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练习解析
劝学课后练习
精心整理《劝学》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选择题。
1.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不假.(借助)思索 B.冰,水为.(做,凝成)之行将为.(被)人所并为.(为了)之奈何 C.而致.(达到)千里专心致.(尽,极)志闲情逸致.(兴致,情趣) D.劝.(2.A.B.C.D.3.号里。
a.d.g.(1)(3)(5)(7)4.A.上.C.上.5.(1)(4)(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1)(3)(5)(7)B.(1)(2)(5)(6)C.(2)(4)(7)(8)D.(3)(5)(6)(8)6.指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A.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雁荡具体而微者。
D.今战士还者不足两万耳。
7.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是[]①輮.使之然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科己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⑤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⑥吾妻之美.我者⑦其至.又加少也A.①②B.⑤⑦C.④⑥D.②③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无以至千里..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之利,筋骨之强..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9.选出对下面句中划线的“一”和“十”判断正确的一项()①骐骥一跃②用心一也③不能十步④驽马十驾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10.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1.下边划线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輮(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12.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②善假于.物也③寡人之于.国也④屈原至于.江滨⑤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⑤⑥D.②④⑥1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君子生非异也1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如须臾..之强..之所学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C.君子博学..而思矣..而日参省乎己D.吾尝终日1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劝学》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6.2《劝学》(同步练习)【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解析版
第18课劝学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木直中(zhòng)绳虽有槁(gǎo)暴(pù)B.假舟楫(jí)者不积跬(kuǐ)步C.驽(nú)马十驾锲(qì)而不舍D.金石可镂(lòu)蛇鳝之穴(xué)【答案】C【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音,C选项“锲( qiè )而不舍”。
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C.以为轮,其曲中规规:规则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利用弟【答案】C【详解】C项,规:圆规。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零星的时间,如果能敏捷地加以利用,可成为完整的时间。
所谓“积土成山”是也,失去一日甚易,欲得回已无途。
B.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
C.说到底,反骄破满,就是要破除狭隘的盆地意识,具备登高望远的国际化视野。
D.他是科研界公认的天才,组委会在给他颁奖的时候也不得不感叹道:“驽马十驾”。
【答案】D【解析】D选项“驽马十驾”是指比喻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奋勉从事,同样能达到目的。
4.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④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⑥其曲中规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A【解析】①②名词做状语;③⑤名词做动词;④数词用作形容词;⑥形容词做名词。
故选A。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舆,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并泛指车,又引申为“众人之论”。
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
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劝学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劝学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学完高中语文课文劝学后,准时地做好课后练习非常重要,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中语文劝学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劝学课文原文:君子曰:学不行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知识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眠。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中职语文《劝学》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二十三劝学练习与思考一、“而”字在课文中出现了十多次,指出下列各句中“而”字的不同用法。
1.登高而.招参考答案:1.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2.而.神明自得参考答案:于是,表承接的连词。
3.蟹六跪而.二螯参考答案:并且,表并列的连词。
4.锲而.舍之参考答案:就,表承接的连词。
5.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参考答案:却,表转折的连词。
6.吾尝终日而.思矣参考答案: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的连词。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参考答案:而且,表递进的连词。
8.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参考答案:但是,表转折的连词。
二、文言文中有些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有很大差别。
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辨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与现代汉语词义的区别。
1.声非加疾.也参考答案:强,现代汉语一般意为“疾病”。
2.而绝.江河参考答案:橫渡,现代汉语意为“断绝”。
3.而致.千里参考答案:达到,现代汉语意为“给予,赠送”。
4.而青.于蓝参考答案:(颜色)深,现代汉语语意为“蓝色或黑色”。
5.假.舟楫者参考答案:凭借,现代汉语意为“真”的反义词。
6. 金.就砺则利参考答案:金属制的刀剑等,现代汉语般意为“黄金”。
三、诵读时应注意语气语调和节奏的变化,恰当的语调和节奏有利于理解文本的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时的思绪。
试用“/”和“.”标示出课文第1自然段的停顿和重读。
参考答案:君子日: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蹂.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矣。
...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而日参省四、当今是“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人生”的社会,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学习。
荀子在《劝学》中的劝勉,在哪些方面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参考答案:提示: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习需要积累,需要坚持,需要专心;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人需要学习。
文言文综合复习——劝学 (答案)
文言文综合复习——《劝学》一、挖空练习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表转折,然而、却)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却)寒于水。
木直中(合乎)绳。
