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合集下载

孙维刚教学方法

孙维刚教学方法

孙维刚教学方法孙维刚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教育家和教学专家。

他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教育领域,以提升学生成绩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孙维刚教学方法的主要原则和应用案例,以及该方法对教育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个性化教学孙维刚教学方法的核心原则之一是个性化教学。

他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兴趣和能力。

因此,他提倡教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并通过个别辅导和定制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例如,在一所中学中,孙维刚教师采用了个性化教学方法来帮助一位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

他先与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并且自学能力较弱。

孙维刚针对学生的需求,设计了一套有趣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计划。

他通过使用有趣的数学游戏和实际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了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孙维刚的悉心指导下,该学生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升,并且在数学方面的自信也逐渐增强。

二、多元评价另一个孙维刚教学方法的重要特点是多元评价。

他认为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因此倡导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试,孙维刚主张采用项目制作、口头报告、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综合能力,并鼓励学生在多个方面展现自己的才能。

例子来自一所小学,孙维刚教师在英语课上实施了多元评价。

他给学生们分配了一个小组项目,要求学生们合作编写一个英语剧本并进行表演。

在此过程中,孙维刚不仅关注学生们的英语口语表达和语法运用,还着重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创造力和表演技巧。

通过这样的多元评价方式,孙维刚获得了更全面的学生评价,也促进了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积极互动孙维刚教学方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积极互动。

他认为教室应该是一个积极活跃的学习环境,而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

孙维刚教学法 Word 文档

孙维刚教学法 Word 文档

孙维刚教学法他很少给学生留作业孙维刚认为取得好成绩有两种方法,一是使学生对知识深刻理解,提高能力,发展和完善素质;一是揣摩考试的方向,也就是押题,并据此做大量类似的练习,成为熟练工种。

他采取的是第一种方法。

他从不押题。

他和任课老师平时也不留或很少留家庭作业。

他实施快乐教育———启发、引发学生真正深入科学知识的内部,发现科学内在的和谐的美,从而兴趣盎然地去挖掘知识的真谛、得到快乐。

他在课下只是建议学生们看一些书和一些题目。

五封信改变学生的命运在孙维刚的眼里,没有不好的孩子。

有个名叫小雷的学生,非常调皮,上课总影响别人,后来,小雷考上了北大物理系,他的家长说,孩子的改变是因为孙老师曾给小雷写过5封信。

那些信很短,都是孙维刚在第二次做膀胱癌手术住院期间写的。

其中有一封是这样的:王一(当时的班长)今天来电话,说你今天上课时没有说话,听到这个消息,我多么激动,我知道,你是在用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在克制自己……您的孙老师。

小雷的家长说,孩子在看这些信时,那眼神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他不只会教数学听过孙维刚课的老师们有一个共识———他的课你没法学,他不按课本讲,古今中外,史、地、生、化,音、体、美,甚至文学、天文都囊入数学教学中;他的学生也没法比,他们课上抢着解题当乐,课下自己找题找乐。

有人问孙维刚怎么教数学?他转身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清华大学学生温世强说,他听孙老师讲的第一堂数学课,没讲数学题,而是讲数学和谐对称的美感,自然界万物造人,哲学一分为二,都能在数学中予以体现。

此后一个月,他讲的都是如何做人。

另一个考入清华的学生陈帆说,孙老师讲数学课,山南海北,古今中外,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唐诗宋词,无所不讲。

有时,随手就画一幅地图,让大家联想。

除了教数学课,孙维刚还教过物理、历史、地理、音乐等。

他是60年代22中惟一的手风琴伴奏,他还当过22中学校排球队、乒乓球队、篮球队教练。

解读孙维刚初中数学教学秘方!

解读孙维刚初中数学教学秘方!

