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结构(公开课)
合集下载
中学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群落的结构
![中学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群落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caa6f64a6c30c2258019e1e.png)
类型二 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
【例题2】 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
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
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上的没有分层现象
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解析 该题针对学生对群落垂直结构的认识上的几个误区进 行命题,通过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垂 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群落的垂 直结构。如森林植物明显地分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 地被层;池塘中植物明显地分成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 植物。其实,草原的植物、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同样也有明显 的分层现象,如地上、地表、地下都有动物、植物分布。因 此,分层现象是普遍的。
()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C.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类数越少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由题意知滨螺 与各种藻类的关系为捕食,各种藻类都是自养型的生物,它 们之间争夺空间、阳光和无机离子,应为竞争关系。由图中 可知,藻类种类数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在滨 螺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③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 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如:森林群 落一般比草原群落的动物种类多。
二、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互利 互生
寄生
能量关系 图
特点
举例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 大豆与根瘤菌 时增加,同时减少, 呈现出“同生共死” 的同步性变化
如果分开,则寄生 蛔虫与人;菟
答案 A
类型三 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研究
【例题3】 (2009·江苏高考)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
《群落的结构》课件
![《群落的结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e5135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8.png)
加强跨学科合作
群落研究需要与地理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共同探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创新研究方法和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群落研究将更加注重创新研究方法和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生态模型等,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拓展研究对象
未来群落研究将更加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人类健康的反馈作用,拓展研究对象和领域。
群落的形成
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空间配置、营养结构等。这些特征反映了群落的生态学规律和演化历程,是研究群落的重要内容。
群落的结构特征
群落结构是维护群落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群落结构也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演替的规律
05
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是指群落中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均匀度,它是衡量群落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优势种与亚优势种
群落中的优势种是指对群落结构和功能有显著影响的物种,而亚优势种则是指对群落有一定影响但不如优势种明显的物种。
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总结词
初生演替
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生物演替。
总结词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生物演替。例如,在森林砍伐后的地方、弃耕的农田等地方所发生的演替。
群落的重要性
群落的定义
群落形成的因素
群落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生物因子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物种的分布和数量,进而影响群落的结构和组成。
群落研究需要与地理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共同探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创新研究方法和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群落研究将更加注重创新研究方法和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生态模型等,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拓展研究对象
未来群落研究将更加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人类健康的反馈作用,拓展研究对象和领域。
群落的形成
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空间配置、营养结构等。这些特征反映了群落的生态学规律和演化历程,是研究群落的重要内容。
群落的结构特征
群落结构是维护群落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群落结构也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演替的规律
05
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是指群落中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均匀度,它是衡量群落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优势种与亚优势种
群落中的优势种是指对群落结构和功能有显著影响的物种,而亚优势种则是指对群落有一定影响但不如优势种明显的物种。
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总结词
初生演替
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生物演替。
总结词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生物演替。例如,在森林砍伐后的地方、弃耕的农田等地方所发生的演替。
群落的重要性
群落的定义
群落形成的因素
群落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生物因子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物种的分布和数量,进而影响群落的结构和组成。
群落的结构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群落的结构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6f95b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0.png)
思考讨论
(1)引发植物分层分布的重要因素是: 光照强度
(2)引发动物分层分布的重要因素是: 食物、栖息场合等
(3)群落的垂直构造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
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运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 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⒉水平构造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 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 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 密度也有差别。
1(3)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互 相之间对食物的争夺体现为大草履虫处在劣势, 双小核草履虫处在优势。
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 的优势越来越大,最后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 源而灭亡。
