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会焦虑的关系
关于大学生群体社交焦虑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群体社交焦虑问题的文献综述一、研究目的及意义社交焦虑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严重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交焦虑”一词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身存在社交焦虑的问题。
其中,大学生群体的社交焦虑问题最为普遍,该问题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交往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探究 “社交焦虑”发展和作用的影响因素,寻求破解预防之法,明确救赎发展之道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已掌握的资料显示,不同理论领域学者开展众多了关于社交焦虑产生的因素和作为中介作用的研究。
1、注意偏向在社交焦虑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研究表明,有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注视时间较长,表现出注意解除困难。
以愤怒面孔为实验材料考察有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在不同负性情绪唤醒度条件下的注意解除困难特征。
有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对高唤醒度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解除难度更大。
2、高、低社交焦虑者的显著区别在于内因自尊特性。
内因自尊可分为两个维度,即对自我的认同程度和对他人的看法。
相对低的内隐自尊(对自己积极不足)、相对高的内隐“他尊”(不消极看待他人),可能正是这种削弱的自我偏爱倾向,才是社交焦虑的核心症结。
3、相对剥夺感对社交焦虑有正向预测。
核心自我评价可以负向预测自我剥夺感;自我关注调节了核心自我评价对相对剥夺感与社交焦虑的中介机制的后半路径。
对于低核心自我评价的个体,其相对剥夺感较高,对自我多有消极的认识,要尽可能降低其自我关注水平;而对于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个体,其相对剥夺感较低,可以适当提高其自我关注水平,关注自己积极的一面,减少社交焦虑程度。
4、社会自传体记忆对于社交焦虑程度有直接影响。
高社交焦虑者作为旁观者的社交自传体记忆存在消极偏向,进一步形成负性自我概念;高社交焦虑者作为旁观者的社交自传体记忆具体化程度偏低,不利于个体从经验中学习。
5、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既可以直接负向预测社交焦虑,也可以通过拒绝敏感性、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以及二者的链式中介影响社交焦虑。
10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10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一、概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研究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或实现目标的能力的信念和期望,对于大学生的学业成就、职业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也能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十年来,我国学者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们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效果。
这些研究不仅涉及到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效能感,还包括社交自我效能感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自我效能感概念界定自我效能感,源自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的能力的信念和期望。
在学术研究中,自我效能感被看作是个体动机、行为和成就的重要中介变量。
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在教育、职业、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成就、职业发展乃至整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对于大学生而言,自我效能感主要体现在他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社交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和信心。
这些评价不仅影响着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选择和努力程度,也关系到他们面对挑战时的心理适应和应对策略。
深入研究和理解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内涵、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学者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这些研究不仅探讨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和结构,还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为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我 效 能感 越 来 越 受 教 育 学 家 , 格 心 理 学 家 和 临 床 心 人
理 学 家 的 关 注 , 项 调 查 研 究 [[ 明 : 多 5 表 ] 自我 效 能 感 的 高 低 与 学 生 的 学 习 及 身 心 健 康 密 切 相 关 。 在 学 习 方面 , 自我效 能 感 会 影 响 学 生 学 习 的 动 机 、 与 教 学 参
不存 在 显 著 差 异 ; 学 生 一 般 自我 效 能 感 和 社 交 焦 虑 呈 显 著 的 负 相 关 。 大
[ 键词] 大学生 ; 关 一般 自我 效 能 感 ; 交 焦 虑 社 [ 中图分类号] 8 9 B 4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0 36 2 (0 0 0—1 80 ] 0 —1 1 2 1 )60 3—3 1
信 念 。它 涉 及 的 不 是 工 作 和 行 为 技 能本 身 , 是 个 体 而 对 自己能 否 利 用 所 拥 有 的技 能 去 完 成 工 作 和 行 为 的
自信 程 度 口 。 自我 效 能 感 是 班 杜 拉 整 个 社 会 认 知 理 ] 论 的支 点 , 是 社 会 学 习理 论 社 会 应 用 效 果 的 关 键 。 又 德 国 临床 和 健 康 心 理 学 家 R l S h re 认 为 有 一 af c waz r 种 一 般 性 的 自我 效 能 感 存 在 , 指 的是 个 体 应 付 各 种 它 不 同环 境 的挑 战或 面 对 新 事 物 时 的 一 种 总 体 性 的 自
自我 效 能 感 是 1 7 9 7年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班 杜 拉 在