解读孙维刚初中数学教学秘方!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孙维刚老师的教学方法堪称独树一帜,成效显著。

他的教学秘方不仅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那么,孙维刚老师的初中数学教学秘方究竟是什么呢?首先,孙维刚老师极其重视知识的系统构建。

他认为,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点,而是相互关联的网络。

在教学中,他会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将看似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比如,在教授代数时,他会将方程、函数、不等式等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知识的本质。

孙维刚老师强调让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去学习知识。

他会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连接点,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相似时,他会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发现相似与全等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这样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就不会感到陌生和突兀,而是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和理解。

其次,孙维刚老师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

他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在课堂上,孙维刚老师常常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

例如,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他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思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他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法,然后一起探讨哪种解法更优,为什么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解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孙维刚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他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只有在不断的质疑和探索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某个定理时,他会引导学生思考定理的条件是否可以放宽,结论是否可以进一步推广。

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解读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解读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解读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现代教育报近日,《教育》杂志社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了“孙维刚实验班教学模式10年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介绍课题已取得的系列成果。

发布会上,课题组负责人马国忠表示,他们正试图利用10年来的研究成果再创奇迹。

1998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发起了向孙维刚学习的倡议,并成立“孙维刚教育思想研究基金”。

2002年孙维刚逝世后,几十名教育专家、400多名优秀教师又继续参与了研究工作,梳理孙老师从教40年的教育思想,不断研究、总结和提炼孙维刚老师教学经验背后的科学规律和运用的操作方法,并希望能形成一整套便于素质教育推广的模式和方法。

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40名学生有22人考上北大、清华,而在当年升入中学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低于区属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

这个奇迹就是被中国基础教育界誉为传奇教师、被授予“全国十大师德标兵”荣誉的北京市特级教师孙维刚创造出来的。

“一年可以学完三年课程”方法才是学习捷径孙老师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就是在训练学生大脑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看问题,进而升华到从哲学的角度认知世界,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能力。

所以,孙老师带的实验班,不单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他各科成绩也有显著提高。

课题组实验教师将孙老师的教学思想在各个学科进行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马国忠表示说:“孙维刚老师教数学时,可以让学生半年多学完三年的数学课程。

经过近十年对孙维刚老师教学经验背后的科学规律和运用的操作方法的研究,提炼出来一个提高学生智力素质的基本模型。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学生便可以熟练掌握,可以在一年内学完三年的所有课程。

”如果能在一年内学完三年的所有课程,这无疑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学习进度。

课题组通过研究孙维刚的教学经验发现,各学科的思维结构和思维原点是相通的、有规律可循的,从这些思维原点中能够提炼出一个包含4种基本学习能力的基本模型:发现研究对象的能力、围绕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角度的能力、寻找知识之间联系规律的能力、建构知识网络制作联系导图的能力。

孙维刚结构教学法

孙维刚结构教学法

维刚结构教学法,掀起时代教育革命!发布时间:2012-10-30 浏览:494早在1980年,维刚便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教学方案“维刚结构教学法”,14年后,国家才正式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强素质教育。

而他的“结构教学法”也就是素质教育,比国家正式提出的要加强素质教育整整早了14年!之后的近20年里,他带出了一轮又一轮的实验班,第一轮的学生如今已近中年,而最小的一轮——第四轮实验班的孩子们(现在是初中三年级)已提前学完了他所带的数学课高中三年的知识!而且因成绩出色被集体免试升入高中。

而最具传奇色彩的是他所带的第三轮学生,这是他教学史上最辉煌的。

1997届高三(1),竟创全班40人整齐升入大学的奇迹,更为不可思议的是,这40人当中有39人上本科线,38人上重点线,22人考入大学和清华大学。

创全班55%的同学考入清华、北大的神话。

多人被直接保送出国进入哈佛、斯坦福等世界著名学府继续深造。

需要说明的是,22中并不是重点中学,学生天资也并非突出。

一部分是报考重点中学无望的学生,一部分是就近分配的生源。

然而,这只是大家看到的一部分。

最重要的是,当我们见到他的学生们,就会看到什么是全面发展,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成功地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不仅仅是培养几个大学生!维刚最大的贡献就是他摸索出了一整套的教育实践理论。

美国教育家、素质教育倡导者詹姆斯多姆生认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真理、诚实正直的学生同仅仅是学业突出的百分学生相比,前者更有利于社会。

因而我们的教育当下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确定自身价值,学会多种技能,正视竞争,尊重原则以及学生体魄健康等方面,我们需要更多的快乐健康能够从事各种工作的普通人,而不是病态的天才。

