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0fd6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3.png)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高三化学班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掌握什么是化学平衡常数;
(2)了解它的重要性;
(3)能正确计算化学平衡常数。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把握化学反应动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化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临场发挥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1.定义:它是指特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函数,在该温度下,反应物改变几何比例时,反应量也增加几何比例,而不经过更多的变换。
2.意义:其实,化学反应的过程其实是瞬息万变的,但是当反应物浓度发生变化时,反应量变化速度略有不同。
而一个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就是反应物及反应生成物在狭义上的浓度比,该比例可以体现化学反应的动态特征。
(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1.通过求解化学方程式来得出化学平衡常数:
以H2+Cl2→2HCl为例,其平衡常数Kc=[HCl]^2/[H2][Cl2]
2.通过实验测定的方法得出化学平衡常数:
可以先假定化学反应式,把其中一种浓度组合的反应物加入容器中,实现反应的平衡,然后测量反应的反应物浓度,最后用平衡常数的函数表达式来求取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c630d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0.png)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4.能够应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浓度和平衡浓度。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点包括: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固定;3.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速率相等。
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比例的乘积的稳定值。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如下:K c=[C]c[D]d [A]a[B]b其中,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A],[B],[C],[D]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3. 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以用 Le Chatelier 原理来解释。
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平衡常数会减小;当反应物浓度减少时,平衡常数会增大。
4. 应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浓度和平衡浓度应用化学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反应物浓度和平衡浓度。
具体方法如下:1.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可以计算出平衡常数;2.已知平衡常数和反应物浓度,可以计算出生成物浓度;3.已知平衡常数和生成物浓度,可以计算出反应物浓度。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讲授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2.讲授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实验演示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4.讨论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5.讨论应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浓度和平衡浓度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听课情况、提问情况和讨论情况;实验报告主要评价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3《化学平衡常数》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3《化学平衡常数》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ae6cfd3186bceb19e8bb92.png)
第3课时化学平衡常数●课标要求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课标解读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
2.了解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子。
3.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教学地位本课时介绍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导入建议备受国内煤化工产业界关注的第一套15万吨/年低压联醇装置已顺利建成投产。
该套装置由于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专利技术,具有运行稳定、化学平衡常数大等特点。
你知道化学平衡常数有什么作用吗?【提示】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一个确定的数学关系、定量关系,是反应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
对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29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并完成【思考交流】;⇒步骤1:导入新课、分析本课时的教材地位。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化学平衡常数及应用”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师生互动。
⇓步骤7:教师通过【例2】的讲解对探究2中的内容进行总结。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化学平衡的计算”,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师生互动。
可使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例题,拓展学生的思路。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4三题,验证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9页的讲解,对“探究1”中的特点进行总结。
⇓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2】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3、5两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掌握情况。
⇒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并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高二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人教版
![高二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d6db1ada38376bae1fae89.png)
第3课时化学平衡常数●课标要求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课标解读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
2.了解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子。
3.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教学地位本课时介绍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导入建议备受国内煤化工产业界关注的第一套15万吨/年低压联醇装置已顺利建成投产。
该套装置由于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专利技术,具有运行稳定、化学平衡常数大等特点。
你知道化学平衡常数有什么作用吗?【提示】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一个确定的数学关系、定量关系,是反应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
对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29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并完成【思考交流】;⇒步骤1:导入新课、分析本课时的教材地位。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化学平衡常数及应用”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师生互动。
