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艺术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文化艺术特征比较,老人与海和活着

中西文化艺术特征比较,老人与海和活着

中西文化艺术特征比较,老人与海和活着中西文化艺术特征比较:《老人与海》和《活着》《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而《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

这两部作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描绘了生命的苦难和挣扎,展现了中西文化艺术的独特特征。

首先,这两部作品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老人与海》以大海为背景,描绘了老渔夫桑提亚哥和他与海之间的较量。

作者通过描述大自然的威力和人类对自然的渺小感,传达了一种无法战胜命运的哲理。

而《活着》则以农村为背景,以主人公福贵的命运变迁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

两部作品都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困境和挣扎。

其次,这两部作品都关注了人性的探索和人生的意义。

《老人与海》通过老渔夫桑提亚哥的坚持和奋斗,探讨了人类的意志力和毅力。

他尽管在漫长而艰难的捕鱼过程中屡次受挫,但仍然坚持奋斗,这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而《活着》则通过福贵的人生经历,反思了人类的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

福贵在困境中经历了家庭的破裂、亲人的离世和社会动荡,最终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和追求。

这两部作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力量。

此外,中西文化艺术在题材和叙事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老人与海》以海洋和捕鱼为主题,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叙事方式,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对抗。

而《活着》则以农村为背景,通过福贵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人们在苦难中求生存的艰辛。

这两部作品都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个体的命运和经历来反映整个时代的命运和变革。

总的来说,虽然《老人与海》和《活着》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它们都探讨了生命的苦难和挣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了人性的探索和人生的意义。

这些共同点展示了中西文化艺术的独特特征,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文艺复兴时期中西艺术文化比较

文艺复兴时期中西艺术文化比较

文艺复兴时期中西艺术文化比较文艺复兴时期中西艺术文化比较一、文化和中西文化比较概述在介绍文艺复兴时期中西文化比较之前,先阐述文化与中西文化比较的简单概念:特定文化是特定民族的本质的表现。

不同的民族所表现的文化内容是有差异的。

“文化”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它是一个民族作为具体的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所以文化有类型之分,例如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等等;其次“文化”是在历史上产生的,因此,文化又可以成为传统、现代,所以说特定文化是特定民族的本质的表现。

文化比较就是把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开展文化比较的系统研究。

文化比较的前提是文化接触与交流,没有文化的接触,就谈不上文化的比较。

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看,早在汉代两类文化就有接触,时至元代,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遍游中国,从文化的意味上对中国有了初步了解。

在绘画艺术文化中,西方艺术的引入在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绘画出现了第一次的接触。

二、文艺复兴时期中西艺术文化比较文艺复兴时期在西方是指在古典文化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等的复兴。

它的主要的思想是确立个人精神价值,提倡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最早发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方的艺术表现为:反映世俗的生活为主的艺术家为了正确的表现人体的比例,对解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为了准确的变现空间的结构特征,掌握了严谨的透视画法。

出现了绘画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创新手段。

文艺复兴时期相当于中国的明代。

在明代时期,由于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

中、西两种完全不同观念的艺术在明代擦出了了第一次火花。

在艺术上表现为师承古人,以地域实景为绘制对象具有诗意表达艺术家自己的情感。

在中国明代艺术表现为:有宫廷美术的再度复兴;有文人派别的持续发展;有世俗文化美术的推进;有西方艺术影响下的美术引进。

不同风格形式的表现呈现出绘画艺术的百花齐放,争相斗艳的格局。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最为著名、最有说服力的代表人物——文艺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他的典型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

中西美学的比较

中西美学的比较

中西美学的比较中西美学是两种不同的美学思想,来自于东方和西方,分别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历史和哲学观念。

中西美学的比较是一种对两种美学思想的对比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探讨两种美学思想在艺术作品,审美理论和美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和共性,并从中深入研究两种美学思想的现代价值和发展前景。

一、中西美学的比较在艺术作品方面的差异艺术作品是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形式艺术品,承载着一定的主题和情感,体现着一定的审美要求和价值观。

中西美学在艺术作品方面的比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艺术样式的不同中西美学在艺术样式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

西方美学普遍认为创作艺术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个人的感受和思想,注重表现主观意识和情感生活,常常表现出人类的自我意识和个性风格。

中西美学不同的是,中国美学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的是具有理智性的、深沉的情感,强调美的抑制和超越,目标是创造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强调作品的结构和气氛。

