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的不同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单元《政治制度》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单元《政治制度》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2.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辽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
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A. 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B. 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C. 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D. 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3. 苏州某中学高二(1)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扮演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是()A. 秦始皇:“我首创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 唐太宗:“我三分相权,使其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 明成祖:“我设立内阁,感受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 康熙帝:“我设置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4. 下表所示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度创新汇总(部分)。
表格信息反映了()朝代制度特点西汉中外朝制尚书、常侍等组成中枢权力的“决策班子”隋唐三省六部制、设置政事堂中枢机构分工合作;宰相集体负责,相互牵制宋初设枢密院管军政、整编禁军统兵权和指挥权分离明清内阁制、军机处决策权高度集中,执行效率高A. 中央对地方控制力不断加强B. 中枢决策机构逐渐完备化C. 行政效率不断提升的趋势D. 皇权不断加强的过程5. 古代雅典城邦机构中,主要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民众法庭;而古代罗马共和国机构中,也同样出现了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保民官。
此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 )A. 古雅典更重视法律建设B. 古罗马更重视平民利益C. 执政官数量不同D. 民主政治与贵族政治的不同6. 雅典由贵族制走向共和制,而罗马却由共和制走向帝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A. 两国统治阶级的意愿B. 两国地域的大小C. 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D. 两国民族传统的差异7. “作为现代宪法的基础的一些普遍原则,即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已在新英格兰的法律上得到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
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分封制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元朝的行省制度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目标定位】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知识整合】分封制:目的,内容,特点,影响。
(重在分配)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目的,特点,内容,影响。
(重在继承)(贵族政治)礼乐制:强化巩固分封制(工具)政治文明开创-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度。
巩固-汉:中朝制度,推恩令。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唐:三省六部制,设节度使。
发展-宋元:二府三司、通判、转运使;行省制。
强化-明清:废丞相、设内阁,三司;军机处。
【疑难拓展】一、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1)宗法制促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造就中华民族“国”与“家”密不可分的观念。
(2)受宗法观念的长期熏陶,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
(3)宗法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例如:重男轻女;修族谱、宗祠;后代继承父亲的“姓氏”。
社会中“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自律盲从”现象属于宗法制范畴。
二.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四、郡县制与分封制、行省制的异同⑴相权逐渐被削弱、分割,(元代反弹)到明朝废除,皇权不断加强。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3)影响: 积极: 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彻底战胜地方) 消极: “三冗”问题;地方积贫积弱。
(五)元朝 1、中央行政体制 —— 一省制 (1)内容: 只设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长官为宰相(相权增大)。 2、地方行政体制——行省制 (1)内容 地方设行中书省(除山西、山东和陕西外);边 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西藏由宣政院管理;澎湖巡 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2)影响: 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省作为地方一级 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三、两对基本矛盾: 皇权与相权、中央和地方 四、发展趋势: 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到废除相权。 (明); 中央权力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宋中央 彻底战胜地方)。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秦朝
1、皇帝制度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家天下”) 2、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制 特点:围绕皇权,为皇帝服务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 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 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 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 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
二、周朝的政治制度
2、谏议: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 隋唐:门下省 宋:谏院
•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 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 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 宰相位尊权霸的传统开始改变 C. 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2、地方行政体制 (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国叛乱(七 国之乱)。 (2)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设刺史监督地方, 解决王国威胁。 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结合。 推恩令:将诸侯国越分越小,削弱其实力。
