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与革新、转化的区别
革新的概念
革新的概念革新是指改变现有制度、观念、技术或方法,并引入全新的理念、思维方式和方式方法的行为。
它强调从现有的不足中寻找新的可能性,强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革新起源于对于不满足现实沉疴的诉求,而不是简单的跟从传统。
革新的核心理念是改变,而不是单纯重复和保留。
它倡导从“为了完成计划在方法上使用正确的方式”转变为“基于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的使用”。
“试错”是革新精神的代表。
例如,在企业领域,为了推动创新,企业需要鼓励员工向前探索和创新,需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可以说,革新是以改变为动力的真正力量。
革新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前瞻性”。
它不只是改变现有的局面,而是通过提出新思想、新理念、新手段的方式,寻求未来的可能性。
革新不仅仅关注问题,更包容问题的背后的根本原因,从而自下而上的解决这些根本难题。
当今世界正在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可以看做革新实践的一种体现。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实际上就要花费大量实践和时间,这同样需要革新的支持和倡导。
革新的另一个特征是快速响应,它注重跟上时代,立即行动,把握机遇。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推出速度加快,这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那么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下去,企业需要不断地革新,及时掌握新技术,抓住机遇。
当时机成熟之前,已经准备好了应对措施,这样企业就有可能领先于竞争对手,进一步在市场上夺得先机。
总之,革新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它是一种寻找新的可能性,向未来的承诺的行动。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选择革新,就是选择不断进步和发展。
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与新军事变革的关系
技进步和创新 , 推动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 一体化 建设 ; 调整军队体制编制 , 建设小 型化 、 多功能 化的军队组织结构 ; 改变作战方式 , 发挥信息化 武器装备的优势; 创新军事理论 , 以新的理念谋 划作 战 与军 队建设 。
战争 尚未达到物理极限时 ,信息化战争 已悄然 而至。战争机体 的各因素中由非主导因素向主 导 因素转 化 的根本动力 在于其 自身 的 内在属
创新 及新 式 武器 装 备 的 出现 ,而全 面军 事 变革
促进 了军事 上发 生 新 的革命 。19 年爆 发 的海 91 湾 战争 标 志着新 军 事变 革正 式拉 开 帷幕 ,成 为
一
项 以技术 进步 为 基础 涵盖 思想 观 念 、战争 形
态、 体制编制 、 武器装备等各项军事要素的极具
志, 而引起作 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1实践 『 2 。 证 明,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军事变革 的源动力 , 也 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根本推动力 ,信息 主 导是新军事变革与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逻辑
信息素养 、加强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一体化建 设 ,组建信息作战力量和调整部 队组织形态等
第三 , 主体视角不 同。新军事变革 , 客观的
讲是一种国家行为, 致力于维护国家安全 , 具有 全局 战 略 的重要 地位 。 国家经 济发 展水 平 、 略 战 定位 、 文化传统 、 科技资源 、 会结构 等因素都 社 在 一定程 度上影 响着 新军事 变革 的质量 和效 益 。 军 事变 革推 动 军 队全面 建设 , 现军 事完 新 实 全转型 , 主要依靠于国家的综合实力 , 取决于国 家 的政策法规 , 适应于社会发展 的现实情况 。 转 变 战 斗力 生 成 模 式 实 质 上 是 一 种 军 事行 为 , 致 力 于发挥信息结构力对 战斗力生成发展的正 向 引导作用 , 提高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国防与军 队发展水平 、 使命任务 、 官兵素养 、 武器装备 、 体 制编制等 因素客观制约着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的成功与否。 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关注人 、 武器
莫把“复辟”称“改革”
莫把“复辟”称“改革”作者:yst0917 发布时间:2016-04-10 21:36:57 来源:民族复兴网字体:大 | 中 | 小已有一段时间,有几个词语在媒体上一直很“火”,如“革命”、“改革”、“改良”、“复辟”等。
要读懂这一时期的政论文章,对这几个常用词语进行认真研究,乃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不进行认真研究,对它们的含义似懂非懂,即使看了文章也不能理解其意,甚至还会像中了邪一样稀里糊涂就上当受骗。
如果弄懂了这几个词语的全部含义,不但能看懂有关的文章,而且对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也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那就让我们先认识“革命”与“改革”:在汉语词语中,“革命”一词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被先人创造出来了。
《周易·革卦·豸传》中的“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这句话里,不就有了“革命”这一词汇了吗?不过那时的“革命”意指变革天命,与现在“革命”一词的含义不尽相同。
百科百度说,现在的“革命”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
从狭义上讲,革命主要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是从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互变式的跃进。
从上述对“革命”一词的解释中我们不难看出,“革命”就是不但要否定和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还要建立一个新世界。
用这样的观点看我国的历史,从古至今已经发生了多次革命。
