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高等数学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第八章教案

八年级数学第八章教案

八年级数学第八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第八章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和性质;(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1)教学内容简介:……(2)重点与难点:……2. 第二节:……(1)教学内容简介:……(2)重点与难点:……3. 第三节:……(1)教学内容简介:……(2)重点与难点:……4. 第四节:……(1)教学内容简介:……(2)重点与难点:……5. 第五节:……(1)教学内容简介:……(2)重点与难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一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本节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突破重点与难点。

3. 课堂练习:(1)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4. 小组讨论:(1)布置讨论题目;(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2)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 巩固所学知识,布置相关习题;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书写认真程度等;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或数学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问题驱动:提出具有挑战性和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3. 数形结合:运用图形和符号语言,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高中数学选修三第八章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三第八章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三第八章教案
课时安排:本章共分为4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点的坐标和向量的概念
1. 学习点的坐标表示方法,了解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2. 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3. 进行相关例题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向量的线性运算
1. 学习向量的线性组合、数乘和加法运算;
2. 掌握向量的共线和共面判定方法;
3. 进行相关例题和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第三课时:直线的方程
1. 学习直线的一般方程和点斜式方程的表示方法;
2. 理解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的垂直和平行关系;
3. 进行相关例题和练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时:直线的交点和位置关系
1. 学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其交点的求解方法;
2. 掌握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和位置关系;
3. 进行相关例题和练习,提高解题技能。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例题演练、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黑板书写、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点、向量和直线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提高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章内容。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综合评价。

高等数学的教学设计与应用——以“定积分的概念”为例

高等数学的教学设计与应用——以“定积分的概念”为例

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 个常量还是变量/ -(.定义中提到的两个任意性有什么意
际问题$ 介绍定积分时"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 义/ -3.定积分的大小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学生经历之
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个人都不可 前的引例以及自主练习"很容易得到相关的结论"即!
以此更好地理解定积分的概念$ 课外时间利用网络的学
4
图 图 K4444444444 H
习交流平台"与学生探讨知识"答疑解惑"使所有的疑惑能 够得到及时的解决"以便后续学习能畅通无阻$
结语
如果在%5"6&上!-&.)% 有正有负"则*6!-&. 7&的值 5
表示由曲线%`!-&. 直线 # &`5"&`6"%`% 所围图形在&轴 上方的面积减去在&轴下方的面积"即如下图$
能独善其身"要做到尽职尽责"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这种 -$.如果函数!- &. 在% 5"6& 上连续"或函数!- &. 在
思想方法贯穿于各个领域"小到身边事"大到国家事"乃至 %5"6&上有界"且只有有限个间断点"则函数!-&.在%5"6&
整个世界$
上可积$
)&( 抽象数学概念
-).定积分是一种和式的极限"即是一个实数$
们后期的计算"即将区间%%"$&分成0 等份"即&;`$0 "选

高等数学教案

高等数学教案

高等数学教案教案主题:高等数学教学案例教案目标:1. 理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一元函数的导数和微分;2. 高等数学中的极限与连续;3. 函数的积分与微分方程;4. 三角函数与函数图形;5. 偏导数与多元函数的极值;6. 多重积分与曲线曲面积分;7. 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实例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应用技巧;3. 讨论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同学间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践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态度。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和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高等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2. 知识讲解: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系统讲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技巧;3. 实例演示:选取典型的例子,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理解高等数学的应用技巧;4. 讨论互动:通过教师引导和同学间的讨论,让学生参与高等数学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过程;5. 实践探究: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并通过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态度;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7. 课后延伸: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外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2.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当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材:高等数学教材;2. 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3. 实验器材(根据实际需要)。

教学反思:1. 教学时间的安排:根据高等数学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内容的深入和学生的实际掌握;2. 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3.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教学内容:介绍函数的定义,讨论函数的性质,举例说明。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1.2 极限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的性质,如保号性、夹逼性等。

教学内容:介绍极限的定义,讨论极限的性质,举例说明。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极限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定义与计算教学目标:理解导数的定义,掌握基本函数的导数计算。

教学内容:介绍导数的定义,讲解基本函数的导数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2 微分的概念与计算教学目标:理解微分的概念,掌握微分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微分的定义,讲解微分的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微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三章:积分与微分方程3.1 定积分的定义与计算教学目标:理解定积分的概念,掌握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定积分的定义,讲解定积分的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定积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2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解法教学目标:理解微分方程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微分方程解法。

教学内容:介绍微分方程的定义,讲解常见的微分方程解法。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微分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第四章:级数与常微分方程4.1 数项级数的概念与收敛性教学目标:理解数项级数的概念,掌握级数的收敛性判断。

教学内容:介绍数项级数的定义,讲解级数的收敛性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收敛性判断。

4.2 常微分方程的解法与应用教学目标:理解常微分方程的概念,掌握常见的解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介绍常微分方程的定义,讲解常见的解法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常微分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及其应用。

高等数学中的函数与极限教学案例

高等数学中的函数与极限教学案例

高等数学中的函数与极限教学案例引言: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函数与极限是基础而重要的概念。

掌握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挑战性,也具有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函数与极限的教学案例,通过案例的呈现,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与极限的概念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背景:假设我们要引入函数与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的连续性。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我们选取了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即某人沿着一个直线道路匀速行走的过程。

案例内容:某人沿着道路匀速行走。

我们设定这个人起始位置为原点O,正方向为道路的正向,负方向为道路的负向。

我们将这个人的位置与时间建立关系,即人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假设当时间为t时,人的位置为f(t)。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函数的概念:1. 如果人一直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走,他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否可以用一个确定的函数描述?为什么?2. 如果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改变了行走方向,他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还能用一个确定的函数描述吗?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感受到函数是一种映射关系,可以描述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第一个问题中,学生可以发现当人一直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走时,他的位置与时间存在确定的关系,因此可以用一个确定的函数来描述。

在第二个问题中,学生可能会发现人改变行走方向的时候,位置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确定的,无法用一个函数描述。

接着,我们引入极限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当人匀速行走的过程中,如果时间越来越接近某个特定的值,他的位置会接近什么?这种现象有什么特点?2. 如果我们设定人在某个时间点处的位置为A点,那么当时间越来越接近这个时间点时,他的位置会趋向于什么?这种现象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开始理解极限的概念。

当学生思考第一个问题时,他们可以意识到当时间趋近于某个特定值时,人的位置逐渐接近于一个确定的值,这种现象被称为极限。

高数教学教案设计案例模板

高数教学教案设计案例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够从形与数两方面判断和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 培养学生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函数单调性定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证明函数单调性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

- 让学生在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判断及证明。

2. 教学难点:- 归纳抽象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以及根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三、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讲授- 学生探究学习四、教学手段- 计算机- 投影仪- 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变化、股价波动等),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 讲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单调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利用函数图象展示函数的单调性,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 介绍单调性定义,并讲解如何利用定义判断和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3. 课堂练习:-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单调性的理解,并学会运用单调性定义进行判断和证明。

4.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函数单调性的性质,如连续函数的单调性、可导函数的单调性等。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5.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单调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 通过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评价教学效果。

