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人称、顺序和线索

合集下载

记叙顺序线索人称

记叙顺序线索人称

记叙文阅读——分清记叙人称、顺序和线索【方法指导】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1、线索:(1)以人物为线索;(2)以时间为线索;(3)以事件为线索(4)以情感为线索(5)以某物为线索(如:朱自清的《背影》中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6)以题目为线索(如:《6个馒头》中以6个馒头为线索);(7)双线交织(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爸爸爱花是主线,毕业典礼是副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答题套路:文章以“……”为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二、理清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来脉络清楚。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情节紧凑集中,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三、分清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我、我们等):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二人称(你、你们):出现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

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作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的交流,有利于直接感染读者。

3、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等):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

经典训练(一)阅读《娘》,回答1—4题。

娘(1)“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2)“娘晓得。

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 人物、事情、场景。 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他”“他们” 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第二人称:在文章中为了便于抒发内心情感 ,拉近距离,也常在某些段落中使用。如《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你不觉得我们的 战士是可爱的吗?”抒发了作者对志愿军的 敬佩之情。
记叙文题目的作用
1)新颖 吸引读者 2)点明中心 3)概括文章中心 4)结构上,是全文的线索 5)具有象征意义 6)语意双关 7)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8)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 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 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7)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 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 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 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 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赏析(理解,分析作用或含义) 句子的答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 即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在文章中 的含义。这一步一定要做到“词不 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 离中心,中心不离背景”。解答此 类试题时千万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 境,作架空分析。术形式上的作用。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引起下文、 总领全文、过渡句、总结全文。 句子在艺术形式上的作用有: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说明) 2.表现手法(衬托、象征、照应、渲染、 烘托、铺垫、情景交融等) 3.语言上的作用(包括修辞及关键词 的作用)

如何掌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

如何掌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

三一文库()〔如何掌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掌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欢迎大家阅读!1.记叙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

采用第一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皇帝的新装》。

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3.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3以一事4以一物为线索。

多数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度思想感情这一暗线。

4.记叙的顺序要求掌握的是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

如《一面》;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如《背影》;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如《驿路梨花》。

5.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事件和发展过程来划分《皇帝的新装》(2)按空间转换来划分,如《老山界》(3)按内容变化来划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按人物、场景变化来划分,如《分马》(5)按感情变化来划分,如《荔枝蜜》不太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美蜜蜂—想变成蜜蜂。

(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抒情—记叙—抒情、议论。

6.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记叙文总结(共4篇)

记叙文总结(共4篇)

记叙文总结第1篇1.记叙文的6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3.记叙文的线索: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 2以一人为线索 3以一事为线索 4以一物为线索5以感情为线索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5.记叙文的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环境等或正面,侧面)、议论、抒情、说明等7.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8.记叙文的表现手法:xxx、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写作注意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3.人物描写:外貌,语言,神态,细节,动作和心理描写4.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5.记叙文的写法: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与事件背景 5反映的道理(主题)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记叙文总结第2篇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记叙的人称、顺序和线索

记叙的人称、顺序和线索

高考记叙文写作指导记叙的人称、顺序和线索(一)记叙的人称记叙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问题,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

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1、“我”是见证人。

如《孔乙已》中的“我”,《祝福》中的“我”,都是只起事件的见证人的作用。

2、“我”是重要人物。

如《一件小事》中的“我”,《故乡》中的“我”。

3、“我”是主人公。

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

譬如,鲁迅不是狂人,但在写《狂人日记》时却用“我”来叙述,代替了“狂人”,有力地揭露了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和吃人的旧礼教。