⇓步骤7:教师通过【例2】的讲解对探究2中的内容进行总结。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化学平衡的计算”,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师生互动。
可使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例题,拓展学生的思路。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4三题,验证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9页的讲解,对“探究1”中的特点进行总结。
⇓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2】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3、5两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掌握情况。
⇒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并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10b361d02020740be1e9b43.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基于微粒观和动态平衡思想构建的化学平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二章和第三章的知识点由浅入深,关系紧密,层层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任意环节的缺失和模糊都将造成后续内容学习的巨大困难。
速率的定义和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考虑单个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同时考虑可逆反应的两个反应的速率) →水溶液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两个或以上可逆反应互相影响,即同时考虑4个或以上反应的速率)→盐类水解平衡(同电离平衡,但情况)→沉淀溶解平衡(涉及两相互相转化的平衡)。
可见,化学平衡内容是理论难度加深的第一环节,是为后续平衡学习打好理论基础,并且建立学习模式的关键。
另外,本节另一个核心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对平衡进行定量描述,是解释各类平衡众多特性的理论依据。
可以这么说,本节内容在第二章和第三章里是最核心、最重要的。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初三和高一的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物质的溶解、溶解度、饱和溶液、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限度、化学反应速率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
但是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内涵理解不够深,不够透彻,对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也不清楚。
更重要的是学生还没有学习一套完整而抽象的化学知识体系的经验。
【教学设计理念】众所周知,化学平衡这一知识点,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学生理解平衡的定义、外延和内涵方面尤其困难。
分析众多同行的研究成果,结合本人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状态时,有以下几个突出的思维障碍。
1.不能用微粒观来解释可逆反应的特征。
2.分不清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和反应速率的变化这两个问题。
3.将化学反应快慢和反应进行的程度挂钩4.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搞不清“单一条件”所指。
5.对勒夏特列原理中“减弱”的理解有困难。
6.分析平衡移动问题时,因果混淆。
7.分析平衡移动时,不明确旧平衡的状态,不明确究竟改变了什么条件。
8.习惯把平衡常数当成一种计算工具,较少用于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4 2-3第4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4 2-3第4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e3b26877232f60ddcca1c6.png)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4 2-3第4课时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一化学平衡常数1.NO2、N2O4的相互转化是一个可逆反应:2NO2(g)N2O4(g)。
在25 ℃时,如果用不同起始浓度的NO2或N2O4进行反应,平衡后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1)请根据表中已知数据填写空格:起始浓度/mol·L-1平衡浓度/mol·L-1平衡浓度关系c(NO2) c(N2O4) c(NO2) c(N2O4) c(N2O4)c(NO2)c(N2O4)c2(NO2)2.00×10-20 6.32×10-3 6.84×10-3 1.08 1.71×1023.00×10-20 8.00×10-3 1.10×10-2 1.38 1.72×1020 2.00×10-29.46×10-3 1.53×10-2 1.62 1.71×1020 0.100 2.28×10-28.86×10-2 3.89 1.70×102请总结归纳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在一定温度下,生成物平衡浓度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平方之比近似为一常数。
(2)化学平衡常数①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K表示)。
②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 (g)+n B(g)p C(g)+q 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 p(C)·c q(D)c m(A)·c n(B)。
2.下表为25 ℃时,卤化氢生成反应的平衡常数: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KF2+H22HF 6.5×1095Cl2+H22HCl 2.57×1033Br2+H22HBr 1.91×1019I2+H22HI 8.67×102请比较表中K值的相对大小,说明平衡常数的意义:(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常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b8b50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1.png)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平衡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通过实例掌握如何应用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重点:
1. 化学平衡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理解。
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掌握。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化学平衡实验器材。
3. 化学平衡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引入化学平衡反应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反应的定义及其特点。
二、讲解化学平衡常数(10分钟)
1. 介绍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2. 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化学平衡常数。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平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化学平衡反应的变化过程。
四、讲解实验结果(10分钟)
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及计算方法。
五、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平衡常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课堂练习(1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并通过实验实践加深了对化学平衡反应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使用案例和实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平衡常数》说课稿
![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平衡常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f90aab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4.png)