秦以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以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摘要:自秦以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随着封建制度的产生逐渐发展、强化、完善,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与变革,呈现出一种高度统一的延续性,突出表现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方面。
本文主要从皇权至上、中央集权、官僚政治等几个方面探讨秦朝以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政治制度,特征,皇权,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体系源于中国独特的国家生成路径,由国家权力获得和运行过程的完全暴力化所造成。
[1]王族以武力形式夺取国家政权之后,又以绝对暴力形式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实施绝对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和权力垄断。
自秦开始到晚清之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一种不断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系。
专制主义与民主政体相对应,指的是独断的决策方式,在古代中国体现与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两种制度之上,国家全部大政方针由皇帝一人决定,表现出极大的独断性和随意性。
而中央集权则表现为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与约束。
秦以后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即便因历朝历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不同有所变革和发展,但仍然表现出了一定的统一性和顺承性,有统一的特点和规律可循。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贯穿始终自秦始皇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之后,中国经过诸多王朝的统治与变迁,即便过程之中存在着起伏与波动,但从总体来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始终处于不断强化的过程之中,并在清朝达到了顶峰。
(一)皇权至上从秦始皇开始,表现为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皇帝制度的内核始终未曾改变。
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则以皇权至上显示皇帝地位不可僭越。
从中央官制上来看,秦汉实行三公九卿制度,皇帝之下下设三公九卿,分管全国各项具体事务,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事无巨细全部向皇帝汇报,而主要的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这样就保证了皇帝对全国政务的控制和把握。
而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演变,在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三者六部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中国古代贵族政治特点
中国古代贵族政治特点在中国历史上,贵族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政治观念和特点,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贵族政治特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贵族政治特点1以皇权为核心,权利高度集中2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宗法制度与政治制度的结合)3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相结合,人治高于法治4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公天下与私天下结合5制度创新与继承结合。
6皇权不断加大,相权不断被削弱,由相对专制,到有限专制,最后到绝对专制。
7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始终在变化之中(所谓外重内轻,内重外轻),直到宋朝把地方行政区划分转变为中央官员施政区,这种局面得到才改变,但是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大的加强。
8外儒内法,礼法并用。
礼高法低,德主刑辅。
(伦理与制度相结合)9西方政治制度强调职能式分工,(立法,司法,行政),中国古代强调流程式分工(决策。
执行监督)10西方政治制度关心的是权力制衡与分配,中国古代关心的是:内外,轻重,文武,体用,干枝,高低,强弱。
中国古代贵族政治理念贵族一词相当古老。
最初指的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
包括军事贵族、世俗贵族、宗教贵族。
经过演变,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
真正的贵族是要讲家世和社会背景的。
假如以有无爵位来判定贵族,世界上尚存在贵族的国家已经屈指可数。
到了现代社会,民主、法治垂临人间,特权时代终结,传统贵族已经逐渐湮灭,新贵族则被赋予崭新内涵。
亚里士多德在对古希腊诸城邦各种政体的比较研究时指出,凡少数人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的政体,称为“贵族政体”。
贵族制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存在于奴隶制国家的贵族共和制;另一种是存在于封建制国家的贵族君主制。
贵族共和制最典型的国家是公元前5~公元1世纪的罗马共和国。
国家最高官员是执政官,由公民大会从贵族中选出2人,任期1年;其他高级官员大部分也是选举的。
但选举事宜以及国家的立法、行政大权由奴隶主阶级中少数显赫贵族代表组成的元老院所掌握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因此各地都有不同的阶级制度。
春秋战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 家 分 晋
(二)战国时期官僚制度的建立(p133)
中央君主集权制形成:
内容: 国王之下是丞相,丞相为最高级幕僚。将军地位仅次于丞相,掌握军政大全。 朝议制度形成。 特点: (1)废除了政府官员职位的世袭制,实行任免制; (2)部门权利分工加细,职掌划分明确; (3)以王权为核心,各职能部门直接隶属于王国,各司其职,互不统属。
《左传》哀公二年这是我国历史上推行县郡两级制的开端。这个时候县的建制高于郡。开始时,县和郡都是有国 君派官驻守,后来为了扩大兼并和抵御外敌的需要,就成了固定的地方政权组织,有权应变边境的突发事变。发展到 了战国时,随着边地日益繁荣,就在郡下分设若干个县,郡在建制上的地位高于县,并逐渐形成郡县两级地方组织。
权; 郡的行政长官是郡守,掌管一郡军政,副职是郡尉,
专司军事; 所有郡县长官由国王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意义
由于郡县制控制了地方,集中了政治、经济、军、 司法等权力,对于促进统一、加强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意义重大。
正如柳宗元所称赞的那样,郡县制是”摄制四海,运于掌握 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在中国历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提高了推行国的 国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由晋封曲沃和曲沃代翼,你想 到了什么?
曲沃为什么有能力威胁晋国? 为什么周王会封曲沃为诸侯国?
