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一大家系报告

合集下载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研究进展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研究进展
患 H P C相关肿 瘤 , NC 包括结 肠癌 、 子宫 内膜癌 、 肠 小
崔龙, 教授 , 男, 博士生导师 ; 沙 , 长 湖南 省人 民医院肛肠外科
( ̄ 00 400)
H C NP C于 19 年 修改 了 A s ra 准 , 肠外 肿 98 m t dm标 e 将 瘤包 括在 H P C诊断 范 围 中 , 为 A s ra NC 称 m t dm标 准 e (I , I) 具体 内容 如下 : 家族 中至少有 3个成 员确 诊 ①
大肠 癌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 , 年美国已达 4/0 近 61
万 , 内一些 比较 发达 的城 市 已达 3 /0万 , 国 01 因此 大
的工作 为 HN C 分 子机 制 的研究指 明道 路 , PC 以后很
快 确认 了错 配修 复基 因家族在 H C NP C肿 瘤发 生 中
的价值 , 将该 研 究成果 ( 并 分子生 物学 的理 论 ) 应用
2 IN CC的诊 断标准 问题 IP
随 着临 床病例 的不 断增 加和研 究 队伍 的 日益扩 大, 制定统 一 的诊断标 准 已成 为研 究者 的迫切 要求 。 19 年成立 了 H C 91 NP C国际合作组 织( GHN C ) I — PC, C 同时制 定了 HN C P C临床诊 断标 准 ,即所 谓的 A m— s ra 准 , t dm标 e 具体 内容 为 : 一个 家族 中连续 2代人 ① 至 少有 3例大肠癌病 人 ; 至少 l ② 例为其 他 2 的一 例 级 亲属 ; ③至 少 l 例在 5 0岁前发 病 ; 除家族性 腺 ④排 瘤 性息 肉病 (A ) 合 Ams ra F P。符 t dm标 准 的 H C e NP C 家系具有发病 早 、 肠外肿瘤 多见 、 肿瘤位于近段结 肠 、 黏 液腺癌 多见 、 后相对较好等特征 。 预 由于 A s ra m td em 标 准 的严格 性 ,因此从 其确 立开 始就 受到许 多研 究 者的批 评 ,并且有 些 国家还 根据 地域 和人种 等不 同 特 点 制定 了相应 的诊 断标 准 。这 主要 是针 对家族 中 出现 不足 3 病例 具有 与 H P C相 同 的临床 及分 个 NC 子特 点 的家系 ,提 出的 非典型 H C 临床诊 断标 NP C 准 。另外 , 随着错 配 修复基 因突 变研 究 的逐渐深 入 , 发现 A s ra 标准将 H C m td em NP C家 系中重要成 员——

教你如何看懂花了好几千的免疫组化报告单

教你如何看懂花了好几千的免疫组化报告单

教你如何看懂花了好几千的免疫组化报告单免疫组化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对组织内抗体(抗原)的分布进行检测。

免疫组化虽然价钱昂贵,却有不能替代的作用: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②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③对某类肿瘤进行病理分型④明确软组织肿瘤的正确组织学分类,明确软组织的诊断⑤发现微小转移灶⑥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支持虽然免疫组化有那么多作用,但是很多患友拿到手了根本就看不懂,都是些英文缩写,代表着什么意思呀,别着急,下面小编就按照字母顺序列张表,告诉大家各个代表什么意思:项目临床意义Actin 肌动蛋白,间叶组织来源标记,平滑肌、血管内皮、肌上皮组织表达。

AE1/AE3 细胞角蛋白AE1/AE3 ,标记上皮及上皮来源的肿瘤,鉴别和判断转移性肿瘤是否为上皮源性,如胆管细胞阳性,肝细胞阴性,鉴别肝癌和胆管癌。

AFP 甲胎蛋白,肝癌细胞表达,胃和肝脏同时肿瘤时,胃肝样腺癌HepPar-1、AFP、CK19 和CDX-2 等4 种不同程度阳性表达,而肝细胞癌CK19 和CDX-2 不表达。

ALK 间变型淋巴瘤激酶,用于淋巴造血来源标记,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和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

AMACR 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癌特异性指标,只存在于癌症组织。

结肠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淋巴瘤和黑素瘤等过度表达,以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表达最高。

