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合集下载

康有为的思想主张

康有为的思想主张

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寄语:要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可以分三个层面去观察,通过事实去辨别他的好坏、忠奸、能庸、功过等等诸多方面:一个层面是他的事业是否对时代进步有利;二是他的学说是否在经过时间的洗礼后仍然是不易之论;三是个人的品行是否是人中君子、道德楷模。

康有为“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建议“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且提出了具体六个方面的变法措施。

不断提出改革思路,得到光绪的高度重视,组织推动了戊戌变法。

从这一点上来看,康有为还是值得肯定的。

今天分享的是康有为的思想主张,读史使人明智,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经济思想康有为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他认为赋税政策方面的改革主要是”蠲厘金之害以慰民心,减出口之税以扩商务。

他猛烈抨击了厘金税,认为它既不利商,又不利农,也不利于国,必须予以裁撤。

他说“内地害商之政,莫甚于厘金一事,天下商人久困苦之”。

指出“厘金内之务农工之源,外之损富商之实。

既以筹款计,亦徒中饱吏役,而国不受其大益”。

他主张通过征收印花税等开辟财源,同时举办银行、邮政等国有事业,用以代替厘金税。

康有为认为商兴才能国富,统治者必须“保商”,而保商的关键在于轻税。

指出“中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以困辱之。

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人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康有为的轻税思想在后期发展为无税论,在《大同书》里他主张“公中更未尝向一人而收赋税,扫万国亘古重征厚敛之苦。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超越现实的空想。

宪政思想1. 依宪治国观念的引入到戊戌变法以前,中国的封建制度存留长达4000余年,不可谓没有法,也不可谓没有“依法治国”,但是法自君出,权尊于法,法律作为一种统治工具,拘束臣民而不拘束君主,引礼入法,以家族为本位而维护封建等级制。

康有为第一次提出了包含限制君权意义的法律概念,即宪法。

他认为国家的政体可以分为专制、立宪和共和三种。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时正赴京会试的康有为联络在京会试的1300多名爱国士子《公车上书》,要求清政府“迁都、拒和、变法”。

这次运动使维新思想迅速传播,康有为作为维新变法领袖的地位也从此确立。

康有为与其他维新人士救亡图存的维新活动终于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1898年光绪皇帝下令变法,实施新政。

变法失败后,他逃亡日本。

在国外,康有为思想渐趋反动,反对资产阶级革命,坚持改良主义,成为保皇派。

1913年回国,在辛亥革命后为复辟帝制摇旗呐喊。

1927年康有为病逝于青岛。

康有为著述颇丰,主要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

主要教育著作有:《长兴学记》、《公车上书》、《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试论折》、《请开学校折》等。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 重视教育的作用。

康有为认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他说:“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器,而在穷理劝学”。

为此,康有为把教育当作振兴中国和政治改良的手段。

在康有为看来,一个国家的强弱,关键在于国民智慧的高低,而智慧又依赖教育的发展。

中国之弱,即弱于教育之不发达,民智之不开,因此,发展教育、开办新学是当务之急。

(2)变科举,废八股。

康有为认为:八股取士使人不读秦汉以后的书籍,不研究世界各国的情形,从而使官吏不能应变,不能为实事,以致于甲午战争战败后割地赔款。

为此,他认为改革科举考试,废除禁锢人才的八股取士,培养和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就如何改革科举制度,康有为提出:文试要“立废八股”,“罢试帖”,以中国文学、策论、外国科学代之;武试要停止弓刀步石及旗病弓石,用武备学校培养人才。

康有为把变科举比喻为“以吐下而去其宿蚵疴”,是必治之痼疾。

(3)兴办学校,建立资产阶级教育制度。

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提出了关于学校体系的构想,在乡设立小学,在县设立中学,在省、府设立专门高等学校或大学,如设立海、陆、医、律、师范各专门学校。

康有为的政治思想是什么

康有为的政治思想是什么

康有为的政治思想是什么康有为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和领导戊戌变法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康有为的政治思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康有为的政治思想康有为的立宪思想曾经启迪和影响了后来的宪法理论,但是,其中却存在许多保守主义的成分,主要表现在对君权的妥协以及对传统的、占统治地位的以礼治国、儒法合流思想的吸收。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缺乏成熟的阶级力量的支持。

