认真读书,虚心求教31.从事一定职业的人生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 )。

A.职业规范B.职业行为三准则C.职业守则D.职业道德32.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 )。

A.诚实守信B.办事公道C.爱岗敬业D.奉献社会33.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堪称从业者的“做人准则”、“立人之道”的是 ( )。

A.爱护公物B.诚实守信C.文明礼貌D.尊老爱幼34.职业道德中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的是 ( )。

A.奉献社会B.服务群众C.诚实守信D.爱岗敬业35.体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是 ( )。

A.服务群众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奉献社会36.从业人员对待职业服务对象的态度不能有亲疏、贵贱之分,不管是领导还是群众、是熟人还是生人、是强者还是弱者,都应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一视同仁、周到服务。

这是职业道德建设中 ( )。

A. 办事公道的要求B. 爱国守法的要求C. 尊老爱幼的要求D. 助人为乐的要求37.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

每个从业人员都应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从业者的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是()。

A.坚守工作岗位,不怠工,不推诿; B.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利C.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不滥用职权D.在职业岗位上处处为职业对象的实际需要着想,尊重他们的利益38.国家干部遵纪守法,照章办事,不论远近亲疏都一视同仁;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没有智力差别和家庭贫富贵贱之分;售货员公平地对待每位顾客,服务热情,不以貌取人,欺叟骗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