”而这种思想也不可思议地与维刚的教学思想不谋而合。

他掀起了一场从学校到社会的轰轰烈烈的时代素质教育革命。

让我们重新回到起点,驻足观看,维刚引领学生们17年走过的崎岖的素质教育革命之路以及那一路壮美的风光。

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老 师 始终 坚持 教 给 学 生 方 法 。几乎 每道
在 每 届 6 的 数 学 教 学 中 ,孙 维 刚 创新 ,各抒 己见 ,展 开争论 。 年 例 题 、每 个定 理 、每 个 公 式 都 是 引 导 学 如 果 只把 题 目的解 法 过 程 一 步 一 步讲 清 生 自 己动 手 完成 的 。在 课 堂 上 ,孙 老 师 楚 ,哪怕 再 细 致 明 白 ,而 讲 不 出 这些 解 总 会 利用 各 种 机 会 创 造 学 生 总 是想 在 老 法 步 骤 是 怎 么 想 出 来 的 ,对提 高学 生 的 师 前 面 、向 老师 ( 括 课 本 )挑 战 的 氛 解 题 能 力 ,效 果 是 不 大 的 ,甚 至起 消 极 包
为什 么活 着? 为 了因我 们 的存在 而使 他人感到更幸福。”光 阴荏苒 ,孙维 刚经历着与所 有 中学教 师 同样 的 经 历 ,感受着与众 多有志青年 同样的感 受 ,在 默 默的奋 斗 中,特 别是在 我 们 这个年代的变革 中, 他执著地踏上 了 条教 育 改革 的创新之 路 ,从 而成 为 名 “ 神奇教 师 ” 。
取 得 的 系列成 果 。发 布会 上 ,课 题 组 负
来 的研 究成果再 创奇迹 。

责 人 马 国忠表 示 ,他 们正 试 图利 用 1 年 分 成 了三 层 意 思 :第 一 层 ,每个 数学 概 0
念 、定理 、公式等 知识 的传输 ,都 是在见
树 木更见森林 、见 森林才 见树木 的状 况下
围 ,让 学 生 在 思 维 运 动 中 训 练 思 维 。 作用 。
( 自《 摘 现代教育报》2 o .. o 962 2)
孙维刚与 《 普通一兵 》

解读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解读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解读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现代教育报近日,《教育》杂志社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了“孙维刚实验班教学模式10年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介绍课题已取得的系列成果。

发布会上,课题组负责人马国忠表示,他们正试图利用10年来的研究成果再创奇迹。

1998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发起了向孙维刚学习的倡议,并成立“孙维刚教育思想研究基金”。

2002年孙维刚逝世后,几十名教育专家、400多名优秀教师又继续参与了研究工作,梳理孙老师从教40年的教育思想,不断研究、总结和提炼孙维刚老师教学经验背后的科学规律和运用的操作方法,并希望能形成一整套便于素质教育推广的模式和方法。

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40名学生有22人考上北大、清华,而在当年升入中学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低于区属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

这个奇迹就是被中国基础教育界誉为传奇教师、被授予“全国十大师德标兵”荣誉的北京市特级教师孙维刚创造出来的。

“一年可以学完三年课程”方法才是学习捷径孙老师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就是在训练学生大脑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看问题,进而升华到从哲学的角度认知世界,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能力。

所以,孙老师带的实验班,不单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他各科成绩也有显著提高。

课题组实验教师将孙老师的教学思想在各个学科进行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马国忠表示说:“孙维刚老师教数学时,可以让学生半年多学完三年的数学课程。

经过近十年对孙维刚老师教学经验背后的科学规律和运用的操作方法的研究,提炼出来一个提高学生智力素质的基本模型。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学生便可以熟练掌握,可以在一年内学完三年的所有课程。

”如果能在一年内学完三年的所有课程,这无疑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学习进度。

课题组通过研究孙维刚的教学经验发现,各学科的思维结构和思维原点是相通的、有规律可循的,从这些思维原点中能够提炼出一个包含4种基本学习能力的基本模型:发现研究对象的能力、围绕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角度的能力、寻找知识之间联系规律的能力、建构知识网络制作联系导图的能力。

传奇教师孙维刚总结的数学的4个大规律

传奇教师孙维刚总结的数学的4个大规律

传奇教师孙维刚总结的数学的4个大规律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内部存在着各种规律和定律。

传奇教师孙维刚总结的数学的四个大规律如下:第一个大规律是变量规律。

变量规律是指数学中各种数学关系中的参量与结果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研究的是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代数学中,我们研究的是各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在几何学中,我们研究的是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变量规律帮助我们建立了各种数学模型,对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进行了描述和解决。

