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毒)种保存及复苏技术
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

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含扩增方法)定期移植法,亦称传代培养保藏法,包括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等。
是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最适条件下培养,待生长充分后,于4~6℃进行保存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移植培养的菌种保藏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1 培养基制备1.1 器皿准备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一些玻璃器皿,如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烧杯、吸管等,经洗涤、干燥、包装、灭菌后使用。
1.2 溶解培养基配料先在烧杯中放适量水,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项材料,依次将缓冲化合物、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材料加入水中溶解,最后加足水量,搅拌均匀。
1.3 调pH值配料溶解后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根据要求加稀酸(0.1mol/L盐酸)或稀碱(10%氢氧化钠)调pH值。
加酸或碱液时要缓慢、少量、多次搅拌,防止局部过碱或过酸而导致测量不准确和营养成分被破坏。
1.4 加凝固剂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等。
将凝固剂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至融解,再补足所蒸发水分。
1.5 过滤分装在二层纱布中间夹入脱脂棉,将配好的培养基趁热过滤并分装。
斜面培养基分装量约为试管高度的四分之一(4~5mL),穿刺培养基分装量以试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
分装过程中勿使培养基沾污管口,以免弄湿棉塞造成污染。
1.6 包扎标记将试管加棉塞,外面包扎一层牛皮纸或铝箔并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
1.7 灭菌根据要求将培养基灭菌,通常蒸汽灭菌为121℃,15~20min。
1.8 斜面摆放灭菌后及时摆放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管长的二分之一为宜。
1.9 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作无菌检验,通常30℃培养1~3天。
无菌检查合格后将其保存于4℃下备用。
2 接种2.1 斜面接种2.1.1 点接把菌种点接在斜面中部偏下方处。
适用于扩散型生长及绒毛状气生菌丝类霉菌(如毛霉、根霉等)。
2.1.2 中央划线从斜面中央自下而上划一直线。
适用于细菌和酵母菌等。
菌种保藏方法及复壮技术

●食用菌栽培●·34·欢迎刊发广告,欢迎种业界商家朋友赞助、协办。
菌种保藏方法及复壮技术菌种保藏的原理是通过干燥、低温、缺氧、避光、缺乏营养等方法,使菌种的代谢水平降低,乃至完全停止,达到半休眠或完全休眠的状态,而在一定时间内得到保存。
需要时再通过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使保藏物恢复活力,使菌种在较长期的保藏之后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生命力、典型的形态特征、优良生产性能。
目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有以下几种。
1菌种保藏方法1.1斜面低温保藏法将需要保藏的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菌丝长满斜面时,用硫酸纸包扎棉塞,旋转在4℃的冰箱保藏。
由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未停止,试管内培养基易失水变干,因此,保藏时间较短,转管次数多,不适于长期保藏。
每隔六个月转管一次。
草菇菌种不耐低温,需保藏在10~12℃,或在草菇菌落上灌注3~4毫升的防冻剂(10%的甘油)。
如菌丝长满斜面后,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橡皮塞代替棉塞,并用石蜡密封,即可在室温或冰箱中保藏。
这种方法可防止杂菌污染,隔绝氧气,避免培养基干燥,使用方便。
1.2液体石蜡保藏法石蜡防止培养基水分蒸发,隔绝斜面菌丝与空气接触,降低微生物代谢活性,使其处于休眠状态,因此能延长微生物的生命,保持菌种优良的种性。
一般可保藏3~5年,是一种中长期的菌种保藏方法。
液体石蜡选用化学纯的,在121℃下高温灭菌30分钟,再将液体石蜡在160℃烘箱中保温1~2小时,蒸发掉液体石蜡中的水,或将高压灭菌后的液体石蜡放置在40~60℃温箱中,使灭菌后的液体石蜡层由乳白色变成无色透明。
在无菌条件下,将灭菌除水的液体石蜡用无菌吸管罐到长满菌丝的斜面试管中,液体石蜡要高出斜面尖端1厘米左右,然后用无毒泡沫试管塞塞好,直立地放在试管架上或罐头瓶中,置于冰箱或室温中保藏。
液体石蜡灌注过多,移种时不方便;过少,时间长容易干涸。
如将棉塞齐试管中剪平,用石蜡溶封,或用无菌橡皮塞代替棉塞,可延长保藏时间。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1、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办法2、指定管理人员统一登记、保存、发放,按时传代,定期鉴定:2.1.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肠道杆菌、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可接种于不含糖的普通琼脂斜面上,斜面底部应加少许无糖肉汤膏,以防干涸(但变形杆菌“OX”及伤寒沙门氏菌“O”菌株的保存,则不加肉汤膏)。
经35℃培养18-24小时后,移于4℃冰箱中,一般可保存1个月,每月传代1次。
2.2.血琼脂斜面保存法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应接种于血琼脂斜面上,35℃培养生长后,放4℃冰箱中保存,链球菌须半个月至1个月移种一次,肺炎链球菌的新分离菌株须2-4天移种一次,以后逐渐延长移种时间,在适应后可延至半个月移种一次。
2.3.脑膜炎奈瑟氏菌宜用巧克力斜面,并在35℃孵箱中保存,一般每2日移种一次,其他特殊细菌,则分别选用各自适宜培养基。
2.4.半固体穿刺保存法将细菌穿刺接种于琼脂半固体或血清琼脂半固体内,经35℃培养18-24小时,再以无菌手续加入灭菌液体石蜡约1cm厚度,移放于4℃冰箱中保存。
琼脂半固体适用于肠道杆菌及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的保存,一般可保存3-6个月。
血清琼脂半固体适用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奈瑟氏菌的保存。
2.5.菌种应由指定的专人负责保管,并由部门负责人经常督促检查,工作调动时,应及时作好全面交接工作。
2.6.菌种应存放于安全的地方,所用冰箱和柜应加锁 2.7.菌种传代时,必须在无菌室或接种罩内进行,以防污染。
2.8.菌种必须每种设一记录卡,其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编号、来源、分离日期、鉴定日期、鉴定者、鉴定结果、传代情况及所用培养基、保存方法、温度、使用转移及销毁情况、保存者、部门负责人等。
2.9.所保存的菌种应于规定时间定期移种,每移种三代作一次鉴定。
干燥菌种时,应于干燥前先行鉴定。
如发现污染或变异,应及时处理。
2-22.10.用培养基保存菌种时,应有两套,其一供保存传代用,另一供日常使用时引种用。
菌种保藏和复苏-精简版