Bax 促进凋亡蛋白,同Fas/FasL。

Bcl-2 抑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2,肿瘤预后指标,高表达者对多数抗癌药物、放射治疗耐受,高表达者预后差。

Bcl-6B 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6,抑制细胞凋亡作用,淋巴造血细胞来源标记,用于B 淋巴瘤诊断。

Bel-XL 抑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XL ,Bcl-2 抑制细胞凋亡基因家族成员之一,作用同Bcl-2 。

Cam5.2 人角蛋白抗原决定簇,正常分泌上皮表达,复层鳞状上皮不表达,用于鉴别腺癌和鳞癌。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诊疗进展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诊疗进展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诊疗进展【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诊疗进展遗传性结直肠癌在所有结直肠癌患者中大约占5%~10%,其中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也称Lynch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约占全部结直肠癌的1%~5%。

HNPCC在我国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常常漏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结直肠癌专家们也开始注意到HNPCC,正确认识HNPCC的发病特点、遗传学特征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对有效防治结直肠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发现和处理结直肠癌患者的同时,应该想到如何鉴别散发性结直肠癌和HNPCC,因为此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与一般的大肠癌有所不同,而且有利于发现患者家族中的现症患者和即将发生的患者,及时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1 病因及发病机制HNPCC在西方国家报道较多,据文献统计,约占结直肠癌的0.3%~5.8%[1],国内有关HNPCC的报道较少,约占同期收治结直肠癌的2.4%。

综合世界各地报道,HNPCC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1%~5%[2]。

目前认为HNPCC的产生和多种因素所导致的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match repair genes,MMR)基因突变有关。

由于HNPCC家族的前几代人患胃癌较多,而胃癌的发生被认为是与饮食习惯关系最密切的恶性肿瘤,所以有人认为:HNPCC和饮食习惯关系最为密切。

MMR基因突变使得MMR蛋白表达缺失并造成了DNA重复序列(也称微卫星位点,microsatellites site)的修复错误,从而导致患者DNA出现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s instability,MSI),MSI是HNPCC的基因标志[3]。

文献报道含有MMR基因突变的患者较未突变者更容易发生结肠腺瘤,并且发现年龄提前,腺瘤多位于近侧结肠且较大,多为绒毛状或伴有高度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表现[4],而结肠腺瘤恶变是HNPCC家族患者患结肠癌的主要途径。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患者腺瘤和癌组织微卫星基因型分析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患者腺瘤和癌组织微卫星基因型分析
Corso d n et: H N i qu E a i qu 6 . t rep n e c S E GJ n i, m i j n i@23n o a h a e B c go n : H r i r n n o ps o rca cne ( P C i a uoo a dmiat ne t i ae ak ru d e dt y o pl oi cl etl acr HN C ) s n atsm o nn h re ds s e a y s o l i id e cue ygr iem t i fm s ac e a ee Hi —ere mcoa lt is bly ( S一 ) i oeo e a sdb em l ua o o i thrp i gn . n tn m r g d g i stle nt it M 1 h e r e i a i H s n ft h
牧 宏 孙 自勤 王志红 李爱 琴 - 武子 涛 李世 荣 北 京军 区总 医院 消化 内科 ’1 0 0 商 丘市 第一 人 民医院普 外 科 z 消化 科 3 (0 7 0) 中国人 民解放 军第 2 3医院消 化科 济南 军 区总 医院消化 科 5 5
背 景 : 传性 非 息 肉性 结 直 肠 癌 ( N C 是 一 种 由 错 配 修 复 基 因 种 系 突 变 引 起 的 常 染 色 体 显 性 遗 传 病 , 度 微 遗 H P C) 高 卫 星 不稳 定 ( S — 为 其 分 子 生物 学 特 征 之 一 。目的 : 用 5个 微 卫 星 位 点 建 立正 常结 直 肠 黏 膜 、 直肠 腺瘤 和癌 组 M I H) 利 结 织 的 微 卫 星 基 因 型 , 讨 HN C 探 P C的 MS 发 生 情 况 和 MS 检 测 的 临 床 意 义 。方 法 : 入 源 自 3 I I 纳 3个 HN C P C家 系的 腺 瘤 2 8例 和 腺 癌 l 4例 , 中 4例 为 同 步腺 瘤 . ; 3 其 癌 以 2例 散 发性 结 直 肠 腺 瘤 和 2 4例散 发 性 结 直 肠 癌 作 为 对 照 。选 用 B T 5 B T 6 D S 2 、 5 3 6 D1 S 5 A 2 、 A 2 、 2 1 3 D S 4 、 7 2 0五 个 微 卫 星 位 点 行 荧 光 标 记 聚 合 酶 链 反应 ( C , G n Ma p r 件 分 P R) 以 e e p e 软 析 P R 产物 。 过 与 正 常 黏 膜微 卫星 序列 P R片 段 长 度 进行 比较 , 定 腺瘤 和癌 组 织 的 MS 情 况 。 果 : N C C 通 C 判 I 结 H P C腺