輮(通“煣”,使弯曲)以为(古今异义词,把它做成)轮,其曲(弯度)中(合乎)规(圆规)。
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晒干),不复挺者,輮使之然(这样,成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句式:……者,……也判断句)。
故(所以)木受绳(经受墨线比量)则直,金(金属制的刀剑)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广泛地学习)而(并且,而且,表递进)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检查,省察)乎(相当于“于”,对)己,则知(通“智”,智慧)明而(并且,而且,表递进)行无过矣。
吾尝(曾经)终日而(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曾经)跂(提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见得远)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但是,却)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大,)也,而闻者彰(清楚)。
假(借助,利用)舆马者,非利足(脚走得快)也,而致(到达,)千里;假(借助,利用)舟楫者,非能(善于)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假于物(外物,各种客观条件)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起)焉(兼词,即“于此”,从这里,在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即“于此”,从这里,在这里);积善成德,而神明(人的智慧)自得,圣心(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备焉(语气词)。
故不积跬(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格外注意“跬”的偏旁是“足”,与走路有关)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功在不舍(停止)。
锲(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定语后置,即“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上(名词作状语,向上)食埃土,下(名词作状语,往下)饮黄泉,用(因为)心一(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也。
高中语文《劝学》诗词鉴赏练习题
高中语文《劝学》诗词鉴赏练习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对“三更灯火五更鸡”中“五更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只鸡B.五天的鸡
C.五更鸡叫时D.五次鸡叫声
2.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黑头发不知道勤奋早学,白头发只懂得读书要慢慢品味。
B.年轻人发愤也不知道怎么早学,老年人方悟出读书慢慢来的道理。
C.黑夜发愤不如早晨勤学好,天亮了又后悔读书太晚了。
D.年轻时不知道勤奋早读,到年纪大了才懊悔读书晚了。
荀子《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荀子《劝学》练习题及答案荀子《劝学》练习题及答案「篇一」7、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从形式上说,同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相同,但含义却大不一样,对于这种词法现象,我们称之为“古今异义”,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车柔以为轮古义: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③蚓无爪牙之利古义: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9、本文题目“劝学”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10、阅读本文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就其中一点谈谈认识或体会。
答案:7、①古义:把它做成今义:认为。
②古义:广泛的学习今义:学识渊博。
③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
④古义:托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种事物上)。
8、①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的原由,是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②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③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看的人(却)能看得很远;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④雕刻一下就放弃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⑤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
9、《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效果。
“劝”是“劝勉,鼓励”的意思。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10、参考角度:①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②学习要敢于超越前人,包括自己的老师;③学习要不断反省自己;④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学习要善于积累;⑤学习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⑥学习要专心一致,且戒浮躁;荀子《劝学》练习题及答案「篇二」《劝学》是荀子所著的《荀子》的首篇文章。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0课《劝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0课《劝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如须臾之.所学也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D. 古之.学者必有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本题既考意义,又考用法。
要考生先依据文本推出选项中一个句子中的虚词,再将句意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具体辨析时,要联系上下文语境。
题干中“之”,郭锡良版《古代汉语》称其为连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表示领属关系或修饰关系,翻译成“的”,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A项,结构助词,宾语前置句的标志词,无实义;B项,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C项,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D项,结构助词,的。
故选D。
【点睛】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具体辨析,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来判定: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C.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中“而”是连词,表修饰。
A.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而,连词,表转折。
B.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而,连词,表递进。
C项,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而,连词,表修饰。
D项,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劝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劝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蓼蓝靛青其曲中规参省....B.跂而望埃土金就砺骐骥....C.跬步舆马槁暴金石可镂....D.用心躁也须臾句读参省乎己....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A.假舆/马者 B.故/木受绳则直C.善/假于物也D.吾尝/跂而望矣3.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露.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指长者..C.故不积跬步跬:一步.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忽略.5.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求人可使报秦者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吾日三省吾身6.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7.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子亦有不利焉C.朝济而夕没版焉D.将焉取之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A.輮.使之然也其曲中.规砺.B.假.舟楫声非加疾.劝.学C.绝.江河驽马..十驾生.非异也D.金石可镂.圣心备.焉风雨兴.焉10.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D.人强.马壮1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3.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14.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② 善假于.物也③ 寡人之于.国也④屈原至于.江滨⑤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⑤⑥ D.②④⑥1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劝学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
