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庄子·秋水
最新2019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9年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含答案)学校:一、选择题1.庄子《秋水》(节选)的主旨是()A.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B.阐述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C.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思想D.阐明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解析:“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案:C2.《张中丞传后叙》:"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指以相语"的是( B )。
∙ A 于嵩读《汉书》事∙ B 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 C 张巡慷慨就戮事∙ D 南霁云拔刀断指事【正确答案:】B【解析】考核对课文的理解,文章第五段联系上下文理解。
3.《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是指( B )A.司马迁B.司马光C.司马昭D.司马相如4.“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出自( D )A.《论语》B.《左传》C.《秋水》D.《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5.《始得西山宴游记》文章开篇并不切入正题,而是先写平日游览众山的情景,这里采用的表现方法是( B )A.侧面衬托B.铺垫C.暗示D.烘托6.“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的情景交融方式属于()A.自然天成B.融情入景C.移情于景D.因情造景解析:教材提示。
答案:B7.《陌上桑》中,拒绝使君“共载”所表现的罗敷性格特征是()A.机智B.坚贞C.善良D.温柔答案:B8.《都江堰》所写到的器物中,象征为民造福的是( B )A.金杖B.长锸C.铁戟D.钢锤9.《吃饭》中,用音乐与烹调来阐发“和而不同”的治国道理,这种联想方式是()A.时间统一性联想B.对比联想C.地点统一性联想D.相似联想解析:在教材提示中有明确交待。
答案:D10.《早雁》中,用来暗示统治者腐败无能、冷漠无情的景象是( B )。
∙ A 金河弦开,大雁惊飞∙ B 仙掌月明,长门灯暗∙ C 胡骑纷纷,春风难逐∙ D 潇湘人少,水多菰米【正确答案:】B【解析】颔联是写失群的孤雁飞长安,经过皇宫时的凄凉的情景,对偶,还隐寓着微婉的讽慨,它让人感到,居住在深宫中的皇帝,不但无力,而且也无意拯救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
《秋水》知识点梳理
《秋水》知识点梳理《秋水》出自《庄子·外篇》,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文学价值的文章。
以下为大家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倡导顺应自然、追求自由。
其作品想象丰富,文笔汪洋恣肆,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作品风格《庄子》一书在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文章往往通过奇幻的寓言故事、生动的形象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哲理。
二、重点字词1、实词(1)泾流之大:泾,同“径”,径直。
(2)两涘渚崖之间:涘,水边。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崖,高的河岸。
(3)不辩牛马:辩,同“辨”,分辨,辨别。
(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于是,在这个时候。
焉,语气词。
欣然,高兴的样子。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认为。
美,美景。
尽,都,全部。
(6)顺流而东行: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7)至于北海:至,到。
(8)东面而视: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9)不见水端:端,尽头。
(10)始吾弗信:始,开始。
弗,不。
2、虚词(1)野语有之曰:之,代词,代指后面所说的话。
(2)我之谓也: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且夫,况且。
少,轻视,看不起。
轻,轻视。
(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则,就。
殆,危险。
三、重点句子翻译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译文:秋天的洪水按时到来,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文:在这个时候河伯高兴极了,认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
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译文:(河伯)顺着水流向东前行,到达了北海,面向东边望去,看不到大海的尽头。
4、“‘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听说了许多道理,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大学语文-庄子·秋水
《秋水》
《秋水》借两个虚构的神话人物河伯与北海若的对 话,形象地表达了庄子深邃的思想:人只有不断超 越自身存在与认知的局限,才能接近对世界的本真 即道的体认。
此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充分体现了庄子汪洋恣肆 的语言风格。
.
《秋水》
文章内容: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 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 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文章主旨:宇宙无限, 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 客观限制是有限的, 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 要不断开拓进取。
.
《秋水》
文章写作特色: 第一,采用了寓言的形式,使抽象的道理变的生
动形象; 第二,采用了对话形式,北海若的话代表了庄子
的思想,黄河伯的话代表了庄子要批判的思想!
.
.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罍[léi ]空之在大泽 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米之在太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 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运,三王之所 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 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 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庄子·秋水篇》
庄子
(约前369年—前286 年)
.