商鞅变法是革命,它否定了奴隶制的社会制度;辛亥革命是革命,它否定和破坏了封建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革命,它是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的否定和破坏;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革命,它否定和破坏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农民举行的多次武装起义都是革命;它们都是对当时那个朝代的否定和破坏,但对于封建主义的社会制度而言,它们又都是改革,因为这些农民起义并不是对封建主义的社会制度进行否定和破坏,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完善这一社会制度,是对这一社会制度暴露出来的缺点和错误进行修正和改正。
名词解释-组织变革
名词解释-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从原有状态发生改变以适应当前环境的过程。
它不仅涉及组织内部管理结构的变革,也涉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及组织的文化变革。
组织变革是一种复杂的发展过程,它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组织变革有很多形式,如结构变革、管理变革、文化变革、技术变革等。
结构变革是指组织内部管理结构的变化,如组织结构的改革、分工的调整、管理职责的重新分配等。
管理变革是指组织管理模式的变化,如管理方式的调整、管理决策的改革等。
文化变革指的是组织的文化价值观、行为准则的改变,以提高组织的整体素质。
而技术变革是指组织采用新技术来改善组织内部管理结构和组织外部联系的变化。
组织变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变革背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把握变革的机会,摆正变革的思路,以便发挥变革的最大效果。
组织变革需要清晰的目标、科学的方法、可行的路径和明确的指导,采取有效的变革管理方法和策略,以达到预期的变革目标。
组织变革不仅需要认真思考,还需要落实措施。
落实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方面,组织变革需要改变组织的结构,改善管理方式和文化,更新技术,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另一方
面,组织变革也需要组织内部持续的支持,以便接受变革,推进变革,并实现变革的最终目标。
因此,组织变革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要求组织定期进行变革,而且要求组织的变革能够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
组织变革不仅要有正确的思路,还要有完善的管理,只有通过正确的组织变革,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汉语语义的侧重点不同
现代汉语语义的侧重点不同
现代汉语语义的语义侧重是指不同的词语,尽管意义相近但语义上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
词语的强调重点是选词填空中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并且这种方法在辨别近义词时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考生对这类词组的辨析方法要重点掌握,从而明确答案所在。
1.本能vs本性本能:“能”即能。
本能侧重与生俱来的能力。
本性:“性”即性格。
本性侧重原本的性质或性格。
[误用]科学研究证明,哭是人类的本性。
[纠错]这里的“本性”是“本能”的误用。
“哭”并非是一一种性格,而是一种能力,因此应该改为“本能”。
2.变换vs变幻变换:“换”即改变、更换。
变换侧重指事物的变化更换,由一一种形式换为另一种形式。
.变幻:“幻J”即不固定、不可猜测。
变幻侧重没有规律可循的变化。
[误用]在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换的局面中,我们党如中流砥柱岿然不动,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纠错]句中“严重曲折”、“急剧”等词语都意味着这种变化是突然的、不可预测的,因此应该选用“变幻”,而不是“变换”。
改革和革命的区别是什么
改革和革命的区别是什么改革和革命最大的区别是含义不同,改革是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革命指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
下面整理了相关信息,供参考。
一、含义不同:改革是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
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一般指各种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组织作出的改良革新,相较于革命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革命本义指变革天命,后词义扩大,泛指重大革新,不限于政治。
因古代认为天子受天命,故更替朝代,谓之革命。
二、方式、力量不同: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相对于革命来说具有相对平和的社会背景.改革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行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的暴力方式,其根本目的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三、根本目的不同:改革与革命的目的不同.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主动的调整政策、缓和矛盾来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对其中某些环节进行局部的改造,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而革命则是对旧制度的根本改造,是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斗争。
四、对生产力影响不同: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变革的理解
变革的理解
变革是指改变事物的本质. 释义:1.改变,改革。
2.改朝换代。
.指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详细解释
1.改变,改革。
《礼记·大传》:"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
" 宋曾巩《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变革因循,号令必信,使海内观听,莫不震动。
" 孙犁《秀露集·关于诗》:"时代在决定着诗的形式的变革。
"
2.改朝换代。
明徐枋《朱师母六十寿序》:"变革之际,丧乱频仍。
"
3.指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