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
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
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
圣人生于疾学。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①,非说之也。
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
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同“缒”,zhuì)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②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同“循”)理,在于行义。
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
凡遇合③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④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
”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
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注)①说:说教。
兑:悦。
②堇:毒草,根有剧毒。
③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
④畏:被拘囚。
82.对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师达.而有材达:显达B.不肖.主重惑者肖:贤达C.王公大人弗敢骄.也骄:怠慢D.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释:丢弃、抛弃8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B.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C.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D.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84.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说明“劝学”和“尊师”的一组是()A.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B.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C.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其人苛可,其事无不可D.凡遇合也,合不可必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8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显荣”,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学习。
《劝学》课后练习 (含答案)
《劝学》练习题(一)一、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pù)舟楫(jì)舆马(yú)日参省乎己(xǐng)B.爪牙(zhǎo)跬步(kuǐ)蓼蓝(liǎo)金就砺则利(lì)C.驽马(nǔ)骐骥(jì)洞穴(xué)金石可镂(lóu)D.跂而望(qì)须臾(yú)二螯(áo)锲而不舍(qì)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项是()①吾师道也②耻学于师③孔子师郯子④小学而大遗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吾从而师之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B.①③/②⑦⑧/④⑥⑤C.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D.①⑤/②⑦/③⑧/④⑥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有学问的人君子生非异也生:生命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知识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容身,安身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普通人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学问广博精深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
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劝学》“君子日: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劝学》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带答案
《劝学》知识点归纳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一)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也”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
)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
2.輮(之)使之然也。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第2篇 《劝学》(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2篇《劝学》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步,无以()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跃,不能十步;()马十驾,功在不舍。
()而舍之,朽木不折;()而不舍,金石可()。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而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2024·四川绵阳·三模】《荀子·劝学》中“(),()”两句,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表达意思相近。
2.【2024·宁夏石嘴山·三模】阅读高中教材,我们可以看到《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儒生周瑜形象;也可以在《劝学》中感受到“(),()”君子善于借力的聪明才智;走进《蜀道难》我们看到了“(),()”的九曲回还的蜀道。
回味初中教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桃花源,让我们流连忘返;《邹忌讽齐王纳谏》让我们知道了如何有礼貌地告诫别人;诸葛亮在《出师表》“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中,再次表达了他对先主和刘禅的忠心。
3.【2024·陕西咸阳·三模】庄子《逍遥游》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描绘即使是大鹏也依然有所恃,荀子《劝学》中直接表明类似观点的两句是“(),()”。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劝学》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劝学》同步讲解与练习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劝学》是《》的开篇之作。