庄子,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 庄子名周,字子丘,是战国时期宋国蒙 地人,生卒年未能确定,大约生于公元 前369至前286年之间,与梁惠王、齐宣
王、孟子、惠施等差不多同时代的人 ,与老子合称“老庄”,同属道家学派 ,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曾任蒙 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个比喻 : “井蛙”、“夏虫”、“曲士” 说明了认知判断总是受到生存处境(空间、时间
、教养)局限的道理。 三个对比 :
2024年大学语文秋水教案(精选8篇)
2024年大学语文秋水教案(精选8篇)大学语文秋水教案篇一[导言]:选自《庄子》的《秋水》是一篇寓言故事。
故事虽短小,情节也简单,但是主人公河伯的形象丰满动人,惟妙惟肖。
此外,全文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值得好好体会感悟。
在这个环节之前,我引导学生串讲了课文,学习了需要掌握的几个词语,练习运用了“望洋兴叹”和“见笑大方”这两个成语,分析了故事中何伯的人物形象,学生对课文十分熟悉,这就为下面的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蕴含其中的哲理,获取生活的智慧,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一切显得那么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以下是引导学生感悟本文哲理启示的一段课堂实录。
[生]我谈一下整篇课文给我的启示。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人所能学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而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自己懂得了很多,是非常渊博的,而应当时时刻刻做到谦虚。
[生]一个人如果自以为比别人都伟大,那是很可怕的,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生] 任何时候不能太骄傲,自我感觉不能太良好,狂妄自大只能让内行嘲笑。
[师]这几个同学都从文章整体得到了一定的启示,非常好,再有没有别的见解?[生]我觉得文章想告诉我们的就是戒骄戒躁。
[师]还有吗?[生]我读了第一句话有点想法。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这说明黄河水以前并没有这么壮观,许多河流的注入才壮大了它的声势,学习就像黄河一样,需要积累,才能积少成多。
[师]非常好!*同学非常善于挖掘语言深层的意义。
谁再说说?[生]何伯看见自己壮观就夜郎自大,看到海洋广阔才发现自己的渺小,所以我觉得人在生活中要经常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要能正确看待自己,给自己正确地定位,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
[师]太好了!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生]人不但要和别人比较发现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还要善于自我反思,善于反思的人善于进步,《劝学》里面说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大学语文-庄子·秋水
闻道百莫己若(对比)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自感浅陋) 非至于子之门--自多--贻笑大方--乃知尔 丑(深感惭愧)
三个比喻 : ‚井蛙‛、‚夏虫‛、‚曲士‛ 说明了认知判断总是受到生存处境(空间、时间 、教养)局限的道理。 三个对比 : ‚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毫末 之在马体‛ 三个对比强烈的比喻,形象地阐发了小、大之分 别。
《庄子》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庄 子》的中心,则是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 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 在作者看来,最理想的社会是上古的混沌状 态,一切认为的制度和文化措施都是违逆人 的天性,因而毫无价值。
《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奇特,汪洋恣肆,词藻 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极富浪漫色彩,对后代 的思想、文化、学术和文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庄子给后世留下很多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庄周梦蝶 、井底之蛙、庖丁解牛、邯郸学步越俎代庖等等。 《中国成语大辞典》收入庄子成语148条,有 些成语至今被人们经常运用。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罍[léi ]空之在大泽 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 ]米之在太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 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运,三王之所 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 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 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秋水》借两个虚构的神话人物河伯与北海若的对 话,形象地表达了庄子深邃的思想:人只有不断超 越自身存在与认知的局限,才能接近对世界的本真 即道的体认。 此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充分体现了庄子汪洋恣肆 的语言风格。
文章内容: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 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 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秋水》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 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 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译文: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 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 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 ,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 我夸耀呢?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 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 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 末之在马体乎?
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 年),姓庄名周,宋国蒙 (在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做过漆园吏 。
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 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 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 甘愿闲居独处。庄子认为 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 别,无论大小、贵贱、寿 夭、生死、善恶、得失、 荣辱都是相对的。
庄子的思想
“贻笑 狂妄
在己” 满志
大方” 盲目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 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束于教也。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 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 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 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 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你怎那么糊涂?你不是问我 “安知鱼乐”吗?说明你已知道我