第二个大规律是对称规律。

对称规律是指一种相对平衡和平等的状态。

在数学中,对称规律非常重要,它存在于各种几何形状中。

通过对称规律,我们可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正方形的四条边是相等的,对称轴将正方形划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对称规律不仅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代数学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个大规律是周期规律。

周期规律是指一种重复出现的现象。

在数学中,周期规律存在于各种函数中。

例如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是周期函数,它们的图像在一定的周期内重复出现。

周期规律不仅存在于函数中,也存在于各种数列和序列中。

通过研究周期规律,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各种数学问题,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第四个大规律是趋势规律。

趋势规律是指一种向着一些方向发展的态势。

在数学中,趋势规律存在于各种函数和图像中。

通过研究趋势规律,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例如线性函数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直线,其斜率代表了函数的变化率,通过观察斜率的正负和大小,我们可以推断出函数的趋势。

趋势规律在数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趋势。

总的来说,数学的四个大规律,即变量规律、对称规律、周期规律和趋势规律,帮助我们了解数学的本质和应用。

通过研究这些规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规律是数学领域的重要基石,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向。

孙维刚老师的经验

孙维刚老师的经验

孙维刚老师的经验,孙维刚,生前是北京25中数学教师,北京25中是一所普通的完全中学,升初中时一二流的学生被重点中学选拔走了。

孙老师带的这个班,是从初一到高三6年一贯制。

初三毕业学完高中全部数学课程,高三时大学二年级的数学课程基本学完。

六年前学习成绩大多是二、三流的学生,在他的培养下,无一例外的成了学习成绩一流的学生。

1996-1997学年度,全国数学竞赛他班有5人获一等奖,三人获二等奖,还有一人获底37届国际数学竞赛金牌,还有一人获“西屋科学奖”(历年来中国唯一)。

这些说明他对数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研究的很透彻,善于引导,充分挖掘出了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这个潜能可以说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

他带的这个班(六年一个循环的第三轮)共40个学生,高三毕业全部考上本科,38人考上重点本科,22人进入北大清华,占全班的55%,有4人在北大清华获一等奖学金。

孙维刚老师还摸索出了一套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之路。

德育方面,他和全班同学讨论指定了这样的建班方针:做诚实、正直、正派的人,做有远大理想的人,做有丰富感情的人。

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使别人更幸福。

他很爱学生,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深受学生爱戴。

身体心理方面,他每天让学生睡足9小时,课外活动组织男生跑1500米,女生跑800米,运动会上,班级团体总分总是遥遥领先,六年下来,平均身高比其他班高出10厘米。

还通过其它文娱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并获大奖。

实例二、于美霞现象,于美霞,昌邑市饮马镇一个学区小学的数学老师。

基本情况是两差,两高。

两差是:学校条件差,学校8个教学班,14名教师,教学设施不很全;教师基本素质差,63年生人,86年参加工作,2002年转正,最高学历中师函授毕业,不会说普通话。

两高是:教学质量高,现在的五年级,42个学生,来自附近5-6个自然村,2003年接过三年级,每次考试优秀率100%;效率高,她的一节课能上一般容量3-5倍,去年5年级时已经把小学5-6年级的教材学完了,学生逼着老师继续学初中的内容。

传奇老师孙维刚

传奇老师孙维刚

传奇老师孙维刚作者:孙小林来源:《内蒙古教育·基础教育综合版》2009年第11期孙维刚,北京教育界中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名字。

然而,这个名字只能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了。

学生就是他的全部作为一所普通中学的数学老师,孙老师成功地完成了3轮持续17年的教学改革实验。

李毅同学到美国密歇根大学读物理博士的第二年就获得全美大学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大赛的第三名,蔡冰冰是当年考初中时被重点中学淘汰下来的学生,她在孙老师班学习6年后考入北京大学,现已获得美国某著名大学博士学位。

在第3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拿到金牌的闫珺同学将他的金牌挂在了孙老师的脖子上,动情地对前来迎接的领队老师说:“这块金牌应该奖给孙老师,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

”十多年来,孙老师坚持每天7点准时到校,一次他因扶一位老人迟到了五分钟,他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我迟到了,对不起大家。