( 9 6 , 根 据 发 病 年 龄 以 及 害 怕 对 象 的不 同 , 恐 16 )他 从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教育现代化·2016年821281教育现代化·2016年12月第38期调查及研究报告一 研究方法(一) 被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以江西中医药大学四个年级学生为被试, 发放问卷618份, 回收问卷592份,有效问卷571份,有效回收率达92.39%。
具体见表1。
表1 有效问卷被试的构成年级总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性别男59656571260女97677572311专业文58627973272理98706170299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独生33202323106非独生123112117113465城乡农村11598112119131城市41342828440总计156132140143571(二) 研究工具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最初是由德国柏林大学的学者Shwarzer 及其合作者于1981编制的,后来由中国学者张建新和Shwarzer 于1995年修订成中国版本的GSES。
[1]量表共 10个项目,采用4级计分:1=完全不正确,2=有点正确,3=多数正确,4=完全正确。
量表的总分介于 0~40之间;分数越低,表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弱,反之则越强。
王才康等人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各个因子和总分的相关都在0.60以上。
[2]中文版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7;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呈负相关,证明中文版的GSES 有很好的预测效度[3]。
2.交往焦虑量表该量表由Leary编制,中文版对原量表未作修订。
[4]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 0.81,重测系数为0.78,信度良好;该量表与社交苦恼及回避量表的相关为0.66,与焦虑自评量表的相关为0.29,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社交焦虑研究的有效工具[5]。
量表条目使用五级计分方式,总分最低15分,最高75分,分数越低,社交焦虑程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3.社交能力诊断量表采用该量表中的社交能力自测表,量表共30个项目,采用5级制计分,量表总得分可说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总分介于 -60~60之间,分数越高,人际交往能力越弱,反之则越强。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的关联性研究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的关联性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成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联性,并进一步分析影响这一关联性的因素。
1.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影响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网络中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支持和关爱。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社会支持有利于大学生缓解压力。
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困扰时,能够获得他人的理解、支持和鼓励,从而减轻负担,提升心理韧性。
其次,社会支持有助于大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通过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大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心,更加积极地应对挑战。
因此,社会支持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2. 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够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首先,自我效能感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具有重要作用。
当大学生面临困境时,能够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可能积极应对挑战。
其次,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成就动机产生积极影响。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更容易制定目标、努力学习,并能够坚持到底,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于促进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3. 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的关联性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积极的关联性。
社会支持既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可以通过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和学习动机而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
研究发现,获得他人的支持和认可,能够促使大学生对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产生肯定,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另外,社会支持还能为大学生提供资源和信息,增强其应对挑战的能力,从而间接提升自我效能感。
因此,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重要的关联性。
4. 影响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关联性的因素在研究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关联性时,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影响因素。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特质焦虑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苦方式对应激的影响给予忍受。嘲 目前使用最普遍 泛的适用性 。近年来 ,S S已经作为咨询 门诊 中 A 的 概 念 是 Ma ey对 应 对 的 概 念 。 本 研 究 采 用 了解焦虑症状的一种 自评工具 。 tn h
Ma ey提 出 的应 对 方 式 的 概 念 ,应 对 方 式是 基 tn h 理 及行 为 的处 理方 式 。
11对象 .