菌种的保藏与复苏一、菌种保藏(一)菌种保藏的定义菌种保藏(culture preservation)是指将微生物菌种用各种适宜的方法妥善保藏,避免死亡、污染,保持其原有性状基本稳定。
菌种保藏有许多的方法,其共同的目标是把菌株的优良性状保存下来,防止退化、死亡或杂菌污染。
(二)菌种保藏的原理微生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菌种保藏方法虽多,但大都是根据这三个因素而设计的。
其中低温是保藏菌种的重要因素,也是常用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在作低温保藏时,注意尽量不损伤细胞。
在缓慢冷冻时,胞外基质一般较快结冰而形成冰晶使基质浓度增高,造成细胞水分外渗而大量脱水,可能使细胞死亡。
如快速降温,胞内也很快形成冰晶,胞内外渗透压基本平衡,同时胞内冰晶较小,对细胞及原生质膜的损伤也较小,菌株不易死亡,影响也较小。
与低温相关的保藏方法,如冷冻干燥法、超低温保藏法等,都是利用低温条件下细胞与环境的特殊平衡原理而设计的。
(三)菌种保藏的方法本实验室常用菌种保藏方法主要有:1.低温保藏法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C冰箱中保存。
平板在4°C存放时,最好用封口膜封口,不能长时间存放,一般7-10天,最多不应超过2个星期(特殊菌株可能时间更短,如铜绿假单胞菌只能存放3天)。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经灭活处理后销毁。
2.甘油冷冻管保藏法菌种长时间冻存应放于液氮或者-80 °C冰箱,利用10-15%的甘油进行冻存。
甘油的作用:甘油能够提高水体的粘稠度,使其冰点提高,防止细胞内部产生冰晶造成细胞的损害,一般使用甘油的终浓度在10%-20%,该范围外的浓度会对细胞产生毒性,如果是保存带有质粒的菌种建议甘油终浓度为8-10%,甘油浓度太高会导致质粒的不稳定。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1、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办法2、指定管理人员统一登记、保存、发放,按时传代,定期鉴定:2.1.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肠道杆菌、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可接种于不含糖的普通琼脂斜面上,斜面底部应加少许无糖肉汤膏,以防干涸(但变形杆菌“OX”及伤寒沙门氏菌“O”菌株的保存,则不加肉汤膏)。
经35℃培养18-24小时后,移于4℃冰箱中,一般可保存1个月,每月传代1次。
2.2.血琼脂斜面保存法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应接种于血琼脂斜面上,35℃培养生长后,放4℃冰箱中保存,链球菌须半个月至1个月移种一次,肺炎链球菌的新分离菌株须2-4天移种一次,以后逐渐延长移种时间,在适应后可延至半个月移种一次。
2.3.脑膜炎奈瑟氏菌宜用巧克力斜面,并在35℃孵箱中保存,一般每2日移种一次,其他特殊细菌,则分别选用各自适宜培养基。
2.4.半固体穿刺保存法将细菌穿刺接种于琼脂半固体或血清琼脂半固体内,经35℃培养18-24小时,再以无菌手续加入灭菌液体石蜡约1cm厚度,移放于4℃冰箱中保存。
琼脂半固体适用于肠道杆菌及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的保存,一般可保存3-6个月。
血清琼脂半固体适用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奈瑟氏菌的保存。
2.5.菌种应由指定的专人负责保管,并由部门负责人经常督促检查,工作调动时,应及时作好全面交接工作。
2.6.菌种应存放于安全的地方,所用冰箱和柜应加锁 2.7.菌种传代时,必须在无菌室或接种罩内进行,以防污染。
2.8.菌种必须每种设一记录卡,其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编号、来源、分离日期、鉴定日期、鉴定者、鉴定结果、传代情况及所用培养基、保存方法、温度、使用转移及销毁情况、保存者、部门负责人等。
2.9.所保存的菌种应于规定时间定期移种,每移种三代作一次鉴定。
干燥菌种时,应于干燥前先行鉴定。
如发现污染或变异,应及时处理。
2-22.10.用培养基保存菌种时,应有两套,其一供保存传代用,另一供日常使用时引种用。
菌种复苏传代保存操作规程

菌种复苏传代保存操作规程菌种复苏传代保存是微生物实验室中常见的操作之一,其目的是将冷冻保存的菌种从冷冻状态中恢复出来,并按照一定的方法传代保存。
以下是菌种复苏传代保存操作规程,共1200字。
一、实验准备1.1 准备所需物资:包括菌种冻存试管、培养基、称量仪器、吸管、移液器、贴标纸等。
1.2 检查完整的实验设备:包括洁净台、离心机、培养箱、移液枪等,确保设备无损坏。
1.3 检查所需培养基的质量:检查培养基的配制日期、有效期等,确保培养基适用于所需菌种。
二、复苏菌种2.1 取出含菌种的冻存试管:从冷冻保存箱中取出所需菌种的冻存试管,并将试管放置于洁净台上。
2.2 快速复苏:将冻存试管置于培养基底部,用力旋转数次,使菌种快速复苏。
2.3 开孔放气:用火焰消毒后的吸管尖端取出菌种后将其放入含菌种的冻存试管中,并迅速封闭试管口,以防菌种污染。
2.4 培养基选择:根据菌种类型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如需选择无菌培养基时,需要在使用前先进行灭菌处理。
2.5 培养条件:将含菌种的试管放入预先灭菌处理过的培养基中,确保培养基将菌种完全覆盖,并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培养,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三、传代保存3.1 菌种鉴定与纯化:复苏后的菌种应进行鉴定与纯化,以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正确性。
3.2 菌种传代:将复苏后的菌种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
传代时应注意传代次数,一般不超过10次。
3.3 传代培养条件:传代时应保持相同的培养条件,以保证菌种的生长状态和性状的稳定。
3.4 保存方式选择:根据菌种的特性和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保存方式,包括持续传代培养、冷冻保存、冷冻干燥等。
3.5 标识和记录:每次传代后,应及时贴标记于保存容器上,并记录传代时间、次数和相关信息,以便后续使用和管理。
四、实验安全与废弃物处理4.1 实验环境安全:在进行菌种复苏传代保存操作时,应注意实验室的环境安全,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并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
微生物菌(毒)种保藏及管理