康有为对西方的立宪政治缺乏价值上的深刻认识。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康有为对西学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器物”论的基础上,他还不能把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与封建的开明政治严格区分开来。

就宪法的来源看,立宪主义包括立宪的价值学说和立宪的规范形式两方面,其中宪法的价值尤其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伴生。

它是一个“新开端”,反映的是新生的获得胜利的资产阶级的利益。

而康有为的立宪理想则是从社会进化论出发,希望调和君权与民权之间的矛盾,减缓新生力量对封建专制的冲击,维护旧体制。

因此,康有为对宪法的理解是有内在矛盾的。

中国唯以君权治天下而已,若雷厉风行,三月而规模成,二年而成效著”。

康有为一直称赞西方的代议制,但是他主张设立的制度局、集意院、懋勤殿等都属于君主的智囊机构,而不是民选机构。

不但如此,议院作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权力机构,是作为封建君权的对立物而出现于历史舞台之上的。

然而,康有为和当时中国先进的思想家往往是从“通下情”的角度来认识其作用的。

这样一来,议院的设立并不否定封建君权,相反倒成为强化封建国家机器的有效机制。

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其宪政实践的诸多两难困境。

康有为的立宪思想康有为早年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儒家学说到佛学、道学,再由佛、道之学到西学的曲折过程。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康有为自幼即开始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

由于坚持儒教正统,康有为有意识地摒弃了盛行于近代西方国家的某些民主观念。

例如,他从中西文化渊源的不同出发,指出:“中西之本末绝异有二焉:一曰势,一曰俗。

略论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

略论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

略论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摘要作为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产物扔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可略分为必变大变速变论、君权变法论、变于下论和兴民权论。

它们回答了变法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和最终目的等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关键词康有为维新变法指导思想一、康有为维新思想是时代的产物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列强宰割的对象,中日战争更加深了半殖民地化,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这时,从封建地主阶级统治阶层中逐渐分化出一批比较开明的有识之士,康有为就是其代表之一。

民族矛盾的尖锐加速了他们政治上的觉醒,战争失败刺激了位们去求索。

他们逐渐认识到形势的危急与局面的严峻,感觉到“国势危蹙,祖陵奇变”,“方今外夷交迫,自琉球灭,安南失,缅甸亡,羽翼尽剪,将及腹心。

比者日谋高丽,而伺占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乱匪遍江楚河陇间,将乱于内”○1。

正是这种“外患内乱”从根本上动摇着清王朝的统治。

整个社会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动荡局势。

所有这一切,都使封建统治者面对这民族危亡,社会危机感到无能为力。

洋务派从事的“自强”、“求富”事业,徒耗巨资而未见卓效,甲午战争使更多有识之士在事实面前认识到单靠办洋务并不能拯救民族危亡。

要拯救“大清”,只有先拯救民族危亡;要拯救民族危亡,则必须从政治上改革内政;不改革国内现状,就无以生存,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泰西之国,一姓累败而累兴,盖善变以应天也,中国一姓不再兴者,不变而逆天也。

夫新朝必变前朝之法,与民更始”。

○2为了挽救封建制度的危机,使爱新觉罗氏继续维持其统治,为使地主阶级政权不至于被资产阶级政权所替代,封建统治阶级只有采用一种新的统治手段,通过一条新的途径来改革现存的腐朽的官僚机构,给暮气沉沉的封建政权增添一点生机。

是“大厦将倾,而处堂为安”,以致于“内溃外侵,朝不夕保”,还是奋发维新,“以图自强”呢?○3康有为鉴于形势的紧迫,国家的危亡和现实的刺激,痛切感到:大清王朝再也不能照原样生存下去了,必须立即实行改革。