"。
关于中国古代的变法或改革
中国历史改革(一)一、关于中国古代的变法或改革(1)我国古代的变法或改革的含义指的是什么?改革或变法,是指统治者运用国家政治力量对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进行全部或部分(某些环节)的变革与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统治的需要。
历史是在不断变革中(或“损益”旧的章法中)向前发展的,我国古代先后出现过许多对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著名改革与变法。
(2)教材介绍的重要改革与变法先后有哪些?奴隶社会瓦解时期一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封建社会先后有战国时期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西汉末期的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北宋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明朝张居正改革等。
(3)我国古代改革或变法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①按性质划分主要有: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等;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革一李埋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等;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张居正改革等;少数民族易“旧俗”兴“汉法”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②按目的划分主要有:富国强兵、争当霸主--管仲改革;克服统治危机--王莽改制、“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克服时代弊政、顺应统一趋势--后周世宗改革;顺应时代潮流,维护统治--北魏孝文帝改革、金世宗改革等。
③按结果分主要有成功或失败两大类型。
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金世宗改革等效果显著;王莽改制、“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虽成效不一。
但最终都没有逃脱失败的结局。
(4)我国古代改革的本质与规律有哪些?任何变革,从本质上看,都是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以适应生产力与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根本不适应,这就必须对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根本的改革,具有革命性。
改革的成功必然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革,如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数字广告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变革与革新
数字广告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变革与革新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数字广告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字广告以其高效、精准的特点,成为企业推广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数字广告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变革与革新。
一、数字广告的定义和特点数字广告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数字化媒体进行传播的广告形式。
与传统广告相比,数字广告具有以下特点:1. 高效精准:数字广告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定向投放,提高广告的精准度和效果。
2. 互动性强:数字广告可以与用户进行互动,通过点击、评论等方式与用户进行交流,增加用户参与度和品牌亲和力。
3. 数据化分析:数字广告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对广告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广告主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二、数字广告的变革1. 媒体形式的变革:传统媒体主要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而数字广告则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媒体进行传播。
数字广告的媒体形式更加多样化,可以通过网页、APP、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传播,覆盖面更广。
2. 广告形式的变革:传统广告主要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而数字广告则更加注重互动性和创意性。
例如,通过游戏、抽奖等方式吸引用户参与,增加用户与广告的互动。
3. 投放方式的变革:传统广告主要通过电视台、广播台等媒体进行投放,而数字广告则通过广告平台、搜索引擎等进行投放。
数字广告的投放方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广告主的需求进行定向投放,提高广告的精准度和效果。
三、数字广告的革新1. 数据驱动的广告投放:数字广告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对广告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广告主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广告主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广告投放的优化和调整,提高广告的效果和回报。
2. 个性化广告推荐:数字广告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定向投放,提供个性化的广告推荐。
个性化广告推荐可以提高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提升广告主的推广效果。
3. 创意营销的实施:数字广告注重互动性和创意性,广告主可以通过创意的方式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革新的近义词是什么
革新的近义词是什么
革新的意思是革除旧的,创造新的。
也就是改革创新。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革新的近义词,一起来看看吧!