高数习题教学实例应用

高数习题教学实例应用

高等数学案例教学应用高等数学是各大院校均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员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但是这门课程对于我校学员来说有一定难度,学员认为这门课程比较枯燥难学,毕业后又没有什么用处,因此将其视作一个包袱,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消极不良情绪,针对这个问题,教员应该积极引导、耐心教育,指导学员的学习并提高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高等数学教学魅力.一、案例教学概念及好处分析(一)案例教学概念案例教学就是教员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教学,利用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教员使用案例教学时,选取案例一定要接近学员的实际生活,让学员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等,生动形象的实例添加到数学问题与课堂中的,能够使学员真正地掌握知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二)案例教学好处教员使用案例教学法,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将原本单纯讲解数学公式、原理等转变为将其放在实例中讲解,使其具体化,将这些概念、原理放在一个实际真实的场景中,然后讲解给学员听,使学员在这种实际案例的引导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数学原理与概念.案例教学还能够培养学员的创造力与综合分析能力,学员不再是单纯地获取一些高等数学原理或规则;案例教学法也使得学员学习的知识能够很好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缩小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转变学员的错误或者肤浅的认识.二、应用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一)教员准备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员应该以学员已经具备的数学学习经验与教育理论等为基础,做好数学建模案例准备.教员使用案例教学方法时,首先向学员将案例教学的结构及对学员的要求明确提出来,指导学员建立自己的学习小组.其次,教员提供的案例所涉及的数学理论知识应该是学员所具备的.通常情况下,理论性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这些知识、概念或理念脱离特定情境,以一种符号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这些知识概念能够组成一种“框架”,学员在刚开始学习时,会感到非常空洞艰涩,但是学员随着学习时间与经验的增长,对数学理论的意义与内涵的理解将会变得充实.因此教员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应该注意授课的内容与方法,教员应该重点强调数学理论内容的框架,计算部分可以用计算机代替.例如,教员在讲授极限课程时,应该重点强调极限来源以及应用,不强调极限的计算方法.(二)学员准备教员为案例教学做准备,学员也要做一些准备,学员应该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对案例中某种情境提出自己的某种设想或者假设,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行动计划或者确定案例中的问题,这些活动、假设、建议等都属于“准备”,教员应该在学员准备阶段给予其相关理论指导,为学员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学员准备过程中,应该首先阅读案例,对案例内容有一个大体了解,然后分析案例,将案例的关键问题确定,并积极寻找是否有与关键问题有关但是还没有发现的重要问题,寻找分析这种案例的一般性方法,将案例系统中的主次关系分析清楚,找出自己分析的逻辑依据,确定要采取的分析类型.三、提高高等数学教学魅力的案例教学法(一)课本正式内容讲解前的案例教学教员在讲解高等数学中导数这一内容时,给学员展示出一些实例,这里给出的实例内容如下:例1某个海鲜店距离海港是比较远的,采购食物必须通过空运来完成,采购经理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果一次性订货过多,海鲜不能全部卖出去,那些卖不出去的海鲜将会死亡,而且海鲜的保险费用也是较高的;但是如果一次性订货较少,海鲜店一个月之内就得多次订货,这种订货方式下,造成了订货采购的费用特别高,还会使饭店失去一些赚钱的机会.如果让你当经理助手,你会给经理怎样出谋划策呢?给出的方案应该确保每月库存费与采购订货费之和达到最小.教员设置这样的问题,是想要将讲授的知识点引出来,学员在实际例子解决问题的引导下,会思考如何使用导数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奇心与兴趣相应地就被激发了起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教员这时应该因势利导,逐一将所要讲解知识点展示出来,引导学员使用这些知识点去解决问题.教员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传授数学知识与理论,也将数学的实用性展示了出来,让学员看到数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教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很好地锻炼了学员的思维过程.教员这种方法是将案例设置在课本内容之前,从一个实际问题开始作为案例,用问题驱动课堂、激发学员的兴趣与好奇心,促使学员探究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二)正式讲解课本内容时的案例教学教员在将那些基本性的知识与定理讲完之后,应该选取合适案例让学员分析,学员分析时,教员可以给予其指导,让学员使用所学知识点进行分析,巩固增强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增强学员的学习成就感与自信感.教员选取的课本案例最好与课本章节内容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案例难度应适中.例如,当教员讲解有关弹性概念以及求和方法时,可以使用下面实例进行分析解读:例2当地手机制造商对其产品估计,估计其需求价格弹性为1.2,需求收入弹性是3,这一年当地销售量为90万单位.根据资料预测:下一年居民实际收入将增加10%,因此制造商决定将提价5%.问题如下:(1)手机制造商明年应该如何安排生产?(2)假设该手机制造商下一年生产能力比今年最多增加5%,厂家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价格方面应该怎样调整?应该是降价还是提价?调整大小空间具体是什么?对于问题(1),根据需求弹性含义得出:产品价格每提升1%,销量减少1.2%,上述厂家提价5%,销量相应减少6%;题干中的另一个条件是:居民实际收入增加10%,销售量随之增长30%,将上述因素综合考虑后,就能够得出明年销售量将会增加24%,结合企业当年销售量90万单位,得出明年生产量为111.6万单位.对于问题(2),手机制造商下一年生产量最多增加5%,居民收入增加10%,厂家销售量随之会增加30%,手机制造商如果不采取措施,就存在25%的需求缺口,产品也会出现供不应求局面,手机制造商想要取得最大利润,这时需要采取提价措施,根据数学计算,售价应提高20.83%,这在最大生产能力仅提高5%前提下,才能够取得供求平衡.(三)课本知识讲授后的案例教学举例教员将课本知识讲解过后,为了巩固课堂讲解内容,应该选编一些与学员专业相关的例子,引导学员综合使用数学知识等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使得学员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充分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员在学员学习完之后,还要选取一些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案例供学员阅读分析,让学员自主探究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锻炼学员利用综合知识处理问题,也能够锻炼学员的合作探究能力,对其以后学习很有益处,例如:例3某厂要订购轴承台套,根据估算进厂价,一共大约需要10万元,按照每次订购费用250元以及库存保管费来算,订购费用占平均存货额的12.5左右,请给出最佳的订货方案.从题目内容来看,可以知道其是一种库存模型问题,这里主要采用的是定量决策方法,为了减低资金占用及生产成本,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库存成本,与库存成本有关的是订购成本、保管成本、购置成本以及缺货成本,教员应该引导学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求解数学模型,这样就解决了数学实际问题.四、结语教员在教授高等数学课程时,应该结合学员学习基础实际情况,针对学员专业选取合适的案例,引导学员采用数学知识、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应该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学前、教学中以及教学后都要很好地使用,合理选取案例与教学方法,让学员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高等数学教学魅力,进而锻炼学员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实用高等数学电子教案第8章 常微分方程精品文档

实用高等数学电子教案第8章  常微分方程精品文档

若当r为常数,有
dy dt

ry
这就是病人数所满足的
微分方程。两端积分有 lnyrtlnC,即 y Cer t ,
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C=1 , r 1 ln 3 。
12
8.2 一阶微分方程
y(60)el1n326035 243
y(72)el1n327236 729
y(84)el1n328437 2187
为 y ,据题意应有
x
y
y x
1,即
dy dx


x y
这就是曲线应满足的方程,它包含自变量,未知
函数及其导数。解这个方程就得所求曲线。
8.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引例2(自由落体运动) 一质量为m质点, 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求其方程。 解:取如图所示坐标系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运动方程为
8.2 一阶微分方程
规律: 一阶非齐次线性方程的通解等于对 应的齐次方程的通解与非齐次线性方程 的一个特解之和。
8.2 一阶微分方程
例9 求微分方程 xyyxex满足条件
y |x11的特解。 解:将原方程变形为
y 1 y ex
x
利用公式 P(x)1,Q(x)ex
x
y e 1 xd x(e xe 1 xd xd x C ) 1 x (x 2 1 )e x C
的微分方程,称为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8.2 一阶微分方程
例4 求微分方程
dy dx
的2 x通y 解。
解: 此方程是可分离变量的,分离变量后得
dy 2xdx y
两端积分

dy y


2 xdx

ln| y|x2C1

高中数学第八章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第八章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第八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并能够根据图像或公式进行函数的识别;2.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3.理解方程的概念,并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4.培养学生运用函数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特征;3.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函数的概念和性质1.引入函数的概念,介绍函数的定义和记法;2.讲解函数的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奇偶性等;3.通过示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应用和特点。

第二课: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1.介绍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概念及图像特征;2.讲解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包括导数、切线斜率等;3.练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应用题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1.介绍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讲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特征和变化规律;3.练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计算和应用,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函数的理解。

第四课: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1.介绍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3.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方式:1.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2.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板书梳理重点难点知识,便于学生复习和总结。

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进行指导;2.定期进行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3.课堂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对函数和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动力;3.与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高中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高中数学第八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2.学会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对几何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平面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几何图形的性质和推理。

2.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考过程。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直线和角1.直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3.角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课: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三角形的分类和判定方法。

3.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第三课:四边形1.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矩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第四课:圆形1.圆的定义和性质。

2.圆的直径、半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和计算。

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结合举例说明,引导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方法。

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听课态度、课堂互动和问题解答等方面。

2.作业完成评价:包括作业的及时性、正确率和完成质量等方面。

3.考试成绩评价: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

教学反思和调整:1.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3.加强教师团队合作,共同研究和交流教学经验,追求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几何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思维水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勤奋学习,取得优异成绩!祝学习愉快!。

高中数学第八章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第八章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第八章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掌握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性质;
2. 能够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 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
5. 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解决相关的综合性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三角函数的应用技巧。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1. 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表示方法;
2. 导出正弦、余弦、正切的性质;
3. 学习三角函数在单位圆上的表示方法;
4. 探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
5. 讲解如何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6. 利用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手段:
1. 知识讲解与示范;
2. 示意图和实例分析;
3. 互动讨论和答疑。

五、教学资源:
1. 教科书;
2. 习题册;
3.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七、教学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技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三角函数的各种应用,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三角函数。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方法,能够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入案例:以国家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高等数学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2. 讲授知识点:讲解高等数学中的极限、导数、微分、积分等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方法,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文化的传承。

3. 案例分析: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进行建模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高等数学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高等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归纳: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高等数学在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思政元素融入方式1. 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讲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和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2. 创新精神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3. 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4. 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总结归纳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高等数学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生活和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知识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高等数学 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高等数学 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案例一、引言高等数学作为大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一直以来都备受学生关注。

然而,传统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困难,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近年来,不少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尝试对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以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改革案例分析1. 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法传统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然而,应用数学正是学生们最为关心的部分。

一些学校开始尝试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

学校组织数学建模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高等数学课堂往往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

而现代教学理念提倡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因此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引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以考试评价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小组作业、实际项目等多种评价方式。

通过这种评价体系,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现自己的数学能力,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对于考试成绩的过分焦虑。

三、个人观点对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持积极的态度。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能够引入更多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建立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相信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数学概念,还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高等数学》标准教案

高等数学》标准教案

《高等数学》标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问题探讨、数学建模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追求真理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极限与连续1.1 极限的概念与性质1.2 极限的运算1.3 无穷小与无穷大1.4 函数的连续性2.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概念与性质2.2 导数的运算2.3 高阶导数2.4 微分法则3. 第三章:积分与不定积分3.1 积分的基本概念3.2 积分的运算3.3 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与方法3.4 定积分的应用4. 第四章:定积分与微分方程4.1 定积分的基本性质4.2 定积分的计算4.3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4.4 常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5. 第五章:级数5.1 数项级数的概念与性质5.2 级数的收敛性判定5.3 幂级数的概念与性质5.4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利用数学建模方法,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高等数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等数学》及相关辅导书籍。