康有为思想

康有为思想

第三, 大同世界”的社会福利构想。 第三,“大同世界”的社会福利构想。 在理想的“大同世界” 在理想的“大同世界”中,所有的社会福 利事业都由公共机构来承担, 利事业都由公共机构来承担,主要包括 公养” 公教” 公恤” “公养”、“公教”、“公恤”三个方面 。
康有为的宪法思想
• 依宪治国观念的引入 康有为第一次提出了包含限制君权意义的 即宪法。 法律概念 ,即宪法。他认为国家的政体可以 即宪法 分为专制、立宪和共和三种。 分为专制、立宪和共和三种。在专制政体 一君” 大臣数人共治其国” 而立 下 ,“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 ,而立 一君 宪政体则是“ 宪政体则是“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 宪法” 体”。因此 ,“宪法”就是“维新之路” 。 宪法 就是“维新之路”
• 以公民自治理论为基础 ,主张实行地方自治 主张实行地方自治 在当时 ,地方自治的提出是与中国传统的大一统国 地方自治的提出是与中国传统的大一统国 家结构形式相对立的。地方自治有利于调动地方 家结构形式相对立的。 ,并且在促进地方政治清 的积极性、 的积极性、减轻中央负担 ,并且在促进地方政治清 明的同时形成对中央行政的牵制力量。 明的同时形成对中央行政的牵制力量。不但如此 , 地方自治的基础是民治 ,这与中国历代的割据式自 这与中国历代的割据式自 治或绅权和族权维持下的地方自治具有质的区别。 治或绅权和族权维持下的地方自治具有质的区别。 但康有为虽然提倡地方自治 ,却始终反对联省自 却始终反对联省自 维护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治 ,维护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维护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四. “大同之世”的福利观 大同之世” 康有为还把西方的“人道” 康有为还把西方的“人道”与儒家的 仁道”结合在一起, “仁道”结合在一起,抨击了中国传统的 “宗族保障模式”,构想了“公养”、 宗族保障模式” 构想了“公养” 公教” 公恤” “公教”、“公恤”的理想社会的福利保 障体系。 障体系。 第一, 仁道论” 批判论” 第一,从“仁道论”到“批判论”。 第二, 第二,抨击中国传统宗族福利保障模式 的狭隘性。 的狭隘性。

论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教育改革思想-精选教育文档

论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教育改革思想-精选教育文档

论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教育改⾰思想-精选教育⽂档论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教育改⾰思想⼀、教育改⾰思想渊源康有为的⾼祖,康辉。

嘉庆九年举⼈,曾师从冯潜修讲理学。

从钦州冯敏昌学诗⽂词,讲学数⼗年。

祖⽗康赞修是何朴园弟⼦。

道光⼆⼗六年举⼈,钦州学正,曾主讲龙门书院。

同治五年,补连州训导。

康有为⼋岁随祖⽗读经,⼗⼀岁丧⽗,随祖⽗于连州官舍。

康有为幼时聪明,喜读杂书,但不刻苦。

光绪⼆年(1876年)乡试失败,师从岭南⼤儒,朱次琦。

开始“知晓为学门径”,学有“明闻圣贤⼤道之诸”、经、史、掌故。

光绪四年冬,因祖⽗死,⼼智迷失,去朱九江,转⽽⼊西樵⼭“习静”,后来遭遇张⿍华,结束“习静”回乡重新开始读书⽣活。

“得《西国近事汇编》,李(圭)《环游地球新录》,及西书数种览之。

”1879年冬,康有为初游⾹港,其逐渐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归途经过上海时睹街市之繁盛“因思其所以⾄此者,必有道德学问以为之本原,乃悉购江南制造局及西教会所译出各书尽读之。

”此时康有为所读西书的范围较⼴,所谓“声、光、化、电、重学及各国史志、诸⼈游记,皆涉焉”,“并及乐录、韵学、地图学”。

另外,康有为阅读、收集过⼀些⽇⽂新书,或⾄少是收集过⽇⽂书⽬,除此之外还有经学类的书,⽐如《皇清经解》等。

由此可见,康有为⾃⾝学贯中西,这就为他教育改⾰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886年,康有为写成《教学通义》。

他在此书中指出朝野⽆⼈才,导致国势衰弱,认为问题出在“教学”。

他认为“师古”不是“泥古”,必须切合当今的需要。

“⾔教”决不只是谈论师徒相授,训诂词章,⽽是在说经过安民的政治教化。

《教学通义》的主旨在于:“反古复始”为“教学”,“创⽴法制”以便为“王者取法”施⾏于当今之世。

他着重⽐较古今“教学”差异,指出汉代以来“教学”每况愈下,⾄清朝已“国家⽆所籍以为治”⾮变法不⾏了。

⼆、提出新的教育宗旨康有为并不是孤⽴地谈教育改⾰问题,⽽是把教育问题与救亡图存紧密地联系在⼀起,认为教育的落后是中国贫弱受辱的重要原因之⼀。

历史复习题要点

历史复习题要点

历史复习题要点一、历史观点:第一章1.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目的——严格限制对外交流。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