两种美学思想的艺术风格不同,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审美取向和艺术风格。

2.主题和内容的不同中西美学在艺术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美学关注个体,强调个性和情感产生的共性,注重表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关注社会和政治问题。

而中国美学注重对自然和人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强调以自然为根源,以自然之道为标准,讲究一种自然的和谐,注重强调整体性和形式的掌握。

中西美学在主题和内容上的不同,反映了两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

3.审美取向的不同中西美学在审美取向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美学强调主观性和情感的投射,认为美是与心灵的相互作用有关的,即个人情感的投射,也是个人自由创造的结果。

而中国美学重视心灵的消融和超越,认为美是与心灵能力的开发和提高有关的,是在通过对自然或日常事物的观察和生活中的体验得到的感性理解。

中西美学审美取向的不同,反映了两种美学思想在美学价值和审美标准上的分歧。

审美理论是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目的在于研究美的本质、美的来源和美的标准。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中西雕塑艺术的异同

中西雕塑艺术的异同

中西雕塑艺术的异同
中西雕塑艺术的异同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

一、题材差异:
中西雕塑艺术的题材有所不同。

在中国古代,雕塑主要以神话传说、人物、动植物等为题材,强调表达中华文化和思想。

而西方雕塑艺术更注重对人体解剖结构的研究和表现,以及关注历史和宗教等主题。

二、审美观念差异:
中西雕塑艺术的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雕塑更注重的是神韵、动态和意境的表现,强调含蓄、内敛和神秘感。

而西方雕塑更侧重于精确的解剖结构和立体感的表现,追求逼真和理性。

三、材料和技术差异:
中西雕塑艺术在材料和技术上也有所区别。

在中国传统雕塑中,常常使用象牙、石料、木材等天然材料,并采用手工雕刻的工艺。

而西方雕塑则更多地使用金属、铜、铁等材料,同时也运用了更多的机械、电子等现代技术。

四、艺术风格差异:
中西雕塑艺术的风格也有不同。

中国传统雕塑强调陶瓷文化和佛教造像的风格,注重静态和宗教氛围。

而西方雕塑艺术则包
含了古典主义、文艺复兴、现代主义等多种风格,展现出更多的历史、社会和个人表达。

中西雕塑艺术在题材、审美观念、材料和技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文化、审美观念和艺术传统的不同,也丰富了雕塑艺术的多样性。

写意与写实——中西艺术比较

写意与写实——中西艺术比较
• 西方艺术的这种导向外部形象世界的美学 致思方式,使得西方艺术更注重外在客观
• 这种对客观世界的写实追求,在西方的传
统雕塑和绘画中表现最为明显。
雕塑:
从《米洛的维纳斯》、 米开朗琪罗的《大 卫》,到罗丹的《思 想者》,写实的传统 久而不衰,同时表现 出和谐、匀称、凝重、 静穆的形美。
• 绘画:
• B.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从这个观点来看,人的心灵是与宇宙精神同存同化的, 没有独立于宇宙之外的人的主体,也没有独立于人之外的 宇宙世界,当观照者达到坐忘的虚静之境时,便可感到宇 宙的真实存在的一切。
由于对宇宙自然理解的主体化,在中国艺术家的心目中 根本没有客观自然这个概念,即便是在用直观形象表达情 感的绘画、雕塑、戏剧等艺术领域,也根本不可能是感官 捕捉到的客观世界的规则再现,而是一个为意念重新构造 出来的表象世界。
• 2)不仅“中和”意识,“天人合一” 思想、艺术教化功能的制约也使中国艺 术总体上呈现“婉约”的风格。
● 对宇宙自然理解的主体化,使中国艺术 家大脑中根本没有客观自然这概念,即 使是用直观形象来表达情感的绘画,所 表现的也只是为人重新构造出来的表象 世界,这种表象世界,全凭欣赏者去慢
● 几乎整个社会都偏重艺术的教化功能,强 调艺术的效果归根到底是使用价值,强调 审美部分也只有放置在实用价值之中才能 产生效能,这种审美意识把人们对艺术的 兴趣更多的引向某种意义的挖掘上,同时 也就相对忽视或放弃了对形式因素所具有 的特殊审美价值的探讨。
二、中和婉约与激情奔放
• 从艺术作品的美学风格上看,中国艺术在 儒家倡导“温良恭俭让”的中庸哲学熏染 下,注重情感表现的委婉与节制,向往怨 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温婉柔情和温柔敦厚 的含蓄有致。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风格特点、艺术表现手法、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下面从一些典型的角度出发,简单说明一下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之处。