家族癌症史研究 深入了解其遗传性

家族癌症史研究 深入了解其遗传性

家族癌症史研究深入了解其遗传性家族癌症史研究 - 深入了解其遗传性家族癌症史是指在一个或多个家族成员中已经发现了癌症病例。

这种形式的癌症更倾向于在家族成员之间遗传,并且具有较高的患病风险。

通过深入了解家族癌症史的遗传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与癌症相关的风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本文将探讨家族癌症遗传性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几种常见的遗传性癌症疾病的例子。

家族癌症史通常是由遗传突变或DNA变异引起的。

这些变异可以通过家族成员之间的基因传递,在家族中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

癌症遗传性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如果一个人具有家族癌症史,那么他们患某种形式癌症的概率要比普通人高得多。

通过研究这些遗传突变,我们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帮助人们更早地检测到患癌症的风险,并及早实施治疗。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与家族癌症史相关的遗传性癌症疾病:1. 乳腺癌(BRCA1和BRCA2突变):这两种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女性携带这些突变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而男性携带这些突变则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2. 结直肠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这种癌症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引起的,常常会在较年轻的年龄阶段出现。

家族中有患者的人更容易感染结直肠癌,因此密切关注家族病史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3. 皮肤癌(黑色素瘤):大多数黑色素瘤是由于基因中的突变而引起的,并且在家族中也有明显的遗传性。

通过检测这些突变,可以及早检测到患黑色素瘤的风险,并采取进一步的预防措施。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遗传性癌症疾病,如卵巢癌、胃癌、前列腺癌等,都与家族癌症史有关。

这些癌症在遗传易感性上可能存在一些相似的突变或变异,因此与家族病史相关的遗传咨询变得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人有家族癌症史,他们可以考虑进行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是一种专门的咨询服务,帮助个人了解他们的遗传风险以及相关的预防和治疗选择。

在遗传咨询过程中,医生或遗传学家会对个人和家族的病史进行详细讨论,并进行遗传测试,以确定患病的风险。

《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是由我国结直肠癌临床诊治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的一份指南,旨在为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和家系管理提供准确、规范的指导。

下面将从要点的角度介绍该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

一、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定义与分类共识明确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定义,即在没有明显环境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由一种或多种突变所致的肿瘤。

根据突变所在的基因和传递方式,遗传性结直肠癌被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直肠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结直肠癌和X-连锁遗传性结直肠癌。

二、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诊断和筛查共识提出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诊断和筛查的具体指导原则。

在家族中有2例或以上结直肠癌病例,或者有1例结直肠癌病例伴有其他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时,应进行遗传性结直肠癌的筛查。

筛查包括家族史采集、基因突变筛查、肿瘤相关标志物检测以及结肠镜检查等。

三、遗传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共识详细介绍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原则和方案。

在手术治疗中,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局部切除、结直肠切除、淋巴结清扫和中远期预防等。

对于晚期或转移性遗传性结直肠癌,还提供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

四、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家系管理共识强调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家系管理的重要性。

家系管理包括家族史采集、突变筛查、预防性筛查和教育指导等方面。

对于突变阳性的家族成员,需要进行定期的肿瘤筛查,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五、其他相关问题综上所述,《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是一份权威且实用的指南,为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和家系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其内容涵盖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定义、诊断筛查、治疗方案和家系管理等方面,对于提高遗传性结直肠癌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lynch综合征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

lynch综合征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

lynch综合征名词解释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Lynch综合征(Lynch syndrome),又称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简称HNPCC),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癌症综合征。

该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结直肠和其他消化道器官的癌症,具有家族聚集性和早发性特点。

