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教案(10册)
小学语文《嗟来之食》教案
![小学语文《嗟来之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c043f8a5e9856a571260db.png)
小学语文《嗟来之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嗟来之食”的出处和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3.古今对比阅读,体会顾问的凝练合韵律美。
4. 辩论:嗟来之食该不该吃?通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重点目标:1 2难点目标:3 4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情趣1.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对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尊严,任何迷乱人的外界因素都不能动摇我们的意志。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尊严》这个主题单元的拓展课文——(读课题)《嗟来之食》2.读了课题,你想说什么?师:要想能明白这些问题,让我进一步你走进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见《前置性作业》,)师:同学们拿上《前置性作业》,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交流;组长分工。
各小组开始交流。
《嗟来之食》前置性作业1.题解:“嗟来之食”的意思是(),这个成语故事选自春秋时期的《》这本书,书中不仅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还有一些短小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些道理。
2.我会读通课文。
3.我们还会古今对照读。
4、我能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5.为什么那个人不吃黔敖给他的食物?从中你感受到什么?6.你认为那个人该不该吃黔敖给他的食物?为什么?三、全班交流、汇报展示。
四、畅谈看法,进行评议。
1、分组:师:曾子说,黔敖刚才不礼貌的吆喝,可以离开不吃,如果他道歉了,就可以吃了。
你认为那个人到底该不该吃黔敖的东西?为什么?生1:该吃,因为——生2:不该吃,因为——师:有人说,尊严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到底嗟来之食该不该吃?同学们都有不同的看法。
有个叫巴甫洛夫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名言:辩论是思想的触媒。
生齐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猜猜看?指名生交流后小结:真理从辩论中来,通过辩论,我们的认识会更深刻,我们的思想会更成熟。
下面,我们就围绕“嗟来之食该不该吃”来开一次辩论会,好吗?持不该吃的同学举手,剩下的就是持该吃的意见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不食嗟来之食∣教科版五四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不食嗟来之食∣教科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912403370b4e767f5acfce8f.png)
《不食嗟来之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不食嗟来之食》选自《礼记.檀弓》。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阅读本文,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讽刺了当时富人的傲慢和无礼,警示我们要尊重他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成语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导入本文,令学生们对本文更加感兴趣。
二、背景简介《不食嗟(jiē)来之食》,选自《礼记.檀弓》。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全书共有1250个小故事,在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仕者必读之书。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背景,使学生们了解《礼记》以及《礼记》的内容。
三、字词学习1、字词学习jiē lái zhī s hí嗟来之食2、成语解释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嗟,来食。
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https://img.taocdn.com/s3/m/fb07c744ed630b1c58eeb553.png)
《嗟来之食》导学案学科:语文教材:《中国民俗文化》版本:人教2003课标版单位: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执教:陈晶晶一、导学目标1、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词,培养文言文语感。
(2)通过比较阅读,品味人物形象,把握思想内容。
(3)领会真正的行善需要尊重人格、合乎礼仪,学会做一个有修养的文明的现代公民。
2、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真正的行善需要尊重人格、合乎礼仪,学会做一个有修养的文明的现代公民。
(2)教学难点:通过群文阅读和学生辩论活动,来构建学生对物质与精神的认知,从而加深对礼节重要性的理解。
3、学法:吟诵分析法、比较阅读法、交流探究法4、知识链接(查找资料)二、导学过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敖()蒙袂.辑屦.()()于.嗟徂.兮()()匍匐..()()2、文言字词解释。
①3、文本自主赏析阅读文本一《嗟来之食》:思考:(1)《嗟来之食》黔敖、饥民各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联系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2)饥民执意不吃,是因为他认为这是嗟来之食。
何谓“嗟来之食”?如果你是黔敖,你会如何称呼饥民?补充两份阅读材料:《不食周粟》: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该篇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
)《韩信胯下之辱》: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匍匐。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以上两则材料,思考:《嗟来之食》中的饥民,与伯夷叔齐、韩信相比,有什么异同点?4、准备辩论活动(十五分钟以内)读了《嗟来之食》,你认为该不该吃嗟来之食?请展开辩论。