曲沃代翼(P132)
曲沃相对晋是小宗,但从它开始被 分封直到它代晋之前都是完全独立 的国家。而不是一般从属诸侯的大 夫的”家“所以后来它的势力才能迅 速超过晋公室,最后取而代之,并 迫使周王承认它为诸侯
➢确立了一系列后世继承、沿用的制度:官僚制、郡县制、将相分职制、常备 军制、赋税制,人事管理的考核、俸禄制度等
本小节内容完毕
感谢以下同学 3班四组 主讲人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名词解释1、官僚政治所谓的官僚政治,是指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当时官吏普遍以出任官职作为固定职业,只对君主和上级负责而不问社会效益和民生疾苦,只知墨守成规,按例办事而不管实际情况的变化,遇事模棱两可,行动迟缓,推诿责任,甚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苟且偷安。
2、礼崩乐坏所谓“礼崩乐坏”,即是原来的以血缘构成的宗法制受到破坏,原来的社会意识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新的社会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并通过权力使之达到合法化,新的政治治理形式不可避免地出现,并且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3、朝聘“朝聘”,是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之间的一种政治交往方式。
诸侯亲自觐见天子称为“朝”,派遣卿觐见天子称为“大聘”,派遣大夫觐见天子称为“小聘”。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之间的交往也开始称为朝聘,而在西周时是不许可的。
4、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制是中央政务管理体制中“因俗而治”的政治管理机构的一种。
猛安谋克制原来是女真族在部落联盟时期的组织形式,猛安为部落单位,谋克为氏族单位。
完颜阿骨打时规定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
金代进入中原以后,在地方行政中保留这一制度,与州县形成互不统属的两个系统,施用范围除女真族之外,还有归附的契丹和部分汉人所在地区。
猛安相当于防御州,谋克相当于县,主管休整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是军事编制、生产单位、地方行政三位一体的组织。
5、三司推事隋唐以后,形成以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为主的三大司法机关,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分工。
遇有大案,由三个部门的长官共同审理,称为“三司推事”。
6、宰相开府辅政制宰相开府辅政制,是指作为百官之长的宰相可以设置自己的衙署,可以自辟僚属,依照皇帝的意图,独立行使权力。
宰相府根据需要,设置各种职能机构,他们各有分工,按照不同的职责来贯彻执行皇帝和宰相的指示。
宰相开府辅政制主要出现在隋代以前。
7、夷离堇制是辽代各部族的自治制度。
耶律阿保机曾把契丹和臣属契丹的部落编为20部,圣宗时扩展到34部,后来确定为48部。
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元朝行省制
秦朝郡县图
元朝行省图
与秦朝的郡相比,元朝的行省有何特点?结合元朝行省 图,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现实原因。 数量少,管辖范围大。现实原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材料: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 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 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 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 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变与不变?
明 三司 清 省
统县政 郡 区 县级政 县 区
郡
州
州
路、府、 府、直隶 府、直隶 州 州/州 州 县 县 州、县
县
县
县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监察区到行政 区);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
材料:陕西行 省越过秦岭而有 汉中盆地;湖广 行省以湖南、湖 北为主体而又越 过南岭有广西; 江西行省也同样 跨过南岭而有广 东;……至于江 浙行省,乃从江 南平原逶迤直到 福建山地。
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
拓展归纳元朝行省制 特点
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行省 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地 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形成以北制南的 军事控制局面。
“新朝代(西汉)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 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 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拓展 归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推恩令 2、酎金夺爵 3、附益法:汉武帝推行的为解决诸侯国问题而 推行的法律 4、左官律: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 央任命的官吏 ,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 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 300万钱的 “作左官律 ,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租税 ,不 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与政事”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 5 、设置刺史监察地方 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 6 、重用酷吏 ,打击地方豪强…… 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中国古代贵族政治
中国古代贵族政治在中国历史上,贵族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政治观念和特点,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贵族政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贵族政治贵族一词相当古老。
最初指的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
包括军事贵族、世俗贵族、宗教贵族。
经过演变,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
真正的贵族是要讲家世和社会背景的。
假如以有无爵位来判定贵族,世界上尚存在贵族的国家已经屈指可数。