Lynch综合征患者往往在40岁以下就会发展出结直肠癌或其他相关癌症。

1.2 文章结构本篇长文将按照以下顺序来介绍Lynch综合征:首先,我们将解释Lynch综合征的名词含义,并对其进行详细分类;其次,我们将对Lynch综合征进行整体概述,包括其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等;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Lynch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和特点,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Lynch 综合征的遗传机制以及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发病机理;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简要总结文章内容并提出相关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Lynch综合征的全面解释和说明。

通过对该综合征的概述、症状特点、遗传机制和发病机理等方面的详细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Lynch综合征的本质和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预防、诊断和治疗这一遗传性癌症综合征。

2. Lynch综合征名词解释Lynch综合征,也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简称HNPCC),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肠道癌症综合征。

它是由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基因与DNA修复机制有关。

Lynch综合征是以家族史中多个成员患上结直肠癌或其他相关肿瘤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

其主要特点是早发生、高度侵袭性和位于结直肠或其他消化系统器官的肿瘤。

此外,Lynch综合征还可导致其他类型的癌症,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泌尿系统肿瘤等。

该综合征通常由四个基因突变引起:MLH1、MLH2、MSH6和PMS2。

遗传性大肠癌综述

遗传性大肠癌综述

遗传性大肠癌2005 蔡三军遗传性大肠癌在大肠癌患者中,约有15%~25%的患者有大肠癌家族史,其中5%~10%的患者的家族史符合孟德尔定律,亦即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征。

临床上依据有无多发性息肉病,可将遗传性大肠癌分为遗传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二大类。

遗传性息肉病又可细分遗传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错构瘤性息肉病,前者包括家族性腺瘤病、Turcot综合征等,后者包括:Peutz-Jeghers综合征、家族性幼年性息肉病、Cowden综合征、Bannayan-Ruvalcaba-Riley综合征等[1,2]。

一、家族性腺瘤病家族性腺瘤病是一组以结直肠多发腺瘤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征,发病率为1/8000至1/10000,约占大肠癌的1%[3,4]。

(一)临床特征1.结直肠病变典型的FAP的定义为:以遍布整个大肠、数目超过100个以上的腺瘤性息肉和微腺瘤为临床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

患者十几岁时开始出现腺瘤,如不治疗,至40岁时100%的患者会转变为结直肠癌[4,5]。

2.上消化道病变超过80%的FAP患者上消化道受累。

胃体、胃底区域的腺瘤称为胃底腺息肉,病理上为增生性息肉,癌变的报道罕见,因此通常不需特殊处理。

与胃底腺息肉不同,胃窦近幽门处息肉大多为腺瘤,属癌前病变,活检证实后应给予完整切除,以防癌变[6,7]。

十二指肠息肉为腺瘤性息肉,好发于十二指肠乳头处,腺瘤有时可以很小而难以发现,有时可很大,以致覆盖一部分十二指肠肠段。

十二指肠腺瘤容易癌变,文献报道FAP患者十二指肠癌的危险为4%;如果十二指肠腺瘤严重或为高危腺瘤,其癌变率更可高达25%。

因此,即便十二指肠乳头外观正常,也应定期对十二指肠乳头以及较大的或疑有癌变的十二指肠息肉进行活检[6~8]。

3.消化道外病变FAP患者可发生甲状腺癌、腹壁韧带样瘤(又称纤维瘤病)等;或皮肤、骨和眼的非肿瘤性生长如骨瘤病、皮脂囊肿、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症等非消化道病变[3~5]。

武汉地区八个家系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

武汉地区八个家系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
e o o ua o nWu a . eh d :8fml so ee i r n n oyoi clrca cn e( N C df m pp lt ni hn M to s a ie fhrdt y o plp s o etl a cr H P C)w sicue nte r i i a s o a ldd i h n
we e 5 . 5 y a so d, n h e k a e i r 3 3 e r l a d t e p a g n HNP C c n e r u e e 5 o 5 e r l . n l so C mp r d wi p r d c C a c r g o p w r 0 t 9 y a s o d Co c u i n: o a e t s o a i h c l r ca a c r HNP a i ns i u a a h h r ce f e r e n e t g h g n i e c fe ta oo e t lc n e ,r ・ o o e tlc n e , CC p t t n W h n h s te c a a t ro a l ro s t n , ih i cd n e o x r c lr ca a c r f e i i e
不完全相同。 ‘
关 键 词 : 直肠 肿 瘤 ; 传 性 疾 病 ; 系调 查 ; 断 结 遗 家 诊
中 图 分 类号 : 5 4 R 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3 2 ( 07 0 -040 10 ・ 9 2 0 )70 1 - 4 2
Cl i a a u e f He e ia y No - o y o i Co o e t lCa c r i u a i c lFe t r s o r d t r n p l p ss n l r c a n e n W h n:a a y i o d g e s n An l ss f 8 Pe i r e

