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3002﹚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 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 硕士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保技术应用、环境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系统掌握清洁生产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运作维护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在环境保护、环保设施设计、制定环保政策等方面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制与课程设置1. 学制环境工程硕士学位课程学制为3年,其中前两年为学术学习期,第三年为毕业设计及实习期。

2. 课程设置(1)学术学习课程1) 环境科学导论2) 环境科学原理3) 环境化学4)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5) 环境监测与评价6)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7) 水污染控制工程8)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9) 废气与废水处理工艺10)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11) 环境规划与管理12) 环境保护设施设计(2)实习及毕业设计1) 实习课程2) 毕业设计三、培养方案1. 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学生在选择导师后,由导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和设计项目等,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培训。

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途径,全面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学术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学生可以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并完成个人研究论文。

3. 实习设计学生在第三年进行实习设计,可以选择在环保部门、环保企业、科研单位等实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四、培养实施1. 师资力量学校拥有环境工程方面的知名教授和专家,他们在环境工程领域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同时,学校还将邀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人才和专家来校授课,丰富学生的学术训练和实践机会。

2. 实验设备学校具有一流的环境工程实验室和设备,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验和研究需求。

3. 学风建设学校将重视学风建设,加强学术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科研活动等。

五、质量保障学校将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对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进行质量保障与监督,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不断改进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型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型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型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环境问题分析、设计和解决能力,能够在环境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相
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备坚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环境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
2.具备先进的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操作能力,熟悉环境工程实践中的
常用技术方法;
3.具备较强的环境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环境工程设计
和规划;
4.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
5.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员
合作。

三、课程设置
1.环境工程学科基础课:包括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
污染控制工程、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
2.环境工程专业课:包括环境数学模型与计算、环境化学与生物技术、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等;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如环境监测与分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环境法与政策等;
4.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室实习、工程实践和科研实践等环节,培养学
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学科、专业代码083002名称环境工程(精)

学科、专业代码083002名称环境工程(精)
注:实践环节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未通过者须重修,否则不可申请论文答辩,在职研究生或在攻读硕士学位前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可申请免修实践环节,但必须补修相应学分的课程。
六、学术活动(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环节的基本要求(包括次数、内容、考核方式)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须参加4次以上(含4次)的学术活动,其中包括:参加校外学术交流或学术报告1次;本学科内做学术报告1次。
学术期刊:环境化学、工业水处理、化工环保、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工程、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水处理技术等与学科有关的期刊
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50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外文文献不少于15篇,近五年文献不少于25篇);对研究方向有较全面的历史回顾,国内外研究动态有较深刻陈述,并对其研究出发点有立论依据。
考核方式:学术活动结束后,硕士研究生须提交参加学术交流的论文复印件、研究报告复印件或学术报告小结(不少于500字),由指导教师考核,并由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小组记载成绩。完成该必修环节的记1学分。
本学科研究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
硕士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和课题,阅读有关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
学术著作:高等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流体力学、环境系统工程、环境生态学等
实践环节为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的内容可以是讲授一定学时的本科课程,批改本科课程的习题,讲解习题课、参予本科生毕业环节等教学环节的任务,具体内容由导师根据教学需要来指定。教学实践时间一般安排在第3学期。折合工作量为120小时。考核方式:教学实践完成后,本人写出报告,由指导研究生教学实践的老师写出评语,获得通过,计2学分。
18
传递过程
40

南昌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昌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6
2
2
考试
5822042
环境生物技术
36
2
2
考试
5822043
环境监测方法
36
2
2
考试
5822044
现代环境规划与管理
36
2
2
考试
5822045
运筹学
36
2
2
考试
5822046
遥感应用技术
36
2
2
考试
5822047
水污染控制新技术
36
2
2
考试
5822048
环境学科研究前沿
36
2
2
考试
5822049
林波(教授)
董瑞斌(副教授)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备注
必修