一、造型表现方式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最大差异在于造型的表现方式。

西方的绘画注重的是物象的严谨细致,尤其是对形体、色彩、细节的表现比较突出,而中国画则更注重心灵的抒发,笔墨的变化、墨色的浓淡、线条的润泽、空白的留白都是画家所借助的技巧手法,以达到对画面情感境界的准确表达。

所以说,中国画气韵生动,意象独特;西方画注重写实,精细入微。

二、审美取向的差异中国文化注重内在的心灵世界,追求的是一种含蓄、深厚、朴实、含义丰富的审美境界,中国画家尤其擅长通过线条、墨色、笔墨的巧妙运用,展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视觉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西方画却更加追求视觉造型上的直观冲击力,强调视觉形式的协调、对比、配合,讲究装饰效果、状态表达,争取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三、构图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在构图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中国画常常采用“三扇画法”,即将画面分成三部分,上、中、下,以相对简单的横竖线条、墨色与色彩相互搭配。

西方绘画则更强调构图比例的合理,追求构图效果的严谨,这样才更能展现出作品的整体美感,更加符合西方审美标准。

四、艺术追求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对于艺术追求上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中国画认为艺术的根源在于“自然”,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和通过心灵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而西方画则注重艺术的现代化、前卫化,强调艺术发展的时代意义,更多的是将艺术的价值、意义与现代社会的时代背景相结合。

总之,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差异,不仅反映了艺术的不同发展方向,更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两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应该互相借鉴和融合,共同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中西文化艺术特征比较

中西文化艺术特征比较

中西文化艺术特征比较一、思维方式与观念的差异中西文化艺术的差异可以从思维方式和观念上进行对比。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倾向于理性和逻辑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在艺术中表现为追求独特性和创新,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和自由的创造力。

西方人更加注重现实和个人体验,他们更注重外部形式和感官享受,敢于冒险和突破。

而中华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倾向于感性和直觉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在艺术中表现为尊重传统和对自然的崇敬,强调内心情感的表达和审美意境的追求。

中国人更注重内心体验和内在美,他们更注重内涵和灵性,强调谦逊和稳定。

二、艺术表现形式的差异中西文化艺术的差异还体现在表现形式上。

西方文化艺术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表现力,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才华和技巧的展示。

西方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都有强烈的个人印记和表达个人情感的倾向。

而中华文化艺术注重集体的统一和和谐,以集体为中心,注重团队合作和传统风格的传承。

中国绘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更注重表现山水、花鸟、人物、山川等自然景物,强调形式的含蓄和意境的追求。

三、审美观念的差异中西文化艺术的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艺术追求美的抽象理论和客观标准,强调艺术的实验性和先锋性。

西方人更偏向于形式美和理性审美,追求规则的逻辑性和对称的平衡感。

而中华文化艺术强调意象美和直观审美,追求内在的情感和共鸣。

中国人更偏向于意境美和感性审美,追求深沉的情感和永恒的美感。

四、交流与融合的互补性虽然中西文化艺术存在差异,但它们也具有一些互相吸收和融合的互补性。

艺术是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促进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和创新。

例如,在现代绘画中,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油画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音乐中,中西乐器交融,演奏技巧互相借鉴;在电影和舞蹈中,中西元素互相融合,形成了新的表达方式。

这些交流和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形式和风格,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世界的多元化。

总之,中西文化艺术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在思维方式、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西美术比较

中西美术比较

中西美术比拟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是两大绘画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一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

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创造,但由于东西方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的差异,使得二者在艺术创造和表现形式上形成了鲜明对照。

1·技法:空间西洋画运用焦点透视营造空间,用明暗法造型,讲究立体感。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营造空间,用线描造型,讲究平面装饰性。

中西绘画表现时空关系的一个重要差异,中国绘画通过引导观者的视线有洞而表达的,是故事的诗情美感,西方绘画通过在空间形式中融入时间因素而再现的,则是事件的事实过程。

例如五代的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在同样的主题内容中更清晰的展示了这种差异"夜宴〞的构造语言是画面经营位置与观看的时间流程相和谐;"晚餐〞则是故事的典型瞬间与环境的空间构成相统一,一个是让空间服从时间的逻辑,主要人物的形象在一个画面中屡次出现,一个是让时间服从空间的设计,用典型瞬间凝练故事的演变过程。