Lynch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的遗传基因及分子病理筛查策略

Lynch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的遗传基因及分子病理筛查策略

·综述·Lynch 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的遗传基因及分子病理筛查 策略王雯邈 董林 李文斌 邹霜梅 吕宁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18.02.015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6YFC090530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No.2016ZX310176)作者单位: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通信作者:邹霜梅,Email :cicams_blk@ ;吕宁,Email :nlu@【摘要】 Lynch 综合征(Lynch syndrom )是结直肠癌中最常见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约占全部大肠癌的2~3%。

该病患者同时增加了罹患肠外及第二肿瘤的风险。

现已证明,Lynch 综合征是由于编码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MMR )——MLH1,MSH2,MSH6和PMS2的种系突变、失活导致的一类显性遗传性疾病,近年发现EPCAM 的突变与MSH2表达缺失相关。

尽管有Amsterdan 及Bethesda 等临床诊断标准,利用分子遗传学检测在MMR 基因中发现致病性胚系突变仍为目前诊断Lynch 综合征的金标准。

对于发病年龄小于7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均应进行Lynch 综合征的筛查。

首先需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s instability ,MSI )检测,检测手段包括PCR 扩增微卫星位点及免疫组化(IHC )检测,而后对相应的MMR 基因进行胚系突变的检测以明确是否为Lynch 综合征 以及相应的致病位点。

对于MLH1表达缺失患者需进行BRAF 基因突变检测和(或)MLH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检测以除外散发性结直肠癌。

对于确诊的患者建议进行家系筛查并进行规律的监测和随访。

【关键词】 Lynch 综合征; 结直肠肿瘤; 遗传学; 分子检测Screening strategy for Lynch syndrome 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 through genetic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technique Wang Wenmiao, Dong Lin, Li Wenbin, Zou Shuangmei, Lyu Ning. National Cancer Center/Cancer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2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ou Shuangmei, Email: cicams_blk@; Lyu Ning, Email: nlu@【Abstract 】 Lynch syndrome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hereditary CRC,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2~3% of population-based CRC. Individuals with Lynch syndrome have an increased risk for extracolonic cancer and second primary colorectal cancer. It has been dedicated that Lynch syndrome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cancer predisposition syndrome caused by germline mutations in the DNA mismatch repair genes (MMR)—MLH1, MSH2, MSH6 and PMS2, and EPCAM mutation is also found associated with MSH2 deficiency recently. Even though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Amsterdan I/II, revised Bethesda) have been released decades ago, molecular testing of MMR genes is still the golden standard of Lynch syndrome diagnosis.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less than 70y, are recommended to get into the procedure of Lynch syndrome screening, starting wit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and/or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n the tumor specimen followed by germline genetic testing and possibly further studies, such as MLPA. Notably, Testing on BRAF mutation is necessary, when the expression of MLH1 is lost, in order to exclude the 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 Individuals with identified germline mutations need further screening for their immediate relatives.【Key words 】 Lynch syndrome; Colorectal neoplasms; Genetics; Molecular testing一、前言Lynch 综合征,旧称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 ),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