”然后走出门外在凛冽的寒风中站了一个小时,当时他已被查出患有癌症。

实在的孙维刚在孙维刚的家里,记者还遇到了北京65中的王悦老师,同样作为数学老师,王老师深感幸运的是她和孙老师有5年多的师徒之缘。

当时包括65中在内的很多中学都邀请孙老师给本校的青年数学教师进行培训,王悦就是其中的徒弟之一。

一进孙老师的家门,王老师的眼里就泪汪汪的。

记者一提问,她就忍不住哭出了声。

“去年这会儿还在听孙老师的课,真没见过这么有毅力的人。

”就是那年,病重的孙老师在上课时,总是一个一个地问他们到底听懂没有,没听懂的孙老师还给开小灶。

1992年冬天,刚刚参加工作的她第一次见到孙老师时,孙老师身穿一件旧军大衣,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把她带到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当时孙老师的位子就在门口,迎着风口。

1996年当她参加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达标比赛再次见到孙老师时,孙老师身上还是那件旧的军大衣,骑的还是那辆自行车。

在认识孙老师的10年间,她每年都要给孙老师寄张贺年卡,孙老师总是每年给她回一个,只有一年因为沉疴在身没有回。

浇菜要浇根教人要教心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的育人心法

浇菜要浇根教人要教心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的育人心法

1980年,他从初一开始接学生一直送到高三毕业,自己教数学兼班主任,进行了长达17年的三轮班“大循环”教改实验。

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实验班中,一轮班的蔡冰冰是北京市唯一入选首届国家奥林匹克集训队的选手;二轮班的彭壮壮荣获全美最高水平的高中学生科学竞赛大奖——西屋奖;三轮班的闫王君是第3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得主。

1986年毕业的第一轮班,除1人外,高考全部上线;第二轮班,40人中15人考入北大、清华;第三轮班的高考成绩,更是成为孙维刚的“标志性”数字,40人中的22人升入清华、北大,占全班总人数的55。

有了凡此种种背景,孙维刚前面便多了许多定语:“传奇”、“神奇、“轰轰烈烈”等等。

但是,记者深入采访后发现,当人们把更多的视点盯在他所取得的辉煌教学成果时,却往往忽视了他在整个育人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平凡。

而正是由于辩证地解决了教书与育人间的关系,即“德育的成功,将有力地促进开发智育的进程;而德育的苍白或紊乱,将滞误智育工作顺利地进行”,他才培育出了高素质的人才。

孙维刚抓德育,常讲“浇菜要浇根,教人要教心”,而他教心的方法便是以身作则抓素质教育从哪儿入手?孙维刚认为,德是关键。

在他看来,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

《资治通鉴》里说:“是故德才全尽谓之圣人,德才兼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若无圣人君子而予之,宁予愚人,勿予小人。

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孙维刚深谙古人用人之道。

因此,在他的育人准则里有这样一条“定理”:“一如既往,我们要坚持品德第一,学习第二……”在他看来,如果一个人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作为向人民讨价还价的资本,甚至进而为害社会,这样的智育再“成功”也毫无价值。

他反复向学生灌输这样一种观念:一个智商高的人,如果不把他的才华用在正地儿,那他还不如干脆无才。

孙维刚开家长会有一个奇特的地方:“重德轻智”。

三轮班家长李全还记得:开家长会时,有时孙老师会把学生的成绩及排名列在黑板右侧,而随后又在显要位置打上另外一个“综合分”即“素质分”,有时两者反差较大,成绩不好的却有可能受到表扬。

神奇的数学教师

神奇的数学教师

神奇的数学教师和优秀班主任是北京市22中的数学教师,特级教师,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之一,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全国人大代表。

2002年因病去世。

一.的教学工作是人们心中的“传奇教师”。

作为一所普通中学的数学老师,他从1980年起,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教学实验”,成功地完成了三轮持续十七年的教学改革实验,从初一接新生,当班主任,教数学,直到高三毕业,六年一循环。

从知识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能力。

孙老师说:“对于我们非重点中学的老师,出路在于把不聪明的孩子变得聪明起来,让聪明的更加聪明。

”他主张:品德第一,学习第二;分数第二,训练发达的脑子第一。

听孙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考验。

曾有人问他,数学怎么教?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疾书几行大字:“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数学课在孙老师那里就变成一堂知识的大会餐——古今中外,历史、地理、生物、化学、天文甚至文学艺术,都被他天衣无缝地穿插到数学教学中。

他过去的学生,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温世强回忆说,孙老师的第一堂数学课,根本不讲数学题,而是讲数学和谐对称的美感,讲一分为二的哲学,讲自然界的万物起源。

