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科学命题
中学英语教师命题技巧

中学英语教师命题技巧命题是考试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英语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
根据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一能力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基础之上。
在这五个方面中,有些目标(如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不适合直接通过纸笔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查,因此,英语学业考试应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确定具体考查内容和标准时,应该主要参考课标之“内容标准”中五级的内容和要求及相关的附录,同时参考三级和四级的内容和要求。
具体地讲,英语学业考试应该考查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等四种语言技能以及灵活地运用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能力。
情形1根据所听到的内容,选出与描述相符的图片。
其中有一幅图片是多余的。
录音原文:1. Look at these lovely babies in the picture.They make me think of my childhood.2. The girl is taking a photo with the white whale at the aquarium.3. Mrs.Whiteisa kind teacher.She often helps her students with their lessons after class.4. Many people like to drink tea,but they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drinking tea.5. Mother often takes me to the Water Park to swim. We enjoy ourselves there. [答案]1. F2. B3. C4. A5. D(选自2009年长春市中考题)情形2根据对话内容,在空白处填写适当的话语(话语可能是一个句子,也可能是一个短语或一个词),使对话完整。
小学学校命题管理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为指导,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科学规范命题为手段,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全面加强小学学校命题管理工作,确保命题工作质量,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1. 完善命题管理制度,确保命题工作规范、科学、严谨。
2. 提高教师命题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命题队伍。
3. 提升试题质量,确保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丰富、题型多样。
4. 强化命题工作的反馈与改进,不断提高命题工作水平。
三、具体措施1. 建立健全命题管理制度(1)制定《小学学校命题工作管理规定》,明确命题工作流程、职责分工、质量要求等。
(2)设立命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命题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
(3)建立命题专家库,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命题能力的教师担任命题专家。
2. 加强教师命题能力培训(1)定期举办命题培训,邀请命题专家为教师讲解命题理论、技巧和方法。
(2)组织教师参加命题竞赛,激发教师参与命题工作的积极性。
(3)鼓励教师开展命题研究,提高教师命题能力。
3. 提升试题质量(1)严格遵循命题原则,确保试题内容科学、准确、严谨。
(2)注重试题的层次性和梯度,使试题难度适中,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拔。
(3)丰富试题题型,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4. 强化命题工作的反馈与改进(1)对已命制的试题进行试测,收集反馈意见,及时修改完善。
(2)对命题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建立试题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试题资源。
四、工作步骤1. 制定《小学学校命题工作管理规定》,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
2. 组建命题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
3. 开展命题专家库建设,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命题能力的教师担任命题专家。
4. 举办命题培训,提高教师命题能力。
5. 组织教师开展命题竞赛,激发教师参与命题工作的积极性。
6. 定期开展试题试测,收集反馈意见,及时修改完善。
教师做高考题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今年的高考题解析与培训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高考题的命题思路、考察重点以及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高考题的命题思路高考题的命题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针对性。
首先,高考题的命题要遵循教育部的指导原则,体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其次,命题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使试题既有区分度,又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高考题的命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高考题的考察重点高考题的考察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知识:高考题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原理、公式等。
2. 能力素养:高考题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3. 创新意识:高考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提出独特的见解。
4. 实践应用:高考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策略针对高考题的考察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以下策略:1. 注重基础知识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夯实学科基础,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创设实践情境:教师要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
4. 鼓励学生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个人感悟通过参加高考题解析与培训活动,我深刻认识到高考题的重要性和价值。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2.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3. 教师要关注高考动态,了解高考命题趋势,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4.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提升教师命题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关于提升教师命题能力的方法与策略关于提升教师命题能力的方法与策略试卷命制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命题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各高考学科的备考效率,帮助老师们更准确地理解全国卷的命题理念和要求,学校特制定以下策略,让老师们在研究、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命题能力。
一、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命题规范性各学科组可以邀请教研员、或本科组命题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科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解读考纲,更准确地理解全国卷的命题理念和要求,使命题工作从随意走向规范、从经验走向科学。
二、通过合作研讨,提高试题研究能力1.科组备课组合作研讨:1)科组层面:①每学年举行一次高考试题专题教研活动,时间定在高考结束后的6月中、下旬;②每学期举行一次校内考试试题评析研讨会,时间定在期中考试后。
重点对高一、高二年级的期中考试试题质量进行分析。
2)备课组层面:每学期举行两次针对命题的专题备课教研活动,根据不同的题型设置主题,重点针对高考常考的题型和学生易错的题型进行专题研讨(如选择题或者主观题的某种题型)。
每次研讨前每人至少原创1道同类型试题,集中讨论打磨,每一学年结束时备课组把两次专题备课的成果整理成一套完整的质量较高的试卷。
例如,历史科组2018学年试题命制专题研讨会计划如下:时间上学期研讨会内容选择题专题研讨每位老师原创2个选择题,4月19前上交(第7周)收集“命题能力提升”试题(第8周)点评上交试题(第9周)。
命题能力提升讲座(第11周)下学期主观题专题研讨原创试题打磨及组卷科组老师对自己命制的原创试题进行打磨和修改每位老师原创1个主观题讲座创作试题、收集、教师积累命题逐题讨论、分析点评试题,并进行科组讲座科组长、备课组长进行组卷的分析和整理经验、科组形成命题会议专题总结2.学科组开展“命题能力提升活动”,讨论、讨论、点评试题,原创试题教师积累命题经验,科组形成命题会议专题总结。
通过以上策略,教师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试卷,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如何科学命题