2. 课件:教师自制的PPT课件。

3. 网络资源:数学论坛、在线教程、相关学术文章等。

《高等数学》(A)教案第八章

《高等数学》(A)教案第八章

讲授内容: §8.1多元函数基本概念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平面点集、n 维空间、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2、 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连续的的概念.3、 会利用二元函数的极限的定义、连续的性质求二元函数的极限.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难点——二元函数极限的定义.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建议:讲清二元函数与一元函数极限的区别对理解二元函数极限的定义有很大的帮助.学时:2学时 教学过程:以前我们学习了一元函数的微分学,在本章我们将学习多元函数的微分学的相 关知识.一、 平面点集 n 维空间1. 平面点集坐标平面上具有某种性质的点的集合称为平面点集.记为:E ={(x ,y )|(x ,y )具有性质P }.2. 邻域:U(p 0,δ)= {p| |pp 0|<δ}={(x,y) |2020)()(y y x x -+-<δ,δ>0} Ů(p 0,δ)= {p| 0<|pp 0|<δ}={(x,y) |0<2020)()(y y x x -+-<δ,δ>0} 3. 区域:1) 内点:E(⊂R 2)为一个点集,若U(p)⊂E,则称点P 称为E 的内点,显然p ∈E.2) 外点: E(⊂R 2)为一个点集,若U(p)∩E=Ø,则称点P 称为E 的外点,显然p ∉E 3) 边界点:若∀U(p):U(P)∩E≠Ø且U(p)∩E≠Ø.则称点p 为E 的边界点.点P 可能属于E,也可能不属于E.边界点的全体称为E 的边界,记为∂E. 4) 聚点:若∀δ>0,Ů(p,δ)∩E≠Ø,则称点p 为E 的聚点.显然, 点P 可能属于E,也可能不属于E. 5) 开集:点集E 的点都为E 的内点,则称E 为开集. 6) 闭集:若点集E 的余集E c 为开集,则称E 为闭集.7) 连通集:如果点集E 内任何两点都可以用折线连接起来,且折线上的点都属于E,则称E 为连通集.8) 区域:连同的开集称为区域或开区域. 9) 闭区域:区域连同它的边界一起称为闭区域.10) 有界点集:对点集E,若∃r>0,使得U(O,r)⊂E,则称点集E 为有界集. 11) 无界集:若集E 不是有界集,则称E 为无界集. 4. n 维空间:1) n 元有序数组(x 1,x 2,…,x n )的全体用R n =R ⨯R ⨯…⨯R={(x 1,x 2,…,x n )|x i ∈R,i=1,2,…n}表示可以用x=(x 1,x 2,…,x n )表示R n 中的元素.x i 称为x 的第i 个坐标. 特别地:O =(0,0,…,0)或0=(0,0,…,0) 2) R n 中的线性运算及两点间的距离: 3) 设x=(x 1,x 2,…,x n ),y=(y 1,y 2,…,y n ),λ∈R 定义:x+y=(x 1+y 1,x 2+y 2,…,x n +y n )λx=(λx 1,λx 2,…,λx n ).x=(x 1,x 2,…,x n )和y=(y 1,y 2,…,y n )的距离记为ρ(x,y),则有: ρ(x,y)=2222211)()()(n n y x y x y x -++-+-二、 多元函数的概念1. 二元函数的定义:定义:设D 是R 2中的一个非空点集.称映射:f:D→R 2为定义在D 上的二元函数,记为: z=f(x,y), (x,y)∈D或z=f(p),p ∈D.定义域: D; 自变量: x,y; 因变量: z;对应法则:f.值域:f(D)={z|z=f(x,y),(x,y)∈D}. 一般地:设D(≠Ø)⊂R n ,称映射f:D→R 为D 上的n 元函数.记为:u=f(x 1,x 2,…,x n )(x 1,x 2,…,x n )∈D.或u=f(x ),x =(x 1,x 2,…,x n )∈D或 u=f(p),p(x 1,x 2,…,x n )∈D.当n≥2时,称n 元函数为多元函数.当n=2或3时,将点(x 1,x 2)记为(x,y),将点(x 1,x 2,x 3)记为(x,y ,z). 2. 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空间点集:M= {(x,y ,z)|z=f(x,y),(x,y)∈D} 称为二元函数的图形,通常表示一张曲面.例如函数z=x 2+y 2的图形为旋转抛物面.例1.求函数z=arcsin(x-y 2)+ln[ln(10-x 2-4y 2)]的定义域.思想:一般求多元函数的定义域,往往是求自然定义域,即求出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14101222y x y x ⇒⎪⎩⎪⎨⎧<++≤≤-1949112222y x y x y ∴D=⎭⎬⎫⎩⎨⎧+≤≤-<+11,1949),(2222y x y y x y x注:由此可见,二元函数的定义域是平面上的区域,三元函数的定义域是空间中空间区域. 例2.设f(x+y ,y/x)=x 2-y 2.求f(x,y)的表达式.解:(换元法)令u=x+y,v=y/x,则有vuv y vu x +=+=1,1,代入函数得:f(x+y,y/x)=f(u,v)=vv u v vu v u+-=+-+1)1()1()1(222222⇒ f(x,y)=yy x +-1)1(2(变形法)x 2-y 2=yx y x y x +-+2)(=xy x y y x /1/1)(2+-+⇒ f(x,y)=yy x +-1)1(2三、 多元函数的极限1. 二重极限:z=f(x,y)当x→x 0,y→y 0即p(x,y)→p 0(x 0,y 0)的极限注:p→p 0表示P 以任何方式趋于P 0,即:|pp 0|=2020)()(y y x x -+-→0.定义: 设函数z=f(p)=f(x,y)的定义域为D,p 0(x 0,y 0)为D 的聚点, 如果∀ε>0,∃δ>0,使得当 p(x,y)∈D∩Ů(p 0,δ), 即对满足不等式0<|pp 0|=2020)()(y y x x -+-<δ的一切点p(x,y)(∈D),都有:|f(x,y)-A|<ε则常数A 称为z=f(x,y)当x→x 0,y→y 0即p(x,y)→p 0(x 0,y 0)的极限.记为:0lim y y x x →→f(x,y)=A 或f(x,y)→A (当p→p 0).同理,可定义其他形式的二重极限及多元函数的极限.注:当p(x,y)以不同的方式趋于p 0(x 0,y 0)时,函数趋于不同的值,则此函数的极限不存在,由此便得判定二重极限不存在的一个重要方法.例3.求下列函数的极限1)xxy ay x sin lim 0→→解:xxy a y x sin lim0→→= y xyxy ay x ∙→→sin lim0= y xyxy ay x ay x →→→→∙00lim sin lim=a.2)22)(lim 22yx y x yx xy ++∞→+∞→解:设x>0,y>0时,则由21022≤+<yx xy 得0<22)(22yx yx xy +≤22)21(yx →0 (x→+∞,y→+∞)⇒22)(lim 22yx y x yx xy ++∞→+∞→=03)220)(limy x x x y y x +-→→解:0limy x →→θρ→0ρ(sinθ-cosθ)•cosθ=04)220limyx xy y x +→→解:220limyx xy y x +→→y=kx 222200limxk x kxkx y x +→=→=21kk +随k 的值不同而不同,从而原极限不存在.注:二重极限不是二次极限,二次极限存在二重不一定存在,二重极限存在二次极限也不一定存在.如1limlim -=-+∞→∞→yx y x y x ,1limlim =-+∞→∞→yx y x x y ,而y x yx y x -+∞→∞→lim不存在;又如0)sin 1sin 1(lim =+∞→∞→x y y x y x ,而0)sin 1sin 1(lim lim =+∞→∞→x yy xx y 却不存在.四、 多元函数的连续性1. 二元函数连续的定义定义:设函数z=f(x,y)的定义域为D,p 0(x 0,y 0)为D 的聚点,且p 0∈D.如果lim y y x x →→f(x,y)=f(x 0,y 0)则称函数z=f(x,y)在点p 0(x 0,y 0)连续.若函数z=f(x,y)在D 内的每一点连续,则称函数在D 内连续,或称z=f(x,y)是D 内的连续函数.若函数z=f(x,y)在p 0(x 0,y 0)处不连续,则称p 0(x 0,y 0)是函数z=f(x,y)的间断点.注: 二元函数的间断点可以是一条曲线.例如:z=11sin 22-+y x 的间断点是曲线x 2+y 2-1=0.2. 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性质1.(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在有界闭区域D 上的多元连续函数,在D 上一定有最大值和最小值.性质2.(介值定理)在有界闭区域D 上的多元连续函数,如果在D 上取得两个不同的函数值,则它在D 上取得介于这两个值之间的任何值至少一次. 3. 多元初等函数:由多元多项式及一元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和复合而且用一个表达式表达的函数.定理:一切多元初等函数在定义区域内是连续的.例4. 讨论函数z=f(x,y)=⎪⎩⎪⎨⎧≠+=++0 , 00,222222y x y x y x xy 的连续性.解:由于220limyx xy y x +→→不存在,所以函数在(0,0)处不连续.例5. 讨论函数z=f(x,y)=⎪⎩⎪⎨⎧≠+=+++0, 00,1sin )(22222222y x y x y x y x 的连续性.解:由于2200sin)(lim y x y x +→→ρρθ1sin20→=0而 f(0,0)=0从而0lim →→y x f(x,y)=f(0,0)=0,所以函数在(0,0)处连续.例6. 求下列函数的极限1)22102limyx xy y x +-→→解:由于函数连续,故所求极限为2.注:利用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是连续的及连续的定义来求函数的极限是求函数极限的一种常用方法2)xyxy y x 11lim0-+→→解:21)11(lim11lim000=++=-+→→→→xy xy xy xyxy y x y x3)220limyx xy y x +→→解:由于)0,0(0022→→→<+<y x y yx xy所以原极限为0. 或者0limy x →→θρ→0ρcosθsinθ=0作业:高等数学A 练习册习题四十八 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 教学后记:教学参考书《高等数学》第五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按社 《高等数学应用205例》 高等教育出版按社 李心灿 《数学考研题集》 东北大学出版社 史俊贤等复习思考题1. 将二元函数与一元函数的极限、连续概念相比较,说明二者之间的区别.2. 若二元函数),(y x f z =在区域 D 内分别对y x ,都连续,试问在区域 D 上),(y x f z =是否必定连续?3. 表达式()()⎥⎦⎤⎢⎣⎡=→→→→y x f y x f y y x x y y xx ,lim lim ,lim 00成立吗?1、答:二元函数与一元函数的极限都是表示某动点P 以任意方式无限靠近定点Q 时,与之相关的一变量无限接近于一个确定的常数,不同的是后者对应P ,Q 点是数轴上的点,前者对应的P ,Q 是平面上的点.一元函数()x f y =在0x 处连续是表示x 无限靠近0x 时,()x f 无限靠近()0x f ,二元函数()y x f z ,=在()00,y x 处连续是表示(x ,y )以任意方式无限靠近()00,y x 时,()y x f ,无限靠近()00,y x f .2、答:不一定,因为()00),(),(,),(lim00y x f y x f y x y x =→中()()00,,y x y x →是表示),(y x 以任意方式趋于),(00y x 而()00),(),(,),(lim000y x f y x f y x y x =→和()()()()00,,,,lim000y x f y x f y x y x =→中()()000,,y x y x →,()()000,,y x y x →,只代表()()00,,y x y x →的方式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部分成立,全部不一定成立.3、答:不一定. 