孙老师喜欢运用快乐教育——启发、引导学生真正深入科学知识的内部,发现科学知识内在的、和谐的美,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所以,她很少给学生留作业,只是建议学生们在课下读一点课外书,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习题。

他也喜欢学生向自己挑战并风趣地称之为“打倒老师”,通过师生间的思想交锋,互相启发,就能实现“释放潜能”、“传染聪明”。

十七年的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1980年第一轮实验班都是没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在六年后的高考中,50%的学生上了重点线,3名学生分别考取北大、清华。

第二轮实验班41人,入学时有70%没有达到当年区重点中学的最低录取线,六年后有38人考上了本科,75%考取重点大学。

1997年,孙维刚带的最后一批学生毕业了,这41名来自工薪家庭的孩子在六年前入学时,26人达不到区重点中学的录取线,14个是就近分配的“大拨轰”学生。

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的数学最优学习方法

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的数学最优学习方法

特级教师xx老师的数学最优学习方法我曾仔细读过已故特级教师<?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孙维刚老师的书,书里孙老师谈到如何在教学中利用结构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孙老师的学生们学习灵活性都很强,也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

孙老师带的班成绩都好得惊人,最好的班有全班55%的同学考上清华北大,其余全是一类本科,更难得的是他从不布置课后作业,即使高三学生也能保证每天睡到8个小时以上,这简直不可想象,但是我们敬爱的孙老师,他做到了!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如果能巧妙利用知识结构进行教学,将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会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学生能保持优良的成绩——这是我一直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

因自身水平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我想借这次机会好好来谈谈我研读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的收获,好好研究一下如何灵活运用知识结构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各位教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共同学习和探讨,让同学们达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美好境界,使学生真正有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除了文化课的学习,还能参加更多的体育,艺术,社会活动,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孙老师在课堂上的魅力案例很多,在这里无法一一叙述。

我想把我仔细研读孙老师的书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的优点,其中最值得学生们学习的一些经验以要点的形式总结出来,如果有不妥之处,恳请有识之士斧正。

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非常值得学生们学习:1、学会找知识的xx联系。

许多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高中时要学的余弦定理,你就应该明白勾股定理就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

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那么数学就变得简单多了。

课堂上老师常会重复以前的知识,这时候你应努力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学习数学就变得简单而有趣了。

就像华罗庚说的,读书应有个过程——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也就是说要善于总结规律。

孙维刚

孙维刚

神奇的数学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孙维刚孙维刚是北京市22中的数学教师,特级教师,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之一,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全国人大代表。

2002年因病去世。

一.孙维刚的教学工作孙维刚是人们心中的“传奇教师”。

作为一所普通中学的数学老师,他从1980年起,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教学实验”,成功地完成了三轮持续十七年的教学改革实验,从初一接新生,当班主任,教数学,直到高三毕业,六年一循环。

从知识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能力。

孙老师说:“对于我们非重点中学的老师,出路在于把不聪明的孩子变得聪明起来,让聪明的更加聪明。

”他主张:品德第一,学习第二;分数第二,训练发达的脑子第一。

听孙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考验。

曾有人问他,数学怎么教?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疾书几行大字:“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数学课在孙老师那里就变成一堂知识的大会餐——古今中外,历史、地理、生物、化学、天文甚至文学艺术,都被他天衣无缝地穿插到数学教学中。

他过去的学生,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温世强回忆说,孙老师的第一堂数学课,根本不讲数学题,而是讲数学和谐对称的美感,讲一分为二的哲学,讲自然界的万物起源。

孙老师喜欢运用快乐教育——启发、引导学生真正深入科学知识的内部,发现科学知识内在的、和谐的美,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所以,她很少给学生留作业,只是建议学生们在课下读一点课外书,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习题。

他也喜欢学生向自己挑战并风趣地称之为“打倒老师”,通过师生间的思想交锋,互相启发,就能实现“释放潜能”、“传染聪明”。

十七年的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1980年第一轮实验班都是没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在六年后的高考中,50%的学生上了重点线,3名学生分别考取北大、清华。

第二轮实验班41人,入学时有70%没有达到当年区重点中学的最低录取线,六年后有38人考上了本科,75%考取重点大学。

1997年,孙维刚带的最后一批学生毕业了,这41名来自工薪家庭的孩子在六年前入学时,26人达不到区重点中学的录取线,14个是就近分配的“大拨轰”学生。

孙维刚小学教学方法

孙维刚小学教学方法

孙维刚小学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资深的小学教师,孙维刚一贯以爱心充沛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带领他们拥抱知识的海洋。