教师如何科学命题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必须合理,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难,不能出现重复或歧义的试题,否则将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各种题型的特点1.选择题选择题是客观性试题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选项固定,答案明确,评分客观,容易计算分数。
但是,选择题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易于抄袭,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等。
2.填空题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提供的提示词语或短语,填写空缺的内容,其特点是考查细节和记忆能力,评分客观,但是容易出现歧义和重复的情况。
3.简答题简答题要求学生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其特点是灵活性较大,可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评分较为主观,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4.论述题论述题要求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特点是灵活性最大,可以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但是评分最为主观,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结语命题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确的命题原则和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研究效果。
在命题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科学性、明确性、全面性、整体性、独立性和合理性等原则,同时根据不同的题型特点,采取相应的命题方式和评分标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确定各部分所占比例时,可以分为三步进行:纵向设计、横向设计和汇总与调整。
纵向设计是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参照各部分知识在研究中所用的时间,以及对掌握其他知识的影响和应用价值等因素,确定研究测查的知识在整个测试的知识范围内的相对地位和重要程度,确定各部分知识所占比重。
横向设计是根据各组知识在不同能力水平中的具体要求,决定相应的比例。
汇总与调整是在纵向和横向设计的基础上,对编题计划进行总体的汇总和调整,以保证试卷的质量和有效性。
教师在考试命题时需要考量的几个“维度”

教师在考试命题时需要考量的几个“维度”作者:李静波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05期摘要:考试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特别是检测反馈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考试命题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考试命题时该注意些什么?该考量哪些问题?下面谈谈教师考试命题时需要考量的几个“维度”。
关键词:考试;匹配度;覆盖度;难度;梯度;量度;区分度;效度考试,一般分两种。
一种是以选拔目的为主的升学考试或竞赛考试,另一种是以检测为主的平时考试。
本文讨论的考试指的是平时考试,包括各种知识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等。
考试,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我们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怎么样?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得怎么样?学生在考场上的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怎么样?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待改进和提高?要想把这些问题真实、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只有通过科学的、严谨的考试才能实现。
而考试命题的科学性、严谨性、系统性、全面性、有效性是决定考试效果和考试质量的关键,能否设计出科学、严谨、系统、全面、有效的考试命题则是对任课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
教师在考试命题时要思考哪些问题?要注意哪些方面?要遵从哪些原则?下面谈一谈教师在考试命题时要考量的几个“维度”。
这里的维度不是指空间概念的维度,而是指考试命题时应该考量的几个关键方面的量度。
一、要考量试卷的匹配度匹配度一般指两个事物组成要素及结构中的相同比例有多少。
如果相同比例很大,比如超过75%以上,则认为两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匹配度。
考试命题的匹配度指的是考试命题涉及的考点与考查对象(特定的学生集合)在特定的考查时间段(月考、期中、期末)内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相同比例有多大。
在考试命题时,教师首先要研究考试命题的匹配度,因为这一维度将决定你要检测的目标与检测手段之间是否匹配。
匹配度的高低决定着命题有效性的高低。
科学教师命题说题比赛