例如:220limyx xy y x +→→不存在,而0limlim 220=⎥⎦⎤⎢⎣⎡+→→y x xyy x .讲授内容:§8.2 偏导数教学目的与要求:1、 理解偏导数的定义以及偏导数的几何意义.2、 掌握偏导数的存在与连续之间的关系.3、 会根据偏导数的定义求偏导数. 教学重难点:重点——偏导数的计算.难点——偏导数的存在与函数连续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建议:使学生清楚求偏导数与求一元函数的导数的方法基本相同. 学时:2学时 教学过程:对二元函数考虑关于其中某一变量的变化率时,而将另一变量看作常数,即为偏导数的问题.一、 偏导数的定义及其计算1. 偏导数的定义:定义:设函数z=f(x,y)在点(x 0,y 0)的某一邻域内有定义,如果xy x f y x x f x ∆-∆+→∆),(),(lim 00000存在,则称此极限为函数z=f(x,y)在点(x 0,y 0)处对变量x 的偏导数,记为:y y x x xz ==∂∂;0y y x x xf ==∂∂;0y y x x xz == 或 f x (x 0,y 0)同理函数z=f(x,y)在点(x 0,y 0)处对变量y 的偏导数,记为:0y y x x yz ==∂∂;0y y x x yf ==∂∂;0y y x x yz == 或 f y (x 0,y 0)如果函数在区域D 内的每一点(x,y)处对变量x 的偏导数都存在,则此偏导数是x,y 的函数,称为函数z=f(x,y)对变量x 的偏导函数,记为:xz ∂∂; xf ∂∂; z x ; f x (x,y)同理函数z=f(x,y)对变量y 的偏导函数,记为:yz ∂∂; yf ∂∂; z y ; f y (x,y)偏导函数简称为偏导数.同理可定义多元函数的偏导数,例如三元函数u=f(x,y,z)对变量x 的偏导函数为:xu ∂∂=xz y x f z y x x f x ∆-∆+→∆),,(),,(lim2、偏导数的计算求z x (x,y)时,把函数中的变量y 视为常数,对x 按一元函数的求导方法进行求导.一般地,给n 个变量的函数u=f(x 1,x 2,…,x n )求f xi (x 1,x 2,…,x n )时,把其他的n-1个变量视为常数. 例1.求函数z=x 2+3xy+y 2在点(1,2)处的偏导数.解法一::z x =2x+3y ;z y =3x+2y⇒z x (1,2)=8;z y (1,2)=7解法二:z(x,2)=x 2+6x+4; z x (x,2)=2x+6; z x (1,2)=8 z(1,y)=1+3y+y 2;z y (1,y)=3+2y;z y (1,2)=7 例2.求函数z=x 2sin2y 的偏导数.解: z x =2xsin2y;z y =2x 2cos2y例3. 设z=x y(x>0,x≠1),证明:xz y x ∂∂+yzx ∂∂ln 1=2z解:∵xz ∂∂=yx y-1;yz ∂∂=x ylnx∴xz y x ∂∂+yzx ∂∂ln 1=1-y yxyx +x x xy ln ln 1=x y +x y=2z.例4. 已知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RT(R 为常数),证明:PT TV VP ∂∂∙∂∂∙∂∂=-1证明:因为 P=VRT ⇒2VRT VP -=∂∂V=PRT ⇒PR TV =∂∂T=RPV ⇒PT ∂∂=RV所以PT TV VP ∂∂∙∂∂∙∂∂=RV PR VRT ∙∙-2=PVRT -=-1注:此题表明xf ∂∂是一个整体,不同于dxdf 表示微分之商.3.二元函数z=f(x,y)偏导数的几何意义二元函数z=f(x,y)在点M 0(x 0,y 0)的偏导数f x (x 0,y 0)几何意义:平面y=y 0上,曲线⎩⎨⎧==0),(y y y x f z 在M 0(x 0,y 0)处的切线M 0T x 对x 轴的斜率.例5.求曲线⎩⎨⎧=--=1122x y x z 在点)0,1,1(处的切线与y 轴正向所成的倾角解:依偏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221y x z --=在点)1,1(处对y 求导的值就等于αtan ,则=∂∂==11y x yz 2211-=-==y x y,所以αtan =-2,2arctan -=πα4.偏导数存在与函数连续之间的关系例6.讨论z=f(x,y)=⎪⎩⎪⎨⎧≠+=++0 , 00,222222y x y x y x xy 在(0,0)处的连续性与可导性.解:由于220limyx xy y x +→→不存在,所以函数在(0,0)处不连续;但0==∂∂y x xz =0)0,0()0,0(lim=∆-∆+→∆xf x f x从而f x (0,0)=0,同理f y (0,0)=0所以,函数在(0,0)处的两个偏导数存在. 例7.讨论函数22y x z +=在(0,0)处的连续性与可导性.解:由于220limy x y x +→→=0=f(0,0),所以函数在(0,0)处连续;但0==∂∂y x xz =xf x f x ∆-∆+→∆)0,0()0,0(lim=xx x ∆∆→∆0lim不存在,因此f x (0,0)不存在. 同理f y (0,0)不存在; 从而函数在(0,0)处的两个偏导数不存在.由此可知:函数在某点的偏导数存在与函数连续不存在必然联系.注:为什么不象一元函数一样,可导一定连续?因为对多元函数而言,可导是0x x →的一种单方向趋近,连续是0p p →的一种多方式趋近.二、 高阶偏导数1. 如果f x (x,y),f y (x,y)对变量x,y 的两个偏导数存在,则)(22xzx xz ∂∂∂∂∆∂∂=f xx (x,y);)(22yzy yz ∂∂∂∂∆∂∂=f yy (x,y))(2xzy yx z ∂∂∂∂∆∂∂∂=f xy (x,y);)(2yzx xy z ∂∂∂∂∆∂∂∂=f yx (x,y)称为函数z=f(x,y)的二阶偏导数. 其中后面两个偏导数称为混合偏导数. 定理如果函数z=f(x,y)的两个二阶混合偏导数在区域D 内连续,则这两个混合偏导数必相等.例8.设z=x 3y 2-3xy 3-xy+1,求22xz ∂∂;22yz ∂∂;y x z∂∂∂2;xy z∂∂∂2.解: z x =3x 2y 2-3y 3-y;z y =2x 3y-9xy 2-x;z xx =6xy 2;z yy =2x 3-18xy; z xy =6x 2y-9y 2-1;z yx =6x 2y-9y 2-1例9.设f(x,y)=⎪⎩⎪⎨⎧=+≠++-0,00,)(22222222y x y x y x y x xy 求x f ∂∂;y f ∂∂.并证明f xy (0,0)≠f yx (0,0)解:当x 2+y 2≠0时,f x (x,y)=222222222)(2)()(3(y x xy x xy y x y x y +∙--+-)=;2225324)(4y x yy x y x +-+ f y (x,y)=222222222)(2)()(3(y x yy x xy y x y x x +∙--+-)=22242354)(y x xy y x x +--当x 2+y 2=0,即x=y=0时,f x (0,0)=xf x f x ∆-∆→∆)00()0(lim,,=xx 0lim→=0; 同理f y (0,0)=0.于是x f ∂∂=⎪⎩⎪⎨⎧=+≠++-+0 00422222225324y x y x y x y y x y x ,,)(y f ∂∂=⎪⎩⎪⎨⎧=+≠++--0 00422222224235y x y x y x xy y x x ,,)( f xy (0,0)=yf y f x x y ∆-∆→∆)0,0(),0(lim=55limyy y -→=-1f yx (0,0)=xf x f y y x ∆-∆→∆)0,0()0,(lim= 550limxx y →=1所以f xy (0,0)≠f yx (0,0)作业:高等数学A 练习册习题四十九 教学后记:教学参考书《高等数学》第五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按社 《高等数学应用205例》 高等教育出版按社 李心灿 《数学考研题集》 东北大学出版社 史俊贤等复习思考题1. 与一元函数比较,说明二元函数连续、偏导之间的关系.2. 若22y x z +=,试求11==∂∂y x xz 且说明其几何意义.3. 举例说明一元函数的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在求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时仍有效. 1、答:一元函数在可导点处必连续, 但二元函数在偏导数存在处不一定连续. 因为),('00y x f x 只反应),(0y x f 在),(00y x 处连续,),('00y x f y 只反应),(0y x f 在),(00y x 处连续,即曲面),(y x f z =关于平面0x x =和0y y =的截线在),(00y x 处连续不能代表曲面),(y x f z =在),(00y x 处连续.反之,二元函数在连续点处也不一定存在偏导数.2、解:因为x xz 2=∂∂, 故11==∂∂y x xz =2.上式在几何上表示曲线⎩⎨⎧=+=1,22y y x z 在(1,1,1)处沿x 轴方向的切线斜率为2.3、解:例如xy z arctane=可看成是由xy v v u z u ===,arctan ,e 复合而成,按一元函数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有:22arctan22e )(11e )'()'(arctan )'e (yx y xyv x yv x zxy ux u +-⋅=-⋅+⋅=⋅⋅=∂∂把y 看作常数,直接求导数得:x xy xy xz )'(arctane arctan⋅=∂∂)'()(11e2arctanxy xy xy ⋅+⋅= )(e2222arctanxy yx xxy -⋅+⋅=22arctaneyx y xy +-⋅=二者是一样的.讲授内容:§8.3全微分及其应用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全微分的定义、函数可微与偏导数之间的关系.2、掌握求多元函数全微分的方法.3、了解全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全微分的计算.难点——全微分的定义.教学方法:讲授教学建议:1、讲清全微分的定义,函数连续、可导与可微之间的关系.2、在讲解函数连续、可导与可微之间的关系时可通过逐步设问的方式来进行. 学时:2学时教学过程:一、全微分的定义1.几个概念:偏增量:关于变量x的增量: ∆x z=f(x+∆x,y)-f(x,y)关于变量y的增量: ∆y z=f(x,y+∆y)-f(x,y)全增量:关于变量x,y的全增量:∆z=f(x+∆x,y+∆y)-f(x,y)偏微分:关于变量x的偏微分: f x(x,y)∆x关于变量y的偏微分: f y(x,y)∆y偏增量与偏微分之间的关系:∆x z=f(x+∆x,y)-f(x,y) ≈ f x (x,y)∆x ∆y z=f(x,y+∆y)-f(x,y) ≈ f y (x,y)∆y2. 全微分的定义定义:如果函数z=f(x,y)在点(x,y)的全增量∆z=f(x+∆x,y+∆y)-f(x,y)可表示为∆z=A∆x+B∆y+o(ρ)其中A,B 不依赖于∆x,∆y 而仅于x,y 有关,ρ=22)()(y x ∆+∆,则称函数z=f(x,y)在点(x,y)可微分,而A∆x+B∆y 称为函数z=f(x,y)在点(x,y)的全微分,记为dz,即:dz= A∆x+B∆y .若函数z=f(x,y)在区域D 内每一点可微,则称这函数在D 内是可微分的. 3.可微与连续的关系:可微⇒连续证明:设函数z=f(x,y)在点(x,y)可微分,则有∆z = f(x+∆x,y+∆y)-f(x,y)= f x (x,y)•∆x+f y (x,y)•∆y+o(ρ)令:∆x→0,∆y→0,则∆z→0,即有:lim →∆→∆y x f(x+∆x,y+∆y)=f(x,y)4.可微与可导的关系:可微⇒可导定理1.(函数可微的必要条件)如果函数z=f(x,y)在点(x,y)可微分,则该函数在点(x,y)的偏导数xz ∂∂,yz ∂∂必定存在,且函数z=f(x,y)在点(x,y)全微分为:dz=xz ∂∂∆x+yz ∂∂∆y证明:设函数z=f(x,y)在点P(x,y)可微分.则∀P′(x+∆x,y+∆y)∈U(P ,δ):总有∆z=A∆x+B∆y+o(ρ)成立,特别令∆y=0,则有: f(x+∆x,y)-f(x,y)=A•∆x+o(|∆x|),这里ρ=|∆x|于是xy x f y x x f x ∆-∆+→∆),(),(lim=A=xf ∂∂同理可得:yf ∂∂=B即有: dz=xz ∂∂∆x+yz ∂∂∆y问题:连续?