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合集下载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PPT课件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PPT课件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美心 理学家孟禄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 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前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
象征性
.
宗教性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校长负责制---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 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
.
第二节 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职能部门
校办
教务处
政教处
教研室
年级组
.
总务处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的概念
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的概念
最早将教和育结合的是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产生于人类的 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 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
.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
.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 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是新教师,他们关注自己的生存适
应性,担心:“学生是否喜欢”“同事如何看
我”“领导觉得我干得咋样”等等
2
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班级的大小、 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
.
第六节 教育科学研究
.
第六节 教育科学研究
.
第六节 教育科学研究
.
.
第三节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作用 个体发展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教育基础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教育基础

第一章教育基础1.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2.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3.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公认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对班级授课制做了充分的理论论证,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

4.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5.1762年,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6.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

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方式可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根据观察情境条件可分为自然情境中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根据观察的实施方法可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8.文献综述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正文和主要文献目录四个方面。

9.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10.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儿童的发展为目的,反对教师中心论。

杜威主张的思想被称作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11.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的体现是非制度化教育。

12.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1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有: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为主。

14.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三课时。

15.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1999年正式启动的第八次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

16.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17.课程改革就是要通过改变课程内容,使之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

18.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思想观念的活动。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活动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指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一项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①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自觉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③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④教育活动中存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个要素之间的矛盾作用→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就存在教育历史性:不同时期有不同教育特点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但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教育具有继承性②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③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4.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所有宗教都支持这种观点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的行为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地模仿美国孟禄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5.教育的发展→古代教育1.奴隶社会教育●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就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生产劳动脱离中国夏代: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国学乡学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兴起教育里程牌儒家、墨家百家争鸣欧洲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培养军人与武士雅典教育:培养多方面发展人才2.封建社会教育中国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专制主义宋代: 程朱理学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明清:八股文阶级性等级性死记硬背崇尚书本个别教学欧洲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僧侣僧侣封建主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举(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培养骑士世俗封建主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近代教育●国际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学校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世俗化●教育法制化→现代教育资本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为劳动人民提供入学机会社会主义教育:教育权由劳动人民掌握没有阶级性全民性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终身化保罗朗格朗提出活到老学到老●全民化●多元化●现代化●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自由化师生关系民主化教育活动教育内容组织民主化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2.教育学萌芽阶段教育学萌芽阶段:孔子:有教无类兴办私学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学记》中国古代、世界古代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墨翟: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学以致用量力所能致教与学不可分割苏格拉底:雄辩产婆术西方启发式教育希腊柏拉图:《理想国》--最好的一部教育著作(卢梭赞)最早提出“寓学习于游戏”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希腊昆体良: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罗马3.教育学创立阶段培根:英国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卢梭:法国《爱弥儿》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教育观性本善康德:德国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一体化教育心理学化洛克:英国“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的缘故主张绅士教育把德行放首位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 1806《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新教育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4.教育学发展阶段(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苏联《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凯洛夫苏联《教育学》公认为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马卡连柯苏联《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思想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2)现代教育理论赞可夫:苏联《教育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布鲁纳:美国《教学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功能概念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未来一代的重要途径。

在探讨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深入了解教育的基础知识,这是构建教育体系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育的定义广泛而多样。

从广义上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而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起源有着多种学说。

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心理起源说则强调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则指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这些学说都从不同的角度试图解释教育的产生,但都有其局限性和合理性。

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原始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师。

随着社会的进步,古代社会出现了学校教育,如我国的私塾和西方的教会学校。

但这时的教育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到了近代社会,教育逐渐普及,公立学校兴起,教育的目的也更加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现代社会的教育则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的民主化、个性化和终身化。

教育具有多种功能。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

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教育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适应社会生活;个性化则是指教育要尊重个体的差异,发展个体的独特性。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教育可以通过培养人才为政治统治服务,促进经济的发展,传承和创新文化。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密切。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同时,教育也对社会具有反作用,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知识与能力 - 第一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 - 第一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二章:中学教育第三章:中学教学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七章:中学德育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发展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含义(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就是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是承担教的职责、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2.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3.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4.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三、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高频考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种中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选择题高频考点)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四、教育的起源(选择)(一)教育的起源代表人物需记忆1.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由来: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教育三合力或者教育的基本形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导),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了主导作用1.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1.3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中介,它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教育内容: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等教育手段:讲授法、演示法等4、教育的属性(单选、辨析)4.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比如:父母教育子女要孝敬老人。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及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考点:有目的——说明偶然习得的行为不属于教育。