科学教师命题说题比赛最近,学校组织了一场“科学教师命题说题比赛”,说实话,听到这个比赛名字的时候,我差点没笑出声。
你说,这命题说题,乍一听还以为是个写作文的比赛呢。
不过一了解才知道,这比赛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讲真,作为一个科学教师,你不仅得会讲课,还得有创意,得有想法,能把一堆复杂的科学概念给说得让人听懂、听明白,还得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科学课就像一颗硬邦邦的糖果,外面很坚硬,咬一口却又甜得让人心情大好。
可要是不给学生一把合适的工具,他们大概连糖果的外壳都吃不下去。
比赛的规则也很简单,老师们得根据一组随机抽取的题目,设计一个适合教学的“说题”。
这说题,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点念一遍,而是要让学生听得懂,还得让他们想学。
于是乎,各种五花八门的命题开始被一一展示,有些命题甚至让人觉得怎么听着像是脑筋急转弯,搞得大家满脸问号。
比如“你觉得为什么苹果掉下来会往地上掉,而不是飞到天上?”这题一出来,我差点就笑场了。
天啊,苹果是掉下来的,这是常识不是吗?这题说得有点像在挑战我的智商。
但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啊!它引导学生从力学的角度去思考,挑战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怎么让学生从简单的现象中发现奥秘,这才是关键。
想想看,这比赛也不是单纯比谁会讲课,而是比谁能把枯燥的知识讲得生动有趣。
老师们可是绞尽脑汁,弄得每个人都在脑袋里翻腾着,想着怎么从这些题目中找到趣味。
比方说,“为什么飞机能飞?”这个问题放在平时,也许大部分学生会心想:“飞机不是有引擎吗?”但如果让你用幽默又形象的方式去解释呢?你可能会说:“你看,飞机飞得起来就像是我们放风筝一样,风筝能飞是因为有个强大的拉力,而飞机则是通过强大的推力往前走,空气的压力把它抬起来,飞翔的原理也就出来了。
”就这么几句话,竟然能让学生感到有趣。
关键在于,如何把复杂的理论用简单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让他们不仅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
这个比赛的难点就在这里,命题的深度和广度都很大,老师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这些题目搞得既有深度,又能做到简明易懂。
教研组活动关于命题(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命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的检测。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关于命题的专题活动,旨在探讨命题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教师命题水平。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命题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命题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掌握命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教师命题水平。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命题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命题要符合学科知识体系,体现学科特点,遵循科学性原则。
(2)针对性:命题要针对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
(3)层次性:命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
(4)创新性:命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命题的方法(1)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命题方向。
(2)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教师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确保命题的全面性。
(3)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命题的针对性。
(4)创新题型,提高命题质量:教师要勇于创新题型,提高命题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命题实践(1)分组讨论:教师分组讨论,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点,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
(2)命题评审:教研组对教师的命题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共同提高命题水平。
(3)命题反思:教师对命题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四、活动过程1. 开场致辞: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强调命题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2.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命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教师对命题的认识。
3. 分组讨论:教师分组讨论,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点,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
4. 命题评审:教研组对教师的命题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共同提高命题水平。
教师考试命题与评卷管理制度

教师考试命题与评卷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教师考试命题与评卷管理制度是教师招聘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关乎着教师招聘的公平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为了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师考试命题与评卷管理制度,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二、考试命题制度1. 良好的命题制度考试命题应该坚持科学性和公平性原则,不偏袒特定人群或学校。
命题者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且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
2. 多样化的命题方法命题方法应多样化,既考察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也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应紧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既有综合性题目,也有针对特定教科目的命题。
三、评卷管理制度1. 评卷的公正性评卷应严格遵守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受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影响。
评卷人员应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评卷过程应有监督和审核机制。
2. 评卷结果的透明性评卷结果应向考生公布,并告知评卷标准和评分细则,让考生了解评卷过程和结果。
评卷结果的公布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保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四、问题与挑战1. 命题过于注重基础知识有些命题题目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
这样的命题会导致教师招聘考试结果的单一性,难以体现教师全面素质的要求。
2. 评卷过程中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由于评卷过程中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评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评卷标准和评分细则的制定不统一,导致评卷结果的差异性较大。
五、改进措施1. 提高命题质量命题者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设置更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命题。
同时,加强命题者的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和命题能力。
2. 建立评卷标准和评分细则建立统一的评卷标准和评分细则,明确每个评分细项的分值和评分标准。
加强评卷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评卷水平和专业素养。
评卷过程中应加强监督和审核,保证评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六、经验借鉴1. 借鉴国内外的做法可以借鉴国内外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命题和评卷管理制度,了解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据此进行改进和革新。
教师招聘笔试命题一般原则