⇒可微,可导?⇒可微可举例说明,可导不一定可微,连续不一定可微.例1.讨论函数f(x,y)=⎪⎩⎪⎨⎧=≠+(0,0)),( ,0)0,0(),(,22y x y x y x xy 在(0,0)的可导性与可微性.解:∵xf x f x ∆-∆→∆)0,0()0,(lim=0∴ f x (0,0)=0,同理f y (0,0)=0. 即函数在(0,0)的两个偏导数存在.又w ∆=∆z-[f x (0,0)∆x+f y (0,0)∆y]=f(∆x,∆y)-f(0,0)=22)()())((y x y x ∆+∆∆∆从而 ρρw∆→0lim=220)()())((limy x y x y x ∆+∆∆∆→∆→∆不存在,即函数在(0,0)不可微.例2. 讨论函数z=f(x,y)=xy 在(0,0)处是否连续,是否可导,是否可微?解:∵0lim →→y x f(x,y)=xy y x 00lim→→=0=f(0,0)∴ 函数在(0,0)处连续.∵xf x f x ∆-∆→∆)0,0()0,(lim 0=0∴f x (0,0)=0, 同理f y (0,0)=0.即函数在(0,0)的两个偏导数存在.∵ =∆w ∆z-[f x (0,0)∆x+f y (0,0)∆y]=f(∆x,∆y)-f(0,0)=))((y x ∆∆∴ ρρw∆→0lim=220)()())((lim y x y x y x ∆+∆∆∆→∆→∆yx ∆=∆212lim=∆∆→∆=∆→∆xx x y x ≠0从而,函数在(0,0)处不可微.问题:函数满足哪些条件可微?哪些函数可微?定理2.(函数可微充分条件)如果函数z=f(x,y)在点(x,y)的偏导数xz ∂∂,yz ∂∂ 连续,则该函数在该点可微分.证明:(偏导数在某一点连续,表明偏导数在该点的某一邻域内存在)设点(x+∆x,y+∆y)是点(x,y)的邻域内的任意一点.则∆z =f(x+∆x,y+∆y)-f(x,y)=[f(x+∆x,y+∆y)-f(x,y+∆y)]+[f(x,y+∆y)-f(x,y)] =f x (x+θ1∆x,y+∆y)•∆x+f y (x,y+θ2∆y)•∆y [0<θ1,θ2<1]由z=f(x,y)在点(x,y)的偏导数xz ∂∂,yz ∂∂连续,则有:∆z = f(x+∆x,y+∆y)-f(x,y)= f x (x,y)•∆x+f y (x,y)•∆y+ε1∆x+ε2∆y其中100lim ε→∆→∆y x =0,200lim ε→∆→∆y x =0由此可知:ρεεyx ∆+∆21<|ε1|+|ε2|→0 (∆x→0,∆y→0)所以 ∆z = f(x+∆x,y+∆y)-f(x,y)= f x (x,y)•∆x+f y (x,y)•∆y+o(ρ)这就证明了函数z=f(x,y)在点(x,y)的可微性. 通常将∆x,∆y 分别记作dx,dy,则函数的微分为:dz=xz ∂∂dx+yz ∂∂dy这表明函数的全微分等于其两个偏微分之和,这一性质称为二元函数微分的叠加原理.归纳:函数在点(x,y)的极限存在性、连续性、可导性、可微性之间的关系:偏导数连续 ⇒ 函数可微 ⇒ 函数连续⇒ 存在极限偏导数连续⇒ 偏导数存在以上关系逆向不一定成立.例3.讨论函数z=f(x,y)=⎪⎩⎪⎨⎧≠+=+++0, 00,1sin )(22222222y x y x y x y x 在原点1)是否连续; 2)是否存在偏导数; 3)是否可微;4)偏导数是否连续.解:1) 由于0,0lim→→y x (x 2+y 2)221sinyx +=0,所以函数在原点连续;2) 因为xf x f x ∆-∆→∆)0,0()0,(lim=xxx x ∆∆∆→∆1sin)(lim2=xx x 1sinlim 0→=0所以f x (0,0)=0,同理f y (0,0)=0. 3) 记ρ=22)()y x ∆+∆(,因为=∆w ∆z-[f x (0,0)∆x+f y (0,0)∆y]=f(∆x,∆y)-f(0,0)=[(∆x)2+(∆y)2]•22)()(1siny x ∆+∆=ρ2ρ1sin从而ρρw∆→0lim=ρρρ1sinlim 0→=0所以函数在原点可微. 3) 当x 2+y 2≠0时,xz ∂∂=x yx y x yx yx x 21cos)(211sin22223222222∙+++-+=2222221cos1sin2yx yx x yx x ++-+因为xxx x y yx yx x x y x 21cos2lim1coslim22220→→→=++不存在,从而,xz y x ∂∂→→00lim不存在,同理yz y x ∂∂→→00lim也不存在.所以,函数的偏导数在原点不连续.二、 全微分的计算例4.求下列函数的全微分:1) z=x 2y+y 2解: dz=2xydx+(x 2+2y)dy;2) u=x+2sin y +e yz.解: du=dx+(21cos2y +ze yz )dy+ye yzdz.例5. 求函数z=22yx xy -当x=2,y=1,∆x=0.01,∆y=0.03时的全增量与全微分.解: ∆z=2222)()())((yx xy y y x x y y x x --∆+-∆+∆+∆+dz=y y x y x x x y x y x y ∆-++∆-+-2222222222)()()()(将x=2,y=1,∆x=0.01,∆y=0.03代入得:∆z=22221212)03.1()01.2(03.101.2-⨯--⨯= 0.0283dz=03.035201.035122⨯⨯+⨯⨯-= 0.0278三、 全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当z=f(x,y)在点(x,y)的两个偏导数连续,并且|∆x|,|∆y|都很小时,有近似等式: ∆z =f(x+∆x,y+∆y)-f(x,y) ≈ f x (x,y)∆x+f y (x,y)∆y;f(x+∆x,y+∆y) ≈ f(x,y)+f x (x,y)∆x+f y (x,y)∆y例6.计算02.204.1的近似值解:设函数yx y x f z ==),(,要求)02.2,04.1(f 的近似值,取04.0,1=∆=x x , 02.0,2=∆=y y ,则)02.2,04.1(f ≈)2,1(02.0)2,1(04.0)2,1(f f f y x ++=1.08作业:高等数学A 练习册习题五十教学后记:教学参考书《高等数学》第五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按社 《高等数学应用205例》 高等教育出版按社 李心灿 《数学考研题集》 东北大学出版社 史俊贤等复习思考题1. 偏导数、全微分与连续偏导数三者之间关系如何?2. 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能否推广到二元函数的全微分?3. 利用全微分进行近似计算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4. 利用全微分进行近似计算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1、答:三者关系如下图.偏导数存偏导数 连续微存在2、答:能.3、答:主要理论依据是函数的全增量与全微分之差是一个比 高阶的无穷小,从而各自变量的改变量都较小时,全增量可近似地用全微分代替.4、答:主要步骤有:建立函数模型,求函数的微分,代入各自变量的值及其改变量的值,所得微分的值即为近似值.讲授内容:8.4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2、 会熟练应用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求多元复合函数的导数. 教学重难点:重点——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难点——求多元复合函数的导数.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建议:在求多元复合函数的导数时,通过图形向学生讲清函数的复合结构. 学时:3学时 教学过程:一、 求导公式1. 全导数公式:定理:如果函数u=φ(t),v=ψ(t)都在点t 可导,函数z=f(u,v)在对应点(u,v) 具有连续偏导数,则复合函数z=f[φ(t),ψ(t)]在点t 可导,且其导数有公式:dtdz =dtdv v z dtdu u z ∂∂+∂∂证明:设t 有增量∆t,函数u=φ(t),v=ψ(t)对应增量为∆u,∆v;函数z=f(u,v)的相应增量为∆z,因为函数z=f(u,v)在点(u,v)具有连续偏导数,所以:∆z=uz ∂∂∆u+vz ∂∂∆v+ε1∆u+ε2∆v.这里0lim →∆→∆v u ε1=0, 00lim →∆→∆v u ε2=0.从而tz ∆∆=tv tu tv v z tu u z ∆∆+∆∆+∆∆∂∂+∆∆∂∂21εε因为∆t→0时,∆u→0, ∆v→0, tu ∆∆→dtdu ; tv ∆∆→dtdv ,所以dtdz =0lim→∆t tz ∆∆=dtdu u z ∂∂+dtdv v z ∂∂同样,当z=f(u,v,w),u=φ(t),v=ψ(t),w=ω(t)时,则有:dtdz =dtdw w z ∂∂+dtdu u z ∂∂+dtdv v z ∂∂例1、t v e u v u f z t2sin ,),,(2===,求dtdz解:dtdz =dtdv v z dtdu u z ∂∂+∂∂=t t f tef v tu cos sin 222+2. 偏导数公式:定理:如果函数u=φ(x,y),v=ψ(x,y)都在点(x,y)具有对x,y 的偏导数,函数z=f(x,y)在对应点(u,v)具有连续偏导数,则复合函数z=f[φ(x,y),ψ(x,y)]在点(x,y)具有偏导数,且其偏导数有公式:xz ∂∂= xu u z ∂∂∂∂+xv v z ∂∂∂∂ ;yz ∂∂=yu u z ∂∂∂∂+yv v z ∂∂∂∂同样,设z=f(u,v,w),u=φ(x,y),v=ψ(x,y),w=ω(x,y),则复合函数 z=f[φ(x,y),ψ(x,y),ω(x,y)]有偏导数公式:xz ∂∂= xu u z ∂∂∂∂+xv v z ∂∂∂∂+xw w z ∂∂∂∂ ;yz ∂∂=yu u z ∂∂∂∂+yv v z ∂∂∂∂+yw w z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归结为:沿线相乘, 分线相加.3. 特殊情形设z=f(u,x,y)具有连续偏导数,u=φ(x,y)具有偏导数,则复合函数z=f[φ(x,y),x,y]有:xz ∂∂=xu u f ∂∂∂∂+xf ∂∂; yz ∂∂=yu u f ∂∂∂∂+yf ∂∂注:xz ∂∂与xf ∂∂是不同的,xz ∂∂是将y 看作常数而对x 求导,xf ∂∂是将u,y 看作常数.而对x 求导.例2.设z=e usinv,u=xy,v=x+y,求x z∂∂,yz∂∂.解:xz ∂∂=xu u z ∂∂∂∂+xv v z ∂∂∂∂=e u sinv •y+e u cosv•1=e xy[ysin(x+y)+cos(x+y)];yz ∂∂=yu u z ∂∂∂∂+yv v z ∂∂∂∂= e u sinv•x+e u cosv•1= e xy[xsin(x+y)+cos(x+y)].例3.设u=f(x,y ,z)=222zy x e++,z=x 2siny,求xu ∂∂,yu ∂∂.解:xu ∂∂=xf ∂∂+xz z f ∂∂∂∂=2x 222zy xe +++2z 222zy xe ++•2xsiny=2x(1+2x 2sin 2y)yx y xe 2422sin++yu ∂∂=yf y u ∂∂∂∂+yz z f ∂∂∂∂=2y 222zy x e+++2z 222zy x e++•x 2cosy=2(y+x 4sinycosy)yx y x e2422sin++例4.设u=f(x,y ,z),z=g(x,y),y=h(x),其中f,g 有连续偏导数,h 可微,求dxdu .解:如图:dxdu =xf ∂∂+dxdy y f ∂∂+xz z f ∂∂∂∂=xf ∂∂+yf ∂∂h′(x)+zf ∂∂(xg ∂∂+dxdy y g ∂∂)=xf ∂∂+yf ∂∂h′(x)+xg z f ∂∂∂∂+yg z f ∂∂∂∂h′(x)例5.设z=f(x,y,u)=xy+xF(u),u=xy ,其中F 可微,证明:x xz ∂∂+yyz ∂∂=z+xy.证明:xz ∂∂=xf ∂∂+u f ∂∂xu ∂∂=y+F(u)+xF′(u)(-2xy )=y+F(u)-xy F′(u);yz ∂∂=yf ∂∂+u f ∂∂yu ∂∂=x+xF′(u)x1=x+F′(u);⇒ xxz ∂∂+yyz ∂∂=xy+xF(u)-yF′(u)+xy+yF′(u)=z+xy例6.设w=f(x+y+z,xyz),f 具有连续的偏导数,求xw ∂∂,zx w ∂∂∂2.