0020005
英语
144
6
1、2
考试
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1
1
考试
0020003
自然辩证法
42
2
2
考试
0029010
数值分析
54
3
1
考试





5821034
高等环境微生物
54
5822055
污染气象学
36
2
2
考试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工程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环境工程方向应用型专门人才。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环境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身心健康。

2)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国际视野。

3)应接受至少6周的企业实践训练。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解决和探索环境污染控制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地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3.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培养方式(领域代码085229)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科研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依托企业力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打造联合培养体。

通过基地共建、人员互通、项目合作等,积极探索联合培养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

4.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时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原则上用0.75~1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1~1.25学年完成专业实践和硕士学位论文。

5.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总学分要求为26学分,学分分配基本要求见表1,其中学位课15学分,选修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学位课见表2,选修课见表3。

表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分要求表2 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目录表3 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选修课程目录(1)学位课学位课总学分为15学分。

环境工程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博持续培养硕士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3002 )一、培养目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旳规定,本专业硕博持续培养硕士应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旳高层次发明性人才。

应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遵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旳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应具有环境工程专业坚实广阔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旳专门知识,可以纯熟地应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工具,全面理解环境工程学科旳发展动向,有适应交叉学科领域研究旳能力,有较强旳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并在所从事旳研究领域获得发明性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纯熟旳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具有一定旳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健康旳体魄和心理素质,毕业后能独立地、发明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

并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旳能力。

二、研究方向1、水污染防治技术与资源化重要研究与水污染治理有关旳新理论和新技术。

侧重于新型高效水处理药剂与材料旳研制和应用基础研究,废(污)水处理技术与资源化研究,生活水源地藻类污染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水源地营养物质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旳研究等。

2、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理论与工程技术重要研究大气环境污染物时空分布特性与大气环境因子旳关系和污染物理化特性旳演变规律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侧重于研究大中尺度旳大气污染物旳时空分布规律、重要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等。

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重要研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旳新理论与新技术;侧重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新技术新工艺旳研究。

4、环境污染与健康重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尤其是人体健康旳危害机理、危险度评价,以及危害诊断、防止和治疗旳新技术、新措施。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硕博持续培养硕士学制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对于满足“九学术成果规定”中规定旳尤其优秀者,可提前一年申请毕业。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知识分享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知识分享

环境工程专业(083002)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在“知识”、“能力”、“做人”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

3.具备环境工程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污染防治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的能力。

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

二.学科介绍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与环境科学一起在全国首批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并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1. 水污染控制过程2. 有机毒物控制及资源化3. 清洁生产工程与环境友好材料4. 大气污染防治5.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6. 生态修复工程师资力量环境工程系现有国家级和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各一名,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和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各一名,教授9名,博导7名,副教授8名,高工两名。

科研水平环境工程系在2000年内获得江苏省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2001年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一项,并在国家科技部选中的8项环保类重大科技推广项目中占有一项,获得和申请国家专利近百项。

环境工程系现主持有科技部“863”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各部门地方科研项目以及大量的污染防治工程项目。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一)政治上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科学,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在业务方面具有坚实宽厚的环境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该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能不断创新和探索。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

(三)身体健康,符合所学专业对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方向根据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本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本专业设有以下4个研究方向:(一)污染土壤修复与利用本研究方向以农田和工矿区污染土壤治理与生态修复及其利用为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物质的类型和来源及其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转化与迁移规律、植物吸收和富集机理,阐明污染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对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提出污染土壤的化学和生物学评价标准,同时研究和开发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为农村和城市的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环境生态建设与农业减灾本研究方向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为目标,以农业水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为主线,重点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和信息传递规律,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技术,农业清洁生产监控体系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

为农业清洁生产,控制农业污染,确保农产品安全,减轻农业自然灾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水污染控制工程本研究方向以城镇和农村的水污染控制及污染源治理为研究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3002﹚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3002﹚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3002﹚一、培养目标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要求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1、具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