教师招聘笔试命题一般原则教师招聘笔试的命题工作是确保考试公平、公正、科学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命题设计可以评估考生的基本素养和专业水平,帮助招聘单位选择合适的教师人选。
在教师招聘笔试命题中,应遵循以下一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命题工作的基本要求,它主要体现在试题的内容、难度和形式上。
在命题过程中,应确保试题内容与教师职业相关,具有代表性;试题难度要适度,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困难,以便全面评估考生的能力水平;试题形式要多样,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以满足不同类型考生的需求。
二、公平性原则公平性是命题工作的核心原则,它要求命题人员在各个方面都应保持公正,确保每位考生都有公平的机会在考试中表现自己的能力,避免题目具有方向性或偏见性。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达到公平性原则:从多个角度出题,避免单一视角;涉及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领域,不偏重某一特定领域;题目要简明扼要,避免模糊、歧义或带有主观性的表述。
三、合理性原则合理性是命题工作的必备条件,它要求试题的设计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的要求。
具体而言,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试题的长度和篇幅要适宜,不能过分冗长或简短;试题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要强,不能脱离实际教学情境;试题的选项设置要合理,不能出现明显的误导或干扰性选项。
另外,还要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分布,以保证整个试卷的合理性和平衡性。
四、实用性原则命题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即所设计的试题具备评价和判断教师专业能力的能力。
具体而言,试题应该能够评价考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经验和教学设计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试题的选材应该贴近实际教学需求,反映教学现状和问题,能够有效地考查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保密性原则命题工作的保密性是至关重要的,它涉及到考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命题人员应严守职业操守,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和试题信息的安全。
命题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加密传输等,确保试题的保密性。
综上所述,教师招聘笔试命题应遵循科学性、公平性、合理性、实用性和保密性原则。
小学语文试卷命题培训讲座

一、讲座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命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命题水平,确保试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特举办本次小学语文试卷命题培训讲座。
二、讲座目的1. 提高教师对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认识,明确命题原则和目标。
2. 掌握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培养教师创新命题、优化试卷的能力。
三、讲座内容1. 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原则(1)科学性:试卷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试题设计要科学合理,难度适中。
(2)全面性:试卷内容要覆盖小学语文课程的各个知识点,体现课程目标。
(3)层次性:试卷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学生个体差异。
(4)创新性:试题设计要新颖独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基本方法(1)分析课程标准,明确命题方向。
(2)熟悉教材内容,把握知识点。
(3)分析学生特点,确定试卷难度。
(4)设计试题,注重情境性和实践性。
(5)组织答案,规范答题格式。
3. 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技术(1)单项选择题: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题干简洁明了,选项设计具有迷惑性。
(2)填空题: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题干提供关键信息,答案明确。
(3)简答题:考察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明确,答案要点清晰。
(4)作文题: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题目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四、讲座总结本次讲座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命题水平,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学习、消化、吸收讲座内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贡献力量。
五、培训要求1. 各位教师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 讲座结束后,各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撰写一篇命题心得体会。
3. 教师之间要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命题水平。
4. 学校将定期举办命题培训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通过本次培训,相信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命题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初二年级地理试卷的命题技巧

初二年级地理试卷的命题技巧
地理作为一门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科,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具
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地理科目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命题时,老师可以考虑一些技巧,以提高试卷的质量和有效性。
首先,试卷的题目应该涵盖地理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
内容。
题目的难度也应该有所变化,既要考查基础知识,又要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其次,在设计选择题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
以增加试卷的多样性。
同时,选项的设置也要注意,不能出现明显的干扰项,以确保学生能准确理解题目并作出正确选择。
另外,在出简答题和分析题时,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出发,让学生能够将
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最后,试卷的题量和难度要适中,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以保证所有学生
都能完成试卷并有所收获。
同时,要注重题目的语言表达清晰、准确,避免歧义和误解,以确保学生能准确理解题意。
通过以上几点命题技巧,可以帮助老师设计出更合理、更有效的初二年级地理
试卷,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绩表现。
希望同学们在地理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大家在地理学科中取得更上一层楼的成绩!。
教师考试命题方案

教师考试命题方案教师考试命题是教育行政部门为了选拔和评价教师应聘者的能力而进行的一项考试,是教育领域重要的选拔机制之一。
本文将从教师考试命题的目的、内容、设计原则、评分方式、命题难度、试题类型、命题方法、分值设置、试卷结构、考试时间、评分标准和反馈机制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教师考试命题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案和思路。
目的:教师考试命题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公正、全面的方法,评估教师应聘者在教学能力、教育背景、专业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选择出最合适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内容:教师考试命题应涵盖与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等,并结合当地的教育政策和教学实践,以全面了解应聘者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设计原则:教师考试命题的设计应遵循科学、客观、公正、权威、实用的原则,确保试题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社会文化差异,避免命题内容的歧视和偏见。
评分方式:教师考试命题的评分方式应采用多元、综合的评分体系,既能考察应聘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又能评估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采用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分,确保评分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命题难度:教师考试命题的难度应根据应聘者的职业水平和教学经验合理设置,既能考察其基本功和专业知识,又能激发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难度过低容易导致选择性过多,难度过高又容易导致应聘者淘汰过多,因此平衡难度设置至关重要。
试题类型:教师考试命题应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多种类型,以满足应聘者不同层次的答题需求,充分考察其知识掌握、分析推理、问题解决等能力。
命题方法:教师考试命题可以采用单一命题和综合命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单一命题重点考察应聘者对某一专题的掌握程度,综合命题则综合考察应聘者对多个专题的综合运用能力。
分值设置:教师考试命题的分值应根据题目的难度和重要性合理设置,既体现了各个知识点和能力的重要性,又保证了各题目之间分值的公平性。
教师考试命题与评卷制度