解: 令:u=x+y+z,v=xyz,则w=f(u,v),引入记号:f 1′=uv u f ∂∂),(; f 2′=vv u f ∂∂),(; f 11′′=22),(uv u f ∂∂; f 12′′=vu v u f ∂∂∂),(2则xw ∂∂ =xu u f ∂∂∂∂+xv v f ∂∂∂∂=f 1′+yzf 2′.zx w ∂∂∂2=z∂∂( f 1′+yzf 2′)=zf ∂'∂1+yf 2′+yzzf ∂'∂2=f 11′′+xyf 12′′+yf 1′+yz(f 21′′+xyf 22′′) =f 11′′+y(x+z)f 12′′+xy 2zf 22′′+yf 2′.例7.设z=f(x 2y,xy ),f 可微,求x z ∂∂,22xz ∂∂.解:xz ∂∂=f 1′•2xy+f 2′(-2xy )=2xyf 1′-2xy f 2′.22xz ∂∂=x∂∂(x∂∂)=x∂∂(2xyf 1′-2xy f 2′)=2yf 1′+2xy[f 11′′•2xy+f 12′′•(-2xy )]+32xy f 2′-2xy (f 21′′•2xy -2xy f 22′′)=2yf 1′+32xy f 2′+4x 2y 2f 11′′-xy 22f 12′′-xy 22f 21′′+42xy f 22′′.二、 全微分形式不变性设函数z=f(u,v)具有连续偏导数,则有dz=uz ∂∂du+vz ∂∂dv.又设u=u(x,y),v=v(x,y),则复合函数z=f[u(x,y),v(x,y)]的全微分为:dz=xz ∂∂dx+yz ∂∂dy. …………………(*)其中,xz ∂∂=xu u z ∂∂∂∂+xv v z ∂∂∂∂;yz ∂∂=yu u z ∂∂∂∂+yv v z ∂∂∂∂; (**)证明:将(**)代入上式(*)有dz =(xu u z ∂∂∂∂+xv v z ∂∂∂∂)dx+(yu u z ∂∂∂∂+yv v z ∂∂∂∂)dy=uz ∂∂(xu ∂∂dx+yu ∂∂dy)+vz ∂∂(xv ∂∂dx+yz ∂∂dy)=uz ∂∂du+vz ∂∂dv这种无论z 是自变量u,v 的函数,还是中间变量u,v 的函数,其全微分形式是一样的性质,称为全微分的形式不变性. 例8.用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解例2解:dz=d(e u sinv)=e u sinvdu+e u cosvdv,du=d(xy)=ydx+xdy dv=d(x+y)=dx+dy 代入后归并含dx 及dy 的项,得 dz=(e uysinv+e ucosv)dx+(e uxsinv+e ucosv)dy即xz ∂∂dx+yz ∂∂dy=e xy [ysin(x+y)+cos(x+y)]dx+ e xy[xsin(x+y)+cos(x+y)]dy比较上式两边的dx 、dy 系数,就同时得到两个偏导数xz ∂∂、yz ∂∂.例9.设u=f(x,y,z)=222zy xe ++,z=x 2siny,求xu ∂∂,yu ∂∂.解:du=f x ′dx+f y ′dy+f z ′dz=2x 222zy x e ++dx+2y 222zy x e ++dy+2z 222zy x e ++dz=2x 222zy x e++dx+2y 222zy x e++dy+2z 222zy x e++(2xsiny+x 2cosydy)=2x(1+2x 2sin 2y)yx y x e2422sin++dx+2(y+x 4sinycosy)yx y x e2422sin++dy⇒ xu ∂∂=2x(1+2x 2sin 2y)yx y x e2422sin++;yu ∂∂=2(y+x 4sinycosy)yx y x e2422sin++.作业:高等数学A 练习册习题五十一 教学后记:教学参考书《高等数学》第五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按社 《高等数学应用205例》 高等教育出版按社 李心灿 《数学考研题集》 东北大学出版社 史俊贤等复习思考题1. 求复合函数的偏导数时,要注意什么?求由可微函数()u x f z ,=, ()y x u ,ϕ=复合而得的复合函数()[]y x x f z ,,ϕ=的偏导数,并说明其符号的含义. 2. 在对什么样的函数求偏导时,必须用“二元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才能有效进行?1、答:在求复合函数的偏导数时,要注意复合函数变量间的依赖关系及函数结构. 函数()[]y x x f z ,,ϕ=中变量间的依赖关系如图:zxuxy从而xu uz xf xz ∂∂⋅∂∂+∂∂=∂∂,yu uz yz ∂∂⋅∂∂=∂∂,其中yzx z ∂∂∂∂,表示复合函数()[]y x x f z ,,ϕ=关于x ,y 的偏导数,x f ∂∂表示函数()u x f z ,=关于x 的偏导数,uz ∂∂表示()u x f z ,=关于u 的偏导数,yux u ∂∂∂∂,分别表示函数()y x u ,ϕ=关于x ,y 的偏导数. 3、 答:在对抽象函数, 即未给出具体解析式的函数构成的复合函数求偏导时,必须用“二元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才能有效进行.讲授内容: §8.5 隐函数的求导公式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隐函数存在定理.2、 会用隐函数的求导公式求隐函数的导数. 教学重难点:重点——隐函数的求导公式. 难点——隐函数的求导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建议:在要求学生掌握隐函数求导公式的同时,应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的推导原理.学时:3学时 教学过程:一、一个方程的情形隐函数存在定理1. 设函数F(x,y)在点P(x 0,y 0)的某一邻域内具有连续的偏导数,且F(x 0,y 0)=0, F y (x 0,y 0)≠0,则方程F(x,y)=0在点P(x 0,y 0)的某一邻域内恒能唯一确定一个单值连续且具有连续导数的函数y=f(x),它满足条件:y 0=f(x 0):并有: dxdy =-yx F F证明:(证明省略,只推导公式)设由方程F(x,y)=0确定的函数为y=f(x),将其代入方程中,得恒等式:F[x,y(x)]≡0两边对x 求导,即有:xF ∂∂+y F ∂∂dxdy =0由于F y 连续,且F y (x 0,y 0)≠0,所以存在点P(x 0,y 0)的某一邻域,在此邻域内F y ≠0,于是得:dxdy =-yx F F .如果函数F(x,y)的二阶偏导数连续,则有二阶求导公式:22dxy d =dxdy F F yF F xyx yx )()(-∂∂+-∂∂=2yyxx y xx FF F F F --2yxyy y xy FF F F F -(-yx F F )=-3222yxyy y x xy y xx FF F F F F F F +-例1.验证方程x 2+y 2=1在点(0,1)的某一 邻域内能唯一确定一个单值且有 连续导数、当x=0时y=1的隐函数y=f(x),并求这函数的一阶与二阶导数在x=0的值.解:设F(x,y)=x 2+y 2,则F x =2x,F y =2y,F(0,1)=0, F y (0,1)=2≠0.因此,x 2+y 2=1在点(0,1)的某一 邻域内能唯一确定一个单值且有连续导数、当x=0时y=1的隐函数y=f(x).∵ dxdy =-yx F F =-yx ; ∴=x dxdy =0∵22dxy d )(yx dxd -==-2yy x y '-=-2)(yyx x y --=-322yx y +=-31y∴22=x dxy d =-1例2.设ln22y x +=arctanxy ,求dxdy .解: (方法一)两边对x 求导得:2222)(12221xy x yx y yx y y x +-∙'=+'∙+=22yx y x y +-∙'即: y′(x)=yx y x -+(方法二)设F(x,y)=21ln(x 2+y 2)-arctanxy ; 则dxdy =-yx F F =2222222)(11)(1221x y x yx y x y x yyx x+-++--+-=y x y x -+注:一般求隐函数的导数均可采用以上两种方法.隐函数存在定理2. 设函数F(x,y ,z)在点P(x 0,y 0,z 0)的某一邻域内具有连续的偏导数,且F(x 0,y 0,z 0)=0, F z (x 0,y 0,z 0)≠0,则方程F(x,y,z)=0在点P(x 0,y 0,z 0)的某一邻域内恒能唯一确定一个单值连续且具有连续偏导数的函数z=f(x,y),它满足条件:z 0=f(x 0,y 0)并有xz ∂∂=-zx F F ;yz ∂∂=-zy F F证明省略,只推导公式:由于F[x,y,f(x,y)]≡0,两边分别对x 和y 求导,由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得:F x +F z xz ∂∂=0; F y +F zyz ∂∂=0由于F z 连续,且F z (x 0,y 0,z 0)≠0,所以存在点P(x 0,y 0,z 0)的某一邻域,在此邻域内F z ≠0,于是得:xz ∂∂=-zx F F ;yz ∂∂=-zy F F例3.设x 2+y 2+z 2-4z=0,求22xz ∂∂.解:设F(x,y,z)= x 2+y 2+z 2-4z,则F x =2x; F z =2z-4.由 xz ∂∂=-zx F F得:xz ∂∂=zx -2.再对x 求导得:22xz ∂∂=2)2()2(z x z xz -∂∂+-=2)2()2()2(z z xx z --+-=322)2()2(z x z -+- 例4.设函数z=z(x,y)由 x 2+y 2+z 2=xf(xy )确定,且f 可微,求xz ∂∂,yz ∂∂.解:(方法一)两边对x 求导,得:2x+2z xz ∂∂= f(xy )+xf′(xy )(-2xy )即:zz x y f x y x y f x z 22)()(-'-=∂∂ 同理两边对y 求导,得:2y+2z yz ∂∂= f′(xy )即:yz ∂∂=zyx yf 22)(-' (方法二)对方程两边求微分:2xdx+2ydy+2zdz=f(xy )+f′(xy )2xydxxdy -则dz=dx z z x y f x y x y f 22)()(-'-+dy zy xy f 22)(-'.(方法三)令: F(x,y ,z)=x 2+y 2+z 2-xf(xy ) 则F x =2x-f(xy )+xy f′(xy ); F y =2y-f′(xy ); F z =2z.x z ∂∂=-z x F F =z z x y f x y x y f 22)()(-'-; y z ∂∂=-zy F F =z yxyf 22)(-' 二、方程组的情形设有方程组⎩⎨⎧==0),,,(0),,,(v u y x G v u y x F ,则此方程组可确定两个二元函数⎩⎨⎧==),(),(y x v v y x u u .隐函数存在定理3. 设函数F(x,y,u,v),G(x,y ,u,v)在点P(x 0,y 0,u 0,v 0)的某一邻域内具有对各个变量的连续偏导数,又F(x 0,y 0,u 0,v 0)=0 G(x 0,y 0,u 0,v 0)=0,且偏导数所组成的函数行列式(或雅可比(Jacobi)式):J=),(),(v u G F ∂∂=vG uG v F u F ∂∂∂∂∂∂∂∂ 在点P(x 0,y 0,u 0,v 0)=0不等于零,则方程组F(x,y,u,v)=0, G(x,y ,u,v)=0在点F(x 0,y 0,u 0,v 0)=0的某一邻域内恒能唯一确定一组单值连续且具有连续偏导数的函数u=u(x,y),v=v(x,y),它满足条件:u 0= u(x 0,y 0),v 0= v(x 0,y 0),并有xu ∂∂=-),(),(1v x G F J ∂∂=-vuv u v x v xG G F F G G F F ;xv ∂∂=-),(),(1x u G F J ∂∂=-vuv u x u x u G G F F G G F F ;yu ∂∂=-),(),(1v y G F J ∂∂=-vuv u v y v y G G F F G G F F ;yv ∂∂=-),(),(1y u G F J ∂∂=-vuv u v y v y G G F F G G F F .证明省略,只推导公式:由于F[x,y,u(x,y),v(x,y)]≡0,G[x,y,u(x,y),v(x,y)]≡0将恒等式两边分别对x 求导,由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得:F x +F u xu ∂∂+F vxv ∂∂=0 G x +G uxu ∂∂+G vxv ∂∂=0由于在点P(x 0,y 0,u 0,v 0)的某一邻域内, 函数行列式(或雅可比(Jacobi)式): J=),(),(v u G F ∂∂≠0所以存在点P(x 0,y 0,u 0,v 0)的某一邻域,在此邻域内解得:xu ∂∂=-),(),(1v x G F J ∂∂;xv ∂∂=-),(),(1x u G F J ∂∂;。