4、“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

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

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是第二人称叙述。

实用写作中很少用此人称,文学创作中有通篇为第一人称的。

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三人称的叙述。

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

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

而且,掌握起来比第一人称叙述较为困难。

在写作中,还存在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情形。

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就用了两种人称来叙述。

我们在使用两种人叙述事件时应注意:不得频繁改换;改换时要交代清楚,不能打断叙述线索。

写作时到底是用第一个称还是用第三人称或第二人称叙述,应该从用哪一人称叙述来处理材料、表现主题最为有利的角度来考虑。

而且,不管采用哪一种人称叙述,都必须事先确定好,并贯穿文章始终,做到人称一致。

3.记叙文人称、顺序

3.记叙文人称、顺序

四、记叙顺序
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叙事有头有尾,有条有理。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3、交代背景,丰满形象。突出中心。
答题模式
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 慢慢地喝下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 天晚上便被送进医院。原来母亲带来 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回到学校 我把它全扔了。 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 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白喝呀,当 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我使劲儿 点着头。
1、从第一段看,全文采用怎样的记 叙顺序。 2、第2~4段的顺序是什么?从文中 找出标致性的词语。 3、能否将第一段移至第四段后?这 样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三、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感人,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 便于与读者直接交流、引起感情 上的共鸣、直接抒发情感
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称叙 事,可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 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 灵活、自如。
如: 1、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 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2、你开始像竹笋一样长大。你开始 淘气、开始恶作剧…… 3、那孩子赤着脚,他踏着了沙里一 块硬东西,就把它挖出来了。
1、文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事完整, 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 刻。 2、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叙述……, 后叙述……,造成悬念,对情节起补充、 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 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 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 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 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 表现出来而已。

记叙文人称及线索作用分析

记叙文人称及线索作用分析

记叙文人称及线索一、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

(《孔乙己》)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以“你”“你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

作用: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3)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以一种叙述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给读者。

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由。

二、记叙文的线索(一)线索有哪些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5.以某物为线索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6.以情感为线索3.以人物为线索 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4.以事件为线索 8.明暗两线(二)怎样把握记叙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其形式也是多样的。

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例:如《伟大的悲剧》(七年级下册)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例1: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

此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

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例2:如《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考点七 记叙的顺序

考点七  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线索

(1)人物 (2)事件 (3)行踪 (4)文章的标题 (5)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6)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7)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8)“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考点七 记叙的顺序、人称和Fra bibliotek索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 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人感到亲切
自然,便于直抒胸臆。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行文自 由灵活。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 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 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 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 出中心。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1、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叙述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4、记叙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5、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6、记叙文的详略: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

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

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8、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1)过渡作用:承上启下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

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2)照应。

分析文章的照应,要做到四看:①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

②看开头与结尾照应。

③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记叙的线索+记叙文顺序安排,小学记事作文写作技巧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记叙的线索+记叙文顺序安排,小学记事作文写作技巧
大约也因那濛濛的细雨,园里没有了浓郁的香 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官,使我 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
问:本文线索是“歌”
诗在钟声里活着;钟在诗句里响着。钟声是美的吗?
可不,它被游荡的云,过路的风和早守在寺门的绿叶儿抢 走了。匆忙间,遗留给我的是那时断时续的袅袅余音,像 悬浮于黄昏若有若无的薄雾里时隐时现的峰峦。
常见的叙述方式有:
顺叙——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发的结局提
到前面叙述,然后再按照事情的顺序叙述
插叙—— 在叙述过程中,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 线索中断一下,插入有关的另一叙述。
夹叙夹议----- 一面叙述事情,一面对这件事情加以 分析或评论。
写记叙文注意问题:
(如果介绍人物或单位的现在或 将来情况,现在和一my brother and I went to the cinema by bicycle. My brother was riding with me sitting in the seat behind. As we came to the crossroad a young man a girl came up and stopped us. “We’ve found you at long last,” they said. But we didn’t know them. Pointing to a policeman not far away, the young man explained, “ He stopped us about half an hour ago and made us catch the next offender. So come on, stand here. Hope you don’t have to wait as long as we did. Good luck.