3.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扭转对外贸易逆差。

4.鸦片战争前的形势——①西方资本主义崛起;②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③英对华鸦片数量激增。

5.英国成为鸦片战争发动者的根本原因——在世界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6.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朝封建统治制度的腐朽。

7.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原因——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由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①东南各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②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的船坞和工厂。

9.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的具体表现——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10.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北京条约》的国家是:英国,法国,俄国。

11.近代中国海关管理权落入外国人手中,始于“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

12.“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设各国,亦应为英人一体均沾”,英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获取。

13.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这表明: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③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解体,手工业生产难以和机器生产竞争。

14.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有助于侵略者占领中国市场和掠夺财富。

15.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早期资本输出的方式——①办洋行;②开银行;③经营轮船公司;④设工厂。

1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外国商品没有打开中国市场,其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17.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解体。

“解体”指——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解体且日益商品化。

18.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的原因——制定了较完备的革命纲领。

19.《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的表现——它规定通过圣库制度平分农副产品。

中近史第二章练习题

中近史第二章练习题

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一、必记知识点1.19世纪60年代,列强采取一致的侵华步调,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在清政府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出现了暂时“和好”的局面,列强用代替武力侵略。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名为的洋务运动。

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上海、广东和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

3.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李鸿章创办的和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4.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了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等。

5.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三支海军。

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

6.中国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县、天津。

7.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在最早产生。

无产阶级来源于和。

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在中央以为代表,在地方以、、和张之洞为代表,他们主张利用来维护清朝统治。

顽固派以大学士为代表,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9.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的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10.19世纪末,随着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11.甲午中日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到9月,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和。

第二阶段从1894年10月到1895年4月,主要战役有辽东战役和。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

习 历
“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史 配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岳 麓



)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1)背景:①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②
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③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
《 走
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向 高
(2)失误:①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②变法内容上贪
岳 麓

大誓群臣议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
社 版
)
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
诏统筹全局折》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
直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 《

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

6.失败:新政危机四伏,遭到旧势力强烈反对。慈
走 向
禧太后做好随时镇压的准备。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
高 考

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新政内容除设立
高 考

的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复 习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 》
大求全;③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④变法理论有
高 考

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复 习
·(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詹事府、通政司、鸿胪寺等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农会,注重发展农业,提倡西法垦殖;改革财政,编制国家决算等。

军事方面: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筹设武备学堂等。

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中、小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设译书局,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等。

评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评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评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人文社科学院09历史学陈思羽 09202002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

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

康有为是19世纪末“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著名代表人物,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者。

康有为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列强宰割的对象,中日战争更加深了半殖民地化,使更多有识之士在事实面前认识到单靠办洋务并不能拯救民族危亡。

要拯救“大清”,只有先拯救民族危亡;要拯救民族危亡,则必须从政治上改革内政;不改革国内现状,就无以生存,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康有为鉴于形势的紧迫,国家的危亡和现实的刺激,痛切感到:大清王朝再也不能照原样生存下去了,必须立即实行改革。

他认为学习外国已成为一种势不可禁的新现象,主张向西方学习,用“西法”来医治中国社会的弊病.在政治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的要求。

他指出:“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经济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发展工业,振兴商业,保护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

文化教育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的主张。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作为他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这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特点。

为冲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康有为从90年代起和他的弟子梁启超等一起撰写了一批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提出古文经是西汉末年刘歆为了替王莽篡权建立“新”朝提供理论根据而伪造的,它完全湮没了孔子“微言大义”和“托古改制”的原意。

这实际上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一向保守,信而好古的孔子,写成了一位勇于建设新学派,志在改革的大学问家,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第19课《西学东渐》(岳麓版必修3)(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第19课《西学东渐》(岳麓版必修3)(含解析)

第19课西学东渐1.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屈辱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文明中蕴含着的深厚的爱国思想。

也正是从这种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之中,中华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开始融合。