的方法 ”等 ;而消极应 对纬度 由条 目 1— O 3 2 组 成 ,重点反映了消极应对 的特点 ,比如 “ 通过吸
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 抽取某综合性大学大学生 4 0 5 ,男 女生各半 烟喝酒来解除烦恼 ”和 “ 迹改变现状”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重测相关系数 为研究对象。 为09 【 . ,o 系数为 09 ;积极应对分量表 的 d 8 . 0 系数为 0 9 . ;消极应对分量表的 系数 0 8 8 .。 7 数据分析采用 SS 1.版 中的 t P S7 0 检验、方差 () 一 般 自我 效 能 感 量 表 ( S S 。 由 1 G E) Sh a e 以及 他 的 同事 于 18 年 编 制 完 成 ,开 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cw r r z 91
虑指个体 由于预期不能达到 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 义 : 所有认知和行为上对要求的掌握 、减少和容 碍 的威胁 ,使其 自尊心和 自 信心受挫 ,或者使其 忍 的努力[ a ey 7 】 t n 等则在 以上观点的基础上提 。M h
作者简介 :吕卡 ,辽宁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读 研究生 。
我效能感 、特质焦虑和应对方式的特点 ,分析一 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纬度 ( 分量表)组成 ,
0个条 目。积极应对纬度由条 目 1 1 组 —2 般自 我效能感、特质焦虑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共包括 2 成 ,主要反应了积极应对 的特点 ,比如 “ 尽量看 到事物好的一面”和 “ 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 1 对 象与方法 .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作者:侯杰来源:《卷宗》2017年第13期摘要:对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减少大学生初入社会极容易出现的社交焦虑的现象,降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
并且从自我效能感方面给予大学生恰当的提议,能够提出有关减少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合理的建议。
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很好的降低社交焦虑的水平。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大学生1 引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心理学家们日益关注社交焦虑的研究,社交恐怖症在国际公认的诊断分类系统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DSM- Ⅲ将社交恐怖症作为“焦虑性障碍”的一个类型被沿用至今。
郭晓薇( 2000)认为,社交焦虑是指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
其基本表现是:害怕与别人对视,害怕被人注视,怕自己在人前有丢面子的言谈举止,怕当着人面吃饭、书写等。
综上所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在社交焦虑概念的界定方面,都是从行为、主观感受和认知三个方面来考虑的,而且绝大多数学者都将社交焦虑障碍与社交恐怖症等同[1]。
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最早提出,是其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人们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德国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Schuarzer 认为有一种一般性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指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是一项重要的人格特征[2]。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心理学家们日益关注社交焦虑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社交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交焦虑的成因研究、社交焦虑的干预及疗效评估以及对社交焦虑的测量。
国内外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多集中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网络交往中的焦虑、压力所起的作用,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状态焦虑、以及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
【开题报告】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交焦虑的关系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一)研究目标 1.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AES)、应付方式问卷、交往焦虑量表(IAS)了解 当代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社交焦虑的特点和状况。 2.探讨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交焦虑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3.研究自我效能感和应付方式的相关维度。 (二)主要内容 1.国内外主要研究的整理与分析 (1)分析国内外关于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交焦虑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发展趋 势和研究方法。
(2)整理分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交焦虑等有关因素的研究。 2. 探讨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交焦虑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1)收集整理文献资料。 (2)确定测量工具。 (4)选取四所大学的学生对被试进行测验。 (5)对自变量的各个维度与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因变量是否显著受自变量 的影响且具体受自变量的哪些维度的影响。 (6)运用统计方法检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交焦虑的关系。 3.论文提纲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问题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工具 3 结果分析 3.1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交焦虑统计描述 3.2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交焦虑的相关分析 3.3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交焦虑的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的影响 4.2 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的影响 4.3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 曾荣侠.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河南大
大学生社交效能感的评估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社交效能感的评估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大学生的社交效能感及其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
社交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在社交互动中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社交任务、达成社交目标的信念和预期。
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交效能感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日常人际交往,更与他们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息息相关。