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 一步证明了该实验成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 源,这就是竞争。
2.提示:90数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 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有关性。
而使它们能( D )
A.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运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以上都对的
有关生物群落的构造,下列不对的的是( C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含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构造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别
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 量的增加造成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 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
从数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互相制 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畴内波
3.提示: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 食。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
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 光照的明暗、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等环境因素影响, 不同生物分布于不同地段的现象。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四节图片版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四节图片版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2d814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5.png)
第5页
一个稳定群落中,由于各种群在 群落中含有各自生态位,种群间 能避免直接竞争,从而又确保了 群落稳定。
第6页
群落是一个种群互相作用、生态位分化 种群系统,各种群在它们对群落时间、空间 和资源利用方面,以及互相作用也许类型 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
因此,由多个种群构成生物群落,要比单 一个群群落更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维持 长期较高生产力、含有更大稳定性。
4 干扰与群落缺口形成与重新侵占
干扰使得连续群落出现断层(缺口)。 比如:森林中林窗、草原中老鼠频繁活动
形成挖掘小斑块等。 缺口重新恢复或侵占普通有两种形式 (过程)。
(1)抽彩式竞争 (2)小演替
第16页
(1)抽彩式竞争
① 概念 缺口被周围群落任何一个种类侵入 和占有并发展成为优势种,哪个种成为 优势种完全取决于随机原因。
第21页
5 干扰频率对物种多样性影响——
中度干扰假说
即中档程度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 ①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缺口,假如 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 因而多样性较低; ② 假如干扰间隔期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 到顶极期,多样性也不很高; ③只有中档于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 它允许更多物种入侵和定居。
S=cAz
3 岛屿效应
岛屿面积越大,种数越多现象。
第25页
(二)MacArthur平衡说
岛屿上物种数决定于物种迁入和灭亡平衡。 这是一个动态平衡,不断地有物种灭亡,也 不断地由同种或别种迁入而补偿灭亡物种。
依据平衡说,可阐明下列4点:①岛屿上物种 数不随时间而改变;⑦这是一个动态平衡, 即灭亡种不断地被新迁入种所代替;③大岛 比小岛能“供养”更多种;④随岛距大陆距 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种数逐步减少。
一个稳定群落中,由于各种群在 群落中含有各自生态位,种群间 能避免直接竞争,从而又确保了 群落稳定。
第6页
群落是一个种群互相作用、生态位分化 种群系统,各种群在它们对群落时间、空间 和资源利用方面,以及互相作用也许类型 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
因此,由多个种群构成生物群落,要比单 一个群群落更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维持 长期较高生产力、含有更大稳定性。
4 干扰与群落缺口形成与重新侵占
干扰使得连续群落出现断层(缺口)。 比如:森林中林窗、草原中老鼠频繁活动
形成挖掘小斑块等。 缺口重新恢复或侵占普通有两种形式 (过程)。
(1)抽彩式竞争 (2)小演替
第16页
(1)抽彩式竞争
① 概念 缺口被周围群落任何一个种类侵入 和占有并发展成为优势种,哪个种成为 优势种完全取决于随机原因。
第21页
5 干扰频率对物种多样性影响——
中度干扰假说
即中档程度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 ①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缺口,假如 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 因而多样性较低; ② 假如干扰间隔期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 到顶极期,多样性也不很高; ③只有中档于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 它允许更多物种入侵和定居。
S=cAz
3 岛屿效应
岛屿面积越大,种数越多现象。
第25页
(二)MacArthur平衡说
岛屿上物种数决定于物种迁入和灭亡平衡。 这是一个动态平衡,不断地有物种灭亡,也 不断地由同种或别种迁入而补偿灭亡物种。
依据平衡说,可阐明下列4点:①岛屿上物种 数不随时间而改变;⑦这是一个动态平衡, 即灭亡种不断地被新迁入种所代替;③大岛 比小岛能“供养”更多种;④随岛距大陆距 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种数逐步减少。
群落的结构公开课.pptx
![群落的结构公开课.pptx](https://img.taocdn.com/s3/m/65e7cd7e10661ed9ac51f317.png)
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三、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教材资料分析1: 如何解释资料1中的实 验结果? 单独培养时,两种草履 虫均能正常繁殖。但混 合培养后,二者出现竞 争,其中大草履虫处于 劣势,逐渐被淘汰掉。
资料一
1.竞争
(1)概念: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2)举例: 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羊与牛、水稻与稗草
研究种群的问题与研究群落的问题有何区别? 二者又有何联系? 种群主要研究种群数量特征和种群的空间特征, 群落研究的主要是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及空间 结构等。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北 方
低 丰
苔原
➢这些群落的 不同是靠什么 来区别的呢?
针叶林
1、物种的组成是
区别不同群落的
重要特征。
落叶阔叶林
富
高 度热带雨➢数林群目落多的少物如常种何绿阔2种叶、林数丰目富的度多(少群)落。中物
武夷山
西伯利亚
低等植物 840种 高等植物 2888种 动物 5000种 脊椎动物 475种
低等植物 670种 高等植物 139种
动物 1000种
比较下列各组物种组成的多少?
平原---山地 草地---林地 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 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
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 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 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比相邻群落中多,
直结构 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
直结构 D·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
物群落
课堂小结
物种组成是群落的主要特征
群 物种组成 丰富度
落 的
优势种
概 念
竞争
三、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教材资料分析1: 如何解释资料1中的实 验结果? 单独培养时,两种草履 虫均能正常繁殖。但混 合培养后,二者出现竞 争,其中大草履虫处于 劣势,逐渐被淘汰掉。
资料一
1.竞争
(1)概念: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2)举例: 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羊与牛、水稻与稗草
研究种群的问题与研究群落的问题有何区别? 二者又有何联系? 种群主要研究种群数量特征和种群的空间特征, 群落研究的主要是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及空间 结构等。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北 方
低 丰
苔原
➢这些群落的 不同是靠什么 来区别的呢?