培养人——说明动物界不存在教育社会活动——教育是在后天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先天本能不属于教育。

比如:婴儿吸奶属于先天本能,它不属于教育;4.2教育的社会属性(6种)✧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持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例如: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历史性: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不同,教育也就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内容和形式。

例如:汉代崇尚儒家思想,独尊儒术;秦代崇尚法家思想,焚书坑儒。

✧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后一历史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历史时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

例如:“长善救失”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并未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过时。

✧长期性:是指在人才培养的周期上,时间比较长,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和政治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验的基本途径。

2、教育的内涵★★★(1)广义的教育:包含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3、教育的出处——《孟子·尽心上》二、教育的属性★★(一)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向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5、总之,教育是人的活动,是培养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2、教育具有历史性。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教育具有继承性。

当前教育与以往教育有渊源,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当教育落后于政治经济时,这时教育对政治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当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时,教育对政治经济发展起催生作用;教育的社会属性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但又与社会发展不同步三、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向他人施加影响的人,学校教师时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受教育者的积极活动是好的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②教育措施(手段)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涵义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2. 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的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 教育者学校老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2. 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3. 教育影响教育影响,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教育的本质属性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 教育的社会属性a. 教育具有永恒性b. 教育具有历史性c.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三个方面: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 教育的起源a. 神话起源说b. 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生物学说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c.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d. 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有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2. 教育的发展历程a. 原始社会的教育该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是一种生活教育。

b. 古代社会教育(1) 奴隶社会教育中国:夏,商,西周,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我国就出现了学校教育。

西方教育古希腊教育: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培养体格强壮得军人和武士,雅典教育的目的是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综合能力,成为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古印度教育:主要表现为宗教教育的盛行。

古埃及教育: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埃及教育最典型的特征。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1教育的概念1.2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3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心理起源、劳动起源)1.4 教育的发展1.4.1 原始教育1.4.2 古代封建教育古代中国:1、夏代我国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2、西周之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3、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儒、墨两家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4、西汉汉武帝采取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实行思想专制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

5、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6、清光绪帝时,科举制度才被废除。

儒家——起源于东周春秋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

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

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

墨家——春秋战国时期ˇ百家争鸣ˇ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

创立者为著名思想家墨子(墨翟[音笛dí])。

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与儒家观点尖锐对立。

天下皆白,唯我独黑,非攻墨门,兼爱平生。

是其至理名言。

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杨朱为主要代表。

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收入《礼记》中)。

《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西欧1.4.3 中世纪教育1.4.4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1.4.5 近代教育1.4.6 20世纪后的教育总结:一、古代教育的特征1、阶段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二、20世纪后教育的特征1、终身化2、全民化3、民主化4、多元化5、现代化三、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一、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四、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五、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1.5 国内外著名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诺洛克赫尔巴特杜威1.6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6.1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6.2 教育与生产力水平1.6.3 教育与人口1.6.4 教育与文化学校文化(学校物质文化(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核心】(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学生文化(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5、调适性)1.7 教育与人的发展1.7.1 人的身心发展:生理&心理(生理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包括认知和意向,认知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意向包括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1.7.2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2)外铄论(杜威,洛克,斯金纳)美·华生·心理学家·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7.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差异性1.7.4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遗传和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在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在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2)环境3)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3点1.8 义务教育制度1.8.1 基本情况1986年7月1日,《义务教育法》实施,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 教育的生产与发展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 尽心上》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家庭教育(最主要) 广义: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 社会教育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学校教育(占主导) 狭义:(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 教育者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构成 受教育者 (儿童,少年,青年,成人教育中的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要素 教育影响 (教育内容,教育措施)是教师的工具,是学生的学习对象教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区别其他的根本特征,教育质的规定 育 社会 永恒性:人类特有的 只要人类社会在就存在教育 (无处无时不在) 的 历史性:性质、目的、内容不同 属 教育具有继承性性 属性 相对独立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政,道,哲,宗,文,法 教育落后于政治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超前于政治 教 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第一个提出的起源说育 观点:教育是动物的本能的 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说 代表:(法)利托尔诺,(美)桑代克起 心理起源说→观点:教育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美)孟禄《教育史教科书》 源 劳动起源说→观: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代表:(苏)米丁斯基、凯洛夫 运用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发展的唯一途径。