教师考试命题与评卷制度一、重要性与现状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壮大,教师考试命题与评卷制度变得尤为重要。
教师作为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其能力的评估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
然而,当前我国教师考试命题和评卷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教师考试命题的问题及对策1.命题内容过于死板目前教师考试命题内容普遍过于死板,偏重对知识点的刻板理解,缺乏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考察。
因此,应该推进考试命题从知识点到能力素养的转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2.命题难易度不均衡有些教师考试命题难度过高,难以反映真实教务情况。
而有些命题则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
为了保证考试评估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应该采取科学的命题设计方法,确保试题难度的合理分配。
三、教师考试评卷制度的问题及对策1.评卷标准不明确教师考试评卷制度中,评卷标准的不明确导致评卷结果的主观性较高。
为了提高评卷公正性,应该建立科学、公正的评卷标准,并对评卷人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评卷一致性。
2.评卷时间过长目前,教师考试评卷时间普遍过长,甚至超出考生预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在线评卷系统,提高评卷效率和时间。
四、教师考试命题与评卷制度的改进建议1.注重考查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师考试命题中,应该更加注重对教师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查。
即使是选择题也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题,考察教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针对教师考试评卷制度,应该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包括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等多个环节,以全面准确地评估教师的能力。
3.加强评卷人员培训和考核为了提高评卷公正性和一致性,应该加强评卷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评卷人员应接受专业知识培训,了解评卷标准,并进行定期考核,确保评卷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五、国际经验借鉴可以借鉴国际上教师考试命题与评卷制度的先进经验。
如美国的教师资格考试,旨在考察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澳大利亚的评卷制度注重评卷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确保评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初中教师英语命题实践

初中教师英语命题实践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命题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一个好的命题不仅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以下是一位初中英语教师的命题实践,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
在命题过程中,教师首先考虑的是题目的全面性。
全面的题目能够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能力。
例如,在选择题中,教师可以设计涵盖时态、语态、词汇意义和用法的题目。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文章,设计阅读选择题和简答题。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题目的真实性。
真实的语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根据场景进行写作或口语表达。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还能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教师需要注重题目的创新性。
创新性的题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总之,命题是一项需要技巧和智慧的工作。
只有全面、真实、创新的题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从本文的命题实践中获得启发,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数学命题原则总结

小学数学命题原则总结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命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好的命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总结小学数学命题的原则,希望对教师在命题时提供一些帮助。
1. 简单性原则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命题应当简单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语言和概念。
题目的表述应当清晰明了,避免模糊和歧义,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问题的要求。
2. 渐进性原则命题难易程度应当有所分级,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
命题的难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难的题目对学生造成挫折或失望。
3. 全面性原则命题应当涵盖教材内容的各个方面,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题目的类型应当多样化,涉及到不同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贴近生活原则命题可以通过设置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背景或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易于理解和接受题目。
贴近生活的题目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数学不再是一种抽象概念,而是与他们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有趣问题。
5. 合理性原则命题应当合理,不应设置过于生僻或脱离实际的题目,避免让学生感到困惑或无法理解。
题目的难度和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完成题目。
结语小学数学命题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遵循一定的原则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内容。
通过简单明了、渐进多样化、贴近生活、合理的命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希望本文总结的小学数学命题原则对教师们有所启发。
小学语文命题的原则