这种融合首先发生于( )A.政治领域 B.军事技术领域C.经济领域 D.思想文化领域2.魏源的《海国图志》对英国政体作了详细介绍,其意图不是( )A.希望中国进行政治改革B.反思中国战败教训C.探究英国获胜原因D.让国人了解英国国情3.“洋人制胜之道,专以轮船、火器为先……又本之天文度数,参以勾股算法,故能巧法奇中。

”持这种观点的应属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C.早期维新派 D.维新派4.“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

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5. “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这段材料出自( )A.《新学伪经考》 B.《天演论》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6.西方某史学家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派别时说:“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

”该派别应是( )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 D.顽固派7.他们只学(西方)技术不学政治制度,充其量是对“破房子”进行“裱糊”而已的半拉子工程。

势必被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所淹没。

“他们”所属的派别最有可能是( ) A.地主阶级抵抗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地主阶级洋务派D.资产阶级激进派8.与时俱进、兼收并蓄是儒家思想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下列属于吸收近代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A.《春秋繁露》 B.《四书章句集注》C.《农政全书》 D.《孔子改制考》9.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等。

水利部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水利部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水利部事业单位考试真题一、常识判断1、题目:北京“7·21”特大暴雨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灾害及相关防御措施的重视。

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旱灾属于缓发性自然灾害B.如果被洪水包围,可以攀爬电线杆、铁塔或者泥坯房的屋顶,或游泳逃生C.大旱之后,地表与浅层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患上地氟病,这属于衍生灾害D.暴雨时开车通过积水区,在确定积水深度后应快速驶过,以防车辆熄火解析:C项正确。

A项错误,旱灾属于突发性自然灾害;B项错误,被洪水包围时应尽快与防汛部门联系,不可攀爬带电电线杆或铁塔,也不要游泳逃生;D项错误,通过积水区时应保持低速行驶,避免换挡操作。

2、题目: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D.天赋人权学说解析:C项正确。

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提出了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的要求。

3、题目:近些年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和战略机遇期。

下列对于我国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表述错误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B.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C.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D.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解析:A项错误,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1、题目:中国的电视人,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手机、网络还是其他移动终端,真正对电视形成挑战的,不是这些实体的机构和渠道,而是在这些媒体环境浸泡之下慢慢嬗变的受众。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电视制作人如何引导受众的审美导向B.电视受众趣味发生变化的原因C.受众如何利用手机、网络等媒体发表见解D.电视制作如何适应受众趣味的变化解析:D项正确。

结合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介绍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结合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介绍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立宪思想
❖ 康有为第一次提出了包含限制君权意义的法律概 念 ,即宪法。他认为国家的政体可以分为专制、 立宪和共和三种。在专制政体下 ,“一君”与 “大臣数人共治其国” ,而立宪政体则是“人君 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因此 ,“宪法”就是 “维新之路”。康有为在中国明确提出了作为资 产阶级民主立宪理论基础的身份平等观,很早就 从理论上肯定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理论的合理 性。康有为倡导议会政治 ,实际上是分君主之集 权 ;提倡地方自治 ,则是主张地方分中央之集权。

康有为
民权思想
赋税思想
康有为 思想
立宪思想

赋税思想
❖ 康有为是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者,他主张变 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他认为赋税政策方 面的改革主要是”蠲厘金之害以慰民心,减出口之 税以扩商务。他猛烈抨击了厘金税,认为它既不利 商,又不利农,也不利于国,必须予以裁撤。他主 张通过征收印花税等开辟财源,同时举办银行、邮 政等国有事业,用以代替厘金税。康有为认为商兴 才能国富,统治者必须“保商”,而保商的关键在 于轻税。指出“我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康有为 的轻税思想在后期发展为无税论,在《大同书》里 他主张“公中更未尝向一人而收赋税,扫万国亘古 重征厚敛之苦。”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超越现实的空 想。
LOGO
目录
郑观应 王韬 严复
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郑观应
❖ 郑观应(1842─1921)本名官 应,字正翔,号陶斋,别署罗 浮偫鹤山人等,祖籍广东香山 县(今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 他是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 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揭开民 主与科学序幕的启蒙思想家, 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 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代表 作品有《易言》与《盛世危 言》。

考试六类职业适应性测试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六类职业适应性测试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六类职业适应性测试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8题,每题1分,共108分)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