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

爱祖国、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熟练的实验技能。

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能够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解决环境污染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能够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书刊,并能用英文撰写环境工程专业方面的研究论文。

并能够胜任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环境技术管理、设计、施工、科研、教学和研究开发等工作。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A、水污染控制;B、大气污染控制;C、环境监测技术;D、固体废弃物资源化;E、环境功能材料。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

大约用一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至少获得35学分;另约二年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如果研究生在三年中尚未完成学业,经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五、考核方式研究生的必修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均为考试课程,选修课可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试课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学位课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考核成绩由主讲教师评定并签名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登记在《研究生成绩登记表》中。

六、学位论文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及研究提纲。

由研究生本人在第三学期以书面形式写出开题报告,在教研室进行交流和修改。

研究题目应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并完成整个学位论文。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硕士)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硕士)

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概况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基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社会科学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调控二者之间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过程,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人类-环境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复杂矛盾,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需求以及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源泉。

随着环境问题研究的深入和学科方法的创新,学科内涵将日益丰富和完善,研究领域随之不断深化与拓展,成为多学科交叉的结合点和协同创新的前沿。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学科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6名,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名,硕士学位1人;博士后3人;硕士生导师9人;稳定的校外客座教授2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层次”人才1人、“万层次”人才3人;该学科教师平均年龄41岁;具有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访学和从事博士后研究经历的教师3人。

近年来本学科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承担辽宁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等科研基金项目8项;承接企业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获得省部科技进步奖2项,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

拥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即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化学、环境功能材料和智能环保设备与技术。

学科拥有专业实验室1000余平米,为研究生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和辽宁省高等学校本科一流示范专业,可以有利支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

二、培养目标面向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针对环境学科与工程领域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环境工程(代码083002)

环境工程(代码083002)

环境工程(代码:083002)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从事环境工程研究及实践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环境工程的进展和动态,掌握环境工程的进展和动向,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能独立从事一般性环境工程的基础研究。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设计部门以及国家、地方部门的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2.掌握环境工程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从事环境工程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二、学习年限1、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或攻读博士学位。

在规定学制内,未达培养要求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学业者,按退学处理。

2、学分:在学习期内,课程最低要求为31学分(见下表),另有专业实践和学术活动各2学分,合计35学分。

三、研究方向1、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物迁移与转化规律,开发工业废弃物的净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2、土壤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污染土壤修复的机理与过程调控技术;污染土壤修复的原位与异位修复技术体系;矿区土壤复垦理论与技术。

3、水与大气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饮用水、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开发研究、污染状况的监测与评价;针对煤烟型大气污染从源头开始进行煤炭、煤系固废燃烧过程和燃烧后的除尘、降尘、减少SO2排放等技术开发。

四、课程设置(参见附表“教学进度表”)1、课程设置(参见附表“教学进度表”)2、补修课程以同等学力入学和跨专业入学的学生,必须补修3门环境工程学科核心课程,学分另计,但不能顶替所攻读学位的课程学分。

085229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085229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083002)专硕培养方案一、培养方案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在“知识”、“能力”、“做人”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

3.具备环境工程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污染防治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的能力。

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

二、学科介绍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成立于1999年,前身为1993年由张全兴院士创建的环境工程教研室。

该系设有环境工程本科生专业、硕士点、环境工程和环境材料工程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环境工程系依托环境学院理工结合的优势,在国内兄弟院系中具有鲜明的特色。

教学上在强调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和动手能力的同时,致力于发挥南京大学文理工科齐全的综合优势,培养功底扎实、文理融汇、视野开阔、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

该系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频繁,与美国、欧洲以及港台等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广泛的合作,自08年起每年选派优秀研究生前往欧美各著名高校进行科学之旅的暑期交流。