3. P53基因突变
➢SCRC和FAP中突变率在90%以上 ➢HNPCC肿瘤中70%没有发现P53基因突变
HNPCC诊断与筛选
1.临床诊断标准
➢ AmsterdamⅠ标准(1991, HNPCC-ICG ):
①一个家族中至少有3例结直肠癌患者 ②先证者为另外2例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 ③至少1例在50岁前发病 ④排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1、HNPCC家系中肿瘤患者的治疗
HNPCC家系中直肠癌治疗:
➢建议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IPAA)
➢单纯进行直肠切除,发生多原发癌的可能性在 25-40%
➢是否保留近端结肠取决于患者对术后随访的顺 从性和全大肠切除术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HNPCC家系中结肠癌和结肠进展期腺瘤的 治疗:
Lynch 综合征
Ⅰ型:家系中只发生结直肠肿瘤 Ⅱ型:除发生结直肠肿瘤外还发
生其他的肠外肿瘤(子宫内膜
癌、胃癌、卵巢癌、膀胱癌等 )
1985年,Lynch将“癌家族综合征”命名为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1967年Muir 和 Torre报告 Muir –Torre 综合征(MTS):皮肤肿瘤同时合并有内 脏肿瘤发生
➢1-2年应进行一次胃及十二指肠镜检查、腹 部超声检查和尿细胞学检查
HNPCC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随访
➢HNPCC结直肠术后随访原则应根据遗传受累 者的检查方法,肠镜随访时间不宜超过2年, 其他检查也应1-2年进行一次
“外科处理Lynch综合征的关键是对它的认识。 在许多临床实践中外科医生是唯一可以接触到结 肠癌的人,因此,如果外科医生不认为该综合征 的存在,那么这些病人将鲜有机会得到适当的处 理,……讨论外科治疗Lynch综合征真正挑战是 促进对外科医生教育,使其具有在诊治每一位结 肠癌的患者时考虑是否为Lynch综合征的主动 性”—— Lynch综合征的外科治疗策略”(Ann Surg,1987)

微卫星不稳定与结直肠癌关系

微卫星不稳定与结直肠癌关系

微卫星不稳定与结直肠癌关系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性渐为人们认识涉及了多基因改变,微卫星不稳定性,细胞凋亡机能受限,端粒酶活化以及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等。

近期分子学研究发现,DNA修复基因突变引起DNA错配修复系统的功能降低或丧失,从而引起遗传物质不稳定,主要表现为微卫星的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研究表明,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一个新发现的重要机制。

现就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1 微卫星不稳定(MSI)1980年Wyman等[2]首先发现了DNA分子中的一个高度多态性位点,其后人们不断发现这一类由一段核苷酸序列多次串连重复所形成的高变区,称为VNTR。

VNTR又进一步分为小卫星和微卫星。

小卫星的特点是重复单位长度为8到数10个核苷酸,不同的基因座位有不同的结构,但一般都拥有一段共同的核心序列。

1981年Miesfeldd等[3]首次发现微卫星DNA,微卫星DNA由2~6个核苷酸组成,常见的有2、3、4核苷酸重复序列,尤以二核苷酸的重复序列(CA/GT)n最为常见。

微卫星广泛存在于原核及真核基因组中,约占真核基因组的5% ,多位于编码区附近,也可以位于内含子、启动子、Alu序列中。

微卫星DNA数目巨大,人类基因组中约有5×104 个(CA)n重复序列,重复次数一般15~60次,重复单位结构相同,其长度一般小于200 bp。

每个特定位点的微卫星DNA均由中间的核心区和外围的侧翼区2部分构成。

核心区含有1个以上称为“重复”的短序列,一般该重复单位的碱基对数目不变,而串连在一起的重复单位数目是随机改变的,如果用一种不切重复单位的限制性内切酶把DNA分子切割成限制性酶,该限制性酶中位于核心区的外围即是侧翼区[4] 。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研究进展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研究进展