其中,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是()A、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B、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C、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要求D、落后的小团体主义的道德要求正确答案:A2.玩沙游戏属于()A、结构游戏B、智力游戏C、角色游戏D、表演游戏正确答案:A3.汽车在冰雪路面行驶时,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在多少米以上?()A、80米B、50米C、10米D、30米正确答案:B4.“战国四公子”中齐国的孟尝君为( )A、魏无忌B、田文C、赵胜D、黄歇正确答案:B5.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 )是蒲松龄的作品A、《柳毅传书》B、《儒林外史》C、《南柯太守传》D、《聊斋志异》正确答案:D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4,3,6,5,( ),(),10,9.A、7,8B、8,9C、6,7D、8,7正确答案:D7.唐朝建立的世界到灭亡时间是( )A、公元616年-909年B、公元618年-907年C、公元620年-901年D、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B8.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那个系统损害( )A、骨骼系统B、循环系统C、消化系统D、免疫系统正确答案:D9.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因为手( )A、把声音反射回去了B、不能传播声音C、吸收了声波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正确答案:D10.我国最早在奥运会上夺金牌的哪位运动员?( )A、高凤莲B、李宁C、吴佳怩D、许海峰正确答案:D1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人文主义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D、民主共和思想正确答案:C12.飞机上的黑匣子被安放在飞机上的( )部位A、机尾B、机翼内C、机头D、机身中部正确答案:A1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依然是( )A、全面深化改革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全面从严治党D、全面依法治国正确答案:A14.()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成立环境委员会,环保被列为现代奥运会的主题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维新思想主要存在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民国初年民主共和思想之间,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领袖人物。

发端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维新思想,在甲午战争后蓬勃发展,并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政治运动,但在清末民初,转向保守而渐趋沉默。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儒家学说主张的“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伦理观念。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受到威胁,封建传统政治思想也遭遇挑战,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辛亥革命先后上演,维新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他们从洋务派中发展出来,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由学习西方的“船坚利炮”发展到政治层面,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和君主立宪,但遇到了失败。

最后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之时,退出了历史舞台。

背景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的失败,残酷打击了仍沉醉于天朝大国迷梦中的国人自大心理,以当时一大批开明封建士大夫为主体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清政府统治制度的腐败和改革的必要性,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先进的技术对中国构成的优势,主张向西方学习,形成了“经世致用”的学说。

如魏源的著作《海国图志》,有句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是典型。

而维新思想正是从这些经世致用思想衍变而来的。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所谓“洋务运动”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恭亲王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新兴官僚,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和西方列强技术的先进,开展了洋务运动,但是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试图挽救封建传统统治,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工商科技,而不想对政治制度作任何改革。

洋务思想虽然有别于维新思想,但洋务运动使一批知识分子进一步见识了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是早期维新思想形成的催化剂。

新思想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洋务派中逐渐分离出一部分人,形成了早期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早期维新思想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是对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早期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时代思潮,它反映了当时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势力的各种要求,主张用和缓渐进,以不对封建制度作根本变动的方法,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作全方位的改革。

他们大多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也主张学习西方的工商科技;同时也建议作政治制度改革,向往西方的议院民主政治。

早期维新思想,还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但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思想成熟中日甲午战争的失利,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救亡图存成了中国社会的急迫需求,由此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的维新思潮以1895年的“公车上书”为起点,直到“百日维新”告一段落。

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效与中国洋务运动挫折的对照,使中国知识分子反思,必须从政治制度领域入手,康有为等在“公车上书”中提出了四项解决办法:一、下诏鼓天下之气;二、迁都定天下之本;三、练兵强天下之势;四、变法成天下之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变法思想纲领。

[①]期间维新派出版了一系列杂志和著作,如《时务报》《湘报》《新学伪经考》《仁学》《天演论》等,还演变成一场政治运动。

维新运动的高涨,引起封建顽固势力的仇恨和攻击,于是一场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开始了。

洋务派也站在顽固派一边,形成了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尖锐对立。

封建顽固势力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来反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武器。

论战主要是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的。

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维新政治思想的实践遇到了巨大的挫折。

落伍康梁逃到日本后,继续大力宣传维新思想,特别是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影响很大,他们继续主张开民智、兴民权、呼吁振兴实业,发展教育、宣传科学,形成了一股政治思潮。