高中数学第八章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第八章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数学章节名称:第八章(具体章节名称,如:三角函数)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其定义域;(2)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像;(3)学会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类比等方法,探索三角函数的性质;(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3)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 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其定义域;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像;3. 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三角函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 图像的绘制和解析;3.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练习题;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回顾三角形的定义和相关性质;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函数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 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其定义域:(1)展示三角形,引导学生回顾正弦、余弦、正切等概念;(2)引入三角函数的定义,说明定义域;(3)举例说明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像:(1)展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2)分析函数的性质,如周期性、奇偶性、对称性等;(3)引导学生观察图像,总结函数的性质。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针对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提出课后作业,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回顾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像;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第八单元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第八单元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第八单元教案模板课时安排:本单元共10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计算的方法;2. 掌握概率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方法;3. 能够应用概率理论解决实际问题;4.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2. 概率计算的方法3. 概率实验的设计和实施4. 应用题及解题方法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概率的基本概念1. 引入概率的概念,介绍基本术语和符号;2. 讲解概率的性质和常用定理;3. 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概率计算的方法1. 讲解概率计算的常用方法,包括古典概率和几何概率;2. 练习计算简单的概率问题;3. 完成课后练习。

第三至六课时:概率实验的设计和实施1. 分组进行概率实验设计和实施;2. 分析实验结果,计算概率;3. 总结概率实验的方法和应用;4. 完成实验报告。

第七至十课时:应用题及解题方法1. 讲解概率应用题的解题方法;2. 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3. 完成课后练习和考试。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2. 分组合作,进行概率实验;3. 计算机辅助教学;4. 教材练习和习题。