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社交效能感和社交焦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以明确当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接着,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收集大学生在社交效能感和社交焦虑方面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揭示大学生社交效能感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交效能感,降低社交焦虑,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的社会发展。
本研究也期望为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文献综述社交效能感是个体在社交情境中对自己有效应对和达成目标的信念和期待,而社交焦虑则是个体在社交场合中产生的担忧、不安和恐惧情绪。
大学生作为社交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社交效能感和社交焦虑的关系受到了广泛关注。
关于社交效能感的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其定义和测量。
Bandura(1977)首次提出了社交效能感的概念,并开发了相应的量表。
后续研究则进一步探讨了社交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如个人特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
这些研究为理解社交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于社交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等方面。
社交焦虑的产生被认为与个体的自我认知、他人评价、社交技能等因素有关。
一些研究还发现,社交焦虑与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自尊心低下等存在关联。
针对社交焦虑的干预策略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等。
关于社交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多数研究表明二者存在负相关。
浅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完美主义及可能自我的关系论文
浅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完美主义及可能自我的关系论文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班杜拉认为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
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完美主义及可能自我的关系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完美主义及可能自我的关系全文如下:“自我效能感( Sense of self - efficacy) ”一词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1977 年提出,主要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达到某种结果的预期,属于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念或信心。
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往往会影响个体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以及学习动机等。
完美主义( Perfectionism) 是一种力求完善、完美完成任务的人格特质。
早期的完美主义主要测量个体对自我的过高要求,即个人标准。
后来的完美主义内涵呈现多元化趋势,如Frost 等人认为完美主义包含担心错误、个人标准、父母期望、父母批评、行动疑虑和条理性等6 个维度[6]; 訾非将完美主义分为积极完美主义和消极完美主义两种倾向,并分别编制了积极完美主义量表和消极完美主义量表。
可能自我的概念首先由Markus 和Nurius 在1986 年正式提出[9],主要指个体如何思考其潜力和未来形象的自我概念或有关未来定位的自我描述,即想要成为的自我( 希望自我) ,可以成为的自我( 预期自我) 和害怕成为的自我( 恐惧自我) 。
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 Self - discrepancy theory) 认为,个体自我概念包括3 个部分: 理想自我( Idealself) ; 应该自我( Ought self ) ; 现实自我( Actualself) [10]。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最新作文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国内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很多,但是关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比较薄弱。
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压力、焦虑、应付、乐观、幸福感、学习适应性的关系上,而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直接关系的研究凤毛麟角。
因此,该研究直接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探讨,以丰富这方面的实证研究。
该研究假设: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及其各因子在年级、性别、专业和独生子女方面均存在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式及其各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二、对象及研究方法该研究以聊城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中随机选取被试。
回收有效问卷110份。
每份问卷均由《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组成,并配有答题纸。
本次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50份,回收率100%。
由于统计学差异检验需要和被试的态度不端正等原因,在回收的150份问卷中,剔除无效问卷40份,保留110份有效问卷。
有效率73.33%。
通过统计有效被试人数为110名。
将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16.0进行数据录入与管理,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一)被试的总体状况该研究首先对被试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总体水平进行了测试,然后分别对被试的应对方式的6个因子进行了初步统计。
结果发现,应对方式整体平均分为34.11,标准差为7.63。
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分为26.45,标准差为3.99。
(二)被试在调查变量上的差异检验对不同性别的被试进行差异检验(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其中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和幻想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0.05)。
对不同专业的被试进行差异检验(t检验),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应对方式、自责应对方式、求助应对方式、幻想应对方式、退避应对方式和合理化应对方式在文理科专业上差异不显著(p>0.05)。
医学生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应对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应对方式
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策略,包括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回避应对等。
分类
应对方式可以分为适应性应对和非适应性应对,前者包括积极解决问题、寻求帮助等,后者包括逃避 、否认等。
考试焦虑的概念及影响
考试焦虑
测量工具与变量定义
测量工具:自我效能感量表、应对方式 量表、考试焦虑量表
考试焦虑:指个体在考试前和考试过程 中出现的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反应 。
应对方式: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 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策略。
变量定义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 和判断。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数据收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 进行施测,并保证被试者理解并同意参与。
在当前医疗环境和学业压力下,医学生的心 理状态对其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对方 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有助于了解 医学生的心理状况,为教育者和医 学界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
研究意义
01