跟着教材学阅读【记叙文阅读】叙述视角(记叙人称)

跟着教材学阅读【记叙文阅读】叙述视角(记叙人称)

初三一轮复习:跟着教材学阅读【记叙文阅读】——叙述视角(记叙人称)内容解读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总体来说有四种情形: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和变换人称和视角的叙述。

考点分析【人称的分类】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叙述经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以亲身阅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的写法。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大多作者本人;小说中的“我”大多不是作者本人,只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

“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A、我是见证人。

如《羚羊木雕》中的“我”,就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

《一面》中,通过“我”的眼睛和感受来突一鲁讯先生精神的伟大和对作者的影响。

B、“我”是重要人物。

如《故乡》中的“我”。

C、“我”是主人公。

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

如,鲁迅不是狂人,在《狂人日记》中却用“我”以“狂人”的身份来叙述。

D、“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

如《最后一课》中的“我”——小弗郎斯,《故乡》中的“我”等等。

分析时,要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早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第二人称:用“你”“你们”来叙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

第二人称写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标志语是“他”、“她”、“它”、“他们”。

内容概括:第一人称显真实;第二人称显亲切;第三人称最自由。

【示例解读】第一人称全文用“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行文,使文章读起来真实、感人。

如何掌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

如何掌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

如何掌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1.记叙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

采用第一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皇帝的新装》。

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3.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3以一事4以一物为线索。

多数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度思想感情这一暗线。

4.记叙的顺序要求掌握的是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

如《一面》;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如《背影》;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如《驿路梨花》。

5.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事件和发展过程来划分《皇帝的新装》(2)按空间转换来划分,如《老山界》(3)按内容变化来划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按人物、场景变化来划分,如《分马》(5)按感情变化来划分,如《荔枝蜜》不太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美蜜蜂—想变成蜜蜂。

(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抒情—记叙—抒情、议论。

6.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7.记叙文虽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常常借助议论、抒情、说明来开拓意境,深化主题。

记叙文顺序,写法,人称(学生版)

记叙文顺序,写法,人称(学生版)

记叙文顺序,写法,人称一、课堂讲解:1、叙述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按时间或事情发展先后的顺序进行叙述)作用:使叙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倒叙(后发生的事提前写,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形成波澜,吸引读者;突出重点内容、人物和主题。

插叙(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

)作用:补充交代或说明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对主要情节和人物描写起补充、铺垫、衬托、对比的作用,丰富形象,情节完整富有波澜,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中心。

2、叙述的人称以及作用:第一人称:“我”。

便于直接叙写见闻感受,使人感到亲切、真实。

第二人称:“你”。

拉近距离,便于直接进行感情交流,使人感到亲切。

第三人称:“他”。

不受时空限制,可多角度、多方面自由叙述,使叙述更客观更全面。

3、写作手法的分类及作用:分类:(1)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引用等。

(3)结构手法:过渡、照应、详略、衔接、悬念、铺垫、伏笔、线索等。

(4)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渲染、类比、烘托、衬托、对比、扬抑(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讽刺、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等。

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使思想感情表现的含蓄、耐人寻味;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使文章内涵丰富,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

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讽刺: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4)对比: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5)联想: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使文章更有内涵,增强文学性。

(6)想象: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初中记叙文顺序及人称

初中记叙文顺序及人称

初中阅读理解训练之记叙文人称及顺序的作用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一、记叙文写作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类型。

1、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叙述。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同一件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容的叙述方法。

(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二、考题形式:1、本文采用什么记叙顺序?2、本文采用这一写作顺序有什么作用?三、拓展训练:两条珍贵的白鱼这件事发生在我刚刚走出校门不久,那是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的工作。

老板出差,临走除了交待日常必要的工作以外,特别叮嘱我照顾好地的两条白鱼。

老板是人,来地投资办公司的时候,这座有29英寸电视大小的鱼缸放在大厅里最显眼的地方,里面水草丰茂,奇石鳞峋,一对白鱼浑身雪白,两只眼睛漆黑晶莹,游动的姿态极其傲慢但又极其优雅。