革新的近义词
创新改革更始革命改善改正改造鼎新维新
革新的反义词
复古守旧因循维持保守复旧
革新的造句
爸爸如饥似渴地钻研技术,成为全厂革新能手。
王叔叔是厂里的革新能手,一天到晚不是琢磨这个就是琢磨那个。
这个州过去曾经为革新美国的行政管理披荆斩棘。
王叔叔刻苦钻研技术,是厂内有名的革新能手。
在技术革新运动中,车间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很快解决了生产中的十几项关键问题。
在技术革新方面,他和车间的工人组成一个小组,一马当先,成绩显著。
改革大业的根本之处就在于除旧革新,兴利除弊。
厂里通过技术革新,产量迅速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独自一个人闭门造车地搞所谓革新,搞出来的东西不过是陶犬瓦鸡,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不识时务,而反对革新。
厂里通过革新,产量迅速上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革新技术,爱憎分明。
在技术革新运动中,车间人人出主意,想办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很快就解决了生产中的十几项关键问题。
他的聪明才智,在技术革新中得到充分发挥。
革命,改革,改良三者的区别
革命,改革,改良三者的区别
所谓革命,就是通过暴力和强制手段将财富或权力从一部分人手里剥夺,然后转移给另一部分人。
革命中一定有人受损,有人受益,所以革命不会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即没有人受损但至少有一个人受益)。
即使受益者是多数,受损者是少数,革命也不一定增加社会总财富,所以革命甚至不是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即受益者所得大于受损者所失)。
比如说,历史上的土地革命将地主所有的土地无偿拿过分来配给其他农民,从人口比例上讲,受损者是少数,受益者是绝大多数,但土地面积不会增加,也很难说清楚社会总财富是否增加了。
改革与革命不同,改革不是把财富从一部分人手中无偿转移给另一部分人,而是在承认原体制下形成的社会各成员既定利益(status quo)的前提下,通过权利和财产关系的重新安排,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增加社会总财富,实现帕累托改进。
革命意味着剥夺既得利益,但改革必须尊重原体制下形成的既得利益,不论这种既得利益是法律规定的还是事实上长期被认可的;也就是说,改革不应该使得任何人比原体制下生活得更坏。
按照这个原则,在现实中,如果具体的改革措施会带来社会总财富的增加,但同时会导致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利益受损,此时,受益者有责任从自己所得的增加中拿出一部分补偿(“赎买”)受损者,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改革。
这也意味着,改革进行的前提是社会总财富将增加。
如果社会总财富不增加,受损者不可能得到补偿。
革命带有破坏性,从体制上解决问题;改革一般不涉及根本目的,只是调整方法;改良只是优化方法。
革新词语辨析
革新词语辨析一、词义比较革新与改革,在词义上具有相近的含义,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革新更强调创新、突破旧有的限制,而改革则更多地强调对现有制度的调整和改进。
二、词性辨析革新可以用作动词和名词,而改革则通常用作动词。
例如,“进行改革”和“实行改革”,其中“改革”是动词;而“改革方案”中的“改革”则是名词。
三、词语搭配革新的搭配词语可以是“思想”、“技术”、“制度”等,而改革的搭配词语则可以是“政策”、“体制”、“方案”等。
四、语义轻重革新通常用于强调重大、突破性的变化,语义较重;而改革则可用于各种不同程度的变化,语义较轻。
五、感情色彩革新通常带有积极、正面的感情色彩,意味着对旧的、不好的东西的改变;而改革则不带明显的感情色彩,既可以用于积极的变化,也可以用于消极的变化。
六、使用频率在某些语境中,革新的使用频率可能高于改革,例如在科技领域或思想领域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革新”来描述创新和突破。
而在政治或经济领域中,人们更常使用“改革”来描述制度的改变和完善。
七、语体风格革新和改革在不同的语体风格中都有使用,但革新的语言风格可能更加生动、形象,而改革的语言风格则更加正式、严谨。
八、习惯用法在不同的语境和习惯用法中,革新和改革的用法也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技术革新”通常指的是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而“经济体制改革”则指的是对经济制度的调整和改变。
九、语境适用在某些语境中,革新和改革的使用可能会受到限制或特定要求。
例如,在政治语境中,使用“改革”可能更加符合官方的语言规范;而在科技语境中,“革新”可能更加贴切地描述创新和突破。
因此,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转变用古文
转变用古文
转变 zhu ǎnbi à
n [change;transform] 从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变为另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
转变立场
改变。
如:「经过这次打击,他的个性转变了许多。
」变更,变化,蜕变,改变,改观,转折 转换改变。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小民既无他业,不免与官中首尾胶固,以至供通物产,召保立限,增价出息,赊贷转变,以苟趋目前之急。
” 明 高攀龙 《同善会讲语》第三讲:“原是不好念头的人,就要转变。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转变最大的是 老孙头 ,他也领导一个唠嗑会,不再说他不干积极分子了。