发展过程:1,原始社会教育 特点:①有一定目的,但不严密;②无阶级性;③以生活经验为主;④教育手段:言传身教,口耳相传,无文字;⑤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⑥”生活教育”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奴隶社会2,古代社会: 封建社会奴隶社会: ①中国:夏、商、西周 设痒序校;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目的:学在官府政教合一 ②西方②西方(教会学校骑士学校)古代学校教育特征:①古代产生了学校;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③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等级性;④适应古代思想文化发展,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象征性;⑤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一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一章

创立阶段的思想·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教育学之父”。1632年发表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其观点概括: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 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 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先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 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由一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但是,教育对政治经济 制度也有积极的反作用。表现在: 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通过教育,宣 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 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 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 会政治关系。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对教育 具有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卢梭
卢梭法国思想家,代表作《爱弥尔》,倡导自然教育和儿 童本位教育观。
康德
康德在1776年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
裴斯泰洛齐
瑞士教育家,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 他的主要思想的概括: 第一、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第二、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第三、提倡感情教育,爱的教育; 第四、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文化
狄尔泰
利特
实用主义
杜威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马克思主义 米丁斯基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教育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教育与政治、经济相互制约又相互独立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当代教育在维护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教育与社会相对应
批判 鲍尔斯 人们对事实上的教育不公平丧失了“意识” 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教育现象充分利益纷争
产生:殷周时期
西周:周天子在官府建小学
春秋战国:孔子兴私学
隋唐以后:官办小学和私办小学
4-2 近现代小学教育

19世纪80年代后,新式小学兴起
近代小学开端:1878年张焕纶上海创办正蒙书院内设小班----私立; 最早的公立小学:1897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该校四院 中外院即为小学; 清末小学:1904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5年 民国小学:1912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初小4年,高小3年, 1919年改为小学6年前4年初小,后2年高小
2-1 教育的概念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 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2-2 教育的定义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
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 把教育看作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两个耦合的过程。
强调教育的“活力性”,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过程中起
“促进”和“加速”的作用。强调教育行为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等背景。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1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师_0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1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师_0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知识与能力——第1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师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涵义 1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培养人的活动。

2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 狭义的教育: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学校教育。

4 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8)教育水平低,专业性和集中性不强。

(一)教育者。

对受教育者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1 / 4作用的人。

教育者的主体:学校教师,最直接的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

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的对象: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

(三)教育影响。

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两者联系起来的纽带。

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四)三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一)教育的起源 1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19 世纪法国利托迩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希能。

主要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局限:混淆了动物本能的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最新资料推荐------------------------------------------------------ 2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孟禄《教育史教科书》。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单选1、“教育”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狭义、主导)3、△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4、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5、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6、△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7、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这也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8、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9、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神话起源论10、生物起源论:法·利托尔诺、美·桑代克、英·沛西·能,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存在教育活动,11、心理起源论: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12、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都是错的13、劳动起源论: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14、交往起源论:叶澜《教育原理》15、家庭教育:先导性、生活性、感染性、针对性、终身性16、社会教育: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17、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形式的稳定性18、原始社会教育产生条件:劳动的进行(最根本)、语言的形成(必要)19、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在生产劳动中进行、(△没有阶级性、水平低下)20、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21、△学校产生条件:社会生产水平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人22、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学在官府、政教一体、官师合一)、礼乐为中心、六艺教育春秋战国:私学、百家争鸣△两汉:太学;隋唐:国子监、六学、两馆宋:四书五经△清:废除科举制(1905)23、国外古代教育的发展古印度:婆罗门,《吠陀》是主要教育内容,僧侣是唯一教师古埃及:以吏为师(以僧为师/以书为师是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以法为教古希腊:(雅典教育)政治家和商人,在西方最早形成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斯巴达教育)军人和武士,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教育)七艺,包括三科四学;(骑士教育)骑士七技24、古代教育的特征:(△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了统治阶级的工具);与生产劳动脱离,具有非生产性;接近性出现并不断强化;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传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25、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终身化(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26、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推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两个方面,有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流动功能二、辨析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2013上】(定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1、教育的本质属性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教育活动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活动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学校产生的条件(奴隶社会时期):(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有了记载和传递间接经验的工具(4)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3、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体制5、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者教学方法的使用6、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传递、整理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提升和选择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7、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或者物质前提。