五、教学评估:1. 完成课后练习和作业;2. 参与概率实验设计和实施;3. 考试成绩。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对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验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能够灵活运用概率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an≤bn≤cn,(n =1,2,3,……);
(2){an},{cn}的极限都存在,且 liamn= limcn=A;
n
n
则数列{bn}的极限也存在,且 lim bn=A 。 n
准则Ⅰ又称夹比定理、夹挤定理或两边夹法则。
准则Ⅱ 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四、数列极限的运算
定理1 如果数列{an}和{bn}的极限都存在,
(3)如果
lim
x x0
1 ,那么称当x →x0(或x → ∞)时,
α与β是等价无穷小。
(四)无穷小量的运算 定理3 有限个无穷小量的代数和是无穷小量。 定理4 有界函数与无穷小量的乘积是无穷小量。 定理5 有限个无穷小量的乘积是无穷小量。
四、函数极限的运算
定理6 设在当x →x0(或x → ∞)时,函数f (x)的极
y
y=2
O
x
2、幂函数 y = x α(α为实数且α为常数)
y y=x
x O
y y=x2
x O
y y=x-1
x O
3、指数函数 y = a x(a>0且a1,a是常数)
y=ax y a>1
y=ax y 0<a<1
x O
x O
4、对数函数 y = log a x(a>0且a1,a是常数)
y=logax y a>1
个数列的乘积)。
定理3 如果C是一个确定的常数,则
limC = C
n
定理4 如果数列{an}和{bn}的极限都存在,
a{n=a nA}的lni,m极 限bn也=B存(在Blnim, 0且) bn
则数列
lim ( an ) A
n bn
B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初等函数
(一)基本初等函数
1、常函数y = C(C为任意常数)
6、反三角函数 反三角函数包括下列4个函数: 反正弦函数y = arcsin x;反余弦函数y = arccos x; 反正切函数y = arctan x;反余切函数y = arccot x
(二)复合函数
定义1 假设有两个函数y = f (u),u = φ (x),如果对于 每一个函数值u = φ (x),f (u)都有意义,则称y是x复合 函数,记作y = f [φ (x)],其中u称为中间变量。 例 写出下列复合函数
(2) lim f (x)存在; x x0
(3)
lim
x x0
f
(x)
数A,则称A是函数y = f (x)当x →x0时的
左极限,记为 →x0-)。
lim
x x
0
f (x) = A或f (x) → A (x
定理1 函数极限 lim f (x)存在的充分必要 x x0 条件是函数y = f (x)在x0点的左右极限都
存在且相等,即 lim f (x) = lim f (x)。
(1)y = f (x)在点x0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
(2) lim f (x)存在; x x0
(3)
lim
x x0
f
(x)
=fຫໍສະໝຸດ (x0)。则称函数y = f (x)在点x0处是连续的。
定义4 如果函数y = f (x)在开区间(a, b)内每点处都 连续,则称函数在开区间(a, b)内连续;如果函 数y = f (x)在开区间(a, b)内连续,并且在区间的
x x0
lim [f(x)]K AK(K为常数,且A K有意义)
xx0
五、两个重要极限及其应用
重要极限1 重要极限2
lim sin x 1 x0 x
lim(11)x e x x
六、渐近线
定义12 设y = f (x)是一个函数,当x → ∞ 时,f (x) → C, 则直线y = C就是函数y = f (x)的一条水平渐近线(平行 于x轴)。当x → C+(或x → C-)时,f (x) → ∞,则 直线x = C就是函数y = f (x)的一条垂直渐近线(平行于y 轴)。
下面给出数列极限的性质:
性质1 (极限的惟一性)数列{an}不能收敛于两个
不同的极限。
性质2 (收敛数列的有界性)如果数列{an}收敛, 那么数列{an}一定有界。
性质3 (收敛数列与其子数列间的关系)如果数列 {an}收敛于A,那么它的任一子数列也收敛,并且 极限也是A。
三、极限存在准则
准则Ⅰ 如果数列{an},{bn},{cn}满足:
连续,会求函数的间断点,会用初等函数的连续 性求极限,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第一节 数列的极限
一、数列极限的定义
定义1 给定一个数列a1 ,a2 ,a3 ,…,an ,…, 如果当n无限地增大时,an无限地趋近于某一个确 定的常数A,则称数列{an} 当n → ∞时以A为极限, 记为 lim an = A或 an → A(n → ∞) ,如果数列
无穷小的阶
定义11 设在当x →x0(或x → ∞)时,α和β都是无
穷小量,且α0,则有
(1)
如果
lim
xx0
0,那么称当x
→x0(或x

∞)
时,β是比α高阶的无穷小(也可以说α是比β低阶
的无穷小);
(2) 如果 lim C(C是不等于0的常数),那么称当x
xx0
→x0(或x → ∞)时,α与β是同阶无穷小;
lim f (x) = A或 f (x) → A (x → +∞)。
x
定义4 对于函数y = f (x),如果当x无限地变 小(x的绝对值无限地增大)时,函数值f (x) 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常数A,则称函数y = f (x)当x → -∞时以A为极限,记作 lim f (x) = A或f (x) → A (x → -∞)。 x
是奇函数,是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是π
正割函数y = sec x的性质:
定义域是{xxR,且 xk,kZ} ,值域是
2
{xxR,且x ≥1},是偶函数,是周期函数,最小 正周期是2 π
余割函数y = csc x的性质:
定义域是 {xxR,且 xk,k Z},值域是{xxR,且x
≥1},是奇函数,是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是2π
第8章 极限与连续
1. 说出基本初等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 能将初等函数分解成基本初等函数;
2. 掌握数列极限的概念,会计算数列极限; 3. 解释函数极限的概念,会计算函数极限;能熟练
运用两个重要极限进行计算; 4. 说出无穷小量的概念,能运用无穷小量的性质计
算极限; 5. 说出函数连续的概念,会判断函数在所给点是否
左端点a处右连续
( lim x a
f (x) = f (a)),在区间的右端点b处左连续
( lim f (x) = f (b)),则称函数y = f (x)在闭区间 x b [a, b]上连续。
二、函数的间断点
(一) 间断点的概念
根据定义,函数y = f (x)在x0处连续必须
满足三个条件:
(1)y = f (x)在x0处有定义;
x x0
x x0
三、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
(一)无穷小量的概念
定义9 在某一极限过程中,以零为极限的变量,称为无 穷小量,简称无穷小。
定理2 在某一极限过程中,函数f (x)以常数A为极限的充 分必要条件是f (x) = A+α,α是同一极限过程中的无穷 小量。
(二)无穷大量的概念
定义10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绝对值无限增大的变量, 称为无穷大量,简称无穷大,记作∞。
定义2 设函数y = f (x)在点x0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 如果当自变量的增量Δx趋向于零时,函数值的 增量
Δy = f (x0+Δx)-f (x0) 也趋向于零,即
lim Δy =
x 0
lim
x
[
0
f
(x0+Δx)-f
(x0)]
=
0,
那么称函数y = f (x)在点x0处是连续的。
定义3 如果函数y = f (x)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n
二、数列极限的性质
定义2 (数列的有界性)设{an}是一个数列,如果存在 一个常数M,使得对于数列{an}中的任何一项an 都有 an≤M,则称数列{an}有上界,称M是数列{an}的一个上 界。如果这样的M不存在,则称数列{an}无上界;如果 存在一个常数m,使得对于数列{an}中的任何一项an 都有an≥m,则称数列{an}有下界,称m是数列{an}的一 个下界。如果这样的m不存在,则称数列{an}无下界; 如果存在一个正数K,使得对于数列{an}中的任何一项 an都有 |an|≤K,则称数列{an}有界,如果这样的K不 存在,则称数列{an}无界。
有极限n, 则称数列是收敛的,如果数列没有极限, 则称数列是发散的。
数列极限的ε - N定义:
设{an}是一个数列,A是一个确定的常数, 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整数N, 使得当n >N时,总有|an-A|<ε,则称数列 {an}当n → ∞时以A为极限,记为an = A 或 lim an → A (n → ∞)。
第三节 函数的连续性
一、连续函数的概念
定义1 如果自变量x由初值x0变到终值x1,则x1-x0称 为自变量在点x0的增量,记为Δx = x1-x0,当Δx>0时, 表示自变量x是增加的,当Δx<0时,表示自变量x是减 少的。自变量的终值x1也可表示为x0+Δx,当自变量x 由初值x0变到终值x0+Δx时,对应的函数值也从f (x0) 变到f (x0+Δx),用Δy表示函数值的改变量,即Δy = f (x0+Δx)-f (x0),Δy也称之为函数值的增量。当Δy>0 时,表示函数值是增加的,当Δy<0时,表示函数值是 减少的。
y=logax y 0<a<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