中国注重留白,西洋画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大自然的真实境界。

西洋画中也有虚实变化,但一般靠明暗层次的表现来处理,亮处、有形处实,无形处、阴影处虚。

中国画有形也可以虚,无形也可以实。

无形可实的空白是中国画独特的构成手段。

2·光影中国画的造型语言是笔墨,西洋画的造型语言是光影色彩,是笔触。

中国画根本上是由线条和大块墨团、细碎墨点组成。

而墨团和墨点只不过是线的扩大和缩小。

所以中国画是线的艺术。

它的形式美感,是线条〔包括墨点、墨团〕交织而产生的音乐节奏的美感,即所谓"笔情墨趣〞。

西洋画尤其油画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西洋画的形式美感,是由光色产生的韵律。

西洋画的空间构造、形象塑造是借光影色彩和笔触表现,它渊源于古希腊,希腊雕刻给人一种真实的、浑圆立体、可以触摸的感觉,在阳光下呈现出有节奏的明暗和光影。

戈雅:"在自然中那里找得到线呢?我所看见的只有一些暗的体和亮的体,由远而近的面和由近而远的面,我的眼睛从来看不到线,也看不到细部。

09中西绘画艺术的特征与比较

09中西绘画艺术的特征与比较

中文片名:《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英文片名: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导 演:彼得·韦伯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
庄子 人籁不如地籁,地籁不如天籁。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 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普罗泰戈拉
(意大利)达·芬奇《维特鲁威人》
法国艺术理论家丹纳认为,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 其性质取决于环境、种族和时代。
中国画
西方绘画
多视点的自由空间 ——— 单视点的严格空间
散点透视 ——— 焦点透视
(意大利)拉斐尔《雅典学院》
如这感
果幅觉
是画:
,是
是否
什让
么你
?感









) 徐 渭
协 调







( 明 ) 徐 渭 《 墨 葡 萄 图 》
(法)藉里柯《梅杜萨之筏》
三、中西绘画形式感比较
中国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结合,显现出独 特的文化性。
( 希 腊 ) 《 拉 奥 孔 》

宗白华认为,西方绘画追求“真”与“美”的画风根源于古希腊雕刻。

























从根本上讲,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特点根植于各自 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美学思想。
思考题
在提倡文化创新和文化繁荣的今天,中国 艺术和西方艺术是应该走向互相融合还是 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比较中西艺术

比较中西艺术

中西艺术比较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追求和谐统一;西方古典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

1.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古典艺术的差异及根源总体来说,中国传统艺术是写意的--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大多是自然在人心里的感受。

绘画多写意,音乐重感受,书法写胸臆,舞蹈讲合一;西方古典艺术是写实的--注重的是对自然的重现,反映的大多是自然的真实情况或运行理论。

绘画多写实,音乐重和鸣,舞蹈表情绪。

而这种区别与中西哲学的差异有关。

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以中庸谦和为主,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推向极致;西方哲学主要是来源于希腊的数学和几何的逻辑思维,重视对事物的客观认识,概念化推理演绎剖析事物,推崇物我对立。

所以,中国艺术以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自己,西方艺术多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己。

中西方绘画之差异分析。

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西方绘画由于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理论影响,故西方绘画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而整中国画注重的是情感表现,注重“以形写神”,“气韵生动”。

创作方法上西方绘画重写实、以块面塑造形体、强调焦点透视;中国绘画重写意、以线造型、追求打破时空界限的散点透视。

此外,中国画讲究将诗、书、画、印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上,从而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之差异分析。

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而西方古典建筑的特色则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