深入探讨医学生自我效能感、 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之间的内 在联系,丰富心理学研究领域 的知识。
应对方式对考试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 预测作用(β=-0.35,p<0.01)。
在控制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后,发现它们对考试焦虑的联合解释 率为26%。
05
讨论与结论
讨论
自我效能感对医学生的考试焦虑具有显著影响。高自我效 能感的医学生更自信,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压力,从而减 轻焦虑。
应对方式对医学生的考试焦虑具有显著影响。积极应对方 式有助于医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压力,从而减轻焦虑;而 消极应对方式则可能增加医学生的焦虑。
大学毕业生的状态焦虑与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March 2011,Vol.27,No.3大学毕业生的状态焦虑与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倪海,蔡蓉【中图分类号】R193,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982(2011)03-0204-03【摘要】目的探索大学毕业生状态焦虑与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方法以597名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状态焦虑量表为测量工具,通过t 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低焦虑组和高焦虑组的自我效能感总分分别为29.42ʃ5.58分,24.07ʃ5.7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低焦虑组和高焦虑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分别为40.70ʃ4.91分,37.99ʃ6.15分,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 <0.01)。
状态焦虑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和-0.20,两者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进入了以状态焦虑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为-0.680和-0.240。
结论低焦虑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显著高于高焦虑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状态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文理科专业背景是状态焦虑显著的预测变量。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状态焦虑Relation between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and state anxiety of college seniors NI Hai ,CAI Rong .StudentsCounseling Center of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2,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xiety and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of col-lege seniors.Methods GSES ,SSRS and SAI were used to assess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and state anxiety for 597graduate students.Data was analyzed by t-Text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statistical methods.ResultsThe scores ofself-efficacy of lower and higher state anxiety group were 29.42ʃ5.58,24.07ʃ5.78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The scores of social support of lower and higher state anxiety group were 40.70ʃ4.91,37.99ʃ6.15respectively.The former significantly exceeded the later group.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state anxiety and self-efficacy ,state anxiety and social support were -0.46and -0.20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that regression coefficient were -0.680and -0.240respectively ,influenced state anxiety in regression equation.Conclusion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of lower state anxiety group exceeded that of higher state anxiety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and state anxiety.State anxiety wa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by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and arts or science background.【Key words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Anxiety【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北京100192【作者简介】倪海(1974-),男,天津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第41卷第5期2020年10月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Vol.41No.5Oct.2020收稿日期:2020-09-15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Q2016D44)作者简介:张文江(1980—),男,河北邢台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王翠艳(1977—),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张文江,金媛,王翠艳(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摘要:为了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基本情况及三者关系,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21.0处理与分析数据。
结果发现:(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及积极应对在大学生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总分在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应对在年级上差异显著;(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3)心理韧性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消极应对之间起遮掩作用。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应对方式,还可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应对方式。
关键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大学生中图分类号:B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683(2020)05-0102-06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有重要影响,一直是大学生心理研究的热点。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概念演化而来,指的是个体对自身能控制和调节情绪状态到什么水平上所持有的一种自信程度[1]。
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的影响研究