”
唐 代说唱艺术的一种。
一般认为“转”是说唱,“变”是奇异,“转变”为说唱奇异故事之意。
一说“变”即变易文体之意。
以说唱故事为主,其说唱之底本称为“变文”、“变”。
内容多为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和宗教故事。
多数散韵交织,有说有唱,说唱时辅以图画。
同后世之词话、鼓词、弹词等关系密切。
变文作品于 清 光绪 间始在 敦煌 石室中发现,是研究我国古代说唱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重要资料。
关于事物之间的变化的词语
关于事物之间的变化的词语
1. 变迁:指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变化,包括进步、退步、演变、转化等。
2. 转变:指事物在某种程度上的改变,包括性质、形态、方向等的改变。
3. 变化:指事物在某种程度上的改变,包括大小、数量、质量、状态等的改变。
4. 演变:指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逐步发展和变化,包括进化、退化、转化等。
5. 进化:指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逐步发展和变化,包括进步、发展、演化等。
6. 退化:指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逐步退化和变差,包括衰退、退步、萎缩等。
7. 衰退:指事物在某种程度上的退化和变差,包括衰落、衰败、衰退等。
8. 转化:指事物在某种程度上的改变,包括性质、形态、方向等的改变。
9. 改变:指事物在某种程度上的变化,包括大小、数量、质量、状态等的改变。
10. 变革:指事物在某种程度上的重大变化,包括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改革,变革,革命
改革、变革与革命改革、变革、革命,这三个概念常被人们有心或无意地混淆,因此有必要弄清楚。
改革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社会发展的自然状态。
社会的发展一般是在改革中实现的。
这时,社会要素之间的矛盾没有激烈冲突,只需要协调和完善。
改革可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内单独进行。
改革与改良不同,改良没有制度创新,只是修补旧制度,而改革需要制度创新。
变革是社会的转型。
这时,社会要素之间的矛盾已有激化的成分,通过改革不能改变这种激化的状态,社会必须全面改革。
变革是社会各个领域同步改革,但社会的基本形态不需要改变。
变革符合人类社会遵循的差异与平衡、竞存与共生的自然法则。
革命是社会的摧毁和重建,不是社会的自然状态,革命是人为的社会状态,是社会需要变革而又人为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
革命都是通过暴力实现的,社会为革命付出惨痛的代价,毁坏有余而建设不足,只能满足一人之私或一伙人之私,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以暴易暴。
引发革命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制造革命的社会因素的人,就是那些放纵人性缺陷、制造两极分化和社会断裂的人,另一种人是极端主义者和要“平天下”握特权的野心家、阴谋家。
革命啊,多少丑恶以你的名义而行!很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处在不断改革中,每届主政者都要进行社会改革,公民社团在社会改革中起到了与主政者合作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社会的矛盾出现后能够通过利益博弈及时化解,法律制度对社会矛盾的激化具有预防作用,社会因此相对稳定。
如果能够避免总统制和议会制、自由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产生的消极面,综合集中其优势就会更加完善。
只有不断改革,能够及时化解社会矛盾,自动产生社会要素平衡的国家,才能以常常不太平避免剧烈的社会大动荡,以不断改革承载人民的幸福。
封建社会、后封建社会具有强大的社会保守力量,变革的条件不充分,社会矛盾积聚常常超常,改革常常是被迫的政治行为。
社会的政治体制不能及时更新,主政者常常需要用被迫的改革来给这个体制打补丁,最终会捉襟见肘,难以四顾。
转化是什么意思
“转化”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它可以指将一种物质或能量转化为另一种物质或能量,例如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等。
在商业和营销领域,“转化”通常指将潜在客户或访客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者或用户。
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例如优化网站以提高用户体验、提供有吸引力的产品或服务、设计有效的营销策略等。
在数学和统计学中,“转化”可以指将一个函数或数据集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以便进行分析或计算。
总的来说,“转化”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可以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确定其具体含义。
改革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字词解析
改革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字词解析改革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如下:近义词:革新除去旧积习而建立新的制度。