微生物菌(毒)种保藏及管理文章编号:1004-9231(2007)02-0087-02在微生物检验及研究工作中经常使用菌(毒)种。
菌(毒)种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
菌(毒)种保藏不仅有利于重现已经做过的实验,证实发现新的菌(毒)种,而且也是研究、推广、开发和实际应用科研成果的基础。
保藏的菌(毒)种有的是开发利用的对象,有的是悉心研究的成果,有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有经生物技术修饰改造获得的,都是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利用的潜力[1]。
因此,菌(毒)种的保藏工作至关重要。
菌(毒)种保藏和管理是微生物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它要求菌(毒)种在保藏和管理过程中不死亡,不被污染,并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及遗传稳定性,以便长期使用。
1 菌(毒)种保藏[2]菌(毒)种保藏就是对活体微生物群体进行有效的保藏。
保藏方法有20多种,从总体上可分为4大类:传代法、干燥法、冷冻法和冷冻干燥法[1]。
无论哪种方法,其原理都是创造一个抑制细胞代谢的环境,如低温,干燥,缺氧,营养缺乏等。
简易的方法有定期移植法、液体石蜡法、无菌蒸馏水法、硅胶干燥法、玻璃或瓷珠干燥法、滤纸法、麸皮法、沙土管法等。
不同类型或不同种属的菌(毒)种可根据生理特性选用不同的保藏方法。
如产芽孢或孢子的菌种适用于干燥法,无抗逆性结构的细胞如酵母菌或某些种属的细菌可用定期移植法和液体保藏等方法。
目前公认的长期保存微生物菌(毒)种的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是冷冻法和冷冻干燥法,而其中制备和保存生物材料的最佳方法是冷冻干燥法,此法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菌(毒)种的保藏,因为它适用于大多数细胞结构的特点、生存环境及其生理状态,能满足微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其基本原理是运用干燥、低温和隔绝空气的手段,降低细菌(或病毒)新陈代谢的速度,使细菌(或病毒)的生命活动处于半永久性休眠状态,以达到长期保藏的目的[3]。
另外,保藏效果良好的还有液氮保藏法等。
2 保藏方法菌(毒)种的保藏是微生物检验、教学科研和有关生产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4]。
菌(毒)种保存及复苏技术

法; 在保存 过 程 中应 尽量 减 少不 必要 的传代 , 格 按 严 规范 操作 , 免 毒种 相互 交 叉感 染 , 病毒 不产 生 变 避 使 异 ,保 持病 毒 的遗传 稳 定性 ;在特 定 的保 存条 件 下
( 度、 温 方法 ) 经 过 一段 时 间保 存 之 后 , 定 要 进 行 , 一
维普资讯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 0 6年 8月 第 2 9卷 第 4期 C ieeFo t r e l urnieA g20 ,o 2 ,o4 hn s rni at Q aat u .06V l 9N . eH h n
・2 3 ・ 4
或 多个体 温 超标 者 , 大大 提 高 了通关 速 度 。 同时 , 每
个 出境 、 入境 通 道 只需 设一 个测 温 工作 岗 , 少 了测 减 温工 作 岗 的设 置 , 也节 省 了大量 的人 力 。 ( )提 高 了对 口岸 现 场检验 检 疫 执法 行 为 的监 3
接 下达 指令 , 而 实现 了罗湖 出入 境检 验 检疫 局 、 从 深 圳 出入境 检验 检 疫局 、国家 质检 总局 监 控 中心 应 急 指挥 的一 体化 。
无 芽胞 菌都 适用 , 即使 对一 些很 难保 存 的致 病 菌 , 如 脑 膜炎 球 菌与 淋病 球菌 等 亦能 保存 。其原 理 是采 用 低温 、 干燥 和真空 办法 , 菌 ( ) 的新 陈代谢 活动 使 毒 种
处 于 高 度 静 止状 态 , 就 是 在 极 低 温 度 下 ( 7 ℃左 也 一0
[ 述 ] 综
菌( 华
( 海 出入 境检 验检 疫局 , 海 珠 珠 591 ) 10 0
摘 要 微 生 物 是 重 要 的 生 物 资 源 , 存 微 生 物 的 目的 , 仅 使 微 生 物 菌 株 保 持 着 原 有 的 生命 力 、 良生 产 性 能 、 保 不 优
菌种的复苏传代及保存标准程序

菌种得复苏传代及保存标准程序目得:建立菌种得复苏、传代及保存标准程序、范围:适用于检定用菌种得复苏、传代及保存得操作、职责:质管部生物测定人员对本规程得实施负责。
内容:菌种得复苏与传代操作均应在生物检定室阳性对照间或专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操作中使用过得滴管、吸管及菌种管等均需放入消毒液中浸泡,试验结束后经121℃30分钟高温灭菌处理。
1.菌种得复苏1.1冻干菌种得复苏检定用标准菌种,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为冷冻干燥菌种(0代)。
使用前需将其复苏。
1.1.1准备:①用具:灭菌1ml滴管、灭菌双碟、灭菌镊子、砂轮、酒精灯、接种环。
②培养基:根据菌种得性质选择合适得液体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或改良马丁培养基)、营养琼脂(或改良马丁琼脂)斜面数支。
③消毒液:75%酒精、碘酒、0.1%新洁尔灭或84消毒液等。
1.1。
2操作:1。
1。
2.1将准备妥得冷冻菌种管、灭菌滴管、灭菌双碟及镊子、培养基移入工作台、1.1.2。
2用砂轮将冻干菌种管颈部挫出刻痕,再75%酒精棉擦净菌种管外壁,放在灭菌双碟内待干。
1.1。
2。
3点燃酒精灯,将菌种安瓿得封口一端在火焰上灼烧红热,用灭菌滴管吸取液体培养基少许,滴在灼热得菌种安瓿封口一端,使其骤冷而炸裂。
1.1.2.4取灭菌镊子,在火焰旁,将炸裂得管口打开后,把菌种安瓿放入灭菌双碟内。
1.1。
2、5另取一支灭菌滴管,在火焰旁吸取适用液体培养基少许,加至菌种管底部,将冻干菌搅动促使溶解,随即吸出管内菌液,接种至液体培养基内、用接种环取菌液划线接种于琼脂斜面培养基上。
1.1。
2。
6将已接种得液体培养基及琼脂斜面培养基置规定温度下(一般细菌在30~35℃,真菌在23~28℃)培养24h。
1。
1.2。
7 取出培养物(第1代),仔细观察菌苔形态、有无杂菌,必要时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若呈典型菌落即可应用。
如发现菌型不典型,可进行平板分离单菌落。
1、2为保证工作用菌株得传代次数不超过5代,并减少购买冻干菌种得次数,可在对冻干菌种复苏得同时制备部分菌悬液(第1代)冷冻保存,并将此冻存菌液复苏后得第2代培养物冻存保藏。
菌种复苏方法过程