针叶林
1、物种的组成是
区别不同群落的
重要特征。
落叶阔叶林
富
高 度热带雨➢数林群目落多的少物如常种何绿阔2种叶、林数丰目富的度多(少群)落。中物
武夷山
西伯利亚
低等植物 840种 高等植物 2888种 动物 5000种 脊椎动物 475种
低等植物 670种 高等植物 139种
动物 1000种
比较下列各组物种组成的多少?
平原---山地 草地---林地 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 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
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 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 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比相邻群落中多,
直结构 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
直结构 D·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
物群落
课堂小结
物种组成是群落的主要特征
群 物种组成 丰富度
落 的
优势种
概 念
竞争
【公开课教案】《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4ab65b227916888486d7d3.png)
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
被(捕食者)淘汰
被捕食者:数量多者或先增加先减少者。
捕食者:数量少者或后增加后减少者。
3、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在另一种生物(寄主)
当然,本节课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充分利用了视频和图片资源,可以直观导入展示课堂内容的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即兴发挥,把一个常见普通的生物寄生现象现编成为一个小故事,生动有趣又能通过它来说明寄生现象,并说明了寄生的特点。
在以后的备课讲课过程中,我需要改进的地方仍旧有很多很多。我需要在备课上花费更多功夫,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也许能到到更好的效果,要让自己的教学技巧更为娴熟, 使自己做到“一心三用”,一是用在课堂内容上,关注授课过程,二是用在自身的教态语言上,精炼语言,端正教态,三是用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是不是集中,关注学生有没有及时掌握这个知识点,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
3.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它生物
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注意区分群落与种群的概念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提问:群落水平上,我们研究的问题又有哪些?
以研究池塘群落为例,引导学生对应归纳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
根据问题与探讨,思考问题,并说出研究群落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最后,在每一节课后,我也应该及时做教学反思,记录下这节课的闪光点,也记录下不足之处,这一才能更进一步,完善自己,也完善自己的工作。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3节群落的结构
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
被(捕食者)淘汰
被捕食者:数量多者或先增加先减少者。
捕食者:数量少者或后增加后减少者。
3、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在另一种生物(寄主)
当然,本节课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充分利用了视频和图片资源,可以直观导入展示课堂内容的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即兴发挥,把一个常见普通的生物寄生现象现编成为一个小故事,生动有趣又能通过它来说明寄生现象,并说明了寄生的特点。
在以后的备课讲课过程中,我需要改进的地方仍旧有很多很多。我需要在备课上花费更多功夫,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也许能到到更好的效果,要让自己的教学技巧更为娴熟, 使自己做到“一心三用”,一是用在课堂内容上,关注授课过程,二是用在自身的教态语言上,精炼语言,端正教态,三是用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是不是集中,关注学生有没有及时掌握这个知识点,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
3.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它生物
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注意区分群落与种群的概念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提问:群落水平上,我们研究的问题又有哪些?
以研究池塘群落为例,引导学生对应归纳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
根据问题与探讨,思考问题,并说出研究群落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最后,在每一节课后,我也应该及时做教学反思,记录下这节课的闪光点,也记录下不足之处,这一才能更进一步,完善自己,也完善自己的工作。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3节群落的结构
[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公开课课件2
![[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公开课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cb56c12ef90f76c660371a65.png)
体表寄生 量
B 寄生虫
A 宿主(寄主) 体内寄生
A
B
时间
BA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群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群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4.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彼此有利;如 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如地衣 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13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13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2.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13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你多我多,你少我少
生
B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13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生物因素之间各种关系的图象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13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其它实例: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白蚁与其体内的鞭毛虫 大肠杆菌与人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群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13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A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13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B 寄生虫
A 宿主(寄主) 体内寄生
A
B
时间
BA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群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群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4.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彼此有利;如 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如地衣 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13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13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2.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13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你多我多,你少我少
生
B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13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生物因素之间各种关系的图象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13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其它实例: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白蚁与其体内的鞭毛虫 大肠杆菌与人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群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13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
A
人 [教 名版 师《课群堂落教的学结]构[人》教P版PT]课《件群13落 的结构 》公开 课课件2 (完整 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