这两种观念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审美价值的差异,衍生出迥异的审美风格。

(完整版)中西绘画艺术比较

(完整版)中西绘画艺术比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 “艺术应当模仿自然 ”。 达芬奇: “绘画为自然的孙儿”。
(揭示出事物发展普遍性和必然性规律)
春秋战国哲学家老子: “ 天人合一”、“大象无形神本质。)
中、西绘画相同之处
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的 创造,必然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绘 画的发展上最初都为人物画,题材多为宗教服 务。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与西方的风景画、静 物画发展过程开始都作背景、陪衬,而后逐渐 发展成独立的画科。中西画在内容与形式的关 系上都有由注重内容到注重形式的趋向。中国 绘画早期也重视对自然和实景的描绘。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
《踏歌图》马远(南宋)
《花卉图卷》徐渭 (明)
《孟蜀宫伎》唐寅(明)
《有舞者的风景》1648年 克洛德·洛兰(法国)
《有鱼肉和柠檬的静物》1772年
《筛麦妇》1854年 库贝尔(法国)
我们在欣赏这些绘画作品时,会发现这 些中、西绘画作品画面上有一个明显的不 同,这个不同是什么?
人文绘画
西风潇潇下木叶,江山青山愁万叠。 常年悠悠乐竿线,蓑笠几番风雨歇。
《竹石图》郑板桥(清)
《 渔父图》吴镇 (元)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而且中国古代画家都有自己的哲学归宿,历来强调“画者,文之极也”,题 跋能表达或深化了绘画的意境,表现画家的哲学美学观念,隐现出对自然,对人类的哲人之思。
科学绘画
中国画画面上经常出现诗文题跋,而西画没有题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花卉图卷》徐渭 (明)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赵孟頫
《有鱼肉和柠檬的静物》1772年
中国画上的这些题跋还有什么内涵 和作用?

东西方艺术的异同点

东西方艺术的异同点

一.东西方艺术相同点1.艺术源头都比较历史悠久:西方艺术的源头是古希腊和古埃及.东方艺术就中国来说历史的源远流长就更不用说,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彩陶艺术的发展.2.东西方艺术从开始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作品都带有巫性,宗教性,到后来对美的表现越来越重视.3.无论东西方美术描述对象都主要为人体:在中西美术上第一个绘画高潮都是人物画的高潮.4.近现代东西方艺术对心象艺术和镜象艺术都有了追求:西方绘画从19th印象主义,经后印象主义发展成20th层出不穷的野兽派,超现实派,实现了从镜象艺术到心象艺术的转变.因而西方同东方一样也注重了对心象艺术的追求.而东方艺术理论从古典写意相当于表现开始关于再现即写实的思想在现代也产生了.总的来说东西方俩者有一种互逆的发展方向.5.东西方艺术互相影响,吸取对方的优点:就拿西方来举例吧,现代西方绘画大师马蒂斯,米罗,克里姆特,克利等人将东方艺术的表现性,写意性,平面感融到自己的作品中.突破传统西方绘画时写实程式的约束.二.东西方艺术的不同点.1.对美的欣赏不同:中国国画的美,喜欢高雅的美.西方油画的美,爱好豪华的美.2.东方求意,西方好实:a.东方艺术风格追求虚幻要有内涵和镜界而西方艺术风格追求现实主义较强.齐白石的一句,似与不似,道出了东西方绘画的差别.b.东方艺术就拿中国国画来讲,它讲意境,不讲透视,不求像而西画古典主义以写实为主,型同摄影.c.中国艺术的目的不是为再现,而是为抒情,后来有以人发展到了山水,花鸟.西方一直以写实为主,而且特别是以写人为主.d.东方神似,讲究气韵生动.西方行似,主要讲究行的要求.e.东方艺术在于写意,注重归纳,提炼,取其精华而表现,注重表意.西方艺术注重写实,运用光学,空间等表现所在人物的存在意义.3.东西方艺术绘画效果各有优缺点:西方的油彩画覆盖性强,厚重,可修补,但不易保持,易变灰变黯而东方的中国画用胶质调色,易遂自然,但添补有痕.4.东西方艺术形式不同:东方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沉思的形式.西方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夸张,另类的形式.5.东西方绘画的异面:A.从表面上看是技法的不同:a.作画方法不同,中国画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后回房作画.西方讲究写生.b.绘画材料方法不同,从色调来讲东方以胶溶为巧,西方以油合为盛.从色素来讲,东方为青,赤,黄,黑,白五色,和谐调和的五色色泽会美不胜收,而西方以红,黄,蓝为三原色.B.深一层研究是观察方法的不同:a.中国讲究在游玩中无意中获取素材而西方讲究刻意的取景.b.美术界向有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洋画是焦点透视的说法.C.再深一层剖析是思维方式,哲学基础,及审美意识等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a.中国画构图讲究留白,而西方绘画出现留白则视为画面不完整.b.中国还要求诗书画印的利用,中国画里诗书画印为一体,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绘画没有此论.。