到了现代社会,民主、法治垂临人间,特权时代终结,传统贵族已经逐渐湮灭,新贵族则被赋予崭新内涵。
亚里士多德在对古希腊诸城邦各种政体的比较研究时指出,凡少数人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的政体,称为“贵族政体”。
贵族制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存在于奴隶制国家的贵族共和制;另一种是存在于封建制国家的贵族君主制。
贵族共和制最典型的国家是公元前5~公元1世纪的罗马共和国。
国家最高官员是执政官,由公民大会从贵族中选出2人,任期1年;其他高级官员大部分也是选举的。
但选举事宜以及国家的立法、行政大权由奴隶主阶级中少数显赫贵族代表组成的元老院所掌握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因此各地都有不同的阶级制度。
中国历史悠久,爵位随朝代更替有所变化。
大致上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爵位制度是帝制的一部份。
明朝以后,又在五爵之上增设亲王和郡王两个等级。
1912年清朝灭亡后,爵位制度亦被继立的中华民国所废除。
在中国历史上,贵族政治或者说世家寡头政治,曾经流行过两次。
第一次是周朝克商之后分封诸侯,建立宗法制,天子为大宗,诸侯为小宗;诸侯在本国之内为大宗,大夫为小宗,这样层层分封,各在其位,“子子孙孙永宝用”。
这种贵族政治,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非常类似,持续了四五百年,到了战国时期,总算宣告破灭。
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多半是贵族,偶尔有孔子这样的士人,也是破落贵族的后裔;战国时期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学问家则有半数以上是平民,其中“去贵族化”最得力的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消灭了六国的所有贵族。
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
• 官僚政治:通常是应用在政府权力全掌握在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以国家或者 民族利益为理由,而随意侵夺普通公民的自由的那种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 度在日常行为中表现为:把应尽的行政职责全然当做例行公事处理,在这样 职责面前他们没有工作的原动力,遇事拖拉、犹豫不决、敷衍应对、不重实 验、事非到非处理不可而绝不处理。而在日常事物的处理中,又经常把一切 政治措施,作为自己图谋利益的勾当。将本应该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政治权 力、文化影响力、社会经济资源,甚至知识的拥有,都朝有利于自己地位巩 固的方向揽进。久而久之,这类人也就会变成世袭阶级了。 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 政治制度。古希腊的斯巴达国家是奴隶制贵族政治的典型。它的国家机构由 国王、长老会议、人民大会和监察官组成。人民大会有名无实,军政实权掌 握在监察官和长老会议手里,而监察官和长老会议的成员,全都是贵族。 PS:其共同点就是世袭制,都具有阶级统治性质
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都是与特定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相适应、与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政治制度。
由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无疑是中国古a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大转变。
关于这种转变,一般认为是由经济基础变革引起的上层建筑变革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反映。
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冲击旧的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贵族世官制衰落了,一部分逐渐采用封建剥削方式的旧贵族、军功贵族和新官僚随着经济地位的变化,迫切要求取得政治上的权力,他们利用奴隶和平民的力量,向奴隶主贵族展开了激烈的夺权斗争,而上层衰落下层上进的士阶层则成了新兴阶层的政治支柱。
地主阶层在夺权斗争中,需要改变旧的贵族世官制,一经夺得政权,更需要新的官僚制度巩固政权。
”现有的政治制度史著作也多是从宗法政治秩序的崩溃、王室衰微、政权下移、士阶层的崛起、各诸侯国变法运动和中央集权的建立及官僚政治的确立等思路来阐述两种政治制度嬗递的过程及原因的。
应当说以往的研究从多个方面加深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但作为一项重大的制度变革,现有的讨论还远远不够,本文拟就两种政治制度嬗递的内在根据、变革路径等问题作一探讨。
一、分封制的衰落导致贵族政治的衰落分封制与贵族政治相伴而生,分封制的推行必然是贵族统治,而分封制的衰落也必然导致贵族政治的衰落。
分封制是适应父权家族制扩大化的需要,把宗法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起来的政治体制,是由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的必然而又合理的制度安排。
在由方国林立过渡到统一王朝的过程中及其以后的相当长时间里,分封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国家治理形式和政治架构。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的政治体制也在不断演变和变革。
在古代社会,贵族政治曾是主导地位,统治者多为贵族阶层,政治权力由少数人垄断,并且传承于特定家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官僚政治开始逐渐取代了贵族政治的地位,带来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
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政治权力的分散化。
贵族政治下,政治权力往往被少数特权阶层所垄断,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且政治决策往往只有少数特权阶层参与,导致了政治的不透明和不公正。
而官僚政治的兴起,政治权力得到了更广泛的分散和平等化,不再由特定的贵族阶层所掌控,而是由更多的官员、行政机构和公民参与,政治决策更趋于公正和民主。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了政治体制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在贵族政治时期,政治决策往往受到家族利益的影响,政治决策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政府管理和治理能力不足。
而官僚政治的兴起,政治决策更加注重专业性和规范性,政府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政策制定更加注重实效性和长远性,政府治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还带来了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在贵族政治的统治下,政治权力往往与特权阶层的身份、家族和地位相挂钩,政治文化倾向于重视尊严、权力和财富,而政治决策常常受到特权阶层的私人利益驱动。