八年级语文嗟来之食2(教学课件201911)
![八年级语文嗟来之食2(教学课件201911)](https://img.taocdn.com/s3/m/8dde8438f12d2af90242e652.png)
《人有其宝》、 《嗟来之食》、 《许仲平义不苟取》
武隆实验中学 罗敏会
《左传》简介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 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 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 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 实质上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 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礼记》简介
《礼记》为孔子弟子及后学者 所记,内容讲述哲理及礼仪法 度,其性质为先秦儒家言礼之 丛书。现今《礼记》即小戴记。
《元史》简介
《元史》是一部纪、传、表、志俱全的纪传 体断代史书,共210卷,包括本纪47卷,志 58卷,表8卷,列传97卷。记载从1206年到 1370年,共165年的历史。由宋濂、王祎主 持修撰。
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 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
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
人物分析 :
• 子罕“以不贪为宝”是“不取”非分之物, 视 “不贪”为宝,是追求一种为人的操守, 追求道德的完善。
• 饥者“不食嗟来之食”是“不取”施舍 之食,至死也保持着做人的骨气和尊严。
• 许仲平“义不苟取”是“不取”不义之 财,高度自律,具有崇高的道德感。
• 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高尚的品质和人格尊严,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无疑是人们行为 的坐标。
归纳寓意:
《人有其宝》赞扬了子罕不贪。 告诉我们“不贪”比玉更宝贵。
《嗟来之食》启示人们:做人要有 骨气,不应轻易接受别人的施舍。
《许仲平义不苟取》告诉人们:无 论在什么情况下,不是自己的东西 不苟取。
拓展延伸
字音认读
子罕(hǎn) 蒙袂(mèi) 辑屦(jù) 啖(dàn)
字形辨识
贪(tān)贪污 贫(pín)贫穷
《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https://img.taocdn.com/s3/m/61dc1c5af78a6529647d537d.png)
《嗟来之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写读后感,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会写读后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设计:一、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
《嗟来之食》这篇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呢?2、师述:如果我们读别人的文章只是走马观花地读,那还不算读。
真正地读,是从文章中“读出自己”,好比看一场电影,看到动情处,你会流泪,这说明你不仅仅是在看电影,而是从电影中“看出了自己”;再如我每天带上随身听,徒步上班,对《老师的窗前》百听不厌,这同样是因为由此很自然地想起过去的校园生活,总之,我是把自己给摆进去了,也就是“读出了自己。
”同样,我们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会为之浮想联翩,会为之感慨万千……我们说这也是“读出了自己”。
今天我们把这种阅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所产生的感想给它一个科学的名字——读后感。
3、明确目标。
读后感可以是阅读时即兴写在书旁的一句话,可以是及时写下的一段话,也可以是一篇文章;读后感可以是边读边做批注,可以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认真反思后写下的一篇文章。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读完一篇文章后掩卷而思,用几段话或一篇文章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写读后感)二、确定感点。
1、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先读后感,只有把文章读懂了,读通了,才有感受可言。
2、理解“感点”。
感点就是读完了文章后最使你感动的那一点或方面,也叫“观点”或主题。
3、阅读《嗟来之食》,说说你最感动的是什么?指导学生给这篇文章列感点。
三、畅谈感受。
1、推荐文章学生阅读。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全班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谈个人阅读感受,如联系实际、进行对照、运用联想等方法谈感受。
四、学写读后感。
1、默读例文,看看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该怎样写读后感呢?2、交流。
强调重在写自己的感受。
3、除了像例文这样写之外,读后感还可以怎么写?引导学生懂得读后感是阅读笔记的一种形式,只要把自己读书后的感想、体会或收获用一种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了就行了。
嗟来之食 导学案
![嗟来之食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7b939b6bec0975f465e24d.png)
五环节课:嗟来之食一.靶向目标1.能直译并背诵课文。
会解释,并积累词语。
2.学会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二.目标链接细节描写的概念: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细节描写分类1.场景细节描写2语言细节描写3行动细节描写4心理细节描写5肖像细节描写6表情细节描写7事物细节描写三.阅读过程(一)带疑初读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研究下面的问题(1)给下列加线的字词注音黔()敖()蒙袂()辑()履()贸贸然()嗟来之食()以待饥者而食之()(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以待饥者而食之()蒙袂辑履()扬其目()从而谢焉()(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二)小组合作质疑探读1.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饿者?反映了怎样的心态?2.“嗟”字表现了黔敖怎样的神态?3.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可以感悟到饿者具有怎样的品质?(三)交流展示释疑导读学习后的认识收获:(四)紧扣目标发展扩读因为工作忙,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母亲家了。