这种热心的教学方法令他赢得了许多家长和学生的尊重,其中一定有其独特的方法。

首先,孙维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会促使学生尝试自学一些知识,在课堂上将时间用在分组讨论上,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以促进技能和能力的发展。

这样一来,学生自身学习的动力就越来越强,也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孙维刚对学生的情绪状态非常重视,他与家长会谈,与学生沟通,尽可能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情绪状态,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精神状态。

这种照顾和关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也达到了有效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此外,孙维刚也对学生的习惯关注有加,他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闲时间,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

这样,学生能更加全面地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应对学习上的挑战。

最后,孙维刚还重视学生的素质修养,通过一系列课外活动以及其他有益的教育形式,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特质。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能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总之,孙维刚以爱心充足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并真正做到“输入知识,输出素质”。

他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他也成为了许多学生的榜样,激励他们持之
以恒地追求梦想。

孙维刚的教学方法代表着当今小学教学的最佳典范,也给了更多的教师一个示范,激发他们以更热心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使每个孩子都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得到真正的引导,开始更加有成效的学习之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孙维刚,从1962年开始任教于北京二十二中学,直至2002年去世。

孙维刚老师生前系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曾被评为建国50年来50位“首都楷模”之一,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等。

《教育》杂志社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了“孙维刚实验班教学模式10年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介绍课题已取得的系列成果。

发布会上,课题组负责人马国忠(现为郑州维纲中学校长)表示,他们正试图利用10年来的研究成果再创奇迹。

1998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发起了向孙维刚学习的倡议,并成立“孙维刚教育思想研究基金”。

2002年孙维刚逝世后,几十名教育专家、400多名优秀教师又继续参与了研究工作,梳理孙老师从教40年的教育思想,不断研究、总结和提炼孙维刚老师教学经验背后的科学规律和运用的操作方法,并希望能形成一整套便于素质教育推广的模式和方法。

“一年可以学完三年课程”——方法才是学习捷径
孙老师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就是在训练学生大脑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看问题,进而升华到从哲学的角度认知世界,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能力。

所以,孙老师带的实验班,不单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他各科成绩也有显著提高。

课题组实验教师将孙老师的教学思想在各个学科进行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马国忠表示说:“孙维刚老师教数学时,可以让学生半年多学完三年的数学课程。

经过近十年对孙维刚老师教学经验背后的科学规律和运用的操作方法的研究,提炼出来一个提高学生智力素质的基本模型。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学生便可以熟练掌握,可以在一年内学完三年的所有课程。


如果能在一年内学完三年的所有课程,这无疑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学习进度。

课题组通过研究孙维刚的教学经验发现,各学科的思维结构和思维原点是相通的、有规律可循的,从这些思维原点中能够提炼出一个包含4种基本学习能力的基本模型:发现研究对象的能力、围绕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角度的能力、寻找知识之间联系规律的能力、建构知识网络制作联系导图的能力。

这4种能力的训练能够在短时期内使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进行学习,造成学生总是浮想联翩、思潮如涌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他们又研发出一个复合学习模型,由6种复合学习能力组成,即理解概念的能力、研究概念的能力、理解原理的能力、研究原理的能力、审题解题的能力和研究试题的能力。

课题组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个复合学习模型,提升的是自己的智力素质,这样就可以很轻松自在地将其运用到所有科目的学习中去。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潜能自主学习
孙维刚曾经说过:“远大理想将产生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反过来智力素质提高,使人看得远,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马国忠介绍说,“在找到了学生智力素质提升的训练模型后,我们发现,如果孩子本身没有学习意愿和成功的动力,这一成果也很难发挥作用。

为此,课题组引入了神经语言程序学(NLP),创立了体验式教育教学体系。


据悉,该体系的核心在于发现了思维和情绪的规律,并通过团队体验式引导和感化,做到让学生的理性与感性协调一致、身心合一,并把这种积极的态度、想成功的欲望,转化为主动学习的积极行为,最终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学习、快乐学习、主动学习的佼佼者。