菌种复苏方法过程一、背景介绍菌种复苏是指从冷冻或干燥状态中恢复活性的过程。
在微生物学中,菌种复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它能够保证微生物在实验室或工业应用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但是,由于不同菌种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生长条件,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菌种采用不同的复苏方法。
二、常见菌种复苏方法1. 干燥法干燥法是指将菌株培养到稳定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其放置在干燥器或其他干燥设备中进行脱水处理,使其失去大部分水分并进入休眠状态。
这种方法适用于许多细菌、真菌和酵母等微生物。
2. 冷冻法冷冻法是指将培养好的微生物制成悬液或固体培养基,并在低温下进行保存。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细菌、真菌和酵母等微生物。
3. 低温保存法低温保存法是指将培养好的微生物置于液氮或其他低温环境中进行保存。
这种方法适用于许多微生物,尤其是那些需要长期保存的菌株。
三、菌种复苏方法过程1. 干燥法菌株复苏方法(1)将干燥的菌株取出,用无菌的生理盐水或其他缓冲液将其洗涤3次,去除残留的脱水剂和其他杂质。
(2)将洗涤后的菌株接种到含有适当培养基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并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培养。
(3)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生长,如果没有则重新接种。
2. 冷冻法菌株复苏方法(1)将冷冻保存的微生物制成悬浮液或固体培养基,并在无菌条件下解冻。
(2)将解冻后的微生物接种到含有适当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的培养基上,并在合适温度下进行培养。
(3)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生长,如果没有则重新接种。
3. 低温保存法菌株复苏方法(1)从低温环境中取出保存的微生物,将其迅速解冻并接种到含有适当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的培养基上。
(2)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培养,并观察是否有生长。
(3)如果没有生长,则重新接种。
四、注意事项1. 在复苏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2. 不同菌株之间可能需要不同的复苏方法和培养条件,因此在进行复苏前要仔细阅读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3. 复苏后的微生物需要经过鉴定和纯化等步骤,以确保其纯度和有效性。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1、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办法2、指定管理人员统一登记、保存、发放,按时传代,定期鉴定:2.1.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肠道杆菌、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可接种于不含糖的普通琼脂斜面上,斜面底部应加少许无糖肉汤膏,以防干涸(但变形杆菌“OX”及伤寒沙门氏菌“O”菌株的保存,则不加肉汤膏)。
经35℃培养18-24小时后,移于4℃冰箱中,一般可保存1个月,每月传代1次。
2.2.血琼脂斜面保存法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应接种于血琼脂斜面上,35℃培养生长后,放4℃冰箱中保存,链球菌须半个月至1个月移种一次,肺炎链球菌的新分离菌株须2-4天移种一次,以后逐渐延长移种时间,在适应后可延至半个月移种一次。
2.3.脑膜炎奈瑟氏菌宜用巧克力斜面,并在35℃孵箱中保存,一般每2日移种一次,其他特殊细菌,则分别选用各自适宜培养基。
2.4.半固体穿刺保存法将细菌穿刺接种于琼脂半固体或血清琼脂半固体内,经35℃培养18-24小时,再以无菌手续加入灭菌液体石蜡约1cm厚度,移放于4℃冰箱中保存。
琼脂半固体适用于肠道杆菌及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的保存,一般可保存3-6个月。
血清琼脂半固体适用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奈瑟氏菌的保存。
2.5.菌种应由指定的专人负责保管,并由部门负责人经常督促检查,工作调动时,应及时作好全面交接工作。
2.6.菌种应存放于安全的地方,所用冰箱和柜应加锁 2.7.菌种传代时,必须在无菌室或接种罩内进行,以防污染。
2.8.菌种必须每种设一记录卡,其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编号、来源、分离日期、鉴定日期、鉴定者、鉴定结果、传代情况及所用培养基、保存方法、温度、使用转移及销毁情况、保存者、部门负责人等。
2.9.所保存的菌种应于规定时间定期移种,每移种三代作一次鉴定。
干燥菌种时,应于干燥前先行鉴定。
如发现污染或变异,应及时处理。
2-22.10.用培养基保存菌种时,应有两套,其一供保存传代用,另一供日常使用时引种用。
菌种的复苏传代及保存标准程序

菌种的复苏传代及保存标准程序目的:建立菌种的复苏、传代及保存标准程序。
范围: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复苏、传代及保存的操作。
职责:质管部生物测定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内容:菌种的复苏与传代操作均应在生物检定室阳性对照间或专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
操作中使用过的滴管、吸管及菌种管等均需放入消毒液中浸泡,试验结束后经121℃30分钟高温灭菌处理。
1.菌种的复苏1.1冻干菌种的复苏检定用标准菌种,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为冷冻干燥菌种(0代)。
使用前需将其复苏。
1.1.1准备:①用具:灭菌1ml滴管、灭菌双碟、灭菌镊子、砂轮、酒精灯、接种环。
②培养基:根据菌种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液体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或改良马丁培养基)、营养琼脂(或改良马丁琼脂)斜面数支。
③消毒液:75%酒精、碘酒、0.1%新洁尔灭或84消毒液等。
1.1.2操作:1.1.2.1将准备妥的冷冻菌种管、灭菌滴管、灭菌双碟及镊子、培养基移入工作台。
1.1.2.2用砂轮将冻干菌种管颈部挫出刻痕,再75%酒精棉擦净菌种管外壁,放在灭菌双碟内待干。
1.1.2.3点燃酒精灯,将菌种安瓿的封口一端在火焰上灼烧红热,用灭菌滴管吸取液体培养基少许,滴在灼热的菌种安瓿封口一端,使其骤冷而炸裂。
1.1.2.4取灭菌镊子,在火焰旁,将炸裂的管口打开后,把菌种安瓿放入灭菌双碟内。
1.1.2.5另取一支灭菌滴管,在火焰旁吸取适用液体培养基少许,加至菌种管底部,将冻干菌搅动促使溶解,随即吸出管内菌液,接种至液体培养基内。
用接种环取菌液划线接种于琼脂斜面培养基上。
1.1.2.6将已接种的液体培养基及琼脂斜面培养基置规定温度下(一般细菌在30~35℃,真菌在23~28℃)培养24h。
1.1.2.7 取出培养物(第1代),仔细观察菌苔形态、有无杂菌,必要时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若呈典型菌落即可应用。
如发现菌型不典型,可进行平板分离单菌落。
1.2 为保证工作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超过5代,并减少购买冻干菌种的次数,可在对冻干菌种复苏的同时制备部分菌悬液(第1代)冷冻保存,并将此冻存菌液复苏后的第2代培养物冻存保藏。
菌种保藏与复苏

