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庄子秋水共19页文档
《庄子·秋水》原文、注释与翻译
《庄子·秋水》原文、注释与翻译【题解】《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
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
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
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
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篇之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
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大学语文-庄子·秋水
《秋水》
《秋水》借两个虚构的神话人物河伯与北海若的对 话,形象地表达了庄子深邃的思想:人只有不断超 越自身存在与认知的局限,才能接近对世界的本真 即道的体认。
此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充分体现了庄子汪洋恣肆 的语言风格。
.
《秋水》
文章内容: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 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 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文章主旨:宇宙无限, 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 客观限制是有限的, 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 要不断开拓进取。
.
《秋水》
文章写作特色: 第一,采用了寓言的形式,使抽象的道理变的生
动形象; 第二,采用了对话形式,北海若的话代表了庄子
的思想,黄河伯的话代表了庄子要批判的思想!
.
.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罍[léi ]空之在大泽 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米之在太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 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运,三王之所 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 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 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庄子·秋水篇》
庄子
(约前369年—前286 年)
.
庄子,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 庄子名周,字子丘,是战国时期宋国蒙 地人,生卒年未能确定,大约生于公元 前369至前286年之间,与梁惠王、齐宣
王、孟子、惠施等差不多同时代的人 ,与老子合称“老庄”,同属道家学派 ,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曾任蒙 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个比喻 : “井蛙”、“夏虫”、“曲士” 说明了认知判断总是受到生存处境(空间、时间
、教养)局限的道理。 三个对比 :
大学语文-庄子·秋水
闻道百莫己若(对比)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自感浅陋) 非至于子之门--自多--贻笑大方--乃知尔 丑(深感惭愧)
三个比喻 : ‚井蛙‛、‚夏虫‛、‚曲士‛ 说明了认知判断总是受到生存处境(空间、时间 、教养)局限的道理。 三个对比 : ‚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毫末 之在马体‛ 三个对比强烈的比喻,形象地阐发了小、大之分 别。
《庄子》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庄 子》的中心,则是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 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 在作者看来,最理想的社会是上古的混沌状 态,一切认为的制度和文化措施都是违逆人 的天性,因而毫无价值。
《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奇特,汪洋恣肆,词藻 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极富浪漫色彩,对后代 的思想、文化、学术和文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庄子给后世留下很多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庄周梦蝶 、井底之蛙、庖丁解牛、邯郸学步越俎代庖等等。 《中国成语大辞典》收入庄子成语148条,有 些成语至今被人们经常运用。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罍[léi ]空之在大泽 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 ]米之在太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 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运,三王之所 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 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 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秋水》借两个虚构的神话人物河伯与北海若的对 话,形象地表达了庄子深邃的思想:人只有不断超 越自身存在与认知的局限,才能接近对世界的本真 即道的体认。 此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充分体现了庄子汪洋恣肆 的语言风格。
文章内容: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 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 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庄子·秋水》教学课件
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 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第十八页,共19页。
熟后深思
• 本文对你的学业及人生追 求有什么样的启迪?
第十九页,共19页。
第六页,共19页。
问题二: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
洋向若而叹”?
• 顺流而东行, 至于北海,东 面而视,不见 水端。
• 他顺着河流往 东走,到了北 海,面朝东一 看,看不到水 的尽头。
第七页,共19页。
不见水端的大海
第八页,共19页。
问题三: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
笑于大方之家”?
• 野语有之曰,‘闻
——李怀宁《忙里偷闲读庄子》
第十六页,共19页。
庄子其人其文
庄子,名 周 ,是我国 战国 时期 道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 老 子的
思想,后世并称“ 老庄”。《庄子》一书
由
杂、篇外篇和
内三篇部分组成。
●补充:重要篇章《
》。
逍遥游
第十七页,共19页。
庄子其人其文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所以往往 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 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也正因为这种 相对主义的存在,所以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 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道百,以为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
•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 之闻,而轻伯夷之
义者,始吾弗信。
• 俗话有一种说法,‘听到 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 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 我呀。
• 我曾经听说过,有认为 仲尼学识少,认为伯夷 的义行轻的人,开始我 还不相信。
第九页,共19页。
结构分析
秋水全文ppt课件
秋水原文的作者
作者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蒙 人,思想家、哲学家、文 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
写作风格
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富 有诗意。
作品影响
对后世文学、哲学、艺术 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秋水原文的主题
主题概述
以秋水为引子,探讨了人与自然 的关系、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等