课题组经过40多组对比实验,把神经语言程序学(NLP)成功的本土化,并植入到课堂教学与学生管理中,开发出一整套体验式学习训练体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自我大脑升级、复制优秀、自我激励、情绪管理、高效沟通等基本技巧,并让学生运用这些技巧更好地为学习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被动学习、厌学的问题。

“借助科学测量,精确制导”——创设学习潜能测查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门道、了解自我优势。

课题组与北师大、中科院、教研院的一些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历经八年,依据世界著名学习理论和学生学习实际问题,设计的一套“学习潜能测查”。

通过测查,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份专家咨询建议报告——学习潜能专家咨询报告。

据介绍,该测查共700题左右,包括三套测查问卷,分别测查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心态、成功素质和学习模式。

马国忠还介绍说:“通过精确测量了解学生在10大学习方法、6种学习心态、6种成功素质、5种学习模式等方面的详细状况——优势或缺憾,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短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能快速找到影响孩子成绩提升的瓶颈,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对全国参与实验的7200名中学生研究发现,得到专家学习潜能指导的学生,86%的学生在一学年内,学习成绩有较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对学习更加自信。

能否大规模推广?——模式具有可复制性
李红曾是孙维刚实验班的学生,如今她已是母校北京第二十二中学的数学教师,而且她所带的班也是“孙维刚数学实验班”。

目前,在上海、山东、山西等地,都有一些教师在研究着孙维刚的教育思想,实践着他的教学方法,还先后建起了一些孙维刚数学实验班、实验校和实验中心。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发体会到孙维刚教育思想所具有的巨大价值,他所开辟的,是一条高效的全面育人的途径。

针对孙维刚教学模式的推广问题,马国忠表示:“目前,课题组正着手研究一套让老师快速掌握孙维刚教学模式的方法,让孙老师的教学模式为更多学生创造奇迹。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程晗认为,研究应该以孙维刚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模式论、策略论的六论为核心,逐步形成孙维刚教育论体系。

教育部技术部基础教材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志祥建议:“在学习和研究孙维刚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把研究的理论成果变成教师的行为,而且是一种常态的行为。


■延伸阅读
孙维刚教学模式解读
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孙维刚训练学生,一要“敢”提问题;二要“会”提问题;三是在发现问题后,找出此知识与彼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别人要花一个月,他们仅用三个半天便讲完了高中数学的118
个公式。

初中三年便提前学完了高中的全部数学课程,而且还增加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和部分大学的数学课程。

而孙维刚学生的成绩,总是和“付出”之间有一道“不等式”:课前不用预习,课上没有笔记,课后没有作业。

孙维刚老师为学生开创了解题的“三级跳”,即“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他为学生归纳了4个大规律,15个中规律,30多个小规律,使他们从初一到高三,从代数到几何,再没有不会做的题目了。

缺什么拥有什么知己知彼
孙维刚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教学知识分成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传输,都是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况下进行的;第二层,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细节都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问为什么,寻找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第三层,在系统中进行教学。

孙维刚认为这种做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使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盘根错节,又浑然一体,而到后来,知识好像在手心里,了如指掌。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在每届6年的数学教学中,孙维刚老师始终坚持教给学生方法。

几乎每道例题、每个定理、每个公式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

在课堂上,孙老师总会利用各种机会创造学生总是想在老师前面、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氛围,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

孙老师还从学科特点出发,在知识上指导学生注意追根究底,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站在哲理的高度思考问题,注重联想。

此外,孙老师还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各抒己见,展开争论。

孙老师认为:老师给学生讲题,如果只把题目的解法过程一步一步讲清楚,哪怕再细致明白,而讲不出这些解法步骤是怎么想出来的,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效果是不大的,甚至起消极作用。

郑州维纲中学校长马国忠秉承了孙维刚老师等教育前辈在创新教育方面的探索和总结,并历经10余年的深入研究,探索并提炼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系统、完善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其涵盖学生潜能测量、体验式蜕变课程、学习源点认知教学法等系列创新教学模块,并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将教育的作用点置于学生的内心世界(潜意识),运用潜意识的力量,在团队中改善学生的心态,提升学生成绩,并最终教会学生运用同一种思维方法解构所有学科,将知识自然融会贯通。

相信郑州维纲中学在马国忠校长带领下,在将孙维刚老师的毕生教育探索和北京四中的先进教育理念、科学管理模式、数字化校园建设融会贯通下,郑州维纲中学定会“以人育人,共同发展”,让孩子们真正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实现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