是知鱼快乐的,你不是明知故问 吗?不过,我还是告诉你吧,我
是在濠河岸上知道鱼快乐的。
“知鱼乐”之辩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 一求真,一尚美; 一拘泥,一超然;
《庄子》简介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 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 《杂篇》十 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子 的门徒所著。
庄子秋水教案大学语文
课程:《大学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庄子《秋水》一文的中心思想,体会其深邃的哲理。
2.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4. 通过讨论、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秋水》的中心思想,把握庄子的哲学思想。
2.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1. 理解庄子“逍遥”思想的内涵。
2. 分析《秋水》中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寓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庄子·秋水》全文、相关背景资料、PPT课件。
2.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庄子是谁吗?请简要介绍一下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 介绍庄子及其哲学思想,引出《秋水》一文的背景。
二、阅读课文,分析内容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中心思想。
三、重点词语解析1. 介绍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 结合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讨论与分析1. 分析河伯和北海若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寓意。
2. 讨论庄子“逍遥”思想的内涵。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庄子·秋水》,那么请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
二、深入探讨1. 分析《秋水》中庄子对人生、自然、宇宙的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庄子“逍遥”思想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庄子哲学思想对人生、价值观的指导意义。
四、作业布置1. 阅读庄子其他作品,如《逍遥游》、《齐物论》等,进一步了解庄子的思想。
2. 写一篇关于《秋水》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庄子·秋水》,使学生了解了庄子的哲学思想,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中考文言文《秋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秋水》全文详细翻译(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考文言文《秋水》全文详细翻译秋水选自《庄子》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庄子为宋国蒙地人,但庄子思想上承老子,乃为楚学。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庄子秋水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庄子《秋水》赏析:《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文可分成七个片断,这里选用的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进而说明了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是受到严重局限的,人应该清楚自身的渺小和认识的局限性。
全文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为了讲清楚相对论的观点,作者首先用河神和北海若作了一个小大之比,一小一大对比十分鲜明,然而,北海若却不敢“自多”,因为他“比形于天地”,“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阐明了事物的相对性的观点。
《秋水》原文以及翻译
《秋水》原文以及翻译《秋水》原文以及翻译秋水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秋水》原文以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河伯与北海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阅读与阅读拓展——以《庄子·秋水》(节选)为例
内容外 , 一方 面还要介 绍相关的哲学知识及道 家文化 , 注意进行阅读的拓展 , 要 另一方面为 了增进学生对该篇进一步的理解深 化 , 可选取 日本著名 小说《 还 挪威的森林》 作为拓展 阅读材料 , , 这种研 究性 学习的方式 , 通过 阅读拓展基础上的拓展 阅读 . 引导
学生 如 何进 行 阅读 , 发 学 习兴趣 , 进 主 动 性 的 学 习 。 激 促 ’
掌握的“ ”要用其去赏析《 渔 , 挪威的森林》 。
华 是刻骨铭心 的 , 而 , 然 当他准备将其 呈现出来时 , 发现鲜 却
《 挪威 的森林 》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 的一部青春恋爱 明与模糊其实是相对 的, 是 在某些情况下 , 越是鲜明的 。却往往 小说 ,其中充溢着那种特殊的绮靡颓废 的情 调和消极悲观 的 越是模糊的。直子与渡边在木漉死后逐渐走到了一起 . 并且深 情绪, 小说 以一 个个片断相 连接 , 但并 不使人觉得 杂乱无 章 , 深相爱 , 但是小 说却 在第 一章 , 用总结性 的语气说 :我就觉得 “ 笔触平缓舒雅 而又动人心弦 ,作者举重若轻 的叙述技 巧登峰 非常难过。因为直子从来不 曾爱过我。” ] [可见爱与不爱 , , 爱与 造极 , 品背后 的技巧与思维方 式似乎不可 捉摸 , 作 而通过 《 秋 被爱的相对性 。
大学语文之秋水-PPT课件
教 学 重 点 作 者 简 介 内 容 述 评
背 景 简 介
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
艺 术 赏 析
思 考 练 习
朗 读 欣 赏
资 料 链 接
退出
教学目的
1.在理解文章内容 的基础上,了解庄子的哲 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使学 生能一分为二地评价庄子 的思想,培养其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 2.学习本文形象化 说理的风格。培养学生的 审美想象能力和对文学的 审美鉴赏力。
返回
内容述评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过河景与海景的对比,让河伯自识其 丑,以便顺势展开对“大理”的阐说。 第二部分是通过海若的话,反复阐说宇宙无限、人 的认识有限的“大理”,并对伯夷、仲尼的“自多”进 行嘲笑。 总括起来,在思想内容方面有下列三点特别值得深 入思考: 一、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二、关于庄子对儒家学说的批判。 三、关于庄子的相对主义。
返回
译文
秋雨不停地下,河水上涨,千百条河流都灌注到黄河,使黄河干流大大加宽。两岸之间, 河中小洲之上,相互望去,连牛马都辨认不清。于是乎河神欢欣鼓舞自满自足起来,以为天下 之壮美尽在于此了。顺河流东行,到达渤海,往东面望去,看不到水的边际,于是乎河神开始 改变自满自得的神态,望着浩瀚无边的大海对海神感叹说:“俗语说,‘闻知许多道理后,就 自以为没有人能及得上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人啊。我曾听说有以仲尼之闻见为少,以伯夷之 义为轻的人,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这等浩瀚无边,难于穷尽,假若不到你这里来,就 糟了,我将长久为深明大道的人所笑话。” 海神说:“井里的蛙不可以和它讲大海,因其拘束于所居土井;夏天的虫类不可以同它讲 冰,因其局限于季节;见识偏狭孤陋寡闻的人,不可以同他讲说大道,因其束缚于所受的教育。 现在你走出河流两岸,看见无边的大海,则知道自己的鄙陋,就可以同你讲说大道理了。天下 的水,没有比海再大的了,千万条河都流归于它,没有休止之时,而不盈满;从尾闾往出宣泄, 没有停止之时,而不空虚;不因春秋季节流入水量多少不同而变化,对陆上的旱涝也没有感觉。 大海超过长江黄河,没有办法估量、计算。而我未曾以此自我夸耀,因为我从天地那里具足了 形体,从阴阳那里秉受了生气,我在天地之间,如同小石块小树木在大山之中,正有自以为少 的想法,又哪里会自我夸耀呢?约计四海在天地之间,不也就象蚁冢在大湖泊中吗?约计中国 在四海之内,不也就象一粒稗米在大谷仓中吗?称谓物类数量叫作万,人只居其中之一;人住 满九州之地,凡谷物可以生长,舟车可以通行之处,皆有人居,个人只是众人中之一;人与万 物相比,不也就象一根绒毛末梢在马身上一样微小吗?五帝以禅让相传承的,三王以武力相争 夺的,仁人所担忧的,贤能之士所操劳的,完全都在这里了。伯夷辞让以博得好名声,仲尼谈 论以显示博学,这种自满自足,不就象你以前自夸黄河之水为多一样吗?”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篇一:译文翻译秋天来了,大雨应时而至,很多小河的水都汇集到黄河里面,水流冲击河里的小洲,激起奔腾的浪花,在两岸看去,分不清是牛还是马的形状。