“劝”是的意思,即勉励人们要不停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2.初读课文,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木直中(zhōng)绳,(róu)以为轮,其曲(qǔ)中规B.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省(xǐng)乎己,则知(zhī)明而行无过矣C.骐(qí)骥(jì)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D.锲(qì)而舍之,朽(qiǔ)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生非异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小学而大遗C.蚓无爪牙之利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6.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取之于蓝②善假于物也B.①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不复挺者,使之然也C.①水为之,而寒于水②吾尝终日而思矣D.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8.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不复挺者,使之然也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君子生非异也9.下列各句中,用来总论学习的意义的一项是()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④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⑤以为轮,其曲中规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10.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君子:本是对古代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0课《劝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0课《劝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 不拘于时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而寒于水于:介词,比B. 吾尝终日而思矣而:助词,表递进C. 善假于物也也:助词,表判断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兼词,从这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而:助词,表修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吾尝终日而思矣③顺风而呼④而闻者彰⑤蟹六跪而二螯⑥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⑦吾从而师之⑧而耻学于师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A. ①④⑧∕②③⑥∕⑤∕⑦⑨B. ①④⑧⑨∕②③⑥∕⑤∕⑦C. ①④⑧⑨∕②③∕⑤∕⑥⑦D. ①⑧∕②③∕④⑥⑦⑨∕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①④⑧⑨转折②③⑥修饰⑤并列⑦顺接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句子中“疾”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有疾在腠理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C.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D. 疾风知劲草【答案】B【解析】疾病。
A.洪亮;C.快;D.猛烈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生非异也(道德高尚的人)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验)C.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D.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及用法,A项中的“君子”是古今异义词,在《劝学》中应理解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1(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父异()焉③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下列句子(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方法:目的: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你从这两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台球“神童”丁俊晖,现已成了世界级体育明星,关于他父亲让一个处在求学“黄金”时期的少年“不使学”,而是弃“学”从“体”。
他的这一做法随之成为颇有争议的热门话题。
请你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答案:(1)粗略的阅读(2)对…感到诧异(3)同“攀”,牵,引(4)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官注意(2)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为通假字。
略方法:但当涉猎(1分)目的:见往事耳(1分)方仲永天资聪颖不学习,由天才变成普通人;吕蒙由于学习勤奋,学有所成。
学习使人进步等(2分)略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
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劝学》的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
《劝学》的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劝学》的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以为轮( )2. 虽有槁暴(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君子生非异也(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学问广博精深古义:______________2.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古义:______________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古义:______________4.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今义:阴间古义:______________5.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寄托今义:把抽象的思想情感等放在具体的人身上或事物上古义:______________用心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2. 假善假于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劝学节选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劝学节选练习题及答案解析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苏教版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劝学(节选))筑基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吾尝跂.而望矣(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其曲中.规( )(5)虽有槁暴.(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君子生.非异也( )提示:字音靠识记,通假字主要有字音相似、字形相近两种情况。
答案:(1)ku ǐ (2)q ì (3)lòu (4)zh òng (5)y òu 通“又”;p ù(6)zh ì 通“智” (7)x ìng 通“性”2.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提示:古今异义主要靠识记。
答案:(1)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大河。
(2)古义: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提示:A 项中“NF038”通“煣”;B 项中“知”通“智”;D 项中“生”通“性”。
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后跟。
B .声非加疾.也 疾:快,这里引申为“洪亮”。
C .假.舆马者 假:凭借,利用。
D .而绝.江河 绝:断绝。
提示:D 项“绝”:渡,横渡。
答案:D5.解释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蟹六跪而二螯( )提示:本题帮助我们整理“而”字的用法。
参考答案:(1)连词,表修饰(2)连词,表转折(3)连词,表递进(4)连词,表并列6.解释下列各句中“焉”字的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户1.文学常识(1)荀子,名,字,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
(2)《荀子》,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篇。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发展为,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2.字音靛.青()蓼.蓝()中.绳()槁暴..( )..()参省跬.步( ) 骐骥.()埃.土()螯.()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3)虽有槁暴..(4)金就砺.则利(5)而闻者彰.(6)假.舆马者(7)善假于物.也(8)用心躁.也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
(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