原因:第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和可能性;第二、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人的发展进程;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2)环境:第一、环境是人发展的现实基础;第二、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对象、手段、资源和机遇;第三、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3)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的作用。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1章第一节(中学教师资格证)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1章第一节(中学教师资格证)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学基础知识●●主讲:韩南南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导航:●1、本章作为教育学基础知识部分,知识点较多,主要在于知识识记部分,覆盖面也大。

考试中主要以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2、在复习时,考生需要注意识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比如:教育及教育学概念,著名的教育家、国别、代表作等,理解教育和教育学发展的特点,近代教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节学校教育制度●第四节教育目的●第五节教育研究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一、概述●(一)教育的概念●1、由来●“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教育知识与能力●2、教育的概念●广义的: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它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等。

●狭义的: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知识与能力●(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1. 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教师、父母、社会媒体、其他人员●学校教师是主体● 2. 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 3. 教育影响(中介):●(1)教育内容;(2)教育措施教育知识与能力1、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和()A.教育材料B.教育内容C.教育环境D.教育信息解析:B。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包括教育措施和教育内容,因此,选B。

2、在教育的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 教育者B 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措施解析:A。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教育的组织者、计划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教育
特点: 一相两生三没有 一相: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两生:为了生产和生活 三没有:没有独立形态、没有专门人员和场所、没有阶级性 古代社会教育: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特点:
1) 产生了专门的学校
2) 非生产性: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 阶级性:为统治阶级服务 4) 等级性:学校分为不同等级
5) 适应思想文化发展: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教育具有身份等级区分意义)
近代教育 特点: 公义俗法 公-公立教育崛起 义-初等 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俗 -教育内容的世 俗化 法-依法治教
★★★
萌芽时期的西方教育思想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
杜威(美)
马克思主义教学思想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克鲁普斯卡娅(苏)著有《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凯洛夫(苏)
《教育学》,公认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论述了全面发展马卡连柯(苏)
《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旨在提出对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核心是集体主
义教育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西方现代教育理论
赞可夫(苏)《教学与发展》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发展性教学理论五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时所有学生得到一般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苏)《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全面和谐教育思想: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布鲁纳(美)《教育过程》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学习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发现学习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力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种)掌握学习:给以最佳教学和足够时间,多数学习者能取得好成绩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论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智力发展的阶段#布鲁姆的理论是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来源
蔡元培教育思想: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人世楷模(毛泽东)】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和杜威区别)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万世师表(宋庆龄)】黄炎培
职业教育的先驱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中国现代教育理论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1)课题选择
2)查找文献资料
按文献功能可分为事实文献(事实证据)、工具文献(检索指导)、理论文献(理论知识)、政策文献(政策依据)、经验文献
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1)进行内部和外部评论2)全面准确地检索文献3)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3)设计研究
4)研究实施和资料收集
5)资料的处理和分析
6)研究报告的撰写
7)课题结题
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
题目、引言、正文、讨论和建议、结论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
2 个决定】
#生产力是决定教育规模和速
度的根本性因素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
#校园文化的隐形文化包括校
风、班风、人际关系等
#校园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
园文化的核心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
★★
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及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目的的变化
1957 年颁发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
1958 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规定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999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以提高国
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四有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一宗旨、两重点、四有、全面发展)
2006 年(?)提出要培养四有青年
2001 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依据:2001 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
五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德育的意义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
件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实现教育
目的的重要保证
★★
美育的意义
促进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体育发展,有健身怡情的效果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
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