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的影响研究社交焦虑是指一种人们在社交场景中体验到的强烈不适和紧张感,常伴随着担忧他人的评价、自我表现不佳、以及避免社交互动的行为。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即个体对于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虽然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在独立的研究中都受到广泛关注,但研究人员也开始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旨在系统地探讨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研究显示,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往往表现出较低的社交焦虑水平。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倾向于积极面对社交互动,相信自己能够应对和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从而减少了社交焦虑的出现。
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人表现出较高的社交焦虑,他们对自己的社交能力缺乏信心,担心会犯错或尴尬,因此更容易避免社交互动。
另外,自我效能感还可以通过个体的应对方式影响社交焦虑的程度。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有可能采用积极的问题解决策略,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找到适当的方法应对社交挑战。
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更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应对策略,如回避、逃避或使用不健康的应对方式来面对社交焦虑。
这些消极的应对策略反过来会进一步增加社交焦虑的发生和维持,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个体的自我观念和认知也对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
研究发现,对自身能力的负面评价和过度自我关注会削弱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增加社交焦虑的出现。
这种负向认知往往是社交焦虑者常常出现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更加关注他人的评价和自己的不足,以及对社交场合的不信任感,这会进一步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此外,人际互动环境和社会支持也对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一个支持性、友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减少社交焦虑的程度。
相反,一个不支持、压力较大的社交环境可能削弱自我效能感,增加社交焦虑的发生。
因此,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对于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研究
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研究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影响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和交往质量。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和信念,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在预测社交焦虑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并讨论相关的研究结果。
首先,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主观评估。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认为自己能够应对挑战和困难,有能力处理不同的社交情境。
相比之下,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则更容易感到无助和焦虑。
因此,自我效能感水平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其次,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个体的社交行为和社交期待。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愿意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并表现出积极的社交行为,如主动交流、积极参与群体讨论等。
相反,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可能更倾向于回避社交场合,感到不安和担心他人的评价。
这种回避会进一步加剧社交焦虑的程度。
此外,自我效能感还与个体对自我和他人评价的敏感度相关。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能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取得成功,容易对他人的评价持乐观和宽容的态度。
相反,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容易对自己过于苛刻,对他人的看法过分在意,导致焦虑的产生。
有关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支持。
一项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人,在面对社交场合时体验到的焦虑程度较低。
另一项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受到性别和年龄的调节。
具体而言,男性和年龄较大的个体对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自我效能感并非完全决定了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
其他个体差异因素,如性格特质、社会支持等,也会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
此外,个体的社交能力和经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变化。
因此,在研究自我效能感对社交焦虑预测作用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感在预测社交焦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能够应对社交挑战和困难,表现出积极的社交行为和信念。
大学毕业生的状态焦虑与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
大学毕业生的状态焦虑与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倪海;蔡蓉【期刊名称】《中国健康教育》【年(卷),期】2011(027)003【摘要】目的探索大学毕业生状态焦虑与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以597名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状态焦虑量表为测量工具,通过t检验、相关分析和同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焦虑组和高焦虑组的自我效能感总分分别为29.42±5.58分,24.07±5.7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焦虑组和高焦虑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分别为40.70±4.91分,37.99±6.15分,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状态焦虑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和-0.20,两者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进入了以状态焦虑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为-0.680和-0.240.结论低焦虑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显著高于高焦虑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状态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文理科专业背景是状态焦虑显著的预测变量.【总页数】3页(P204-206)【作者】倪海;蔡蓉【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北京,10019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北京,1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3;B844.2【相关文献】1.情绪调节方式、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高校毕业生状态焦虑的关系 [J], 刘盼飞2.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高职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J], 陈启山;杨丽莎3.大学毕业生状态焦虑、心理一致感及其应对方式的关系 [J], 肖钟萍;胡朋利;奚桃;雷园媛;张仲明4.大学毕业生状态焦虑、心理一致感及其应对方式的关系 [J], 肖钟萍;胡朋利;奚桃;雷园媛;张仲明;5.大学毕业生求职自我效能感与求职行为的关系 [J], 王金吉;崔亚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孙淑晶;赵富才【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年(卷),期】2008(16)3【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交焦虑的特点及相互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应付方式问卷(CSQ)和社交焦虑问卷(IAS)对368名大学生进行测评。