小学语文命题的原则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决定了语文命题既要重视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又要重视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个性特长。
工具性是语文作为一门学科的内在属性,人文性是语文作为一门学科的外在属性。
在语文命题中,我们应该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不能片面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也不能片面强调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
语文命题既要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要重视考查学生的发展能力、创新能力。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的“保底工程”,是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条件;发展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的“进阶工程”,是保证学生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在命题时,应该遵循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原则,既要注意到学生的起点,又要注意到学生的终点。
语文命题应该遵循稳定性与开放性统一的原则。
稳定性是指题目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以保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开放性是指题目要有一定的广度和宽度,以便于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在命题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合理地把握好稳定性和开放性的关系。
语文命题应该遵循科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原则。
科学性是指题目要符合科学规律,以便于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科学素养;教育性是指题目要有教育意义,以便于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在命题时,我们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科学性和教育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语文命题应该遵循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原则。
连续性是指题目要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以便于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的情况;间断性是指题目要有一定的变化和更新,以便于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命题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合理地把握好连续性和间断性的关系。
科学性原则。
命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还要注重能力的考查。
试题要语言规范、简洁明了,不要出现歧义或误导。
教师在考试命题时需要考量的几个“维度”

教师在考试命题时需要考量的几个“维度”作者:李静波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05期摘要:考试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特别是检测反馈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考试命题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考试命题时该注意些什么?该考量哪些问题?下面谈谈教师考试命题时需要考量的几个“维度”。
关键词:考试;匹配度;覆盖度;难度;梯度;量度;区分度;效度考试,一般分两种。
一种是以选拔目的为主的升学考试或竞赛考试,另一种是以检测为主的平时考试。
本文讨论的考试指的是平时考试,包括各种知识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等。
考试,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我们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怎么样?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得怎么样?学生在考场上的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怎么样?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待改进和提高?要想把这些问题真实、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只有通过科学的、严谨的考试才能实现。
而考试命题的科学性、严谨性、系统性、全面性、有效性是决定考试效果和考试质量的关键,能否设计出科学、严谨、系统、全面、有效的考试命题则是对任课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
教师在考试命题时要思考哪些问题?要注意哪些方面?要遵从哪些原则?下面谈一谈教师在考试命题时要考量的几个“维度”。
这里的维度不是指空间概念的维度,而是指考试命题时应该考量的几个关键方面的量度。
一、要考量试卷的匹配度匹配度一般指两个事物组成要素及结构中的相同比例有多少。
如果相同比例很大,比如超过75%以上,则认为两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匹配度。
考试命题的匹配度指的是考试命题涉及的考点与考查对象(特定的学生集合)在特定的考查时间段(月考、期中、期末)内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相同比例有多大。
在考试命题时,教师首先要研究考试命题的匹配度,因为这一维度将决定你要检测的目标与检测手段之间是否匹配。
匹配度的高低决定着命题有效性的高低。
教师如何科学命题

教师如何科学命题教师如何科学命题命题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检验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信息来源之一,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命题是教育测量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测试成败的关键。
命题的动向直接制约着教学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学习努力的侧重点,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命题原则,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使题目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
若按应答的方式及判分手段的性质分类,试题可以分作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两大类。
主观性试题是指应试者在解答问题时,可以自由组织答案,评分者对给分标准难以做到完全客观一致,需要借助主观判断确定,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客观性试题是因评分客观而得名,这种试题一般由主试通过试题把答案的形式提供给被试,格式固定,因之给分标准易于掌握,评分可以完全克服主观因素影响。
一、命题原则试题虽然种类繁多,特点各异,编制的具体要求和技巧也不尽相同,但是,在编制试题的过程中,都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试题必须保证内容的正确性,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不能与所学的概念、原理、法则相悖,否则将有碍于考生正确概念的形成,不利于对有关原理和规律的掌握和理解。
2.明确性原则不但要求在不泄漏解题依据和思路的前提下,尽量使题目语意清楚,文句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艰深字词,而且要求答案明确合理,不致引起争议。
3.全面性原则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测试目的,全面反映测试的要求,以期圆满完成预定任务。
覆盖面既要大,又要突出重点,保证试题在所测内容上具有代表性,力求做到各个部分的比例适当。
4.整体性原则(1)要根据测试要求从整体上恰当确定试题的份量,不能凭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想象编题组卷。
测试应以目标为准绳命题,使整个试卷能够准确考查考生达标情况。
(2)不同的能力水平,需要不同层次的试题来考查,应该从总体上分析试卷的考查功能,而不能要求每一道题都要达到同一功能的指标。
(3) 除在内容安排和整体功能上有良好的特性外,在试题的布局方面,要求试卷要有一个好的结构,应当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起点低终点高,有一定梯度。
教师参加命题工作计划范文