但是改良派无论如何张扬自己的理论,比起后期兴起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是落后了。

两股政治思潮曾就民主革命的是非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改良派沦为了保皇派,仍然竭力维护腐朽的清政权,因此退出了历史主角的地位。

严复和康有为在中华民国成立后,还先后参与帝制复辟,仍然主张君主立宪,为社会所抛弃。

康有为于1912年在北京建立孔教会,被袁世凯所利用,形成了以尊孔为基本内容的复古思潮,大力鼓吹封建的纲常伦理,阻碍了民主思想的深入传播。

严复参加了以杨度为首的促进帝制的筹安会,成为拥护袁世凯复辟称帝国的“筹安会六君子”之一。

康有为此后仍然固守其复辟派的立场,主张还政于清,于1917年与张勋一起拥戴溥仪复辟,展开了一场闹剧。

早期思想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反映了正在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早期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他们有的还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他们从洋务活动中体会到,洋务派单纯照搬某些外国的制造技艺是不够的。

他们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如冯桂芬的维新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名著《校邠庐抗议》中,他指出清政权的弊政“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产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不符不如夷”;第一次明确具体地提出了内政、外交、军事、文化全面改革的必要,如博采西学、废除八股文、改革科举、奖励科技人才、减均赋役、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等;他主张“采西学”、“制洋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王韬于1874年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以《弢园文录外编》最能反映其政治、经济思想。

王韬鼓吹中国必须变法,兴办铁路、造船、纺织等工业以自强,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变法”的口号。

他在探讨君主制制度下的君民关系时,提出了重民思想,介绍了西方国家“君主”“民主”“君民共主”三种政治制度,最早提倡废除封建专制,建立“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宪制度。

薛福成先后出任驻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使节,广泛了解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他的《筹洋刍议》最能反映其主张变法维新的思想,他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致力于介绍西方科技政治,曾盛赞欧洲君主立宪制度“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最为斟酌得中”。

郑观应所著《盛世危言》是早期维新派中具有典型性的书籍。

《盛世危言》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他竭力主张速行君主立宪;广办报纸;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官吏应由民选产生;发展教育,注重掌握西方天文、地理等新式人才的培养;改革科举考试,增设格致、电子、医学等新科目,录用精通西学的人才。

在经济方面,郑观应提出了著名的“商战”理论,“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主张以商立国,以工翼商。

这样的主张就和洋务派的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了区别。

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人士是中国19世纪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站在时代前沿,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努力扩大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造就维新变法的人材,形成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90年代初,康有为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招徒讲学,阐发维新变法的思想。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他把进化过程划分为三大阶段: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春秋之义,有理乱世,升平世,太平世”,而每一世都有他相应的政治制度,君主专政适于据乱世,君主立宪适于升平世,共和制度适于太平世。

当人类从较低的社会层次发展到高层次,政府的形式也要相应改变。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

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

梁启超的文章文笔犀利,饱含激情,通俗新颖,富有哲理性。

宣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

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认为只有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严复也对封建专权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他呼吁变法图强,挽救危亡;创办《国闻报》,编辑《国闻汇编》,宣传维新思想。

他的译著《天演论》在1898年维新运动高涨之际正式出版销行,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代表资产阶级的译著,以崭新的理论启迪了中国长期为封建主义所笼罩的思想界,”物竞天技、适者生存”,进化论成为当时及此后的主流思潮。

他主张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理论,是其救国方案的主要内容。

[1]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经济方面,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但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复辟思潮一是攻击和否定民主主义思想,肯定和颂扬封建的孔孟之道,宣扬非孔孟之道不能为立国之精神,其出发点是从国家政治思想角度抨击民主制,全面否定资产阶级民主理论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民主共和制。

二是攻击民主共和制度不适宜于中国国情,认为国人民主意识淡薄,不懂得民主政治,正是因为民主理论的宣扬导致当时的中国“欲为强国无望也,欲为富国无望也……终归于亡国而已矣”。

[②]三是鼓吹君主制,宣扬只有君主立宪才能救中国。

深远思想:维新变法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种政治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总体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走向强大,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它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特别是严复的《天演论》影响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