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平衡常数》说课稿一、引言本次说课将对鲁科版选修四中的《化学平衡常数》进行介绍。
化学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进行到达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关系的定量描述。
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性质以及实际应用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和反应浓度之间的关系; 3. 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的平衡浓度;4.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在环境保护、工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3.1 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化学平衡常数表示在特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浓度之比的乘积的比值。
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和反应物浓度有关,可以用于判断反应的平衡性质以及预测反应方向。
3.2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中,需要用到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
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可以将化学平衡常数表示为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乘积之比。
具体的计算方法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3.3 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的关系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反应是向前进行还是向后进行。
当化学平衡常数大于1时,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当化学平衡常数小于1时,反应向反应物的方向进行。
当化学平衡常数等于1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3.4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化学平衡常数在环境保护、工业生产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化学平衡常数预测反应的平衡浓度,从而优化工业生产过程;还可以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环境监测和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过程安排4.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情景,引发学生对于化学平衡常数的探究和思考。
例如,用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以及如何定量描述该反应的平衡性质。
4.2 理论讲解与示例分析在此环节中,将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与反应方向的关系以及应用进行详细讲解。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01efc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1.png)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化学平衡常数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2.掌握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方法;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意义;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2.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平衡常数在酸碱中的应用;4.平衡常数在溶解度平衡和气相平衡中的应用;5.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要求学生思考反应的终点,以及为什么反应会停止。
1.知识讲授(1)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通过讲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和条件,引导学生明白化学反应不仅是一种物质转化过程,也是一种动态平衡过程。
(2)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和定义,并讲解如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平衡常数,包括酸碱中的离子浓度、溶解度平衡中的溶解度积和气相平衡中的压强。
(3)平衡常数在酸碱中的应用以酸碱反应为例,讲解平衡常数在酸碱中的应用,包括酸碱强弱的判断和计算离子浓度的方法。
(4)平衡常数在溶解度平衡和气相平衡中的应用介绍平衡常数在溶解度平衡和气相平衡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积和气体的压强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实际反应中的平衡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平衡常数的特点和规律。
(1)溶解度平衡实验:选取一种具有较小溶解度的盐类,如氯化银,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溶解度的变化,通过测量溶解度来计算溶解度积,从而求得平衡常数。
(2)气相平衡实验:选取一种气体反应,如氧化亚氮的平衡反应,让学生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压强来观察反应的平衡现象,从而探究平衡常数的变化规律。
3.拓展应用通过解析实际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理解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方法:1.完成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平衡常数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2.参与实验探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3.解答应用题,检验学生对平衡常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人教化学选修四省市级优质课2.33 化学平衡常数(1)
![人教化学选修四省市级优质课2.33 化学平衡常数(1)](https://img.taocdn.com/s3/m/e10ee84efab069dc51220111.png)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地位和作用】《化学平衡常数》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3节《化学平衡》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公式、表达时的注意事项、意义、应用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来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学会利用数据分析和解决化学平衡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总结规律。
所以说,化学平衡常数在本章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对化学平衡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学好化学平衡常数的知识对后续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探究具有指导作用。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生可以基本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为有关化学平衡问题的数据处理方面提供一个新的解题方向。
因此,化学平衡常数在整个第二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第二章的内容又是全书的教学重点,所以平衡常数的知识也是本书的重点之一。
不仅如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竞争意识、问题意识、分析处理数据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学生在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更好的处理繁杂的化学数据、解决复杂的化学事件、建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具备更高的科学素养具有极大的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态度进行化学学习,建立对化学世界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已经经历了一年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他们基本上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介绍平衡常数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了化学平衡中有关反应速率、浓度等的计算方法。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先行组织者”,化学平衡常数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和“先行组织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从定量的角度更好理解化学平衡的知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3-3 化学平衡常数 教案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3-3 化学平衡常数 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4d0f746c5da50e2524d7fda.png)