研究方向1. 水污染控制过程2. 毒害有机污染物控制及资源化3. 清洁生产工程与环境友好材料4. 大气污染防治5.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6. 生态修复工程师资力量环境工程系现有教授13名,副教授1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名,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和第二梯队)成员3名,并有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环境工程(代码:083002)

环境工程(代码:083002)

环境工程(代码:083002)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从事环境工程研究及实践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环境工程的进展和动态,掌握环境工程的进展和动向,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能独立从事一般性环境工程的基础研究。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设计部门以及国家、地方部门的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2.掌握环境工程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从事环境工程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二、学习年限1、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或攻读博士学位。

在规定学制内,未达培养要求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学业者,按退学处理。

2、学分:在学习期内,课程最低要求为31学分(见下表),另有专业实践和学术活动各2学分,合计35学分。

三、研究方向1、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物迁移与转化规律,开发工业废弃物的净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2、土壤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研究污染土壤修复的机理与过程调控技术;污染土壤修复的原位与异位修复技术体系;矿区土壤复垦理论与技术。

3、水与大气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饮用水、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开发研究、污染状况的监测与评价;针对煤烟型大气污染从源头开始进行煤炭、煤系固废燃烧过程和燃烧后的除尘、降尘、减少SO2排放等技术开发。

四、课程设置(参见附表“教学进度表”)1、课程设置(参见附表“教学进度表”)2、补修课程以同等学力入学和跨专业入学的学生,必须补修3门环境工程学科核心课程,学分另计,但不能顶替所攻读学位的课程学分。

环境工程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方案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方案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3002 )一、培养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本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应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应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应具有环境工程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工具,全面了解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动向,有适应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并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取得创造性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毕业后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案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

而且具备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工程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水污染防治技术与资源化主要研究与水污染治理相关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侧重于新型高效水处理药剂与材料的研制和应用基础研究,废(污)水处理技术与资源化研究,生活水源地藻类污染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水源地营养物质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等。

2、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理论与工程技术主要研究大气环境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大气环境因子的关系和污染物理化特性的演变规律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侧重于研究大中尺度的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等。

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主要研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新理论与新技术;侧重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

4、环境污染与健康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特别是人体健康的危害机理、危险度评价,以及危害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学制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对于满足“九学术成果要求”中规定的特别优秀者,可提前一年申请毕业。

专硕培养方案环境工程

专硕培养方案环境工程

专硕培养方案环境工程一、培养目标1.1 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在环境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环保管理和环境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2 培养特色和要求(1)具备坚实的环境工程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从事环境工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等工作;(2)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掌握环境工程的前沿技术和理论,能够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工作;(3)具备从事环境规划、环保评价、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研究等工作需要的环境科学理论和实践能力;(4)具备环境工程领域国内外相关领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二、培养计划2.1 课程设置(1)基础理论课程环境工程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工程数值模拟、环境工程实验、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科学、环境管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法律法规等。

(2)专业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工业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环境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等。

(3)实践课程环境问题调研与方案设计、环境保护专业实习、环境工程设计与实践、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环境管理实务等。

2.2 科研实践(1)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在学习期间,要积极参与和完成导师指导的科研项目,深入领会环境工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2)科研成果学生要完成毕业论文和答辩,并在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

(3)实习实践学生要抓紧实习实践机会,深入实践,培养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环保检测、环保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2.3 学位论文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学位论文,论文可以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环境保护、环境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课题,完成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

三、培养模式3.1 导师制培养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导师的研究方向,安排学习指导教师。

环境工程专业083002专硕

环境工程专业083002专硕

环境工程专业(083002)专硕培养方案一、培养方案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

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在“知识”、“能力”、“做人”三方面,全面,成为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作出贡献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

3。

具备环境工程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污染防治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的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着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4。