定期移植法亦称传代培养保藏法,包括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等。
是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最适条件下培养,待生长充分后,于4~6℃进行保存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移植培养的菌种保藏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1 培养基制备1.1 器皿准备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一些玻璃器皿,如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烧杯、吸管等,经洗涤、干燥、包装、灭菌后使用。
1.2 溶解培养基配料先在烧杯中放适量水,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项材料,依次将缓冲化合物、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材料加入水中溶解,最后加足水量,搅拌均匀。
1.3 调pH值配料溶解后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根据要求加稀酸(0.1mol/L盐酸)或稀碱(10%氢氧化钠)调pH值。
加酸或碱液时要缓慢、少量、多次搅拌,防止局部过碱或过酸而导致测量不准确和营养成分被破坏。
1.4 加凝固剂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等。
将凝固剂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至融解,再补足所蒸发水分。
1.5 过滤分装在二层纱布中间夹入脱脂棉,将配好的培养基趁热过滤并分装。
斜面培养基分装量约为试管高度的四分之一(4~5mL),穿刺培养基分装量以试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
分装过程中勿使培养基沾污管口,以免弄湿棉塞造成污染。
1.6 包扎标记将试管加棉塞,外面包扎一层牛皮纸或铝箔并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
1.7 灭菌根据要求将培养基灭菌,通常蒸汽灭菌为121℃,15~20min。
1.8 斜面摆放灭菌后及时摆放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管长的二分之一为宜。
1.9 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作无菌检验,通常30℃培养1~3天。
无菌检查合格后将其保存于4℃下备用。
2接种2.1 斜面接种2.1.1 点接把菌种点接在斜面中部偏下方处。
适用于扩散型生长及绒毛状气生菌丝类霉菌(如毛霉、根霉等)。
2.1.2 中央划线从斜面中央自下而上划一直线。
适用于细菌和酵母菌等。
2.1.3 稀波状蜿蜒划线法从斜面底部自下而上划“之”字形线。
菌种的保藏与复壮

(四)干燥保藏
微生物生长需要水分,干燥法是使菌处于干燥条件下停 止生长及处于休眠状态,达到较长期保藏的目的。此法 用于细菌芽孢或产分生孢子的菌种,是现在发酵工业生 产中较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为了转接方便,控制接种 量以及对菌种的保护作用,通常将菌种的分生孢子、芽 孢,甚至菌丝体吸附于一些载体表面放至干燥容器里进 行常压干燥或真空干燥,所用载体有沙土、滤纸、硅胶 及大(小)米等。
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其他目的 的菌种保藏要求有所不同。工业 微生物菌种保藏,是要使菌种生 产能力和与生产工艺相适应的优 良性状保持稳定,当然做不到绝 对不变,只是力求把这种衰退现 象推迟减缓到最低限度。
菌种保藏
菌种保藏有许多的方法,其共同的目标是把菌株的优良性 状保存下来,防止退化、死亡或杂菌污染。保藏的一般程 序是选取优良的纯菌种,最好是用其分生孢子或芽孢等休 眠体,在其休眠和停止生长的条件下保藏。微生物生长要 求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等,如将菌种处于 低温、干燥、无氧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就可以使菌种暂 时处于休眠状态。
1.沙土管法
取河(海)沙,过0.78mm(24目)筛,用10%盐酸 浸泡24h,倒去盐酸用清水冲洗至pH呈中性,去水 烘干或晒干。取菜园或果园土粉碎过筛,把烘干的 沙土按3:2或1:1混合装入指形管或高100mm,直 径 为 10mm 的 小 试 管 中 , 高 约 1cm( 约 2g) , 塞 棉 塞 121℃灭菌1h,也可用170℃2h干热灭菌(或蒸汽三 次间歇灭菌),蒸汽灭菌后需烘干。经肉汤检查确 实证明无菌即可使用。将要保存的斜面菌种制成浓 孢子悬液(≥106/ml),用灭菌滴管或吸管吸取孢子 悬液滴入无菌沙土上,每管约0.3~0.5ml,用接种 环将其混合均匀。
(三)石蜡油低温保藏法
菌种保藏和复苏-精简版

菌种保藏和复苏-精简版菌种的保藏与复苏⼀、菌种保藏(⼀)菌种保藏的定义菌种保藏(culture preservation)是指将微⽣物菌种⽤各种适宜的⽅法妥善保藏,避免死亡、污染,保持其原有性状基本稳定。
菌种保藏有许多的⽅法,其共同的⽬标是把菌株的优良性状保存下来,防⽌退化、死亡或杂菌污染。
(⼆)菌种保藏的原理微⽣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的状态,才能在⼀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变异⽽⼜保持⽣活能⼒。
低温、⼲燥和隔绝空⽓是使微⽣物代谢能⼒降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菌种保藏⽅法虽多,但⼤都是根据这三个因素⽽设计的。
其中低温是保藏菌种的重要因素,也是常⽤的⼀种简单易⾏的⽅法。
在作低温保藏时,注意尽量不损伤细胞。
在缓慢冷冻时,胞外基质⼀般较快结冰⽽形成冰晶使基质浓度增⾼,造成细胞⽔分外渗⽽⼤量脱⽔,可能使细胞死亡。
如快速降温,胞内也很快形成冰晶,胞内外渗透压基本平衡,同时胞内冰晶较⼩,对细胞及原⽣质膜的损伤也较⼩,菌株不易死亡,影响也较⼩。
与低温相关的保藏⽅法,如冷冻⼲燥法、超低温保藏法等,都是利⽤低温条件下细胞与环境的特殊平衡原理⽽设计的。
(三)菌种保藏的⽅法本实验室常⽤菌种保藏⽅法主要有:1.低温保藏法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待菌⽣长充分以后,转移⾄4°C冰箱中保存。
平板在4°C存放时,最好⽤封⼝膜封⼝,不能长时间存放,⼀般7-10天,最多不应超过2个星期(特殊菌株可能时间更短,如铜绿假单胞菌只能存放3天)。
此法仅⽤于⼯作⽤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经灭活处理后销毁。
2.⽢油冷冻管保藏法菌种长时间冻存应放于液氮或者-80 °C冰箱,利⽤10-15%的⽢油进⾏冻存。
⽢油的作⽤:⽢油能够提⾼⽔体的粘稠度,使其冰点提⾼,防⽌细胞内部产⽣冰晶造成细胞的损害,⼀般使⽤⽢油的终浓度在10%-20%,该范围外的浓度会对细胞产⽣毒性,如果是保存带有质粒的菌种建议⽢油终浓度为8-10%,⽢油浓度太⾼会导致质粒的不稳定。
菌(毒)种或样本等感染性材料安全管理与保存制度