老板对人们说:这对白色是公司的吉祥物,曾给他频频带来好运。

我精心护理着白鱼,心想,自己初出道,一定要做好老板交待的事情。

可是,一次换水时,我想把假山投出来洗一洗,谁知假山被水浸过以后长了一层滑滑的东西,就在快搬出鱼缸的一瞬间,假山从我手中滑脱,随着“哗啦”一声巨响,玻璃碎片同水和鱼一起落地。

两条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白鱼在地上拼命跳跃……同事小晴从电脑室里跑出来,帮我取来塑料桶。

待打上水救起白鱼,我发现地上有雪白的鳞片。

小晴说,白鱼恐怕活不成了。

我的眼泪立刻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那一夜,我彻夜未眠,眼前一会儿是老板盛怒的脸,一会儿是同事们嘲笑的面孔,好像他们在说:这个人一点能力都没有!第二天中午,我饭没吃,觉没睡,花了半个月的工资买了鱼缸,把白鱼放进去,希望它们能活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天一早,我桌上多了一份精致的礼物,
虽然没有留名,但在我转头的瞬间,那位男 生摸着头,羞愧的低下头,这时春风拂过, 令我心旷神怡。我知道,这是我在成长道路 得到最珍贵的礼物——宽容。
开头:花开花落,蓦然回首,童年的列车已
经到站,再无往返。此刻的自己也蜕去稚嫩, 迈着坚定的步伐,让梦想由此起航!
记叙文的人称、顺序
记叙文写作总得要求: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生写作训练 的重点是记叙文。 记叙文最重要的特点是“以形动人”、“以情感 人”。 这里的“形”,指的是形象,指的是具体生活的图景。 记叙文是要以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打动人的。 这里的“情”,指的是感情,指的是作者的真情 实感。常言说:“文章不是无情物”,记叙文尤为如 此。记叙文就是要以一种爱憎分明的感情,以一种健 康而深厚的感情去感染读者的。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 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 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 来的内容。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在于:插叙只是顺 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 而倒叙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件 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或 一 个 环 节 。

★事情前后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 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 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关联材料、统 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 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 宜 随 意 转 换 , 否 则 就 容 易 造 成 混 乱 。

我可以和他理论,我可以再次向老师汇报我可以 向大家说明这一切!可我没有,他现在火气正旺, 先忍一忍吧!别再让矛盾恶化。我背上书包,拉 上窗帘,关上教室门,低着头走了,因为我知道 周围的闲言碎语,凛冽的目光只会在那道心伤上 撒一把盐,我选择宽容,紧要咬牙唇,不让眼泪 落下来,加快步伐,现在我只想回家。

下午放学时一个男生走过来,“以后别……”我微 笑着想提醒他不要再出现早退状况,可话还没说 完,我就后悔了。他张口就是脏字连天,一直在 责怪我上报早退,还让他们当了三天的“苦力”。 这是我本身的职责,我怎么能包庇他呢?那不是 在害他吗?我收敛起笑容,对他说:这是我职责 所在,错了又何方,不要为自己找任何理由都是 你刚刚。个副班了不起啊,有本事你扫扫看啊, 也许是下午的干燥,炎热,让她的怒气之火越烧 越旺,那一句句凌冽的话像一把尖刀在我心头花 开了一道道山那么长那么深那么痛。
一、怎样写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记事,关键在于展示事件所蕴含的意义。我们所见所 闻所经历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司空见惯的小事。别小 看这些小事,正是这些小事,往往在当时或者在日后回 忆起来,叫你激动不已、深受启迪、久久不能忘怀。 写这类作文,就是要努力挖掘、努力展示这些小事对 社会、对自己成长中的意义,要“思想感情健康” 。 事情虽小,意义却深,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以小见 大”。这些小事,就是我们作文最好的题材;努力挖掘 这些小事里蕴含着的深刻意义,我们作文的立意就高、 就深。选材精小,立意高深,以小见大,这是对此类作 文的最主要的要求。
此外,还有三点要求也非常重要。
其一,记事要清楚。
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交代清楚, 这是记事的基本要求。要把事情记述清楚, 就要把记叙的要素写清楚,即把事情发生的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 果 写 清 楚 。
其二,记事要有条理。
这里包括应考虑记叙的顺序:是顺叙,还是倒叙,或还得 运用插叙; 使用的人称: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或者是第二人 称;
一篇记叙文除了写好开头段,结尾段之外,中间 部分一定要有一个高潮,浓墨重彩的段落对提高 分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运用电影一样的特写镜头,也可以突出活 动的高潮,集中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如朱自清的 《背影》中的第六段,就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 描写、神态描写,就是一个最好的范例。