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

二、学科介绍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成立于1999年,前身为1993年由张全兴院士创建的环境工程教研室.该系设有环境工程本科生专业、硕士点、环境工程和环境材料工程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环境工程系依托环境学院理工结合的优势,在国内兄弟院系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教学上在强调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和动手能力的同时,致力于发挥南京大学文理工科齐全的综合优势,培养功底扎实、文理融汇、视野开阔、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该系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频繁,与美国、欧洲以及港台等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合作,自08年起每年选派优秀研究生前往欧美各著名高校进行科学之旅的暑期交流。

研究方向1. 水污染控制过程2.毒害有机污染物控制及资源化3. 清洁生产工程与环境友好材料4。

大气污染防治5。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6。

生态修复工程师资力量环境工程系现有教授13名,副教授16名;XX院士1名,XX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XX新世纪优秀人才3名,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和第二梯队)成员3名,并有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1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培养方案1

生物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3002 )(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硕士点现拥有一支由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的学科梯队,其中包括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优秀教师、浙江十大杰出青年获得者、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等众多优秀人才。

近年来承担科研课题300多项,年均科研经费1000万元以上。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共30多项,其中国际合作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2项、面上6项,国家863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9项。

近年来获奖或鉴定项目20多项,其中省部级奖4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1/2以上被三大索引收录。

本专业还与国外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一、培养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系统的环境工程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现代化实验方法和技能,能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水污染控制2、大气污染控制3、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4、环境生物技术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5~5年,课程学习为一年;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硕士生课程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实行学分制。

研究生应修满32个学分(含32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

1.学位课均为必修课:·自然辩证法:2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外语口语1学分;要求硕士生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译能力。

·专业基础或专业课:≧12学分;应覆盖本学科范围内若干研究方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

2.非学位课,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研究生本人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学,鼓励研究生适当选修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并要求研究生至少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课程(含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第二外国语:2学分;·管理学原理:2学分;·中国传统文化评析:1学分;·文献检索与利用:1学分;·专业选修课:≧10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3002﹚一、培养目标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要求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1、具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

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

爱祖国、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熟练的实验技能。

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能够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解决环境污染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能够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书刊,并能用英文撰写环境工程专业方面的研究论文。

并能够胜任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环境技术管理、设计、施工、科研、教学和研究开发等工作。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A、水污染控制;B、大气污染控制;C、环境监测技术;D、固体废弃物资源化;E、环境功能材料。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

大约用一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至少获得35学分;另约二年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如果研究生在三年中尚未完成学业,经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五、考核方式研究生的必修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均为考试课程,选修课可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试课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学位课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考核成绩由主讲教师评定并签名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登记在《研究生成绩登记表》中。

六、学位论文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及研究提纲。

由研究生本人在第三学期以书面形式写出开题报告,在教研室进行交流和修改。

研究题目应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并完成整个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中、外文摘要、引言和评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的讨论,以及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

在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的研究和撰写期间,导师应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并定期向教研室报告。

第四学期教研室要组织一次研究生论文工作的阶段性工作汇报会。

研究生论文完成后(应在5月份前完成论文的撰写、修改、印刷等工作)向教研室提出进行论文答辩的申请,经批准后由教研室确定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论文评审和答辩工作(答辩时间为5月下旬或6月上旬)。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硕士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既要使研究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他们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

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既要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善于利用教研室集体培养的优势。

导师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深入了解研究生各方面的情况,对研究生的困难应及时给予帮助或向有关部门反映。

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应严格要求,根据他们的原有基础和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培养措施,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并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院里和教研室组织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会等有关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每次学术报告的参加者要有记录。

院里和教研室要为研究生定期安排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和报告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八、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研究生的必修环节。

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必须面向大学本、专科学生,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

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或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专业基础课。

研究生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不少于36个学时,可按周次分散使用,也可相对集中,经教学实践考核合格者记2学分。

研究生一般不得免修教学实践。

具有两年以上高校教龄者方可申请免修,免修须经院主管领导批准。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教学计划研究方向:A、水污染控制;B、大气污染控制;C、环境监测技术;D、固体废弃物资源化;E、环境功能材料。