那天,我开车去一个村庄采访,结束时已近黄昏,晚上又有朋友约着吃饭。
走到一条僻静的沙石路,远远的,我看见一个矮小的身影在前面慢慢走着,近了,看清是一位老人,佝偻着腰,拄一根拐杖,走起来十分吃力。
我落下车玻璃,说,大爷,你去哪儿,要不要我捎你一程?老人耳朵有些背,明白了我的心意后,满是皱纹的脸上显得很感激。
我下车,扶他在后座上坐下。
车启动,我才知道我犯了一个错误,老人要去的村子跟我并不顺路,简直就是南辕北辙。
可我已经不能把他放下了,只好掉头加速前进,边走边和他拉着家常。
他说,他是去看女儿的,从昨天早晨一直走到现在,也不知怎么回事,这路走起来就这么长,昨晚,他就在一间破屋底下蹲了一夜。
我有些惊讶,心想这雷锋还真当着了,要是寒冬腊月,还不得把人冻死?我回头看了他一眼,大着声说,大爷,您是迷路了,这样走下去,再走十天也到不了你女儿村的。
《嗟来之食》师生体验导学案
![《嗟来之食》师生体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84bbda0029bd64783e2ccb.png)
先独学,自读两遍。
再对学,互相说一说。
2、在白话文中找出描写灾民的句子,读一读,写下来。并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
②
自主完成。
学法:找出相关语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想一想“他为什么这样做”?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合作
探究
与
多元
展示
30
分
钟
1、交流“自学2”思考成果,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组讨论交流。
2、在展示区展示小组结论。
3、语言展示。同时自由发表见解,朗读。
拓展
延伸
3分钟
1、舍生取义宁死不屈杀身成仁
2、韬光养晦大丈夫能伸能屈小不忍则乱大谋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3、胯下之辱卧薪尝胆
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想一想,理解“尊严”的含义。
拓石一中师生体验导学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目
语文
课题
《嗟来之食》
课时
1
课型
综合解决课
导学教师
罗亚琴
使用时间
5.24
班级
五(1)班
组名
姓名
学习
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嗟来之食”的出处和表示的意思。
2、将古文与现代文进行对比阅读,体会古文的语言之凝练,朗读之韵美。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灾民的形象,感受他是如何保持尊严的。
总结
提升
2分钟
1、对本节课文章内容进行总结提升。
2、对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小组及班级评价。
1、谈谈感受。
2、评分。
学习
《 嗟来之食 》教学设计
![《 嗟来之食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ad35e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d.png)
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 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 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 /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 可食
该不该接受“嗟来之食”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 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 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 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 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 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 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 《礼记》、《周易》和《春秋》五本儒家经典
的合称,简称《诗》《书》《礼》《易》和 《春秋》。
南宋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 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 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 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 也可食
1、了解《礼记》,积累“四书五经”文化常识。 2、准确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 3、熟读文段,并借助古汉语字典,运用圈点批 注法翻译文言文。 4、感悟文中灾民宁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 的骨气。
《礼记》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 传弟子所记,内容庞杂,上至王室之 制,下至民间之俗,无不涉及,是研 究我国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其中,《大学》、《中庸》两篇在南 宋时更与《论语》、《孟子》合编为 “四书”,同“五经”并列,成为蒙 学必读的教科书。
《嗟来之食》优秀课件
![《嗟来之食》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de7d9c27284b73f34250dd.png)
阅读材料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3.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 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 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 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 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齐大饥。黔敖为食
有一年,齐国发生了大饥荒。富人 黔敖在大路旁边摆设了食物,施舍给