化学平衡常数授课班级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重点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难点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方向和限度的内在联系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三、化学平衡常数(chemical equilibrium constant)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2. 表达式对于任意反应m A+n B p C+q D K={}{}{}{}nmqp)B(c)A(c)D(c)C(c••3、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要注意:(1) 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以看做“1”而不代入公式。
(2)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4.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K只受温度影响,K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的转化率也越大;反之K越小,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小。
5、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小。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 c=C p(C)·C q(D)/C m(A)·C n(B),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复习提问]什么叫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特征有哪些?化学平衡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溶液中表现为浓度)可以保持恒定的状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导学案:2.3.3化学平衡常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导学案:2.3.3化学平衡常数](https://img.taocdn.com/s3/m/2286ca2ead51f01dc381f1dd.png)
目标:(简短、明确、观点、重点、规律)1.理解化学均衡常数的含义,2.能够利用化学均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化学均衡常数的应用难点:化学均衡常数的应用教课方案(知识系统化、问题化)2-3-3化学均衡常数一.化学均衡常数1.观点在必定温度下,可逆反响达到均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响物浓度幂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响的化学均衡常数,简称均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2.表达式3.意义及影响要素4.注意事项及特色5.应用(1)表示可逆反响进行的程度(2)利用 K 可判断反响的热效应(3)判断均衡挪动方向(4)进行计算(反响物或生成物的量、转变率)教师寄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讲堂练习( 5~10 分钟)【例 1】 (2007·海南 )PCl 的热分解反响为: PCl (g)PCl3(g)+Cl2 (g)5 5(1)写出反响的均衡常数表达式:(2) 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 10.0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00 mol PCl5,达到均衡后,测得容器内 PCl3的浓度为 0.150 mol/L 。
计算该温度下的均衡常数。
课后作业(限 60 分钟内达成)作业 1:---必做题(占 80%,难度系数易0.5,中0.3)1.对于化学均衡常数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温度必定,一个化学反响的均衡常数是一个常数B.两种物质反响,不论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均衡常数不变C.温度一准时,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响,正、逆反响的均衡常数互为倒数D.浓度商Q c<K c,v正 >v逆2.某可逆反响aA+ bB cC H = Q 在某温度下的均衡常数为K(K≠ 1),反响热为Q。
保持温度不变,将方程式的书写作以下改变,则Q 和K 数值的相应变化为A.写成2aA+ 2bB 2cC , Q 值、 K 值均扩大了一倍B.写成2aA+ 2bB 2cC, Q 值扩大了一倍,K 值保持不变C.写成aA+ bB,Q值、 K 值变成本来的相反数D.写成aA+ bB,Q值变成本来的相反数,K 值变成本来的倒数3.必定条件下,将 3 mol A 和 1 mol B 两种气体混淆于固定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响: 3A(g) + B(g) xC(g)+ 2D(s)。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1f3db7284ac850ad0242eb.png)
[多媒体投影]课本29页问题:(1)分析表格中所得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
(2)引导学生对比观察1、2、3组数据与4、5、6组数据,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过渡]人们对其他化学平衡体系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类似的关系,平衡常数的含义是什么?[板书]一、化学平衡常数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1、定义:在一定温度时,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思考]如何将文字表述式书写为数学表达式?此时反应物浓度、生成物浓度是什么浓度?2.数学表达式:计算填表分析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的数据特征得出规律:不管的初始浓度有多大,只要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后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之比是个常数得出结论: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向开始还是从逆向开始,无论起始浓度多大,都能达到化学平衡。
[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之比归纳整理文字表述式中的注意事项,明了平衡常数成立的前提条件11/2N2(g)+3/2H2(g)NH3(g)2N2(g)+3H2(g)2NH3(g)32NH3(g)N2(g)+3H2(g)4Fe0(s)+C0(g)Fe(s)+CO2(g)5AgCl(s)Ag+ (aq)+Cl-(aq)6Cr2072-(aq)+H20Cr042-(aq)+2H+(aq)Qc<K 反应正向进行Qc>K 反应逆向进行[高考实践](2003全国11)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A.均减半B.均加倍C.均增加1molD.均减少1mol[设问]请自主学习例2,平衡常数在此题中作用是什么?若K=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平衡常数K值的大小,可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化学平衡常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能正确书写给定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能进行相应的简单计算。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数据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引导]我们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状态。
那么,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究竟有多少反应物转化成了生成物,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系?请大家完成P44页的问题解决表2-6 NO2(g)-N2O4(g)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求出平衡浓度关系,最后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探究活动]阅读教材和P44页表2—6,对表中数据进行观察计算并归纳。