记叙文要写得好,描写的运用不可或缺。 记住:在写记叙文时,事是重点,应占全文 的 2/3 ,开头和结尾的抒情议论要点题,要 有文学美。
二、适当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1)记叙。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 本要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人
(2)描写。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另一种重要表达方 式,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 情、突出中心。
(3)议论。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注意记叙 文中议论的作用。
(4)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要从对人、 事、物的叙述和描写中体现、感受作者的情感。
如何开头:是开门见山,还是议论抒情引出事由;
如何结尾:是事件结束文章搁笔,还是前后关照首尾呼应, 还是含蓄抒情令人回味,还是卒章点题发人深思。 还有过渡、照应、详略处理等问题,都应仔细斟酌,认真 考虑。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化抽象为具体——妙笔生花描写法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 景物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使人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记叙文时,运用一支生花的妙笔,或 对景物描其形,绘其色,让景物摇曳多姿; 或对人物状其貌,传其声,让人物眉目传情, 使人、事、景、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记叙文的重点段很重要

忍住,忍住,别让妈妈操心!可是我再也忍不住了,哪怕我 已经在心里默念了一百遍,“坚强!坚强!”看见妈妈的笑 脸,我心中的声音越来越小,我就像被风雨打落的小鸟,往 日轻盈的翅膀,此时那么沉重,怎么也飞不起来。我飞奔过 去一把抱住妈妈,抱紧那棵让我心灵栖息的“大树”,泪水 像断了线的珍珠,停不下来。妈妈抚摸着我,让我把心头的 伤渐渐淡忘。 我与妈妈讲了这场“冤案”。妈妈是心疼我的,因为我从未 像这样伤心过,无助的让她心疼,哪棵大树想看到鸟儿无力 飞起飞的样子呢?妈妈伸过温暖的手,将我揽入怀中,我抽 泣着问她:“妈妈,我的宽容为什么让自己受到这样的伤 害?”“宝贝,海阔天空,要做最坚强的自我!你做得很好, 他明白后会理解你的。”
七年级,我多了一份宽容
宽容是什么?我想宽容是一份被甜蜜蕴含着的
温暖。记得自己刚当上副班长的时候,也许是 同学们的不习惯,又或许是平时“温开水”般 的性格,当“冤案”来临时,我是那么手足无 措。
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同学们已经走远了,只
留下值周岗与我最后走,我在稀疏的人群中寻 找“挂红牌”的小人,咦?人呢?找来找去也 只剩下自己和空旷的教室,又一次回到学校时, 我将早退情况上报给了咱们班的“ CEO” 不料,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 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 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能增强文 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 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 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 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结尾:宽容是盛夏的萤火虫,虽然渺小,却
闪烁着绚丽的光芒,点点灵动飞进心中黑暗 的地方,轻轻点亮“星”的温柔,“灯”的 长帐。
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 补叙与插叙的不同在于:

Hale Waihona Puke 1、文字少,一般没有情节,前后不必有过渡文字;
2、去掉补叙的文字,前后内容仍可以衔接起来。
其三,记事要有情趣。 这里包括文章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各 种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记叙文以叙述描写的表 现方式为主,有时可根据需要还应辅以议论、抒 情、说明等;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等。 总而言之,记事有情趣,就会引人入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