菌(毒)种或样本等感染性材料安全管理与保存制度(一)菌种保存种类1. 标准菌株:ATCC25922 大肠埃希菌、ATCC25923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7853 铜绿假单胞菌、ATCC29212 粪肠球菌、ATCC13883 肺炎克雷伯菌 ATCC90028 白色念珠菌等,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3. 保存三类菌种:如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
3. 如实验室检出高致病菌(结核杆菌)等,立即高压灭菌处理,并做好记录。
任何人不得私自保存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等传染性强的菌种(二)菌种或毒种的保存方式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漫不动杆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嗜血杆菌等保存:将对数生长期的培养物混悬于 0.5-1.0ml 无菌兔血小管中,置 -80℃冰箱保存即可。
(三)微生物室设立菌种专管人员,实行组长负责制,菌种保存于专室专柜、双锁,两人管理,确保菌种安全。
如发生被盗等意外事故,立即报告医院保卫科、生物安全委员会、实验室负责人、必要时打电话 110 报警。
(四)建立菌种保管及发放登记册,包括细菌名称、分离日期、鉴定日期、鉴定方法、耐药机制、签发者等并注明使用、转移、销毁情况及原因,见附表。
(五)凡科研、临床新药试验需要转移菌种,须填写使用申请,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生物安全委员会批准,见证明,微生物室组长签字同意后,方可在菌种专管人员处签名领取。
(六)各种菌种应按规定时间转种,一般在转种三次后作一次全面的鉴定,注意菌种有无污染及变异,如发现污染及变异时,应及时更换。
并做好相应记录。
(七)菌种或毒种的消毁必须有科主任、微生物工作人员在场,并注明销毁情况的原因,作好记录。
(八)菌种保存范围及向外单位转移,应按国家卫生部的规定执行。
(九)初筛 HIV 阳性标本不保存,及时通知预防保健科,由专人,专门的容器,专车两人运送成都市预防控制中心,并做好交接记录和签字。
菌种复苏操作方法

菌种复苏操作方法菌种复苏是指通过一系列操作使得冷冻保存的菌种重新恢复活力并继续生长繁殖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菌种复苏操作的步骤。
1. 预备工作:-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培养器具,如琼脂平板、试管、移液管等。
- 确保工作台面和培养器具已做好消毒处理。
- 将所需的试剂、培养基等准备好,并按照要求进行取样和称量。
2. 从冷冻管中取出菌种:- 在无菌条件下,用火焰消毒的口夹将冷冻管取出。
- 快速将冷冻管放入96度的水浴中,使菌种迅速解冻。
- 然后将冷冻管擦干,用火焰消毒的夹子打开冷冻管。
- 用冷冻管内的菌种接种环取出少量菌液,接下来即可进行菌种复苏操作。
3. 菌种接种:- 将接种环沾取的菌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并用三角铲迅速均匀地推开菌液。
- 将琼脂平板倒扣放置在培养箱内,孵育温度和时间根据菌种来设定,一般是30孵育24小时。
4. 菌落的挑选与分离:- 在接种后的琼脂平板上,菌落会逐渐出现。
根据菌落的形状、颜色等特征,选择纯净、单一的菌落。
- 用火焰消毒的环或鉴别针将菌落挑选到新的琼脂平板上,再次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净的菌株。
- 如果需要进行菌株的保存,可以将纯净的菌株进行冷冻保存或以其它方式保存。
5. 菌种复苏的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要在无菌操作台或无菌柜中进行,且仪器、试剂等要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 处理冷冻管时要注意迅速解冻,避免超过20分钟,否则可能影响菌种的活力。
- 菌种接种时要注意接种环或鉴别针的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 琼脂平板的倒扣放置要注意,避免接种时污染其它区域。
- 在分离菌落时要仔细观察,确保得到纯净的单一菌株。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菌种的复苏操作。
复苏后的菌种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如鉴定、鉴定特性以及制备菌种保存等。
菌种的复苏不仅能够保留菌种资源,还可以为菌种的应用提供基础。
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