学 ,2 0 0 5年毕业 于昆明医学院 ,现任昆明医学院第一 附属 医院 ( 第一临床学院)院长、党
委副 书记 ,外科学博 士 、医院管理硕士 ( A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 内知名腹部 MH ) 肿瘤外科专家 ,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现担任云南省科学技术 协会 副主席 ,云南省 医师协会副会长 ,云南省医学会 副会 长 ,
大肠肿瘤具有特殊的病理特点 ,多为低分化 、黏 液癌 、印戒细胞癌 ,癌周 围有明显宿主淋 巴细胞 反应 ;6 ()垂 直遗 传 ;7 ()家族 聚集性 ;8 ()预后 较 好.
目前 ,我 国尚无类似的筛查及监测指南 ,对 H PC N C 筛查也未广泛开展. 目 ,用分子生物学 前 方法对遗传性大肠癌家系进行筛选 ,在西方国家 已广 泛应 用 ,并 显 示 出很 好 的效 果 .而 非致 病 基 因携带者又可免除不必要的定期筛查 ,从而大大 减轻患者的负担和痛苦.
论± 》常务编委 、 《 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委等职.
从事外科 临床工作三十年 ,曾作为访 问学 者在美 国科罗拉多州大学 医学院器官移植 及 癌症研究 中心工作 ,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 高的科研水平 . 目前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l ,博士生 1 4名 名.完成科技项 目 7 ,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项.发表科研学 术论 文 3 余 项 0 篇 ,美 国 S I C 发表 2篇 ;主编专著 《 现代肿瘤 临床实用治疗学》、 妁 临床特殊检查》、 妁 临床核 医学》 ,主编全 国高等医学 5年制本科 《 夕科学案例式规划教材》,参 编专著 亩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参 编 “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科学》 .
肿 瘤 ,如 子宫 内膜 、胃 、小 肠 、卵巢 、胰 腺 、胆 道 等 的腺 癌和 输 尿管 、肾盂 等 的移 行 细胞 癌 以及 血 液 系统 的 恶 性 疾 病 ,此 外 还 偶 见 皮 肤 癌 和 喉 癌 .是 一种 常染 色 体显 性 遗 传性 疾病 ,由错 配修

错配修复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错配修复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M H1突变缺 失 可 以促 使 与肿 瘤 发 生有 关 的其 L 他基 因异 常 表 达 , 而 对 H P C的 发 生 起 到 调 节 从 NC
作用。Zcv eei M等 研究大肠癌发病风险表明, c 当 D A损伤时 , L 1 N M H 下调细胞周期蛋 白 D , l 使细胞 复制 停滞 , 纠正 复制 错误 , 明 ML 说 H1与细胞周 期蛋
起 H P C N C 。
有关 。通 过错 配修复 ( i a hr a , ms t pi MMR) 因筛 m c e r 基 选遗 传性 大肠 癌家族 , 利 于肿 瘤 的 早 期 发 现 与 预 有
防 , 文就 M 本 MR基 因与 H P C相关 性 的研究 进 展 NC
进行综 述 。 l MLH1
和 MS 6 ML H , H1在 MMR 中 的 突 变 率 为 5 % ¨ , 0
ML HI与 M H S 2在 H P C 中 突 变 率 占 7 % ~ NC 1
9 % 。Z agJ 0 hn 等 对 瑞 士 l 6个 HN C P C病 人 研
究, 发现 8 个病人 M H 缺失, L1 其中 2 M H 有较 个 L1 大基 因的重排 , 明 ML 说 HI中大 片段 的基 因重 排 与
制过程 中的错 误 。 当 ML 1突变 时 , H MMR的蛋 白含
时 , 细胞 周期 蛋 白 D 对 1抑 制作 用 减弱 , 可能 导致 损 伤细胞 复制 累 积 , 最终 发 展为 HN C 。顾 国利 等 J PC 研究 发现 ML 与 M H1 MP一 7显 著 正相关 , 而与 TMP I
第2 5卷第 3期( 7 第 7页)
20 0 8拄
湖 北民族学院学报 ・ 医学 版

lynch综合诊断标准

lynch综合诊断标准

lynch综合诊断标准
Lynch综合征,又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HNPCC),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癌症综合征,主要与结直肠癌和其
他消化道癌症相关。

Lynch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家族史,家族中有两个或更多亲属患有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小肠癌、泌尿系统癌症或其他相关癌症。

2. 早发癌症,患者本人在50岁之前患有结直肠癌、子宫内膜
癌或其他相关癌症。

3. 多发性肿瘤,患者本人或家族中有两个或更多原发性癌症,
其中至少有一种是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小肠癌
或泌尿系统癌症。

4. 幼年癌症,患者在25岁之前患有结直肠癌或其他相关癌症。

5. 亲属关系,至少有一名患有相关癌症的亲属是患者的一级或
二级亲属。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遗传学检测以及肿瘤病理学等多个方面的信息来进行Lynch综合征的综合诊断。

如果怀疑患者可能患有Lynch综合征,建议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艾滋病合并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1例报道