教师参加命题工作计划范文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命题工作是考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考试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
而作为一名教师,参与命题工作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因此,本文将具体介绍教师参加命题工作的重要性、意义以及应该具备的条件和能力,并提交一份完整的命题工作计划。
第二部分:教师参加命题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1.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命题工作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检验和提高。
通过参与命题工作,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考试要求,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2. 促进考试公平和公正。
作为命题老师,教师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和评分标准进行命题,保证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提高评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 增加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名教师,参与命题工作可以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教师更好地履行职责,肩负起培养学生成才的重任。
第三部分:教师参加命题工作应具备的条件和能力1. 熟悉相关教育政策和教学大纲。
教师要具备对教学大纲、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的深入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命题工作。
2. 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
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命题的难度。
3. 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评分标准。
作为命题老师,教师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确保评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第四部分:教师参加命题工作的计划1. 准备阶段在参加命题工作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熟悉考试大纲和评分标准,了解命题的要求和难度。
其次要对命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和题型进行详细的了解和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命题。
2. 参与阶段在参与命题工作时,教师要认真负责,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和评分标准进行命题,确保命题的难度和质量。
同时要及时与其他命题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商讨命题的难点和解答标准。
3. 汇总阶段在命题工作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命题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总结命题的经验和教训,并提交相应的命题报告和建议,以供下一次命题工作的参考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科学命题
命题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检验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信息来源之一,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命题是教育测量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测试成败的关键。
命题的动向直接制约着教学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学习努力的侧重点,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命题原则,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使题目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
若按应答的方式及判分手段的性质分类,试题可以分作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两大类。
主观性试题是指应试者在解答问题时,可以自由组织答案,评分者对给分标准难以做到完全客观一致,需要借助主观判断确定,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客观性试题是因评分客观而得名,这种试题一般由主试通过试题把答案的形式提供给被试,格式固定,因之给分标准易于掌握,评分可以完全克服主观因素影响。
一、命题原则
试题虽然种类繁多,特点各异,编制的具体要求和技巧也不尽相同,但是,在编制试题的过程中,都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试题必须保证内容的正确性,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不能与所学的概念、原理、法则相悖,否则将有碍于考生正确概念的形成,不利于对有关原理和规律的掌握和理解。
2.明确性原则
不但要求在不泄漏解题依据和思路的前提下,尽量使题目语意清楚,文句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艰深字词,而且要求答案明确合理,不致引起争议。
3.全面性原则
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测试目的,全面反映测试的要求,以期圆满完成预定任务。
覆盖面既要大,又要突出重点,保证试题在所测内容上具有代表性,力求做到各个部分的比例适当。
4.整体性原则
(1)要根据测试要求从整体上恰当确定试题的份量,不能凭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想象编题组卷。
测试应以目标为准绳命题,使整个试卷能够准确考查考生达标情况。
(2)不同的能力水平,需要不同层次的试题来考查,应该从总体上分析试卷的考查功能,而不能要求每一道题都要达到同一功能的指标。