同义词:变革对本质的改变多指制度法度而言。
反义词:复旧恢复陈旧的习俗观念制度等。
改革的汉语词典解释:词义[reform;change] 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更合理完善。
经济改革。
为了提高生产率,大家也进行技术改革。
——《记一辆纺车》词语出处(1).变更,革新。
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
《后汉书·黄琼传》:“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
”《梁书·武帝纪下》:“百官俸禄,本有定数,前代以来,皆多评准,顷者因循,未遑改革。
”《元典章·户部三·分析》:“自开剏以来,其汉人等别无定制,以致相争词讼纷扰如此,若依旧例卒难改革。
” 清秋瑾《满江红》词:“算弓鞋三寸大无为,宜改革。
” 沉从文《新与旧》:“这件事既已成为当地习惯,自然会好好的保存下来,直到社会一切组织崩溃改革时为止。
”(2).谓革除恶习劣行。
《南齐书·刘祥传》:“上别遣敕祥曰:‘卿素无行检,朝野所悉……我当原卿性命,令卿万里思諐。
卿若能改革,当令卿得还。
’”(3).谓删改诗文。
元刘祁《归潜志》卷八:“二公由文体不同,多纷争……故雷 ( 雷希颜 )所作,王 ( 王从之 )多改革,雷大愤不平。
”用改革造句:1 机构改革之后,他庆幸自己仍然属于编内人员。
2 改革的方案还没有定局,明天可以继续讨论。
3 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生机勃勃。
5 王老师在教学改革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7 为了加强素质教育,学校改革了考试方法。
8 改革开放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总的趋势是健康的。
9 政府机关的改革,不但要精简多余的人员,更要减少重叠的机构。
10 全国人民应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大业。
创新的近义词及造句
创新的近义词及造句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创新的近义词及造句》的内容, 具体内容: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与时俱进,我们才能成为走在时代的前端。
下面是我精选整理的,供您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创新的近义词革新:革除旧的,创造新的:技术〜丨〜运动。
革新...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与时俱进,我们才能成为走在时代的前端。
下面是我精选整理的,供您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创新的近义词革新:革除旧的,创造新的:技术〜丨〜运动。
革新翻新:①把旧的东西拆了重做(多指衣服)。
②从旧的变翻新改进: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工作丨操作方法有待〜改进立异:1.犹言背离。
2.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
立异更始:〈书〉除去旧的,建立新的;重新起头:与民〜。
更始创新造句1.在改革中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2.我们要勇于创新,破除条条框框的束缚。
3.我们需要的是大胆创新的实干家,而不是〃三真六草"式的庸才。
4.我们需要创新,需要别具一格。
5.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人,对所学知识会举一反三,敢于革故鼎新,善于古为今用,并且有群策群力的合作意识。
6.在这个行业中,空想家们总是对别人的想法嗤之以鼻,创新的准备使微软具有了破坏性的优势。
7.在音乐创作上,他一直是勇於创新,绝不墨守成规。
8.请大家把有关创新工程的资料尽量收集起来。
9.管理创新,知易行难,成功必须创新。
10.艺术贵在创新,如果只是随波逐流,搞什么模仿、贋品,那艺术还有什么生命力?11.这儿个年轻人见解独到,勇于创新,真是后生可畏啊!12.经过我们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终于完成了这项研究。
13.搞改革开放,就是要有创新精神,不能时时处处都要循规蹈矩。
14.今天,我们要勇于开拓、创新,不要老是规行矩步。
15.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
16.盲目地抄袭别人的经验、方法,没有创新意识,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17.年青人要勇于创新,敢于革命,无所作为或骄傲白满的思想都是不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革与革新、转化的区别①变革是指用现行的计划和概念将企业转换成新的状况的渐进和不断变化的过程。
②革新是产生新的构想和概念,并把它付之于企业管理的过程。
③转化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受动荡的外部环境影响而发生迅速、质变的过程。
2.渐进性变革是战略变革的主要形式传统的观念认为,战略变革是一种不经常的、有时是一次性的、大规模的变革。
然而,最近几年,使企业的战略成熟化往往被认为是一种连续变化的过程,一个战略变革往往带来其他变革的需要。
显然,企业生命周期当中基本的战略变革相对来说是不经常出现的,而渐进性的变化(可能是战略性的)是较为频繁的过程。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渐进性的变化导致战略变革。
(1)渐进性变革与革命性变革的区别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而实施的变化是可以按其范围来划分的(即变化的程度是渐进还是革命性)。