结果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解决问题应对方式中存在显著差异,但社交焦虑无显著性差异;理科、文科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但在社交焦虑和求助应对方式中差异显著。
2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解决问题和合理化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自责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
3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责、合理化应对方式三变量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结论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和应对方式上表现出差异性,并且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交焦虑存在相互关系。
【总页数】3页(P305-307)【作者】孙淑晶;赵富才【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1;R395.6【相关文献】1.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与焦虑关系的研究——以青海大学为例2.流动儿童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特点及关系研究3.音乐演奏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特质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研究4.音乐演奏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特质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研究5.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与焦虑关系的研究——以青海大学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应用心理学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社会焦虑的关系1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1.1自我效能感的含义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界定有个发展的过程。
最初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自我效能: 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提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特定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动过程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
它涉及的不是工作和行为技能本身,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和行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概念即个体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信心但在其他方面可能并不如此。
许多人也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任务和领域下个体的自我效能会起变化,认为特定领域、特定任务甚至特定问题的自我效能感才对行为具有预测性,原因是不同的任务领域对能力或技能的要求不同。
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另外一些心理学研究工作者如Sherer(1982)认为由于不同个体过去的成败经历不同以及对成败经历的不同归因导致个体间存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
个体过去在各种情境中获得的成败经历会影响其对新环境的一般自我效能预期。
Judge(2001,2002)认为,“概括化的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应对、执行和能否成功的基本能力的评估,是个体对各种情境能否有效处理的信心判断”。
德国著名的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Schwarzer(1997)认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应对不同环境的需求或面临新环境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
虽然特殊领域的自我效能感对特定行为的预测效果更好,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个体在更为广泛的情境中的行为进行预测。
因此,本次研究使用Schwarzer(1997)的定义。
数字和人名都应该用Times new roman1.2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各个因素;其二是自我效能感同其他因素的关系。
(1)关于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研究现状家庭、同伴及学校、社会的文化差异对亲少年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过程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国内的钱铭怡教授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发现极端的教育方式以及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行为与子女的自我效能感相关。
王才康、何智文(2002)等人研究也表明了同样的结果。
另外,王翠萍(2004)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是:学生消极归因;习得性无助;教师的消极期望;学生目标设定不当及学习策略缺乏[6]。
Schwarzer(1997)等人分别以几个国家的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两项跨文化研究,结果均发现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呈现显著的文化和性别差异。
我国男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和东南亚国家的学生水平比较接近,但显著低于西方国家。
(2)关于自我效能感通其他因素的关系近年来, 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受心理学家的关注, 多项调查研究表明: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在学习方面,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参与教学的兴趣、个人目标的确立、对待困难的态度、付诸努力的程度、归因方式等。
在身心健康方面, 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调控、情绪反应、活动效率、思维能力、人际关系、潜能开发等。
自我效能感不是独立地作用于学生学习或身心健康的某一方面, 而是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或多或少地同时发生作用。
葛明贵等(2006)的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抑郁显著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的关系存在性别效应,对男生抑郁的影响要大于对女生的影响。
2 关于应付方式的研究2.1应付方式的定义在应付的定义中,研究者引用最为广泛的是Lanzarus&Folkman(1984)的概念界定,即应付是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为加重或超过其能力资源范围的四个要点:(1)应付是有目的的努力,这种努力包括不断地改变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其目的旨在缓解或消除应激源引起的应激反应。
主要包括改变自我与环境的关系或减少情感上的的特定内外环境的要求而作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与行为努力。
此定义包含了应付痛苦和紧张;(2)应付与自主性适应行为不同,它被限制在对心理应激的应付。
而那些不需要努力的自主性行为被排除在外,但应付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3)应付指个体努力去处理些什么,无论是去做或是想,都不涉及所做所想的对与错;(4)应付中处理事物并非等同于控制或掌握。