5.古今异义词辨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古义:今义:(2)声非加疾.也古义:今义:(3)假.舆马者古义:今义:(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今义:(5)用.心一也古义:今义:(6)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7)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闻博闻.强识不能称前时之闻.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以为妙绝佛印绝类弥勒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挽弓当挽强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望日夜望将军至先达德隆望尊适冬之望日前后8.文言句式(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8)无以至千里9.翻译重点句子(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温馨提示:常用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固定句式等。
每一种句式一般都有其标志特点。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定语后置句式的特点。
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放在中心词后。
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二.整体感知感知整体,展示学识魅力1.内容感知(1)思路结构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第二段:论述。
第三段:论述,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第四段:论述。
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二是,三是。
(2)思想感情本文围绕“”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不同方面论述,从而勉励人们要,只有这样,才能,,。
2.写作特点(1)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述什么观点的?(3)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4)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5)本文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
试结合原文简析其作用。
温馨提示:荀况学问博通,对过去学者多有批评,长于论辩,故其文多长篇大论,必发挥尽致,畅所欲言而后已。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辟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结构谨严,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如《劝学篇》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用譬喻重叠构成,辞采缤纷,对后世影响对后世影响很深远。
三.思考探究幽思探究,彰显智慧火花1.第一段第一句话包含哪两方面的意思?2.“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3.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4.《劝学》是古代作品,为什么至今还有生命力?温馨提示:本文有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语句,颇为后人传诵。
如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青出于蓝”,就是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演变而来的,用来比喻后来居上;“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比喻只要勤勉不息,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这些都是督促人们不断上进的有益格言。
四.资料链接思路花语,历览中华文明(一)作者背景1.走近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他为“荀卿”。
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其政治思想主张,礼法兼治,强调尚贤使能。
主张“性本恶”和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孟子强调“性本善”)2.了解背景荀子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
只有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改变。
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
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二)知识拓展1.古代的“劝学诗”(1)劝其立志的“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 (诗中强调立志、自强,对我们今天的青少年仍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2)勉励刻苦勤学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代颜真卿《劝学》)“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代刘过《书院》) 是说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3)劝勉惜时的“青春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古乐府”诗《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东晋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金缕衣》)(4)劝其讲究学习方法的“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强调读书切戒慌忙,贵“涵泳”。
(宋代陆九渊《读书》)“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劝学诗》) (5)体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提出治学的四个重要方面:多读、深思、虚心、躬行。
)2.精品阅读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①。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②。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基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面临百刃之渊。
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③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④,与之具黑。
兰槐⑤之根是⑥为芷,其渐⑦之⑧滫⑨,君子不近,庶人不服⑩。
其质非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11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荀子·劝学》)注释:①苕:芦苇的穗。
②所系者然也:系的处所使它这样。
③蓬:草名。
④涅:黑泥。
⑤兰槐:香草名。
⑥是:指示代词,复指根。
⑦渐:侵。
⑧之:指芷。
⑨滫:臭水。
⑩服:佩戴。
11游:有目的的旅行。
译文: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用羽毛构筑自己的窝巢,再用毛发将它纺织起来,系挂在芦苇的嫩条上。
一遇风吹,芦苇的嫩条折断,蒙鸠的窝巢也就掉在地上,结果巢里的鸟蛋北打破,幼鸟被摔死。
这并不是蒙鸠的窝巢构筑得不完好,而是由于它所系结得东西太脆弱所造成得。
西方有一种树木,名叫射干,树茎只有四寸长,可它生长在高山上面,就能俯临万丈深渊。
这并不是在高山上面射干得树茎就能够长得长些,而是它所生长的地势使它如此的。
蓬草生长在麻丛当中,不许要扶植就长得挺直;洁白的沙子如果和[入黑泥里,也会边的跟黑泥一样黑。
香草兰槐的根叫作芷,芷虽香,如果将它浸泡在臭水当中,君子就不愿接近它,百姓也不愿意佩戴它。
这并不是芷的本质不好,而是由于被浸泡在臭水里的缘故,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地方,外出旅游一定要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结伴,这样就能够防止自己受邪恶乖僻之人的影响,而逐渐接近“礼”“仁”之道。
温馨提示:走近荀子,聆听哲人的教诲,如沐春风,如饮甘霖;走近荀子,感悟哲人的思想,茅塞顿开,柳暗花明;走近荀子,你便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你便坚定了“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的决心。
五.随堂检测(一)语基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áo) 参省.乎己(xǐ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4.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D.人强.马壮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8.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②善假于.物也③寡人之于.国也④屈原至于.江滨⑤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②④⑥9.名句名篇默写(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