学制:三年注:可选择专业必修课替代选修课。

主要课程介绍:课程编号:09_031002 课程名称:环境生物技术总课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环境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教学要求:环境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紧密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当代环境学科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当今环境生物技术所涉及技术领域的产生、发展及研究方法。

2、掌握环境污染治理基因工程技术、环境污染生物治理技术、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环境污染预防生物技术等。

3、了解环境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系统讲授环境生物技术的产生、学科体系与结构;按学科体系介绍生物学基础 (包括微生物学基础、酶学基础、生态学基础)与理论基础 (生化反应计量学、生化反应动力学、生化反应热力学);重点讲授环境污染治理基因工程技术、环境污染生物治理技术、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环境污染预防生物技术等。

内容涉及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生物脱氮与生物除磷、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水体与土壤的生物修复、环境生物材料(生物絮凝剂、生物吸附剂、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物表面活性剂)及生物农药等,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的介绍。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周少奇编,环境生物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马放冯玉杰任南琪编,环境生物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预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环境工程学课程编号:09_031003 课程名称:废水物化处理总课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环境学院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教学要求:废水物化处理是环境污染治理中的重要手段,是开展环境保护科研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知识。

发展学科方法学是提高水处理学科理论水平的重要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废水物化处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2、掌握主要废水物化处理方法。

3、了解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以提高水处理的学科方法学理论水平为目标,以废水中污染物去除为主线,讲授各种物化处理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废水处理原理部分:化学反应动力学、物料衡算、多相反应、连续均相反应器。

物理化学方法部分:沉淀、过滤(砂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中和法、化学沉淀法、氧化法、还原法、电解法、超临界分解法、汽提法、吹脱法、萃取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混凝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许保玖,龙腾锐编,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许保玖编,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预修课程:高等环境监测技术,高等环境化学课程编号:09-031004 课程名称:废水生物处理总课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环境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教学要求: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细菌、霉菌、或原生动物等)的代谢作用分解水中的溶解状、胶体状有机物的废水处理过程,是目前及今后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工程技术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生物处理的反应动力学理论。

2、掌握当代废水生物处理各种单元操作的原理、应用和最新技术。

3、了解废水生物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在讲授微生物生长动力学理论,介绍传统的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技术特征、工艺设计和运行控制等基础上,重点讲授近十多年来得到研究、开发与不断应用的10多种典型的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包括AB污水生物处理技术、ABR污水生物处理技术、BAF污水生物处理技术、BNuR污生物处理技术、CW污水生物处理技术、MBBR污水生物处理技术、MBR污水生物处理技术,OD污水生物处理技术、SBR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和UASB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并介绍国内外废水生物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沈耀良编,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2.张自杰编,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谢冰,徐亚同编,废水生物处理原理和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预修课程: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物学课程编号:09_031005 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总课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环境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教学要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是环境工程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大气污染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硫化物、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2、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工程设计和研究方法。

3、了解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的前沿性问题与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课程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工艺、设备与应用实例。

主要内容包括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危害、性质、迁移扩散,大气污染源控制的理论与方法,颗粒污染物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及设备的设计与选型,常见于业废气污染物以及主要气态污染物(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及设备的没汁与选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调试与运行管理;还介绍了垃圾焚烧尾气净化、燃煤电站锅炉的烟气静电除尘、烟气脱硫、烟气脱硝等于程实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沈恒根,苏仕军,钟秦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三版)3.内韦尔著,胡敏等译,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预修课程:环境保护概论、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化学课程编号:09_031006 课程名称:废物资源化与生物能源总课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环境学院开课学期:第一学期教学要求: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是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主要问题。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能源化是循环经济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固体废物的生态化转向,使其成为一种原料资源从而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固体废物资源化与能源化的基本原理。

2、掌握固体废物资源化与能源化技术的工程设计和研究方法。

3、了解了固体废物资源化与能源化技术研究的前沿性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