几种菌种的保存及复苏方法(含扩增方法)定期移植法,亦称传代培养保藏法,包括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等。
是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最适条件下培养,待生长充分后,于4~6℃进行保存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移植培养的菌种保藏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1 培养基制备1.1 器皿准备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一些玻璃器皿,如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烧杯、吸管等,经洗涤、干燥、包装、灭菌后使用.1。
2 溶解培养基配料先在烧杯中放适量水,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项材料,依次将缓冲化合物、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材料加入水中溶解,最后加足水量,搅拌均匀.1.3 调pH值配料溶解后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根据要求加稀酸(0.1mol/L盐酸)或稀碱(10%氢氧化钠)调pH 值。
加酸或碱液时要缓慢、少量、多次搅拌,防止局部过碱或过酸而导致测量不准确和营养成分被破坏。
1。
4 加凝固剂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等。
将凝固剂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至融解,再补足所蒸发水分。
1。
5 过滤分装在二层纱布中间夹入脱脂棉,将配好的培养基趁热过滤并分装。
斜面培养基分装量约为试管高度的四分之一(4~5mL),穿刺培养基分装量以试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
分装过程中勿使培养基沾污管口,以免弄湿棉塞造成污染。
1.6 包扎标记将试管加棉塞,外面包扎一层牛皮纸或铝箔并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
1.7 灭菌根据要求将培养基灭菌,通常蒸汽灭菌为121℃,15~20min.1.8 斜面摆放灭菌后及时摆放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管长的二分之一为宜。
1.9 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作无菌检验,通常30℃培养1~3天。
无菌检查合格后将其保存于4℃下备用。
2 接种2。
1 斜面接种2.1.1 点接把菌种点接在斜面中部偏下方处。
适用于扩散型生长及绒毛状气生菌丝类霉菌(如毛霉、根霉等). 2.1.2 中央划线从斜面中央自下而上划一直线。
适用于细菌和酵母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毒)种保存及复苏技术
· 243 · 〔综述〕
马洪波 冯子力 谭 华 ( 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珠海 519010)
摘要 微生物是重要的 生 物 资 源 , 保 存 微 生 物 的 目 的 , 不 仅 使 微 生 物 菌 株 保 持 着 原 有 的 生 命 力 、优 良 生 产 性 能 、 形态特征, 并使其遗传性状从分离时或从实验开始就一直保持不变, 为后人能更好地应用先进技术开发和运用微生 物, 为人类造福。为此, 对菌( 毒) 种保存的原理以及复苏技术, 包括冷冻干燥保存法、超低温冰箱保存法、液氮保存法、 传代培养保存法、载体保存法等技术的操作步骤进行介绍, 为同行作为参考。
病 毒 是 非 细 胞 形 成 的 生 命 体 , 仅 有 RNA 或 DNA 一 类 简 单 分 子 , 有 时 甚 至 仅 有 基 因 片 段 , 包 含 一种或多种蛋白质。一般来说, DNA 病毒比 RNA 病 毒更稳定, 但 2 种病毒都能较稳定地保存。许多病毒 可在 4℃保存 1 个月, 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保存 1 年 以上而无需要特别的冷冻技术, 因病毒结构简单, 体 积小, 不含水分。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6 年 8 月第 29 卷第 4 期 Chinese Frontier Health Quarantine Aug.2006,Vol 29,No.4
· 245 ·
煮沸 2~3 次, 每次 10~30min, 备用。 2.3.3 微生物保存物的准备 在最适宜的培养条件 下将细胞培养至静止期或成熟期, 进行纯度检查后 ( 参见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联合管理办公室文 件《微生物菌种纯度检测技术规程》) , 与保护剂混合 均匀, 分装。微生物培养物浓度以细胞或孢子不少于 108~1010 个/ml 为宜。
关键词 菌( 毒) 种; 保存; 复苏; 〔中图分类号〕 R37 〔文献标识码〕 B
微生物的保存方法很多,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菌 ( 毒) 种株或不同的实验要求, 可选用不同的保存方 法[1]。
对于细菌、放 线菌、霉菌和 酵母菌等微 生物, 可 采用斜面保存法、矿物油保存法( 液体石蜡保存法) 、 载体保存法、冷冻干燥保存法, 此外还有悬液保存 法、寄主保存法、液氮保存法。
〔收稿日期: 2006- 07- 20〕
· 244 ·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6 年 8 月第 29 卷第 4 期 Chinese Frontier Health Quarantine Aug.2006,Vol 29,No.4
广泛、效果较好的一种菌种保存方法。 理 直接滴入安瓿管底部, 注 意不要溅污上部管壁, 每管分装量约 0.1~0.2ml。若 是液体培养的微生物, 应离心去除培养基, 然后将培 养物与保护剂混匀, 再分装于安瓿管中。
对于病毒悬液( 组织培养的上清培养液, 或组织 培养用的感染细胞均可) , 可用灭菌移液管将 0.2ml 冰浴过的上清悬液分装到冷冻管内, 并将盖子拧紧。 分装安瓿管时间尽量要短, 最好在 1~2h 内分装完毕 并预冻。分装时应注意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2.3.4 冻结保存 将安瓿管或塑料冻存管置于- 80℃ 冰箱中保存。 2.3.5 复 苏 方 法 从- 80℃冰 箱 中 取 出 安 瓿 管 或 塑 料冻存管, 应立即放置 38℃~40℃水浴中快速复苏并 适当快速摇动。直到内部结冰全部溶解为止。开启安 瓿管或塑料冻存管, 将内容物移至适宜的培养基上 进行培养。
2 超低温保存法[4]
2.1 一般概念 将菌( 毒) 种保存在- 80℃冰箱中以 减缓细胞的生理活动进行冷冻的一种保存方法。大 多数微生物可用超低温保存, 超低温保存法是适用 范围最广的微生物保存法。
需要复杂营养的微生物种, 如用其他的贮存方 法不能保持其活力( 如植物的病原性真菌) , 通常可 用超低温的方法保存。
1.1 一般概念 冷冻干燥法[2~3]( 简称“冻干法”) , 是 目前长期保存细菌、酵母 、真菌、病毒 和立克次体 的 标准方法, 对一般生活力强的微生物及其孢子以及 无芽胞菌都适用, 即使对一些很难保存的致病菌, 如 脑膜炎球菌与淋病球菌等亦能保存。其原理是采用 低温、干燥和真空办法, 使菌( 毒) 种的新陈代谢活动 处于高 度静止状 态 , 也 就 是 在 极 低 温 度 下 ( - 70℃左 右) 快速冷冻, 然后在低温下真空干燥, 使菌( 毒) 体 细胞结构成分保持原来状态。因此, 菌种保存 10~20 年, 仍不降低其原有性能。冷冻干燥法是目前应用最