哲学问题。
主要观点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 无为而治”,认为人的生命意义在 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秋水原文的情感表达丰富,通过 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表达 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
秋水原文的修辞手法
排比
秋水原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修辞手 法,通过连续的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 的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 力。
对仗
借代
秋水原文中还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通过借用其他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 的概念或情感,使得语言更加含蓄、 深刻。
尊重差异、包容多元是社会进步 的动力。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人 们应该尊重差异、包容多元,共
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4
秋水全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秋水全文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启示一:珍惜自然与生命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秋水全文强调了自然与生命的可贵,告诫人们要珍惜自然 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化等多个领域。
秋水全文的评价与争议
秋水全文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是现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 有人对其风格和思想内涵持不同意见。
对于秋水全文的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不能简单地以 好或坏来评价。
秋水全文的争议之处主要集中在它的文学风格、思想内涵以及对后世的 影响等方面。这些争议反映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促进了文 学的发展和进步。
庄子秋水课件大学语文-PPT精选文档
一、庄子简介
(二)性
格
蔑视权贵 淡泊名利 顺应自然 生死如一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 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 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 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 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 何其偏也。” (《庄子·列御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 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 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 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 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 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 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道为实体的本体论、“万物齐一” 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并由此引发出其独有的 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和相对主义诡辩倾向。
“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道德经》
一、庄子简介
(三)思
想
1、以道为实体的本体论、“万物齐一” 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并由此引发出其独有的 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和相对主义诡辩倾向。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在这种情况下,河神沾沾自喜起来,以为天下的 美景都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二、《秋水》赏析
齐物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 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 物我等都是相对的。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 仁义存焉。” 《庄子·胠箧》
一、庄子简介
(三)思
想
1、以道为实体的本体论、“万物齐一” 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并由此引发出其独有的 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和相对主义诡辩倾向。
一、庄子简介
(二)性
格
蔑视权贵 淡泊名利 顺应自然 生死如一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 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 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 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 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 而之死,是相与为春夏秋冬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 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 故止也。”《庄子·至乐》
大学语文之秋水-PPT课件
教 学 重 点 作 者 简 介 内 容 述 评
背 景 简 介
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
艺 术 赏 析
思 考 练 习
朗 读 欣 赏
资 料 链 接
退出
教学目的
1.在理解文章内容 的基础上,了解庄子的哲 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使学 生能一分为二地评价庄子 的思想,培养其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 2.学习本文形象化 说理的风格。培养学生的 审美想象能力和对文学的 审美鉴赏力。
返回
内容述评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过河景与海景的对比,让河伯自识其 丑,以便顺势展开对“大理”的阐说。 第二部分是通过海若的话,反复阐说宇宙无限、人 的认识有限的“大理”,并对伯夷、仲尼的“自多”进 行嘲笑。 总括起来,在思想内容方面有下列三点特别值得深 入思考: 一、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二、关于庄子对儒家学说的批判。 三、关于庄子的相对主义。
返回
译文
秋雨不停地下,河水上涨,千百条河流都灌注到黄河,使黄河干流大大加宽。两岸之间, 河中小洲之上,相互望去,连牛马都辨认不清。于是乎河神欢欣鼓舞自满自足起来,以为天下 之壮美尽在于此了。顺河流东行,到达渤海,往东面望去,看不到水的边际,于是乎河神开始 改变自满自得的神态,望着浩瀚无边的大海对海神感叹说:“俗语说,‘闻知许多道理后,就 自以为没有人能及得上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人啊。我曾听说有以仲尼之闻见为少,以伯夷之 义为轻的人,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这等浩瀚无边,难于穷尽,假若不到你这里来,就 糟了,我将长久为深明大道的人所笑话。” 海神说:“井里的蛙不可以和它讲大海,因其拘束于所居土井;夏天的虫类不可以同它讲 冰,因其局限于季节;见识偏狭孤陋寡闻的人,不可以同他讲说大道,因其束缚于所受的教育。 现在你走出河流两岸,看见无边的大海,则知道自己的鄙陋,就可以同你讲说大道理了。天下 的水,没有比海再大的了,千万条河都流归于它,没有休止之时,而不盈满;从尾闾往出宣泄, 没有停止之时,而不空虚;不因春秋季节流入水量多少不同而变化,对陆上的旱涝也没有感觉。 大海超过长江黄河,没有办法估量、计算。而我未曾以此自我夸耀,因为我从天地那里具足了 形体,从阴阳那里秉受了生气,我在天地之间,如同小石块小树木在大山之中,正有自以为少 的想法,又哪里会自我夸耀呢?约计四海在天地之间,不也就象蚁冢在大湖泊中吗?约计中国 在四海之内,不也就象一粒稗米在大谷仓中吗?称谓物类数量叫作万,人只居其中之一;人住 满九州之地,凡谷物可以生长,舟车可以通行之处,皆有人居,个人只是众人中之一;人与万 物相比,不也就象一根绒毛末梢在马身上一样微小吗?五帝以禅让相传承的,三王以武力相争 夺的,仁人所担忧的,贤能之士所操劳的,完全都在这里了。伯夷辞让以博得好名声,仲尼谈 论以显示博学,这种自满自足,不就象你以前自夸黄河之水为多一样吗?”