(3) 除在内容安排和整体功能上有良好的特性外,在试题的布局方面,要求试卷要有一个好的结构,应当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起点低终点高,有一定梯度。
5.独立性原则
各个试题必须彼此独立,不可相互牵连。
一方面要求在一个题目中考查的内容,其他题目不应重复考查。
另一方面,题目之间不可相互暗示,一个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如果在另一个题目原文中提供了线索,将影响测试效果。
6.合理性原则
在编制试题的同时,应当合理的制定评分标准,力求使评分简便、准确,有效的排除无关因素干扰,而且在分数的分配、给分的标准方面务求科学合理。
对主观性试题要分步定分,对客观性试题中的四选多的选择题应慎重确定给分标准。
笼统采取有一点小错,全部扣光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二、拟定编题计划
命题是一项严肃慎重而又复杂细微的工作,需要科学设计,周密安排,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以免命题时东拼西凑,敷衍塞责,影响试题质量。
拟定编题计划,又称设计试卷蓝图。
它是测试大纲在命题环节的具体化,因为大纲只是对测试的内容、范围、题量、题型、试卷结构、时限等,作一些原则上的规定,只能视为一项系统工程的总体方案,为测试提供了依据,但对于编制试题还必须有具体翔实的施工蓝图,方能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
编题计划一般是通过“双向细目表”来体现的。
包括两个维度:一是能力层次;二是具体学科的知识内容结构。
在此基础上,合理地确定考查的各知识点在能力层次上的具体要求,以及它们在整个试卷中所占比重和采用的题型等。
可见,制定编题计划要解决三个问题:
1.确定能力水平层次
能力水平反映了测试中能力因素参与程度,体现了在能力方面的要求。
2.列出知识内容
“双向细目表”中知识维度反映了测试对知识内容及范围的要求,以保证试卷对考查知识的覆盖面。
在编制“双向细目表”排布知识时,应将各单项的细小的知识点合并归类,组成大的知识块,如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
知识块所包含的知识点的多少,应视测试所涉及的范围相对大小而定。
3.排列各部分所占比例
在确定测试的能力水平和各知识点的基础上,安排各个方面相应的比例是一件细致而又重要的工作。
可以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纵向设计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参照各部分知识在学习中所用的时间,以及对掌握其他知识的影响和应用价值等因素,确定研究测查的知识在整个测试的知识范围内的相对地位和重要程度,确定各部分知识所占比重。
第二步横向设计
进行横向设计,应先了解各组知识在不同能力水平中的具体要求,从而决定相应的比例。
根据测试的性质和特点,应先对照大纲的规定,根据测试要求加以确定,这样,在“双向细目表”中间的各空格中,根据需要,填上了各知识内容应达到的层次要求。
第三步汇总与调整
各部分知识在能力水平的不同层次的相应比例确定之后,应该按列即“知识”、“领会”……等各层次进行汇总,依据汇总情况,分析整个测试蓝图在能力水平方面的要求,是否符合测试目的、测试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编制方法
根据测试双向细目表情况分析,我们就可以着手进行各种命题的编制。
(一)主观性试题的编制
编制主观性试题中的自由应答试题时,应当注意:为测量较高层次的能力水平,必须加强试题的综合性,要给考生提供展现才华的有利条件,同时要突出重点内容,要出“活题”,还要制定出明细合理的评分标准(包括参考答案和给分办法和说明)。
另外,主观性试题中的部分限制性题目,是一种介于主观题和客观题之间的一类问题,编制时还应当做到:
第一,对限制的要求应尽量明确,让考生清楚了解命题者的用意。
可以利用“简述”、“简要说明”、“解释名词”等对解答的形式提出具体要求;
第二,小处着手,大处着眼。
虽然简答题等部分限制型题目在试卷中是以“小题”的形式呈现的,但是它所考核的内容却并非次要的,命题时应着眼于重点知识,要注意考生易于在理解上出现偏差的地方,要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考查;
第三,填空题留空要恰当,空白所要填写的应是关键的词语,同时,要让考生明确题目的含义。
其答案要确切、简短,最好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尽量避免对偶形式的问题,填空所留空白的长短不应对考生有所启发,以避免向考生提供不必要的答题线索。
(二)客观性试题的编制
客观题以选择题应用最为广泛。
在结构上包括题干和选择项两个部分。
题干是由问句或陈述句所构成,这种陈述句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不完整的;选择项,或称选择枝、备选答案,它由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所组成,其中正确答案称为正确项,错误答案称为干扰项。
一个题目中的选择项一般有3~5个。
几个选择项称几重选择题,例如有四个选择题就称为四重选择题。
一般情况下,选择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项,其余是干扰项,这种选择题称作单项选择题,简称单选题。
如果选择项中不只一个正确项,称为多形选择题,或称复选题。
除应当遵循一般的编制原则外,在编制选择题时,还应注意:题干要尽量精炼、准确、清楚,应避免与正确项使用相同的修饰词语,与每一个选择项搭配时都应在逻辑上、形式上、语气上完好无缺,不出破绽;干扰项要有迷惑性;选择项叙述的详略长短,不应成为考生选择答案的暗示因素,同一个题目的选择项排列时应按同一原则、同一逻辑顺序、同一规律和方向进行,同一个选择题的选择项在形式上应该协调一致。
四、命题工作的基本要求
1、正确把握命题范围。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要求设计命题细目表,编制命题。
细目表中要体现各命题单元在一份试卷中所占的分值和比例,重点内容部分在整个试卷中所占分值的权重可以大些;
2、对照命题细目表规定的题型、难度、认识层次以及考核内容的比例组卷;
3、试题应结合课程要求,考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应用能力;
4、试题内容应具有考查意义,不应出现低效率的试题;
5、试题应体现标准参照考试的特点,考试内容覆盖面,试卷长度,试题分量适当;
6、试题难度适当,并且分布合理,同一种题型中的试题编排应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
7、试题不应出现政治性(如政策性、民族、宗教事物等)、科学性和技术性的错误,试卷中不应该出现偏题、怪题以及尚未有定论的题目;
8、题意应完整、明确、精练、易于理解、不生歧义;
9、题型的选用应适合该课程的特点,各种题型的命制应符合该类题型的编制;
10、同一份试卷中的试题之间应相互独立,不应相互牵连或前后提示;
11、试题、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等的格式应符合规范化;
12、参考答案科学无误,评分标准合理,便于操作,避免过繁或过简。
主讲:晋启华
时间:2012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