由于应对研究的复杂性,应对的类别和维度划分有多种,主要有二分法和四分法。
我国学者肖计划(1996)根据中国人的行为习惯编制了《应付方式问卷》,用于测查个体的一般应付倾向。
他将应付方式分为六种;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不同类型的应付方式。
2.2应付方式的研究现状有关研究表明应付方式与自我效能感见存在一定关系。
王才康(2002)通过研究认为,问题解决、退避和忍耐三种应付方式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但和发泄、幻想和求助方式三种应付方式之间却没有相关。
佟月华(2004)通过研究认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曾荣侠(2004)通过研究认为,大学生一般自我效感与应对方式关系密切,与解决问题、求助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和退避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以上五种应对方式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李惠萍、孔祥军(2006)通过研究认为,不同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存在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较多的使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成熟。
3有关社交焦虑的研究3.1社交焦虑的概念社交焦虑是指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
国学者彭纯子将社交焦虑定义为:实际面对或者预期面对一种或者多种社交情境,害怕被审视或评估,并自行假设评估是负性,而产生的不同程度的过度焦虑的梯级状态,常有回避行为,其最高表现为社交恐怖症。
1992年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一10)中将社交恐怖症作为“恐怖性焦虑障碍”,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一IV)也提出了明确的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这两种标准都强调社交焦虑障碍的基本特征是:患者害怕被人注视或者评价,认为别人能够看出他的不自然表情或者窘态、估计别人对他的评价是否定或者蔑视的,并且有回避行为。
3.2社交焦虑的研究现状关于社交焦虑的研究主要围绕社交焦虑的成因和治疗进行研究。
心理学家对社交焦虑的成因有多种说法, 有人提出是由于社交技能的缺乏,如郭晓薇提出自我评价中的“与人们交谈”和“社会交往”方面是成因中的重要一环,即社交技能缺乏是造成社交焦虑的重要原因。
也有观点认为是由于否定性的自我评价,如Leary认为负性认知是社交焦虑产生的重要因素。
另有Jeffrey Young认为社交焦虑的产生是认知失调的结果, 早期的生活经历使个体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特定的看法。
前者他称之为自我概念图式,后者他称之为对他人观感的图式, 包括对人性的信赖和对他人能否容纳自己的信念。
李波、钟杰、钱铭怡通过研究认为:大学生对自己社交行为的羞耻感,以及不善于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会加剧交往过程中自身的焦虑体验,但具有精神质、外倾的个性特征会降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
付梅、葛明贵、桑青松认为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效能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郑金香等探讨了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心理健康、归因的关系,认为大学生中社交焦虑水平高、心理健康状况差的群体对失败的归因多于对成功的归因,对人际交往失败的归因影响大学生的社交焦虑。
笔者通过查阅发现前人对自我效能感和应付方式作为自变量,心理健康作为因变量即自我效能感和应付方式是如何让影响心理健康的研究较少。
孙淑晶,赵富才(2008)通过通过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对社交焦虑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 一般自我效能感、合理化和自责三个变量对社交焦虑有较显著的预测作用。
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和采用合理化应对方式会降低社交焦虑,而采用自责应对方式会加强社交焦虑。
参考文献[1] 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53.[2] 钱铭怡等.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白我效能、白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6):30-36.[3] 王才康.父母养育方式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1):781-782.[4]王翠萍,中学生学业低自我效能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J].教书育人,2004,1:24-27.[5] 葛明贵等.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厌倦感与抑郁的关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l):90.[6] 肖计划.应对方式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1999年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4.[7] 王才康.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4):70-71.[8] 佟月华.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4):30-32.[9] 曾荣侠.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11-17.[10] 李惠萍,孔祥军.大学生一般白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2):171.[11] 彭纯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干预的实验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5.[12] 郭晓薇.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心理学探新.20001:55- 58.[13] 李波,钱铭怡,钟杰.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羞耻感等因素影响模型.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5:304-306.[14] 付梅,葛明贵,桑青松.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7:477-478.[15] 孙淑晶,赵富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08,16(3):305-307.[16] Judge,T.A.,J.E.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s traits self-esteem,generalizedself-efficacy,locus of control,and emotional stability with job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l):80-92. [17]Schwarzer,R.,Babler,J.,Kwiatek,P,Sehroder,K.,Zhang,J.X.The assessment ofoptimistic Self-beliefs:comparisions of tho Gorman,Spanish and Chincse vcrsions of the general seif-efficacyseale.APPlied Psycho1ogy:An Intemational Reviews,1997,46(l):69-88.[18] Schwarzer,R.,Boren,A.,Iwawaki,S.,Lee,YM,Saito,Eyue,X、D,The assessment ofoptimistic self-beliefs:comparision of the theChinese,Indonesian,Japanese and Korean versions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eale.Psyehologia,1997,40:l-13.[19] Folkman,S,Lazarus,R.S.,Grun,R.j.,et al.Appraisal,coping,health status andPsyehological symptoms.Journal of personai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48(l): 150-157.[20] LearyMR.Understanding Soeial An Xlety,SageLibrary ofsoeial Researeh,Volumel53,Sage Publieations,Ine.Califonia:BeverlyHills,1983.52:12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