大学语文之秋水
连类的比喻将其要阐发的哲理论述得十分清楚。
返回
资料链接
相关评论 作者介绍 作者逸事 相关图片
教学参考 补充注释 扩展阅读
返回
相关评论
返回
教学重点 1.对本文所阐释哲理的深刻认识 2.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返回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 (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庄子出身贫寒,曾借粟度日,一度担任过蒙地的漆园 吏。楚威王闻其贤名,以厚礼聘任相职,庄子不就,终生 穷困。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并称“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既 有合理因素,也有消极成分。
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能以文章为 本。(南朝·梁·萧统《文选序》)
文章蹊径好尚,自庄、列出而一变;《淮南子》连类喻义, 本诸《易》与《庄子》。(清·刘熙载《艺概·文概》)
在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郭象 注:“宇者,有四方上下,而四方上下未有穷处;宙者,有古 今之长,而古今之长无极。”)(《庄子·庚桑楚》)
返回
内容述评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过河景与海景的对比,让河伯自识其 丑,以便顺势展开对“大理”的阐说。 第二部分是通过海若的话,反复阐说宇宙无限、人 的认识有限的“大理”,并对伯夷、仲尼的“自多”进 行嘲笑。 总括起来,在思想内容方面有下列三点特别值得深 入思考: 一、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二、关于庄子对儒家学说的批判。 三、关于庄子的相对主义。
《秋水》完整版本课件
狂妄自大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顺流而东行,至 于北海,东面而 视,不见水端。”
自愧不如
PPT学习交流
21
3、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第一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批评自己的狂妄自大;
第二层: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者” 批评自己目光短浅;
第三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庆幸自己遇到了若,否则将贻笑大方。
5、成语“贻笑大方”的出处是: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PPT学习交流
31
C 1、下列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水时至 这里用作状语,是“按时”的意思
B、旋其面目
掉转
C、野语有之曰
粗俗的话
D、不见水端
尽头
2、与“莫己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4
特殊 句式
闻道百 以为莫己若 我之谓也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gkstk精品课件
PPT学习交流
15
固定结构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 可译为“认为……是……”“觉得…是……”)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 可译为“(要)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连词。常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 可译为“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进一层)
笑于 子 夷 也 百 若 端 东之, 崖 至
于子 之 之 。 , 而 。 行美河 之 ,
大之 难 义 且 以 叹 于 ,为伯 间 百
方门 穷 者 夫 为 曰 是 至尽欣 , 川
大学语文-庄子秋水
(提问:为何庄子在前肯定仲尼闻多、伯夷义重,在此又要嘲讽他
们?不是矛盾吗?)
第二段:写北海若以自然之广大、宇宙之无穷开导河伯, 使之眼界开阔,不敢自满大。学语文-庄子秋水
//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像小洞在巨泽里吗? 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稊米在大仓里吗?人 们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可人类只占其一类; 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 的地方都有人,可人只占其中一千;人与万物相 比,不像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 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
大学语文-庄子秋水
译文:
秋雨随着季节而降,千百条江水滔滔注入黄 河,激流浩荡,站在岸边望去,辨不清洲岛上的 牛马。于是黄河神伯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 全都汇集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水流往东走去,到 了渤海,朝东一望,看不到边际。于是乎河伯改 变了欣喜的脸色,望着海洋对渤海神若感叹说: “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没有人像 自己这样了’,(这)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呀。并 且我曾听说有认为仲尼见闻少、伯夷义行轻的 人 ,开始我还不信;如今我亲见您这样难以穷 尽,如果我不来到您的面前,那就危险了,我会 永远被那些明大理的人所讥笑。”
大学语文-庄子秋水
《老子》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主张, 即“无为而为 ”或“无为而无不为。 • 《庄子》的中心是,探求个人在沉重 的黑暗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 我保全的方法。在作者看来,最理想的 社会是上古的混沌状态,认为一切的制 度和文化措施都违逆人的天性,因而毫 无意义。
• 注:道家的政治主张,无所作为就能把天下治理好。现也指不要 干涉过多,让人们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大学语文-庄子秋水
【艺术特色】
1.庄子散文善于运用寓言说理。 本文塑造河伯与海若的对话。从他们的一番
大学语文_庄子秋水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 东北)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生活年代与孟轲相仿。 庄子出身贫寒,曾借粟度日。 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 土腐鼠。只做过卑微的蒙地漆园小 吏。楚威王闻其贤明,以厚礼聘任 相职,不就。说是做官戕害人的自 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 乐。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 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 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 拒绝了聘请。终生穷困。 • 庄子淡泊名利,向往无拘无束自由自
•
北海若曰:“井鼃(蛙)不可以语[yù ]于海者, 拘(局限)于虚(同墟)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困 )于时也;曲士(乡曲之士)不可以语于道 者,束于教(教育)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 乃知尔丑(见识浅薄),尔将可与语大理矣。//(连 类比喻,1.说明人的认识受到客观限制)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lǘ] 泄之,不 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 (超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 多者,自以比形(列身)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 见少,又奚以自多!//(2.与天地阴阳相比,大海也微不足道, 所以自己不敢自满:海若的认识境界)
第二段:写北海若以自然之广大、宇宙之无穷开导河伯, 使之眼界开阔,不敢自满。
//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像蚁穴在巨泽里吗? 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小米在太仓里吗?人 们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可人类只占其一类; 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 的地方,可人仅居其一;人与万物相比,不像毫 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 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士 所劳碌的,都不出这个范围。 //伯夷以辞让君位 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 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 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