然而,随着官僚政治的兴起,政治文化向着更加务实、理性和民主的方向转变,政治价值观念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和社会利益,政治决策更趋向于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非特权阶层的私人利益。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包括政治权力的分散化、政治体制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以及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这些变化不仅使政治体制更加公正、高效和民主,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官僚政治的规范和改革,进一步完善政治制度,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局限于政治体制,还深刻影响到了社会经济、文化和价值体系。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一、背景介绍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政治体制的演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从古代的贵族政治到现代的官僚政治,政治体制的变革不仅影响着各个国家的政治运行和社会发展,也深刻地塑造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贵族政治是指以贵族阶层为主导的政治体制,贵族们统治着一个社会,拥有特权和权力,社会资源主要被分配给他们。
而官僚政治则是以官僚机构和官员为主导的政治体制,政府的管理和决策权主要掌握在官员手中。
二、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历史变迁在古代,贵族政治是统治阶层的主要形式。
在欧洲中世纪,封建贵族们统治着国家,其地位和特权不可动摇。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官僚政治开始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在我国的历史上,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官僚机构的地位,减弱了贵族的势力。
在欧洲,列强的崛起也导致了贵族阶层的衰落,而国家的行政管理逐渐由官僚机构掌控。
这种政治体制的转变,带来了深远的社会变革。
官僚政治的崛起使得政府的管理更加高效、科学,国家的统治体系也更加稳定和持久。
而贵族政治的退出,则使得社会更加平等,人民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得到了提升。
官僚政治的取代也意味着人才的选拔更加公平,不再局限于出身和家世,这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和创新。
三、官僚政治带来的变化1. 政府运作更加高效官僚政治强调科学的管理和决策,使得政府运作更加高效。
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问题的解决更加及时,国家的发展目标也更加明确。
2. 社会上升和流动性增加贵族政治下,社会地位主要靠出身和家世,社会上升和流动性有限。
而官僚政治的崛起,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平,社会的上升和流动性也加大了,这加速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 社会资源的更加均衡分配在贵族政治下,社会资源主要由贵族掌握,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够均衡。
而官僚政治的取代,使得社会资源的分配更加均衡,人民的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四、我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各有其优劣。
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
贵族政治希腊文aristokratia的意译。
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与寡头政治、暴君政治、民主政治等,同为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政体提出的分类。
古希腊的斯巴达国家是奴隶制贵族政治的典型。
它的国家机构由国王、长老会议、人民大会和监察官组成。
人民大会有名无实,军政实权掌握在监察官和长老会议手里,而监察官和长老会议的成员,全都是贵族。
官僚政治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英国政治学权乌伊拉斯基教授(Prof.Laski),他曾在塞利格曼教授(Prof.Seligman)主编的《社会科学大辞典》中,就官僚政治作过这样的概括说明:“官僚政治一语,通常是应用在政府权力全掌握在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以国家或者民族利益为理由,而随意侵夺普通公民的自由的那种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在日常行为中表现为:把应尽的行政职责全然当做例行公事处理,在这样职责面前他们没有工作的原动力,遇事拖拉、犹豫不决、敷衍应对、不重实验、事非到非处理不可而绝不处理。
而在日常事物的处理中,又经常把一切政治措施,作为自己图谋利益的勾当。
将本应该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政治权力、文化影响力、社会经济资源,甚至知识的拥有,都朝有利于自己地位巩固的方向揽进。
久而久之,这类人也就会变成世袭阶级了。
”(《社会科学大辞典》第三卷第七十页)事实上,一种制度如何取决于所对应的社会发展时期,在战国时期,官僚政治则是明显优于贵族政治,所谓社会关系取决于社会生产力。
贵族政治:大权掌握在贵族的手中。
在北宋体现在开国功臣拥有很大的权力,有些节度使可以直接任命自己辖区的地方官。
并且封了很多功臣爵位,他们通过爵位就可获得很多政治权力,这些权力可以世袭,这就导致皇帝难以驾驭,实际上就形成全国并不是皇帝一人说了算的局面。
官僚政治:是指官员都是由皇帝任命,受皇帝监督,官职不世袭,权力不终身。
官员只是皇帝派往各地临时管理的奴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的不同之处
第一,从权力的来源说,贵族的权力就是自然的权力,自然而然地拥有权力;官吏的权力则就是由皇帝授予的。
贵族就是食土临民者;官吏临民却不食土。
第二,从权力运作瞧,贵族的权力运作具有自主性,她可以决定她治下的一切事情;官吏则必须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中央政府与她的上级官吏,因而很难发挥自己的才干与主动性。
第三,从权力机构瞧,贵族政治之下的权力机构比较简单,绝对没有叠床架屋的情形。
官僚政治下,多个机构的相互制约、相互监视,由此所造成的,就就是政府机关的叠床架屋、庞大臃肿与运转不灵。
第四,从收入来源瞧,在贵族政治之下,贵族的收入来源于她的领地,因而贵族们不必贪污受贿;在官僚政治之下,官吏们的职务不能世袭,而且她们的收入只有俸禄。
为了避免“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所以,贪污受贿就成为了官僚政治的一大特色。
第五,从官吏的选拔瞧,贵族政之下重要官职官员往往由世卿世禄制产生,官僚政治下任何官员都由皇帝来任免,人才由察举、科举制等办法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