渐进的变化是一系列持续、稳步前进的变化过程,使企业能够保持平稳、正常运转。
渐进的变化往往在一点时间上,影响企业体系当中的某些部分。
而那些革命性的转化是全面性的变化过程,使企业整个体系发生改变(见下图)战略变革变化种类(2)渐进性变革的发展阶段因此,从长远来说,企业可能会发展,改变其战略。
但是,约翰逊和施乐斯在1989年指出,这种变化是渐进的。
因为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渐进的变化易于管理,对企业体制运作的滋扰程度比革命性的变化要小(见下图)①连续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制定的战略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仅有一些小的修正。
②渐进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战略发生缓慢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是零打碎敲性的,也可能是系统性的。
③不断改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战略变化呈现无方向或无重心的特点。
④全面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企业战略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发生革命性或转化性的变化。
如果一家企业的战略经常发生质变,那么这家企业是无法正常运转的。
事实上,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可能变化得这么快。
然而,约翰逊和施乐斯告诫人们,环境中的变化不一定缓慢,企业的渐进变化有可能赶不上前者。
因此,如果渐进阶段落在了环境变化的后面,那么,企业可能适应不了环境,结果不得不进行革命性的战略变革。
理论战略变革从经理人员的角色与行为、战略弹性、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企业战略变革障碍等四个方面展开。
;1.经理人员的角色与行为;企业战略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效的组织与领导,企业各级经理人员理所当然地要履行这份职责。
Prahalad&;Doz(1987)通过对20世纪70、80年代跨国公司战略问题的研究,认为高层管理者的最主要任务是管理战略变革。
美国学者Gioia&;Chittipeddi(1991)利用单一主体的“讲道理”(sensemaking)和不同主体间的“给道理”(sens egiving)两个概念,通过对一所大型公立大学的战略变革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新框架以帮助理解战略变革开始阶段的不同特征,并用这种阐释法来说明高层管理者或团队活动是战略变革发起过程有效性的关键。
瑞典学者Bohman&;Lindfors(1998)分析了企业的战略结构和战略行动者(strategicactors)认知结构的相互间关系,并结合对1990~1995年瑞典经济衰退期间10个企业集团战略变革的纵向研究,鉴别了两种驱动力量。
他们所说的“战略行动者”就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
通过对其的战略意识体系和战略形势本质的分析,考察了理论结构、现实结构和企业组织的政治形势的内在相互作用,得出了“战略行动者的学习过程和行为对于经济萧条时期的企业战略变革是必要的”的结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Eisenhardt和麦肯锡咨询公司Brown(1998)通过对全球计算机行业12家典型企业的调研,并结合复杂性理论、时间节奏理论、进化论等多种学科知识,提出了在激烈变革与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的新竞争战略——“边缘竞争”。
她俩对公司高级官员、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与负责管理多个业务部门和多条产品线的业务整合人员的职能作了总结和归纳。
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成立的“麦肯锡真正改革协作组”的研究(1995)表明:一批新型的中层经理人员是公司在变革(包括企业战略变革)方面表现杰出的原因。
Floyd&;Lane(2000)从社会交流和角色的角度,而不是战略过程分析中常用的有限理性或政治性决策的视角,把战略更新(strategicrenewal)定义为伴随着提升、供给、使用新的知识和创新行为以促进组织核心竞争力或产品市场范围变革的演进过程。
他们把这个过程分成三个子过程:竞争力的定义、部署、修正过程。
在每一个阶段,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经理人员在他们的时间范围与当前战略的关系、核心价值观和信仰、信息要求、情感特征等方面各不相同,由此导致了经理人员个体的不同战略角色(strategicrole)间和经理人员之间的战略角色的冲突。
美国学者Markoczy(2001)从界定一致性(consensus)的多方面性出发,构建了一个一致性形成的概念,并把它应用于战略变革的背景下,结合对三家经历不同战略变革的公司的实证研究得出了在战略变革的早期阶段,一致性的基础场所不是在高层管理团队(topmanagementteams),而是在其它利益集团,尤其是在那些赞成和支持战略变革的利益集团。
;西方学者们用认识心理学、社会学、复杂性科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考察了经理人员在企业战略变革中的角色与行为。
他们的研究领域已经从单一的高层管理者扩大到了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管理者,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战略变革全体经理层的参与性。