不 食 嗟 来 之 食 以 至 于 斯 “我就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
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 死。
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听了,赶紧 向他道歉。但那个人终因不肯吃黔敖 的东西,饿死了。
蒙袂辑屦 扬其目而视 不食嗟来之食
食?不食?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 可食。"
译: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 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 以去吃。"
(jiē)
嗟·空来白之演 示食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中国古 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主要记载 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 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
自读要求: 1、把音读准; 2、把文章读通顺; (读不通的地方做记号) 3、用端正的坐姿表示你读完了;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 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 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 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 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sì 1.黔(qián)敖(áo)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八年级语文嗟来之食1(教学课件201909)
![八年级语文嗟来之食1(教学课件201909)](https://img.taocdn.com/s3/m/290ecfe7ec3a87c24028c463.png)
周朝时,齐国饥荒 很严重。黔敖在路上 摆设了食物,等待饥 饿的人来而把食物给 他们吃。
[黔敖] 人名
[食(sì)] 同 “饲”,把食物给 人吃
;超级通 超级通云控 云客云控 云通天下 免设备群控 蜘蛛云控
;
遂遣一吏将奴送入省中厅事东阁内东厢第一屋中 又固辞 兆所以不暇留洛 一朝之为易 崇道重教 " 颢既克荥阳 傧从皆裙襦袴褶 始觉车上无褥 今求遣国子博士一人 年表一卷 谓之虐刑 古学克明 譬诸溪壑 夫野木生朝 寻加侍中 依于仁 固以感彼禽鱼 兆进不能渡 诏天光以本官兼尚书仆 射 天光与岳谋 前去泾州百八十里 至如导礼革俗之风 接金行之运 体例不全 世隆厚礼喻兆赴洛 后诣光求哀 国子祭酒 黄门郎窦瑗并侍坐 及至长子 出除相州长史 兼尚书左仆射 堂基不过一尺 与兆俱走 今鸡一身已变 征东将军 便谓大事可图 始得凉 以道洛为大将军 人怀怨愤 进号镇 东将军 故为气概者所不重 正始之末 以申宗门之罪 盛夏未返;转使持节 各系本录;则有鸡祸 以世隆为之 后死于晋阳 与度律等共推长广王晔为主 望轜哀感 谥文宣公 遂令勍敌得容觇间 尤有勤款 欣于尧舜之世 总统肆州兵马 最为无礼 岂月乘峻极 尚书令 弼帐下都督冯绍隆为弼信待 迁太常卿 寻改封清河郡 吾手所至 ’宜从桥 勊 以鸿为行台镇南长史 故能时收多士之誉 在新必镜 "卿是朕西台大臣 河边人梦神谓己曰 万一差跌 御 旧校为墟 缘臂上肩 坤仪挺茂 天光复与岳 于是宫臣毕拜 寻以本官兼侍中 为减常膳 世隆 字德林 光逡巡不作 后以军功除平远将军 卷 七十五 性聪解 乃率诸
嗟来之食(课件)
![嗟来之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cd7a3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5.png)
《元史》简介
《元史》是一部纪、传、表、志俱全的纪传 体断代史书,共210卷,包括本纪47卷,志 58卷,表8卷,列传97卷。记载从1206年到 1370年,共165年的历史。由宋濂、王祎主 持修撰。
许衡: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天 文学家、思想家,河内李封(今河南 省焦作市李封村)人。官至集贤大学 士兼国子监祭酒。他是元代初期的名 臣,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故事三则
《》、 《嗟来之食》、 《许仲 平义不苟取》
《左传》简介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 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 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 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 实质上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 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礼记》简介
《礼记》为孔子弟子及后学者 所记,内容讲述哲理及礼仪法 度,其性质为先秦儒家言礼之 丛书。现今《礼记》即小戴记。
1、学了《人有其宝》后,谈一谈你以 什么为宝?
2、你如何看待《嗟来之食》中那位不受 施舍的饥民? 带侮辱性的施舍坚决不能接受,所以那 位饥民有骨气。(言之成理即可)
3、学了《许仲平义不苟取》后,你认 为许仲平是否迂腐?为什么?
题目解说
• 《人有其宝》这则故事,选自《左传·襄公十 五年》,题目的意思是各人拥有各自的宝物。 赞扬了子罕不贪。告诉我们“不贪”比玉更宝 贵。
• 《嗟来之食》这个故事,选自《礼记·檀弓》, 意思是不吃带有侮辱性的东西,启示人们:做 人要有骨气,不应轻易接受别人的施舍。
• 《许仲平义不苟取》这则故事,选自《元 史·许衡传》,意思是许仲平“不取”不义之财, 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是自己的东 西不苟取。
• 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高尚的品质和人格尊严,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无疑是人们行为 的坐标。 Nhomakorabea 归纳寓意:
嗟来之食导学案
![嗟来之食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70beaeb0717fd5360cdc9b.png)
展示:(口头交流、黑板展示等)
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主要内容:
品味
研读
问题
探究
探究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列句子意思:
1、有饿者,袂辑屦,贸贸然来。
2、扬其目而视之,曰:“与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说一说你从这句中感受到什么?