从中西艺术对比角度说明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认识2000字

从中西艺术对比角度说明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认识2000字

从中西艺术对比角度说明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认识2000字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西方绘画艺术注重形象塑造和视觉感染力,强调艺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以透视法为科学基础。

而中国绘画艺术注重意象和精神传达,重视意境和气韵,追求主观精神的真实,源于大自然又高于自然。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从中西方艺术对比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

一、绘画侧重点的不同中西方绘画在画面空间表现和艺术审美上存在显著差异,这源于古希腊美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光影效果,以写实为基础,注重物体的细节表现,例如西方的油画、水彩画等,这些作品注重描绘客观世界,追求视觉快感和形式美。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画面的意境和气韵,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营造出丰富的艺术气息。

中国画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为主,其中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国画更注重画家的心灵美。

同时,中国绘画更注重画家的个人感受和艺术表现,注重对画面的解读和表达。

二、线条运用的不同在艺术创作中,线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在中西方绘画艺术中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常常是明确、简洁、流畅的,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空间感和质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例如,西方绘画中的素描、速写等,通过线条的表现可以准确地表现出物体的结构、比例、动态等。

中国绘画中的线条则更加注重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线条的运用非常灵活多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气韵。

例如,中国绘画中的水墨画,通过墨色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肌理感,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出画面的流畅感和韵律感。

三、透视法的不同透视法是西方绘画艺术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透视法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西方绘画中的透视法通常是基于几何学原理,通过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等方法,表现出物体的远近、高低、前后等空间关系。

而中国绘画艺术中并没有明确的透视法,而是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浅析中西方文化下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下艺术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一、中西方绘画的艺术世界一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浓黑而具有光泽的墨,洁白而细腻的宣纸,淡雅而又富于装饰效果的矿、植物颜色组合成的一幅幅水墨丹青,带我们走入的是一个传神与意境相融合的国画世界;抽象的表达,夸张变形的绘画语言,描述着怪诞的梦境,为我们展现的是完全不同于国画的西方艺术表达。

(一)表现形式上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

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

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

3、中国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

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

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4、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中国画不重背景,例如写梅花,一支悬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纸。

故中国画的画纸,留出空白余地甚多。

西洋画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

人物,其背景为室内或野外。

故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中国画在汉代以前,也以人物为主要题材。

但到了唐代,山水画即独立。

一直到今日,山水常为中国画的正格。

西洋自希腊时代起,一直以人物为主要题材。

中世纪的宗教画,大都以群众为题材。

例如《最后的审判》《死之胜利》等,一幅画中人物不计其数。

直到19世纪,方始有独立的风景画。

风景画独立之后,人物画也并不让位,裸体画在今日仍为西洋画的主要题材。

(二)创作手法上1、写实与写意的不同。

中国绘画不是模仿物象,不拘泥于物象的表面,不过分将球视觉效果。

中国画对客观物象,力求打破客观事物的约束,追求超于象外,进而抓住其精神实质,注重抒发作者内心感受,追求传神、写意、抒情。

而西画则是重形的,是源于生活,反应生活。

中西艺术比较论述题

中西艺术比较论述题

中西艺术比较论述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程,文化的繁荣,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构成了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作为一门基本课程在普通学校中所具有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具有美育和智育的艺术教育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历史文化、不同思想观念和制度造就的教育形式也不同。

纵观中外艺术教育史及其发展现状,发现中国艺术教育方式细致到位注重理论,西方的艺术教育贴近社会与自然。

国内强调艺术教育的重点在于,教,而西方强调启迪。

教,是我们我国传统方式手把手灌输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力,不注重学生的个性。

启迪式教育则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激发。

前者只进行知识和技能灌输,后者则帮助学生寻找、获取知识以及应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人及其个性的承认和尊重,是西方艺术教育中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学生学习以勤奋为主,西方学生主要以探索为主。

确切地说西方艺术教育的优点是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应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性格放任,纪律涣散,太以自我为中心。

创造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这种性质在手艺人的作品里是没有的,因为他不是在创造。

在西方艺术超越了自身以理性的客观参照为唯一的审美取向的标准,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使自身从传统的古典写实主义中解放出来,独树一帜成为抽象、意象等表现为主的艺术风格。

然而由于过分的强调艺术本身的多元化、个性化和艺术形式语言的独立化,其继承上的失根性和极端化也是值得批判的。

我们应该汲取优点,避其不足尽快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体系,使艺术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开放的空间。