黄河的河神河伯看到这种画面,洋洋自得,非常高兴,以为天下最美的东西都在自己这里了。
他顺着黄河向东游行,到了北海,再向东一看,看不见水的边际。
于是河伯羞愧地转过脸来,抬头看着北海的海神若,叹口气说:“乡间有人常说:‘听了一百种道理,觉得都不如自己’,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我还曾听说有一种人,在他们看来,孔子的见识也很短浅,伯夷的道德也不高尚。
一开始我并不相信有这样的高人,现在我见到你(所管辖的北海)一眼望不到头,(才知道你就是这样的高人)。
我若是不到你这里来,思想就会很狭隘很危险了,就会经常被通晓大道的高人笑话了。
”北海之神若回答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生命长短的限制;乡间的百姓,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所受教养的制约。
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一下子就)认识到自己的鄙陋,那就可以和你讨论大道了。
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大河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但是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水不断从海底的尾闾流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但是大海却永远不会干涸;无论春天还是秋天,水涝还是干旱,都不会感觉到海水的变化。
从这点来看,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是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的。
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我知道自己受形于天地,得气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块石子、一棵小草在大山之中。
我正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太渺小,又哪里会因此自满自足呢?想一想看,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也像大泽之中小小的蚂蚁洞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也像巨大的粮仓之中细碎的米粒吗?世间的事物有千万种,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中国九州中生存着很多人,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外篇】
骈拇 马蹄 胠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达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杂篇】
庚桑楚 徐无鬼 则阳 外物 寓言 让王 盗跖 说剑 渔父 列御寇 天下
《秋水》借两个虚构的神话人物河伯与北海若的对 话,形象地表达了庄子深邃的思想:人只有不断超 越自身存在与认知的局限,才能接近对世界的本真 即道的体认。
问题*:根据选文,针对人认识世界的过程和特点 ,说明一下庄子的理论观点。
中心思想:事物发展、变化无穷,不能静止、割裂 地看问题。
“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 故”。
量无穷:物量是大与小的统一,无论从大小哪方面去 观察,都是不可穷尽的,言其大,还有比它更大者; 言其小,还有比它更微者。因此,不能执著于某物之 大或小。
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
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
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 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 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 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运,三王之所 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 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 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
“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 末,可乎?”
*北海若曰: 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
文章主旨:宇宙无限, 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 客观限制是有限的, 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 要不断开拓进取。
文章写作特色:
第一,采用了寓言的形式,使抽象的道理变的生 动形象;
第二,采用了对话形式,北海若的话代表了庄子 的思想,黄河伯的话代表了庄子要批判的思想!
此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充分体现了庄子汪洋恣肆 的语言风格。
主题思想*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jīng)流之大,两 涘(sì)渚(zhǔ)崖之间(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 ) ,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 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时无止:时间是永恒向前,无有止息之时。
分无常:一个人的名分,地位不是恒常不变的,贫宫 贵贱,上下尊卑等等,都处在变化的过程中,分,名 分、地位之意。
终始无故:终而复始,无有穷尽,故无端倪,故,端 也,又,故与固通,固定之意。
文章内容: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 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 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 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shǎo)仲尼之闻而轻 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nán )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吾长
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 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 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 与语大理矣。
《庄子·秋水篇》
庄子
(约前369年—前286 年)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 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哲学思想体系 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 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 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 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罍[léi ]空之在大泽 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米之在太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