病毒保存的方法有: 冰箱保存法: 普通冰箱保 存: 4~8℃; 低温冰箱保存: - 20℃~- 40℃; 超低温冰箱 保存: - 85℃。液氮保存方法: - 196℃。冷冻真空干燥 保存法( 冻干法) : 又称低压冻干法和冰冻干燥法。下 面着重介绍几种常用的菌( 毒) 种保存及复苏技术。
1 冻干保存法
或多个体温超标者, 大大提高了通关速度。同时, 每 个出境、入境通道只需设一个测温工作岗, 减少了测 温工作岗的设置, 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 3) 提高了对口岸现场检验检疫执法行为的监 察能力。系统设有视频、音频、录像录音等功能, 监控 中心可对现场各个工作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 实时监控, 同时通过录像回放功能, 为行政案件的处 理和执法行为的监察提供了客观证据。
3 液氮超低温保存
3.1 一 般 概 念 液 氮 超 低 温 保 存 技 术 是 将 菌 种 保 存在- 196℃的液态氮中, 或在- 150℃的氮气中的长 期保存方法, 大多数微生物可用液氮超低温保存。其 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 130℃以下, 菌体细胞新陈代 谢活动降低到最低水平, 甚至处于休眠状态, 从而有 效地保存微生物。它的优点是: 保存时间可长达数年 至数 10 年; 适用范围广, 对一些即使不耐低温菌种, 如草菇等, 也可在保护剂的保护下进行超低温保存, 此外, 经保存的菌种基本上不发生变异。缺点是需要 液氮罐, 在长期贮存的过程中必须经常注意补充液 氮。这种贮存方式比冻干法需要更多的经费, 包括为 了维持贮存温度所必要的劳动力和液氮等。 3.2 材 料 液 氮 罐 、安 瓿 管 或 冻 存 管 、防 护 手 套 和 面 罩 、永 久 性 记 号 笔 、气 体 喷 灯 、装 液 氮 的 保 温 瓶 、冷 冻保护剂等。 3.3 操作步骤 3.3.1 安 瓿 管 或 冻 存 管 的 准 备 用 圆 底 硼 硅 玻 璃 制 品的安瓿管, 或螺旋口的塑料冻存管。安瓿瓶应能经 受温度的突变而不破裂, 并易熔封管口。将冻存管或 安瓿管清洗、灭菌, 贴上标签, 备用。
( 4) 提高了应对口岸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系统通过光纤等网络技术与国家质检总局、深圳局 的监控中心连接, 形成高速网络系统, 通过该系统直
接下达指令, 从而实现了罗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 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质检总局监控中心应急 指挥的一体化。
4 系统的规划
系统的建设分为 2 期, 目前已完成 1 期工程, 实 现了信息化和网络化。2 期工程主要是系统化建设。 将开发旅检口岸检验检疫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包括 疫 情 预 警 与 快 速 反 应 管 理 系 统 、核 辐 射 监 测 系 统 、携 带物检疫查验管理系统和行政监察系统等。
由于病毒具有较长和耐久的生命及较强的感染 力, 容易通过昆虫或血液传染后致人丧命。因此, 在病 毒的冷冻保存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特定的操作规程和安 全指南。例如, 干净的工作环境、实验室、一次性使用器 具等。由于在植物、昆虫或动物体上病毒均能生殖, 因 此, 保持环境的清洁、避免病毒的传染尤为重要。 2.2 材料 待保存的菌种或病毒液、超低温冰箱、 安瓿管或冷冻管、冷冻保护剂等。 2.3 操作步骤 2.3.1 安瓿管的准备 安瓿管的处理同 1.3.1, 或使 用灭菌过的 1 次性塑料冻存管。贴上标签, 标上菌 ( 毒) 号及时间, 备用。 2.3.2 保护剂的选择和准备 保护剂种类要根据微 生物类别选择。配制保护剂时, 应注意其浓度及 pH 值, 以及灭菌方法。如血清, 可用过滤灭菌; 牛奶要先 脱脂, 用离心方法去除上层油脂, 一般 在 100℃间歇
空离心冷冻干燥机里, 进行预冻及真空干燥。无该设 备者, 可将分装好的安瓿管在低温冰箱中冷冻, 或在 冰箱冷冻室进行预冻。预冻以后, 将安瓿管放入真空 器中, 开动真空泵进行干燥。 1.3.6 封管与保存 封口以后, 保存于冰箱或室温 暗处。做好的安瓿管应放置在低温避光处保存。用铝 盖密封冷冻管上的塞子。 1.3.7 复苏培养 冻干菌(毒)种复苏较简单,在开启的 安瓿管或冷冻管前, 先用体积分数为 75%酒精将管的 外壁消毒, 小心移去铝盖和拔出塞子, 使细菌复苏。将 少量液体营养培养基加入冷冻管中, 与冻干的细菌混 匀, 再将重新水合的菌(毒)种转种至营养培养基内或 接入 PDA 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病毒的保存在病毒研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 节, 不论是病毒的基础研究, 还是应用研究都与病毒 的保存有着紧密的联系。
病毒保存的原则是: 低温条件下保存, 温度愈低 愈好; 根据不同的病毒种类, 采用不同的病毒保存方 法; 在保存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传代, 严格按 规范操作, 避免毒种相互交叉感染, 使病毒不产生变 异, 保持病毒的遗传稳定性; 在特定的保存条件下 ( 温度、方法) , 经过一段时 间保存之后 , 一定要进行 活化增殖, 同时测定病毒活力大小, 再入库保存。
的浓度( 106~107 个细胞 /ml) 分装在小灭菌瓶或安瓿 内, 迅速将这些小瓶在极低温度的液体溶剂内水浴 或用仪器超低温冷冻( - 60℃) , 再用真空泵除去这些 冷冻悬浮液中的水分, 在真空状态下用空气喷灯熔 解小瓶顶部的玻璃进行热封口, 然后贮存于低于 5℃ 的冰箱内。保 存温度低 ( - 30~- 70℃) 可 以 延 长 其 活 力。当微生物浓度较高时, 生存率高, 保存期也长。长 期保存时, 贮藏温度越低则越好。 1.2 材料 1.2.1 菌株 待保存的各种菌种。 1.2.2 试 剂 体 积 分 数 为 2%的 HCl、牛 奶 、冷 冻 保 护液。 1.2.3 器具 冷冻真 空装置( 冻干 仪 ) 、安 瓿 管 或 冷 冻管、离心机、脱脂棉、铝制封口盖等。 1.3 操作步骤 1.3.1 准备安瓿管 取中性玻璃安瓿瓶, 先用体积 分数为 2%的 HCl 浸泡 12h, 再水洗多次, 烘干。管口 加棉塞, 灭菌备用。也可用冷冻管, 使用前要经 160℃ 灭菌 2h。 1.3.2 保护剂的选择 在冻干前一般要加冷冻保护 剂, 保护剂的作用是使细胞在冻干过程中免受损伤 及减少在保存过程中的死亡。保护剂种类很多, 如牛 马血清、无菌牛奶等, 多数菌种保存是脱脂牛奶。美 国的典型菌 种 保 存 中 心 ( ATCC) 常 规 用 体 积 分 数 为 10%的脱脂奶或质量分数为 12%的蔗糖作为冷冻保 护剂, 而美国农业部( USDA) 的农业研究服务机构的 实验人员用牛或马血清作为微生物的冷冻保护剂。 在菌液中加入甘油和二甲 亚砜 ( DMSO) 也可防 止冷 冻中微生物的死亡, 但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微生 物决定应用或不用防冻剂。 1.3.3 准备菌种 用冷冻干燥法保存的菌种, 其保 存期可 达数年至 10 数 年。为了在 许多年后不 出差 错, 故所用菌种要特别注意其纯度, 即不能有杂菌污 染, 然后在最适培养基中用最适温度培养, 以培养出 良好的培养物。细菌和酵母的菌龄要求超过对数生 长期, 若用对数生长期的菌种进行保存, 其存活率反 而降低。一般, 细菌要求 24~48h 的培养物; 酵母需培 养 3d; 形 成 孢 子 的 微 生 物 则 宜 保 存 孢 子 ; 放 线 菌 与 丝状真菌则培养 7~10d。 1.3.4 制备菌悬液与分装 以细菌斜面为例, 用无 菌脱脂牛乳加入斜面试管中, 用接种环将菌种刮下, 轻轻搅乱, 制成浓菌液, 分装至安瓿管。 1.3.5 预冻与真空干燥 将安瓿管放进冻干仪或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