近几年来,西方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大部分来自于东欧国家和我国。

这是因为东欧国家与我国都比较重视基础教育,而西方则注重观念教育,轻视基础教育。

他们学生的观念很好,很有想法与见解,但技术表达欠缺。

引用法国艺术界的一个说法,有好的技术可以成为画家,有好的观念可以成为艺术家,有好的观念又有好的技术就可以成为大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較中西方的繪畫,可以發現中國畫 以線條為主,西洋畫以色塊為主。
人物畫
西洋風景畫--色塊為主
中國風景畫--線條為主
中國舞蹈的美妙之處,在於襟袖 衣帶隨著演員嫻熟的動作,在空 中畫出有韻律的線條。
透過衣飾造型造成的線條美
襟袖帶風,畫出線條最易表現動態之美。
書法的局限性在於必須服從字形 筆畫的支配,而不能直接描寫客 觀事物。
為甚麼書法能夠成為一門藝術?
書法由點畫線條所構成,能夠表現 動態,具備成為中國藝術的重要條 件;
加上中國藝術重神不重形,使 書法的局限性在一定意義上反而成 為一種有利因素,實際上等於把不 求形似的特色推到極點。
書法藝術乾脆把形 的因素減少到接近 零,徹底擺脫景物 形體的糾纏。
線條在太極圖案 中造成動感
不同的線條會即時 令動感消失
欣賞並著意表現事物的動態美,不僅 在藝術實踐上,並且在理論上成為中 國美學上的一項重要原則。
南齊謝赫提出畫有六法,第一條即是 氣韻生動。
氣韻生動為一切中國藝術追求的目標
為何要追求動態美?
中為才說易國唯能探傳藝有發求道一:術細現美存明一以心那就在一陰氣體美是於暗一韻察的追一的陽生事靈索虛波之動物魂道一動謂為的,,實之道主風這美,中題姿無的一。, 爽異 東起認動是西一,伏, 和道的表現,審美和求真是統一 的。
書法能夠充份地 表現內心的情感
以最純粹的形態 體現了中國美學 的精髓
最集中最突出地顯
示中國藝術的特點
蘇東坡論書: 書必有神、氣、骨、肉、血, 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
何謂神?
客觀之物
主觀的心
無生命之物
+
主觀的心
山石仍然有情
藝術家力求通過客觀的藝術形象 和作品,表達自己主觀的精神和 情趣,使主觀客觀的精神相契合。
呂紀 桂菊山禽圖
顧愷之 洛神圖
徐悲鴻 馬
齊白石 蝦
署款八大山人,聯 綴如哭之、笑之的 字樣,有哭笑不得 ,啼笑皆非之意;
八大山人所畫的鳥,常作大白抵眼是明向亡人後;滿目 有些鳥的神態倔強高傲,淒情有涼的睥又 寫憤 照睨世 。萬嫉物俗心 ,不可觸摸的凌厲性格,這些都是作 者性格脾氣的寫照。
書法
中國藝術講究傳神 、氣韻和筆勢,正 是要在形象的動態 之美中顯示出事物 內在之真。
中國哲學中幾乎各家各派都講 道,道主要是指事物的動態規 律。
重視道,認為道寓於動態之中 ,這就是藝術上推崇動態美的 哲學依據。
這種觀念勢必導致對物質實體和 事物形體的輕視,在藝術創作上 ,這種觀點則表現為重傳神不重 形似的美學主張。
顧愷之在畫論中提出以形寫神 的主張,把傳神寫照作為人物 畫的最高境界。
唐寅孟蜀宮妓圖 寫形
梁楷潑墨仙人 寫神
歐陽修提出古畫畫意不畫形
沈括主張書畫之妙,當以神會。
蘇東坡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 童鄰;又認為觀士人畫,如閱天 下馬,取其意氣所到。
比較以下這幾幅畫,那幅 有氣,那幅沒有;那幅寫 形,那幅寫意?
注重神似,講究氣韻。
遠山一起一伏則有勢,疏林或高
或下則有情。
董其昌
美在動中
中國雕塑追求物象的傳神,著重 刻劃人物的神情和形態,以突顯 人物的「神韻」。
明白﹗
中國雕塑,著意 裝飾的是流動的 線條。
衣袂帶風--動感美
注重神似,講求氣韻
中國雕塑著意在流動的線條,西方雕 比塑較以東團西塊方堆雕積塑造在型線。條造型上的分別 中國以點、線為主;西方以面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