艾滋病合并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1例报道

艾滋病合并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1例报道
孙培龙;李冰;刘保池
【期刊名称】《世界肿瘤杂志》
【年(卷),期】2010(9)3
【摘要】@@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HNPCC)报道少见,艾滋病合并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更容易误诊.本文对1例艾滋病合并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进行了报道.【总页数】2页(P209-210)
【作者】孙培龙;李冰;刘保池
【作者单位】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上海,201508;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吉林,132011;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上海,2015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5
【相关文献】
1.Lynch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的妇科癌症预防 [J], 黄兰珍
2.艾滋病合并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一例 [J], 孙培龙;李冰;刘保池
3.分子诊断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中的作用 [J], 金黑鹰
4.艾滋病合并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1例报道 [J], 孙培龙;李冰;叶啟发
5.无hMLH1/hMSH2生殖系突变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3家系报道 [J], 颜宏利;金黑鹰;陆一鸣;刘凡;刘飞;孟荣贵;孙树汉;崔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一大家系报告
1 临床资料
先证者(Ⅱ1),女,33岁。

因发现右下腹包块3个月来我院就诊。

纤维结肠镜诊断:升结肠癌。

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

术后病理诊断:结肠粘液腺癌,淋巴结转移(-)。

家系调查:该家系四代共26人,其中男16人,女10人,无近亲婚配史。

患病7例(男4例,女3例),右半结肠癌5例,直肠癌2例。

其中6例经手术证实,术后病理:结肠中低分化腺癌2例,粘液腺癌2例,直肠低分化腺癌2例。

发病年龄最小20岁,最大62岁,平均40.9岁。

2 讨论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0.3%-5.8%[1]。

其特征是:发病早,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肿瘤多位于结肠脾曲近侧,黏液腺癌多见,肠外肿瘤多见,相对预后较好等[2]。

根据是否发生肠外肿瘤将HNPCC分为LynchⅠ型和LynchⅡ型,LynchⅠ型指家系中只发生结肠肿瘤而不发生结肠外肿瘤,而LynchⅡ型除发生结直肠肿瘤外还发生其他的肠外
肿瘤如子宫内膜癌、胃癌、卵巢癌、膀胱癌等。

1991年成立的HNPCC国际合作组织(ICG-HNPCC)制定了HNPCC诊断标准,即所谓的AmstendamⅠ标准[3]。

HNPCC-ICG于1999年修订了Amsterdam标准,称为Amsterdam标准Ⅱ[4]。

目前已经确认HNPCC的遗传学基础是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s,MMR)突变,已经克隆出的错配修复基因有hMLH1、hMSH2、hMSH6、hPSM1、hPSM2、hMSH3 和hMSH5,其表达产物为错配修复蛋白,是一种核酸水解蛋白,可以水解DNA复制过程中错配的碱基,从而保证DNA的精确复制。

如果该基因突变,DNA复制错误增加,出现微卫星(MSI)不稳定而导致大肠癌和其他肠外肿瘤的增加。

HNPCC的筛查方法主要有:微卫星不稳定检测、MMR表达蛋白免疫组化检测、MMR基因测序等。

携带MMR基因突变的人一生中发生大肠癌的绝对风险约为80%,其他肠外肿瘤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由于其发生异时性结肠癌风险高,HNPCC的治疗对于结肠癌应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直肠癌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当女性病人绝经后可同时切除子宫、卵巢。

该家系4代均有人患病,男女比例约1.3∶1,因此结合临床表现和系谱分析该家系符合AmstendamⅠ标准,可诊断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并且,随着HNPCC代数的沿递,发病年龄明显降低,呈现“早现遗传”的现象。

该家系患病风险人多,发病年轻。

因此,如果对其进行HNPCC的筛查有助于研究和观察肿瘤的发生过程,降低肿瘤的发生率,解除不携带MMR基因突变者的心理和医疗负担。

参考文献
[1]Dela chapelle A.The incidence of Lynch syndrome[J].Familial Cancer,2005,4(3):233-237
[2]金黑鹰,崔龙,孟荣贵,等.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肿瘤谱及肿瘤累积发病风险.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4(2):133-136
[3]Vasen HF,MecklinJP,Khan PM,et al.Th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group on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ICG-HNPCC).Dis Colon Rectum,1991,34(5):424-425
[4]Vasen HF,Watson P,MecklinJP,et al.New clinical criteria for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Lynch syndrome)propo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Group on HNPCC.Gastroenterology,1999,116(6):1453-1456
[5]崔龙,金黑鹰,孟荣贵,等.典型和非典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2):112-115
作者单位:122500 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普外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