由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角色的多样性和战略变革过程不同阶段的职能要求的权变性,他们间的组合模型是多变的。
沃尔贝达和巴登富勒(1998)对此作了综述。
但是,他们的讨论重点基本落脚在职能上,而对于隐藏在职能背后的内源性能力驱动因素:管理人员的战略思维(strategicthinking)能力和战略行动(strategicacting)能力较少涉及。
而这两种能力的强弱与驾驭成功倾向型的战略变革息息相关。
另外,企业战略变革的另一重要群体:员工,尤其是作为企业成功要素的重要载体——关键性员工,没有进入他们的研究视野。
;相关书籍2.战略弹性;弹性(flexibility)在变革管理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
Prahalad&;Doz(1987)在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的跨国公司的战略研究中,对战略弹性(strategicflexibility)作了阐述。
他们认为“战略弹性不主张长期的较大幅度变动,而是主张持续调整和精确微调”,而且“战略弹性要求有相当程度的多义性和多样性”(普拉哈拉德,2001)。
曾因对组织弹性和战略变革的创新研究而获得“安索夫战略管理奖”的荷兰学者Volberda与合作者Rutges(1999)把弹性(组织弹性)定义为“一个组织拥有的若干现实和潜在管理者能力的程度,管理者据此可以加快提高管理控制能力和改进组织控制力的速度”。
在此基础上,他们把弹性分成三种类型:操作弹性、结构弹性、战略弹性,每种弹性的区别在于内部弹性,即迅速适应环境要求的管理能力,以及外部弹性,即管理层影响环境的能力。
这里的战略弹性是一种与组织目标或环境相联系的管理者的非常规性操纵能力。
当组织处于难以预测的复杂的动态环境中且必须迅速作出反应时,战略弹性是必需的。
当然它需要非常规的技术、有机的结构和创新的文化的综合性组织支撑。
他们提出组织的学习过程对战略弹性的形成是重要的。
芬兰学者Tienari&;Tainio(1999)对组织变革中的弹性作了分析,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分析战略弹性,但由于战略和组织的有机联系,他们对组织弹性的研究结果对战略弹性还是有启发的。
通过对组织的“弹性与刚性结构”的四种类型的分析,他们提出组织弹性的传统认识是有局限的,没有认识到它是高层管理者以循序渐进的执行程序来重组企业的快速决定。
;战略弹性作为企业战略变革中的学习机制,其顺利执行与否和变革绩效密切相关。
但是,战略弹性的构成要素、具体形成机理,尤其是组织弹性和战略弹性的关系,在已有的战略弹性研究文献中尚不多见,但恰恰是这些问题对于战略弹性和企业战略变革的关系意义重大。
种类战略变革戴富特在1992年对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和在市场条件下生存而推行的战略变革进行了分类,共有四种类型:1.技术变革技术变革往往涉及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使之有能力与竞争对手进行抗衡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变革旨在使企业生产更有效率或增加产量。
技术变革涉及工作方法、设备和工作流程等生产产品和服务技术。
2.产品和服务变革产品和服务变革是指企业的产出,包括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场机会。
3.结构和体系变革结构和体系变革系指企业运作的管理方法,包括结构变化、政策变化和控制系统变化。
4.人员变革人员变革是指企业员工价值观、工作态度、技能和行为方式的转变,目的是确保职工努力工作,完成企业目标。
实施考特尔和施莱辛格在1979年指出,采用下列过程可以使变革的设计和实施容易得多。
1.分析当前的形势革新是产生新的构想和概念,并把它付之于企业管理的过程确定发生变革的原因和必须处理这些变革的缓急性。
同时,还要确定利用机会的方式,概括所需变化以及变化的影响和含义。
2.分析环境因素鲍曼和艾什两人在1987年将环境因素划分为任务和非任务因素。
任务因素与具体变化有关,其中包括:①设计和实施变革所需的数据之多寡。
②引进变革的速度。
③可用于管理变革资源的可获性。
④企业要有多大决心才能确保变革能够被接受和实施。
⑤收集人们对某项变革可能有的反应。
非任务性因素与变革无直接的关系,而且往往不会随着时间过去而改变,其中包括:①现行对参与变革的行为规范。
②变革动因和变革对象之间的关系。
③推动变革人的领导风格。
3.变革战略的选择最终战略决策必须与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分析相符。
4.监控实施过程监控有助及早发现和处理没有预见到的问题,以及确定变革战略是否顺利实施,并以此为借鉴,为今后变革战略创造条件。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实施可以说是战略管理中最关键的一部分。
因此,在战略制定、评估和选择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考虑到实施战略所需的条件。
主要方式战略变革(一)调整企业理念企业战略变革首选的理念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促使并保持企业正常运作以及长足发展而构建的反映整个企业经营意识的价值体系。
它是企业统一化的可突出本企业与其他企业差异性的识别标志,包含企业使命、经营思想和行为准则三部分。
调整企业理念,首先,确定企业使命,即企业应该依据怎样的使命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它是企业行动的原动力;其次,确立经营思想,指导企业经营活动的观念、态度和思想,给人以不同的企业形象;最后,靠行为准则约束和要求员工,使他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必须奉行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