起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平衡浓度关系C(NO2) C(N2O4) C(NO2) C(N2O4) C(N2O4)C(NO2) C(N2O4) C(NO2)2.00×10-20 6.32×10-3 6.84×10-3 1.082 171.253.00×10-20 8.00×10-3 1.10×10-2 1.375 171.680 2.00×10-29.46×10-3 1.52×10-2 1.607 169.850 0.100 2.28×10-28.86×10-2 3.886 170.44[总结]一定温度下:c (N2O4)/c2(NO2)=K[小结]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又不论反应物起始浓度的大小,最后都能达到化学平衡,这时N2O4的平衡浓度与NO2平衡浓度的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情况又如何呢?如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H2(g) +I2(g)2HI(g)起始以及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见幻灯片)所示。
他们的浓度间存在何种关系?[板书]一、化学平衡常数1、定义:一定温度下,对于已达平衡的反应体系中,生成物以它的化学计量数为乘幂的浓度之积除以反应物以它的化学计量数为乘幂的浓度之积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启发]刚才得出的平衡常数K是由一个特殊的反应引出的,其,但如果对于任意一个可逆化学反应:m A+n B p C+q D其平衡常数K又该如何表示呢?[回答]平衡常数实际上是平衡混合物中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除以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
即 K ={}{}{}{}n m qp )B (c )A (c )D (c )C (c ••[板书]2、表达式 对于任意反应: m A+n Bp C+q DK ={}{}{}{}n m q p )B (c )A (c )D (c )C (c ••其中c 为各组分的平衡浓度,温度一定,K 为定值。
阅读P45页表2-8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T/K 373 473 573 673 773 K3.35×1091.00×1072.45×1051.88×1042.99×103[结论]K 值与浓度无关,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K 値减小。
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请大家写出下列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N 2+3H 22NH 3 2NH 3N 2+ 3H 2 1/2N 2+3/2H 2NH 3Fe 3O 4(s) + 4H 2(g)高温3Fe(s) + 4H 2O(g)Cr 2O 72- + H 2O 2CrO 42-+ 2H +3、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注意点(1)如果反应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它们的浓度不应写在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因为它们的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
(2)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例如:N 2(g)+3H 2(g)2NH 3(g)的平衡常数为K 1,1/2N 2(g)+3/2H 2(g)NH 3(g)的平衡常数为K 2,NH 3(g)1/2N 2(g)+3/2H 2(g)的平衡常数为K 3;写出K 1和K 2的关系式: K 1=K 22 。
写出K 2和K 3的关系式: K 2·K 3=1 。
写出K 1和K 3的关系式: K 1·K 32=1 。
[提问]大家是否产生疑问,提出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有什么意义?对我们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有什么帮助呢?分析教科书P45页表2-7,你能找出规律吗?表2-7 卤化氢生成反应的平衡常数(25℃))()()(232321H c N c NH c K ⋅=)()()(322322NH c H c N c K ⋅=)()()(22/322/133H c N c NH c K ⋅=)()(2424H c O H c K =)()()(2722242-+-⋅=O Cr c H c CrO c K3、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1)K 值的大小,表示反应在该温度下达到平衡时该反应进行的程度(反应的限度)。
K 值越大,表明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K 值越小,表明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
如果给出一定温度时的某个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能否通过其他一些数据的测定,判断该反应的某状态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呢?讨论、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测出某一时刻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然后假设反应已经达到平衡,计算出平衡常数,与给定的平衡常数比较。
如果相等,则假设成立,也就是说反应已达到平衡;如果不相等,则没有达到平衡。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不平衡向何方向进行对于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温度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 m A+n B p C+q D{}{}{}{}n m qp )B (c )A (c )D (c )C (c •• = Qc Qc 叫该反应的浓度商(1)QC <K ,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2)QC =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QC >K ,反应向逆方向进行除了化学平衡常数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能用来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呢? 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某一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为:某个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该反应物的平衡浓度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100%或者=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浓度反应该反应物反应中消耗)(×100%或者=量该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的物质的量反应该反应物反应中消耗)(×100%转化率越大,反应越完全!平衡转化率的意义:能表示在一定温度和一定起始浓度下反应进行的限度。
4、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计算【例1】某温度下,向10L 真空容器中注入1.00 mol H 2(g) 和 1.00 mol I 2(g),反应平衡后化学方程式 平衡常数KF 2 + H 22HF 6.5×1095 Cl 2 + H 22HCl 2.57×1033 Br 2 + H 22HBr 1.91×1019I 2 + H 22HI 8.67×102I2(g)的浓度为0. 020 0 mol·L-1。
试求该温度下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
解:据题意可知,起始时c(H2)=c(I2)=0.100mol·L-1,平衡时c(H2)=c(I2)=0.0200mol·L-1,生成的c(HI) = 0.160mol·L-1H2(g) + I2(g)2HI(g)起始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0.100 0.100 0变化的各物质的浓度/mol·L-10.0800 0.0800 0.160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0.0200 0.0200 0.160K =(0.160)2/0.0200 × 0.0200= 64.0【例2】在一密闭容器中,CO与H2O混合加热到800℃达到下列平衡:CO(g)+H2O(g)CO2(g)+H2(g) K=1.00若反应开始时CO和H2O的浓度分别为0.200 mol·L-1和1.00mol·L-1,求达到平衡时CO 转化为CO2转化率是多少?解:设CO2和H2的变化浓度为x mol·L-1CO(g) + H2O(g)CO2(g) + H2(g)c (始) /mol·L-10.200 1.00 0 0c(变)/mol·L-1x x x xc(平)/mol·L-10.200-x 1.00-x x xK =x2/(0.200-x)(1.00-x) = 1.00解得: x = 0.166(CO)=0.166/0.200×100%= 83.0%练习:850K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SO2、O2和SO3的浓度分别为6.0×10-3 mol·L-1、8.0×10-3 mol·L-1和4.4×10-2 mol·L-1。
计算:(1)该温度下反应2SO2+O22SO3的平衡常数。
(2)达平衡状态时,SO2的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