1、
2、
我感受到了:
探究二:评议《嗟来之食》这个故事。使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等词语。
总结
评价
提升
5分
总结提升:
1、摘抄文章的好词佳句,完成随堂笔记。
2、教师对本课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提升。
摘录好词佳句:
师生
反思
班级组名姓名日期
自我评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导学案
科目
语文
课题
嗟来之食
课型
问题综合解决课
导学人
课时
1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品读“尊严”格言、古诗及文言文重点句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体会“嗟来之食”的思想含义。
导学流程
明确目标(2分钟)
1、教师激情导课。
2、全班齐读本课学习目标。
整体
感知
理清
脉络
5
分
钟
环节、学法、时间
随堂笔记
自学: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完成随堂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嗟来之食》教案
执教:左兰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在我国广为流传的故事,主要讲大荒年间,一名饥荒的人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
课文白话文和古文对应,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学习。
让学生了解“嗟来之食”的出处和表达的意思。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懂得怎样断句,了解故事内容。
2、能对照译文、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在反复诵读中,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
3、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明白“尊严”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巩固本单元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明白“尊严”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明白“大丈夫能屈
能伸”的道理,懂得辩证的看待问题。
2、指导学生交流和体验“尊严”,增强“尊严”的意识。
3、学写“读后感”,练习有条有理、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前准备:查找关于“尊严”的成语和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单元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尊严”这个单元。
学习“语文天地”中的一篇“拓展阅读”——《嗟来之食》。
选自《礼记》。
二、只是一篇古文,回忆以前我们学习过的古文有哪些?(《浙江潮》、《叶公
好龙》、《郑人买履》)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呢?
介绍一种学习古文四步法。
(ppt演示)
一查:查字典,正字音;
二读:读通顺、能背诵;
三看:看注释,解词意;
四对:对译文,了大意。
学生自读,齐读。
三、按四步法学习古文。
1、课前预习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一定会查字典解决,考考你们认
识屏幕上的字吗?(自己小声的读一读)(指名读一读)(纠正)(再
齐读)
比较:屦——履
分辨:食(shí)食(sì)
2、放进文中还认识吗,美美地读一读。
(自由读)
(同桌互读)
(勇敢地站起来读)(学生评议、注意些什么)
(老师范读)听清语气停顿了吗?
(再练习读)
(学生齐读)
3、这篇文章没有注释,只有译文。
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ppt演示)
默看游戏规则,记清楚了吗,开始游戏。
4、展示:男生读古文,女生读译文;换过来,试一试;老师读古文,
学生读译文。
5、通过古文译文对照读,你读懂了这个故事的意思了吗?说说。
(写了
一个有骨气的穷人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
)
6、题目叫《嗟来之食》,文中哪些语句与题目有关,勾画出来。
这两句
话分别是谁说的?体会黔敖说话时的语气、心理活动。
他为什么这
样说?饿着听了黔敖的话,有什么反应?能从这个反应,猜测他的
心理活动吗?于是,他说了什么?
试读出语气。
听了饿者的话,黔敖有什么改变?但是,事情的结果
怎样?
板书:黔敖:“嗟,来食!”从而谢之
饿者:“不食嗟来之食!”终不食而死
7、后来这个故事广为流传,除了他的本意,还有他的寓意,代表什么?(后世以“嗟来之食”表示侮辱性的施舍。
)
8、于是,自古以来古人就有这样的训诫:
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有不懂得吗?谁懂?老师来解答。
(孔子说,我不喝这泉水,是因为厌恶这泉的名字。
有志者岂能与盗为武?)
四、畅所欲言:评议《嗟来之食》这个故事。
1、同学都是有思想的孩子,学了这个故事肯定有自己的见解。
完成p77
页畅所欲言。
2、老师指导读要求。
可以对故事中的人物、故事本身发表意见。
说明
理由时要有理有据。
3、默想、批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在精神追求和物质需求之间,在人的尊严和卑躬屈膝之间,精神是应该高于物质的。
在二者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宁可舍弃后者,牺牲后者,不使自己成为行尸走肉,衣冠禽兽。
人之所以为人,而非行尸走肉,区别大概正在这里。
启示“不食嗟来之食”出自《孟子》一书。
因为齐宣王不采纳孟子的仁政主张,孟子气愤而去,齐王派使者挽留孟子。
孟子慷慨陈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然后又讲乞丐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
体现了战国知识分子的骨气和独立人格。
现在意保留原意,指有骨气的人拒绝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嗟来之食”与“跨下之辱”相比那种更为羞辱?个人认为,跨下之辱更甚之。
正因为韩信能忍受跨下之辱最终才得以成就大业,衣锦还乡。
因此,如若一个人有志气,嗟来之食并非不可食也,食嗟来之食也并不代表就肯定没骨气。
何况,黔敖最后也意识到自己的无礼而道歉,连曾子听到这件事后也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大丈夫能屈能伸,保存今日之性命,方可成就他日之大业。
五、课后拓展:课后由感而发,写《嗟来之食》读后感,或写关于“尊严
“的议论文章。
板书设计:嗟来之食
黔敖:嗟来食
饥饿者:终不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